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9.11•【字号】黔东南府发〔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通知黔东南府发〔2020〕9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2020年9月11日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黔府发〔2020〕12号)精神,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结合黔东南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州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开创百姓富、生态美黔东南新未来。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优先。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2.坚持分类施策。
针对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和目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3.坚持动态更新。
坚持生态环境管控内容不突破、管理要求不降低,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三线一单”的内容将根据全州发展战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目标变化及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情况进行动态更新。
贵州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护区、世界和国家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 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
重点开发区
省重点开发区有;钟山-水 城-盘县区域 兴义-兴仁区域碧江 -万山-松桃区域 等八个区域。
区域性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交通和商贸物流中心,优势产业发展和城 镇建设的集中区,核心城市产业服务保障基地,中心区域产业辐射和 转移的重要承接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
贵州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我省国家层面的主 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三类,没有优化开发区域。
国家重点开发区——黔中地区(国家层面)、和省级
重点开发区域的共有8 个县级行政单元
国家限制开发区域———1、国家农产品主产区
共有35 个县级行政单元,同时还包括整体划为重点开发区的 5 个县的90 个乡镇。 2、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共有9个县级行政单元
限制开发区
——主要农产品区
主要有黔东玉米水稻产 业区、和黔南水稻油菜 产业区。
—— 主要生态功能区
主要有赫章高原石漠化防治区和水 涵养区、镇宁高原石漠化防治区和 水涵养区、平塘高原石漠化防治区 和水涵养区、等石漠化防治区和水 涵养区及沿河石阡武陵山生物多样 性与水土保持区
禁止开发功能区
我省保护文化 自然资源的重 要区域,点状 分布的生态功 能区域,珍稀 动植物基因资 源保护地和重 要迁徙地,生 物物种多样性 和重要水源保 护区域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1国家重点⽣态功能区名录附件1:国家重点⽣态功能区名录区域范围⾯积(平⽅公⾥)⼈⼝(万⼈)⼤⼩兴安岭森林⽣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克⽯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治旗、阿尔⼭市、阿荣旗、莫⼒达⽡达斡尔族⾃治旗、扎兰屯市⿊龙江省:北安市、逊克县、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屯区、五营区、乌马河区、汤旺河区、带岭区、乌伊岭区、红星区、上⽢岭区、铁⼒市、通河县、⽢南县、庆安县、绥棱县、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嘉荫县、孙吴县、爱辉区、嫩江县、五⼤连池市、⽊兰县346997711.7长⽩⼭森林⽣态功能区吉林省:临江市、抚松县、长⽩朝鲜族⾃治县、浑江区、江源区、敦化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靖宇县⿊龙江省:⽅正县、穆棱市、海林市、宁安市、东宁县、林⼝县、延寿县、五常市、尚志市111857637.3阿尔泰⼭地森林草原⽣态功能区新疆维吾尔⾃治区: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富蕴县、福海县、哈巴河县、青河县、吉⽊乃县(含新疆⽣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11769960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态功能区青海省:同德县、兴海县、泽库县、河南蒙古族⾃治县、玛沁县、班玛县、⽢德县、达⽇县、久治县、玛多县、⽟树县、杂多县、称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莱县、格尔⽊市唐古拉⼭镇35339472.3若尔盖草原湿地⽣态功能区四川省: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2851418.2⽢南黄河重要⽔源补给⽣态功能区⽢肃省: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治县33827155.5祁连⼭冰川与⽔源涵养⽣态功能区⽢肃省:永登县、永昌县、天祝藏族⾃治县、肃南裕固族⾃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民乐县、肃北蒙古族⾃治县(不包括北部区块)、阿克塞哈萨克族⾃治县、中牧⼭丹马场、民勤县、⼭丹县、古浪县青海省:天峻县、祁连县、刚察县、门源回族⾃治县185194240.7南岭⼭地森林及⽣物多样性⽣态功能区江西省:⼤余县、上犹县、崇义县、龙南县、全南县、定南县、安远县、寻乌县、井冈⼭市湖南省:宜章县、临武县、宁远县、蓝⼭县、新⽥县、双牌县、桂东县、汝城县、嘉⽲县、炎陵县⼴东省:乐昌市、南雄市、始兴县、仁化县、乳源瑶族⾃治县、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西壮族⾃治区:资源县、龙胜各族⾃治县、三江侗族⾃治县、融⽔苗族⾃治县667721234黄⼟⾼原丘陵沟壑⽔⼟保持⽣态功能区⼭西省: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乡宁县、蒲县、⼤宁县、永和县、隰县、中阳县、兴县、临县、柳林县、⽯楼县、汾西县、神池县陕西省:⼦长县、安塞县、志丹县、吴起县、绥德县、⽶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洲县⽢肃省:庆城县、环县、华池县、镇原县、庄浪县、静宁县、张家川回族⾃治县、通渭县、会宁县宁夏回族⾃治区: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盐池县、同⼼县、西吉县、海原县、红寺堡区112050.51085.6⼤别⼭⽔⼟保持⽣态功能区安徽省:太湖县、岳西县、⾦寨县、霍⼭县、潜⼭县、⽯台县河南省:商城县、新县湖北省:⼤悟县、⿇城市、红安县、罗⽥县、英⼭县、孝昌县、浠⽔县31213898.4桂黔滇喀斯特⼴西壮族⾃治区:上林县、马⼭县、都安瑶族⾃治县、⼤化76286.31064.6⽯漠化防治⽣态功能区瑶族⾃治县、忻城县、凌云县、乐业县、凤⼭县、东兰县、巴马瑶族⾃治县、天峨县、天等县贵州省: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治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册亨县、关岭布依族苗族⾃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治县云南省:西畴县、马关县、⽂⼭县、⼴南县、富宁县三峡库区⽔⼟保持⽣态功能区湖北省:巴东县、兴⼭县、秭归县、夷陵区、长阳⼟家族⾃治县、五峰⼟家族⾃治县重庆市:巫⼭县、奉节县、云阳县27849.6520.6塔⾥⽊河荒漠化防治⽣态功能区新疆维吾尔⾃治区:岳普湖县、伽师县、巴楚县、阿⽡提县、英吉沙县、泽普县、莎车县、麦盖提县、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图⽊舒克市、叶城县、塔什库尔⼲塔吉克⾃治县、墨⽟县、⽪⼭县、洛浦县、策勒县、于⽥县、民丰县(含新疆⽣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453601497.1阿尔⾦草原荒漠化防治⽣态功能区新疆维吾尔⾃治区:且末县、若羌县(含新疆⽣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3366259.5呼伦贝尔草原草甸⽣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455467.6科尔沁草原⽣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翁⽜特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吉林省:通榆县111202385.2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态功能区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治县、丰宁满族⾃治县、沽源县、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内蒙古⾃治区:克什克腾旗、多伦县、正镶⽩旗、正蓝旗、太仆寺旗、镶黄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168048288.1阴⼭北麓草原⽣态功能区内蒙古⾃治区: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王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96936.195.8川滇森林及⽣物多样性⽣态功能区四川省:天全县、宝兴县、⼩⾦县、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江县、道孚县、稻城县、得荣县、盐源县、⽊⾥藏族⾃治县、汶川县、北川县、茂县、理县、平武县、九龙县、炉霍县、⽢孜县、新龙县、德格县、⽩⽟县、⽯渠县、⾊达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马尔康县、壤塘县、⾦川县、⿊⽔县、松潘县、九寨沟县云南省:⾹格⾥拉县(不包括建塘镇)、⽟龙纳西族⾃治县、福贡县、贡⼭独龙族怒族⾃治县、兰坪⽩族普⽶族⾃治县、维西傈僳族⾃治县、勐海县、勐腊县、德钦县、泸⽔县(不包括六库镇)、剑川县、⾦平苗族瑶族傣族⾃治县、屏边苗族⾃治县302633501.2秦巴⽣物多样性⽣态功能区湖北省:⽵溪县、⽵⼭县、房县、丹江⼝市、神农架林区、郧西县、郧县、保康县、南漳县重庆市:巫溪县、城⼝县四川省:旺苍县、青川县、通江县、南江县、万源市陕西省:凤县、太⽩县、洋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镇安县、柞⽔县、旬阳县、平利县、⽩河县、周⾄县、南郑县、西乡县、⽯泉县、汉阴县⽢肃省:康县、两当县、迭部县、⾈曲县、武都区、宕昌县、⽂县140004.51500.4藏东南⾼原边缘森林⽣态功能区西藏⾃治区:墨脱县、察隅县、错那县97750 5.8藏西北羌塘⾼原荒漠⽣态功能区西藏⾃治区:班⼽县、尼玛县、⽇⼟县、⾰吉县、改则县49438111三江平原湿地⽣态功能区⿊龙江省: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县、饶河县、虎林市、密⼭市、绥滨县47727142.2武陵⼭区⽣物湖北省:利川市、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655711137.3。