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包铁纳米粒子作为磁性靶向药物载体的物理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关键信息项:1、研究目的2、研究方法3、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性4、靶向治疗的机制5、实验设计6、数据收集与分析7、研究成果的归属8、保密条款9、知识产权10、违约责任11 研究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相关事宜,以推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为改善疾病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111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深入探究磁性纳米颗粒在特定疾病模型中的靶向输送能力,评估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优化相关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方法121 采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如细胞培养、动物实验、材料合成与表征等,以全面系统地研究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效果。

122 运用先进的成像技术,实时监测磁性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13 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性131 明确所使用的磁性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粒径、形貌、磁性强度、表面修饰等。

132 研究这些特性对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14 靶向治疗的机制141 探讨磁性纳米颗粒通过与特定靶点的相互作用实现精准靶向治疗的机制。

142 分析磁场作用下磁性纳米颗粒的定向运动和聚集特性对治疗效果的增强作用。

15 实验设计151 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动物的选择、疾病模型的建立、给药方式和剂量等。

152 设立合理的对照组,以准确评估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16 数据收集与分析161 建立规范的数据收集流程,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62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得出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的结论。

17 研究成果的归属171 明确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专利、论文、技术报告等的归属权。

172 若涉及多方合作,应按照各方在研究中的贡献比例确定成果的归属和分配方式。

18 保密条款181 参与研究的各方应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实验数据、研究方案等予以保密。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MNP是一种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微小颗粒,具有磁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

这使得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和可行。

一、MNP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MNP可以用于药物筛选过程中的分子识别和药物分离。

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被功能化,使它们能够在分子识别和信息传递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将MNP与适当的受体或配体结合,可以实现选择性识别和药物分离。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的开发过程。

二、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MNP可以被用作靶向药物递送的工具。

靶向药物递送可以通过将磁性纳米粒子与药物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磁性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和表面修饰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调控和加工。

这些改变有助于实现对靶向递送药物的控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MNP在疗法监测中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被用于实现疗法监测的目的。

通过注射带有磁性纳米粒子的药物,可以实现对病人体内药物的定位和监测。

随着在MRI(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广泛使用磁性纳米粒子,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这种技术的药物分子级别的应用。

MRI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预防和特定治疗指导。

四、MNP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

在药物递送系统中,超级顺磁性纳米颗粒和超级顺磁性纳米颗粒-药物复合物的毒性研究表明,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均不引起肝中毒和肾中毒。

因此,在进行MNP的应用中,应针对其最终用途,选择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MNP。

总之,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是一个广泛的新领域,值得进一步的探究。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将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纳米磁性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纳米磁性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纳米磁性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纳米磁性技术对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

纳米磁性技术结合了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磁性的响应性,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围绕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一、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原理及优势纳米磁性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这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度靶向性:纳米磁性药物载体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高度靶向递送。

通过合理设计载体的表面修饰,如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靶向分子结合,可以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提高药物的疗效。

2. 控释性能优越:纳米磁性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外界磁场的强弱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位置。

这种可调控的控释性能使药物递送系统更能保持恰当的药物浓度,避免过量用药或药物在体内过早降解的问题。

3. 可视化追踪:纳米磁性技术可以结合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实现对药物递送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准确定位。

这为药物递送过程的定量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纳米磁性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治疗是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目前,已有多种纳米磁性治疗药物递送系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1. 磁性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磁响应性。

在磁场的作用下,药物可以被精确输送到靶细胞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 磁性纳米粒子联合光热疗法:将具有光热效应的纳米材料与磁性纳米粒子结合,可以实现联合光热疗法。

在外界磁场和激光的共同作用下,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热疗,杀灭癌细胞。

3. 磁性纳米粒子导引肿瘤靶向治疗:通过外加磁场的导引作用,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被定位于肿瘤部位。

