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材《二十四孝故事解读》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一、二十四孝的依次评析《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编录,另有说法为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流传于后世的版本较多,但是故事一致,仅是在排列次序上有所区别。
本文以明朝版本《二十四孝图》为文本,进行评析。
(一)孝感动天。
舜作为儒家推崇的上古帝王,是内圣外王的重要代表,实现了由孝顺到忠君到治理天下的理想序列。
舜的原生家庭比较糟糕,父亲瞎子,生母早亡,继母泼辣,后母所生弟弟性格狂傲。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舜选择孝顺服从,由此感应天地,获得大象、小鸟、雷电的帮助;并且由此上达天听,授予大权,成功继位。
在这个故事中,较为重要的关节点是由孝顺获得感天动地的效果,从而在世俗生活中获得经济利益、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换言之,当孝顺无法感动天地时,如何支撑内在合理性?(二)亲尝汤药。
刘恒作为皇帝,母亲生病三年,衣不解带,夜不合眼,精心服侍,亲尝汤药。
这故事看点在于皇帝是真实人物,有据可查,不是凭空捏造的。
但是疑点在于,皇帝每天日理万机,国事繁重,后宫佳丽三千,宫斗重重。
皇帝能够有那么多精力去伺候母亲吗?故事价值意义在于,皇帝孝顺,被封为道德楷模,其他人必须无条件向其学习。
这是政治权力向道德权力的扩张和占领,是政统、道统、法统的相互支持。
(三)啮指痛心。
孔子弟子曾参上山打柴,家中来客,母亲咬手指,产生心电感应,曾参奔赴回家待客。
在这里,“跪问其故”非常有意思。
对自己母亲说话,为什么需要跪着?这种潜在的不平等是等级制度固化的彰显。
在皇权时代,百姓跪拜县官,臣子跪拜君王,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礼仪。
仅由这一相类似的动作能够看见孝顺与忠君的同质性。
(四)芦衣顺母。
闵子骞家庭环境与舜相似,早年丧母,后母虐待。
父亲知道实休掉后母,闵子骞反来劝阻,后母改过,从此一家人幸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在这里,我嗅到浓浓的琼瑶味道。
闵子骞如同一朵圣洁的白莲花,后母虐我千百遍,我待后母如圣人。
这种做法仅靠道德感召,单纯依靠以德报怨促使后母人格升华,价值观逆转效果如何?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二十四孝故事详解

二十四孝故事图文详解(彩图版)明白“二十四孝”的人,已经不多了;明白“二十四孝”的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人老珠黄般,逗不起世人的欲望了。
咱们读《二十四孝》,感觉那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
其实细细想来,它仿佛又近在咫尺,离咱们并非远。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青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惊惶失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突然感觉心疼,明白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式,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二十四孝图》情节概述、赏析、习题

《二十四孝图》情节概述、赏析、习题主要内容概述: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总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
我们那时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禁止、呵斥,甚至打手心。
我的小学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枯燥而死,只好偷偷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
在书塾外,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
虽然是薄薄的一本,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我高兴极了。
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我幼小时候用私见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看了《二十四孝图》后才知道并不然。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可以勉力效仿,“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
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摇咕咚”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他应该扶一支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样,侮辱了孩子。
道学先生以为老莱子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实在值得同情。
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
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
二十四孝课件(2023版ppt)

鹿乳奉亲
01
故事背景: 周朝时期, 郯子父母年 老体弱,需 要鹿乳补充 营养
02
故事内容: 郯子为获取 鹿乳,身穿 鹿皮,混入 鹿群,挤取 鹿乳
03
故事寓意: 孝道至上, 子女应尽孝 道,关爱父 母
04
故事影响: 鹿乳奉亲的 故事被列为 二十四孝之 一,成为孝 道的典范
戏彩娱亲
故事背景:老莱子为让父母开
伤,生命垂危。
故事情节:杨香为了救父亲,勇 敢地与老虎搏斗,最后成功将老
虎制服,救下了父亲。
故事寓意:杨香的勇敢和孝心感 动了许多人,他的故事被传颂至
今,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教育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 们应该学习杨香的勇敢和孝心,
关爱父母,尊敬长辈。
1 哭竹生笋
01
故事背景: 三国时期, 吴国孟宗的 母亲生病, 需要竹笋做 药引。
A
心,经常穿着戏服,模仿儿童
玩耍,逗父母开心。
B
故事寓意:子女应尽孝道,让 父母开心快乐。
故事启示:孝顺父母,不仅仅
C
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
精神上的关怀。
故事传承:戏彩娱亲的故事被
D
广泛传颂,成为二十四孝之一,
教育后人要孝顺父母。
卖身葬父
1
2
3
4
故事背景:汉朝时期, 董永决定卖身葬父,
董永家境贫寒,父亲 感动了一位富家女
03 故事结局:继母被丁兰的 孝心感动,从此对他视如 己出。
04 故事启示:孝道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 学习丁兰的孝心,尊敬父 母,关爱家人。
0 行佣供母
பைடு நூலகம்
故事背景:东汉时期,董永家境贫寒,父亲
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

正确认识和评价《二十四孝》同志们:今天请大家回来学习,主要是弘扬孝道文化,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当今社会需要孝道,应该如何知道孝敬父母等为内容,与大家一道共同学习,在讲评中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出。
