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节气去探究

合集下载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讲授新课
一、议一议
(1)关于二十四节气,我最想了解的是: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城市里不用种庄稼,二十四节气还有意义吗?
……
(2)你还想了解哪些?
二十四节气含义;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节气知识等等。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要想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学会借助相关工具。
2.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六、信息园地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认知自然、了解传统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经验分享:
我知道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通用版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通用版

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下册-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起源、划分及作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 通过观察、调查、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气与农业、气候、生活等方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起源、划分及作用2. 节气与农业、气候、生活等方面的关系3. 观察植物、动物、气候等变化,记录节气特点4. 调查当地节气习俗,了解节气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节气知识讲解与观察实践1. 引入:讲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起源、划分及作用,让学生对节气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详细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农业意义及气候变化。

3. 观察: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气候等变化,记录节气特点。

4. 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农业实践活动,如种植、收割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第二课时:节气与生活调查1. 调查:让学生分组调查当地节气习俗,了解节气与生活的联系。

2. 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调查成果,讨论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节气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第三课时:节气环保教育1. 讲解:讲解节气与环保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节气对环保的重要性。

2.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节气环保理念,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

3. 实践:让学生制定节气环保行动计划,并在生活中实施。

第四课时:总结与展示1.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回顾节气知识及实践成果。

2. 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节气知识竞赛、节气手抄报、节气摄影等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关注节气、热爱生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观察、调查、实践等方面的表现。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跟着节气去探究 (11张)ppt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跟着节气去探究 (11张)ppt
探究问题: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2、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及特点。 3、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及特点。 4、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及特点。 5、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及特点。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2、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及特点。 3、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及特点。 4、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及特点。 5、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及特点。
• 跟着节气去探究
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表示一年中 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 用源自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形成于春秋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 和智慧的结晶。
你都知道哪些节气的名称?
节气歌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跟农业种植 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农历在人们的生活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随着中国历法的 完备,二十四节气也流传到了世界各地。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节气的划分
小结:
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
研究,我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 加深入的了解,相信大家对自己 之前提出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或者谈 谈自己的体会。
拓展延伸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
它是根据我国农历来划分的。中国的农历 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使用的阳历更实 用、更方便。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天)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相连)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想研 究哪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节气的含义 节气划分的方法 节气的特点 节气与农业生产生活的联系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跟着节气去探究 (10张)ppt

小学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跟着节气去探究 (10张)ppt
综合 实践 活动
跟着节气去探究
什么是节气 •
节气是指太阳历
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
个特定节令,是根据
地球在黄道(即地球
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
的,每一个分别相应
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
动15°所到达的一定
位置。二十四节气是
上古时代通过观察太
阳周年运动,认知一
年中时令、气候、物
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
3、自己打算怎么去研究
活动时间:
活动目的: 活动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年级 五年级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活动效果: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细探冬至
气候特点:日长夜短,越来越冷;吃了冬至面,一天涨一线; 开始“进九”。
物候特点: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泉水动。
各地习俗:北方人吃饺子;安徽人吃冬至面;江浙地区祭 祖;客家人喝酒…….
关于小寒 小组讨论:
1、想象自己小组想要研究的内容,定主题
2、思考自己会用上那些研究方法
形成的知识体系。
节气歌
•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 反映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
至,又称八位; • 反映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 反映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
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全国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

二、活动主题跟着节气去探究: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三、活动时间第一课时四、活动对象五年级学生五、活动内容1. 学习节气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意义和特点。

2. 探究节气与自然的关系:观察和记录节气变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如天气、温度、植物生长等)的变化。

3. 节气生活实践:根据节气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体验节气生活的乐趣。

4. 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得与同学、老师分享,共同探讨节气文化的魅力。

5. 动手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有关节气的手工艺品,如节气卡片、节气挂历等。

教案详细内容待补充。

六、活动准备1. 收集有关节气的资料,如书籍、网络文章等。

2. 准备记录节气变化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变化的观察工具。

3. 准备制作节气手工艺品的材料。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起源、意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观察记录:学生分组观察节气变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4. 生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节气特点,合理安排生活,如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

