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态功能区划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1)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第三章专项规划 (5)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第三节人口规模 (7)第四节旅游规划 (7)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第五章附则 (18)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
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第5条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复审)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河流)
*表示省境外河流。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点和资源利用现状,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其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生产区和生态城市区。
生态保护区是生态功能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等。
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这些区域内,禁止破坏生物栖息地、乱砍滥伐和其他破坏性行为,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生态修复区是指对生态环境已经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修复和恢复的地区。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矿山复垦区、废弃土地和受污染地区等。
生态修复区的目标是通过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治理等手段,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通过科学的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生态生产区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产活动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农田、林地、渔场和牧场等。
生态生产区的目标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生产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区域。
生态城市区的特点是建设绿色建筑、推广节能减排、发展公共交通和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等。
生态城市区的目标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污染排放,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建设生态城市区,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生产区和生态城市区。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人们创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 境 保 护 部中 国 科 学 院二〇一五年十一月—3—目录前言 (6)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8)1.指导思想 (8)2.基本原则 (8)3.目标 (9)二、区划方法与依据 (9)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 (9)2.生态敏感性评价 (1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 (13)4.全国生态保护重要性综合特征 (16)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7)1.分区方法 (17)2.区划方案 (17)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18)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9)2.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20)3.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21)4.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22)5.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 (23)6.农产品提供功能区 (23)—4—7.林产品提供功能区 (24)8.大都市群 (25)9.重点城镇群 (25)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26)六、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 (29)附1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31)附2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 (43)—5—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国家主体功能区中涉及云南部分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云南省:西畴县、马关县、文山县、广南县、富宁县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不包括建塘镇)、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勐海县、勐腊县、德钦县、泸水县(不包括六库镇)、剑川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9.11会泽县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生境、湿地生态系统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77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及黑长臂猿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55.49保山市、腾冲县、泸水县、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及野生动植物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2昭通市黑颈鹤等珍稀鸟类及其生境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1巧家县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多种药用植物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39.93屏边苗族自治县、个旧市、蒙自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物云南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0.27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南亚热带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50.58绿春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8.67文山县、西畴县原始阔叶林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9.38景东彝族自治县、南涧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黑冠长臂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25.1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266景洪市热带季雨林及野生动植物。
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简本(最终)

