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

基于神经网络的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神经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学习算法

2.通过实验掌握利用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学习与训练的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神经网络的结构、权值、学习速率、动量因子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4.通过实验掌握用Matlab 实现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给出仿真系统的设计过程和程序清单。 2.记录实验数据和曲线

三、实验步骤

1.在Matlab 下依据原理编写仿真程序并调试。

2.给定输入信号,或训练样本,运行程序,记录实验数据和控制曲线

3.修改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如权值、学习速率、动量因子、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重复步骤(2)

四、实验要求

1.

使用BP 网络逼近对象:

采样时间取2ms,输入信号为u(k)=2sin(10πt),神经网络为3-10-2结构,权值W1,W2的初始取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取η=0.80,α=0.06。 2.取标准样本为3

神经网络为3-12-2结构,权值的初始取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取η

=0.70,α=0.05,训练最终目标为 。

3.被控对象为

输入指令为一方波信号:))4sgn(sin(8.0)(t k rin π=,采样时间为1ms ,η=0.60,采用有监督Hebb 学习实现权值的学习,初始权值取

[][]2.0,15.015.015.0321===K w w w W 五、实验程序

1.clear all; 清除所有文件; close all; 关闭所有已开文件; xite=0.80; 惯性系数为0.8; alfa=0.06; 学习速率为0.06;

w2=rands(6,1); 初始化隐含层与输出层6行1列的权值矩阵;

s t k y k y k u k yout 5.0)

1(1)1()()(2

3

≤-+-+=)

2(632.0)1(10.0)2(26.0)1(368.0)(-+-+-+-=k u k u k y k y k y 1010-=E

w2_1=w2;w2_2=w2_1;

w1=rands(2,6); 初始化输入层与隐含层;

w1_1=w1;w1_2=w1;

dw1=0*w1;

x=[0,0]'; 给神经元的输入层的节点赋值;

u_1=0; 初始化;

y_1=0;

I=[0,0,0,0,0,0]';

Iout=[0,0,0,0,0,0]';

FI=[0,0,0,0,0,0]';

ts=0.002; 采样时间为2ms;

for k=1:1:1000

time(k)=k*ts; 第k个采样时间;

u(k)=2*sin(10*pi*ts); 第k个采样时间输入信号;

y(k)=u_1^3+y_1/(1+y_1^2); 第k个采样时间输入信号;

for j=1:1:6

I(j)=x'*w1( : ,j);

Iout(j)=1/(1+exp(-I(j))); 隐含层输出;

end

yn(k)=w2'*Iout; 输出层输出=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连接数*隐含层输出;e(k)=y(k)-yn(k);

w2=w2_1+(xite*e(k))*Iout+alfa*(w2_1-w2_2); 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权值调整公式;

for j=1:1:6

FI(j)=exp(-I(j))/(1+exp(-I(j)))^2;

end

for i=1:1:2

for j=1:1:6

dw1(i,j)=e(k)*xite*FI(j)*w2(j)*x(i); 输入层与隐含层之间的权值变化公式;

end

end

w1=w1_1+dw1+alfa*(w1_1-w1_2); 输入层与隐含层之间的权值调整公式;

yu=0;

for j=1:1:6

yu=yu+w2(j)*w1(1,j)*FI(j);

end

dyu(k)=yu;

x(1)=u(k);

x(2)=y(k);

w1_2=w1_1;w1_1+w1;

w2_2=w2_1;w2_1=w2;

u_1=u(k);

y_1=y(k);

end

figure(1);

plot(time,y ,'r',time,yn,'b'); 画图; xlabel('times');ylabel('y and yn'); figure(2); plot(time,y-yn,'r');

xlabel('times');ylabel('error');

figure(3); plot(time,dyu);

xlabel('times');ylabel('dyu');

-0.05

00.05

0.10.150.2

0.250.30.35times

e r r o r

2.6

2.83

3.2

3.4

3.6

3.8

times

d y u

00.10.20.30.4

0.50.60.70.80.91

time

y a n d y n

2.clear all;

close all; for j=1:1:6

xite=0.50; I(j)=x*w1( : ,j);

alfa=0.05; Iout(j)=1/(1+exp(-I(j))); w2=rands(6,2); end

w2_1=w2;w2_2=w2_1; yl=w2'*Iout; w1=rands(3,6); yl=yl'; w1_1=w1;w1_2=w1; el=0;

dw1=0*w1; y=ys(s, : ); I=[0,0,0,0,0,0]'; for l=1:1:OUT

Iout=[0,0,0,0,0,0]'; el=el+0.5*(y(1)-yl(1))^2; FI=[0,0,0,0,0,0]'; end

OUT=2; es(s)=el; k=0; E=0; E=1.0; if s==NS NS=3; for s=1:1:NS while E>=1e-020 E=E+es(s); k=k+1; end times(k)=k; end for s=1:1:NS ey=y-yl; xs=[1,0,0; w2=w2_1+xite*Iout*ey+alfa*(w2_1-w2_2);