5. 分享交流:学生将所学所得与同学、老师分享,共同探讨节气文化的魅力。

6. 动手制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有关节气的手工艺品。

7. 展示评价:各小组展示制作的手工艺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活动延伸1. 学生在家继续观察节气变化过程中的自然环境,记录并与家长分享。

3.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节气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节气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气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观察、记录节气变化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

3. 学生根据节气特点合理安排生活的实际情况。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跟着节气去探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24节气的基本知识,理解节气与自然、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节气的概念:介绍24节气的由来、意义和顺序。

2. 节气与自然:分析节气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节气与生活:探讨节气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4. 节气文化:介绍节气相关的诗词、谚语、习俗等。

5.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节气观察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24节气的知识,了解节气与自然、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节气观察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节气观察记录表、节气相关书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节气宣传片,引起学生对节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24节气的由来、意义和顺序,分析节气与自然、生活的关系。

3. 案例分享:分享节气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4. 文化传承:介绍节气相关的诗词、谚语、习俗等,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节气观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思考。

6.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实践探究成果,分享观察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节气概念:24节气、顺序、意义。

2. 节气与自然:节气变化、自然环境、影响。

3. 节气与生活:节气应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

4. 节气文化:诗词、谚语、习俗。

5. 实践探究:观察活动、体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节气观察记录表,记录实践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心得。

2. 选择一首与节气相关的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

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节气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享、实践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24节气的知识,分析了节气与自然、生活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跟着节气去探究

2.跟着节气去探究

2.跟着节气去探究
教学反思
反思如下:一、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整堂课下来,总是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不能够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助手,很多方面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体。

每一种习俗都是老师交代后让学生起来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由学生主动谈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二、对课题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够。

学习本课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停留在珍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层次上,没有能够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

在教学中应该渗透这样的教学思想,这是下一步应该继续努力的。

三、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主动的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整节课未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问根求源,不能够激发学。

2.跟着节气去探究

2.跟着节气去探究

《跟着节气去探究》拓展资料:立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雨水: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拉保保”。

惊蛰:在这一天,民间有“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

春分:有“竖蛋”的民间习俗。

清明: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踏青赏春、植树种草等传统习俗。

谷雨:牡丹和众花仙都在曹州安家,每逢谷雨时节,牡丹就要开放,表示对谷雨的怀念。

立夏:在我国沿海一带,立夏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还有“秤人”的习俗。

小满:在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

芒种:这一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夏至:在这一天,无锡地区兴吃馄饨。

古时夏至这天,人们纷纷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至清代,夏至祭神更为盛行,是日民间须吃面食,以示敬神。

小暑:在小暑节的前后几天,民间有“百索子撂上屋”的习俗。

大暑: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立秋:在立秋时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的习俗。

处暑:在处暑时节,正值农历七月十五左右,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此时在台湾,就有“拜好兄弟”的习俗。

白露:城隍爷上天呈给玉帝,玉帝“准奏”,故就有了纪念白露的“白露节”。

秋分: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

寒露:寒露时节前后,恰逢九九重阳之日有登高的习俗。

霜降:在我国的广西下雷镇,有“壮族霜降节”。

祭祀民族英雄、进行商贸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的综和性民俗活动。

立冬:在立冬时节,有“送寒衣”的习俗。

小雪:“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国江南水乡的一种传统习俗。

大雪:大雪时节,天寒地冻。

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寒号鸟”的传说。

冬至: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家境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小寒: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

大寒:在大寒节气中,其间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着节气去探究
【活动分析】
节气,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方法。

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为我国的五大发明。

谈论起节气,大家也是滔滔不绝。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可见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根据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五年级《跟着节气去探究》这一实践主题,让孩子们结合二十四节气,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等物候变化;长期坚持,认真做好记录,并尝试编制当地的自然日历,理解农业生产与物候变化的关系。

