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在制备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用于水处理、塑料填充剂、焰火制造等领域。

与传统的氢氧化铝相比,纳米氢氧化铝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在药物、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制备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制备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反应将溶解溶胶、胶体粒子和成核晶体逐渐转化为凝胶,并将凝胶热处理制成氢氧化铝纳米颗粒。

该方法制备出的氢氧化铝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度小、比表面积高、热稳定性好等特点。

2、水热法水热法是利用高温高压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纳米晶体的方法。

水热法制备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关键是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

该方法制备的氢氧化铝纳米晶体具有颗粒均匀、晶形良好、表面活性高等优点。

但是,该方法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专门设备。

3、机械合成法机械合成法是通过机械碾磨或高能球磨等机械作用,将粗颗粒的氢氧化铝转化为纳米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用于中小规模制备。

但是,机械作用对氢氧化铝纳米颗粒的晶格、结构和形貌等均有影响,制备出的氢氧化铝纳米材料质量不稳定。

二、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应用1、药物氢氧化铝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承载能力,可用于构建纳米药物载体。

将药物包裹在氢氧化铝纳米颗粒中,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肝素化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促进药物对病变组织的作用。

2、电子氢氧化铝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在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将氢氧化铝纳米材料制成电子器件,可用于热敏红外探测器、光电传感器、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子器件的制备。

3、航空航天氢氧化铝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将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用于制备航空航天部件,可以提高部件的耐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高飞行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氢氧化铝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研究

3、拓展应用领域:探索纳米二氧化硅在新的领域如光电器件、生物医学等 的应用潜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4、加强机理研究:深入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反应机 理和过程控制机制,为优化制备工艺提供理论支持独特的尺寸效应,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中, 纳米二氧化硅(SiO2)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机械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载体、吸附剂、药物载体和光电器件等领域。制备纳米二氧 化硅的方法有多种
六、展望与建议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是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前景的研究领域。为了进 一步提高纳米二氧化硅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探索:
1、开发新的前驱体和催化剂体系:通过研究新的前驱体和催化剂体系,有 望获得具有更好性能或特殊形貌的纳米二氧化硅。
2、优化制备工艺: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降低成本并提高产量,有望实 现纳米二氧化硅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如化学气相沉积、模板法、水热法等。其中,溶胶凝胶法由于其简便、成 本低、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成为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次演示 将探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化学反应,将前驱体溶液转化为固相凝胶的制备 技术。该方法主要涉及三个步骤:溶液的化学反应、胶体的形成和凝胶的固化。 在此过程中,前驱体溶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缩合反应形成稳定的溶胶,随后溶胶 脱水干燥形成凝
3、拓展应用领域:探索纳米二氧化硅在新的领域如光电器件、生物医学等 的应用潜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4、加强机理研究:深入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反应机 理和过程控制机制,为优化制备工艺提供理论支持。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溶胶凝胶法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如制备过程温和、材料均匀性好、易于掺杂改性等,已经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系统梳理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并重点分析其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推动溶胶凝胶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在能源领域,溶胶凝胶法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型能源材料的制备。

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提高能源转换和存储效率。

在环境领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材料在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生物医学领域,溶胶凝胶法用于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等研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还将对溶胶凝胶法在应用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讨论,如制备过程中的稳定性、材料性能的优化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溶胶凝胶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溶胶凝胶法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制备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方法以其独特的优点,如反应温度低、反应过程易于控制、能制备出高纯度、高均匀性的材料等,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陶瓷材料制备方面,溶胶凝胶法能够提供一种均匀的微观结构,使得陶瓷材料在制备过程中能够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例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氧化铝陶瓷,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抗热震性和高温稳定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机械、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溶胶凝胶法可以精确控制材料的尺寸和形貌,制备出纳米级别的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比表面积、高催化活性等,因此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优异的应用性能而备受关注。

其中,纳米SiO2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的工艺流程、材料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1. 原料与设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所需原料主要为硅源(如正硅酸乙酯)、溶剂(如乙醇)、催化剂(如氨水)等。

设备包括搅拌器、烘箱、马弗炉等。

2. 制备工艺(1)将硅源、溶剂和催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溶胶体系。

(2)将溶胶体系置于一定温度下进行陈化,使溶胶逐渐转变为凝胶状态。

(3)将凝胶进行干燥、热处理,得到纳米SiO2材料。

3. 材料特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2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

此外,通过调整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可以实现对纳米SiO2材料粒径、形貌和孔隙结构的调控。

