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区划方法及分布——以黑龙江省为例

的一级区界线 。
3 2 二级区划界 . 在 一级 区界线 确定基础上 , 对重点反映 生态系统 类型区 域分布和生态功能特征 的有 关图件进行叠加 , 照区域内生 按
态系统类型与生态 系统服 务功 能类型划 分生态 亚区 , 在生态
亚区基础上 , 再根据生态功 能重 要性 、 生态环 境敏感性与生
的方法 自上而下进行不 同等级 的分 区划界 , 即在地理 信息系 统 ( I) G S 应用软件 的支持 下 , 对各种 自然要素 、 会经济要 社
素、 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 分区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 要性 分
态环 境问题来划分生态功 能区 。
区 图件空 间叠加 , 以各区划等级 的主要指标空间分布特征 并 确定分 区边 界 。 了保持生态 系统 的完整性 和便于进行有效 为 的环境管理 、 生态环境 保护 与建设 , 确定边 界时适 当考虑到
山脉 ,河流等重 要自然地理 界线和 行政边界 。 3 ’ 一级 区划界 . 根据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 首先将黑龙江省地貌与气候要 素 方面 的有 关图件进 行叠加 , 并注意 区域内气候特征的相似 性和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叠加后 的界线要与 “ 东部湿润 、 半
2 1 一级 区划分依据 .
根据 国家环保 总局的要 求 ,黑龙江省一级 区划分 是以 《 中国综 合生 态环 境区划》 方案中的三级区为基础 , 并根据黑 龙江省管理 的要求和黑龙江省地貌 、气候 的空间变化特征 、
生态环境特 点进 行适 当调 整 。 2 2 二级 区划分区划;黑龙江省
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大庆市概况1.1自然环境概况1.1.1 地理位置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理位置处在北纬45°23′-47°29′,东经123°45′-125°48′之间。
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
滨洲铁路从市中心穿过,东南距哈尔滨市159公里,西北距齐齐哈尔市139公里。
全市国土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
1.1.2 地形地貌大庆市处于松花江、嫩江一级阶地上,境内无山无岭,为微起伏波状平原。
地势东北偏高,西南偏低,海拔高程在126-165米之间,相对高差10-39米。
稍高处多为平缓的漫岗,平地多为耕地、草原,低处多为排水不畅的季节性积水洼地和沼泽,以及大小不等的泡沼,整个区域由江湾漫滩及阶地等构成。
松辽盆地是中新生代大型的断拗陆相沉积盆地。
大庆油田的主体-大庆长垣,南北长140千米,东西最宽处约70千米,是油田的主产区。
该区地势平坦,小地形变化复杂,基本地貌由突起小丘、小泡沼、小碟形洼地和平缓漫岗组成。
大庆市的西部为嫩江冲积风沙地,沙地起伏5-10米,沙地间为低洼地,众多泡沼分布其中。
大庆市北部和南部为微起伏波状平原,土地肥沃,种植业发达。
1.1.3 气候特征大庆市地处中温带欧亚大陆东缘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冬长寒冷干燥,夏短温热多余,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急剧,沙尘天气过程较多。
大庆市年平均风速3.8米/秒,每年6级以上大风30天。
年平均气温4.2℃,无霜期143天。
年平均降水量427.5毫米,蒸发量1635毫米。
大庆市气候灾害主要表现为干旱,特别是春旱,春季降水不到全年的12%。
由于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强度大,减弱了降水的有效性,易造成夏、秋涝灾。
此外,低温寒冷、霜冻、冰雹、大风出现的频率较高,也易造成程度不同的灾害。
1.1.4 水文大庆地区地表水文状况属安达闭流区,境内无天然河流,大气降水都汇集到低洼处,无法排出区外。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0.03.23•【字号】黑林草联规〔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林草联规〔2020〕12号各市(地)人民政府,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按照《黑龙江省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总体实施方案》总体工作安排,及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召开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推进工作会议要求,制定了《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方案》,经请示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3月23日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步骤,是配合生态红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衔接。
通过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以解决我省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相互交叉重叠、范围划定和功能分区不科学不合理、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种矛盾冲突尖锐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边界四至清晰、区划科学合理、运转管理高效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具有龙江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二、原则和依据(一)基本原则1.科学评估,尊重历史。
以生物多样性评估为基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解决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2.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分区等级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
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
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
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
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
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
