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一、引言原子能工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医疗设备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原子能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正如任何一个行业一样,原子能工业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综合评估。

二、基本情况1. 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历程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核能研究,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

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多个国家拥有完善的原子能工业体系,其中包括美国、法国、俄罗斯、中国等。

2. 原子能工业的应用领域原子能工业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电力生产:核电站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供应方式,高效可靠且对环境影响较小。

- 医疗设备:核医学技术在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科学研究:原子能技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索原子结构和核物理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三、急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原子能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问题:1. 安全问题原子能工业在核电站运行、核废料处理和核材料运输等方面面临着安全风险。

核泄漏事件和核事故对人类和环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加强核安全意识和技术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核废料处理核废料的长期存储和处理是原子能工业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目前,对于高放射性核废料的最终处置方案仍未达成共识,并且长期储存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3. 资源和环境问题原子能工业需要大量的铀燃料来维持运转,而全球铀资源的有限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核能产生的废热和放射性废料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寻找更环保的原子能技术以及有效利用资源的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供应方式,原子能工业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

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

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核能是一种以核反应产生的能量。

它是相对来说比较新的能源形式,但其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核能的发展现状,并汇总相关研究报告,以帮助读者了解核能的最新动态。

核能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核能发电和核能利用。

核能发电是利用核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核能利用则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农业等领域。

同时,核能也被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然而,核能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核能产生的核废料处理问题一直是个难题。

核废料需要长期储存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投资风险大,这也限制了一些国家的核能发展。

最后,核能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特别是核事故的发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核能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一些研究报告提出了多种创新的核能技术和方法。

例如,针对核废料处理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元化的储存和处理方法,包括地下存储、再利用等。

这些方法有望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另外,一些研究还专注于提高核能的效率和安全性。

比如,一些新型反应堆设计和材料研究致力于减少核事故的发生概率。

此外,一些国家也在加大对核能的投入力度,以推动核能的发展。

例如,中国提出了“核能面前绿色、安全、高效”的发展理念,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以推动核能产业的发展。

同样,一些欧洲国家也在加大对核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投入,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总的来说,核能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核能发电领域。

然而,核能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核废料处理、成本和安全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和国家正积极投入核能研究和发展,提出各种创新方案和政策,以推动核能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核能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

核电工程市场分析报告

核电工程市场分析报告

核电工程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核电工程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行业,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各国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核电工程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核电工程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以及展望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核电工程市场的深入研究,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部分概述核电工程市场分析报告的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将分析核电工程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结论部分将总结核电工程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这样的安排有助于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各个部分的关联性,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1.3 目的目的部分内容: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核电工程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以及挖掘其中的机遇与挑战。

同时,通过对核电工程市场前景展望的研究,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核电工程市场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能够为核电工程市场的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1.4 总结:通过对核电工程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核电工程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核电被视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选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和关注。

其次,核电工程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传统的核电企业仍然占据着市场主体地位,但新兴的核电技术和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和创新的压力。

最后,核电工程市场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在市场需求增长的同时,核电工程所面临的安全、环保、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同时新兴能源技术的崛起也对核电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综合来看,核电工程市场在未来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风险管理,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核能发电调研报告

核能发电调研报告

中国核电发展调研报告 一、前言 核工业是20 世纪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组成体系包括:铀矿勘探、铀矿开采与铀的提取、燃料元件制造、铀同位素分离、反应堆发电、乏燃料后处理、同位素应用以及与核工业相关的建筑安装、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与加工、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积极推进核电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制定了核电“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核电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5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广东、浙江、辽宁、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正在建设一批新的核电站,与此同时,在电力需求的强力推动下,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内陆省市也在竞相成为我国第一批内陆核电站的所在地,过去几十年只能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核电建设正向我国内陆地区迈进。

2008年初,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进一步引起政府的思考,加大了发展核电的决心,且有大大增加原定规划目标的迹象。

本报告介绍了世界以及我国核电的发展概括,并引入了核电的相关概念进行描述,提出了我国核电建设的部分问题并给出个人的建议。

作为电力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了解我国的电力行业,尤其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争议颇多的核电行业。

在我国能源的消费格局中,长期以煤为主(占总能源的74%)。

相比较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煤资源的数量相对不充裕。

据计算,如果维持我国煤的消耗占总能耗的70%水平估算,则2050年煤的年消耗量将达50亿t。

到下世纪60年代,我国可以经济开采的煤将开采完毕。

由于燃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和运输问题也逐渐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另外,虽然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列世界第一,但我国人均水能资源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

由于我国水能资源大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且地质条件复杂,能经济开发的水能资源不到总资源的一半。

即使到2050年可经济开发的水能资源都开发完毕,也不到2亿kw,只相当于2亿多t标准煤。

核技术调查报告

核技术调查报告

核技术调查报告核技术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核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核技术在医疗、能源、农业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核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核技术调查。