三、纳米SiO2材料的应用研究1. 催化剂载体纳米SiO2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作为催化剂载体,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如烃类氧化、加氢等反应中,纳米SiO2作为催化剂载体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复合材料制备纳米SiO2材料可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复合材料。

例如,与聚合物复合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

此外,纳米SiO2还可与金属、陶瓷等材料复合,制备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3. 生物医学应用纳米SiO2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用于药物载体、生物成像、组织工程等领域。

通过表面修饰等技术,可提高纳米SiO2材料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四、结论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制备纳米SiO2材料的有效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调控性强等优点。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及其应用研究》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中,纳米SiO2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催化剂、生物医学、电子器件和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溶胶-凝胶法作为一种制备纳米SiO2材料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的工艺流程、材料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二、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2材料1. 实验原理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胶向凝胶转变的过程来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首先将硅源(如正硅酸乙酯)在一定的条件下水解成硅醇(Si-OH)单体,然后通过缩合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溶胶,进一步干燥形成凝胶,最后经过煅烧处理得到纳米SiO2材料。

2. 实验步骤(1)将硅源与溶剂(如乙醇)混合,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如氨水)进行水解反应;(2)在一定的温度和搅拌速度下进行缩合反应,形成溶胶;(3)将溶胶置于干燥环境中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湿凝胶;(4)将湿凝胶在高温下进行煅烧处理,得到纳米SiO2材料。

三、材料特性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2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粒径小:纳米SiO2材料的粒径通常在几十到几百纳米之间;2. 分布均匀:溶胶-凝胶法能够使原料分子在三维空间内均匀分布,从而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SiO2材料;3. 结构可调: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等参数,可以调节纳米SiO2材料的结构;4. 化学稳定性好:纳米SiO2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抵抗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四、应用研究纳米SiO2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其在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研究:1. 催化剂:纳米SiO2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作为催化剂载体或催化剂活性组分。

将其应用于催化反应中,能够提高催化效率并降低催化剂用量;2. 生物医学:纳米SiO2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溶胶凝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溶胶凝胶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金属有机化合物聚合凝胶法:
(1)金属醇盐水解法
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水解、缩聚和聚合, 形成连续的无机网络凝胶。是目前溶胶凝胶技术最为常用的方法: 水解反应:M(OR)n + xH2O = M(OH)x (OR)n-x + xROH 聚合反应: 失水聚合:-M-OH + HO-M- = -M-O-M- + H2O 失醇聚合:-M-OR + HO-M- = -M-O-M- + ROH
溶胶-凝胶法制备方法:非醇盐法制备薄膜和醇盐法制备薄膜
醇盐法制备薄膜反应体系:包含金属醇盐、溶剂(甲醇、乙醇等)、水、
催化剂(酸、弱碱)、水解速度控制剂(乙酰丙酮等)、以及成膜控制剂 (PVA、DMF以及聚乙二醇等)。
薄膜组成 Y2O3 SrTiO3 Al2O3-SiO2 CeO2-TiO2 溶胶-凝胶反应体系的组成 Y(OC4H9)3、H2O、乙酰丙酮(acac)、CH3COOH、 CH3OH Sr(OC2H5)2、Ti(OC4H9)4、H2O、CH3COOH、 HCl、乙酰丙酮(acac) Si(OC2H5)4、Al(OC3H7)3、C2H5OH、H2O、HCl、 CH3COOH、DMF Ti(OC4H9)4、H2O、Ce(OC2H5)3、HCl、NH4OH、CH3OH
1971年
20世纪80年代至今
迅速发展 引起广泛关注与研究 真正受到重视 现代溶胶 J.J.Ebelmen -凝胶技术起源 发现SiCl4与 W.Geffcken 利用金属醇盐水解和 德国联邦学者 H.Dislich Sol-Gel 利用 法开始被广泛应 乙醇混合后在湿空气中水 胶凝化制备出了氧化物薄膜, Sol-Gel法成功制备出多组分 用于铁电材料、超导材 解形成凝胶,制备了单 从而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玻璃之。Sol-Gel法才引起 料、冶金粉末、陶瓷材 一氧化物(SiO2) 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迅 料、薄膜的制备及其它材 料的制备等。 速发展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和应用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和应用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和应用1. 溶胶-凝胶法的概述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颗粒材料的方法。

它通过将溶胶转化为凝胶,再通过热处理或其他方式将凝胶转化为纳米颗粒材料。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溶胶-凝胶法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溶胶的制备、凝胶的形成、凝胶的加工和热处理。

