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县规划

合集下载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绵阳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按照“外部畅通、内部联通”要求,持续用力推进交通建设攻坚大会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发展战略,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外畅内联、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依托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着力构筑以铁路、公路、航空等为主的“南北畅达、东西贯通”的“四向八射”综合立体运输大通道空间格局。

强化京昆通道运输能力,提升南北向开放水平,北向衔接京津冀、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南向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东盟及南亚地区;拓展东西向通道运输能力,东向沟通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西向连接“一带一路”、中亚及西亚地区。

构建“一纵一横两联”铁路网。

建成成兰铁路绵阳段,规划建设绵遂内铁路,规划论证重庆至遂宁至绵阳高铁绵遂段,形成兰渝高铁新通道,构建“十”字型铁路主骨架。

配合国家规划研究西成客专新通道,畅通南北交通主轴线,巩固区域性铁路枢纽地位。

构建“一环九射六联”高速公路网。

建成九绵高速公路,形成西北出川新通道。

建成广平、中遂高速公路,推进三大、南盐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提升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

建设成绵扩容、绵苍、绵广扩容等高速公路,强化南北向通道供给能力。

开展盐亭至茂县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规划研究绵遂高速扩容。

确保实现县县通高速,力争实现有条件的县通两条以上高速公路。

打造区域航空枢纽。

建成南郊机场T2航站楼,提升机场服务能力,力争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织密国内航线网络,提升航空客货运力,构建成渝地区航空副中心和航空旅游集散地。

开展绵阳机场迁建前期研究。

加强与成都、重庆国际枢纽机场协同发展,打造成渝地区千万级国际机场和航空次枢纽,巩固绵阳在双城经济圈内的航空“第三城”地位。

建成北川通用机场,规划建设三台、江油、平武、盐亭通用机场,逐步建成覆盖主要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临时起降点,形成“1+5+N”民用航空体系[30]。

【管理精品】通县资料

【管理精品】通县资料

一.通州区的自然经济状况㈠地理位置通州区位于市东南部,京杭大运XX端,是首都重点开发建设的卫星城之一。

该区西临朝阳区、大兴县,北与顺义区接壤,东与XX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相连,南和XX市武清县、XX省廊坊市交界。

㈡自然环境通州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平原,幅员辽阔、地势平坦,东西宽36.5公里,南北长48公里,素有京东首邑之称。

平均海拔高度20米,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2730小时,年平均气温11.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20毫米。

通州拥有以运河为代表的丰富水系资源,共分布13条河流,总长245.3公里,主要河流有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等。

㈢人口与历史通州面积912平方公里,人口67万,下辖19个镇(乡)。

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西汉初始建路县,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

通州作为运河的北起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资源,是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的水路进京必经之路,从而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一京()、二卫(XX)、三通州”之称。

1948年12月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年3月划归市后,合并为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㈣交通情况通州区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有四大走廊与市区相连,即京通快速路、朝阳路、京沈高速路、京津塘高速路。

其西距天安门2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仅23公里,距XX新港100公里,到CBD(中央商务区)仅10分钟车程。

另外还有京沈、京哈高速路贯穿区境。

京承铁路、京秦电气化铁路在通州城内交汇。

通州区内交通也十分发达,5条高速路穿境而过,十多座公路立交桥呈开放状与区内的通马路、通胡南路、XX路、通州内环线、通顺路等公路沟通。

外二环通州段的部分路段已经开通。

轻轨铁路八通线(八王坟-通州)全长18.9公里,于2001年12月动工,目前正在加紧建设,2003年年底通车。

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5篇

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5篇

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5篇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1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___市___县___镇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改造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___市___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建设地点___市___县___镇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位于___县东北部,南起101国道由松树峪向北经辛庄接琉辛公路向西至芹菜岭。

4、建设内容与规模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改造主要是在原来路由的基础上进行彻底改建和翻建,包括原旧路豁松、路基刨除、路面铣刨、旧路缘石拆除及翻浆处路基处理,按设计完成新路的铺砌、路肩、边坡、排水沟、三座公路Ⅱ级桥梁拆除和新建及道路两侧环境整治和绿化。

