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反思_泰戈尔女性思想解读

合集下载

文学与社会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

文学与社会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

文学与社会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形式,文学与社会作品常常具有社会批判与反思的功能。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与思考,它们既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对人类的价值观进行审视。

本文将从文学与社会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两个角度,探讨其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思想觉醒方面的作用。

首先,文学与社会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揭示。

它们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描绘,以文学的形式传达了对社会不正义、压迫和偏见的批判。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以极权主义社会为背景,揭示了政府对个体权力的压制和监视的恐怖场景,引发了人们对权力滥用的深思和反思。

类似地,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通过揭示维多利亚时期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这些文学与社会作品通过准确且有力的描写,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激发了社会变革的动力。

其次,文学与社会作品中的反思功能对个体的思想觉醒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往往代表着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使读者有机会从多维度、多角度来审视社会和人类的现实状况。

例如,杜拉斯的《情人》以两个年龄相差巨大的恋人为主线,探讨了性别、阶级和种族等社会问题,使读者深刻反思人际关系和社会观念的局限性。

同样,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通过男主角与他的画像之间的关系,对道德、美丽、堕落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引导读者思考人类欲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这种思想觉醒使读者更加意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激发了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动力。

然而,文学与社会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反思并非毫无争议。

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作品过于强调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而忽视了其他审美和文学价值。

例如,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被批评为纯粹的意识流作品,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批判。

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多重性和多样性。

文学与社会作品既可以是以社会批判为主要目的的作品,也可以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来体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语文阅读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和反思

语文阅读 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和反思

语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和反思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往往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读者,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弊病等方面的批判和反思,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反思现实、审视自我的方式。

在语文阅读中,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和反思是关键,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一、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揭示了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弊病和问题。

比如在《红与黑》这部小说中,作者司汤达通过描绘主人公朱尔当年为了进入上流社会而进行的种种奴颜婢膝的行为,来批判当时法国社会的阶级制度和人们对于地位和财富的追逐。

这种批判和反思不仅仅是对于旧时代的封建社会,也对于当下社会中的各种不公正现象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对人性弊病的批判和反思文学作品也常常通过对人性弊病的批判和反思,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阴暗面。

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因为贪婪、嫉妒等人性弊病的作祟而陷入深深的困境。

这种对人性弊病的批判和反思,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不禁自省自己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进而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三、对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文学作品还常常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让读者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作为一部冒险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漂流经历,展现了殖民主义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类对待他人的态度,进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行了一种批判和反思。

这种对历史事件的批判和反思不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反思,也提醒着当下的读者对于当前社会现象的认知和评判。

四、对人生道路的批判和反思文学作品还常常从人生道路的角度进行批判和反思,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在魏尔伦的小说《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等人的悲欢离合,对于封建家族的虚荣和道德沦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种对人生道路的批判和反思引发读者对自我人生追求的思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中,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批判和反思是至关重要的。

反传统的女性_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思想_周影

反传统的女性_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思想_周影

反传统的女性———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思想周影(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理解泰戈尔女性思想的钥匙。

文章以《吉莉芭拉》《摩诃摩耶》《一个女人的信》《陌生女人》等泰戈尔著名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分析泰戈尔笔下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的性格品质,并指出此类女性反抗的原因及可能的出路。

关键词:短篇小说;女性形象;反抗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257(2016)02-0035-03众所周知,泰戈尔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创作巨匠。

他一生创作了93篇短篇小说,是“孟加拉语短篇小说的奠基人”[1],还有6部中篇小说,9部长篇小说。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完全可以和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作品相媲美。

”[2]可见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名气之大、成就之高。

在他众多的小说中,许多主人公为女性,她们多是被压迫、受伤害的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同情,及对当时印度社会流行的压抑女性的封建制度的反思。

这里选取《吉莉芭拉》《摩诃摩耶》《一个女人的信》《陌生女人》的主人公为研究对象,来说明泰戈尔笔下印度传统女性的反抗这一主题。

吉莉芭拉、摩诃摩耶、姆丽娜尔和科莱尼她们本是印度封建制度下受压迫的形象,她们的觉醒、反抗,虽然都有一个触发点、一个外力的作用,但是她们的反抗归根结底是她们自主、反抗意识的觉醒使然。