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06•【字号】黔府发[2014]13号•【施行日期】2014.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4〕1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2014年5月6日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精神,建立健全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保持和进一步改善全省大气环境质量,制定我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总体要求:以保住良好生态品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坚持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将可吸入颗粒物(PM10)控制目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措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努力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把优良的空气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工作目标: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乡空间结构,构建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发展与生态良性互动。
到2017年,全省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5%以上。
贵阳市、遵义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削减7%以上,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要稳定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列。
一、实施综合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9•【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3第14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立法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3第14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已于2023年11月29日经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1月29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2023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对下列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作出修改:一、对《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作出修改(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内容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条,内容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三)第五条改为第七条,第一款中的“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每年至少举行2次会议”修改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般每年举行2次”。
(四)第六条改为第八条,“听取和审查”修改为“听取和审议”,“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后增加“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建设计划”修改为“建设计划和项目”。
国务院关于《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12.21•【文号】国函〔2023〕151号•【施行日期】2023.12.2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3〕151号贵州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贵州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等重大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贵州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02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12.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08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17.0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

《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已通过省政府批准并于日前发布实施。
该规划将我省划分为5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和64个生态功能区,该规划的发布实施为我省生态保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区划》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先进科学手段,对贵州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
《区划》将我省划分为5个生态区,即东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中部湿润亚热带喀斯特脆弱生态区;北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西部半湿润亚热带针阔混交林、草山喀斯特脆弱环境生态区;南部干热河谷南亚热带季雨林生态区。
在5个生态区中又划分出10个生态亚区及64个生态功能区。
《区划》确定各主要生态功能区的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提出了限制性产业、鼓励性产业、禁止性产业发展方向,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了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23年修正)

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23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1.29•【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23第14号•【施行日期】2024.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9月25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11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二十五件法规个别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3年11月29日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寨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重点地区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分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分为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其他镇的总体规划分为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和镇区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乡规划分为乡域规划和乡政府所在地规划。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世界、国家文化自然遗产名录......................... (108) 表 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109) 表 4 国家级森林公园名录......................................... (110) 表 5 国家级地质公园名录......................................... (111) 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112) 表 6 省级、市(州)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112) 表 7 省级风景名胜区名录......................................... (114) 表 8 省级森林公园名录..............................................(116) 表 9 省级地质公园名录..............................................(117) 表 10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117) 表 11 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名录..................................... (120) 表 12 国家重要湿地名录..............................................