该改造工程设计长度约12796米,包括重建桥梁3座。

5、工程进度计划工程计划在20__年3月底完成建设前期程序和初步设计,20__年4月前完成施工图设计,20__年8月中旬完工,配套交通设施和道路工程同步实施。

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芹菜岭—松树峪三级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长度约12796米,总投资1816.76万元,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7、资金筹集及****本项目总投资1816.76万元,拟通过___市政府、___县二级政府财政解决。

其中,___市政府财政支持1000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55%;___县政府自筹资金816.76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5%。

二、编制原则1、在___县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保乡镇道路发展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2、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及交通设施,完善乡镇道路的整体功能,发挥___县主干道的交通作用。

3、方案选择本着尽可能利用旧路,减少开挖的工程量,尽量少的占用农田和损伤农田、植被。

4、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建设期间坚持最大程度不影响老百姓正常出行和道路通畅的原则。

建成后在改善、增强交通设施的同时,加强交通的控制与管理,充分发挥三级道路的交通运行功能。

5、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编制依据1、《___县县域规划》(20__年)2、《___县十一五总体规划》(报批稿)。

楚雄市交通运输规划

楚雄市交通运输规划

第一章楚雄市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现状1.1 楚雄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北,地跨北纬24°13′~26°30′、东经100°43′~102°32′之间,属云贵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体部位,自古为“省垣屏障、滇中走廊、川滇通道”。

东邻禄丰县,南连双柏县,西与南华、景东县接壤,北同牟定县毗邻。

境内东西距93公里,南北距82公里。

楚雄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地处昆(明)畹(町)公路线上,东距云南省会昆明162公里,西距大理178公里。

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辖省级楚雄经济开发区和15个乡镇,153个村(居)民委员会,2834个村(居)民小组,有汉、彝、回、白、苗等22个民族。

201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9.6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0.9人,占总人口的18.27%。

楚雄州是滇西八州市的交通走廊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全州的经济发展而且对振兴滇西经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楚雄州位于滇西咽喉要道、东接昆明、北联四川、西靠大理州、南邻普洱和玉溪市,为滇西客货集散地。

楚雄州是中国通往印度洋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云南省滇中经济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产业基地、冶金基地、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进出口加工基地,是连接滇中经济区和滇西经济区的桥梁。

1.1.2自然条件楚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最高山峰为西舍路哀牢山脉的小越坟山,海拔2916米,最低点在礼社江与彝家拉河、石羊交汇处,海拔691米,鹿城中心海拔1773米。

楚雄山脉皆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干余脉,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

楚雄境内有红河、金沙江两大水系。

红河水系穿越市境西南部的礼社江,为元江上游,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经南华县入境,其支流有马龙河、三街河、白衣河、五街河、邑舍河、碧鸡河、自雄河。

金沙江水系以龙川江为楚雄市坝区主要河流,发源于南华天申堂,自西向东流,于吕合入境,经牟定、元谋县入金沙江。

2023年有关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锦集十篇

2023年有关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锦集十篇

2023年有关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锦集十篇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篇1(__——__学年度第一学期)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搞好六小本学期远程教育点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好务,为本校师生对教育卫星宽带网提供的多媒体资源信息的查询,创造便利条件,加强全体教师与外界教师的教育、教学信息的交流,带动周边社区群众对教育和其它实用信息的了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组织机构: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项目的正常运行,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交流,组织社区群众观摩学习,负责项目设备的交接、验收、配发、安装、调试,对相关的数据建立档案。

二、加强校本培训:1、继续加强本校教师对教育信息网络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

让每一位教师对所要应用的网络资源信息能熟练的接收、下载,并且将下载信息应用到自己的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得到最新的知识,得到最新最好的教育和熏陶。

2、对邻近的社区群众进行教育信息化开放活动,让社区群众更多的了解远程教育资源,为社区群众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三、做好远程教育点节目的的各项工作。

1、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时间,特别是在教研活动中,积极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示范课和实时课堂。

2、按时下载远程资源节目,及时整理,分门别类保存,并及时编辑目录,向师生通知远程教育网中的优秀节目的播出时间,以便师生能及时的收看并查询已有节目,让资源及时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去,为老师服好务,为学生服好务。

3、引导和提醒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下载积累各种资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进行课件的制作、交流,并进行评比活动,促进教师加强远程教育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老师对远程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的应用经常化、习惯化、主动化。

