8、夏季防中暑小常识
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知识

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知识1.人为什么会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体从高湿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
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
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
中暑是由于高温、日晒等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中暑的初期症状,首先就是深感头晕、眼花、咳嗽、疲倦、不振,轻微的体温可以急速增高,发生忽然昏倒或肌肉痉挛等现象。
中暑的发生与高温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时间及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在闷热及高温环境中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休息条件不良、健康状况不好(特别是年老体弱、新工人缺乏高温环境锻炼、适应能力差),都可能成为中暑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空气湿度小、汗难于冷却,并使体内热量蓄积过多,或者气温少于34℃,同就是存有猛烈的热辐射、风速又小时,更容易并使人中暑。
2.中暑病人的处置发现中暑病人后,首先应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荫凉地方休息,解开衣服,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如有头昏、恶心、呕吐或腹泻,可服用中药霍香正气水;如呼吸、循环衰竭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可注射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3.怎样预防中暑?1)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到车间外面或靠近工人操作方式的地点,使用热压居多的自然通风,应当布置在天窗下面;使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当布置在主导风向的劣势两端。
2)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正确使用劳保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能遮挡或反射侵袭体表的辐射热,使衣服与体表之间空气层的温度低于外界气温,有利于体温的扩散;3)强化通风换气,快速空气对流,减少环境温度,以利机体热量的散发出。
4)强化个人防水,合理非政府生产,例如穿着白色、透气性不好、热传导系数大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躲避中午炎热,缩短午休时间。
强化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夏季高温防暑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防暑注意事项一、了解高温对人体的影响1.1 高温对人体的危害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当气温升高,人体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若无法及时散发热能,会导致中暑、热衰竭等严重问题。
1.2 高温容易引发的疾病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热射病、脱水等疾病。
中暑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昏迷和死亡。
热射病则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的,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脱水是由于大量出汗、饮水不足引起的,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肾衰竭。
二、夏季高温防暑的实用方法2.1 合理穿着衣物夏季高温时,应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
宽松的衣服能帮助散热,减少体温的上升。
同时,还可以选择浅色衣物,因为浅色衣物更能反射太阳光,减少对皮肤的热量吸收。
2.2 室内环境调节在室内应尽量开启空调或使用扇子等制冷设备,确保室内的温度适宜。
同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可以打开窗户,利用自然风扇调节温度。
如果出门在外,尽量避免暴露在阳光下,可以选择凉爽的室内环境休息。
2.3 合理饮食夏季高温时,人体容易出汗,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会随汗液流失,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推荐饮用清凉的饮品,如果汁、绿茶、糖水等,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此外,还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钾的食物,如西瓜、橙子、香蕉等,以增强身体的耐热能力。
2.4 注意户外活动时间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户外活动的时间选择非常重要。
通常,早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是较为合适的户外活动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阳光辐射较弱,温度相对较凉爽,有利于身体的热量散发。
而正午时分,太阳直射,气温最高,这个时候最好避免户外活动。
三、高温下的个人防护措施3.1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在高温天气下,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暴晒引发皮肤晒伤或中暑。
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应选择合适的防晒霜,及时涂抹在皮肤上,以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
3.2 增加户外活动时的休息和补水在户外活动过程中,要注意适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引发体温过高。
预防中暑的措施

预防中暑的措施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在高温天气下容易发生。
中暑不仅会影
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中暑成为了人们关
注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预防中暑的措施:
1.保持充足的水分。
在高温天气下,人们的身体会大量流失水分。
因此,要确保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此外,最好喝些温水或茶水,避免喝太
冷的饮料。
2.适当穿着。
在高温天气下,穿着轻便、透气的衣服可以帮助身体散热,并减轻中暑的风险。
同时,不要穿得太少,避免过多暴露皮肤。
3.限制阳光直射。
高温炎热的阳光是中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人们在外活动时要避免暴晒,尤其是在中午十二点前后。
4.注意休息。
过度劳累也可能导致中暑。
在高温天气下,要适当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
5.食物搭配。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合理搭配膳食。
一些富含水分和营养的食物可以帮助预防中暑。
如西瓜、黄瓜、柠檬等
水果,藕、丝瓜、黄瓜等蔬菜。
此外,应该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
热气腾腾的食物,如烧烤、烤串等。
总之,预防中暑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保持充足的水分、适当穿着、限制阳光直射、注意休息和合理食物搭配。
只有全面加强预防策略,才能避免中暑的风险。
防中暑的十大常识

