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功能三级区划

合集下载

贵州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贵州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国家级自然保
护区、世界和国家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 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
重点开发区
省重点开发区有;钟山-水 城-盘县区域 兴义-兴仁区域碧江 -万山-松桃区域 等八个区域。
区域性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交通和商贸物流中心,优势产业发展和城 镇建设的集中区,核心城市产业服务保障基地,中心区域产业辐射和 转移的重要承接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
贵州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省国家层面的主 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三类,没有优化开发区域。
国家重点开发区——黔中地区(国家层面)、和省级
重点开发区域的共有8 个县级行政单元
国家限制开发区域———1、国家农产品主产区
共有35 个县级行政单元,同时还包括整体划为重点开发区的 5 个县的90 个乡镇。 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共有9个县级行政单元
限制开发区
——主要农产品区
主要有黔东玉米水稻产 业区、和黔南水稻油菜 产业区。
—— 主要生态功能区
主要有赫章高原石漠化防治区和水 涵养区、镇宁高原石漠化防治区和 水涵养区、平塘高原石漠化防治区 和水涵养区、等石漠化防治区和水 涵养区及沿河石阡武陵山生物多样 性与水土保持区
禁止开发功能区
我省保护文化 自然资源的重 要区域,点状 分布的生态功 能区域,珍稀 动植物基因资 源保护地和重 要迁徙地,生 物物种多样性 和重要水源保 护区域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党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对进一步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2008年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保护工作的加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生态安全与保护的形势,主要问题:一是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变化剧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格局已经改变;二是现行划定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不能满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保护比例普遍较低;三是受当时多种因素影响,生态功能区划分不完善,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地区未能纳入重要生态功能区范围。

为此,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决定,以2014年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与评估为基础,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对《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修编,完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修订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布局。

最新-遵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2011

最新-遵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2011
-6-
遵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2011 修订本)

序号
域 水

1
乌 江
2
乌 江
3
乌 江
4
乌 江
表 1 遵义市河流水环境功能区修订划分类别
河流 控

否 省
规划功能 目标
规划主导 功能
备注

东南 乌江 干支 流
乌江干流 1
遵义县坪塘 (乌江水库 大坝)至三星 场(湘江汇合 口)
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的一部分。 4、乌江水系思南以下干流三级区,分为以下 3 个四级区: (1)思南~省界干流区,流域面积 486km2,行政分区为务川县
的一部分。 (2)洪渡河区,流域面积 2788.8km2,行政分区为湄潭县、凤
冈县、正安县、务川县、道真县、绥阳县的一部分。 (3)芙蓉江区,流域面积 6841.2km2,行政分区为湄潭县、正
2010 年,遵义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00%, 有机 35 项及 109 项全分析监测结果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要求。遵义市 18 个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心城区除外)水 质达标率为 89.6%,同比 2009 年提高 3.6 个百分点。
-2-
遵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2011 修订本)
-4-
遵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2011 修订本)
第三章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水域环境功能和标准分类 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遵义市地表 水水域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三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对应地表水上述三类水域环境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 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三类,不同环境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 准值。水域环境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环境功能类别低的标 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 准值。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1、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本次修订,以遵署函【1997】18 号文批复的《遵义地区地面水 域水环境功能区划类规定》为基础,同时参照 1994 年 4 月 18 日贵 州省人民政府颁发施行的《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 还参考了 2006 年 8 月 9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117 号文 批复的《贵州省水功能区划》,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趋 势、产业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发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 有利因素,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总体提高水环境质量为原则, 合理调整全市地表水水域水环境功能区。此次修订调整中,全市地 表水水域不再设置Ⅳ、Ⅴ类水环境功能区;全市河流水环境功能分 区由原 81 个水环境功能区调整为 104 个水环境功能区,其中 Ⅰ类水 环境功能区河段 3 个,Ⅱ类水环境功能区河段 23 个,Ⅲ类水环境功 能区河段 78 个。主要调整变化为: ①凡流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表水划分为Ⅰ类水环境功能 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4. 生态功能区划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

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

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

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

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精品资料

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精品资料

4. 生态功能区划4.1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依据4.1.1生态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相关原则在空间尺度上,任何一类生态服务功能都与该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

在区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衔接。

(3)相似性原则在区划时,必须注意分区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相似性。

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各有一致性的标准。

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立性且在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

(4)前瞻性原则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会更高,对一些生态系统或生态功能区将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需求。

因此,生态功能区划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考虑和反映地区生态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资源管理部门的规划设想,使区划方案有一定的前瞻性。

4.1.2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4.2.1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生态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地理位置、太阳能分布、降水分布、植被、土壤分布及地形地貌分布格局及生态系统类型和主要生态功能进行划分。

哈密地区生态功能区划采用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分区系统。

4.2.2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哈密被划为天山山地温性草原、森林生态区。

结合哈密生态环境特点,又划分为三个亚区和八个生态功能区:I 东天山山地森林、草原水源涵养生态亚区1、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2、东天山针叶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3、东天山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4、巴里坤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II 哈密盆地戈壁荒漠、绿洲农业生态亚区1、哈密盆地绿洲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2、嘎顺—南湖戈壁荒漠风蚀生态功能区III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亚区1、巴里坤、伊吾盆地绿洲农业及山地草原牧业生态功能区2、诺敏戈壁荒漠化生态功能区4.2.3各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东天山冰川水源地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固体水库、水源涵养、水文调蓄、气候调节、景观及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全国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以指导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主导功能原则: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的确定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

分级区划原则: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应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相衔接,在区划尺度上应更能满足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微观管理的需要。

3.目标(1)分析全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保护目标,划定对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2)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思想,改变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统模式,分析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提出生态保护主要方向。

(3)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区划方法与依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附件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落实水土保持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支撑,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本次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

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详见附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

一级区主要用于确定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战略部署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格局,体现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地势—构造和水热条件)及水土流失成因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二级区主要用于确定区域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和防治途径,主要反映区域特定优势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植被区带分布特征等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三级区主要用于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基础。

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在《区划(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开展省级水土保持区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以促进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专业知识编辑整理.。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编码示例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编码示例

DBXX/ XXXXX—XXXX附录 A(规范性附录)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8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9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0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1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2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3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4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5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6DBXX/ XXXXX—XXXX 表A.1 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目录与代码(续)17DBXX/ XXXXX—XXXX附录 B(资料性附录)生态环境数据编码示例B.1 新能源资源分布数据0300134010301/201900001【说明】:1)前段码中的前6位为资源目录分类。

第一位到第三位数字“030”表示“省政府部门及有关部门”,第四位到第六位数字“013”表示数据来自“省生态环境厅”;2)前段码中的中部7位数字“4010301”为生态环境数据分类编码。

表示该数据的分类为:生态环境信息(一级目录)\自然生态(二级目录)\森林生态(三级目录)\天然林(四级目录);3)后段码中,前4位数字“2019”代表年份“2019年”,第五位到第九位数字代表生态环境数据的顺序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