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合集下载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时,需要注意一些停顿的位置,以使语意更加清晰明确。

首先,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

比如,“余闻而愈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一犬坐于前”
等等。

其次,句首关联词后面也需要停顿。

例如,“故为之说”、“虽鸡狗不得宁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等等。

句首发语词也需要停顿,这些发语词通常是虚词,如“至”、“若”、“岂”等等。

例如,“若夫霪雨霏霏”、“盖大苏泛赤壁云”、“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等等。

古代的一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双音节词,需要分开读。

比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等等。

在有省略成分的地方也需要停顿,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状语提前时,在其后和主语之前需要稍加停顿。

例如“今天下三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也需要在这些词语的后面加以停顿。

例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俄而百千人大呼”等等。

文言句式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句式朗读节奏划分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1.夫/大国,难测也例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例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例1、2中句首发语词:如“夫”、“盖”,例3中的关联词:“且”,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 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①佳木/秀而繁阴。

例①中“佳木”是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局部之间应作停顿。

例②③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

3.停顿要表达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竭”是关键词)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关键词)4.句式整齐的句子,朗读时可用相同的节拍来读。

例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二二拍)例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二三和二二拍)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其一/犬坐于前(《狼》)(2)必以/分人(《曹刿论战》)(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例(1)中“其”后省略了“狼”;例(2)“以”后省略了“之”;例(3)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表达出宾语的省略。

6.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2)陈康叔公/尧咨/善射(《卖油翁》)例(1)“虞山”,山名。

“王毅叔远甫”,姓王名毅字叔远。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例(2)“陈尧咨”,谥号康叔。

“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因为陈是欧阳修的前辈,所以名字与谥号合称,表示尊重。

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准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

希望同学们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这样,才能轻松地掌握好文言文节奏的停顿作品简介:文言文朗读节奏考生失分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答题时无规律可依,心中自然无底。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七、依据文言句式划分。
文言文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倒装句式,比如 说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倒装,定语后置等等这些特 殊的句式,那么就需要保证不影响文言文意义的 情况下来进行断句。 例如:
①何陋/之有? ②两三点雨/山前
•八、根据古代知识划分朗读节奏。
•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 • 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 准确把握,正确停顿不能肢解。
• 句首或句中出现“虽、故、则、若、而、是 故、然则”等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往往 在这些关联词语后面停顿。 • 如:①故/君子有不战。(《孟子二章》) • ②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四、连用的两个单音词之间要停顿。
•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出现构成与现代汉语中的 双音节词相同的词语,要根据句意认真分析,这样 的词语在古汉语中往往是两个单音节,朗读时中间 停顿才合乎语意。
例题解析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 表议论或提示原因或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等,如“盖、夫、且夫、若夫、至若、岂若”等, 诵读应稍加停顿。
• 5、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 ①山肴/野蔌。(《醉翁亭记》) • ②沿/溯阻绝。(《三峡》)
•六、根据逻辑意义划分。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 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 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 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 “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 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 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 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 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捕蛇者说》)。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

文言句子节奏划分法(一)句子成分之间要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宾之间要停顿。

如:①佳木/秀而繁阴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④问/今是何世⑤忘/路之远近2.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

如: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坐”,译为“像狗一样”。

(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如“夫”、“盖”、“故”、“惟”、“至于”“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如:(1)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孟子二章》)(2)盖 / 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4)至于/夏水襄陵(5)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例(1)(2)中的“夫”、“盖”为句首发语词,朗读时在它们的后面要作停顿;例(3)中的“诚宜”是对上文的总结,同时开启下文,朗读时亦要停顿,以示强调。

(四)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问/(渔人)所从来(《桃花源记》)“再而衰,三而竭”中“再”和“三”后面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再”和“三”后面应作停顿,以体现谓语的省略,而不能读成“再而/衰,三而/竭”。

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中考复习: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五、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 “便要/(渔人)还家” •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等。 •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
六、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 行划分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意思: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 它的人民担忧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 一、偏正短语间不可停(如用结构 助词“之”相连的短语、定语与中 心词之间 ) • 如:前人/之述备矣(x) • 二、介宾短语间不可停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x)句首发语词:如“至”、 “若”、“至若”、“夫”、 “若夫”、“盖”、 “然”、 “则” “然则”、“岂”、 “岂若”、“宜”、“诚宜”、 何尝、其等。 • 关联词:且、虽、因、“惟”、 “故”等。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状语后置句之前要停顿。
• 受 任 于 败 军之际,奉命于 危难之间 • 刻 唐 贤今人诗 赋 于 其 上。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故 临 崩 寄臣 以大事也。
•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 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 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切记:不可停顿的地方
三、作为一个语义单位的不可停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 例:其一犬/坐于前 例:山/行/六七里