少妇吉莉芭拉年轻貌美,富有活力。

像许多传统妇女一样,依附于丈夫,将丈夫视为神明,看做自己的天。

但是丈夫哥比那德却忽略了长大后吉莉芭拉的美丽,他频繁出入剧院,并与女演员相好,吉莉芭拉无法让丈夫忠于自己,管不住丈夫,只能自己幽居家中寂寞孤独地度过美好的时光。

对丈夫一忍再忍,并在经历了巨大的心理斗争之后,她决定走进剧院看看那使丈夫沉迷的地方,意想不到的是,剧院的气氛使她着迷,使她沉醉其中;并在剧院中,她发现了丈夫的丑恶嘴脸:“她感到强烈的厌恶,在心里,她祈求能把他鄙夷的一脚踹开的日子可以到来。

略论泰戈尔文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略论泰戈尔文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略论泰戈尔文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阿来的小说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了民族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

在《尘埃落定》中,阿来反映的是土司制度的消亡这一历史事件。

而土司制度本身就是当时藏族地区所特有的一种封建的社会制度,阿来之所以从此处着墨,就是在挖掘自己民族的一些东西。

在人物的塑造上,“傻子”少爷让我们既看到了藏族人所特有的粗犷,也看到了汉族人所应有的细腻和精明。

尔依、索郎泽郎等人让我们看到了藏族男子所特有的粗犷、豪放以及好斗。

塔娜等众多女性人物让我们看到了藏族女子当时的社会地位等问题。

书记官翁波意西以及书中出现的众多喇嘛让我们看到了宗教在当地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尘埃落定》整部书都是在写土司的内部问题,整部书实际上就是康藏地区解放前的一个历史缩影。

一、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抒情特色在世界范围内,泰戈尔首先是作为一名诗人被大家广为接受的,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看到了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在艺术上强调对美的追求,对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这两种主义与他所擅长的诗歌体裁以及社会现实的完美结合,使得泰戈尔的抒情诗在外在形式上成为了一种美的典范。

例如《园丁集》中“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已经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你的眼睛是早晨的摇篮,你的眼睛是繁星的王国。

我的歌曲消失在你眼睛的深处。

”[2]再如《飞鸟集》中,“河岸对河流说,我无法留住你的波涛,让我把你的足印留在我的心上吧!”[3]像这样的例子在泰戈尔的诗篇中真是数不胜数,它的语言是热烈奔放的,想像是瑰丽神奇的,抒情是波涛汹涌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喻、比拟、象征手法的应用。

在阿来的小说中我们也明显地看到了这种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抒情特色。

“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

”[4]“两头牛并排着,在一个儿童的牵引下,用额头和肩胛的力量挽起一架沉重的木犁。

”[5]“我回过头看看身后,只见一条黄褐色的大路直直地穿过碧绿草原,一些云停在长路的尽头天地相连的地方。

《泰戈尔诗选》赏析

《泰戈尔诗选》赏析

《泰戈尔诗选》赏析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是印度著名的文化人和诗人,被誉为“泰戈尔先生”。

他的作品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而闻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泰戈尔诗选》进行赏析。

一、自然与人性的融合在《泰戈尔诗选》中,自然是泰戈尔作品的核心元素之一。

他以独特的方式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生机,与人性的关系密切相连。

泰戈尔借助自然的意象来表达人类情感和思考,将自然与人性融合在诗歌中。

例如他在《散文诗》一诗中写道:“我曾经看到了世界的美丽,它让我心醉。

山脉和森林都是我的友人,而湖泊和河流是我的知己。

我与大自然相互呼应,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二、对人生的思考与追问《泰戈尔诗选》中的作品引人深思,他通过对人生的思考与追问,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他用诗歌的形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对人们的心灵起到了启迪的作用。

在《风的音乐》一诗中,他写道:“风与我同行,我感到它的力量。

在它的引领下,我探索人生的意义。

我被自由的风吹拂,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明朗起来。

”三、爱与希望的力量泰戈尔的诗歌充满了爱与希望的力量,他通过诗歌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他认为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可以改变和感化人的心灵。

在《爱的音乐》一诗中,他表达了对爱的讴歌:“爱是世界的音乐,它能够照亮黑暗。

它是彩虹的颜色,能够给予人们力量和希望。

”四、对宗教与信仰的探索在《泰戈尔诗选》中,泰戈尔对宗教与信仰的探索也是一个重要主题。

虽然他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但他的信仰超越了特定的宗教教义。

他主张人们应该超越宗教的界限,追求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在《宗教的真理》一诗中,他写道:“宗教是精神的家园,超越了不同的教义。

