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断食与长寿(Eat,Fast and Live Longer)
禁食可以更长寿,为什么?

禁食可以更长寿,为什么?当然,是指适度禁食。
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可以更加长寿。
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
很早以前,大约至少有三十年以上了吧,据说就有科学研究指出,限制饮食的小鼠反而更加长寿,线虫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
当然,当时的论文,我没有读过,因为当时我忙于其它更加吸引了我兴趣的事情,比如基因和基因治疗。
后来,随着基因组的解码,我们逐渐认识到,长寿与基因有关,但饮食对长寿的影响或许与基因是并驾齐驱的。
所以,不要迷而信之地跟风说什么长寿“家族”,其实长寿可能是习惯,就是家族习惯,饮食首当其冲。
关于禁食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近些年有不少的研究。
甚至因揭秘自噬作用而获得诺奖的研究,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禁食者在理论上的胜利,我称之为辟谷者的精神胜利。
禁食研究,包括了进食模式和禁食时长,也包括了食物结构。
以前我们曾经介绍过禁食-进食模式、禁食时长和能量限制等对长寿的影响,这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当然,毫无疑义,食物结构也是会影响长寿的,因此也有一些研究是关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高碳饮食或称之为高糖饮食)、高脂饮食、生酮饮食等等很多。
那么,食物结构+禁食-进食模式呢?两个星期前,2020年5月14日,cell系列杂志cell metabolism 发表论文“Untangling determinants of enhanced health and lifespan through a multi-omics approach in mice”,采用多组学方法解密小鼠健康和长寿的决定因素。
文章研究了不同饮食结构(高糖饮食、低糖低脂饮食)和不同进食模式(正常进食、每日一餐、热量限制)下,禁食可以促进健康长寿的“密码”。
这些密码,比如代谢和信号通路,可能不是芸芸众生所关心的,但却可能是健康长寿干预的靶点,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而且成为未来延长寿命的技术要点。
“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轴的作用,涉及到健康长寿的关键代谢枢纽。
隔日禁食有助长寿

隔日禁食有助长寿【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2月19日报道】:通往长寿的快速道:隔日禁食美国科学家说,隔日禁食可以让你更长寿。
他们发现,隔日禁食不仅能帮助人们减轻体重,还能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提升脑力和延长寿命。
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NIA)率先倡导的这种试验性饮食方法是以如下事实为依据的:在只摄入维持生命所需最低热量的情况下,动物的寿命可能比正常情况长一倍。
这种饮食方法看来可以保护心脏、循环系统和大脑不受老年疾病(包括早老性痴呆)影响。
此前,人们认为动物吃得少活得久这一事实和人类关系不大,因为很少在人有这样的意志力,能把对热量的摄取控制在如此低的水平。
但现在NIA的科学家发现,隔日禁食的做法几乎同样有效,而且人们可以不禁食的那天吃他们想吃的食物。
NIA神经科学实验室负责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马特森说:“限制饮食热量摄入能延长寿命,帮助大脑和心脑血管系统抵御老年疾病。
”他说:“我们已经发现,限制饮食热量摄入,尤其是间歇性地大幅度限制热量摄入(例如隔日禁食),会激活神经细胞中的细胞压力反应通道。
”马特森说,这样的反应有助于大脑恢复活力,从而提升或保护智力和认知能力。
在一项实验中,马特森与其同事隔日给一组小鼠喂食,另一组小鼠则每日进食。
小鼠每次进食时都不限量,两组动物的热量摄入总量平均而言是一样的。
但马特森发现,隔日喂食的小鼠对胰岛素——控制人们进食后的血糖水平的激素——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
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分泌的胰岛素较少,而研究已经发现,较高的胰岛素水平与较差的脑力和较高的糖尿病风险有关。
间断喂食也能改善小鼠对一种模拟早老性痴呆的神经毒素的抵御能力。
马特森昨天在温哥华向美国科学促进会陈述了他的研究成果。
研究还发现,限制热量的饮食也能改善老年人的记忆。
看起来,减少热量摄入能抑制促进衰老的基因,并启动延缓衰老的基因。
玄门神拳(养生)网是提供养生培训和修真服务的专业网站,专业推广神拳养生术、服气辟(避)谷养生术、房中壮阳养生术;应用灵符、金针渡穴等为修行者补充元气,强力打通经脉,贯通任督——运周天,启胎息,开天目。
科学吃饭,长寿百年(精辟极了)