防中暑的十大常识防中暑的十大常识一、摄入足量水分夏季温度高,人体表面的汗液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引起体内水分不足,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出现中暑。
流汗时要摄入充足的水分,可以选择水、果汁、茶等液体,来补充消耗的水分。
二、多饮水夏季多饮水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热量,预防中暑。
由于夏季气温高,容易发汗,失水量较大,因此一天应尽量多喝水,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充足,补充水分,保持人体正常循环,预防中暑。
三、多吃清淡食物夏季出汗较多,若多食油腻食物会刺激消化系统,使消化负荷加重,脑部供血不足导致中暑。
因此,夏季应多吃清淡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四、多锻炼锻炼多加锻炼能有效降低发热,预防中暑,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不宜着装过多,不宜选择避暑时段的锻炼,避免受潮。
而且,锻炼时要一定要喝水,不要因为劳累而使身体产生水分缺乏,以免中暑。
五、注意阴凉通风夏季出汗量大,阴凉通风有利于减轻汗液损失,避免发热,也是预防中暑的一种有效措施。
六、多吃水果多吃水果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抗脱水,并有利于人体热能量的调节,减少发热,预防中暑。
七、多穿薄衣夏季人体体温较高,应该多穿薄衣,清凉柔软的衣物最好,吸湿快,透气,可以更好的保持体温,防止中暑。
八、时刻监测血压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时刻监测体内血压,以免过低或过高所致的中暑。
九、穿合适的衣物夏季宜穿合适的衣物,内衣宜选择质地柔软棉质或其他合适的清凉材质,外衣宜穿薄而不可过大,避免过热而引起中暑。
十、预防感冒夏季容易得感冒,而伴随着头痛、发热、头晕、乏力、出汗、吐水等症状,因此应注意预防感冒,减少中暑的发生。
防中暑的十大常识

防中暑的十大常识
防中暑的十大常识
1、多喝水
多喝水能有效补充水分,坚持一天喝八杯,饮用适量的温开水,尤其是晒后要马上补充水分。
2、穿薄衣服
即使是夏天也要穿点衣服,太暴露的衣着可能会引起中暑,所以还是要把衣服穿薄一点比较好。
3、多通风
夏季高温,通风有利于散热,降低室内温度,保持体内温度,在室内尽量经常开窗,使室内气流畅通。
4、不暴饮暴食
不能暴饮暴食,以免热量过大导致体内温度升高,也不要吃太多油腻及辛辣食物,增加体内的负担。
5、多休息
夏季要多休息,劳逸结合,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以免过于劳累影响身体。
6、多活动
夏季外出要注意防晒,佩戴遮阳帽,多进行适量的锻炼,锻炼有助于调整身体的体温,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7、注意饮食
夏季饮食要多吃甜食,因为甜食多含有糖,可以保持体内温度。
另外,多食用清淡、无油腻的食物,例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身体有好处。
8、室内温度控制
夏季一定要关注室内温度,不要让室内温度过高,可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例如,采用空调进行调温等措施,以免中暑发生。
9、注意补充维生素
夏季容易受暑,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对中暑防护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夏季要多补充维生素,如吃水果和蔬菜等。
10、注意环境
要多注意周围的环境,在人多的大街小巷,要尽量避免去补着,避免晒太阳,另外,要多留意当地的卫生状况,也要多注意身边的水质状况,以免给自身带来影响。
防中暑安全常识

防中暑安全常识炎炎夏日,气温骤升,中暑成为一种常见的危险。
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失去调节体温的能力,导致体温升高过快,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为了避免中暑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防中暑的安全常识。
我们要重视热指数。
热指数是根据温度和湿度来评估热中暑风险的指标。
常见的热指数有温度指数(THI)、湿球温度指数(WBGT)等。
热指数越高,中暑的危险性就越大。
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中的热指数,尽量避免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中活动。
我们要注意适时休息。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脱水和疲劳。
因此,我们在户外活动时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在高温天气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找个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给身体补充水分和能量,缓解疲劳。
还需注意补水。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我们要多喝水,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最好选择清凉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等,它们不仅能补水,还能降温,减少中暑的风险。
要注意穿着合适。
在高温天气下,我们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汗速干的衣物。
避免穿着浓色或紧身的衣物,以免增加身体的热量负担。
同时,戴上宽边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保护头部、眼睛和皮肤,减少紫外线的伤害。
避免暴晒。
在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暴晒。
如果需要在户外工作或活动,应选择遮阳设施,如遮阳伞、帐篷等,保持室内通风。
同时,减少户外活动的时间,尽量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
我们还要注意热痉挛和中暑的区别。
热痉挛是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劳动,身体失去大量盐分和水分,导致肌肉痉挛的一种情况。
热痉挛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和抽搐,但体温正常。
而中暑则是因为体温调节中枢失去功能,体温升高过快,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中暑的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寻求医疗救助。
应注意特殊人群的防护。
老人、儿童、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对高温天气更敏感,更容易中暑。
中暑预防知识健康宣教