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1.04.12•【字号】黑林草发〔2021〕21号•【施行日期】2021.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黑林草发〔2021〕21号各市(地)林业和草原部门、各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管理,参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印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我局组织制定了《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4月12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上报第三章规划审批第四章规划实施第五章附则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总体规划指导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体规划的申报、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总体规划的批复工作,省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具体承办。
第四条省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完成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组织编制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须符合《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GB/T20399)和《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5-2018)。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 境 保 护 部中 国 科 学 院二〇一五年十一月—3—目录前言 (6)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8)1.指导思想 (8)2.基本原则 (8)3.目标 (9)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9)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9)2.生态敏感性评价 (1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13)4.全国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特征 (16)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7)1.分区方法 (17)2.区划方案 (17)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18)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9)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20)3.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21)4.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22)5.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23)6.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23)—4—7.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4)8.大都市群 (25)9.重点城镇群 (25)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26)六、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 (29)附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1)附2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43)—5—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黑龙江省 全省 水土保持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边陲。
北面和东面分别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部和吉林省毗邻。
西起东经121°13′,东到东经135°,北自北纬53°24′,南到北纬43°22′,东西跨越14个经度,南北纵距10个纬度。
总土地面积为45.46万平方公里。
第一节自然条件一、地质、地貌我省大体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
地貌基本轮廓是由三大山系和两大平原组成。
1、大兴安岭山地。
高耸于我省西北部,成为内蒙高原与我省西部屏障。
地势东侧陡峭,河流水势旺盛,相对高差在400米左右,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呈阶梯状地理景观,山体由火成岩构成,为我省深山密林区。
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地面坡度大体为5°—15°。
2、小兴安岭山地。
位于我省北部,北接大兴安岭,东至黑龙江,南至松花江,相对高差200米左右。
地貌成因为第三纪及第四纪的上升运动与玄武岩的喷发,在上升以前又具有准平原状态,玄武岩掩盖于平原,地势南部较比北部略高,整个山体外貌和缓,河谷宽阔,河流的侵蚀是构成地貌的最主要外力。
沟壑密度在0.1公里/平方公里左右,面积为8.43万平方公里,地面坡度多为5°─25°。
3、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山区。
位于我省东南部,地貌类型属于中山和低山,相对高差在400米左右,山脊平缓,山间盆地、宽谷、旱谷发育,山区和平原周围,有冰川作用的痕迹。
沟壑密度在0.4公里/平方公里左右,面积9.7万平方公里,地面坡度为5°—25°。
4、松嫩平原。
位于我省中西部,相对高差在60米左右,呈菱形的凹形盆地,西部较深,东部较浅,坡长坡缓,嫩江右岸冲积平原波状起伏,成土母质为洪积和冲积物,大部分开垦为耕地。
嫩江左岸为盆形闭流区,沼泽地、盐碱地多。
西部沙丘甚为发达,与盐碱地、沼泽地错综罗列,构成大片荒地为天然牧场。
沟壑密度在0.5公里/平方公里左右,地面坡度大部分为3°— 5°,面积为13.33万平方公里。
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黑龙江省)

溪浪河五 溪浪河五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常市开发 常市农业
利用区 用水区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嫩江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第二松花
江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干
流
松花江(三岔口以下) 三岔口至哈尔滨 松花江(三岔口以下) 三岔口至哈尔滨 松花江(三岔口以下) 三岔口至哈尔滨 松花江(三岔口以下) 三岔口至哈尔滨 松花江(三岔口以下) 三岔口至哈尔滨 松花江(三岔口以下) 三岔口至哈尔滨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吉林省、黑 延边朝鲜族自
龙江省 治州、牡丹江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呼兰河绥 化市、呼 兰区开发 呼兰河绥 化市、呼 兰区开发 利用区 呼兰河绥 化市、呼 兰区开发 呼兰河绥 化市、呼 兰区开发 通肯河海 伦市源头 水保护区 通肯河海 伦市开发 利用区 通肯河望 奎县保留 蚂蚁河尚 志市源头 水保护区 蚂蚁河尚 志市开发 利用区 蚂蚁河尚 志市开发 利用区 蚂蚁河尚 志市开发 利用区 蚂蚁河尚 志市开发 利用区 蚂蚁河延 寿县保留 蚂蚁河方 正县开发 利用区
讷谟尔河 五大连池 市农业、 工业用水 讷谟尔河 五大连池 市排污控 讷谟尔河 五大连池 市过渡区 讷谟尔河 讷河市农 业用水区
诺敏河蒙 黑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