一、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是元朝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启蒙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歌颂的宗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写成文章、写成诗词、绘成图画,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
在旧社会《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那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孝道也要随着历史的发展二变化,孝的内涵、外延、标准也因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征。
因此在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评价《二十四孝》尤为重要。
二、《二十四孝》的主要内容流行后世的《二十四孝》的版本有几种但多不,最早的撰辑人说法不一,据中国现代各部辞书所注的《二十四孝》的撰辑任无论是主张为郭居启或郭居业,还是郭朱正或是其他人,但其列举的二十四孝的人物及其序列是一样的,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四孝》的主要内容。
1.孝感动天。
曾被后母多次谋害,没有被害死,知道后还是一样的孝顺后母,于是感动了天。
2.亲尝汤药。
汉文帝非常孝顺母亲,在母亲生病的时候服侍母亲,每次都亲自尝过汤药后才让母亲吃。
3.呲指痛心。
曾参家里来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破了自己的手指,在山里的曾参感觉到自己的心痛,就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就跑回家接待客人。
4.百里负米。
在饥荒的日子里,仲由自己吃野菜,把从百里之外搞到来的米拿回家给母亲吃5.芦衣顺母。
闵损后母虐待他,冬天让他穿芦絮衣服,被父亲发现,其父姚休掉后母,闵损为后母求情。
6.鹿乳奉亲。
子披着鹿皮混进鹿群里挤鹿奶回家供奉母亲,有一天猎人要射鹿,他跪下劝阻猎人,以免他今后无法取乳供奉母亲。
7.戏彩娱亲。
有个70岁老人老菜子,穿上戏装学小孩耍戏,讨父母欢心。
《二十四孝》全解

《二十四孝》全解一、【虞舜耕田】虞舜大孝。
竭力于田。
象鸟相助。
动天。
【原文】虞舜、重华。
父瞽瞍顽。
母握登贤而早丧。
后母嚚。
弟象傲。
常谋害舜。
舜孺慕号泣。
如穷人之无所归。
负罪引慝。
动天。
尝耕于历山。
象为之耕。
鸟为之耘。
帝尧闻之。
妻以二女。
历试诸艰。
天下大治。
因禅焉。
大舜心中。
只有父母。
故不知其他。
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
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
人伦之变。
至舜而极。
然能尽爱敬之诚。
那么至顽如瞍。
尚能底豫允假设。
况顽不如瞍者乎。
【译文】虞代的舜帝。
姓。
名叫重华。
他的父亲叫瞽瞍。
没有知识。
又喜欢妄作妄为。
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贤德。
可是早已亡过了。
他的后母呢。
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
他的弟弟名叫象。
性子又很傲慢。
他们常常想了计谋。
要谋害舜。
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
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
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
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
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
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
终于感动了上天。
有一次。
在历山地方耕田。
大象帮着他耕。
飞鸟帮着他耘。
尧皇帝得知了。
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
屡次用困难的事情。
去试验舜帝。
并不觉得怎么样。
后来天下很太平。
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子路尽力。
负米奉亲。
亲没仕楚。
叹不及贫。
【原文】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
常食藜藿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亲没。
南游于楚。
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
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乃叹曰。
虽欲食藜藿。
为亲负米。
不可得也。
孔子曰。
由也事亲。
可谓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者也。
文耕谓事亲之事。
承颜日短。
报德思长。
如仲氏子者。
方乐负米之欢。
旋抱衔恤之痛。
思藜藿而不得。
列钟鼎而徒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
盖千古有同慨也。
为子者幸而逮存。
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译文】周朝时候。
有个贤人。
姓仲。
名叫由。
表字就叫子路。
他的家里穷苦得很。
天天所吃的。
都是些藜呀、藿呀。
那一类不好的蔬菜。
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
常常出去。
到百里以外。
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
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
他就往南方游历。
二十四孝故事简介

二十四孝故事简介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事迹。
这些孝子们以孝顺父母为宗旨,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
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然为人们传颂。
首先,我们来讲述《孝感动天》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曹娥,她的父亲患病卧床,曹娥每天都要背着父亲去田间劳作,以供养家庭。
有一天,她听说有一种药能够治好父亲的病,于是她决定去山上采药。
在山上,她遇到了一只猛虎,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猛虎,并最终成功采得了药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要有勇气和毅力的。
接下来,我们讲述《卧薪尝胆》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武丁,他的母亲生病了,但家里却没有钱买药。
于是,武丁决定去外面打工挣钱。
他每天辛苦劳作,却只能换来微薄的工钱。
为了省吃俭用,他甚至卧薪尝胆,最终终于挣到了足够的钱治好母亲的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