我们要超越狭隘的信仰,追求真理的光芒。

”五、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泰戈尔关注人类命运,呼吁世界和平与人类的团结。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战争、贫困和不平等的批评和担忧。

在《人类的悲剧》一诗中,他写道:“战争是人类悲剧的根源,我们应该追求和平与友爱。

批判与反思_泰戈尔女性思想解读

批判与反思_泰戈尔女性思想解读

在结婚前的两个星期, 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宁静的乡村生 活和他们甜美的爱情。奥莫尔在父亲带 领下为王国征战, 两 小无猜的爱人被迫分离。奥莫 尔走后没多久, 科莫尔为生 活 所迫出去乞讨, 为强盗所 掳。母亲 为了救她被迫 答应村里 地 主莫洪拉尔的婚约。然而在婚后不久, 科莫尔就遭到了遗弃, 被打发回了娘家, 她越发思念恋人奥莫尔。终于有一天, 奥莫 尔以军事统领的身份回到小山村, 但科莫尔已经结 婚的消息 让他感到失望和痛苦。为了让科莫尔能 够履行自己的义务, 奥莫尔对她言辞冷淡, 科莫尔最后也因此郁郁而终[ 1] 。
∀ 16 ∀
主地位∃[ 3] ( P106) , 她们# 应该逆 来顺受, 意念 清净, 守节 居贞, 渴望着一夫之妻 的无 上 功德 直到 死∃[ 3] ( P107) 。在 这个 框架 之内, 印度女性缺乏自己 的主体 性和个人 身份的 认同, 将家 庭视为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场所和目的 , 丈夫成为她们人生 的依托。这种男权社会 和传统 伦理道 德的结 合导致 了印度 女性的悲惨命运。
传统印度社会以宗教为基础, 通过宗教衍生出来的伦理 道德束缚女性的思想, 限制 女性的 行动, 消解女 性的主 体意 识和身份的认同, 最终构建 起一个 以男权 为中心、女性 为附 庸的社会。 摩奴法论!规定: # 无论在 幼年、成年或 者老 年, 女子即使在家里也绝不可 以自作主 张∃[ 3] ( P106) , 同时还 规定 # 女子必须幼年从父, 成年从 夫, 夫 死从子, 女子 不得享 有自
第 27 卷第 1 期 2011 年 2 月
( 社会科学版)
Jo ur na l of H ebei N orth U niv 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 n)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流派,旨在探讨和呈现女性的经历、权利和社会地位。

它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的声音和观点,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并呼吁社会的变革。

本文将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赏析,探讨其特点、影响和意义。

一、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女性主义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女性经历: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探讨她们在家庭、社会和职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作品中常常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和人生选择,展现她们的独特视角和价值。

2.批判性思考: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压迫进行批判性思考。

它揭示男权制度对女性的剥夺和限制,探讨性别角色的建构和社会期望对女性的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女性主义作家呼吁社会对性别问题进行反思和改变。

3.倡导平等与自由:女性主义文学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的自由。

作品中常常呈现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和自由的努力,探讨她们争取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历程。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描绘女性的力量和抗争,激励女性争取自身权益。

二、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唤起社会关注: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女性的经历和问题,唤起了社会对性别不平等和压迫的关注。

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辩论,推动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行动。

2.拓宽文学视野:女性主义文学丰富了文学的题材和视角。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中男性视角的限制,呈现了女性的独特经历和观点。

女性主义作品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选择。

3.激励女性自我认同:女性主义文学激励了女性对自身的认同和自我实现。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常具有坚韧、勇敢和独立的品质,激励了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努力。

女性主义文学为女性提供了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重要参照。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意义女性主义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1.促进性别平等:女性主义文学通过揭示性别不平等和压迫,促进了性别平等的实现。

它呼吁社会对性别角色和性别期望进行反思,推动了性别平等的法律和政策改革。

文学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

文学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

文学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在文学作品中,批判与反思精神常常被深入探索和表达。

这种精神承载着作家对社会、人性以及自身价值观的思考和质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的观点和创作意图,并从中汲取启示。

文学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一方面体现在对社会不公、人性弊端等问题的直接揭示和谴责。

例如,在《1984》这部反乌托邦小说中,乔治·奥威尔通过描述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向读者展现了政府对个人思想和自由的严重侵犯。

作品中通过对权力腐败、言论限制等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愤慨。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中的反思精神则更多地体现在对人性、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作家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和情节,深入探讨人性的善恶、人类困境以及自我认知等问题。

