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声与嗓子保健111024
浅谈嗓音的科学运用和保养

浅谈嗓音的科学运用和保养嗓音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经常被用于演讲、唱歌、讲故事等各种场合。
由于使用不当或者不加保养,嗓音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导致声带损伤。
科学运用嗓音并且进行适当的保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科学运用嗓音和保养嗓音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嗓音健康。
一、科学运用嗓音1. 姿势正确正确的姿势对于嗓音的运用非常重要。
坐姿时,要保持身体挺直,可以靠靠椅背来支撑脊椎,让呼吸畅通;站姿时,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平衡。
这样可以让呼吸更加顺畅,同时也能保护嗓音。
2. 呼吸控制嗓音的运用离不开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非常重要。
在说话或者唱歌的过程中,要通过深呼吸来控制发声的力度和音量,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声带受损。
平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呼吸训练,增强肺活量,提高呼吸能力。
3. 发声技巧科学的发声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嗓音。
在说话时,要注意清晰地发音,避免模糊不清;在唱歌时,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和节奏感,避免出现唱功不佳或者音不准的情况。
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发声技巧,让嗓音更加宏亮动听。
4. 合理选择音乐作品在唱歌时,要根据自己的音域和唱功水平来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
不要盲目选择难度过高的曲目,避免过度使用声音,导致声带疲劳。
合理选择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地保护嗓音。
二、嗓音的保养1. 饮食保养嗓音的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
可以多食用一些对嗓音有益的食物,如梨、蜂蜜、柠檬等,它们都具有滋润嗓子的作用。
要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避免对嗓音造成刺激和伤害。
2. 嗓音保暖在寒冷的天气中,特别需要保护好嗓音,可以通过喝温水、穿保暖衣物等方式来预防嗓音受伤。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以免对嗓音造成影响。
3. 嗓音放松嗓音也需要适当的放松,避免长时间的过度使用。
可以通过吃一些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来帮助放松嗓音,如橙子、花生等。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喉部放松操来缓解嗓音的紧张感,保持声带的柔软度。
浅谈嗓音的科学运用和保养

浅谈嗓音的科学运用和保养嗓音是人类语言和歌唱的重要工具,它的科学运用和保养对于保持嗓音健康和提高表现力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嗓音的保养,导致嗓音疲劳或损伤。
我们有必要对嗓音的科学运用和保养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一、嗓音的科学运用1. 发声原理嗓音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气流从肺部经过声带,在声门处产生震动,通过口腔和咽部的共鸣而发出的。
通过调整气流的大小和强弱,调整声带的张紧和松弛,控制声门的开合程度和调整口腔和咽部的共鸣腔,我们可以发出不同音高和音色的声音。
2. 良好的发声技巧要想科学地运用嗓音,首先需要掌握良好的发声技巧。
包括深呼吸、清晰发音、正确的发声姿势、声音的合理放置等。
要注意声带的保护,不要过度用力或高音尖声地说话或唱歌,使声带受到损伤。
3. 声乐技巧的运用对于歌唱者来说,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声乐技巧,例如共鸣的运用、音色的调整、音域的拓展等。
通过良好的声乐技巧,可以使嗓音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嗓音的科学运用有利于提高表演的效果,保护自己的嗓音健康,是每个语言和歌唱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嗓音的保养1. 饮食保养饮食对于嗓音的保养有着直接的影响。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如辣椒、油炸食品、酒精等。
多喝水也有助于保持嗓音的湿润。
2. 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嗓音的保养同样重要。