再来讲述《抱石忍饥》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许由,他的父亲在外面做生意,生意失败后一无所有。
为了不给家里添麻烦,许由决定去外面打工。
在外面,他遭遇了饥荒,但他却抱着一块石头充饥,终于坚持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的。
最后,我们讲述《刺股读书》这个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孝子颜渊,他的家境贫困,但他却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他每天早早起来刺自己的大腿,以防止自己睡着而不学习。
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需要不断努力和自我约束的。
通过这些二十四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孝顺父母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孝子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希望我们能够向这些孝子们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4孝图的24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24孝图的24个故事分别是什么1、二十四孝图是包含着中国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
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尽孝道。
小编为大家整理一下二十四孝图上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2、忠孝双全:明朝有个将军沈至绪在抗击异军的战场上牺牲了,他的女儿沈云英登高大喊,振奋士气,发誓要为她的父亲报仇,并且夺回失地。
众将士被她的忠孝所感动,纷纷斗志昂扬,将敌人赶走了,并且她和她的父亲都受到了朝廷的追封。
沈云英可谓是忠孝双全。
3、望云思亲:这个大家比较熟悉了,是唐朝的宰相狄仁杰的故事。
狄仁杰一次外出巡视的时候,登上了太行山,朝下看着,对身边的侍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
他久久没有离去,泪流满面。
4、上书救父:是发生在汉文帝时期的事情,有位名医叫淳于意,在民间为百姓治病。
因为他性情耿直,在治病的时候得罪了达官显贵,受到了诬陷,被押到长安受刑。
她的女儿缇萦为了救父亲,虽然是一个弱女子,但是却不辞劳苦,随着父亲一同前往长安。
到了长安,她便上书给汉文帝,陈述肉刑的危害和她父亲在民间的故事。
最后汉文帝发觉她的父亲是遭人陷害的,赦免了她父亲的罪行。
5、打虎救父:晋朝的时候,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他的父亲在田地里面耕种的时候,竟然被一只突然出现的老虎给叼走了。
杨香此时没有被老虎吓走,而是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他直接爬到了老虎的背上,然后扼住了老虎的脖子。
最后老虎受不了松开了他的父亲,他终于把自己的父亲救了下来。
6、二十四孝除了上面四个故事,还有剩下的二十个故事,分别是:彩衣养亲,哭竹生笋,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7、二十四孝的二十四个故事,把我国孝道这一传统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孝道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孝心教育是我校开展的德育特色教育,“孝心”是为人立身之本;“孝心”是巩固家庭亲情关系之本;“孝心”是人类延续之本;“孝心”是发展个人和国家亲和关系之本;“孝心”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
无论是一句温馨的问候,还是与父母坦诚的沟通;无论是一张小小的祝福卡,还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无论是给父母说声对不起,还是犯错误后的道歉;无论是一张优秀的试卷,还是一本干净的作业。
无论是一束鲜花,还是一杯热开水;无论是耐心的倾听,还是虚心的接受意见;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去打工体验生活;无论是给父母捶捶背,还是给父母打一盆洗脚水;无论是过年时给父母深深的鞠躬,还是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无论是有节制的玩耍,还是合理安排寒假的学习和生活……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确实对含辛茹苦的父母最大的安慰。
我现在开展孝心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亲身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富饶,树立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目录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1- 扇枕温衾 (3)-2- 拾葚异器 (4)-3- 涌泉跃鲤 (5)-4- 闻雷泣墓 (6)-5- 乳姑不怠 (7)-6- 卧冰求鲤 (8)-7- 恣蚊饱血 (9)-8- 扼虎救父 (10)-9- 哭竹生笋 (11)-10-尝粪忧心 (12)-11-弃官寻母 (13)-12-涤亲溺器 (14)第二单元走进易县-13-美丽的易县 (15)第一单元:孝心给长辈第一课扇枕温衾(qin)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
译文: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十分孝顺。
炎热的夏季,他用扇子给父亲把枕头凉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用身体给父亲把被褥温热。
黄香少年时就精通经典,文采非常好,在京师广泛流传一句话叫做“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时他任职魏郡太守,魏郡遭受到水灾时,黄香尽自己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书籍《九宫赋》、《天子冠颂》。
思考:九岁的黄香是如何对待父亲的?做一做:模仿黄香,看谁能做到。
第二课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是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译文:蔡顺,汉代汝南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对母亲及其孝顺。
当时正在王莽战乱时期,又遇到饥荒,柴米非常贵,母子俩只能是用桑葚来充饥。
一天,他们恰巧遇到赤眉军,该军士兵大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母亲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很可怜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大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来表示敬意。
思考:赤眉军是如何对待尽孝的蔡顺的?做一做:吃饭时,能为母亲做点什么呢?第三课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接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译文: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作为自己的妻子。