这为高效药物递送、低剂量治疗提供了可能。

三、纳米磁性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癌症治疗,纳米磁性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潜力。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宋立超;赵燕军;王征【期刊名称】《国际药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40)3【摘要】磁性纳米粒拥有优越的磁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稳定性,可应用于磁靶向药物输送系统,并成为多种药物尤其是抗癌药物的良好载体.本文对氧化铁磁性纳米粒的性质、制备方法、表面修饰及功能化等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氧化铁磁性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设计思路及其在磁靶向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Magnetic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applied to magnetic 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as good carriers of anticancer drugs because of their proper paramagnetic properties,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high stabilit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perties of 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The preparation methods,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and the design idea of magnetic nanoparticles as drug carri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drug transport in the magnetic target system progress are also reviewed.【总页数】4页(P304-307)【作者】宋立超;赵燕军;王征【作者单位】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300072天津,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相关文献】1.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J], 邢珍珍;郑济林;陆宵彤;张杰;田京2.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催化降解废水中邻苯二酚的研究 [J], 冯春梁;邹文祥;李丽;毛晓旭;杨迎麟3.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配体交换及相转移 [J], 刘波洁;李学毅;陈威;刘忍肖;葛广路4.药物载体材料壳聚糖衍生物壳层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J],5.作为药物载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化材料研究进展作为药物载体金属有机框架的功能化材料研究进展 [J], 韩莎莎;赵僧群;刘冰弥;刘宇;李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性靶向药物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磁性靶向药物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Ab t a t M a e i 3 n n a tc e r e a e is t o pr cpia i n m e ho sr c : gn tc Fe O4 a op r i ls we e pr p r d fr t wih c — e i t to t d,a h n nd t e
显 微 镜 下 观 察 微 球 粒 径 大 小 及 形 态 ,用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法 检 测 微 球 中环 丙 沙 星 的含 量 ;观 察 磁 响 应 性 ;绘 制 药 物
微 球 体 外 释 放 曲 线 . 结 果 显 示 :环 丙 沙 星 磁 性 明胶 微 球 粒 径 4 ~ 5 m,在 外 加 磁 场 的 作 用 下 动 作 距 离 为 6 ~ O 8 5 7 0mm,微 球 载 药 率 为 1 . ,2 0mi. 体 外 累积 释 放 量 为 9 以 上 . 说 明 环 丙 沙 星 磁 性 明 胶 微 球 成 球 性 好 , 65 4 n O 具 有 较 好 的磁 响 应 性 和 一 定 缓 释 性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靶 向 药 物 .
XUE Ru. h n, W EIDan d n ic e .a
( l g fAnma ce c n c n lg ,He e rh Unv ri Col eo i lS in ea dTeh oo y e b iNo t iest y,Z a gik u 0 5 1 h n j o 7 3 3,He e,Chn ) a bi ia
第 2 第 1期 6卷
21 0 0年 2月
学 自 科 版 呵 方净阮 (然 学 )
J u n lo b iNot i s t ( t r l ce c i o ) o r a fHe e rh Un v r iy Na u a in e Ed t n e S i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治疗一直是对抗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药物递送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局限性,例如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对正常组织产生毒副作用以及药物利用率低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难题,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创新的药物递送策略,其中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尺寸在纳米级别的磁性材料,通常由铁、钴、镍等磁性元素的氧化物组成,如四氧化三铁(Fe₃O₄)。

由于其极小的尺寸,磁性纳米颗粒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超顺磁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这些特性使得它们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靶向药物递送中,磁性纳米颗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药物的精准输送。

一种是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被动靶向作用,另一种则是主动靶向作用。

被动靶向是利用肿瘤组织特有的增强渗透与滞留(EPR)效应。

肿瘤组织的血管结构异常,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淋巴回流障碍,使得纳米颗粒容易在肿瘤组织中积聚。

磁性纳米颗粒可以凭借其纳米尺寸,在血液循环中更容易渗透到肿瘤组织中,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靶向药物递送。

然而,这种被动靶向的方式特异性相对较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仍然不够精准。

为了提高药物递送的特异性和精准度,主动靶向策略应运而生。

主动靶向是通过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特定的配体,如抗体、多肽或小分子化合物等,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或标志物。

例如,将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抗体连接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当磁性纳米颗粒进入体内后,就能够像“导弹”一样精准地找到目标肿瘤细胞,并将负载的药物释放到细胞内,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负载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

它们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化学结合或包埋等方式负载各种类型的药物,包括小分子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和核酸药物等。

同时,由于磁性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能够负载大量的药物分子,从而提高药物的装载量。

磁性纳米粒子制剂中的药物靶向性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制剂中的药物靶向性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制剂中的药物靶向性研究药物靶向性是当代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它能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一种药物传递系统,近年来在药物靶向性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磁性纳米粒子制剂中药物的靶向性研究情况。