0,1,0; for j=1:1:6

0,0,1]; S=1/(1+exp(-I(j))); ys=[1,0; FI(j)=S*(1-S); 0,0.5; end

0,1; ]; for i=1:1:3 x=xs(s, : ); for j=1:1:6

dw1(i,j)=xite*FI(j)*x(i)*(ey(1)*w2(j,1)+ey(2)*w2(j,2)); end end

w1=w1_1+dw1+alfa*(w1_1-w1_2); w1_2=w1_1;w1_1=w1; w2_2=w2_1;w2_1=w2; end Ek(k)=E; end figure(1);

plot(times,Ek,'r'); xlabel('k');ylabel('E'); save wfile w1 w2;

I = 0 Iout= 0 FI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10.20.30.4

0.5

0.6

0.7

k

E

3. clear all; e_2 =0;

close all; y_1=0;y_2=0; x=[0,0,0]'; u_1=0;u_2=0; xite=0.60; ts=0.001;

w1_1=0.15; for k=1:1:1000 w2_1=0.15; time(k)=k*ts;

w3_1=0.15; r(k)=0.8*sign(sin(2*2*pi*k*ts)); e_1=0;

y(k)=0.368*y_1+0.26*y_2+0.1*u_1+0.632*u_2; e(k)=r(k)-y(k); end

w1(k)=w1_1+xite*e(k)*u_1*x(1); figure(1);

w2(k)=w2_1+xite*e(k)*u_1*x(2); plot(time,r,'b',time,y ,'r');

w3(k)=w3_1+xite*e(k)*u_1*x(3); xlabel('time(s)');ylabel('Position tracking'); K=0.2; figure(2);

x(1)=e(k)-e_1; plot(time,e,'r');

x(2)=e(k); xlabel('time(s)');ylabel('error'); x(3)=e(k)-2*e_1+e_2; figure(3);

w=[w1(k),w2(k),w3(k)]; plot(time,w1,'r');

u(k)=u_1+K*w*x; xlabel('time(s)');ylabel('w1'); e_2=e_1;e_1=e(k); figure(4);

u_2=u_1;u_1=u(k); plot(time,w2,'r');

y_2=y_1;y_1=y(k); xlabel('time(s)');ylabel('w2'); w1_1=w1(k); figure(5);

w2_1=w2(k); plot(time,w3,'r');

w3_1=w3(k); xlabel('time(s)');ylabel('w3');

00.10.20.30.4

0.50.60.70.80.91

-0.8

-0.6-0.4-0.200.20.40.60.8

1time(s)

P o s i t i o n t r a c k i n g

00.10.20.30.4

0.50.60.70.80.91

-2

-1.5

-1

-0.5

0.5

1

time(s)

e r r o r

00.10.20.30.4

0.50.60.70.80.91

0.1

0.20.30.40.50.60.70.8

0.9time(s)

w 1

00.10.20.30.4

0.50.60.70.80.91

-0.4

-0.2

0.2

0.40.6

0.8

1

time(s)

w 2

0.1

0.2

0.3

0.4

0.50.6

0.7

0.8

0.9

1

0.10.150.20.250.30.350.40.450.50.55

0.6time(s)

w 3

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模糊控制器由模糊化接口、解模糊接口、知识库和模糊推理机组成 2、一个单神经元的输入是 1.0 ,其权值是 1.5,阀值是-2,则其激活函数的净输入是-0.5 ,当激活函数是阶跃函数,则神经元的输出是 1 3、神经网络的学习方式有导师监督学习、无导师监督学习 和灌输式学习 4、清晰化化的方法有三种:平均最大隶属度法、最大隶属度取最小/最大值法和中位数法,加权平均法 5、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是:基于专家经验和控制知识、基于操作人员的实际控制过程和基于过程的模糊模型,基于学习 6、神经网络控制的结构归结为神经网络监督控制、神经网络直接逆动态控制、神网自适应控制、神网自适应评判控制、神网内模控制、神网预测控制六类 7.傅京逊首次提出智能控制的概念,并归纳出的3种类型智能控制系统是、和。 7、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人机结合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无人参与的自主控 制系统 8、智能控制主要解决传统控制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其研究的对象具备的3个特点为、和。 8、不确定性、高度的非线性、复杂的任务要求 9.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有、、、 、和。 9、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神经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集成或者(复合)混合控制系统 10.智能控制的不确定性的模型包括两类:(1); (2)。 10、(1)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2)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11.控制论的三要素是:信息、反馈和控制。 12.建立一个实用的专家系统的步骤包括三个方面的设计,它们分别是、 和。知识库的设计推理机的设计人机接口的设计 13.专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和。知识库、推理机 14.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包括了3类知识,它们分别为、、 和。判断性规则控制性规则数据

