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方面浅析泰戈尔
浅谈泰戈尔的和谐教育思想

浅谈泰戈尔的和谐教育思想作者:刘风云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5期摘要: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音乐家、教育家,他倡导和谐教育。
他的和谐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和谐的人性论、和谐的教育目的论、教育要与大自然相和谐、教育要与社会和生活相和谐、教育要与文化相和谐。
关键词:泰戈尔:和谐教育思想中图分类号:G40-0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5-0025-02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伟大的诗人、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
1921年,他创办了国际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接受它,而不仅仅是了解它,我们也许会因有知识而变得强有力,但是,我们一定会因和谐一致而达到圆满。
最高明的教育是这样的,它不仅给我们以知识信息,而且还使我们的生活与一切存在保持和谐一致”。
一、和谐的人性论泰戈尔的人性论中贯穿着和谐思想,是真、善、美的思想统一体,他对人的本性的具体论述,主要分二点。
第一,人具有追求内在完美的天性。
他始终把永恒大我实现作为人类成长目标,人类追求完美,这是人类天性。
赞美人性、热爱人生,是他的人性论出发点,他说。
人生要“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他承认人性中的私欲、贪婪等恶习,且容易受不良习俗影响,但人类可以自我克服,自我超越。
第二,尊重自我和个性的价值。
泰戈尔说过,“别踩住我的思想”。
他认为过去的学校教育制度扼杀了儿童的个性、天性。
在《我的学校》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该校一个男孩爬上一棵树,并选择了一个树杈作为学习之地。
泰戈尔理解地说,童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生中唯一可以在树枝与他的客厅座椅之间做出选择的时期。
“在我校的教学体制中,我一直都在努力贯彻我的教育理论——建立在我对儿童心理的体验基础之上的教育理论”。
“教育的宗旨是只能通过自由之路而获得的思想的自由”。
泰戈尔的美学文学思想

泰戈尔的美学文学思想一、文学与真实关于文学的性质、意义、作用、内容、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泰戈尔都有专文论述。
一方面,由于他的世界观在基本性质上属于唯心主义范畴,所以他的文学观也必然受其制约,具有唯心主义的性质,含有神秘主义因素;另一方面,由于他的世界观里又包含一些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成分,特别是由于他在创作上大量的、成功的实践活动,所以他的文学观也包含许多合理的因素,甚至包含若干精辟的、独到的见解。
关于文学应当写什么的问题,泰戈尔在《文学的本质》一文里作了如下回答:“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心灵描绘和人的性格刻画。
”(倪培耕译文)所谓心灵描绘,是指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
泰戈尔把世界分为外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两部分,认为二者具有天壤之别,后者不仅反映前者哪些东西是白的、黑的或者是大的、小的信息,而且揭示哪些东西是可爱的、可憎的或者崇高的、卑劣的,也就是说后者是具有感情的,表现了人的情趣爱好和喜怒哀乐,所以更加富有魅力。
正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总是川流不息地保持常新,而且坚持不懈地努力表现自己,所以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进行文学创作。
既然如此,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描绘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的心灵感情,并且力求清晰和充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学应该尽量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利用比喻、韵律、暗示等方式,此外还要借助图画和音乐的手段,图画赋予感情以鲜明的形象,音乐赋予感情以充沛的活力。
不过,泰戈尔认为人的心灵描绘并非文学表现的唯一对象,即人的性格挖掘出来,并且加以刻画,乃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
这是因为,人的性格是细腻入微和丰富多彩的,而且不是固定不变和有条不紊的,它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重重叠叠的表现层次,而它的表演又是那么不可思议和出人意料。
所以,使它隽永地铭刻在人类心上的工作,只能由一些超乎异常的天才人物来完成。
泰戈尔以上这些论述是富有启发性的,但他在这篇文章最后又提出“神明欢悦的创造是在自己内部进行,人心欢悦的创造则是它的反映”的命题,并且导出“文学不是某个人的独占的东西,也不是创作者的,而是神明的声音”的结论,则显然具有唯心性质和神秘色彩,很难为我们所接受。
论泰戈尔诗歌中的思想性