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大声喧哗或者暴力用力说话,保护嗓音。
3. 嗓音的定期锻炼嗓音是需要不断锻炼的,定期进行一些适当的嗓音训练,可以增强嗓音的力度和稳定性,使嗓音更加清晰和响亮。
4. 注意环境保护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保护自己的听力和嗓音。
在需要大声说话或者唱歌时,尽量选择合适的场所,减少环境的干扰。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嗓音专业体检,保持嗓音的健康。
一旦发现嗓音有异常,要及时寻求专业的治疗和建议。
嗓音的科学运用和保养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运用,才能保持嗓音的健康和提高表现力。
发声入门—正确发声和嗓音保护

发声入门—正确发声和嗓音保护发音方法不科学是易患嗓音病的首因。
防止声带发生病变,防止声带受到刺激和过度疲劳,需要练习正确的发音方法。
下面为您介绍有关呼吸、发声和嗓音保护的一些技巧和知识。
1、呼吸呼吸是发音的动力来源,要发出美妙的声音,呼吸尤其关键。
就像判断一部跑车的好坏,关键是看它的马达一样。
只有正确的呼吸才有正确的发音,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常见的几种呼吸方式:(1)锁骨式呼吸吸气时用肩膀抬高的方式,但因肺部上小下大,所以吸气量较小,说话时用此方式呼吸较无效率。
(2)胸式呼吸吸气时胸部向外扩张,吸气量居中。
(3)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会向下向外推,可使吸气量大,气吸得最深。
(4)胸腹式呼吸就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
胸肺部和腹部间有横膈膜,若吸气时能使用到横膈膜,可使吸气量更大,气的运用较灵活,我比较推荐用这种呼吸方式。
自己练习呼吸的方法(1)练习应在舒适及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如果练习时觉得头昏应停止,并及时询问是否练习的正确。
(2)刚开始可躺着练习,一手置胸前,另一手置腹前。
鼻子缓慢吸气,感觉胸腹部的涨大,再由嘴部慢慢吐气,同时控制腹部慢慢缩小。
(3)同上,但鼻子吸气速度较快,吐气还是缓慢进行。
(4)改成坐着或站着练习步骤2及3。
(5)同上,但吐气时发出“嘶……”的声音,重复练习。
(6)同上,但吐气时数数,循序渐进,逐步加长练习。
(7)每天坚持练习。
2、发声在养成一定的胸腹式呼吸习惯后,就可以进行发声练习。
其实正确的发声就是在正确的吸气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呼气,正确的呼气就是运用腹部的气,来使声带振动发声,也就是所谓的运用“丹田之气”发声。
如何运用气息使声带振动,关键就是打开喉咙。
如何打开喉咙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打哈欠的感觉或者是倒吸一口凉气时的感觉。
使得口腔保持这样的状态,然后再运用气息发声。
发声练习方法:(1)人处于自然挺拔的状态,身体不可太紧张,也不能太松垮。
口开大程度以是否能容纳食指与中指并拢的宽度为准,保持打开喉咙的状态,脸部自然放松。
教师科学用声与嗓音保健

• 4、音色:声音的特色和本质。每
个人音色不同,取决于发音体的不 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共鸣器形状 的不同。 • *人耳听觉会发生声音适应现象, 同样的音高、音强、声音节奏的延 续将使大脑皮质的兴奋减退。
• 二、发声的生理基础 • 1、动力系统 • 动力系统:肺部呼出的气流是发声
的动力,主要由肺、气管、胸廓、 膈肌、腹肌等器官和肌肉组成。 • 2、声源系统 • 主要是喉和声带。气流使喉部的声 带产生震动,喉部通过对声带控制 使其发生变化,进而使音高音色变 化。
• 10、 充足的睡眠,就寝之前不要吃太多东西。
• 11、坚持每天早晚用温盐水漱口,不但有保养嗓
子的作用。可预防咽喉病的作用。
• 轻微症状禁声、饮胖大海等,重则及时就医。
教师嗓子保健饮品
• 1、玄参3克 麦冬3克 胖大海2枚服法:开水浸泡, •
•
课前课后,代茶频饮 。适用于慢性咽炎兼有大便 干燥者。 玄参 沙参 金银花各3克服法:开水浸泡,课前课 后,代茶频饮 。适用于慢性咽炎兼有干咳烦热者 甘草2克 桔梗3克 金银花5克服法:开水浸泡,课 前课后,代茶频饮 。适用于慢性咽炎急性发作者, 严重者可药量加倍,当汤药煎服。
•
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 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 小腹控制渐强。呼气时,保持住腹 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使 其不能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 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要有控制 的感觉。而膈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 制的感觉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
•