1.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靶向性研究中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磁性特性,使其在药物靶向性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适的表面修饰,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携带和释放药物,实现对特定疾病靶标的定向输送。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磁性纳米粒子制剂可以通过靶向肿瘤组织,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磁性纳米粒子制剂的设计和制备磁性纳米粒子制剂的设计和制备是研究药物靶向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选择合适的磁性纳米材料,如超顺磁性氧化铁、合金磁性纳米粒子等。

其次,对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如包裹生物相容性高分子、修饰特异性靶向配体等,以增强其靶向性和稳定性。

最后,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热分解法等,制备出具有预期尺寸和形貌的磁性纳米粒子。

3. 磁性纳米粒子制剂中的药物靶向输送磁性纳米粒子制剂可以通过外部加磁场的作用,实现对药物的靶向输送。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将药物载体与磁性纳米粒子制剂结合,通过外磁场的控制,使药物在特定部位释放。

此外,磁性纳米粒子制剂还可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以满足治疗需求。

这种靶向输送方式不仅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浓度,还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损失和副作用。

4. 磁性纳米粒子制剂中的生物安全性药物靶向性研究中,磁性纳米粒子制剂的生物安全性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磁性纳米粒子制剂的表面修饰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避免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要评估磁性纳米粒子制剂在体内的代谢和清除机制,确保其不会对生物体造成累积性损害。

因此,磁性纳米粒子制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估工作至关重要。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探索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探索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探索引言磁性纳米材料是具有特殊磁性性质的纳米级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修饰功能,因此在药物传输和生物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药物传输中的应用1. 磁性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磁性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通过修饰和功能化,将药物负载到纳米粒子表面。

这种药物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导向到特定的治疗部位,提高药物在病灶周围的富集度和治疗效果。

同时,磁性纳米材料还可以调控药物释放速率,实现精确控制的药物释放。

2. 磁性纳米材料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其磁性的特点,实现对肿瘤等疾病部位的靶向治疗。

例如,将药物修饰在磁性纳米材料表面,通过磁场引导到肿瘤部位,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确治疗。

这种靶向治疗策略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并提高治疗效果。

3.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输运中的应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改善药物输运的效率和速度。

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在体内定向输送药物,促进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这种输运策略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1.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其快速分离和回收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领域。

通过修饰特定的抗体或分子识别元素,磁性纳米材料可以用于高效分离和富集目标分子,如细胞、蛋白质和DNA等。

这种分离方法不仅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而且具有一定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

2.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修饰磁性纳米材料表面的生物分子探针,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

磁性纳米材料可以用于构建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质谱传感器等,实现对细胞、微生物和分子等生物分子的快速检测。

3.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荧光成像中的应用磁性纳米材料可以被用作生物标记物,在生物荧光成像中发挥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肿瘤的治疗。在本文中,我们研究这种全新的 纳米铁碳复合物——碳包铁纳米粒子的结构性能及 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靶向热疗药物载体的可能性。
1实