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1、让孩子们结合二十四节气,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天气等物候变化;认真做好记录,理解农业生产与物候变化的关系。

2、在活动中制定研究计划,分工明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活动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活动的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生根据二十四节气,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分工明确。

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学会合作。

2、教学难点:小组的合作分工,合理制定研究计划。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激趣导入,活跃气氛。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有哪些吗?那你们知道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吗?(生答“二十四节气”)幻灯出示谜底。

师:节气,是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方法。

是汉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依然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是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情景;“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说的是关于惊蛰的节气。

更有谚语“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说的是立春这个节气天气特点预示一年农耕的收成;“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说的是谷雨这个节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016年11月,它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是我们国人的骄傲,你们想了解他吗?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节气方面的知识?谁来说一说?
学生举手发言,发言的同学可以给小组争取到一颗勇敢星。

2、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

(1)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

(幻灯出示二十四节气歌)生齐读节气歌。

(2)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二十四节气,老师特意做了一个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片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请同学们用你们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眼睛认真观察,结合生活实践说一说二十四节气有哪些特点?(幻灯播放二十四节气视频)
3、师生共同确立活动主题。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只是有关节气的一小部分特点,要想真正的了解它,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今天我们就围绕“节气”这个话题,进行一次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一起来制定一个实践计划,让我们一起跟着节气去探究。

4、为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老师特意制定了几个智慧锦囊送给大家,相信大家在出色的完成任务的同时,一定还会有不小的收获。

下面我就请出第一个智慧锦囊,(打开锦囊)哦,原来是告诉我们,“积极勇敢,大胆发言”啊!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气,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与物候变化的关系。

(二)确立研究内容
1、提出问题。

师:围绕“节气”这个主题,你最想研究关于节气的哪方面知识呢?指名回答。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板书记录有价值的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全班交流。

出示研究的问题:节气的由来、节气的特点等等
3、师:这么多精彩的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老师打开第二个锦囊,看看它会给我们提供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议。

(打开锦囊)“拨云见日,百里挑一”,接下来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请各小组同学从众多的主题中,挑选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和最适合主题进行研究,看哪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最先确定好主题,要填写在任务单上,并把它写在专属你们的大苹果上挂在树上,我们一起期待它快点成熟
4、小组长汇报本组研究的主题。

老师请出第三个智慧锦囊“学会倾听,虚心学习”告诉同学,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汇报时,教师随机在知识树上张贴小组汇报研究的主题。

第二课时
(一)制定活动计划
1、师:同学们,中国有句名言说“兄弟同心,其力断金”相信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接下来,我们小组内同学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根据本小组感兴趣的研究的主题。

制定符合小组的实践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小组同学要团结一致,老师再给大家一个锦囊妙计“团结协作,互利共赢”
2、根据事先安排好的活动小组,明确分工。

先指导各小组完成活动的初步计划,审定后再由组长根据自身小组的实际情况,与组员共同制定活动的详细计划,并填写《小组的活动计划表》。

(二)展示汇报
1、师,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制定的计划。

看有哪些优点?其他组的同学一定认真倾听,看有哪些优点?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也可以补充?(分享交流,共同提高)
2、学生展示,组长上前讲解。

完善扩充知识树。

(组长:我们小组是——,我们研究的主题是——……).
3、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出建议
4、教师指导评价
5、小组修改、完善,确定小组研究方案
在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指导课中,教师一定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活动计划,在相互交流中引起思维的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补充,从而不断完善计划。

当然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料之外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全程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

(三)活动评价和体会
1、师:同学们,这次的研究计划的制定,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去赶紧去付诸行动了吧,先不要着急,你认为哪个小组制定的计划最完善,给表现优秀的小组一颗星。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收获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来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运用大家的智慧,而且还要分工明确,各尽其责,我希望接下来的活动过程依然是有条不紊,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小组团结协作,达到我们预期理想的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