论泰戈尔诗歌中的思想性乖管敏爻’8(上旬刊)论泰戈尔诗歌中的思想性口刘舒展(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033)摘要泰戈尔作为享誉世界的大诗人,其作品在中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力.本文从思想性方面对泰戈尔诗歌进行分析.探索他诗歌的魅力之所在.泰戈尔诗歌的巨大价值,泽被后世,成为代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关键词泰戈尔诗歌思想性中图分类号:I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8)_08—222-01引言泰戈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诗歌创作是泰戈尔全部创作的大宗,也是其文学成就的最高表现.泰戈尔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诗歌而奠定的.1913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诗人.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本文对泰戈尔诗歌进行阐述,以期对其诗歌魅力进行有价值的探讨.一,泰戈尔诗歌中浓郁的宗教思想研究泰戈尔宗教思想最重要的文献当推《人的宗教》(TheReligionofMan),它是一部集中反映泰戈尔宗教思想的经典着作.诗人说:…人的宗教’作为一种宗教体验,而不仅仅作为一个哲学话题.一直在我的心灵中发育滋长.事实上,从我在不成熟的少年时期较早的作品到现在,我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均带有这种成长发育的历史留下的几乎持续不断的痕迹.”泰戈尔最初的宗教思想来源于自己的直接经验.诗人说,”在我回首那些岁月时,我似乎觉得,我曾经无意识地沿着自己的吠陀时代的远祖的道路前行,并得到使人联想到至为遥远的’彼岸’的热带天空的启示.”诗人的宗教思想逐渐趋于成熟,最初的宗教体验演变成为”诗人的宗教”,直至最终定型为”人的宗教”.泰戈尔的人的宗教虽然承认神的存在,但却与以往的传统神学不同,不再将神置于绝对的主宰地位.他的神其实就是一个理想的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真善美的象征.泰戈尔的宗教思想,在作品上就表现为泛神论.但是,泰戈尔不是传统的宗教者,他把这种意念不是引向来世或虚无飘渺的天庭,而是扎根于泥土,培育着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鲜花,他爱着人——从国王到乞丐的各色人群,因此他寻求到了那种”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二,泰戈尔诗歌中独特的美学思想泰戈尔的诗歌中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审美理想主义,这种审美理想主义既是古代印度浪漫主义文学情趣的深化,也是近代印度民主主义思潮在审美文化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是泰戈尔继承古代印度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西方先进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体现现代民族文化特色的美学思想.东方精神——泰戈尔的美学思想是体现东方精神的荚学思想.泰戈尔把自然美看作人类本质的外化,从而继承并发扬了东方古代美学中泛神论思想的影响.而通过审美创造探寻崇高的极致正是近代东方文化的基调,同时也是印度近代文明的主要特征.泰戈尔的美学理论中深深地浸透着这种”东方精神”.崇尚创造性——泰戈尔的美学理论中,审美活动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创造性行为,是他们从主体走向自然界,个体走向群体,一瞬转化为永恒,偶发意念升华为普遍本质的特殊媒介.”艺术的功用,便在于建设人的实在世界——真与美的活生生的世界.在人感到自己的无限性的地方,在人变得神圣的地方,人是真实的,神性也成了他自身的创造者.”人格的力量——他认为:”人类的文学,人类的艺术是为充实人的虚无,为了在种种感情和情昧里唤醒人类心灵而存在.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文学艺术的地位是何等宽广!它的数量是何等丰富!如果它在文明的任何一场毁灭性地震里毁于一旦,那么巨大的虚无像荒漠大地一样,就会扩散在人的历史里.”在这里,泰戈尔旨在阐明,文学和艺术的人类学价值在于它以审美的原则来张扬人格的力量,而印度文学艺术和美学理论的深刻内涵也正在这里.他坚持认为,印度民族的人生追求和审美创造总是以人格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泰戈尔所坚持的民族审美文化的历史主义显然是在强调印度社会现实及其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他认为,应该借助审美创造力来唤起全民族人民的创造潜能,形成一股改造和完善社会现实的精神力量.对人民之爱,对祖国之爱,对理性之爱和对自由之爱构成了泰戈尔的审美理想主义的丰富内涵.三,泰戈尔诗歌中鲜明的政治思想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是泰戈尔诗歌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泰戈尔时时关心国家的命运,与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潮流息息相通.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前期被称为爱国诗,反映了印度人民对民族解放的渴望,后期的诗歌则超出了印度一国的命运,放跟世界人民的解放运动,体现了高远的思想境界.泰戈尔对东方精神文明的倡导,与他反对殖民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民族主义立场密切相关.泰戈尔在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长大,深知在殖民统治者压迫与盘剥下生存的屈辱与痛苦,因而,他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创伤能够深深理解与同情.早在1881年,还只有2O岁的泰戈尔就写了一篇《死亡的贸易》(另译《鸦片——运往中国的死亡》),痛斥英国殖民者向中国倾销鸦片的强盗无赖行径.1916年夏,泰戈尔在访日期间,指责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国家主义而不是人道主义,抨击日本的扩张侵略行径,以致受到冷遇,遭到报纸文章的嘲讽,离开日本时没有任何欢送仪式,与刚到日本时受到的热烈欢迎构成强烈的反差.