本报告将对核技术的应用领域、优势和挑战进行探讨。

一、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核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核医学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追踪和检测人体内部的疾病情况,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此外,放射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通过运用核技术,医生可以精确地照射肿瘤细胞,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

二、核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核技术在能源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

核反应堆中的核裂变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能量,用于发电。

相比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方式,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

此外,核能的能源密度高,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

然而,核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核能的安全问题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核反应堆的安全性是保障核能发展的关键。

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确保核能的安全运营和处理核废料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三、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技术可以用于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通过辐射诱变,科学家可以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更适应环境的新品种。

此外,核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确保食品的安全。

然而,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人担心辐射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对辐射剂量的监测和控制,以及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是保障农业核技术应用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核技术在医疗、能源和农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核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核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加强对核技术的研究和监管,确保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中国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中国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一、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核能发展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中国制定了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旨在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步伐,并促进核电产业的创新发展。

本报告将对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进行详细研究与分析。

二、背景核能是一种清洁、低碳的能源形式,具有稳定供应、高效利用的特点。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核能,形成了成熟的核电产业链。

中国核电起步较晚,但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到世界第三位,核电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核电发展目标根据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4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GW,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0%左右。

通过加快核电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集成,提高核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推动核电装备和技术的国际化合作,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争取在核电装备领域实现优势转化。

四、核电发展路径核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了三大发展路径:扩大核电装机规模,提高核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推动核电技术创新,提高核电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电国际化合作,实现核电的优势转化。

1.扩大核电装机规模在核电装机方面,采取多途径、多模式拓展,加快建设一批新的核电工程。

着力推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应用,加强核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核电装机容量。

同时,加强核电安全管理,保障核电的可持续运行。

2.推动核电技术创新核电技术创新是提高核电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大核电技术研发投入,加强核电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核电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加强核电与其他能源形式的协同创新,实现能源领域的全面创新发展。

3.加强核电国际化合作核电国际化合作是推动核电产业优势转化的有效途径。

我国将加大核电装备和技术的输出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核电工程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核能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报告核能是利用核燃料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物理反应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产生能量,可以被转化为物质,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治疗。

核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最经济、最环保的能源。

在当前世界能源紧张,核能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核技术发展,已明确表示将在21世纪初启动“核能战略”的研究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核电站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大量建设核电站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需要的核电站也越来越多,对核能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也需要先进的核电站来提高我国核技术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科技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一、我国目前的情况世界上第一座核电机组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建设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国陆续研制出了一些先进的核电站,如法国、美国、俄罗斯等。

在核燃料方面,各国通过自行设计和改进,研制出了各种新型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来改进了核反应堆。

中国核电站从1960年第一座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开始建设,至今已有60年历史。

虽然经过60年努力,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化核电站产业体系,但国内大型核电站设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大型核电站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技术问题。

此外,目前国内用于民用目的的核电站主要是在沿海地区用于发电用核电站、以及用于民用的非核电站。

民用核电站基本上采用了国外成熟技术而国内尚属空白。

二、国外的发展现状根据目前世界各国的核能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发展核工业是实现能源自给,实现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因此,把发展核电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发达国家优先发展的能源产业,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核电研究报告

核电研究报告

核电研究报告核电研究报告一、引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采用。

本报告旨在对核电进行综合研究,探讨核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核电技术的现状1.核裂变反应:核电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核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来产生热能,并转化为电能。

核裂变反应是通过重原子核的分裂产生能量的过程。

2.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是将轻原子核聚集在一起形成更重的原子核以释放能量的过程。

核聚变反应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来源,但迄今为止,尚未实现可持续的核聚变反应。

3.反应堆技术: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堆技术,如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

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劣势不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

三、核电的优势1.清洁能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污染较小。

2.高效能源:核能的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化石燃料,能够生成大量的电力。

3.稳定可靠:核电厂可以稳定地产生大量的电力,不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

4.可持续发展:核能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源选择。

四、核电面临的挑战1.安全问题:核电站的事故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因此安全一直是核电发展的主要关注点。

2.废物处理:核电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物,需要安全地处理和储存,以防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核材料获取:核电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核燃料,但核材料的获取和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和非扩散问题。

五、核电发展的未来方向1.新一代反应堆技术:研发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新一代反应堆技术,如综合堆、气冷堆等。

2.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结合:继续推动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研究,寻找可持续的核聚变技术。

3.废物处理技术的改进:研究和开发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核废物处理技术。

4.继续加强核安全监管: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严格的核安全标准和监管机制。

六、结论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能研究汇报1.核能的安全性: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国际核能的应用经历了对核电机组的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研究提出了反应堆设计和核燃料循环方案的新概念,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从核能第一次利用至今,已经跨过了半个多世纪,对它的利用已经从由军事用途逐步扩展到民用领域。