比如,加缪的《局外人》中的主人公梅尔索,通过他冷漠和无情的行为形成了对社会道德观念的挑战,引发读者对人性的反思。

在文学作品中,批判与反思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社会和人性的直接表达上,也从作品中透射出作家对自身价值观的反思。

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心灵层面的挣扎与矛盾,作家将自身的思考和反思投射到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生活意义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例如,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都探讨了人们在追求欲望和实现自我价值之间的冲突和抉择,如《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对社会等级和婚姻的看法进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读者也能够得到一种审视自我和社会的角度。

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往往代表了各种看法和立场,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拓宽思维的广度。

同时,这种批判与反思的精神也为读者追求真理和追求个人成长提供了引导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文学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是作家对社会、人性以及自身的思考、质疑和反思的体现。

通过对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的观点和创作意图,并从中汲取启示,从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因此,提倡并发扬文学作品中的批判与反思精神,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女性思想成因的思考
泰戈尔笔下两类 不同女 性形象的 相似结 局体现 了泰戈 尔女性思想的复杂 性与矛 盾性。泰戈 尔意识 到女性 的解放 应当建立在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基础上 , 因此他赋予了第二 类女性以反抗意识, 但最终却给她们安排了悲惨的命运。泰 戈尔这种矛盾、复杂的女性思想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一) 家庭影响 既开放又保守的家庭环境, 无疑是泰戈尔女性思想得以 形成的主要原因。泰戈 尔成长 于印度 民族民 主革命 的家庭 环境中, 家庭传统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的家庭成员 大多参加了当时的宗教改革运 动、民族民主运动。泰戈尔的 祖父德瓦尔卡纳特 ∀ 泰戈尔是印度启蒙 思想家、宗教改革家 罗姆 ∀ 莫汗 ∀ 罗易 % 的挚友, 是罗易从 事宗教和社 会改革的 坚定支持者。泰戈尔自己也曾经做过梵 社的秘书, 深受西方 思想的影响。开放的家 庭环境 无疑使 泰戈尔 较早地 接受了 西方的男女平等、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思想。因此, 泰戈尔 在作品中热切而真诚的关注女性的命运 , 强烈地控诉传统伦 理道德和陋习。 泰戈尔虽身处开放、西 化的家庭 环境, 但其 家庭 也是一
泰戈尔小说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 强烈地控诉了传统 伦理道德对女性的束 缚与迫 害, 热切地呼 吁男女 平等, 争取 女性解放。泰戈尔认识到, 传统印度的伦理道德已经成为了 阻碍印度女性解放 的绊脚 石。他指出 印度女 性的解 放和自 由发展必须建立在女 性自我 意识觉醒 和自身 身份的 认同基 础之上, 必须颠覆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印度社会。这反映了 泰戈尔积极进步的 女性思 想。泰戈尔 通过第 一类女 性形象 的塑造, 展现了女性在传统伦理道德重压下走向毁灭的真实 图景, 指出在当时的印度 社会, 女性单 纯地遵 从传统 不能使 她们走向幸福, 不能完成印度女性的彻底解放。泰戈尔作为 一个进步的作家和思想家, 其眼光不仅仅局限于控诉传统伦 理道德和陋习对女性的束缚与羁绊, 更主要的是通过作品中 的女性来探索印度女性解放的 道路。