这一态度赢得了中国人的好感.结语泰戈尔的人格,思想与艺术,闪烁着爱与美的光芒.泰戈尔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艺术建构的确多有启迪.当初泰戈尔诗引起郭沫若惊异的,就是平易近人,清新隽永与散文化体式.其韵律婉转, 自然天成的诗歌,对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那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诗体小说,精悍隽永的短剧,以及流贯于多种文体中的把自然风光,人情生趣与哲理玄想融为一体的笔法,等等,都给中国文坛以深刻的影响.参考文献:f1】刘安武,倪培耕,白开元主编.泰戈尔全集(第22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e0:290—291.【2】刘湛秋主编.泰戈尔孟加拉掠影.泰戈尔随笔.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168—169.【3】刘建译.人的宗教.泰戈尔全集(第20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5.『4I泰戈尔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第102页.。
泰戈尔是个怎样的人

泰戈尔是个怎样的人泰戈尔是世界级著名诗人和文学家。
虽然泰戈尔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但是泰戈尔的作品依然深受全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泰戈尔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泰戈尔倡导的思想观念来看,泰戈尔是一位乐观的人。
泰戈尔的乐观表现在他对善与恶的理解和宽容。
泰戈尔认为,善良是一种天性,所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善良的,即使世间存在恶势力,但是它们最终都会朝着善良的方向发展。
所以,从泰戈尔提倡的善恶观念来看,泰戈尔是一位生性乐观的人。
除此之外,泰戈尔还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
虽然泰戈尔是一介文人,但是他用文字改变着印度人民的思想和观念。
泰戈尔在印度生活时,恰好是印度饱受压迫和折磨的时期。
泰戈尔看着印度民众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这让泰戈尔非常难受。
久而久之,印度民众过着麻木不仁的生活,这让泰戈尔更加担心国家的未来。
随后,泰戈尔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然、歌颂“神”的作品,他希望印度民众可以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汲取战斗的力量。
等到甘地率领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时,泰戈尔还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为国家解放付出绵薄之力。
其次,泰戈尔还是一位善良、胸怀疾苦民众的人。
泰戈尔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以立足现实为基点。
他积极反映印度妇女悲惨的生活遭遇,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她们深切的同情。
泰戈尔的创作风格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提到泰戈尔时,都会想到泰戈尔所写的优美诗句。
诸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等。
从这些优美的诗句中,也能看出泰戈尔的创作风格。
从诗歌创作来看,泰戈尔敢于用独树一帜的表达方式来深化诗句的意境。
从诗歌体裁上来说,泰戈尔创造了故事诗和抒情诗,除此之外,泰戈尔还创造了自由体裁的诗歌形式。
既然说到了泰戈尔的创作风格,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泰戈尔清丽浪漫的语言特色。
泰戈尔的诗歌之所以能受到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这与他清新活泼的语言特色是分不开的。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朱明忠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故印度人尊称他为“圣诗”或“诗哲”。
泰戈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著作,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
这个体系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等,他那充满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不仅鼓舞着印度人民,而且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戈尔的思想,渊源于三个方面:一、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
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已经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印度古代哲学的种子,奥义书与吠檀多的“梵我同一”思想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他的世界观产二、生了深刻的影响。
印度教虔信派的泛神论和宗教改革思想。
泰戈尔是个诗人,他在青年时代就对虔信派圣贤迦比尔、那纳克和达杜等人的诗篇非常感兴趣,他们诗歌中的那种人格化的、大慈大悲的神,以及在神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对他的哲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西方近现代思想。