模糊控制理论外文文献翻译

模糊控制理论 概述 模糊逻辑广泛适用于机械控制。这个词本身激发一个一定的怀疑,试探相当于“仓促的逻辑”或“虚假的逻辑”,但“模糊”不是指一个部分缺乏严格性的方法,而这样的事实,即逻辑涉及能处理的概念,不能被表达为“对”或“否”,而是因为“部分真实”。虽然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可以执行一样模糊逻辑在很多情况下,模糊逻辑的优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能够被铸造方面接线员能了解,以便他们的经验,可用于设计的控制器。这让它更容易完成机械化已成功由人执行。 历史以及应用 模糊逻辑首先被提出是有Lotfi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1965年的一篇论文。他阐述了他的观点在1973年的一篇论文的概念,介绍了语言变量”,在这篇文章中相当于一个变量定义为一个模糊集合。其他研究打乱了,第二次工业应用中,水泥窑建在丹麦,即将到来的在线1975。 模糊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在美国被忽略了,因为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人工智能,一个被过分吹嘘的领域,尤其是在1980年中期年代,导致在诚信缺失的商业领域。 然而日本人对这个却没有偏见和忽略,模糊系统引发日立的Seiji Yasunobu和Soji Yasunobu Miyamoto的兴趣。,他于1985年的模拟,证明了模糊控制系统对仙台铁路的控制的优越性。他们的想法是被接受了,并将模糊系统用来控制加速、制动、和停车,当线于1987年开业。 1987年另一项促进模糊系统的兴趣。在一个国际会议在东京的模糊研究那一年,Yamakawa论证<使用模糊控制,通过一系列简单的专用模糊逻辑芯片,在一个“倒立摆“实验。这是一个经典的控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车辆努力保持杆安装在顶部用铰链正直来回移动。 这次展示给观察者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及后来的实验,他登上一Yamakawa酒杯包含水或甚至一只活老鼠的顶部的钟摆。该系统在两种情况下,保持稳定。Yamakawa最终继续组织自己的fuzzy-systems研究实验室帮助利用自己的专利在田地里的时候。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本文对模糊神经网络技术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然后结合各自的特点讨论了模糊神经网络协作体的产生以及优越性,接着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常见算法、结构确定、规则的提取等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模糊神经网络的研究发展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模糊神经网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 引言 系统的复杂性与所要求的精确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为此,通过模拟人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人们提出了智能控制的思想。控制理论专家Austrom(1991)在IFAC大会上指出: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与专家控制是三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通常专家系统建立在专家经验上,并非建立在工业过程所产生的操作数据上,且一般复杂系统所具有的不精确性、不确定性就算领域专家也很难把握,这使建立专家系统非常困难。而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作为两种典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各有优缺点。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融合——模糊神经网络由于吸取了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优点,避免了两者的缺点,已成为当今智能控制研究的热点之一了。 1 模糊神经网络的提出 模糊集理论由美国著名控制论专家L.A.Zadeh于1965年创立[1]。1974年,英国著名学者E.H.Mamdani将模糊逻辑和模糊语言用于工业控制,提出了模糊控制论。至今,模糊控制已成功应用在被控对象缺乏精确数学描述及系统时滞、非线性严重的场合。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萌芽于上世纪40年代并于80年代中后期重掀热潮,其基本思想是从仿生学的角度对人脑的神经系统进行功能化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可实现联想记忆,分类和优化计算等功能,在解决高度非线性和严重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模糊控制系统与神经网络系统具有整体功能的等效性[2],两者都是无模型的估计器,都不需要建立任何的数学模型,只需要根据输入的采样数据去估计其需要的决策:神经网络根据学习算法,而模糊控制系统则根据专家提出的一些语言规则来进行推理决策。实际上,两者具有相同的正规数学特性,且共享同一状态空间[3]。 另一方面,模糊控制系统与神经网络系统具有各自特性的互补性[。神经网络系统完成的是从输入到输出的“黑箱式”非线性映射,但不具备像模糊控制那样的因果规律以及模糊逻辑推理的将强的知识表达能力。将两者结合,后者正好弥补前者的这点不足,而神经网络的强大自学习能力则可避免模糊控制规则和隶属函数的主观性,从而提高模糊控制的置信度。 因此,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虽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由于两者都是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问题,不精确性问题,两者又有着天然的联系。Hornik和White(1989)证明了神经网络的函数映射能力[4];Kosko(1992)证明了可加性模糊系统的模糊逼近定理(FAT,Fuzzy Approximation Theorem)[5];Wang和Mendel(1992)、Buckley和Hayashi(1993)、Dubots 和Grabish(1993)、Watkins(1994)证明了各种可加性和非可加性模糊系统的模糊逼近定理[6]。这说明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这类理论上的共性,才使模糊逻辑

