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24孝道主题班会教案教案优秀范文

24孝道主题班会教案教案优秀范文

“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悠久的传统文化。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24 孝道班会教案,希翼对大家有所匡助。

24 孝道班会教案 1活动目的: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孝”;2、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感悟、反思,知道怎样去孝敬父母、恭敬师长;3、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活动准备:1、发动全体同学搜寻有关“孝道”的资料;2、活动前每人准备一份“给父母的一封信”;3、准备视频资料及其它材料。

活动要求:1、认真准备好相关资料;2、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发言与互相交流。

活动过程:1、主持人致辞(1-2 分钟);2、班主任主题教育演讲(3-5 分钟);3、播放邹越感恩教育演讲视频《让世界充满爱》 (17 分钟);4、学生谈感想(可以即席发言,也可以读准备好的“给Word 文档 1父母的一封信”) (10-15 分钟);5、歌曲《父亲》、《儿行千里》 (播放歌曲或者学生演唱);6、主持人总结。

活动延伸:1、月假时把自己写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交给父母;2、利用月假做几件感恩父母的事。

24 孝道班会教案2【活动内容】:百善孝为先【活动背景】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殊关键的时期,在此阶段进行国学的教育活动,这是对我们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弟子规)》是学生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弟子规》开篇第一篇章就是入则孝,可见古人对孝的重视。

可是在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一部份学生不懂得尊重父母,更谈不上孝敬父母。

被老师教育就和老师顶嘴,更有甚者在家辱骂父母,任性妄为。

家长时常会向我讲述这样的事例,不少父母对此十分苦恼也非常耽心,但又无可奈何。

为此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一起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活动目的】:1、了解孝的由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知道百善孝为先.2、亲近、了解家长,关心、尊重家长,懂得如何向家长尽“孝道”。

3、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体验“孝道”,让孝道伴有自己Word 文档 2一辈子。

二十四孝教学文档

二十四孝教学文档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

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

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

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

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

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

有诗颂曰: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

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

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

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

愿意替父受刑。

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

有诗颂曰: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二十四孝课程设计

二十四孝课程设计

二十四孝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二十四孝”的基本故事内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价值。

2. 学生能通过分析“二十四孝”的故事,把握古代孝子孝行的特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3. 学生能结合“二十四孝”的故事,认识并举例说明孝道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演讲、小品或绘画等作品,提高表达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文献资料,培养信息处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二十四孝”,培养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增强家庭责任感。

2. 学生能从“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爱他人,弘扬传统美德。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结合教材中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二十四孝”概述:介绍“二十四孝”的起源、背景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建立整体认识。

2. “二十四孝”故事精讲:详细讲解“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具有代表性的孝行故事,分析孝子孝行的精神内涵。

3. 孝道文化在当代的意义:探讨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孝道在家庭、社会中的重要性。

4. 孝道实践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孝道行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孝道在当代的实践方式。

5. 创作与展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二十四孝”概述,了解孝道文化的起源和背景。

第二课时:讲解“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故事,分析孝子孝行的精神内涵。

第三课时:探讨孝道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孝道实践案例。

第四课时:创作与展示,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并进行课堂展示和交流。

《二十四孝图》讲课稿

《二十四孝图》讲课稿

《二十四孝图》一、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连老师自己都感动不已的女孩。

这个女孩叫杜瑶瑶,来自山东青岛。

杜瑶瑶8岁时,父亲突然去世。

从此,8岁的她就承担其照顾卧病在床的妈妈和安排自己学习生活的重担。

每天,当你们还在梦中的时候,瑶瑶已经早早起床,做饭、帮妈妈洗漱,给妈妈喂药、准备午饭,一切安排妥当后,才匆匆忙忙奔向学校。

下午放学后,当你们坐上爸妈的车或吃着爸妈准备好的晚餐时,瑶瑶却是在买菜、给妈妈倒大小便、收拾屋子,直到很晚才睡去,就这样数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为了省钱给妈妈治病和补充营养,瑶瑶不仅不吃零食,连水果也很少吃,可总是想方设法给妈妈吃。

有一次,妈妈把一个苹果递给她,她接过了又放下,妈妈很奇怪,问一向爱吃苹果的她为什么不吃,她说也许过去吃得太多了,现在不爱吃了……不仅如此,为了让妈妈开心,瑶瑶还不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妈妈报告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被评上“小劳动能手”了,获得“市级三好学生”了,取得年级第一名了……就这样,坚强乐观的杜瑶瑶不仅成了妈妈的开心果和精神支柱,也成了中国最美少年,她的故事也被拍成电影《一个独生女的故事》。