因 此, 泰戈尔在他的短 篇小说中又塑造了 另一类 女性形 象 具有反 抗意 识的女 性形象。这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 徘徊于传统要求与自身 幸福之间, 最终突破传统 伦理道 德的重压, 勇 敢地争 取自身 的幸福。她们展现了印度女性自我意识 的觉醒, 但泰戈尔给 这类女性安排的结局却与第一类女性一 样, 大多走向了人生 的悲剧。这无疑展现了泰戈尔女性思想 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在结婚前的两个星期, 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破了宁静的乡村生 活和他们甜美的爱情。奥莫尔在父亲带 领下为王国征战, 两 小无猜的爱人被迫分离。奥莫 尔走后没多久, 科莫尔为生 活 所迫出去乞讨, 为强盗所 掳。母亲 为了救她被迫 答应村里 地 主莫洪拉尔的婚约。然而在婚后不久, 科莫尔就遭到了遗弃, 被打发回了娘家, 她越发思念恋人奥莫尔。终于有一天, 奥莫 尔以军事统领的身份回到小山村, 但科莫尔已经结 婚的消息 让他感到失望和痛苦。为了让科莫尔能 够履行自己的义务, 奥莫尔对她言辞冷淡, 科莫尔最后也因此郁郁而终[ 1] 。
( 二) 反抗意识下的女性 泰戈尔在他的短篇 小说中 也塑造 了一类具 有反 抗意识
收稿日期: 2010 11 22 作者简介: 王中英(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 ) , 男, 河北唐山人,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15 ∀
2011 年 2 月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期
的女性。如 弃绝!中的库松、吉莉芭拉!中的吉莉芭拉、一 个女人的信!中的麦里 娜拉等。然 而, 尽 管她们 已经产 生了 反抗意识, 但她们的反抗力 量是微 弱的, 在强大 的传统 力量 面前, 等待她们的依旧是悲惨的命运。
科莫尔与奥 莫尔 的爱 情悲 剧是 由 多方 面原 因 造成 的。 表面上看, 突发的战争引 起了一 系列偶然 事件, 导致 了二人 的悲剧。实际上, 来自传统印度社会的伦理道德才是造成二 人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印度教经典 摩奴法论!中规 定, 女 子一旦嫁到夫家, 就变成 了丈夫 的私有物, 即 使遭到 丈夫的 遗弃, 仍然是丈夫的财产。 从这个 角度来看 , 科 莫尔 是不自 由的, 即使遭到地主莫洪 拉尔抛 弃后, 摩 奴法论!同 样规定 了为人妻的义务, 忠贞、顺从忍耐、服从丈夫的意志。作为印 度社会的一份子, 奥莫尔 深知这 些传统规 定, 为了保 全科莫 尔的名节, 尽到为人妻的义务, 奥莫尔故 意冷淡科莫尔, 最终 导致二人的爱情悲 剧。 女 乞丐!是泰 戈尔短 篇小说 的处女 作。从这篇小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泰戈尔对女性问题的热切 关注。通过这一类女性, 我们可以看到泰戈尔对以印度教为 基础的印度社会对女 性的压 抑、束缚与残 害的强 烈不满, 对 女性的深切同情。
库松出身于低贱的首陀罗种姓, 又是一个寡妇。在传统 印度社会里, 这种出身与遭遇几乎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然 而在传统势力面前, 库松不 是那种 任人摆 布、逆 来顺受 的女 性, 她纯洁、善良、多情, 渴望得到 爱情和 幸福。当 大学 生赫 门达爱上她以后, 库松也 很快坠 入爱河。但 是库松 知道, 自 己与赫门达之 间存 在着 家世 和种 姓的 差 距, 尤 其是 种 姓差 距, 这个几乎是 他们 不可 逾越 的鸿 沟。按照 印 度的 种 姓制 度, 不同种姓的男女是不能结婚的。其次, 自己是个寡妇, 按 照封建婚姻制度及其陋习, 寡妇是不能再嫁的。迫于传统的 压力, 库松一开始并不打 算嫁给 他。但最终, 爱恋 的折 磨使 库松隐瞒了自己的种姓和出身, 战胜了思想中的传统伦理道 德观念, 勇敢地同与自己身份相差悬殊的人结合在一起。当 赫门达的父亲得知真 相, 要 来赶她 出门时, 库松 表现得 异常 镇静, 既不哭泣, 也不求饶。她利用最后的机会与丈夫话 别, 妻子的温情最终感动了赫门达, 使他战胜了家庭和社会的压 力, 坚决不弃绝自己的妻子, 但 随着小说 结尾赫 门达父 亲的 一声怒吼, 二人被扫地出门[ 2] 。
摘要: 将泰戈尔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归为两类, 一类是传统伦 理道德压抑 下的女性, 另一类 是反抗意 识下的
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 反映了泰戈尔对印度社会的深入思考, 为 印度女性的解放指明了道路。深刻的个人原因和