目录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一)指导思想 (1)(二)区划原则 (1)(三)区划目标 (2)四)数据来源及标准 (2)二、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概况 (4)(一)自然环境状况 (4)(二)经济社会及资源利用概况 (8)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2)(一)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12)(二)生物多样性减少 (13)(三)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14)(四)自然灾害频繁 (14)(五)农村面源污染加剧 (15)(六)建设项目的生态恢复滞后 (16)(七)土地退化加速 (16)四、生态环境敏感性 (18)(一)土壤侵蚀敏感性 (18)(二)石漠化敏感性 (18)(三)生境敏感性 (19)五、生态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 (20)(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20)(二)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21)(三)石漠化控制功能重要性评价 (21)(四)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 (21)(五)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功能评价 (22)(六)社会生产功能评价 (22)(七)营养物质保持功能评价 (23)六、生态功能区划 (24)(一)分区方法 (24)(二)区划系统 (25)七、分区特征概述 (30)(一)生态区 (30)(二)生态亚区 (34)(三)生态功能区 (46)(四)生态功能区类型 (68)八、生态功能区划实施 (75)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应用生态学原理,坚持以人为本,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云南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云南省生态安全有重要重要意义的区域,为云南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区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依据和分区等级:分区等级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分三个等级。
为了满足宏观指导与分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自然区域开展分级区划。
首先从宏观上以自然气候、地理特点划分自然生态区;然后根据生态系统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划分生态亚区;最后根据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环境问题划分生态功能区。
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即划分各级生态功能区划单位的根据。
不同层次的生态功能区划单位,其划分依据应是不同的。
生态功能区划进行3级分区。
一级区划分:以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三级区为基础,各省市可根据管理的要求及生态环境特点,做适当调整。
二级区划分:以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为依据。
城市及城市近郊区可以作为二级区。
三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
分区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
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分区命名依据3级分区分别命名,每一生态功能区的命名由3部分组成。
一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气候和地貌特征,由地名+特征+生态区构成。
气候特征包括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南、中、北)亚热带、热带等,地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谷等。
命名中择其重要或典型者用之。
二级区命名要体现出分区的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典型类型,由地名+类型+生态亚区构成。
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草地、湿地、荒漠、河口、滩涂、农田、城市等。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科学确定特定区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措施的过程。
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是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服务,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在生态功能区划过程中,需要科学调查和评估,了解该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力和相互联系,确定生态保护和恢复目标。
其次,根据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划。
这包括建立适当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生态功能区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要求,确保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生态资源。
另外,生态功能区划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生态功能区规划时,需要考虑区域内的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功能区划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总的来说,生态功能区划是对特定区域的综合评估和管理规划,旨在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依据,也是政府决策和管理的工具,能够有效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渡河上游中山山原农业生态功能区
3488.用不合理
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防止农田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
Ⅰ2-6
轿子山高山峡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161.42
Ⅲ3
南盘江、甸溪河岩溶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态亚区
Ⅲ3-1
南盘江、甸溪河岩溶低山丘陵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790.36
森林覆盖率低,质量差,水土保持能力低,人口密集,土地利用过度引起的潜在石漠化,局部地区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防止石漠化;降低土地利用强度,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以亚热带经济林木为主的生态建设;发展清洁生产,适当限制矿产资源和小水电的开发
加强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规范管理,严禁不符合保护目标的生产活动和人为活动。
Ⅰ2-2
棋盘山中山山原水源涵养及旅游生态功能区
456.18
水土流失较严重,旅游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
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防止旅游造成进一步的生还环境破坏和污染,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减少水土流失
Ⅰ2-3
安宁海口低山盆地工业生态功能区
开展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目的的退耕还林还草、植被培育工作,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污染
Ⅱ
中
部
高
原
湖
盆
生
态
区
Ⅱ1
滇池湖盆城镇与工业生态亚区
Ⅱ1-1
滇池湖泊及湖滨水生生态系统多功能生态区
639.04
滇池水体污染严重,旅游活动造成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湖滨带开发过度,侵占天然湿地现象严重。
Ⅱ2
阳宗海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多功能生态亚区
Ⅱ2-1
阳宗海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多功能生态区
18.54
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
重点保护阳宗海水质
Ⅱ2-2
阳宗海湖滨旅游度假生态功能区
43.12
森林质量差,水源涵养能力低,人为活动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水源涵养能力,严禁不符合保护目标的生产和旅游活动,限制化肥农药的施用,推行清洁生产,防止水体污染
Ⅰ3-1