这样的杜瑶瑶还有很多,也正是她们对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顺做了最好的诠释。

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孝的散文,也就是鲁迅的《二十四孝图》。

二、解题这个题目加了一个书名号,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

(是一本关于24个孝子故事并配有相关图画的书)你知道是哪些孝子的故事?(老师适当举例狄仁杰、舜、黄庭坚等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学生很是感兴趣。

)三、了解故事1、寻找故事《二十四孝图》本意是让人行孝,然而年幼的鲁迅在看它之前,还信心满满地做个孝子,看之后,却对做孝子的机会完全绝望,那么年幼的鲁迅究竟在《二十四孝图》中看到了什么而让他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呢?请同学们浏览(11-19)自然段,找出鲁迅在文中写了《二十四孝图》哪几个故事。

同学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出故事的名称及位置,如“子路负米”在12自然段中的“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学法指导:同学们读书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如本次是浏览寻找孝的故事,那么就在相关的内容下勾画,与此无关的就一带而过或直接略过,而不要再纠结于一些字音啊、个别词语的意思啊。

小学校本教材《二十四孝故事解读》

小学校本教材《二十四孝故事解读》

前言孝心教育是我校开展的德育特色教育,“孝心”是为人立身之本;“孝心”是巩固家庭亲情关系之本;“孝心”是人类延续之本;“孝心”是发展个人和国家亲和关系之本;“孝心”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无论是一句温馨的问候,还是与父母坦诚的沟通;无论是一张小小的祝福卡,还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无论是给父母说声对不起,还是犯错误后的道歉;无论是一张优秀的试卷,还是一本干净的作业。

无论是一束鲜花,还是一杯热开水;无论是耐心的倾听,还是虚心的接受意见;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去打工体验生活;无论是给父母捶捶背,还是给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无论是过年时给父母深深的鞠躬,还是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无论是有节制的玩耍,还是合理安排寒假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确实对含辛茹苦的父母最大的安慰。

我现在开展孝心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亲身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目录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1- 扇枕温衾 (3)-2- 拾葚异器 (4)-3- 涌泉跃鲤 (5)-4- 闻雷泣墓 (6)-5- 乳姑不怠 (7)-6- 卧冰求鲤 (8)-7- 恣蚊饱血 (9)-8- 扼虎救父 (10)-9- 哭竹生笋 (11)-10-尝粪忧心 (12)-11-弃官寻母 (13)-12-涤亲溺器 (14)第二单元走进易县-13-美丽的易县 (15)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第一课扇枕温衾(qin)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

译文: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十分孝顺。

炎热的夏季,他用扇子给父亲把枕头凉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用身体给父亲把被褥温热。

黄香少年时就精通经典,文采非常好,在京师广泛流传一句话叫做“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二十四孝演讲稿三篇

二十四孝演讲稿三篇

二十四孝演讲稿二十四孝演讲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大家好!最近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八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实质精神是要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千多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在今天的新形势下,作为我们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此,今天我作“大力传承孝道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质”的发言。

我们乐清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相比发达的经济和富裕的生活,文化建设较为滞后,群众的道德素质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与时代要求不大相符的现象,比如:人们心身浮躁不爱读书,有的人大办婚丧事,搞违章建筑,公建项目政策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乐清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使群众的道德素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让我们乐清不仅经济发达名扬全国,更是道德高尚名闻天下。

弘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孝亲敬老代代相传,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教育基本内容。

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道文化所体现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每个人一生都要恪守躬行并实现着至高至善的孝道,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

孝道文化所提倡和要求人们所做到孝敬父母,尊长敬老,不仅是我们人类固有的传统美德,而且还是一切动物生存的本能,羔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犊之情、乌鸦还知报恩,寻食喂养飞不动的老乌鸦,被列为孝乌。

孝道文化除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把它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外,还延伸为尊重他人,忠于国家、办事诚信、邻里和睦、济世救人等范围。

孝道文化在历代都受到尊重和弘扬,在当前加强文化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更要大力传承孝道文化。

二十四孝教案(精选五篇)

二十四孝教案(精选五篇)

二十四孝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二十四孝教案《扇枕温衾》教学目标:1.学讲《扇枕温衾》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1.古文《扇枕温衾》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扇枕温衾》的故事。

(板书:扇枕温衾)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1.教师出示古文《扇枕温衾》: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4.全班齐读。

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三、学讲故事《扇枕温衾》: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拾葚异器教学目标: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