以下是具体的原理介绍:2.1 溶胶的制备溶胶是指由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系统。

在溶胶制备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质,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混合均匀,形成胶体系统。

2.2 凝胶的形成凝胶是指溶胶中颗粒聚集形成的凝胶网状结构。

在凝胶形成过程中,需要调节溶胶中的各种参数,如pH值、温度、浓度等,以促使颗粒聚集并形成凝胶。

2.3 凝胶的加工凝胶形成后,需要对凝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加工的方式可以是冷冻干燥、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目的是去除溶剂,使凝胶更加稳定。

2.4 热处理经过凝胶加工后,需要将凝胶进行热处理,将凝胶转化为纳米颗粒材料。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以保证颗粒的形成和结构的稳定。

3. 溶胶-凝胶法的应用溶胶-凝胶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下是该方法在一些领域的应用示例:3.1 纳米材料制备溶胶-凝胶法可以用于制备各种纳米颗粒材料,如二氧化硅、氧化铁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广泛应用于催化、传感、光学等领域。

3.2 传感器制备利用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传感器。

通过调节溶胶-凝胶过程中的参数和材料组成,可以实现对特定物质的检测和识别。

3.3 催化剂制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颗粒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非常适合用作催化剂。

这些催化剂可以应用于化学反应、汽车尾气净化等领域,具有高效率和长寿命的特点。

3.4 能源存储材料制备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的能源存储材料,如超级电容器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一、本文概述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制备技术,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全面阐述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现状。

我们将深入探讨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溶胶的形成、凝胶化过程以及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调控。

我们将回顾溶胶凝胶法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探索阶段到如今的成熟应用,分析其技术进步和主要成就。

我们将重点关注溶胶凝胶法的应用现状,涉及领域广泛,如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溶胶凝胶法知识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溶胶凝胶法(Sol-Gel Method)是一种在湿化学领域广泛应用的材料制备技术,其基本原理涉及胶体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

该方法通过控制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溶质原子或离子在液相中形成稳定的溶胶体系,随后经过凝胶化过程转化为固态凝胶,最后经过热处理等步骤得到所需材料。

在溶胶凝胶法的过程中,溶胶的形成是关键。

溶胶是由固体颗粒(通常为纳米尺度)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这些固体颗粒可以通过水解和缩聚等化学反应从溶液中的前驱体(如金属盐或金属醇盐)中生成。

水解反应是指前驱体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同时释放出水分子。

缩聚反应则是指这些氢氧化物或氧化物之间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络状的结构,从而使溶液转化为溶胶。

凝胶化过程是溶胶凝胶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随着溶胶中固体颗粒的不断生成和长大,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使溶胶失去流动性,转变为固态的凝胶。

这一过程中,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等)以及颗粒表面的电荷状态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热处理等步骤,可以去除凝胶中的残余水分和有机溶剂,同时使凝胶中的无机物发生结晶或相变,从而得到所需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凝胶化
• 具流动性的溶胶通过进一步缩聚反应形成 不能流动的凝胶体系,经缩聚反应形成的 溶胶溶液在陈化时,聚合物进一步聚集长 大成为小粒子簇,它们相互碰撞连接成大 粒子簇,同 时,液相被包于固相骨架中失 去流动,形成凝胶。
4.凝胶的干燥
(1).一般干燥
把湿凝胶膜包裹的大量溶剂和水除去,得到干凝膜, 由于干燥过程中体积收缩会使其开裂,其开裂的原因主要 是毛细管力,而此力又是由于填充干凝胶骨架孔隙中的液 体的表面张力所引起的,所以要减少毛细管力和增强固相 骨架。普通方法:(1)控制干燥,即在溶胶制备中,加入控 制干燥的化学添加剂。(2)超临界干燥,即将湿凝胶中的有 机溶剂和水加热加压到超过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则系统 中的液气界面消失,凝胶中毛细管力不存在了。
用途
磁记录,磁性液体,永磁材料,磁光材料,吸波材料等 吸波隐身材料,光反射材料,光通信,光储存,光开关等 导电浆料,电极,超导体,量子器件 低温烧结材料,热交换材料,耐热材料 高硬度,耐磨,韧性好
溶胶凝胶法的概述