牛栏江上游中山河谷林业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1081.91
森林覆盖率低,树种单一,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地垦殖过渡,地表破坏严重
改变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质量,发展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能力
Ⅰ3-2
嵩明低山盆地农业生态功能区
1107.18
森林覆盖率较低,土壤侵蚀隐患大,水土保持能力差,化肥农药施用不当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
Ⅰ1-2
小江流域中山峡谷生态修复生态功能区
2676.94
土壤侵蚀高度敏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突出;森林质量差;河谷地带人口密集,工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并采取相关工程或生物措施修复破坏和退化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大规模开发建设,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
Ⅰ1-3
生物多样性核心地带,生境高度敏感和一定程度的破碎化,并有一定的人为活动
区内应参照国家和昆明市的相关规划,加强管理,重点保护:1、以急尖长苞冷杉为主的寒温性针叶林、高山柏灌丛、高山草甸及雪茶、雪莲、高山报春、景天、绿绒蒿、松萝等构成的高山植被景观;2、大王杜鹃、乳黄杜鹃、乌蒙宽叶杜鹃、毛脉杜鹃等33种高山杜鹃;3、珍稀、濒危动植物及药用生物资源;4、洼地和冰碛湖等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5、普渡河谷苏铁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低,易水土流失,种植业结构较单一,农业产出不高,化肥农药大量施用造成的农田环境污染
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快成为昆明市生猪和禽蛋基地,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627.26
局部地区由于工业生产造成大气和水污染严重,森林质量差,面源污染严重
加强工业生产的“三废”治理,减少大气和水污染,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控制面源污染;安宁市和晋宁县交界处的双河-磨南德水源林保护区,土壤侵蚀较敏感,需重点保护
Ⅰ2-4
富民低山盆地农业生态功能区
1340.45
石漠化隐患大,土地垦殖强度大,生产力低,农业面源污染
调整和改善土地利用,防止石漠化,提高土地生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Ⅲ2-2
石林岩溶峰丘旅游生态功能区
370.74
以岩溶地貌为主,土层较薄,地表植被一旦破坏较难恢复,旅游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风景区生境破碎化
在保护基础上发展岩溶景观生态旅游,保护现有森林,合理利用荒山荒地,防止石漠化,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Ⅲ1-2
九乡岩溶山原旅游生态功能区
165.91
以岩溶地貌为主,局部区域有旅游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加强景区管理,限制外来物种引种,防止生境破坏,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综合防治石漠化,严格经济开发活动,发展生态旅游
Ⅲ2
宜良、石林低山盆地农业城镇生态亚区
Ⅲ2-1
宜良、石林低山盆地农业与城镇生态功能区
961.55
清水海中山山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214.42
林种单一,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壤侵蚀较敏感,石漠化潜在危险大
在保护现有植被的基础上,改变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涵养水源,提高水土保持功能,防止水源污染
Ⅰ2
普渡河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功能亚区
Ⅰ2-1
二街河、鸣矣河中山山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区
1262.29
区域内有崩塌、坍塌、滑坡、冲沟及岩石风化等地质现象,坡地垦殖极易形成水土流失;人为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
Ⅱ1-4
滇池面山水源涵养区
724.49
森林覆盖率低,树种单一,森林质量差,土壤侵蚀较敏感,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柴河水库Ⅳ级水质,宝象河和大河水库Ⅲ级水质,未达到功能目标
严格封山育林,林地建设以水源涵养林为主,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加大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减少水体污染,提高水质,达到饮用水功能目标
Ⅱ1-3
昆明城市生态功能区
1049.44
滇池水体和其周围生活污染严重,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发展加剧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并侵占了一部分农田,森林覆盖率低,树种单一
按照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控制城市发展规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城中村”现象;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滇池污染治理,严格化肥农药的施用,防治面源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Ⅲ
东
南
部
南
盘
江
流
域
岩
溶
山
原
生
态
区
Ⅲ1
南盘江中山山原水源生态亚区
Ⅲ1-1
宜良南盘江上游中山山原林业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1354.14
石漠化较敏感,局部地区由于陡坡垦殖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
严格退耕还林,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对林区管理,严禁不适宜生态建设建设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发展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推行循环经济
加强污染治理,防治富营养化,严禁开展不符合保护目标的生产和旅游活动,重点保护:1滇池水质及海菜花、轮藻、篦齿眼子菜、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和星云白鱼、多鳞白鱼、云南盘鮈、昆明裂腹鱼、中华倒刺鲃、长身刺鳑鲏、青鳟等22种土著鱼类;2西山森林公园、筇竹寺、黑龙潭、金殿、大观楼、翠湖、圆通山及咸阳王赛典赤墓、晋宁郑和公园等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3保护残存的森林类型(主要有滇清冈林、元江栲林、云南油杉林以及云南松、华山松人工林)和古树(筇竹寺天王殿前的元代柳杉、黑龙潭公园的宋柏等)
附件一昆明市生态功能区划
编
号
一
级
区
编
号
二
级
区
编
号
三
级
区
面积
(km2)
主要生态问题
控制对策
Ⅰ
北
部
中
山
河
谷
生
态
区
Ⅰ1
金沙江、小江高山峡谷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亚区
Ⅰ1-1
金沙江干流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1191.51
森林覆盖率低,森林质量差;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生态灾害严重
封山育林,改善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保持水土,维护高山、峡谷等原始原貌
Ⅰ2-7
掌鸠河中山山原水源涵养区
769.12
土壤侵蚀较敏感,易水土流失;人为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严格化肥农药的施用,防止面源污染,维护并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重点保护云龙水库、双化水库、石板河、老木河等的水质,达到饮用水功能目标。
Ⅰ3
牛栏江上游山原盆地水源涵养与农业生态功能亚区
Ⅱ1-2
松华坝中山山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516.79
森林质量差,水源涵养能力低,人为活动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导致了一定的水体污染
封山育林,提高森林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水源涵养能力,规范保护区管理,严禁不符合保护目标的生产和旅游活动,限制化肥农药的施用,推行生态农业生产,重点保护水源地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