端正站立,将双手放在后腰 背处,掌心朝外,手背与背部 相贴。吸气时,体会后背向外 扩张将你的手往外推的感觉。 如果背部紧张,可练习多次, 直到背部放松。
发声概说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旨在提高发音质量、减少声音疲劳并增强声音的持久性。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正确的呼吸是良好发声的基础。
教师需要学会腹式呼吸,通过放松腹部肌肉来吸气,然后通过控制腹部肌肉来呼气。
这样可使气息更加均匀,有助于提高发音的清晰度和持久性。
发音器官训练:包括舌部、唇部、下巴和喉咙等部位的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绕口令、朗读诗歌、模拟讲话等方式来锻炼这些部位,以改善发音和语言流畅度。
声乐训练:通过学习和练习歌唱,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气息控制和发音技巧。
声乐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嗓音的音色和表现力,还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教学能力。
要保持教师嗓音的优良状态,以下是一些关键部位的保养建议:喉部:保持喉部放松,避免过度用嗓。
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适当的语调、音量和合适的说话方式来降低声带压力。
口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洁牙。
练习打开口腔、抬起软腭等有助于改善发音的动作。
鼻子:注意鼻腔清洁,避免鼻音过重。
教师可以通过捏鼻翼、按摩鼻梁等方式来保持鼻腔通畅。
唱歌技巧对于教师嗓音保养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唱歌技巧和方法:音域拓展:教师可以通过练习假声、混合声等方法来拓展自己的音域,从而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地传达教学信息。
声音控制:教师在唱歌时需要注意控制声音的力度和音色,通过练习轻唱、弱唱等方式来保护声带,避免声音疲劳。
呼吸运用:唱歌时需要合理运用气息,练习气息控制和呼吸技巧,从而更好地支持发声。
表情放松:教师需要保持放松的面部表情,尤其是喉咙部分的肌肉,以减轻声音紧张和喉咙疲劳。
教师嗓音的科学发声训练和保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护教师嗓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呼吸训练、发音器官训练和声乐训练等方法,教师可以学会更好地运用自己的声音;通过保养措施和唱歌技巧的学习,教师可以保持嗓音的良好状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发声训练和保养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传道授业。
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

气息
发声
传字
咬字
五大板块:
1.用气发声篇
2.调控美声篇
3.咬字吐字篇
4.表达发挥篇
5.保健治疗篇
一、三积极,# 三放松
横膈膜,# 下巴(肩膀一说)
笑肌, # 舌头
软腭, # 喉咙 Fra bibliotek(三)、音节上行下行联系
1.打嘟噜练习
2.哼鸣练习
3.V母音练习
4.e.i母音练习
5.《欢乐颂》两个乐向走音阶
三、完整示范(下)27.20
二、
(一)、口腔肌肉操练
1.抬头张嘴、哈欠张嘴、惊吓张嘴
2.嘴唇咧、撇、转(唇齿相贴)
3.舌头的舔、顶、伸
4.喷发唇阻音
5、弹法舌阻音
(二)、用气发音与调节共鸣联系
1.拉伸腰、腹、背肌肉
2.深吸气满呼气发S音
3.弹舌或双唇打嘟噜
4.闭口、小开口、大开口鸣哼
5.哼、哈跳音练习
科学练声和嗓音保

总论
• 对于以嗓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 对于以嗓音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大家是很熟 悉的,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几种。 悉的,每个人都可以随口说出几种。我以为可以 分把它们大体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唱的艺术, 分把它们大体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唱的艺术,一 类是说的艺术。 类是说的艺术。他们在声音运用与情感表达方面 尽管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他们各自的特点、 尽管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他们各自的特点、要 求又是那样的鲜明具体,不容忽略。 求又是那样的鲜明具体,不容忽略。我这里所要 讲的全部内容仅限定于说的艺术也就是有声语言 艺术这个范畴。适应于从事播音、朗诵、 艺术这个范畴。适应于从事播音、朗诵、演讲专 业人员和爱好者,也适应于广大教师。 业人员和爱好者,也适应于广大教师。
•