(124) 表 13 国家湿地公园名录..............................................(124) 表 14 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录......... (125) 附件 5:附图..........................................................................(126) 图 1 贵州省行政区划图.......................................(126) 图 2 贵州省地形图..............................................(127) 图 3 贵州省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128) 图 4 贵州省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129) 图 5 贵州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130) 图 6 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131) 图 7 贵州省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132) 图 8 贵州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133) 图 9 贵州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134)
第一节 自然状况...........................................................(11) 第二节 空间布局...........................................................(13) 第三节 综合评价...........................................................(15) 第四节 面临趋势...........................................................(18)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20) 第二章 总体要求...................................................................(20) 第一节 指导思想...........................................................(20) 第二节 开发原则...........................................................(23)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划分...............................................(25) 第三章 战略目标...................................................................(30) 第一节 主要目标...........................................................(30) 第二节 战略任务...........................................................(32) 第三篇 省域主体功能区.......................................................(36) 第四章 重点开发区域...........................................................(36) 第一节 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36)
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目录
序 言......................................................................................... (8) 第一篇 规划背景...................................................................(11) 第一章 规划背景...................................................................(11)
—3—
第二节 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黔中地区).............. (38) 第三节 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43) 第五章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49) 第一节 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49) 第二节 区域分布...........................................................(51) 第三节 主要农产品产业带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53) 第六章 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54) 第一节 功能定位和规划目标...................................... (55) 第二节 主要类型和发展方向...................................... (56) 第三节 开发和管制原则...............................................(60) 第四节 点状开发城镇...................................................(61) 第七章 禁止开发区域...........................................................(62) 第一节 功能定位...........................................................(62) 第二节 管制原则...........................................................(63) 第三节 近期任务...........................................................(69) 第四篇 能源与矿产资源.......................................................(71) 第八章 能源与矿产资源.......................................................(71) 第一节 主要原则...........................................................(71) 第二节 能源开发布局...................................................(73) 第三节 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75) 第五篇 保障措施...................................................................(78) 第九章 区域政策...................................................................(78) 第一节 财政政策...........................................................(78) 第二节 投资政策...........................................................(79)
—4—
第三节 产业政策...........................................................(81) 第四节 土地政策...........................................................(82) 第五节 农业政策...........................................................(83) 第六节 人口政策...........................................................(84) 第七节 民族政策...........................................................(85) 第八节 环境政策...........................................................(87) 第九节 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89) 第十章 绩效考核评价...........................................................(90) 第一节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90) 第二节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91) 第六篇 规划实施...................................................................(92)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92) 第一节 省人民政府的职责.......................................... (92) 第二节 省有关部门的职责.......................................... (93) 第三节 市县人民政府的职责...................................... (95) 第四节 监测评估....................(96) 附件 1:贵州省重点开发区域名录....................................... (99) 表 1 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黔中地区)................... (99) 表 2 省级重点开发区域..............................................(101) 附件 2:贵州省农产品主产区名录..................................... (104) 附件 3:贵州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 (106) 附件 4:贵州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107) 一、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107) 表 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