5、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观看“实时课堂”、“同步课堂”激发孩子们对网络知识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一把力。

【免费下载】遂宁总体规划2013-2030

【免费下载】遂宁总体规划2013-2030

加快推动绵遂内宜铁路规划建设。

规划新建双线由绵阳三台县接入,经射洪县并设站,接入遂宁西站后利用既有遂渝二线引入遂宁南站,经遂宁南站后新建双线引出,至安居设站联系内江、宜宾方向。

预留遂渝铁路增线条件。

从遂宁南站往南预留双线,与既有遂渝双线实现遂渝铁路客货分离,分别承担沪蓉通道的客运专线和长距离货运功能。

预留成南城际铁路的建设条件。

客运方面,成都到遂宁城区段预留客专铁路通道,遂宁城区段可利用现有达成复线通道进行扩能改造为客运双线,向东接蓬溪、南充方向;货运方面,远景可取消现状达成老线遂宁西站以东到大石段,新建大石-吉祥-唐家-遂宁西站段。

预留遂资眉雅铁路、涪广遂铁路。

积极推进遂资眉雅铁路建设,经保石镇、白马镇,引入遂宁西站接入达成线,形成东向出川、西向入藏的铁路贯通线。

预留涪广遂铁路,于三星站前接入遂渝线并设三星货运作业站。

1.2公路交通规划(1)高速公路新增遂回高速桂花段至德阳方向的高速公路,并与《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确定的成渝高速外环大英段相连,形成全市一环九向高速公路网。

“一环”为遂宁环城高速公路;“九向”为遂宁-成都方向、遂宁-重庆方向、遂宁-南充方向、遂宁-绵阳方向、遂宁-内江方向、遂宁-资阳方向、遂宁-广安、遂宁-巴中、遂宁(大英)-德阳方向的放射性高速公路。

(2)国道以国道网组织各区县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联系,以及中心城区外围的货运绕行环线。

G318:新建国道大石镇-河沙镇-金桥组团-老池乡-复桥镇-安居区段,形成既有G318的绕行通道。

G247:升级既有S205(香山镇-射洪县城)和S206(安居-安岳),再新建射洪县城-复桥段,复桥-安居段与G318新线共线,建设北接绵阳、陕西,西通泸州至云南的国家干线公路。

G246:以G247复桥为起点,新建复桥-西眉段,升级既有S205西眉以南段,形成遂宁与渝西、川南、贵州联系的国家干线公路。

G350:升级既有省道S304(群利镇-河沙镇)和县道桂竹路(桂花-隆盛-大英),新建大石镇-吉祥组团-唐家-桂花段,河沙镇-大石镇段与G318新线共线,形成西向联系德阳、成都方向,东向联系广安方向的干线公路。

宝鸡市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宝鸡市公路交通发展规划

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信息提供:118ss | 时间:2011-11-22 | 作者: | 浏览:199次 ]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二五”是我市构建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全面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实现关天经济区副中心目标的关键时期。

根据《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一、交通发展现状宝鸡是一座因路而建、因路而兴的城市。

宝鸡铁路“十字”和较完善的公路交通区位优势,使宝鸡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4816.9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159.5公里,农村公路13726.8公里,其中县公路1671.4公里,乡公路1698.2公里,专用公路370.3公里,村公路9986.9公里;全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1.7公里,较“十五”末增长65%;其中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5.7公里,较“十五”末增长73%。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97.7公里,全市138个乡镇全部通上油路或水泥路,全市2046个(专项调查采用的行政村数)行政村除个别偏远的的行政村外,剩余的全部实现晴雨通达公路,行政村水泥路通达率达到98.7%,全面完成陕西省农村公路“118”发展目标。

除高速公路外,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三横五纵一环”公路网络 (三横:西宝南北中线;五纵:乾扶交界—汤峪,陕甘交界—益店—常兴—斜峪关一太白,陕甘交界—凤翔—潘家湾—太白-留坝,周公庙—蔡家坡—五丈原,陇县—千阳—宝鸡—凤县-留坝;一环:关中公路环线) 初步建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道路运输行业以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为目标,运输市场实现了持续、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运力结构明显改善。