划分古诗文朗诵节奏的方法

划分古诗文朗诵节奏的方法

【导语】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可以⽤语法知识分析句⼦的结构。

先判断⼀下构成句⼦的词或词组,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句⼦的⾃然停顿。

详细的古诗⽂朗诵节奏的⽅法就让⽆忧考来告诉⼤家,欢迎阅读! ⼀、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2、鸣之/⽽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 1、尝/与⼈佣耕。

2,俄⽽/百千⼈⼤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句⼦,若前⾯有“顾、夫、盖、其、且、⾄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且/⼈患志之不⽴。

2、其/真⽆马邪?3、⾄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所从来。

2、再/(⿎)⽽衰,三/(⿎)⽽竭。

⼋、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酒洌。

2、扁鹊望桓侯/⽽还⾛。

3、⽃折/蛇⾏。

4、属予作⽂/以记之。

九、骈句排⽐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 1、七⼋个星/天外。

两三个⾬/⼭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古词句⼀般还按⾳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诗句⼀般按“212”或“221”的⾳节划分。

如:1、故⼈/具/鸡⿉,邀我/⾄/⽥家。

2、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七⾔诗句⼀般按“2、2、2、1”或“2、2、1、2”的⾳节划分。

如: 2、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3、春蚕/到死/丝/⽅尽。

蜡炬/成灰/泪/始⼲。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

掌握⼀些古诗⽂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有哪些
有很多同学在朗读文言文的时候,经常不知道怎幺划分,小编整理了文言文朗读划分节奏的技巧,仅供参考!
1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如:
(3)予/尝求/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6)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

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附练习,还有答案,也有划分方法)

如何划分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知识导航】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主要依据的是文句的意义,只有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才不会读破句(即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

如果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学习和揣摩,读好文言文的节奏就不难了。

一、注意分清单音词和双音词。

在文言文中,往往出现的两个单音词恰巧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词,如“中间力拉崩到之声”(《口技》),“中间”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但在句中却是两个词,因此,朗读时,要读成“中筑间筑力拉筑崩到之声”。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根据课文注释或老师的讲解来辨别清楚,准确翻译,才能正确读好节奏。

二、句首虚词之后可停顿。

句首虚词往往起着领起全句的作用,诵读时,应在其后有所停顿。

如“夫”、“盖”、“故”等,“故筑时有筑物外之趣”、“盖筑一癞虾蟆”。

(《童趣》)三、弄清句意,确定正确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正确的停顿应是“其一筑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面前。

如果不理解句意,误读为“其一犬筑坐于前”,那就变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了。

这与文章所写的实际情况显然不符。

四、句首是在句中充当主语的名词或代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余筑忆童稚时”(《童趣》)、“马筑无故筑亡筑而入胡”(《塞翁失马》)。

五、句首是动词,其后也应停顿。

如:“作筑青云白鹤筑观”、“捉筑虾蟆”。

(《童趣》)六、句中转折连词之前可停顿。

如:“学筑而不思筑则罔”。

(《论语》)【达标训练】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处。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②项为之强③以丛草为林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⑤为人谋而不忠乎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择其善者而从之⑧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拓展训练】读下面短文,用“/”标出每个句子的朗读节奏。

晏子之御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节奏
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语句,理解了句意,理清了句子的结构。

常考题型:
1.用“/”给句子断句。

2.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有误或正确的一项。

技法点拨:
划分朗读节奏主要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1.根据语法结构确定。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

如:屠/大窘
忘/路之远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句首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后要停顿。

(“至”“若”“夫”“盖”“然”“则”“然则”“岂”等发语词和“且”“虽”“因”“故”“由是”等关联词后面一般要停顿。


如:夫/战,勇气也。

虽/乘奔御风。

3.句中“而”字前后停顿,句中“也”字后停顿。

要切记:“而”字用在句首,在“而”后停顿;用在句中,一般在“而”前停顿。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节合成词。

如:可/以一战。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

如“其一/犬坐于前”中,“其一”是指“其中一只(狼)”,“犬坐”是像狗一样坐着,这里的“犬”
是名词做状语。

另外,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地名等要了解清楚,不可读错。

一般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孤/不度德量力。

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

练习:
(广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

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答案: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冯异定关中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破隗嚣,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毅、异之为名将,然非二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玺书:皇帝的诏书。

③诮(qiào):责备。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B
A.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B.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C.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D.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武昌九曲亭记(节选)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

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

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①苏轼:字子瞻,是苏辙的哥哥。

②浮:泛舟。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厌:满足。

⑤姑:姑且。

2.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
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答案: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