1.1碳包铁纳米粒子制备 实验所用的碳包铁纳米粒子是通过电弧放电法
制备的,具体过程如下:直流电弧法中的阴极用纯 石墨棒,石墨棒用放入一定比例的纯Fe与石墨粉 末的混合物制成阳极复合棒(在本实验中分别取含 铁80%和60%重量比),真空反应室通入高纯心 气,反应电压60V,电流150A,心气压10kPa, 电极距离3 ̄4 mm。将反应生成的样品用磁过滤, 去掉其中的少量纯石墨成分,剩下碳包铁纳米粒 子。碳包铁纳米粒子的形貌和结构通过透射电子显 微镜和X射线衍射来观察和表征。 1.2碳包铁纳米粒子吸附化疗药表阿霉素的检测 1.2.1 化疗药表阿霉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结合。与阿霉素混合后,平均可吸附120斗咖g的
阿霉素。将携带有4 000斗g的50 mg MTCs混入 人血浆3 h,超过25%的阿霉素解吸附。细胞毒实 验表明,此解吸附剂量足够使细胞死亡。此药已在 猪、犬动物实验中进行了成功的毒性测试【m垌。但 该种铁碳复合物的粒径过大容易堵塞血管,球磨制 备粒径不均匀,包裹不完全,过程中容易引入
:2 O 扫ls目3目 mO
,O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 Fig.4 X-ray diffraction pattem of the carbon.coated iron nanoparticles
制备出的碳包铁纳米粒子中的碳是无定型碳。碳包 铁纳米粒子的X射线衍射结果还表明,掺铁微粉 的复合阳极棒所制备的碳包纳米粒子中没有相应的 金属化合物纳米粒子,即碳包铁纳米粒子中只含单 质铁和碳,不含铁的碳化物和氧化物,其中的铁组 分具有磁性,而纳米非晶碳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 而可用作磁性药物载体应用于生物体。用直流碳弧
万方数据
第4期
碳包铁纳米粒子作为磁性靶向药物载体的物理性能研究
311
磁性脂质体磁性依靠Fe,O。产生,而Fe,04通过化 学合成易生成杂质,易吸附其他杂质离子,磁导率 低,在血液中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失去磁性。
铁碳复合物是磁性药物载体的一种,其中铁具 有磁场反应性,能在导向磁场下靶向作用于肿瘤局 部,碳能吸附化疗药物,并在肿瘤局部释放化疗 药。美国报道了一种铁碳复合物磁性载体系统 MTcs,它是将一定比例的铁粉与碳混合制各而成 的载体,其粒径为0.5~5斗m,平均粒径为1斗m。 化疗药阿霉素通过蒽环结构与活性碳表面的疏水基
3结 论
碳包磁性纳米粒子是一种全新的磁性靶向药物 载体,可实现纳米颗粒在碳包围中呈现纳米分散状 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碳纳米复合材料体 系。表面包覆碳纳米材料的铁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癌 症治疗的一种新的尝试。用其来运载化疗药,通过 在肿瘤部位施加导向磁场,使载有化疗药的磁性药 物载体长时间滞留在肿瘤局部,随后将富含磁性药 物载体的肿瘤置于高频交变磁场,使其产生发热效 应。通过对碳包铁纳米粒子的制备工艺条件控制及 物理性能检测,证明碳包铁纳米粒子是一种质量可 控、组分恒定、杂质少、抗氧化性较好的磁性纳米 粒子。碳包铁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50 nm, 可被肿瘤细胞吞噬,达到在亚细胞水平杀灭肿瘤细 胞。通过碳包铁纳米粒子载表阿霉素的吸附能力检
Europe Journal of Cancer Clinical Oncology,1983,19:135~139
【2】Lubbe AS,Bergemann C,Brock J.Phsiological aspects in
magnetic drug-targeting.Jouma/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用分光光度计(波长480 m)测其吸光度,
求出吸光度对浓度的回归直线为:f64.581戈+ 0.5492,可知用该方法的标准曲线线形较好,能满 足样品测定要求。见图1。
^一—鼍i一_【Io一_时扫doIu
Fig.1 A standard cun,e of absorbency Vs. concen乜ation of EpimbiciIl
1.2.2碳包铁纳米粒子吸附表阿霉素的实验 在室温下(20℃)配制不同浓度(由
20至640陆∥m1)的化疗药表阿霉素溶液共16个 管,每管4 ml。将50 mg碳包铁纳米粒子与 50 m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于20 ml蒸馏 水中,超声震荡5 min后,吸取l ml碳包铁纳米 粒子和PVP混悬液与每管4 m1的不同浓度的表阿 霉素溶液混合,使碳包铁纳米粒子充分吸附表阿霉 素。将16管碳包铁纳米粒子.PVP混合液超低温 离心混合60 min(转速20,000 r/min),这时碳包铁
使用功率15 kw、频率100 kHz的感应电源, 检测碳包铁纳米粒子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的发热情 况。产生磁场的电流300~600 A可调(约产生 10一特斯拉数量级的磁场),在感应线圈中心加上 铁芯使磁性载体聚集,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浓 度对载体发热效应的影响。分别取含铁80%和 60%重量比的碳包铁纳米粒子作测试。将载体放入 猪肝中进行实验,分两种情况:(1)将实验用的猪 肝(50 g)绞碎,称取一定量的碳包铁纳米粒子 (含量分别是0.4%和0.6%),然后分别将碳包铁纳 米粒子与猪肝混合搅匀,用小烧杯装好放在感应线 圈上。接通电源后,碳包铁纳米粒子就会由于电磁 感应而发热。(2)将含铁60%重量比的0.1 g碳包 铁纳米粒子集中埋放在猪肝局部中测试该点的发热 曲线,在猪肝局部区域加入载体后观察其加入部位 附近温度变化的情况。用温度计间隔5 min测量出 温度的变化情况。