第四步,在做好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 第四步,在做好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音量和音色的 练习。比如说,虚实的变化就是一种音色的练习,做一下: 练习。比如说,虚实的变化就是一种音色的练习,做一下:“HEI HEI HEI HEI HEI HEI ……”,改变音高的练习:“HEI HEI HEI HEI ,改变音高的练习: HEI HEI ……”,这里面我们应该注意到共鸣的调整。在开始做这个 ,这里面我们应该注意到共鸣的调整。 练习的一段时间里头可能会感到下肋膈肌和腹部的动作不能够协调一 也会感觉到动作和声音不同步,练习的时间长了, 致,也会感觉到动作和声音不同步,练习的时间长了,还会感觉到腰 酸腹痛,但是这一些都是正常现象, 酸腹痛,但是这一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能够按照上述的要求坚持练 习就能够获得动作与声音的和谐与统一, 习就能够获得动作与声音的和谐与统一,膈肌的力量和灵活程序也会 在练习当中得到明显的提高, 在练习当中得到明显的提高,咽壁的力量和灵活程度也会在练习当中 得到提高。 得到提高。 • HEI音发好以后,还可以其他练习,比如说我们还可以交替发出 音发好以后, 音发好以后 还可以其他练习, I音和 音。或者发出 音,先是交替的发出 音和 音:“I A I A I A 音和A音 或者发出HA音 先是交替的发出I音和 音和A音 音和 I A……”,交替的发出 音和 音。如果我们结合自己存在的问题,来 音和A音 如果我们结合自己存在的问题, ,交替的发出I音和 调换其他的音来练也是可以的,比如说,缺少胸腔共鸣, 调换其他的音来练也是可以的,比如说,缺少胸腔共鸣,那么就可以 这个音, 练HA这个音,我们可以把手放在胸口来体会一下,发这个 音,看 这个音 我们可以把手放在胸口来体会一下,发这个HA音 胸部是不是产生了振动,如果有了振动的话就证明你就有了胸腔共鸣, 胸部是不是产生了振动,如果有了振动的话就证明你就有了胸腔共鸣, 在你使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你发HA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感觉 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感觉, 在你使用的时候就要注意到你发 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感觉,把它 具体运用到你的播音、演讲、朗诵当中去,运用到你的讲课当中去, 具体运用到你的播音、演讲、朗诵当中去,运用到你的讲课当中去, 你就会感觉到省力而声音呢比较好。手放在胸部: 你就会感觉到省力而声音呢比较好。手放在胸部:“HA HA HA ……” 体会一下,胸部振动了没有: 这就有一些振动, 体会一下,胸部振动了没有:“HA HA HA ……”这就有一些振动, 这就有一些振动 那么在你用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感觉运用上,把这种声音效果用上。 那么在你用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感觉运用上,把这种声音效果用上。
中医养生保健——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

嗓音的科学训练与保健一、口部肌肉操练方法
(一)、张嘴练习方法
1、抬头张嘴;
2、哈欠张嘴;
3、惊吓张嘴;(二)、唇肌操练方法
1、嘴唇咧:点、线;
2、嘴唇撇:上、下、左、右;
3、嘴唇转:顺、逆时针转圈;
(三)、舌肌操练方法
1、舌头添:上腭、下齿;
2、舌头顶:上、下、左、右、再顺、逆时针转圈
3、舌头伸:伸进、伸出;
(四)、喷发唇阻音:b
(五)、弹发舌阻音:d
二、用气发声与调节共鸣练习
1、拉伸腰、腹、背肌肉;
2、深吸气慢呼气发S声;
3、弹舌或双唇打嘟噜;
4、闭口、小开口、大开口哼鸣相同声音;
5、哼、哈跳音练习;
三、音阶上行下行练习
1、打嘟噜练习;
2、三种哼鸣连接练习;
3、U母音练习;
4、e、i母音练习;
5、《欢乐颂》两个乐句走音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气时,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横隔膜下压 腹部,小腹逐渐收缩。这是一个复合运动。吸 气的最后一刻的感觉是:腰带周围逐渐紧张, 躯干部分逐渐“发胖”,胯下沉重有力,坐着
是 臀部,站着脚掌份量加大;但肩部松弛,上肢 能自由动作。胸内气量增多,但不感到僵硬。
呼气时,小腹应保持收缩状态,横膈膜抬 高,把气息保留在体内较深的位置,慢慢地、 有控制的将气流呼出。呼气时要稳劲,气流要 均匀、平稳,对声带没有明显的冲击,横膈和 两肋应且战且退,气息要呼出来,丹田的控制 力却把它向下“拉住”,使其缓缓地流出。
对2009名教师的调查,有1186人患有嗓音疾病, 占59.01%,其中有833人患单一嗓音病(慢性咽炎701 人,慢性喉炎95人,声带小结21人,声带息肉16人), 其余353人患有两种及以上的嗓音疾病。患慢性咽炎、 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四种嗓音疾病(多项 选择)的比例分别为:51.62%、18.17%、7.32%、 5.93%,男、女教师患嗓音疾病的比例分别是54%和 62.73%.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患嗓音病的比例分 别是:71.09%、62.16%和52.28%。 (杨小峰,2008)
