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虎口藏宝导学案
18虎口藏宝导学案

18.虎口藏宝【学习目标】1.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3.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4.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预习导学】〖A说文解字真有趣〗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每个读两遍,并在课本上组词。
我来盘点一下:1我又学会了()个新字,我能将生字写得很美观(写字课本)我觉得本课比较难写的字是,难认的字。
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瞥见(piēpēi)栩栩如生(xǔyǔ)晕倒(hūn yūn)神秘(bìmì)陶瓷(cíchí)吼叫(hǒu kǒnɡ)2我有一个很好的记字方法是:3我用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明白几个词的意思:〖B真情播音我能行〗正确、流利读第二遍课文,在书上批注出你的感受。
(请家长听后评价一下)〖C精读思考再质疑〗再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是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2.谁藏的?3.为什么藏?4.理清文章层次,全文围绕着“藏”字,分三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5课文讲的是小姑娘()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机敏地将()口里的宝物——()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的故事。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虎口藏宝》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c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18 虎口藏宝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故事性较强,能让学生爱读。
力求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脉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适当引领、点拨达到感悟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完整性。
2.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纳塔莉在危急中沉着、机智的精神品质。
3.重在朗读中感悟,培养朗读语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谍”5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 “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虎口里的宝物是什么吗?(胶卷)(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这个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表现了纳塔莉怎么样的精神品质?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提纲引路,整体感知(一)字词教学。
1.识字,先读生字卡片两遍,注意音准,再读文中由生字构成的词,注意“忡”不要读成zhōng。
2.书写生字:“瞥”字的结构要紧凑,上部分字要宽一点,下面窄一点,其余的字的书写特点同学间相互指出来(栩、眶、胶、琢、徒等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窄右宽。
18 虎口藏宝 教案1

18 虎口藏宝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瓷、栩、眶、忡、蝶”6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瓷、栩、眶、忡、蝶”6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二、初读预习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1.读词纳塔莉威廉(1)指名读(2)出示:疲惫不堪(3)指名读(4)疲惫不堪什么样?(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6)出示ppt(句子):“纳塔莉,你父母呢?”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虎口藏宝》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l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18 虎口藏宝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故事性较强,能让学生爱读。
力求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脉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适当引领、点拨达到感悟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完整性。
2.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纳塔莉在危急中沉着、机智的精神品质。
3.重在朗读中感悟,培养朗读语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谍”5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 “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虎口里的宝物是什么吗?(胶卷)(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这个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表现了纳塔莉怎么样的精神品质?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提纲引路,整体感知(一)字词教学。
1.识字,先读生字卡片两遍,注意音准,再读文中由生字构成的词,注意“忡”不要读成zhōng。
2.书写生字:“瞥”字的结构要紧凑,上部分字要宽一点,下面窄一点,其余的字的书写特点同学间相互指出来(栩、眶、胶、琢、徒等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窄右宽。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虎口藏宝》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x

(一)认清人物。 1.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
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纳塔莉、威廉 叔两个间谍;主要人物:纳塔莉) 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 在反复阅读课文中学习生
2 .抽生说说纳塔莉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学生根据阅读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归纳、 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 总结)纳塔莉:机智、聪明、勇敢。 知能力。 通过集体的交流, 3.教师小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 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细 文章条理,使学生感受到 致刻画展现出来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找出描 写纳塔莉言行的语句,然后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 合作探究的乐趣。 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 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再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 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主人公 纳塔莉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作者是怎样
、 勇敢、聪明的? 4. 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这些语句,在朗 读 中感受纳塔莉的聪明、勇敢、机智。 (二)教师小结。 1.作者通过描写纳塔莉动作,心理活动让我们 感受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能力,所以当威廉叔
叔知道自己的胶卷没有被夺走时,他惊呆了!他为
什么会惊呆了? 威廉叔叔为什么摇着头夸纳塔莉? 2.同学们,你们也来夸夸纳塔莉吧! ( 学生自 由地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角色朗读 (一)总结:同学们,纳塔莉的机智、勇敢、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 在小组内学习的感悟。教 师适当地为学生联系上下 文,帮助学生自己理解句 子的意思,以及句子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和体现的人 物特点。 )
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 2.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虎口藏宝》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z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18 虎口藏宝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故事性较强,能让学生爱读。
力求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脉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适当引领、点拨达到感悟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完整性。
2.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纳塔莉在危急中沉着、机智的精神品质。
3.重在朗读中感悟,培养朗读语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谍”5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 “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虎口里的宝物是什么吗?(胶卷)(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这个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表现了纳塔莉怎么样的精神品质?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提纲引路,整体感知(一)字词教学。
1.识字,先读生字卡片两遍,注意音准,再读文中由生字构成的词,注意“忡”不要读成zhōng。
2.书写生字:“瞥”字的结构要紧凑,上部分字要宽一点,下面窄一点,其余的字的书写特点同学间相互指出来(栩、眶、胶、琢、徒等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窄右宽。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虎口藏宝》导学设计