复杂的社会原因以及他对文明冲突的 深入思考, 促成了泰戈尔既复杂又进步的女性思想。
关键词: 泰戈尔; 短篇小说; 女性群像; 女性思想; 复杂性; 反思
第 27 卷第 1 期 2011 年 2 月
( 社会科学版)
Jo ur na l of H ebei N orth U niv ersity ( 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 l 27 No 1 F eb. 2011
批判与反思
泰戈尔女性思想解读
王中英
(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80)
传统印度社会以宗教为基础, 通过宗教衍生出来的伦理 道德束缚女性的思想, 限制 女性的 行动, 消解女 性的主 体意 识和身份的认同, 最终构建 起一个 以男权 为中心、女性 为附 庸的社会。 摩奴法论!规定: # 无论在 幼年、成年或 者老 年, 女子即使在家里也绝不可 以自作主 张∃[ 3] ( P106) , 同时还 规定 # 女子必须幼年从父, 成年从 夫, 夫 死从子, 女子 不得享 有自
库松与赫门达对传统势力的反抗是有 力的, 从二人身上 可以看到泰戈尔对女性解放的热切希望。库松是矛盾的, 她 有着追求自身 幸福 的渴 望, 但同 样有 着对 出身 和遭 遇 的顾 虑, 来自于传统道 德压 力成 为她 追求 爱情 与幸 福的 巨 大阻 碍。最终, 对爱的渴望, 对 幸福的 追求使 库松隐藏 了自 己的 种姓与遭遇, 毅然投入赫门达的怀抱。泰戈尔在这篇小说中 展现了真爱的力量与可贵, 使我们在传统的社会中看到了温 馨的一面, 看到了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 同样, 也使我们看到 了这种觉醒的微弱与被动以及传统力量的 强大, 赫门达坚决 不弃绝自己的妻子, 最终的 结果却 是二人 为家族 所抛弃, 为 种姓社会所弃绝。
二、积极的女性思想
泰 戈尔深切关 注女性命运 , 同情 女性不幸, 呼吁 男女平 等, 争取女性解放, 对传 统伦理 道德对女 性的束 缚和迫 害进 行了强烈的控诉与批 判。印度 传统的宗 教经典 详细规 定了 女性的地位、思想与行为方 式, 这些规定 沉淀为 印度传 统思 想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女性群像
泰 戈尔深切关 注女性命运 , 同情 女性的不 幸, 对 传统伦 理道德给予女性的束缚和迫害进行了强烈 批判, 这在其短篇 小说中有着突出的体 现。泰戈 尔笔下的 女性可 分为两 类典 型形象:
( 一) 传统伦理道德压抑下的女性 印度传统文化要求 女性忠 贞, 顺 从忍耐, 对家 庭无 私奉 献, 无条件地服从家庭和丈 夫的意 志, 并 以此作 为最高 的荣 誉与美德。泰戈尔塑造了这样的女性类型, 她们遵守传统伦 理道德的要求, 却在传统伦 理道德 的束缚 与压抑 下, 消 融了 自主意识, 最终走向了人生的悲剧。 这一类女性形象普遍存在于泰戈尔的短篇小说 。如 女 乞丐!中的科莫尔、摩诃摩耶!( 又 译 莫哈 玛雅!) 中的 摩诃 摩耶、素芭!中的素芭、 还债!中的 尼露波 玛等。 女乞丐! 中的主人公科莫尔是这类女性形象的典型 代表, 她是传统伦 理道德的牺牲品。科莫尔与奥莫尔两小无猜, 青梅竹马。但
2011 年 2 月
王中英 批判与反思
第1期
个非常传统的印度家 庭。泰戈 尔身处于 一个庞 大的家 庭之 中, 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在充 分的自 由与严 格的家 教下成 长, 对宗教的虔诚是家庭 予以他 们的必 修课。泰戈 尔的父 亲德 宾 ∀ 德拉纳特 ∀ 泰戈尔 在宗教 信仰方 面是一 个虔诚的 印度 教教徒, 这使得他对子女的 宗教要 求分外 严格, 泰戈尔 自小 生活在一个严格的宗教家庭之中, 宗教对他的影响是不可避 免的。印度当代学者维希瓦纳 特 ∀ S ∀ 纳拉 万教授 泰 戈尔 评传!一 书认为, 在泰戈尔的童年轶事中, 有三件事对他一生 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其中之一便是在传统的授圣线仪式 上, 他被 授予圣线。在那次仪式上朗诵的吠陀圣歌给他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 泰戈尔的思想中有着深深的宗教 烙印, 但恰恰是宗教对女性 的压抑、束缚 与残害 造成了 印度 女性的不幸, 对女性不满的 控诉就 是对宗 教的控 诉, 这 使得 泰戈尔的存在于两难 之间, 一方面 他笃信 宗教, 另一方 面印 度女性的悲惨命运又使得他不得不站在印 度教的对立面, 对 于宗教的复杂情感成为 泰戈尔 女性思 想矛盾 性与复杂 性的 决定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