溶胶凝胶(sol-gel)法是一种制备超细粉末的一种湿化学法, 它是以液体的化学试剂配制成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或者 是金属醇盐前驱物,前驱物溶于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 溶质与溶剂产生水解或是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在液相下 均匀混合,均匀反应,生成稳定且无沉淀的溶胶体系,放 置一段时间后或是干燥处理溶胶之后转变为凝胶,在凝胶 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液相物质,需要利用萃取或蒸发除去液 体介质,并在远低于传统的烧结温度下热处理,最后形成 相应物质化合物粉体,利用溶胶凝胶法还可以制备其他形 态的材料包括单晶、纤维、图层、薄膜材料等。
谢谢!
金材1001班
鲁跃鳞
201002127034
胶体型
粉末, 薄膜。
无机聚合物型
主要是金属烃氧 化物类
薄膜, 块体, 纤维。
络合物型
金属醇盐 硝酸盐 醋酸盐
薄膜, 粉末, 纤维。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过程
1. 金属无机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
金属盐在水中的性质受金属粒子半径大小、电负性、配位数 的影响。它们溶于纯水中常电离析出Mz+离子并溶剂化, 根据溶液的酸度和相应的电荷转移大小,水解反应存在 下列平衡关系: [M-OH]Z+ [M-OH](Z-1)+H+ [M=O](Z-2)+2H+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
• 所用原料首先被分散在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 胶,因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上 的均匀性,形成凝胶。 • 与固相反应相比,溶胶凝胶法属于液相化学反应 仅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一般认为,溶胶——凝 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是在纳米范围内。 • 制品微粒的粒径小、均匀度较高、纯度高、烧结 温度低,同一原料改变工艺过程即可获得不同的 产物,尤其对多组分材料的制备,反应过程易于 控制。 • 不需要外加能量,污染少。
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分类
• 纳米科学技术是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直 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的物质。 纳米科技主要包括:(1)纳米体系物理学; (2)纳米化学:(3)纳米材料学:(4)纳米生物 学;(5)纳米加工学;(6)纳米电子学;(7)纳 米力学。
纳米材料的特征
性能
磁性 光学性能 电学特性 热学性能 陶瓷
制备纳米材料的溶胶凝胶法类型和特征
过程 凝胶 化学特征 前驱物 前驱物溶液是由 金属无机化合物 与添加剂之间反 应成的密集粒子 应用 1. 密 集 的 粒 子 调PH值或加入电 形成凝胶网 解质使粒子表面 络 的电荷中和蒸发 2. 凝 胶 中 固 相 溶剂,使粒子形 含量高,透 成凝胶网络。 明强度较弱 1. 凝 胶 透 明 , 刚形成的凝 胶体积与前 驱物溶液体 前驱物的水解和 积完全一样 缩聚 2. 无 机 聚 合 物 构成的凝胶 网络 1. 凝 胶 透 明 , 在湿气中可 络合反应导致较 能水解 大混合配合体的 2. 氢 键 连 接 的 络合物 络合物构成 的凝胶网络
水合
氢氧化
氧化
由上述平衡,任何无机盐前驱物的水解产物都可以 粗略地写在[MONH2N-h](Z-h)+其中N是M的配位数,Z是M的 原子价,h称为水解摩尔比。H=0时,[M(OH)N]Z+是水合 离子;当h=2N时,MON(2N-Z)-是M=0形式;当0<h<2N 时分为三种形式: h=N时为[M(OH)N](N-X)-, h>2N时为[MOX(OH)(N-X)](N+X-Z)-, h<N时为[M(OH)X(OH2)(N-X)](Z-X)+这几种形态均匀溶液的 PH有关。 溶剂产生水解或醇解反应, 反应生成物聚集成1nm 左右的粒子并组成溶胶,后者经蒸发干燥转变为凝胶, 因此更全面地看, 此法应称为SSG法, 即溶液-溶胶-凝 胶法, 最基本的反应。
溶胶凝胶法的缺点
• 原料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所以成本较高,而且有 机溶剂一般对人体有伤害; • 存在残留小孔洞; • 热处理时温度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残留的碳; • 较长的反应时间,有时长达1~2月; • 制品易产生开裂, 这是由于凝胶中液体量大, 干燥 时产生收缩引起; • 若烧成不够完善,制品中会残留细孔及OH-根或C, 后者使制品带黑色。