全市拥有营业性客运班车2871辆,比“十五”末增加了571辆;出租汽车2864辆,比“十五”末增加了479辆;普通货物运输车辆15293辆,比“十五”末增加了5174辆。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

重庆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相关资料重庆市概况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是综合性的老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长江上游最具活力的商贸中心,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邮政电信枢纽,是联系西南地区的邮电通信业务指挥调度中心。

2003年重庆市辖13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年末总人口为3130.10万人,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2002年重庆实现全市生产总值1971.30亿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6.7:41.5:41.8调整为2002年的16.0:41.9:42.1。

2003年重庆经济增长势头不减,实现全市生产总值2250.5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5.0:43.4:41.6。

一、重庆市区域发展条件分析(一)、优势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其区位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处中国内陆腹地(战略后方),历来是国家“三线”建设和战略性储备建设重点;二是重庆是国家中西部地区最大工业城市,处于国家东西部联系的中间环节和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重要阶梯;三是重庆是国家开发中西部的前沿,开发中西部,必然首先开发重庆。

正是这一具有不可置换性的区位特点,决定了重庆在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中,可以发挥出以下区位优势:1、得“江”独厚重庆地处四川东南部,是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在古代当陆路交通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水路便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

俗语有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而重庆则刚好有四川的“出川口”的称号,被视为出入四川的咽喉要道。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的水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山峡大坝的修建,大大的改变了重庆的航运状况。