他还从西方近现代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人道主义学说中吸收了大量营养,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常常对东西方思想进行对比。
一、人与宇宙的关系泰戈尔的哲学是以他的宇宙观为出发点的。
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人生观、认识论、宗教观和社会理想等等。
人与宇宙的关系,是剖析和理解泰戈尔思想的核心。
人与宇宙,或者说,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泰戈尔首先对比了古希腊和印度这两种文明的特点。
在他看来,古希腊文明与印度文明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古希腊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孕育于城墙之内。
城墙这种壁垒把人与大自然分割开了,使人不能自由地接触大自然。
同时,这种壁垒也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会使人养成一种习惯,凡是对屏障以外的东西都会产生怀疑,会认为它们是异己的或敌对的。
泰戈尔的美学文学思想

泰戈尔的美学文学思想一、文学与真实关于文学的性质、意义、作用、内容、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泰戈尔都有专文论述。
一方面,由于他的世界观在基本性质上属于唯心主义范畴,所以他的文学观也必然受其制约,具有唯心主义的性质,含有神秘主义因素;另一方面,由于他的世界观里又包含一些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成分,特别是由于他在创作上大量的、成功的实践活动,所以他的文学观也包含许多合理的因素,甚至包含若干精辟的、独到的见解。
关于文学应当写什么的问题,泰戈尔在《文学的本质》一文里作了如下回答:“文学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心灵描绘和人的性格刻画。
”(倪培耕译文)所谓心灵描绘,是指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
泰戈尔把世界分为外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两部分,认为二者具有天壤之别,后者不仅反映前者哪些东西是白的、黑的或者是大的、小的信息,而且揭示哪些东西是可爱的、可憎的或者崇高的、卑劣的,也就是说后者是具有感情的,表现了人的情趣爱好和喜怒哀乐,所以更加富有魅力。
正因为人的内心世界总是川流不息地保持常新,而且坚持不懈地努力表现自己,所以人类自古以来就在进行文学创作。
既然如此,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描绘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的心灵感情,并且力求清晰和充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学应该尽量发挥语言的表现力,利用比喻、韵律、暗示等方式,此外还要借助图画和音乐的手段,图画赋予感情以鲜明的形象,音乐赋予感情以充沛的活力。
不过,泰戈尔认为人的心灵描绘并非文学表现的唯一对象,即人的性格挖掘出来,并且加以刻画,乃是一件十分艰难的工作。
这是因为,人的性格是细腻入微和丰富多彩的,而且不是固定不变和有条不紊的,它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重重叠叠的表现层次,而它的表演又是那么不可思议和出人意料。
所以,使它隽永地铭刻在人类心上的工作,只能由一些超乎异常的天才人物来完成。
泰戈尔以上这些论述是富有启发性的,但他在这篇文章最后又提出“神明欢悦的创造是在自己内部进行,人心欢悦的创造则是它的反映”的命题,并且导出“文学不是某个人的独占的东西,也不是创作者的,而是神明的声音”的结论,则显然具有唯心性质和神秘色彩,很难为我们所接受。
泰戈尔诗歌思想性的五个维度探析

泰戈尔诗歌思想性的五个维度探析本文认为,泰戈尔的诗歌是其全部作品的浓墨重彩。
泰戈尔诗歌深具思想性,体现在五个维度。
即:独特的美学思想、强烈的政治倾向性、生态和谐思想、“咏唱生亦咏唱死”的生死观和泛神论宗教思想。
标签:泰戈尔;诗歌;思想性;五个维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首位享誉世界的文豪、圣哲,诗歌是其全部作品的浓墨重彩。
于60多年创作生涯中,泰戈尔前期诗歌主要是《故事诗》和众多爱国诗。
20世纪头20年,是泰戈尔创作最丰富、最重要时期,该时期他文思泉涌,“火花四射”,“大珠小珠落玉盘”,写了大量诗歌,如蜚声中外的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1913年,《吉檀迦利》于英国出版后,轰动一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东方作家。
泰戈尔后期主要是一些政治抒情诗,但思想性更强,境界更高,深情、激情,更富人民性、世界性。
泰戈尔作品在中国亦有极深远影响,1956年周恩来赞叹:“泰戈尔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1]。
一、独特的美学思想1、浸透东方精神泰戈尔诗歌所体露的美学立场、标则、逻辑,透显东方精神。
在诗歌中,泰戈尔将自然之美视为人类的思想映现、本质外化,从而承接并光大了东方古代美学中泛神论观点。
借助审美来生发、创造、实现崇高、完善、极致,既是近代东方文化的吁求、主旨,又是印度近代文明的基本特点、重要表征。
概言之,泰戈尔将古代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予以扬弃,从而于诗歌中形成了深具现代民族文化特色的东方美学思想。
2、尊崇创造性泰戈尔美学理论认为,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行为,审美活动是人类从自身主体步入客体自然界、个体走向群体、瞬间变永恒、偶发意念(临时起意)升华为普遍本质(一般规律)的特殊媒介、专门载体。