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

教学重点和难点: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

“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

下 二十四孝校本教案

下 二十四孝校本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育目标)
1知书达理--规范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
2.明理修身--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重、难点
熟读成诵---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教具
电子课件、视频
学具
二十四孝故事读本
教学流程
课堂规范
预测创新
1.读:视频导入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熟读成诵;
2.讲:简洁释义—适度拓展—引导力行;“百善孝为先”
行父母孝事,孝道即成矣。
有孝心方成人
孝字当先,家风必正,
为人必善,人生必和谐。。




“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
人世间最不能等待的是孝敬父母。
最应该先躬行的是孝敬父母!
课题
二十四孝故事—扼虎救父
第(2)周
目标
预设
知识与技能
做到:与经典同行,与规范为友。
过程与方法
读: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熟读成诵;
讲:简洁释义—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育目标)
1知书达理--规范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
2.明理修身--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
重、难点
熟读成诵---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教具
电子课件、视频
学具
二十四孝故事读本
教学流程
课堂规范
预测创新
1.读:视频导入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熟读成诵;
2.讲:简洁释义—适度拓展—引导力行;
课题
二十四孝故事--弃官寻母
第(7)周
目标
预设
知识与技能
做到:与经典同行,与规范为友。
过程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故事1孝感动天.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为孝顺。

父亲是一位全然不懂礼仪的人,母亲常出恶言,其弟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并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姚舜常在历山下耕田,因孝感动天,有象协助耕田,亦有鸟帮助其锄草。

当时的皇帝唐尧闻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并将其女儿娥皇及女英与舜为妻,後来并将天下让与,舜以一平民,居然跃而为虞朝之皇帝,纯因孝心所致。

2.亲嚐汤药西汉时代之汉文帝名恒,系汉高祖刘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为代王,文帝奉养其母薄太后,极为孝顺,从不怠慢,有一次母亲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亲自殷勤看护,在侧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每逢煎好汤药,如非亲自嚐试,未敢拿与母亲服。

文帝孝顺母亲,因而仁孝声名传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赞颂。

3.啮指痛心周朝曾参,名子舆,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时,家裏忽然有客来到,母亲不知所措,盼望曾参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参,陡觉心痛,卜有预兆,急忙挑柴赶回家中,硊在母亲膝前,问其缘故,母亲说: 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

曾参事母至孝,母亲手指竟与其性灵相通。

4.负米养亲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贫困,时常采食藜与藿等野菜,子路为奉养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背负食米。

父母逝世後,南游至楚国,楚王敬慕其学问人品,给与封其官爵百乘之车马,积存之米粮以万钟计,平时生活,以多层毛毯为坐褥,用膳时排列食鼎食用,极尽荣华富贵,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劳,感叹说: 虽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负米奉养双亲,惜巳无法如愿。

5.卖身葬父汉朝有一孝子,姓董名永,家贫如洗,父死时无力办理丧事,乃卖身贷钱埋葬父亲。

葬亲事毕,往买主家偿工途中,遇一妇女,求董永娶为妻室,并与之同往主家,买主令织缣三百疋以抵偿贷借款项,因得该妇女之助,仅历时一个月,即完成工作,归途行至前相遇之槐树下,该妇女遂辞别董永而去。

相传该妇女系仙女,因董永之孝心可感,乃得天助。

6.鹿乳奉亲周朝郯子,天性至孝,父母年老,双目均患眼疾,想食鹿乳,郯子就穿上鹿皮,往深山鹿群之中,取鹿乳供奉双亲,不料为猎人发现,欲箭射杀,郯子急忙告以: [为取得鹿乳供奉患有眼疾之双亲,始穿上鹿皮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 ,猎人获悉非鹿,始未予射杀,并感赞其孝行。

7.怀橘遗亲後汉有一姓陆名绩,字公纪之孝子,於六岁时,往九江谒见袁术,术以橘子招待,绩竟暗怀二枚橘子,告别跪拜时,橘子堕地,术责陆郎因何暗怀橘子,绩跪答称: [吾母生性极爱橘子,欲持返孝敬母亲]。

绩年仅六岁即知尽孝道,术称为奇事。

8.卧冰求鲤晋朝时有一姓王名祥之人,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之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

继母朱氏时常欲食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乃赤身卧於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9.戏彩娱乐周朝之老莱子,天性至为孝顺,奉养双亲,尽择极甚甘甜爽脆之食品。