模糊神经网络讲义

模糊神经网络(备课笔记) 参考书: 杨纶标,高英仪。《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广 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彭祖赠。模糊数学及其应用。武汉:武汉科技大学 胡宝清。模糊理论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王士同。模糊系统、模糊神经网络及应用程序设计。 《模糊系统、模糊神经网络及应用程序设计》 本书全面介绍了模糊系统、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要领概念与原理,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及编程实现实例。 顾名思义,模糊神经网络就是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结合,本质上就是将常规的神经网络(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赋予模糊输入信号和模糊权值。 选自【模糊神经网络P17】 预备知识 复杂的东西是难以精确化的,这使得人们所需要的精确性和问题的复杂性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正如模糊数学的创始人L.A.Zadeh(查德)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所说:“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时,我们使它精确化的能力将减小。直到达到一个阈值,一旦超越它,复杂性和精确性将相互排斥。”这就是著名的“互克性原理”。 该原理告诉我们,复杂性越高,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就越低;而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众多,以致人们往往不可能同时考察所有因素,只能把研究对象适当简化或抽象成模型,即抓住其中的主要部分而忽略掉次要部分。当在一个被压缩了的低维因素空间考虑问题时,即使本来是明确的概念,也会变得模糊起来。或者某些抽象简化模型本身就带有概念的不清晰,如“光滑铰链”这个力学模型,什么叫“光滑”、什么叫“粗糙”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客观上两者之间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主观上,决策者对此类非程序化决策做出判断时,主要是根据他的经验、能力和直观感觉等模糊概念进行决策的。 或者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本来有很多因素,比如人品、性格、相貌

模糊控制的优缺点

模糊控制的优缺点

————————————————————————————————作者:————————————————————————————————日期:

1.模糊控制中模糊的含义 模糊控制中的模糊其实就是不确定性。从属于该概念和不属于该概念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模糊的概念导致了模糊现象。 2.模糊控制的定义 模糊控制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知识模仿人脑的思维对模糊的现象进行识别和判断,给出精确的控制量,利用计算机予以实现的自动控制。 3.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 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根据操作人员的操作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控制规则,根据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经过模糊推理,模糊判断等运算求出控制量,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 4.模糊的控制的特点 不完全依赖于纯粹的数学模型,依赖的是模糊规则。模糊规则是操作者经过大量的操作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控制规则。 模糊控制的对象称为黑匣(由于不知道被控对象的内部结构、机理,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其运动规律,无法去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但是模糊规则又是模糊数学模型。 5 模糊控制的优缺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5.1模糊控制的优点 (1)使用语言方便,可不需要过程的精确数学模型;(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 (2)鲁棒性强,适于解决过程控制中的非线性、强耦合时变、

滞后等问题;鲁棒性即系统的健壮性。 (3)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具有适应受控对象动力学特征变化、环境特征变化和动行条件变化的能力; (4)操作人员易于通过人的自然语言进行人机界面联系,这些模糊条件语句容易加到过程的控制环节上。 5.2模糊控制的缺点 (1)信息简单的模糊处理将导致系统的控制精度降低和动态品质变差; (2)模糊控制的设计尚缺乏系统性,无法定义控制目标。 6.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就是利用数学知识研究和解决模糊现象。在数学和模糊现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6.1模糊集合的概念 每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就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的集合。外延就是符合某种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的集合。 模糊数学的基础就是模糊理论集。 在模糊集合设计到的论域U 上,给定了一个映射A,A :U →[0,1] ,)(x x A μ ,则称A 为论域U 上的模糊集合或者模糊子集; )(x A μ表示U 中各个元素x 属于集合A 的程度,称为元素x 属于模糊集合A 的隶属函数。当x 是一个确定的0x 时,称)(0x A μ为元素0x 对于模糊集合A 的隶属 度。 F 集合引出的几个概念

自动化专业学科前沿讲座之模糊控制论文

自动化前沿知识讲座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应用这学期学院为我们开设了自动化前沿知识讲座,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自动化这个专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对专业的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自动化的前沿技术有哪些呢?? 1.模糊控制——其实我很清楚 2.最优控制---“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3.自适应控制——以变制变 4.鲁棒控制——以静制动 5.线性控制理论纵横 6.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 控制——简而优秀 8.预测控制——未卜先知 9.故障诊断——神医妙手 10.人工智能——智慧之巅 11.专家系统——身边的专家 12.推理控制——经验的作用

13.集散控制系统(DCS) 今天我主要想说的是前沿技术中的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控制手段,它是模糊系统理论和模糊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从这门科学诞生以来,它产生了许多探索性甚至是突破性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同时,这一方法也逐步成为了人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1965年美国的控制论专家L. A. Zadeh教授创立了模糊集合论,从而为描述,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一种利用模糊集合的理论来建立系统模型,设计控制器的新型方法——模糊控制也随之问世了。模糊控制的核心就是利用模糊集合理论,把人的控制策略的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能够接受的算法语言所描述的控制算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实现控制,而且能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对一些无法构造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模糊控制作为智能领域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控制方法,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家用电器自动化领域和其他很多行业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无法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现在我来具体的说一下模糊控制。主要是以下几点: (1)模糊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中有许多模糊的概念,如大、小、冷、热等,都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人们常用的

智能控制 模糊控制论文

华北电力大学 科技学院 智能控制论文 模糊控制的概述及模糊控制的应用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模糊控制的概述及模糊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模糊控制技术对工业自动化的进程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本文简要讲述了模糊控制的定义、特点、原理和应用,简介模糊控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并讲诉了模糊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模糊控制;污水处理。 An overview of the fuzzy control and fuzzy control in applic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Abstract:Fuzzy control of industrial process automation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role,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of fuzzy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Introduction to fuzzy control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s. And complaint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fuzzy control. Keywords: fuzzy control; sewage treatment. 1 引言 传统的自动控制控制器的综合设计都要建立在被控对象准确的数学模型(即传递函数模型或状态空间模型)的基础上,但是在实际中,很多系统的影响因素很多,油气混合过程、缸内燃烧过程等) ,很难找出精确的数学模型。这种情况下,模糊控制的诞生就显得意义重大。因为模糊控制不用建立数学模型不需要预先知道过程精确的数学模型。