夫妻俩人孝顺父母,他家距离长江有六七里路,庞氏常常到江边去取婆婆喜欢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俩就常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一个人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为风大,庞氏取水回来晚了,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把她赶出家门。
庞氏临时住在邻居家里,一天到晚辛苦的纺纱织布,把所得到的积蓄托邻居送回家里孝敬婆婆。
之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赶出家门的事,让姜诗把她接回来了。
庞氏回家这一天,院子里忽然喷涌出泉水,味道和长江水一样,每天还有两天鲤鱼跳出来。
从此,庞氏就用这些孝敬婆婆,不用走很远去江边了。
思考:姜诗的妻子庞氏是如何孝敬老人的?做一做:善于发现母亲对待长辈的孝心。
第四课闻雷泣墓王裒(pou),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lu)莪(e)》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母亲。
译文: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人,学识渊博,能力非凡。
他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后,他隐居起来,教书来生活,一辈子都不面向西边坐,表示永远不做晋朝的臣子。
他的母亲在世时特别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刮风下雨,听到雷声时,他就跑到母亲的坟前,跪下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的时候,每次读到《蓼(lu)莪(e)》篇,他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母亲。
思考:父母过世后,王裒做了些什么?做一做:阅读一篇思念父母的文章。
第五课乳姑不怠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译文:崔山南,唐代博陵人,做官到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纪已高,牙齿掉了,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洗漱后,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这样持续了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咐的一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思考:古人尽孝的做法如何传承下来?做一做:向社会宣讲一下孝的故事。
第六课卧冰求鲤王祥,琅(lang)琊(la)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译文:王祥,琅(lang)琊(la)人,亲生母亲早年就去世了,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生病了,他悉心伺候,继母想吃活鲤鱼,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吃后,果然病好了。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来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思考:从王祥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做一做:做一份尽孝的计划。
第七课恣(zi)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译文: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心入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光着身子坐在父亲床前,任凭蚊虫叮咬也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思考:吴猛的孝心与做法,你有什么看法?做一做:用自己的智慧为父母做一些事情。
第八课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译文: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跟随父亲到田里割稻子,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后叼走了,杨香手无寸铁,为了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去,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思考:杨香舍己救夫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做一做:寻找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第九课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译文: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亲去世,母亲年纪大,生病非常严重,医生嘱咐用鲜竹笋做汤。
正是严冬季节,没有鲜笋,孟宗没有什么办法,独自一个人跑到竹林里,扶着竹子哭泣。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看见地上长出几个嫩笋。
孟宗非常高兴,采回来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好了。
后来他官至司空。
思考:为了母亲的病能够得到治疗,孟宗怎么做的?做一做:写一篇父母爱自己的作文。
第十课尝粪忧心庾(yu)黔(qian)娄,南齐高士,任孱(chan)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译文:庾黔娄,南齐高士,任职孱(chan)陵县令。
到任不到十天,忽然感觉心里惊慌出虚汗,预感这家里有事,就立马辞去了官职返回到家乡。
回到家里,才知道父亲已经病重两天了。
医生嘱咐说:“要想知道病情的轻重,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就行了,味道苦就是好的。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甜,心里十分担心,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用自己的身体代替父亲去死,黔娄安葬了父亲以后,并守制了三年。
思考:庾黔娄是如何尽孝心的?做一做:写一篇自己爱父母的作文。
第十一课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译文: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亲生母亲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给别人,五十年中母子互相没有消息。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堂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四处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他决心放弃做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到母亲永远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