自己虽行年七十,但从不自称年老,且时常穿着五彩斑烂之衣服,在双亲之侧扮装婴儿之游戏,又常挑水至双亲堂上,故意跌卧地上,学出婴儿啼哭之声,以娱双亲。

10.扇枕温衾汉朝有一孝子黄香,年仅九岁,母亲逝後,日夜思慕,乡人称赞他为孝子。

黄香亲自操作勤劳辛苦之事,一心一意侍候父亲,克尽为孝子之道,夏天暑热,为其父扇凉枕席,冬天寒冷时。

即以身先行温其之被褥。

其行被太守刘护得悉,以年仅九岁即知孝亲,而大事加以表扬。

11.哭竹生笋三国时代,有一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幼年丧父,母亲年纪老迈,患疾沈重,时逢冬月,风雪交加,未有竹笋,但母亲思食笋煮羹,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因其孝感动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供奉母亲,食毕疾病竟得痊愈。

12.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号山谷,元年间中为太史,生性至为孝顺,身虽为太史,富贵显耀,然侍奉母亲,却极尽其诚孝之心,凡母亲之事,不用奴婢佣妇,每夕亲自为母涤洗溺器,未曾有一刻不尽到人子之孝行。

13.一日三朝周文王名昌,殷代诸侯之一,商朝纣王封其为西伯,领导西方诸侯,及至武王灭商,被追尊为文王,文王系一贤明君子,亦为闻名之孝子。

每晨必先到父母居室,询问内侍,父母玉体安康否,得知无恙,始放心离去,中午又去问安,夜晚复去一次,每日必趋前问安三次,如父母欠安,即忧心戚戚,坐立不安,直至康复,始能释然。

又每日三餐,餐後必探询师,得知父母食欲未稍减,始欣然重返皇居。

经年累月,不论朝夕,不问寒暑,对双亲起居,关怀备至,克尽晨昏定省之职,其子孙代代继承孝道,是以周朝相传三十七代历八百三十七年之久,此乃孝格苍天之赐佑也。

14.上书救父淳于意,汉朝临淄人,拜齐国名医阳庆为师,学得精湛妙术,原任齐为仓令,其师逝世後,弃官改而行医。

因为人刚直义气,行医时开罪一有权势者,致被陷害,押往京城治罪,其幼女名缇萦,虽为弱女子,竟不辞劳苦,长途跋涉,随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其陈情书阐明肉刑之害,并陈诉其父任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今遭不白之冤,实系遭人诬害,愿当婢女,为父赎罪,汉文帝感该女孝心,特赦其父,并诏告天下,癈除肉刑。

15.跪读父书顾悌,字子通,三国吴雍人,年方十五,即任郡吏,嗣又晋升偏将军,因性刚毅,言事切直,招致同僚妬忌,而辞官返乡,时其父尚任县令他省。

顾悌每接其父家书,必先洁身整衣,更设几棹,放置华翰,跪而恭读,读毕复行叩拜,以丧尊敬。

後其父殁,哀恸欲绝,奔丧百里外,理毕善後,犹悬挂父像於壁上,下设神座,供奉果品,从未间断,且早晚跪拜追思,其孝心可谓至矣尽矣。

16.弃官奉亲晋朝时代,潘岳字安仁,荣阳中牟人也。

少时才华非凡,被誉为神童。

武帝时任河阳令,迎母至任所侍奉。

潘岳性喜爱花木,公暇之馀,裁植桃李,锦绣成林,花盛开时,扶母出游承欢。

嗣後母病,思乡情切,潘岳毅然辞官,上官力加慰留,亦不改其志,答以: [属下母患病,欲归故里,若贪恋禄位,不肯归养,将何以为人子 ?] 其孝心令人感佩不巳。

归里後,因家贫,躬自耕农,种菜出售,得资买甘旨供母,又餵养群羊,取乳奉母,是以母病痊愈,享乐晚年,其力孝足为後人之范矣。

17.伤指念亲晋朝陈留有一孝子范宣,十岁时即能领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之孔子圣训,珍惜身体甚谨,且平素奉事双亲温顺,孝敬。

一日削尖细竹作箸,因持刀不稳,致刺伤左手食指,虽仅表皮割裂,滴出小小血珠,竟惊慌异常,顿时脸色发白,流泪不知所措,旁人关注,问其是否剧痛难忍,范宣竟摇头答以: [痛,有何难忍,是因毁伤父母所身体心感不安而巳 !] 小小年纪,即知爱惜身体,孝顺父母,诚令人叹服。