“三峡成库以来,重庆境内679公里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水运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水运货运周转量从2004年起稳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融入成渝经济区,合作关 天经济区,打造巴中中心城市为 目标,加快融入“西三角”;加 强区域内的产业联系,寻求协同 化不差异化发展。
南江县
巴中市
通江县
平昌县
西三角经济圈
“一城两翼三副五廊”
周边区县产业整合
区域统筹发展
以“两化互劢、三化联劢”为指 导思想,建立“中心城区—中心 镇—一般乡镇”的三级城镇等级 结构。
第二产业
49%
通江县从业人口仍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从业人口规模较低,说明 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已具备一定规模,正处于发展中。 12%
经济发展现状与预测
2009年省政府将通南巴 气田纳入省工业“7+3” 产业规划中,2010年全 县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0 个,完成投资4.2亿,高 坑电站蓄水发电,天然 气利用稳步推进,新增 相当规模工业企业3家, 年产值超亿元企业2家。
四种分区
以老城为主的行政、商贸 居住综合服务区
文化旅游服务区
城南综合开发区 西部综合居住区 【红军城风貌】
周子坪—高明
石牛咀
四通 区过 串通 联江 大 桥 和 滨 江 路 将 两 岸
CONCLUSION 城市性质 以文化旅游、生态农产、能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富有红色文化特色 的山水生态型宜居城市。
路网结构不完善 现有道路资源未有效利用 道路系统规划与环境结合不足 巟业化程度不高 基础薄弱Βιβλιοθήκη 政策1资源2
资源优势基础
以通江银耳为主的绿色资源
以革命老区为主的红色资源
对外依托区域交通干线 树立交通枢纽意识 对内发展综合交通网络
通江 县
生态农业基地
交通变化契机
交通
3
环境
4
生态旅游景区
城市山水格局
绿色城镇打造
通江银耳 诺水河风景区
巴万铁路、高速公路
通江县全景
困难挑战
县域经济总量小 产业结构丌合理 资源开发方式落后
四川通江县城市总体规划 概况介绍
BY 张琳娜 赵家希
区域条件分析 城市发展预测 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
区域条件分析
区域优势
于川东经济区的巴中市域内,巴万 高速公路将其更紧密融入经济区。 川陕交界地带,东接万源市,南接 平昌县,西与巴州、南江二县相依
IN川东北经济区
IN四川省
1
IN全国经济圈
以上数据表明中心城区城 市功能以居住、公共服务 为主,对外交通用地、绿 地仍显不足
中心城区现状图
中心城区用地条件
4.7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Ⅰ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Ⅱ 地质灾害危险性小Ⅲ
36.2
59.1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区) 编 号 位置 处理方式 用地性质
1
城市建 设用地 外 老城区
全部避让
非建设用地
城市发展预测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预测
通江近几年人口与城镇化增长速度较快,据最新统计中心城区人口 2012年底已达到14万
巴中总规(2011-2020),2015年城镇化水平40%、2020年城镇化水平50%。 (可以衔接) 巴中总规中人口与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 近期(2015年): 中心城区人口为16万人; 中期(2020年): 中心城区人口委22万人; 远期(2030年): 中心城区人口委35万人。
发展差距大 贫困人口占全市 70%以上且人均 GDP仅为全省41.8%
土地资源制约性强 地块地貌水平落差较 大导致加大规划设计 难度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 础设施薄弱成为发 展“瓶颈” 成为严重制约
建设压力造成历史 欠账大 目前仍有各类债务 12.5亿元
人才流失严重 每年送出大学生 2000人 引进丌足500人
实现全县域的绿色产品种植生产——中心镇集中加工——中心城区科 技研发、营销的三级产业布局模式
中心城区规划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总面积约为5.01 平方公里 从现状用地构成看 居住用地249公顷 占建成区规模的49.80%; 巟业用地42.5公顷 占建成区规模的8.47%; 公共设施用地53.51公顷, 占建成区规模的10.66%。
2
3
IN川陕渝经济区
4
5
IN巴中市
虽处于落后西部经济区,但与 西部经济增长核心成渝经济区 毗邻,将被有力带劢。
位于西三角经济圈,北距陕 480公里,西距川390公里, 南距渝380公里。
位于巴中市域东北部,距巴州区70公里
发展机遇
外部政策拉劢
西部大开发战略 四川省两化互劢不“十二五规划“ 四川省加快革命老区发展不红色旅 游发展规划
1中心极化—强化一个中心城区的建设 2全域推进—加强6个中心镇的建设, 辐射周边乡镇 3后备劣推—保障42个一般乡镇建设, 辐射广大农村地区
县域产业总体布局
一集群
三高地
两走廊
以发展大规模新型工业的 中心城区为核心, 集聚大批上下游产业为主 的乡镇打造产业集群。
以新型工业、红色旅游、现代农业 为主的南部综合经济发展高地; 沿省道201的铁佛镇—中心城区 以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为主的 —涪阳镇—诺水河镇经济走廊; 中部经济发展高地; 沿省道302的民胜镇—中心城区 —瓦室镇—永安镇—铁溪镇经济走廊。 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 北部经济发展高地。
Tkank you
谢谢大家观看
近几年来通江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 段,年增长率均在15%巠右。
人口规模分布
人口密度分布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现状与预测
根据通江县2010年统计年鉴,截止2010年,县域从业总人口为49.06 万,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为24.20万,第二产业为5.59万,第三产业为 19.27万
从业人数%
0%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39%
交通
巟业
布局零散 缺乏成片巟业集中区 巟业用地对中心城区合围趋势给 城市发展带来严重障碍 保护措施不完善
住房供应不完善 房源短缺 住房需求无法保障 布局不合理
居住
旅游
缺少对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控制 配套设施不完善
对城市整体发展方向的指向性差
配套设施不完善
需明确老城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保证老
城区历史文化的完整性
建立以天然气能源为 主的清洁能源基地; 以银耳为主的特色农 产品基地、食品加工 及集散基地。
目标 设想
红色生态旅游区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凸显城市山水格局,建 成山水相映,建立宜居 宜业宜商的山水魅力红 军城。
国家级“绿色旅游胜地”和中国红色旅 游精品带和革命教育基地。
城镇体系规划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2
调整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
对非建设用地培育优先于城市建设用地建设, 实现有序发展合理发展。
评估面积约为70.2km²
旧版规划方案
通江将建成中心城区面积29.78平方公里、35万人口的新城。 规划中心城区的边界 东至春在乡秦家岭 西至民胜镇周子坪 南至广纳镇金堂村 北至城东南岭上
五个组团
老城区 【核心区】 城南 金堂—春在 【工业与物流】
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 量38.8万吨,比2010 年增长4.7%,畜牧业 总产值22.6亿,劳务 输出22.5万人,劳务 总收入16.5亿。
发展 现状
旅游业稳步发展
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78.6万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亿, 分别增长10%、27%,商贸流通加快,服务业增值18亿。
经济发展现状与预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