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

合集下载

外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
探索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教育方 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游戏 化教学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趣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中世纪学前教育
Chapter
中世纪儿童观与教育观
儿童是“小大人”
教育内容以宗教经典为主
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是成人的缩 影,具有与成人相似的身体和智力特 征,因此教育应尽早开始。
儿童从小就要学习宗教经典和教义, 了解宗教仪式和规范。
教育目的是培养宗教信仰
在中世纪,宗教是人们生活的中心,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宗教信 仰和道德观念。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外国古 代至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制度和 实践。
范围
包括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近 代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以及现代世界各 国的学前教育等。
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
通过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 育思想、制度和实践,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 规律,为当今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 示。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前教育机构逐渐得到社会的认 可和政府的支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 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从最初的简单读写和算术教育发展到包括语言、数 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教育。
近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近代学前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二是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儿童 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三是强调游戏和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和成长。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案例(3篇)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英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英国就开始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体系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福禄贝尔幼儿园作为英国学前教育史上的重要案例,其创立与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创立1. 福禄贝尔生平简介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出生于德国一个牧师家庭,早年从事神职工作。

在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福禄贝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创立了福禄贝尔幼儿园。

2. 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创立过程(1)教育理念的形成:福禄贝尔在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游戏即学习”的理念。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这一理念,福禄贝尔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并致力于探索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2)幼儿园的创立: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布兰肯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命名为“福禄贝尔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主要招收3-7岁的儿童,采用游戏和唱歌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发展1. 教育理念的传播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园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吸引了众多教育家前来学习。

福禄贝尔本人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推广工作,撰写了大量教育著作,如《幼儿园教育学》、《游戏与教育》等,对世界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幼儿园教育的普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福禄贝尔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逐渐被英国社会所接受,英国开始大力推广幼儿园教育。

1890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立国家幼儿教育机构,标志着英国学前教育体系的确立。

3. 幼儿园教育的改革20世纪初,英国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改革。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121P)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121P)

四、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3 、 领 会 : 婆 罗 门 教 的 种 姓 制 度 与 学 前 教 育 的 关 系
4、分析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婆罗门教源于印度公元前 2000 年的吠陀教,以《吠陀》为最 古经典。信奉梵教、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把人分为四种种姓, 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这些宗教信条,也 就 是 为 婆 罗 门 教 的 幼 儿 教 育 提 供 了 主 导 思 想 。 古代印度实行家长制,婆罗门为保证种姓的世袭和尊严,父亲必须 在家里细心指导子女记诵吠陀为经典。种种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 教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 主要的是传颂《吠陀》经典。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在家庭里进行,主 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通 过 耳 濡 目 染 初 步 了 解 有 关 知 识 和 内 容 。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其中婆 罗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 佛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的有家庭教育 和寺、庙教育之分。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 治。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
( 二 ) 古 代 埃 及 的 学 前 教 育 1.识记:(1)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宫廷教育 (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 医 学 、 建 筑 、 农 务 等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2.领会: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形式之内容多样、内容之广泛局世界领先 地 位 3.应用:分析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 三 ) 希 古 代 伯 来 的 学 前 教 育 1.识记: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家庭教育时期与会 堂 教 育 时 期 2 . 领 会 : 古 代 希 伯 来 犹 太 教 与 学 前 教 育 的 关 系 3.应用:分析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 ( 四 ) 古 代 印 度 的 学 前 教 育 1 . 识 记 : ( 1 ) 婆 罗 门 教 的 学 前 教 育 ( 2 ) 佛 教 的 学 前 教 育 2 . 领 会 : 婆 罗 门 教 的 种 姓 制 度 与 学 前 教 育 的 关 系 3.应用:分析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
中外学前教育史
外国部分
第十一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幼儿教育
第三节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柏拉图
二、亚里士多德
三、昆体良
二、亚里士多德
(一)生平与世界观 1.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2.主要教育著作:《伦理学》 《政治学》 3.精彩言论: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动。 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羽相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 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
科学和其他知识,才能培养出人民的领袖和 政治、道德的管理者。 有德行、有智慧、懂礼仪、有学问的人
(三)关于教育的形式
绅士教育最适合在家庭中进行,主张聘请家
庭教师。由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 理由:
1.儿童到学校去容易染上恶习,失去纯洁; 2.学校里学生人数多,教师不能全面地照顾到儿童, 对儿童的发展不利; 3.学校对儿童滥施体罚,有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产生了双轨学制
【优越性】
4.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
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5.学生与教师及同学进行多向交流(观摩、 启发、切磋、砥砺 ),互相影响,从而增加 信息来源或教育影响源。 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局限性】
1.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2.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
(三)论和谐发展教育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 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过程(西方最早) 教育程序:体育——道德(习惯)——智育(理性 )
量力性原则:量力而行,力所能及