中暑预防知识健康宣教随着气温的升高,中暑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下身体暴露过久而导致的一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大众对中暑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将介绍一些中暑的预防知识。
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在气温较高的时段,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如果不得不外出,应选择阴凉的地方,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对于需要进行体力活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更应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因体液流失导致脱水。
因此,我们应该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一般来说,每天至少要喝8杯水,而在高温环境下则需要增加摄入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物摄入水分,如西瓜、黄瓜等水分含量较高的食物。
但要注意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饮品,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第三,要注意合理穿着。
在高温天气下,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汗能力强的服装,如棉质、麻质或透气性好的合成纤维衣物。
尽量避免穿着暗色或紧身的衣物,以免加重热量的吸收和体温的上升。
此外,还可以戴上宽边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减少阳光直射对皮肤的伤害。
第四,要注意饮食调理。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等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此外,可以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增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要注意休息调节。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感到疲劳和昏沉。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中午休息时间可以选择午睡,以帮助恢复体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放松心情、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提高身心的适应能力。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中暑的发生率。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中暑预防知识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夏季“四防”知识培训

2 夏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五、设备与材料安全 • 对塔吊、升降机械等大型机具的搭拆,脚手架的搭拆,等应进行重点管理,拆装人员严格遵
守拆装方案和技术交底,安全管理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机械设备及时按规范要求防雷接 地;遇六级以上大风,各种大型机械、脚手架搭拆应停止施工;注意做好现场排水工作,保 证排水畅通;现场各安全设施要加强检查,做好防护工作,特别是对安全防护装置、设施、 要定时进行检查,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防不测。 • 材料、用品应注意防晒,仓库材料堆放要整齐,保证通风良好,易燃易爆物品应单独存放。
1 夏季“四防”安全知识
重度中暑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热痉挛 热衰竭
日射病 热射病
1 夏季“四防”安全知识
一、防中暑
3. 防护——出行躲避烈日 1)尽量避免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工作。 2)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4. 急救——搬、擦、服、掐: 1)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电扇为他扇风,解开其衣领 裤带,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热。 2)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 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2 夏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一、用电安全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穿着单薄且皮肤多汗, 相应增加了触电的危险。另外这段时间潮 湿多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所降低。这 就使夏季成为电气安全事故的易发季节。 抓好电气安全防范显得尤其重要。
二、防暑降温安全
夏季天气高温干燥,连续超负荷地工作容 易造成中暑事故的发生。只有切实做好防 暑降温工作,才能从消除季节性的安全隐 患。公司生产一线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暑 药品,并有专人负责做好含盐饮料和茶水 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跳加快
(3)· 重度中暑
(a)· 中暑高热
(b)· 中暑衰竭
(c)· 中暑痉挛
(d)· 日射病
重度中暑除先兆中 暑、轻症中暑的表 现外,并伴有昏厥、 昏迷、痉挛或高热。
( a) · 中暑高热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
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 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 增快、血压耳鸣
恶 心
胸 闷
口 渴
无 力
心 悸
四肢麻木
( 2) · 轻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现外,还有面
色潮红或苍白、恶心、呕吐、 气短、大汗、皮肤热或湿冷、 脉搏细弱、心率增快、血压下 降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表 现,此时体温超过38。C。
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加重,出 现早期循环功能紊 乱,包括面色潮红 或苍白、烦躁不安 或表情淡漠,恶心 呕吐、大汗淋漓、 皮肤湿冷、脉搏细 数、血压偏低、心 率加快。此时体温 轻度升高。
病因及诱因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32℃、湿度>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二· 中暑的分类
(1)· 先兆中暑 (2)· 轻度中暑 (3)· 重度中暑
分 级
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CB 11508-89),将中 暑分为以下3级:
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
(1)· 先兆中暑
(3)· 人工降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
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 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不 要 这 么 吹 , 会 感 冒
(4)· 敷冰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
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 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 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 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 到皮肤发红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1)· 转移病人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
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 通风处休息。使其平 卧,头部抬高,松解 衣扣。
(2)·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
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 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 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 用。
柠 檬 茶
冰茶
绿 豆 汤
雪 梨 莲 子 汤
四·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 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 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 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 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 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 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 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夏季中暑小常识
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中暑个案
截至2013-08-09,武汉今年已有155人中暑, 其中5人不幸死亡。 今夏以来浙江省2082人中暑 高温中暑15人死 亡。 7月7日,杭州一老人因中暑昏倒街头, 高烧 42℃,导致脏器热衰竭,生命垂危。 湖南今年夏天已发生三起环卫工人中暑身亡事 件.
中暑急救
一· 常见的中暑原因 二· 中暑的分类
(1)· 先兆中暑 (2)· 轻度中暑 (3)· 重度中暑
(a)· 中暑高热 (b)· 中暑衰竭 (c)· 中暑痉挛 (d)· 日射病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 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 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 所致
在高温环境下中,中暑者出现头晕、 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无 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 肢发麻,此时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 不超过37.5。C。此为中暑的先兆表现, 若及时采取措施如迅速离开高温现场 等,多能阻止中暑的发展。
先兆中暑
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 生活一段时间后,出现 口渴、乏力、多汗、头 晕、眼花、耳鸣、头痛、 恶心、胸闷、心悸、注 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此 时患者体温多为正常或 略偏高。
温拭 渍 如 次 到身 酒 有 以 正体 精 水 冷 常, , 袋 湿 温尽 或 或 的 度量 毛 冰 毛 。扇 巾 袋 巾 凉浸更覆 以冷好在 降水。他 低,将的 他用海头 的来绵上 体擦浸,
( b) · 中暑衰竭
下厥 呼 冷 色 中 内 中 降、 吸 、 苍 暑 没 暑 等昏 浅 脉 白 者 有 衰 。迷 而 搏 、 可 大 竭 、快细皮出量, 血、弱肤现积即 压晕、湿面热体 。
尿( 阵 血 导 只 动 而 即 少俗 发 钾 致 饮 后 发 与 ,称 性 亦 血 水 , 生 高 但抽 疼 可 钠 而 由 在 温 体筋 痛 降 、 未 于 剧 无 温) 性 低 氯 补 大 烈 直 正, 肌 , 化 充 量 劳 接 常口 肉 而 物 盐 出 动 关 。渴 痉 引 降 分 汗 与 系 ,挛起低,后运, ,
舒能 恢 适给 复 程予 知 度刺 觉 ,激 后 供物 , 应。 供 覆此 给 盖外 盐 物, 水 。依 喝 患, 者但 之不
温 种 则 的最 继 方 表 脉后 续 法 以示 搏测 上 , 上体 率量 升 观 ,温 ,他 , 察 应仍 若的 再 约 停可 在体 重 止忍 每温 新 分 使受 分, 给 钟 用, 钟或 予 后 降若 观 降 , 温达 察 温 若 的到 以患 。 体 各 下者 , 110 10 110
( ) 中 暑 痉 挛
c ·
( d) ·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 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 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 晕、恶心、呕吐、耳鸣、 眼花、烦躁不安、神志 障碍,重者发生昏迷, 体温可轻度增高。
诊断
今年7月,在浙江省一建筑工地上,一名40多 岁的男子在室外作业时,突然身体透支倒地, 同时出现不同症状,如浑身抽搐、高温高热、 大小便失禁、脑部损伤等症状。当地医院接诊 后,又转至南京某医院就诊。经诊断,该名患 者为浙江省首例“日射病”病例。经过一周 时间治疗,目前患者已基本康复。
三·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1)· 转移病人 (2)· 补充液体 (3)· 人工降热 (4)· 浮冰 四·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 紧急处理要点
一· 常见的中暑原因
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 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 衡的结果,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 散热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 人体的散热还可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 热量带至上下组织,通过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 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 如果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体内有过量热 蓄积,即产生高热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