模糊控制 英文文献

CONTROL, PID CONTROL, AND ADVANCED FUZZY CONTROL FOR SIMULATING A NUCLEAR REACTOR OPERATION XIAOZHONG LI and DA RUAN* elgian Nuclear Research Centre (SCKoCEN Boeretang 200, 8-2400 Mol, Belgium (Received 15 March 1999)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fuzzy control applications to the first nuclear reactor in Belgium (BRI) at the Belgian Nuclear Research Centre (SCK.CEN), we have made a real fuzzy logic control demo model. The demo model is suitable for us to test and com- pare some new algorithms of fuzzy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which is advantageous because it is always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due to safety aspects, to do all experiments in a real nuclear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we first report briefl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 model, and then introduce the results of a fuzzy control, a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 control and an advanced fuzzy control, in which the advanced fuzzy control is a fuzzy control with an adaptive function that can Self-regulate the fuzzy control rules. Afterwards, we pres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ose three methods.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fuzzy control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erms of flexibility, robustness, and easily updated facilities with respect to the PID control of the demo model, but that PID control has much higher regulation resolution due to its integration term. The adaptive fuzzy control can dynamically adjust the rule base, therefore it is more robust and suitable to those very uncertain occasions. Keywords: Fuzzy control; PID control; fuzzy adaptive control; nuclear reactor I INTRODUCTION Today the techniques of fuzzy logic control are very mature in most engineering areas, but not in nuclear engineering, though som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Bernard, 1988; Hah and Lee, 1994; Lin et al. 1997; Matsuoka, 1990).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t is impossible to do experiments in nuclear engineering as easily as in other industrial areas. For example, a reactor is usually not available to any individual. Even for specialists in nuclear engineering, an official licence for doing any on-line test is necessary. That is why we are still

智能控制导论报告BP神经网络模糊控制

智能控制导论实验报告 2012-01-09 姓名:_______________ 常青_________ 学号:0815321002 班级:____________ 08自动化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方慧娟________

实验一:模糊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 模糊控制的特征、结构以及学习算法 2. 通过实验掌握模糊自整定PID 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10s+1)*e(-0.5s) 。假设系统给定为阶跃值r=30 ,系统初始值r0=0. 试分别设计 (1) 常规的PID 控制器; (2) 常规的模糊控制器; (3) 比较两种控制器的效果; (4) 当通过改变模糊控制器的比例因子时,系统响应有什么变化? 三、实验设备 Matlab 7.0 软件/SIMULINK 四、实验原理 1.模糊控制 模糊逻辑控制又称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类计算机控制策略,模糊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图1-1 是模糊控制系统基本结构,由图可知模糊控制器由模糊化,知识库,模糊推理和清晰化(或去模糊化)四个功能模块组成。

控制的。其传递函数的形式是: G(s) k p(1 T I S T D S),PID控制原理 针对模糊控制器每个输入,输出,各自定义一个语言变量。因为对控制输出的判断,往往不仅根据误差的变化,而且还根据误差的变化率来进行综合评判。所以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中,通常取系统的误差值e和误差变化率ec为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则在e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误差 E ” ,在ec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误差变化EC ” ;在控制量u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控制量U”。 通过检测获取被控制量的精确值,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e,对误差取微分得到误差变化率ec,再经过模糊化处理把分明集输入量转换为模糊集输入量,模糊输入变量根据预先设定的模糊规则,通过模糊逻辑推理获得模糊控制输出量,该模糊输出变量再经过去模糊化处理转换为分明集控制输出量。 2.PID控制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控制。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之间的偏差来 框图如图1-2所示。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控制

基于神经网络的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神经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学习算法 2.通过实验掌握利用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学习与训练的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神经网络的结构、权值、学习速率、动量因子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4.通过实验掌握用Matlab 实现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仿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给出仿真系统的设计过程和程序清单。 2.记录实验数据和曲线 三、实验步骤 1.在Matlab 下依据原理编写仿真程序并调试。 2.给定输入信号,或训练样本,运行程序,记录实验数据和控制曲线 3.修改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如权值、学习速率、动量因子、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等,重复步骤(2) 四、实验要求 1. 使用BP 网络逼近对象: 采样时间取2ms,输入信号为u(k)=2sin(10πt),神经网络为3-10-2结构,权值W1,W2的初始取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取η=0.80,α=0.06。 2.取标准样本为3 神经网络为3-12-2结构,权值的初始取值取[-1,+1]之间的随机值,取η =0.70,α=0.05,训练最终目标为 。 3.被控对象为 输入指令为一方波信号:))4sgn(sin(8.0)(t k rin π=,采样时间为1ms ,η=0.60,采用有监督Hebb 学习实现权值的学习,初始权值取 [][]2.0,15.015.015.0321===K w w w W 五、实验程序 1.clear all; 清除所有文件; close all; 关闭所有已开文件; xite=0.80; 惯性系数为0.8; alfa=0.06; 学习速率为0.06; w2=rands(6,1); 初始化隐含层与输出层6行1列的权值矩阵; s t k y k y k u k yout 5.0) 1(1)1()()(2 3 ≤-+-+=) 2(632.0)1(10.0)2(26.0)1(368.0)(-+-+-+-=k u k u k y k y k y 1010-=E