科学吃饭,长寿百年(精辟极了)人人都想长命百岁,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从吃饭做起。
可能有人会说,吃饭谁不会?其实则不然。
主要标志是因吃饭不科学,导致自身疾病或缩减寿命。
那么,怎样才算科学吃饭?概括地讲,主要是“四吃”。
第一,要吃少,不能吃得太饱我国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不饱食的谚语:“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脾胃”“少吃香,多吃伤”“每餐八成饱,保你身体好”“要活九十九,每餐留一口”。
中外一些健康老人的高寿,都是来自不饱食这一科学的饮食观。
许多医学实验都证明,要想延长寿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食物的摄取量。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麦克教授做过一个的著名的实验,那就是把实验老鼠的食物减少一半,结果发现,其寿命增加了一倍。
后来,得州大学的马沙洛博士也做了一组很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实验老鼠分成三组:第一组任它们随便吃;第二组把食物减了四成;第三组也是由它们随便吃,但是蛋白质摄取量减半。
结果,在两年半以后,第一组老鼠的存活率只有13%,第二组的存活率高达97%,第三组的存活率是50%。
许多科学家推论,人类如果采用“少吃”这种饮食方式,概率寿命可望增加20~30年。
有人曾计算过,一个人的一生,如以平均75岁计算,每人要吃进65~70吨食物。
这些食物都必须经过胃肠的消化、吸收,才能够供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活动所需的营养。
所以,人们把胃肠比作人体的“营养加工厂”。
人的胃肠和其他器官一样,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们的承受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违反了它们的规律和承受能力,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人就必然要出毛病,严重者还会危极生命。
科学研究证明,经常饱食尤其是暴食,不仅会损伤胃肠功能,引致消化不良、胃炎和胰腺炎,并可使体内的脂肪过剩、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而且过量饮食后,胃肠血液增多,大脑供血被迫减少,长期下来就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使大脑早衰、智力减退。
所以,如果想身体好,每顿只吃八成饱。
第二,要吃杂,确保营养平衡营养学家研究表明,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有50多种,可以说,世界上没有那种食物能够包含这么多的营养成分。
长寿是“饿”出来的

龙源期刊网
长寿是“饿”出来的
作者: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第09期
“饭吃七分饱”终于找到了科学依据:上海交大科学家最近对小白鼠的研究表明,节食能够增加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减少进入血液的肠道菌群产生的抗原量,从而改善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反应,这很可能是节食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的重要环节。
在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类群中,有很多是已被证实的有益菌,如在低脂食品中的乳酸杆菌就具有抗病菌定植、保护肠屏障及抗炎等作用,并可通过节食显著富集起来。
而与寿命负相关的细菌类群中,则有许多可能与疾病发生相关的潜在病原菌。
在菌群发生增减变化的同时,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内毒素结合蛋白也显著下降,显现出节食的健康效应。
可见“饭吃七分饱”的传统养生法则是科学的。
而且无论低脂还是高脂饮食,适度节食都能显著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从而达到减少老年性疾病,促使人们长寿的目的。
能量限制与长寿