在当前和平利用的情况下,核能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高效经济地解决能源危机、快速持续地带来经济效益、深入多元地扩展科技前景以及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但核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在体现优点的同时,核物质本身安全风险、核科技本身安全风险以及核能外部安全风险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从伦理学角度有必要利用其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来引导、规范人类利用核能的行为,要更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核能。

正是基于此目的,本文对当前核能发展中的主要弊端:核事故,核走私,企业管理操作者缺失职业道德,核科学家不负责任的行为,放射性污染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弊端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提炼了确保核安全利用的四条核伦理原则:和平利用原则、安全无害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利益与风险均衡原则。

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力图在这些领域内发挥核伦理的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确保核能技术安全利用。

法国没有专门规范新能源问题的法典,其涉及新能源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能源基本法、新电力法等综合性法律以及专门性能源立法三类。

法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功依赖于基本法的支持、三级核能监管体制、核废物安全处置法律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

法国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和政策。

我国应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健全新能源法律体系并及时、灵活地修订能源法律,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的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合理的经济激励措施,并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

2.核能实现方式: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

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

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 即氢弹爆炸。

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进行。

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

另一条技术路线是20世纪70年代初公开的“包括以激光驱动为主攻方向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

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基本原理是:使用强大的脉冲激光束直接,或间接利用X光光子照射内含氘、氚燃料的微型靶丸的外壳表面。

利用表面被烧蚀的材料向外喷射而产生向内聚心的反冲力,将靶丸内的燃料以极高速度均匀对称地压缩至高密度和热核燃烧所需的高温,并在一定的惯性约束时间内,完成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聚变能。

然而聚变反应所要求的条件却极为苛刻。

首先要在点火瞬间获得1亿度K左右的高温;其次,参与反应的粒子密度要足够高,并能维持一定的反应时间,即“nτ”值要大于或达到 5 百万亿(秒/厘米3) 以上,这就是著核的劳逊判据。

一些国家的实验室已经在这类激光装置上作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

美国、法国等已建造或正在建造百万焦耳级激光能量输出的巨型激光器,美国NIF和法国兆焦耳激光装置(LM J)期望能够实现激光热核“点火”。

聚变能是潜在的清洁安全能源,其最终的实现对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尤其重要,磁约束托马克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受控热核聚变的方法,磁约束变能的实现面临两大瓶颈问题:高参数稳态等离子物理问题和托卡马克装置及未来反应堆关键材料问题。

其关键材料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PW1)过程和机理的深入理解。

PW1现象主要发生在托卡马克磁场最外封闭磁面以外的边界等离子体(SOL)和直接接触SOL的面对等离子体材料(PFM)区域内。

因此,PW1问题直接决定了聚变装置运行安全性、壁材料部件研发过程和未来壁的使用寿命。

弄清PW1的各种物理过程和机理并施以有效控制,是未来核聚变能实现的重要环节之一。

3.核能国内外的发展: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经过深入思考,敏锐地觉察到激光可以引发氘核出中子,并撰写了《利用大能量大功率光激射器产生中子的建议》,得到了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研究专家邓锡铭的积极响应。

在邓锡铭领导下,1965年,上海光机所开展了高功率钕玻璃激驱动器研究。

1973年,用激光加热氘冰靶获得氘-氘聚变反应中子。

此后,谭维翰、徐至展等又开展了激光等离子体冕区相互作用物理和内爆物理研究。

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在当时也提出了类似的设想,但是由于保密原因,王淦昌独立于苏美科学家提出了用激光打热核材料靶实现核聚变反应的科学设想,并组织开拓了我国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在国外,197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约翰.纳科尔斯(John Nuckolls)解密并公开了可以用激光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的中心点火新物理机制,用激光脉冲加热和压缩重氢同位素热核燃料来实现可控核聚变。

自此之后 ,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一直追寻着这个新机制开展工作,所用激光驱动器也越来越大,终于在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NIF)中达到巅峰。

NIF是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 最为复杂的光学系统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

1985年至1988年间,美国实施“百人队长”计划,利用地下核爆辐射的X射线作为驱动源,辐照氘、氚靶丸,进行了一系列间接驱动型的小囊试验,成功地实现了具有10—100倍能量增益的聚变反应,而且实验结果和 LASNEX 程序计算相符,证实了惯性约束聚变的科学可行性。

2002年12月,NIF实现了4束激光首次出光的阶段目标, 全面验证了科学技术与工程设计; 2006年12月,NIF实现了48束激光输出达标的阶段目标,首次获得了高达1MJ/ω的激光能量; 2009 年 3 月宣布全部建成 ,全面进入聚变点火实验阶段 ; 计划在 2010 —2011 开始低能量、低增益聚变实验。