模糊控制发展前景分析

《冶金自动化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模糊控制的发展前景分析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094班 张宇 120093101091

模糊控制的发展前景分析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094班张宇 摘要:模糊控制方法是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介绍了模糊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并对模糊控制的原理作了说明,较详细的介绍了对于常规模糊控制方 法的改进,包括Fuzzy-PIS复合控制、三位模糊控制器、Smith-Fuzzy控制器、专家模糊控制器等,对模糊控制系统与传统PID控制作了简单比较,最后对模糊控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模糊控制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字:模糊控制;原理;模糊PID控制;展望; 一.模糊控制简介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模糊控制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控制方法, 它将人的经验、常识等用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建立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输入输出过程模型,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信息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从控制系统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普遍的非线性特征域控制器。 模糊控制作为智能领域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控制方法,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家用电器自动化领域和其他很多行业中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无法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大兴趣。 相对传统控制,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能避开对象的数学模型( 如状态方程或传递函数等),它力图对人们关于某个控制问题的成功与失败和经验进行加工, 总结出知识,从中提炼出控制规则,用一系列多维模糊 条件语句构造系统的模糊语言变量模型, 应用CRI等各类模糊推理方法,可以得 到适合控制要求的控制量, 可以说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变量的控制。 二. 模糊控制的原理 基本模糊控制系统包括模糊化处理、模糊推理和清晰化控制三个环节。 图1模糊控制系统框图 模糊化处理就是将模糊控制器输入量的确定值转换为相应模糊语言变量值的过程, 此相应语言变量值均由对应的隶属度来定义。通过这样一个把输入变量映射到合适的响应论域量程的过程,精确的输入数据就变换成适当的语言值或模

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 专业_______________ 自动化______________ 班级11 级3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郑艳伟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崔明月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6月18日

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 摘要:模糊控制方法是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了模糊控 制理论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原理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的优缺点以及模糊控制需要完善或继续研究的内容,根 据各种模糊控制器的不同特点,对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类模糊控制器的应用效能?最后,展望了模糊控制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关键词: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控制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从行为上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对难建模的对象实施模糊推理和决策的一种控制方法?模糊控制作为智能领域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控制方法,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电力系统、家用电器自动化等领域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 模糊控制系统简介 模糊控制系统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 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1965年美国的扎德⑴创立了模糊集合论,1973年,他给出了模糊逻辑控制的定义和相关的定理.1974年英国的Mamdani首先用模糊控制语句组成模糊控制器,并把它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控制论的诞生? 模糊控制系统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控制方法,它将人的经验、常识等用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建立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输入输出过程模型,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信息技术的观点来看,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从控制系统技术的观点来看,模糊控制是一种普遍的非线性特征域控制器? 相对传统控制,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能避开对象 的数学模型(如状态方程或传递函数等),它力图对人们关于某个控制问题的成功与失败和经验进行加工,总结出知识,从中提炼出控制规则,用一系列多维模糊条件语句构造系统的模糊语言变量模型,应用CRI等各类模糊推理方法,可以得到适合控制要求的控制量,可以说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变量的控制. 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出发

模糊控制论文

12电气2 张敬明128320242 模糊控制的应用 摘要: 目前大部分温度系统控制方法都需要建立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但温度控制系统内参数变化的非线性特性使建立的模型精度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模糊控制技术不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 解决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为此,针对温度系统的多变量、非线性和难建模等特性,将模糊控制与PID 控制的优势相结合, 实现了对温度控制系统参数的有效控制。该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良好,遇到干扰可以进行自我调整,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算法不但简单实用,而且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控制效果良好。 关键词:模糊控制 PID 温度控制 1、引言 常规PID 控制[1-2]由于具有原理结构简单、鲁棒性好,可靠性高,容易实现的特点,成为迄今为止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算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由于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等特点,且受环境温度等外界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导致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难以确定最佳的控制器参数。此时,传统的PID 控制对进一步提高控制对象的质量和精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难