❖ ②吸好气后,均匀、缓慢地吹去桌面上的尘 土。
❖ ③深吸一口气,在呼气时一口气发出规整、 圆润、合乎声音质量要求的数字1、2、 3……30,不感到挤压、力竭。
四是在做好第三步的基础上,做改变音高、
呼吸训练
❖ 鼻子吸气与呼气训练 ❖ 鼻子吸气与口腔呼气训练 ❖ 口腔吸气与呼气训练 ❖ 深呼吸与浅呼吸训练 ❖ 提气与沉气训练
呼吸训练基本姿势
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求双脚平稳着 地,后腰挺直,胸部微含,双目平视,肩胸 (指胸的前上部位)放松。这样既可以保证 呼吸道畅通,也有利于呼吸肌肉做有控制的 运动。坐着练,应坐硬质的椅凳,不要坐软 椅或沙发;不要“坐满臀”,一般应坐在凳 子的前半部分,上身有“含胸拔背”之感。 站着练,双脚采用“丁字步”或“前进式” 站立,一虚一实,一个支点。也可以采用 “一字步”,但双脚一定要着上力。
一是深吸气后,一口气发出两三个扎实的 “嘿”音来。不断重复,坚持数日。
二是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增加弹发次 数,至一口气弹发七八次。弹发过程中给气的 力度应均匀,声音保持一定音高,音量也要始 终一致。
三是在第二步练习数日后,就会获得“自 动” 进气的感觉。此后要由慢到快、稳健轻巧地连 续弹发“嘿”音,最后达到要慢即慢、要快即 快 的程度。
屠国平
教师是职业用嗓者
❖ 传道授业解惑——苦口婆心 ❖ 工作没法请假——一个萝卜一个坑 ❖ 嗓子问题是小事情——领导不理解 ❖ 敬业精神——枷锁
教师用嗓现状
吉安市中小学教师嗓音疾病现状调查: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间接喉镜观察法。 结果:教师嗓音疾病患病率为48.96%。且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班主任发病率高于 普通任教教师,小学教师发病率高于中学教 师,教龄愈长发病率愈高。 (郭平 刘厥军 彭材华 2010)
❖ ④抬起重物和“倒拔杨柳”。在做这两件事 时,总要深吸一口气,憋住一股劲儿。此时, 腰部、腹部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时吸气最 后一刻的感觉相近。
❖ ⑤“半打”哈欠。不张大嘴的打哈欠,进气 最后一刻的感觉和胸腹联合呼吸吸气最后一 刻的感觉相近。
呼气的关键是具有一定的“控制力”
❖ ①吸好气后,缓慢持续的发出“s桂林市属48所中小学的2813位 教师进行嗓音普查,检出有喉部病变的1487 人,占52.86%。 同年,对西安市部分学校1007位教师进行 发声器官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559人 患不同程度的发声器官病变,占55.5%。
1989—1990年对江苏教师的抽样调查显 示,单是急慢性咽喉炎易发作率就达36%; 1994年对480名教师的调查,其中332人患有 嗓音疾病,占69.16%;1996年12月对开封 市区4所小学240名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诊 患有各类轻重不等喉部疾病者占60.4%; 1997—1998年对河南省焦作市部分中专教师的 调查表明,教师的嗓音病发病率是41.81% 。
结论
❖ 教师基本上都会患嗓子方面的疾病 ❖ 入职时间越长,嗓子疾病越多 ❖ 女性嗓子疾病多于男性 ❖ 嗓子疾病将会引发诸多问题 ❖ 嗓子疾病主要有声带问题、咽喉问题 ❖ 用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教师需要学会科学发声!
合理安排课时
不要集中安排教学任务 不要在休息时间上课
一、科学发声
呼吸器官图例一
呼吸器官图例二
吸气时的关键是:两肋开、横隔降、小腹自然收缩。
❖ ①以衣襟中间的钮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 最下面一颗纽扣的位置。
❖ ②坐在椅子的前沿,上身略向前倾,“沿着 后背“将气缓缓吸入体内,这种方法排除了 单纯的胸部或腹部用力吸气的可能,容易获 得两肋打开的实际感觉。
❖ ③闻花香。感觉在你的面前有一盆花,花香 四溢。此时深吸一口气,将气吸至肺底,做 到自然、柔和。这时会觉得两肋渐开,腹壁 凸起,腰带周围胀满,小腹内收。
呼吸器官图例三
与呼吸相关的肌肉练习
1.腹肌(小腹肌) 2.膈肌(横膈肌) 3.喉肌 4.肋间肌
腹肌(小腹肌)锻炼
“仰卧起坐”锻炼有助于腹肌力量的增强。 男子连作40次、女子连作30次就可以满足使用 要求了。此外,踢腿运动,坐着或躺着向上举 腿,都是锻炼腹肌的简便方法。
膈肌(横膈肌)锻炼
用弹发“嘿(hei)”使膈肌作有节律的运 动。 练习时要开口松喉,舒展两肋,用笑的感觉 (不出声)使膈肌在呼气的同时,弹发“嘿” 或 “哈”。具体步骤和方法如下:
对义乌市城区及农村部分小学教师采用自 制的“小学教师嗓音保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
查 及耳鼻咽喉专科检查。结果l027名小学教师 中,检出声音嘶哑者285名,检出率为27.75 %,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小学一、二年 级教师检出率最高,喉部检查结果以声带小结 和慢性喉炎最多。造成小学教师嗓音言语疾病 高发的因素除过度用嗓外,与教师的生活习惯、 胃食管反流、噪声污染、环境污染等密切相关。 (楼正才 楼梓涵 楼鹏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