泰戈尔说:“在人感到自己的无限性的地方,在人变得神圣的地方,人是真实的,神性也成了他自身的创造者。
”在泰戈尔视域里,文学艺术的人类学价值意蕴在于其是以审美旨趣来凸显人格力量、人性光辉,印度民族的审美创造就应以人格主义为靶向,借助审美创造力来深度激活全民族创造潜能,形成改造外在自然和完善社会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
泰戈尔诗选赏析

泰戈尔的诗选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美妙的意象,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印度文化的色彩。
以下是对泰戈尔诗选的一些赏析:首先,泰戈尔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生命、自然、爱情等主题的描绘,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例如,在他的诗《我的歌》中,他写道:“我的孩子,我这一只歌将扬起它的乐声围绕你的身旁,好像那爱情的热恋的手臂一样。
我这一只歌将触着你的前额,好像那祝福的接吻一样。
” 这首诗表达了泰戈尔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传达出他对爱和美的追求。
其次,泰戈尔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各种自然元素和动物形象,这些形象在他的诗歌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他的诗《赠品》中,他写道:“我要送些东西给你,我的孩子,因为我们同是漂泊在世界的溪流中的。
我们的生命将被分开,我们的爱也将被忘记。
” 这首诗中的“赠品”象征着爱和希望,表达了泰戈尔对生命和爱的独特理解。
此外,泰戈尔的诗歌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探讨,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例如,在他的诗《守旧》中,他写道:“也许你们会因为我徐志摩是个诗人来讲这话而有所疑忌,那么胡适是一个沉厚稳重的人选来说明老人的伟大与深厚,既伟大深厚、又是最富感情的人,所以他到处要求人道的温暖与安慰,他尤其要我们中国青年的同情与爱!” 这首诗表达了泰戈尔对人性、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最后,泰戈尔的诗歌还具有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诗意,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他的诗歌还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描绘各种奇妙的景象和形象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之,泰戈尔的诗选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美妙的意象,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印度文化的色彩。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还具有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思想方面浅析泰戈尔
从思想方面浅析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暂且不提他的作品的伟大价值,我们来谈一谈他的思想。
【梵我合一】
泰戈尔自己曾经说过:“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
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
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
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研究著作中指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
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
“梵”是宇宙万有的统一体,世界的本质。
人与“梵”也是统一体。
“‘我’是‘梵’的异名,‘梵’是最高之‘我’。
”“人的实质同自然实质没有差别,两者都是世界本质‘梵’
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关联。
”泰戈尔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为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
泰戈尔跟印度传统哲学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点放在“人”上面,主张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认为只有在人中才能见到神。
季羡林先生还指出:“既然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人与自然合一,其间的关系,也就是宇宙万有的关系,就只能是和谐与协调。
和谐与协调可以说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
”泰戈尔认为“完全的自由在于关系之完全的和谐”。
泰戈尔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宣传爱的福音,认为“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它真正进步的是协作和爱,是互信和互助”。
不过,泰戈尔也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他的思想里多少有些辩证法的因素,他承认自然、社会、人的思想都是在流转变化的。
在泰戈尔的思想中,‘韵律’占极高的地位,这是他的最高理想,最根本的原理,是打开宇宙奥秘的金钥匙。