表2表明肝脏局部碳包铁纳米粒子浓度较高, 全身其他器官,如肾脏、胃肠等未见明显分布。这 对临床意义重大,可以在增加疗效同时减轻全身毒 副作用。另外,放射核素扫描试验结果显示,经肝 动脉注入碳包铁纳米粒子数小时后,膀胱内即可见
较多放射核素聚集,而肺部、甲状腺、唾液腺等未 见明显核素沉积,显示碳包铁纳米粒子可通过泌尿 系统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体内蓄积。
Fig.8 Nuclide scanning of dog
胃、血,用^y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放射计数值。 可见1、2、3 h的同位数分布无明显变化,提示碳 包铁纳米粒子在靶区的滞留短期内无明显改变。 3 h后不同组织放射计数值如表2所示,表明碳包 铁纳米粒子具有较强的磁靶向效应,可令载药碳包 铁纳米粒子向靶区聚集,并在肿瘤实质滞留,从而 使化疗药高浓度集聚在肿瘤区域,这将克服以往肝 动脉灌注化疗药作用时间短、浓度降低快以及全身 毒副作用大等不足,可极大提高肝动脉灌注化疗的 疗效。 Table 2 Imdiation value a舭r three hollrs(×103 CpIIl/g)
参考文献:
[1】 Widder KJ,Moms RM,Poore G.Selective targeting of
magnetic
albumin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low-dose
doxombicin:total remission in Yoshida sarcoma-bearing rats.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314
生物物理学报
2006年
由于碳包使铁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 下降。但无碳包的铁纳米粒子不能吸附化疗药,因 而不能作为药物载体;用碳包的铁纳米粒子在磁场 作用下靶向效果足够好,吸收电磁波效率高,发热 效应显著。
我们进行了动物肝脏肿瘤试验。在特定犬肝叶
体表投影区域放置O.65 T的钕铁硼永久磁铁,注 入配置好的99EITc标记的碳包铁纳米粒子,注完后 撤走磁铁,从开始注药时算起,分别在1、2、3 h 后进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red tomo掣aphy,ECT)扫描(见图8)。 3 h后处死动物,取靶区肝、非靶区肝、脾、肾、
万方数据
第4期
碳包铁纳米粒子作为磁性靶向药物载体的物理性能研究
315
测说明碳包铁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因而是一种 运载药量大的磁性药物载体。碳包铁纳米粒子同时 具有纳米材料的优良特性和磁性药物载体的双重效 应(靶向化疗与发热效应),应用其进行癌症治疗, 有望起到增强疗效,提高生存率的作用,其在癌症 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结果与讨论
在电弧放电时,材料处于等离子体中将迅速分 解成自由原子、离子和电子,这种处于高激发态的 物质通过“淬冷”导致具有独特性质的超细粉体的 成核与生长。材料离开等离子体时,表现出特别高 的冷却速度(~100Ⅺs),这样的特殊环境把物体 “冻结”在一种特殊状态,而这种状态物质的理化 性质是在一般冷却速度下所不能获得的。所制备的 粉体不需粉碎,生成的粒子很少聚集,容易制得粒 度分布范围窄的超细粒子。反应生成碳包铁纳米粒 子,用扫描电镜(图2)观察其粒径、形态,可见 合成的碳包铁纳米粒子呈均匀球状,平均粒径 20-50 nlil。图3是碳包铁纳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 微镜图,可见铁纳米粒子被嵌埋在碳层中形成碳包 裹状态。
将肿瘤区域加热到41℃ ̄46℃以上治疗恶性肿 瘤的方法称热疗。传统热疗诱导可逆性损害,常用 的热疗方法有全身高温、热液体灌注、温热水浴、 射频、微波、激光、聚焦超声等。这些方法多存在 创伤性大、易损伤正常组织等缺点,而靶向磁热疗 具有微创、靶向效应等优点,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 的研究热点。靶向热疗的主要问题是要将热限制于 癌灶,不损伤正常组织。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将磁 响应材料导入癌灶,通过在交变磁场中的产热获 得,所以其不仅适用于浅表肿瘤的治疗,也适用于
[4】
Kubo T, Su【gita T, Shimose S.Targeted systemic
chemotherapy using magnetic liposomes with incorporated
adriamycin for ostcosarcoma in hamsters.jmerr河如r‘Ⅱf如ur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