学前教育史-外国史部分

学前教育史-外国史部分

第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1、史前社会的四个时期⑴前氏族时期,群婚制⑵母系(或母权)氏族社会⑶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多妻大家庭⑷军事民主制社会2、史前社会实行儿童公养公育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⑴劳动技能教育-—从旁观察,在游戏中模仿⑵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了解家庭惯例,认识亲属、血缘关系,其目的在于培养尊敬长辈,遵守礼法,具有氏族部落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为之奋斗的精神⑶军事体育训练——目的在于驾驭自然的能力,保卫氏族的利益,内容包括军事技能和打猎⑷其他,宗教、歌舞等.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⑴示范与讲解⑵观察与模仿⑶奖励与批评5、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以下重要特征⑴在家庭中进行的,家庭模式的变化、发展而相应得到改进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同步的.⑵儿童是公养和公育的,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性质。

⑶教育方式是同生产劳动和家庭生活紧密结合的,教育内容简单。

⑷不可能出现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成年女性是当然的教育者,家庭及其周围驻地是自然的教育场所.第二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1、学校的类型⑴宫廷学校,用来教育皇子皇孙和皇亲国戚的子弟⑵职官学校,用来培训政府官员的子弟⑶寺庙学校,培养僧侣⑷文士学校,培养一般文秘人员。

2、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⑴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祭祀、医学、建筑、农务⑵方法:家长制加体罚3、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的两个阶段: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4、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与佛教幼儿教育的区别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盛行家长制,教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传诵《吠陀》经.主要方法是口耳相传,死记硬背.刹帝利、吠舍种姓的子弟,学习有关军事、农作、手工方面有用的实际知识。

首陀罗中性的孩子,被完全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佛教反对婆罗门第一,佛教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传播教义、广招信徒,要求人们藐视显示、吃苦修行,同登虚幻彼岸,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学期教育概况: 1.儿童观: 早期儿童观(摩西改革前):以父权为主的家长制, 父训就是法律,儿童必须严格遵守; 父亲对孩子管教严格,孩子是在棍棒下成长的。 后期儿童观(摩西改革后):家长制带有民主色彩, 儿童的家庭地位有所提高。 家庭教育开始注重父子间的亲密感情。 “先知运动”后,儿童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1.原始社会学前教育概述
前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原 始 社 会 学 前 教 育
母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学前教育
2.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 2)教育的平等性 3)教育的原始性
第2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首陀罗:剥夺受教育权
2.古代印度的宗教教育
时间: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的通称 任务:维系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形式:家庭教育为主 宗 教 教 育 佛教的幼儿教育
内容:佛教经典;道德品格教育; 言行举止训练 开始时间:3—5岁 内容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教育内容以《吠陀经》为主,教学方式是口耳相传,教育场所是家庭, 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古印度的学前教育是古代东方的典型代表。
1.古印度种姓的学前教育差异
婆罗门:接受完备的教育体系;3—5家庭教育;
古 印 度 种 姓 刹帝利 减少《吠陀经》学习数量,主要学习行业知识 吠舍
1)古埃及 1)古希腊 2)古希伯来 3)古印度 2)古罗马
2.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3.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昆体良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古埃及社会背景 2.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学 前 教 育 学 校 宫廷学校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0p)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0p)

二、学前教育思想 (一)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母亲 (二)论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和教 材的选择 1、课程:实物课程 2、实物课程的内容 3、教材的选择 (三)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四)论学前儿童智育 ——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 (五)论学前儿童德育 ——训斥、榜样、练习 (六)论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教学必须遵循自然的顺序 2、对儿童传授知识,必须依靠感 官进行
第八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被统治者所独占,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节 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背景 2、概况--皇族子弟:宫廷学校 官吏子弟:家庭 职业家庭:继承父业
摩西
二、古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一)背景:犹太教 (二)学前教育概况 1、儿童观——父权、先知运动 2、教育方法及内容: ——积极影响的手段、 宗教教育,早期开始 文化知识、民族传说、祖先的训诫 男孩的职业技能传授
第四篇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七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前氏族时期: 1、教育在劳动中进行 2、老人担负教育儿童的任务 二、母系氏族时期: 1、孩子的共属性 2、8岁前不分性别,8岁后接受不 同的教育
三、父系氏族时期: 儿童由妇女来照管和教育 四、军事民主时期: 军事训练教育 总括: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非独立性 2、平等性 3、原始性
3、游戏的好处 (七)论儿童入学前的准备 1、6岁前入小学是不合适,原因 2、父母没有准备将子女送往学校是 不智之举 3、正确的准备
第五篇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第十章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概况 第一节 近代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革命初期至工业革命前的学前 教育 1、纺织学校和劳动学校:贫民救 济——近代欧洲幼儿教育与设施 的根源和胚胎 2、欧文、怀尔德斯平
维多里诺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外国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第二节:外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 第二章: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德国的学前教育3. 第三章:亚洲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二节:韩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印度的学前教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欧美和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3. 培养学生对外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分析。