(2).热处理
进一步热处理,消除干凝胶的气孔,使其致密化, 并使制品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能满足产品性能的要求。在 加热过程中,须先在低温下脱去干凝胶吸附在表面的水和 醇,在升温过程中速度不宜太快,避免发生炭化而在制品 中留下炭质颗粒(-OR 基在非充分氧化时可能炭化)。设备 主要有:真空炉、干燥箱等。
(3).反应液的PH值 反应液的pH 不同,其反应机理不同,对同一种金属醇 盐的水解缩聚,往往产生结构、形态不同的缩聚。pH 较 小时,缩聚反应速率远远大于水解反应,水解由H+的亲电 机理引起的。缩聚反应在完全水解前已经开始,因此缩聚 物交联度低。pH 较大时,体系的水解反应体系由[OH-]的 亲核取代引起,水解速度大于亲核速度,形成大分子聚合 物,有较高的交联度。 (4).反应温度 温度升高,水解速率相应增大,胶粒分子动能增加, 碰撞几率也增大,聚合速率快,从而导致溶胶时间缩短; 另一方面,较高温度下溶剂醇的挥发快,相当于增加了反 应物浓度,加快了溶胶速率,但温度升高也会导致生成的 溶胶相对不稳定,且易生成多种水解产物聚合。
具体操作过程
• 在溶胶凝胶法的全过程,金属醇盐、溶剂、 水及催化剂组成的均相溶液,由水解缩聚 而形成的均相溶胶进一步陈化成为湿凝胶; 经过蒸发除去溶胶或蒸发分别得到气溶胶 或干溶胶,后者经烧结得到致密的陶瓷体 。同时,均相溶胶可以在不同衬底上涂膜 。经过焙烧等热处理得到均匀致密的薄膜 ;也可以拉丝,得到玻璃纤维。以及均 相溶胶经不同方式处理得到粉体。
产流程简易图
金属醇盐
溶 液 溶 胶 阶 段
改性
改性前躯体溶液
水和催化剂 透明溶胶
凝 胶 成 型 阶 段
成膜过程 薄膜
成纤过程 纤维
雾化收集
粉末
湿凝胶
干凝胶
固化处理阶段
成品
2.与溶胶的制备有关的因素
(1).水的加入量 水的加入量低于按化学计量关系所需要的消耗量时, 随着水量的增加,溶胶的时间会逐渐缩短,超过化学计量 关系所需量时,溶胶时间又会逐渐增长,所以按化学计量 加入时成胶的质量好,而且成胶的时间相对较短。 (2).滴加速度 醇盐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水解凝固,因此在滴加醇盐醇 溶液时,其他因素一致情况下观察滴加速率,发现滴加速 率明显影响溶胶时间,滴加速率越快,凝胶速度也快,但 速度快,易造成局部水解过快而聚合胶凝生成沉淀,同时 一部分溶胶液未发生水解最后导致无法获得均一的凝胶, 所以在反应时还应辅以均匀搅拌,以保证得到均一的凝胶。
溶胶凝胶法的前景
溶胶凝胶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有效的方 法, 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快速固化技术。可以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纤维,也可以用此方法在一种塑料 纤维上包覆一层或多层溶胶凝胶玻璃,而且它在 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对 于溶胶凝胶法它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仅限 于某些薄膜涂层的制造。它为纳米材料的制备提 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它具有安全,低毒,低成本, 高组分均匀性的特点,而且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 前景。
溶胶-凝胶法 在制备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金材1001班
鲁跃鳞
201002127034
纳米材料的产生
• “纳米”是一个尺度单位,以“纳米”来 命名的材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 种新兴材料的定义把纳米颗粒尺度限制在 1~100nm范围。 • 1990.7在美国巴而的摩召开了第一次国际 纳米科学技术学术会议,正式把纳米材料 科学作为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公布于世。 这标志着纳米材料科学作为一个相对比较 独立学科的诞生。
(1). 溶剂化 能电离的前驱物-金属盐的金属阳离子Mz+吸引水分 子形成溶剂单元(M(H2O)n)z+(z 为M 离子的价数),为保持 它的配位数而具有强烈的释放H+的趋势。 (M(H2O)n)z+→ (M(H2O)n-1(OH))(z-1)++H+ (2).水解反应 非电离式分子前驱物,如金属醇盐M(OR)n(n 为金属 M 的原子价,R 代表烷基),与水反应,反应可延续进行, 直至生成M(OH)n。 M(OR)n+xH2O→M(OH)x(OR)n-x+xROH 反应可延续进行,直至生成M(OH)n。 (3).缩聚反应 失水缩聚:-M-OH+HO-M→M-O-M-+H2O 失醇缩聚:-M-OR+HO-M→-M-O-M+ROH 反应生成物是各种尺寸和结构的溶胶体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