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克服常规PID 调节器的不足,提高其性能,人们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模糊控制[3-5]是智能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近十年来正以它全新的控制方式在控制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传统的PID 控制方式相比,它具有特别适合于那些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非线性和大滞后的过程等特点。但是经过深入研究,也会发现基本模糊控制存在着其控制品质粗糙和精度不高等弊病。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将模糊控制和PID 控制相结合起来,通过模糊控制实现PID 参数自适应的方法来控制系统温度。这种Fuzzy- PID 策略,模糊控制的采用不是代替PID 控制,而是对传统控制方式的改进和扩展,它既保持了常规PID 控制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鲁棒性 强、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又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了PID 参数 K、 P K、D K的在线自整定,兼具了模糊控制灵活性、适应性强的特点,相I 比单纯的任一种控制效果都要好[6-10]。 2、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模糊控制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控制方法。在传统的控制领域里,控制系统动态模式的精确与否是影响控制优劣的最主要关键,系统动态的信息越详细,则越能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然而,对于复杂的系统,由于变量太多,往往难以正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于是工程师便利用各种方法来简化系统动态,以达成控制的目的,但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语言及模糊逻辑为基础的控制,它是 模糊数学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是一种非线性智能控制。 模糊控制是利用人的知识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通常用“if条件,then结果”的形式来表现,所以又通俗地称为语言控制。一般用于无法以 严密的数学表示的控制对象模型,即可利用人(熟练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很好 地控制。因此,利用人的智力,模糊地进行系统控制的方法就是模糊控制。模 糊控制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模糊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它的核心部分为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由计算机的程序实现,实现一步模糊控制算法的过程是:微机采样获取被控制量的精确值,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E;一般选误差信号E作为模糊控制器的一个输入量,把E的精确量进行模糊量化变成模糊量,误差E的模糊量可用相应的模糊语言表示;从而得到误差E的模糊语言集合的一个子集e(e实际上是一个模糊向量); 再由e和模糊控制规则R(模糊关系)根据推理的合成规则进行模糊决策,得到模糊控制量u为: 式中u为一个模糊量;为了对被控对象施加精确的控制,还需要将模糊量u 进行非模糊化处理转换为精确量:得到精确数字量后,经数模转换变为精确的模拟量送给执行机构,对被控对象进行一步控制;然后,进行第二次采样,完成第二步控制……。这样循环下去,就实现了被控对象的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是以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模糊控制同常规的控制方案相比,主要特点有: (1)模糊控制只要求掌握现场操作人员或有关专家的经验、知识或操作数据,不需要建立过程的数学模型,所以适用于不易获得精确数学模型的被控过程,或结构参数不很清楚等场合。 (2)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变量控制器,其控制规则只用语言变量的形式定性的表达,不用传递函数与状态方程,只要对人们的经验加以总结,进而从中提炼出规则,直接给出语言变量,再应用推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控制。 (3)系统的鲁棒性强,尤其适用于时变、非线性、时延系统的控制。 (4)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可以设计不同的目标函数,其语言控制规则分别是独立的,但是整个系统的设计可得到总体的协调控制。 它是处理推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中不精确和不确定性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也构成了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框图主要分为三部分:精确量的模糊化,规则库模糊推理,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关于模糊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电力系统中新型智能协调控制器的研究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班级电气1班 学生于伟华 指导教师徐凯 重庆交通大学 2012 年

2012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目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理论价值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越来越复杂多变,对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的运行经验表明,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破坏是事故扩大、系统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对同步发电机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和稳定运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励磁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是决定控制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PID算法由于设计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电压控制精度,至今在工程上仍有广泛的应用。但PID算法不能有效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水平。尤其是快速励磁方式的采用会使电力系统特性恶化,致使出现负阻尼情况,使电力系统发生低频振荡。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基于线性最优控制理论的线性最优励磁控制器。由于考虑了电力系统多个控制目标的综合,并采用最优化设计,因而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阻尼特性。然而线性最优控制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即当系统偏离运行点时,其不能保证良好的控制性能。 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它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而且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动态或高度非线性系统,对过程和参数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现实意义 安全稳定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条件,提高励磁系统的控制性能,对同步发电机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着重要意义。利用PID良好的电压调节特性,并结合星型最优励磁控制器良好的懂爱和阻尼特性,简历了PID+LOEC模糊协调励磁控制器。根据系统状态的变化,模糊控制器可以通过加权系数协调控制PID和LOEC的输出,从而提高对系统状态变化的自适应能力。通过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把基于模糊控制器的PID+LOEC协调控制分别和PID、LOEC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基于模糊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 从smith预估器、大林算法等,到现代控制理论出现了不少克服大滞后系统的控制方案。它们都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纯滞后对象地控制问题,但也存在许多缺陷:(1)过于依赖对象的数学模型;(2)计算机算法条件难以实现;(3)实际环境影响的强干扰。因此,常规控制方法很难对复杂的纯滞后工业过程进行有效控制[7]。