2. 教学重点: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国学前教育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 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3. 例题讲解: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特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国家学前教育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 内容:外国学前教育发展脉络欧美国家学前教育特点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特点各国学前教育比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请分析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请谈谈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2. 答案: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述。

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特点及启示的分析。

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借鉴意义的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碑铭

丽娅·蒙台梭利
希亚拉瓦莱1870年8月31日—— 诺德维克1952年5月6日
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她为通过教育儿童
而复兴灵性
和促进人性的进步
奉献了她的全部生命
她安息在诺德维克的天主教公墓
远离她的国家
她所深爱的故土
远离葬在故土的她所爱的人们
这是她的决定,这是一个宣告
迄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已成功召开26届: 2005,澳大利亚:悉尼 2001,法国:巴黎 1999,墨西哥:坎昆 1997,瑞典:乌普沙拉 1991,日本:奈良 1985,巴基斯坦:卡拉奇 1979,荷兰:阿姆斯特丹 1977,德国:慕尼黑 1972,美国:帕洛阿托
1970,美国:华盛顿 1970,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0,加拿大:多伦多 1970,意大利:罗马 1964,荷兰:阿姆斯特丹 1960,德国:巴德戈德斯堡 1957,意大利:罗马 1953,法国:巴黎 1951,英国:伦敦 1949,意大利:塞雷莫 1938,英国:爱丁堡 1937,丹麦:哥本哈根 1936,英国:牛津
众所周知,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为和平事 业及建设国际间的亲密友好关系而奉献了 她一生最美好和最有活力的年华,她以教 育改革的方式为和平奠定了一个真实的科 学基础。
一次访问英国BBC电台采访
她是儿童永远的伙伴
她是儿童永远的导师
与丈夫在一起
1952年蒙台梭利去世
意大利第一位获得“双料博士学位” 即医学博士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 的女性。
毕生从事幼儿教育特别是特殊儿童 教育的研究。创办了独特的幼儿教 育机构、教育方法、教具,构建了 自己的理论体系,且还致力于幼师 培训。曾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奖。
《西方教育史》称她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 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 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贾米·托里 斯·博佳曾经热烈地宣布:“玛丽亚·蒙台梭 利已经成为我们期望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 大象征。”
我相信教育者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是保护儿童权利和指导而不是打扰他们的 自我伸展;二是引导他们自我发现和操纵 他们自己内在的精神。
——《蒙台梭利高级教学法》第1卷第194 页
教育对于儿童所能发挥的巨大影响是通过使环境 成为一种工具,让儿童能够吸纳他的环境,从中 获得每一件事物,并使之内化进他自己的身体中 去。利用他的无限的可能性,他能很好地实现人 性的转化,就好像他是他自己的创造之主。儿童 带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希望和一种新的境界。我 们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引领人性成为一种更为深层 的洞见,一种更为高级的幸福和一种更为伟大的 灵性
1、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儿童教育的一面新旗帜
2、1908年总结儿童之家经验,写成《蒙 台梭利教学法》。她的教育思想开始 得到传播。
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
蒙台梭利方法的部分教具
3、1911年出版《蒙台梭利方法》
4、开设教师培训课程
“好的教学的秘密是把孩子的智力看作是 肥沃的土地,种子播下去后,在想象力的 热量中生长。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去 理解,尽量少地去记忆,而是触发他们的 想象力以点燃内心的火焰。”
泰戈尔赠送给蒙台梭利的照片
6、1929年
首届国际蒙台梭利大会(International Montessori Congress)在丹麦赫尔辛格尔 (Helsingör)召开。会议期间,玛丽娅·蒙 台梭利在其独生子马里奥·蒙台梭利的协助 下在德国柏林成立国际蒙台梭利协会 (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AMI)33,1935年总部迁往荷兰阿姆斯特 丹。
第三讲 解放儿童的伟大使者:蒙 台梭利
谈谈你对蒙台梭利的 认识。
第一节 生平与教育活动
一、蒙台梭利(1870-1952)的求学之 路
名蒙台梭利的父母
10岁的蒙台梭利:经常背着邻居的 驼背女孩散步
1882年,蒙台梭利进入男生初中 (boy’s secondary school)学校读书。
——《为了一个新世界而教育》第36-37页
第二节 教育思想与情怀
发现儿童,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 需要,一切从儿童出发,“让孩子 成为他自己 。”为孩子一生奠定 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 持续的学习习惯与兴趣。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
她的教育方法—— 以“工作”为 中心,智力训练、感觉训练与运动 训练并重,尊重自由与建立纪律与 意志并重。