能量限制与长寿你对“节食”、“轻断食”、“间歇性断食”应该不会陌生;而BBC的纪录片《禁食、断食与》(Eat fast and live long)可能更让你热血沸腾。
2009年,大名鼎鼎的《科学》杂志发表了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家们20年的研究,他们的结论是,节食延长了猕猴的寿命,而且节食的猴子更健康。
其实有关节食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相关疾病这样的结果在很多动物身上都看到过,如果蝇、线虫、酵母、小鼠、大鼠等等;但他们与人类的差异是如此之大,无法直接类推得到人类节食也能长寿这种结论。
猕猴作为我们的亲戚,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但这高兴没有持续太久,2012年,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同样大名鼎鼎的《自然》杂志上(生物医学界通常所说的“CNS”指的就是《细胞》、《自然》与《科学》这三本杂志)发表一篇文章,他们的研究结论是,节食并不能延长猴子的寿命,相较之威斯康星的研究团队,他们养了25年的猴子。
难道就因为多养了五年,这差距就出来了?大家还记得前面讲过的营养学证据的获取和证据分级吗?我们来看看这两项发表在顶级专业期刊的研究到底有什么不同,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很遗憾,两个团队使用的都是随机干预的研究设计,也就是目前为止最严格的研究设计。
只有看研究设计的细节了:首先,两个研究团队中实验组的猴子都是吃七分饱,但对照组不同:威斯康星团队对照组的猴子可以随便吃,想吃多少有多少;而衰老研究团队对照组的猴子可吃到十分饱,但不能过饱(也要限制饮食)。
其次,威斯康星给猴子的膳食含有28.5%的蔗糖(我们现在喊打的“添加糖”),而衰老研究所的猴子膳食中含蔗糖3.9%;第三,猴子不同,威斯康星的猴子来自印度,而衰老研究所的猴子有一部分来自印度,一部分来自中国;第四,威斯康星团队只给节食的猴子膳食补充剂;而衰老研究所的猴子都吃膳食补充剂,无论是否节食;第五,威斯康星团队只计算因衰老相关疾病死亡的猴子,而非衰老相关疾病死亡的猴子在节食组更多……而且,尽管猴子与我们最接近,基因组有93%同源,但猴子的平均寿命约31年,最长约40年,而人类平均寿命约80岁,最长可达到120岁。
节食促进长寿的科学依据

节食促进长寿的科学依据节食促进长寿的科学依据著名养生专家洪昭光说过,在中国古代汗牛充栋的有关养生的秘笈中,被时间反复证明正确的一条是——吃饭七八分饱。
一位95岁的老寿星道出他的养生秘诀:“这几十年以来,俺就没吃饱过。
”如今,美国科学家研究找到了节食促进长寿的依据,发表在顶尖的科学杂志《自然》(2007年5月31日)上。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生物学系的Leonard· Guarente(伦纳德·格伦特)和博士后Nicholas A. Bishop (尼古拉斯·毕休普)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用于衰老研究的模型生物——线虫的头部,有一对特定的被称为ASI的神经元,可能有助于延长线虫的寿命。
对线虫的饮食加以控制,使它们始终处于节食状态后,研究人员发现其ASI神经元中的skn-1基因被激活,并生成转录因子SKN-1。
SKN-1向周围的组织发出信号,使新陈代谢活动增强,从而使线虫得以延年益寿。
这种由神经细胞对非神经细胞产生影响的现象表明,内分泌系统可能也参与其中。
研究人员又利用激光将线虫的ASI神经元杀死,结果发现,虽然实验用的线虫仍然处于节食状态,但它们的寿命却无法再延长。
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对长寿起到关键作用的skn-1基因只存在于ASI神经元中,缺乏该基因的线虫即使给予节食控制,也无法延长寿命。
Guarente(格伦特)说,该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高等动物中,调节与节食相关的长寿机制的中心也许就在大脑中。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另外一篇论文中,也提及了线虫的节食与长寿有关。
该论文的作者之一是来自美国加州Salk生物研究院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Panowski,他们的研究发现,在线虫的小肠、头部和尾部的少数细胞中,可以产生一种被称为PHA-4的转录因子。
处于节食状态的线虫体内的PHA-4活性增加,引起线虫的寿命延长。
在比线虫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比如老鼠和人的体内,都存在一种和PHA-4类似的转录因子,被称为Foxa 转录因子。
研究表明饿一饿更长寿 饿饿还能减肥哦