模糊控制学习心得

模糊控制学习心得 班别:电气143 学号:1407300043 姓名:范宝荣 “模糊”是人类感知万物,获取知识,思维推理,决策实施的重要特征。“模糊”比“清晰”所拥有的信息容量更大,内涵更丰富,更符合客观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中有许多模糊的概念,如大、小、冷、热等,都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人们常用的经验规则都是用模糊条件语句表达,例如,当我们拧开水阀往水桶里注水时,有这样的经验:桶里没水或水较少时,应开大水阀;桶里水较多时,应将水阀关小些;当水桶里水快满时,则应把阀门关得很小;而水桶里水满时应迅速关掉水阀。其中,“较少”、“较多”、“小一些”、“很小”等,这些表示水位和控制阀门动作的概念都具有模糊性。即有经验的操作人员的控制规则具有相当的模糊性。模糊控制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方式,按照人的操作规则进行控制,实现人的控制经验。 模糊控制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学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Zadeh·L·A于1965年首先提出,它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用语言规则表示方法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由模糊推理进行决策的一种高级控制策略。1974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Mamdani·E·H 研制成功第一个模糊控制器,充分展示了模糊技术的应用前景。 尽管模糊控制理论已经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但与常规控制理论相比仍不成熟。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方法,在很多场合下仍然需要依靠经验和试凑。近年来,许多人一直尝试将常规控制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扩展至模糊控制系统,而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二者的结合有效地推动了自学习模糊控制的发展。模糊控制易于获得由语言表达的专家知识,能有效地控制那些难以建立精确模型而凭经验可控制的系统,而神经网络则由于其仿生特性更能有效利用系统本身的信息,并能映射任意函数关系,具有并行处理和自学习能力,容错能力也很强。在集成大系统中,神经网络可用于处理低层感知数据,模糊逻辑可用于描述高层的逻辑框架[5]。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结合有两种情况:一是将模糊技术用于神经网络形成模糊神经网络,一是用神经网络实现模糊控制。这两方面均见于大量的研究文献。 常规模糊控制的两个主要问题在于:改进稳态控制精度和提高智能水平与适应能力。从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往住是将模糊控制或模糊推理的思想,与其他相对成熟的控制理论或方法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从而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例如,利用模糊复合控制理论的分档控制,将PI或PID控制策略引入Fuzzy 控制器,构成Fuzzy-PI或Fuzzy-PID复合控制;适应高阶系统模糊控制需要的三维模糊控制器;将精确控制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的精确—模糊混合控制;将预测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利用预测模型对控制结果进行预报,并根据目标误差和操作者的经验应用模糊决策方法在线修正控制策略的模糊预测控制等。 模糊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多种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它们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和系统参数的变化,自动生成或调整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和参数,达到控制目的。这类模糊控制器在实现人的控制策略基础上,又进一步将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引入控制器,使模糊控制具有更高的智能性。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参数自调整模糊控制等控制方法也较大地增强了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关于模糊控制的论文

模糊控制器在 PID 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2010-9-27 16:39:00 来源:作者:
摘 要:本文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并结合 MATLAB 仿真软件对控制系统做了仿真,得到其响应曲线,并与 PID 控制方法进行比较,从而得 出模糊控制器在中央空调系统温度自动控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偏差; 模糊控制器; 系统响应 0 引言
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是以室内空气参数为基本依据,通过对整个空调系统新风、 回风的温度、湿度、送风风机运行状态、初效过滤段的压差等现场信号的采集,根据 所设计的控制策略控制送风风机的变频调速、加湿器的加湿、冷、热水阀门的开度大 小来达到设定的空气状态,且根据室内、外空气的状态(温度、湿度)确定系统的运 行工况,在保证生产工艺的要求的前提下,使空调系统运行合理、安全、可靠、能耗 低等,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优。一般系统中的被控参数可设定为两个:室内温度和湿度。 常规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控制系统。因为回风温、湿度与 室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有一致性,所以常把系统回风温、湿度作为被控参数,控制 回路采用多个回路的 PID 控制。但由于空调系统传递滞后较大,且是一个干扰大、高 度非线性、随机干扰因素多的系统,参数整定困难,一组整定好的参数只能在较小的 范围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当参数变化超过一定范围时,系统控制效果变差,致使普 通 PID 控制难以满足要求。我们文章针对以上情况,结合航天科工集团某研究所光学 加工楼新风系统自动控制项目,我们运用模糊控制技术,采用一种基于模糊控制规则 的控制方法设计出恒温恒湿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具有超调小、调节迅速和上升时间短 的特点,且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1 制冷空调系统模型
制冷空调的实际控制对象大多可用高阶的微分方程来描述。为了分析简便,我们 常用低阶模型来近似描述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只要能满足一定的控制精度。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一阶惯性环节定义的微分方程是一阶的,且输出响应需要一定 的时间才能达到稳态值。因此中央空调系统中表冷器、电动水阀都可以近似的用一阶 惯性环节来表示,而房间作为系统的控制对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建立控制对象 房间的微分方程,它是一个二阶系统,但在工业控制中我们往往用纯迟延的一阶模型 来代替,仿真结果表明,用带纯迟延的一阶模型来近似描述控制对象完全可以满足实 际应用的要求。温度检测和变送环节也有一定的时间滞后,但和控制对象房间的时间 常数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温度检测和变送环节可以近似用一阶比例环节来代 替。 2 模糊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是一种对系统控制的宏观方法,加入了控制规则, 规则通常采用“IF-THEN”方式来表达实际控制中的专家知识和规则,其最大的特征 是将专家的控制经验、知识表达成语言控制规则,用规则去控制目标系统,特别适用 于那些数学模型未知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