可以预期,近年内激光聚变点火将会实现 ,并进一步向高增益发展。

聚变能源的工程演示试验也已提到日程上来了,欧洲、美国先后制定了以聚变能源为目标的发展规划———HiPER 计划和LIFE 计划。

2006年11月,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七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协议,启动全超导磁约束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建设,项目耗资120亿美元,将于2018年在法国建成,预计可以产生500MW的能量。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HT-7超导托卡马克,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超导装置之一。

2006年,中国科学院又独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非圆截面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磁约束热核聚变研究装置之一。

中科院于 2011 年启动了“未来先进核裂变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其中 ADS 嬗变系统作为其两大部署内容之一,将致力于自主发展 ADS 系统从试验装置到示范装置的全部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核裂变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以加速器产生的高能强流质子束轰击靶核(如铅等)产生散裂中子作为外源中子驱动和维持次临界堆运行,具有固有安全性。

ADS 系统的中子能谱硬、通量大、能量分布宽,嬗变长寿命核素能力强,既可大幅降低核废料的放射性危害,实现核废料的最少化处置,同时还有能量输出,可以提高核资源的利用率,被国际公认为核废料处理的最有效手段。

4.核能资源的来源:铀是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优质煤。

然而陆地上铀的储藏量并不丰富,且分布极不均匀。

只有少数国家拥有有限的铀矿,全世界较适于开采的只有100万吨左右,即使加上低品位铀矿及其副产铀化物,总量也不超过500万吨,按消耗量,只够开采几十年。

可不论是重元素铀,还是轻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当巨大的储藏量。

而在巨大的海水水体中,含有丰富的铀矿资源。

据估计,海水中溶解的铀的数量可达45亿吨,相当于陆地总储量的几千倍。

如果能将海水中的铀全部提取出来,所含的裂变能可保证人类几万年的能源需要。

不过,海水中含铀的浓度很低,1000吨海水只含有3克铀。

只有先把铀从海水中提取出来,才能应用。

而要从海水中提取铀,从技术上讲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需要处理大量海水,技术工艺十分复杂。

但是,人们已经试验了很多种海水提铀的办法,如吸附法、共沉法、气泡分离法以及藻类生物浓缩法等。

5.核能的应用前景:磁约束受控核聚变是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通过托卡马克高约束运行模式途径实现聚变能开发,可以减小实验装置和将来的核聚变反应堆的规模,降低建造和运行成本,从而更易于被社会和消费者所接受。

目前,虽然国际社会对这一发展方向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但从科学的意义上讲,仍然有一些值得探索和必须解决的课题亟待研究. 而实现托卡马克高约束运行模式是对此类问题开展有效研究的必要条件。

同时,可以预见,此类问题的有效解决,将大大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核聚变能源的步伐,让核聚变能早日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1】欧阳予, 汪达升. 国际核能应用及其前景展望与我国核电的发展[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 34(5): 1-10.【2】宋嘉颖. 核能安全发展的伦理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3】吕广宏, 罗广南, 李建刚. 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 2010 (7): 42-48【4】Bernard D, Desruet M D, Wolf M, et al. Radioiodine therapy in benign thyroid disorders.Evaluation of French nuclear medicine practices[C]//Annales d'endocrinologie. Elsevier Masson, 2014, 75(4): 241-246.【5】罗国强, 叶泉, 郑宇. 法国新能源法律与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天府新论, 2011 (2): 66-72.【6】Zhi X, Zhou X E, Melcher K, et al. Structures and regulation of non-X orphan nuclear receptors: A retinoid hypothesis[J]. The Journal of steroi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5.【7】林尊琪. 激光核聚变的发展(邀请论文)[J]. 中国激光, 2010, 9: 008.【8】范滇元, 张小民. 激光核聚变与高功率激光: 历史与进展[J]. 物理, 2010 (9): 589-596.【9】张杰. 浅谈惯性约束核聚变[J]. 物理, 1999, 28(3): 0-0.【10】Ming Z, Yingxin L, Shaojie O, et al. Nuclear energy in the Post-Fukushima Er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Chinese and worldwide nuclear power industrie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 58: 147-156.【11】董家齐. 托卡马克高约束运行模式和磁约束受控核聚变[J]. 物理, 2010, 39(06): 0-0.【12】詹文龙, 徐瑚珊.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ADS 嬗变系统[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3): 375-381.【13】Guo X, Guo X.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in China after the restart of new nuclear construction and approval: A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 57: 999-1007.【14】江绵恒, 徐洪杰, 戴志敏.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TMSR 核能系统[J][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3): 366-374.【15】钟和清. 激光热核聚变能源系统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