18.行乞养亲唐朝,杨乞者,圩桥人,生性至孝,家贫如洗,靠行乞养其父母。

所乞食物,悉携归奉亲,亲未尝,虽饥饿亦未敢先尝,如有酒时,跪而捧进,待父母接杯,即起立舞蹈唱歌,如小儿嬉笑,以乐父母。

有人怜悯其穷困,劝其为人佣工,以所得工资养亲,杨乞答以: [父母年老衰迈,若为人佣工,远离膝下,则无人奉侍。

] 听者益感其真孝。

後父母相继去世,求乞募棺安葬,每逢朔望,即携佳肴赴墓前哭祭,其孝行实堪叹佩。

19.笼负母归鲍出,字文芳,後汉时代新丰人,天生魁伟,禀性至孝。

时值贼乱,贼掠其母,鲍出发指,追杀贼众十馀人,终见其母及邻居老妪同受梱绑,遂奋勇冲前解救,贼见来势凶猛,勇不可挡,乃释其母与邻居老妪。

嗣後以世情动荡,乃奉母避难於南阳,数年後贼乱平定,本欲以轿扛擡其母返回故居,却因跋涉危险,遂编制竹笼,肩色负其母归乡。

其母享年逾百始逝世,时鲍出巳达七十馀高龄。

20.孝传五世陈侃,字君和,宋朝永嘉人,事亲至孝,名遍四方。

其事双亲,温顺恭敬,百依百顺,竭尽所能,以博欢心,遇亲有病,则自奉汤药,日夜在侧奉侍,既卒,哀恸欲绝,克尽 [生事尽力,事死尽思] 之圣训。

其孝行,家人引为典范,是以代代子孙,相连效法,人人弘扬孝道。

陈侃以一己之孝,引导全家成千的大族,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妯娌和合,满堂春风,和气蔼蔼,得以五世同居,传为佳话。

朝廷特旌表其门闾曰: [孝门陈君] ,乡人咸称其门为: [陈孝门]。

21.遂成母愿宋朝,蔡襄 (世传蔡端),自幼秉性至孝,未敢违悖母命。

宋仁宗时,其母携蔡襄乘小舟经洛阳江往惠州途中,遇强风翻落江中,幸被拯救,始免淹没。

其母卢氏经常述及此一遭遇,勉励祭襄力学,求取功名。

将来在洛阳江上筑造大桥,造福人群。

及其长大,不负母愿考中进士,任端明殿学士,屡向皇上请求回乡未获准,终获派为泉州知府。

回乡後,谨遵母意,积极筹款造桥,不眠不休,亲自督工,克服万难,终能筑成洛阳桥利济後世,完成母愿。

22.兄弟力孝元朝时代,偃城地方,有文忠,文孝二兄弟,以孝闻名。

其母和氏病,侍奉汤药,夜以继日,及至仙逝,庐墓三年,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不幸未久,其父又患恶疾,虽耗尽家财,遍寻名医,却旦药罔效,二兄弟以求医既然乏术,二人共同推载其父,遍访远近名山古寺,虔诚祈祷。

一日,仆仆风尘,行至一山麓,偶遇一老僧,赐赠丹丸二粒,其父服後,霍然痊愈,实二兄弟孝心所感也。

23.劝姑孝祖明朝,绝兴山阴地方,杨家一童养媳,名刘兰姐,年仅十二,即见理透彻,事姑躬勤。

其姑王氏好犯上,经常骂其祖母老而不死,是为厌物,言词极其不敬。

一日深夜,兰姐进入姑房,跪泣不起,姑惊问何故,兰姐答以: [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媳妇如引为榜样,日後婆母年老,亦被视为厌物,则何以堪! 太婆母长寿,诚吾家之幸,请三思之。

] 王氏闻谏,顿然悔悟,含泪叹曰: [良言教我多矣! ] 遂痛改前非,温柔卑顺,极为孝顺,而兰事其姑王氏,亦克尽孝道。

24.兄弟争孝清朝,长江口外之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因家贫困,幼年时,皆被双亲卖与富户为僮仆,及长大,各自节俭勤奋,自力赎返乡,毗连建宅娶妻。

四兄弟不忘亲恩,争相供养父母,议家每家轮流供养一月,惟妯娌皆不赞同,认为如此,须经三月之久始能轮及,乃改议一日换一家,後复以按日轮流,亦须三日之久,终以决定一家奉养一餐,长房供奉早餐,二房午餐,三房晚餐,四房早餐,依次轮流,并定五日一次,共烹佳肴款侍,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合家欢乐异常。

其双亲享福近百岁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