——意大利国会议员
17、1948年蒙台梭利重返印度
18、1949年蒙台梭利被提名诺贝 尔和平奖
19、法国授予蒙台梭利军团荣誉骑 士勋章
20、蒙台梭利再次被提名诺贝尔和 平奖
21、1950年蒙台梭利出席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组织的世界教育大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托里斯·波德 特在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上说:
15、1946年
《为了一个新世界而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在印度出版
人应当建构他自己,然后是拥有自己、指 引自己。
16、1947年
“婴幼儿助手项目”(Assistants to Infancy) 在罗马启动。
您在儿童身上重建了“人”(Man),您 的积极贡献也为世界和平树立了一个里程 碑,因此,意大利国民代表大会(Italian Constituent Assembly)特向您致敬!
关于教师
教师的角色:倾听者、欣赏者、观察者、 理解者、研究者、记录者、引导者
讨论
教育家有哪些优秀品质? 渊博的学识; 献身教育的纯爱精神; 尊重儿童的人文精神 国内外教育融通的创新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验精神; 勇于探索求真的改革精神
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人,而对于 某个人,你也许是他/她的整个世界!
16岁的她坚持要上只有男生才能上 的工业技术学校
20岁,决定从学物理转入学医,首 位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学习的女性
我们不是生来纯粹为自己快乐。作 为人,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一个使命。
189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二、主要的教育活动
蒙台梭利(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 之后的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毕 生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育学”,创 办了“儿童之家”,创立了独特的幼 儿教育方法,并通过撰写教育理论著 作和开办国际训练班等方式,促进了 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我们中间,有一个人已成为我们对于 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期望的象征,她就 是玛丽娅·蒙台梭利!”
22、195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 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
23、1951年,蒙台梭利第三次被 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作为一名意大利国会议员,我很荣幸地再次 提名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建议授予她 195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34,意大利:罗马 1933,荷兰:阿姆斯特丹 1931,法国:尼斯 1929,丹麦:赫尔辛格尔
7、蒙台梭利成为《时代杂志》的 封面人物
8、蒙台梭利在伦敦举办教师培训 班
9、1932年,出版新著。
本年,《和平与教育》(Peace and Education,日内瓦)、《在基督的光辉中 成长》(La Vita in Cristo,罗马)、《蒙 台梭利方法概论》(Ideas Generales Sobre Mi Método,马德里)及《对儿童的 集中解释》(The Mass Explained to Children,伦敦)出版。
—《有吸纳性的心灵》第68页
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制造者(makers), 而是他的保护人(guardians)。
——《童年的秘密》第240页
教育者的最终任务是实现人性的进步和世界 和平。
——《1949年塞雷莫的演讲》第40页
接下来的是,如果我们希望改变一个国家 的风俗习惯,或者如果我们希望更有力地 突出人的特征,那么我们就必须寄希望于 儿童,因为在这方面靠那些成年人几乎是 难有作为的。
——《开发人的潜能》第11页
拿马和平国际博览会,荣获所有教 育金牌奖
所到之处,都有以她的教育理念成 立的蒙台梭利学校
1922年
5、到世界各国讲学
学前教育之母
她的教育被国际 上誉为“日不落”教育, 具有永恒的价值。












《蒙台梭利方法》 《教育人类学》 《蒙台梭利手册》 《高级蒙台梭利方法》 《童年的秘密》 《新世界的教育》 《儿童的发现》
——来自教育家的启示
努力开创教育的阳光地带!
祝各位老师健康幸福!
10、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转赴 西班牙
11、出版西班牙语的《心理算术》 与《心理几何》
与 爱 尔 兰 首 相 在 一 起
12、1934年蒙台梭利教育被纳粹 取消
13、蒙台梭利创办众多蒙台梭利学 校
蒙台梭利教儿童摆弄几何插件
14、1936年蒙台梭利到印度讲学
迎 接 她 的 是 卡 拉 奇 市 长
她的工作是为全人类的,她成就了一个世界公民
25、关于蒙台梭利的纪念活动
1990年意大利发行了蒙台梭利人 图像的一套纸币
美国斯丹鼎:《蒙台梭利——教育 的革命》
他对蒙台梭利这样评价:“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蒙台梭利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了新大 陆,但哥伦布发现的是外在的新大陆,而 蒙台梭利发现的则是内在的——儿童心里 的新大陆。这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发现,正 像美州大陆对于哥伦布,万有引力对于牛 顿一样,这是真真实实的发现。她之所以 闻名于世的就正好是这个发现,而不是她 的方法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