【诗与诗人】
泰戈尔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人,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他特别关注诗与诗人的关系。
1903年,泰戈尔读了英国诗人丁尼生的传记之后写了“诗人的传记”一文,主要讨论诗人和他的作品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由于诗人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他的作品,诗人的作品能够给我们一个他的真实形象,而诗人的传记只是记录了诗人的外部活动,因此,通过研究诗人的传记不能真正认识诗人。
他指出:
“诗人不是用创作诗歌那样的方式,创造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不是诗”(第22卷:37)。
泰戈尔并不否认诗人的生活与他的诗歌有着内在的联系,但他认为只有但丁那样的超凡出众的诗人,才能同时在诗歌和生活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天才,“但丁的诗凝结着但丁的生活,如果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读,那么我们将会更清己而不是他的客体对象”;“艺术的主要目的是表现人格,而不是抽象的和分析性的事物”。
在“旅洲纪行”一文中,他认为只有作为艺术客体的创造者,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主体,指出:“只有在文学中人才是主体。
也就是说,人是文学的标志和目的。
……正是人与人交往的本性及其结果,才使得人成为文学的主体,因此,文学的标志和目的只能是作为人的‘我’,绝不是被我看到了的一切外在的事物”。
可见,具有主体性的人是泰戈尔诗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所谓主体性诗学就是在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各种关系中特别强调文学与人的关系,特别强调文学创作中作者的主体地位。
主体性文学理论在东西方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但在西方,对文学主体性的认识和强调是从浪漫主义开始的。
深受西方浪漫主义影响并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泰戈尔,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中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诗人的传记”一文可以说是他主体性文论思想的前奏。
【主体诗学】
泰戈尔认为传记作家很少在意诗人丰富多彩的人格和内心世界,而诗人在他的诗中表现的比他的实际生活更真实,“瓦尔米基的读者从瓦尔米基的诗里创造着诗人的生活传记,那个生活传记与瓦尔米基
的实际生活相比更为真实”(第22卷:38)。
总之,他认为诗人的生活传记不如其作品更能表现诗人的自我,也就是说,诗歌是诗人的人格的表现,而不是诗人的生活的再现。
这样的具有主体性的诗学思想在他中后期的论著中有更深刻的表述。
【关于死亡】
泰戈尔对死亡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他说:“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在死亡面前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贮藏并相爱。
只有当我们把个别死亡的事实同生命整体分离时,我们才会看到它的空虚并变得沮丧。
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整体,死亡只是它的一部分,就好橡是从显微镜中看一块布,它看起来像一张网,我们注视着那些大大的洞,由于想像而颤抖。
但事实是,死亡并不是最终的真实,它看起来是黑暗的,有如天空看上去是蓝色的,但是死亡并不是变黑了的实体,正像天空并不在鸟的翅膀上留下它的颜色一样。
”“在泰戈尔笔下,死亡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心向往之。
他在《吉檀迦利》的最后阶段,用了20余首诗歌赞死亡,抒写在死亡中与神同一的过程。
【善恶观念】
泰戈尔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世界是朝着绝对的善发展的,坚信恶最终将转化为善。
诗人认为,我们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感受到有限,但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是最终的,欢乐亦是如此。
因此,善恶且不是绝对的存在,但对于有限的我们来说却是真实的,必须通过《薄伽赞歌》中的业溶血,也就是通过无私善行的实践而与
无限者的活动统一起来,以获得宇宙生命或道德生命。
他说,“生活在完全的善中就是在无限中证悟了人生,这就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生观,也就是我们通过内在的道德力量所能具有的对整个人生的看法。
佛陀的教义是要把这种道德力量修炼至最高程度,要懂得我们的行动范围不应束缚于狭小的自我领域内。
”“当佛陀沉思使人类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的途径时,他已经达到了这种真理:即当人类通过把个别融合于普遍而获得最高的目标时,人类就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正由于如此,泰戈尔对佛陀推荐备至,诗作无处不体现着这种从一切处去体会个体和整体的联系。
冰心如此评价泰戈尔,他是我青年时代所最爱慕的外国诗人。
他是一个爱国者、哲人和诗人。
他的诗中喷嗌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
有了强烈的爱就会有强烈的恨,当他所爱的一切受到侵犯的时候,他就会发出强烈的怒吼。
他的爱和恨像海波一样,荡漾开来,遍及了全世界。
我不能评价泰戈尔过多的言语,我只能说,我喜欢他,这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