点拨四:纳塔莉来到楼上自己的卧室,朝四周扫视了一遍,书架、梳妆台、写字台、床头柜……却没有找到最适合藏胶卷的地方。
点拨五:纳塔莉关上门,眼睛拼命地四处搜寻着。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她迅速取出照相机里的胶卷,把威廉叔叔的胶卷装了进去,然后把自己的胶卷塞进口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八课《虎口藏宝》导学设计
课 题
18、虎口藏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栩栩如生、琢磨、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加以体会。
2、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围绕着“藏”,这个故事分几部分展开描写的?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准备
搜集并阅读运用聪明才智化险为夷的故事。
18.虎口藏宝

3.课文中的“虎口藏宝”中的“宝”是指( )。
三、细读感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我能找出描写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画出,并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
句子:
这是抓住了纳塔利的( )描写,从中我体会到
4.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学习流程:
一、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我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两遍。
3.在这些生字中我想提醒同学注意“”字的读音;还有“”字的字形。
4.我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
(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请在课文中作批注)
2.通过品读课文,纳塔利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威廉叔叔是这样夸她的:
。我是这样理解的:
四、拓展活动
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这个故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课题: 18.虎口藏宝
课时:三课时
课型:自学+探究+提升
班级:
小组: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我会正确认读本课的2个会认字,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及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能理清文章脉络。
3.通过朗读课文,我了解了威廉叔为么夸奖纳塔利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利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口藏宝》第一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
歹、徒”等生字,掌握部分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活动过程】
一.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写下列词语
瞥见陶瓷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歹徒
撵走头晕价值连城翻箱倒柜无能为力忧心忡忡攥紧间谍疲惫不堪栩栩如生洋洋得意戛然停下大功告成喜出望外若明若暗
2.形近字组词
瞥()栩()寄()瓷()
憋()羽()奇()资()
琢()眶()遮()胶()
啄()框()蔗()校()
陌()堪()晕()歹()
佰()甚()荤()夕()
徒()忡()蝶()
陡()忠()谍()
3.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瞥.见(piēpēi)栩.栩如生(xǔyǔ)晕.倒(hūn yūn)神秘.(bìmì)陶瓷.(cíchí)吼.叫(hǒu kǒnɡ)二.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1.“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
2.谁藏的?()
3.为什么藏?()4.理清文章层次,全文围绕着“藏”字,分三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虎口藏宝》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
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
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文讲的是小姑娘()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机敏地将()口里的宝物——()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栩栩如生的意思是()。
2.纳塔莉一个人待在家里的原因是()。
3.从纳塔莉瞥见瓷虎——琢磨信上的字句——打开瓷虎——发现胶卷的过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的小女孩。
4.这部分还交待了瓷虎的()和威廉叔叔发回的一封信,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5.找出这部分中对纳塔莉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抄写下来。
这段心理描写表明纳塔莉是个()、()的孩子。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纳塔莉知道两个陌生人要搜查的是胶卷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
表明纳塔是个非常()、()的人。
2.在这部分中找出描写描绘纳塔莉动作的语句,抄写下来。
(1)
(2)
(3)
从纳塔莉的藏胶卷、取胶卷、放胶卷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纳塔莉是个十分()、()、()、()的小姑娘。
(三)学习第三部分
“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这句话中,威廉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又为什么“连连摇着头”?
三.总结归纳: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纳塔莉说些什么?
四.练习与巩固
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
1.“纳塔莉,你父母呢?”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威廉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
2.突然,她看见了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
(纳塔莉这时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