研究表明饿一饿更长寿饿饿还能减肥哦(组图)
有很多减肥都是靠节食,但是又怕对身体不好,营养跟不上。
其实,偶尔饿一饿更长寿哦,饿饿还能减肥嘛,只要注重营养搭配的话,对身体没坏处的哦
研究表明饿一饿更长寿饿饿还能减肥哦
据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定期让自己饿一饿,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可以大大提高脑的功能,更长寿。
美国衰老研究所科学家表示,定期禁食既可提高脑力,又有助于减轻体重。
实验鼠试验发现,隔日喂食的实验鼠,比天天喂食的实验鼠寿命长一倍。
定期禁食的实验鼠对胰岛素反应更强,这意味着其身体需产生更少的胰岛素,身体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进而大大降低糖尿病危险。
研究表明饿一饿更长寿饿饿还能减肥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马特森博士表示,之后展开的人体饮食试验发现,饮食能量摄入限制(节食)对心脏、循环系统和大脑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老年痴呆症等与衰老有关的疾病。
他表示,定期禁食可以刺激神经元中细胞压力反应通道。
定期禁食有益长寿的机理与动物冬眠十分相似。
专家同时告诫,老人禁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定期进行。
另外,有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不可擅自禁食。
吃得少活得久,限制饮食可延寿?科学家:晚上饿肚子或可延寿18%

吃得少活得久,限制饮食可延寿?科学家:晚上饿肚子或可延寿18%时间:2021年11月18日 17:08:25 中财网“餐风饮露,辟谷超然”。
辟谷,起源于中国道家文化,它与来自印度的冥想有一定相似之处,都被赋予了很多“功效”,例如治疗、修仙甚至是和延寿,如今看来这当然是极不科学的,但科学家们也确实从古老的东方智慧中获得了灵感。
例如辟谷中的“限制饮食”就可能促进人的寿命,并拿出了一些权威的科学研究。
一、权威研究:夜间间歇性饮食,或延寿18%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马特·乌格莱特(Matt Ulgherait)教授团队,9月在《Nature》(《自然》杂志)上刊文,研究指出,间歇性禁食或能从微观层面对抗细胞的衰老,并在实验中提出了寿命拉长和健康改善的关键之处。
科学家以果蝇作为本次实验主体,因为果蝇与人类的生物钟具有一定相似性,该实验将持续40天,果蝇也被分为4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第一组果蝇被设置为对照组,可24小时全天随意进食。
第二组果蝇实行对半进食模式,白天的12小时可随意进食,晚上的12小时则禁食。
第三组果蝇则是饥一天饱一天模式,即首日全天禁食,次日敞开肚子随便吃。
第四组果蝇是本次研究的重点,采用了严格间歇性禁食模式,首日只有中午的4小时可以进食,其余20小时保持禁食状态,直至第二日方可恢复正常饮食。
历时40天的实验结束后,科学家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与其他3组相比较,只有第4组果蝇的寿命获得了显著延长,其中雄性平均延长了13%,雌性平均延长了18%,此外他们的肌肉以及肠道的老化速度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简而言之,间歇性禁食尤其是过午不食,大概率能够让你的健康期延长。
二、禁食促长寿,关键或在细胞自噬但如果把间歇性禁食直接等同于寿命延长,是不准确的。
一般科学观点认为,“吃得多”“吃宵夜”会短寿的原因可能在于过饱容易使脾胃负担过重,引起肠胃炎、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此外过度饮食还会导致肥胖,提升心血管症疾发生概率,缩短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食、断食与长寿(Eat,Fast and Live Longer)长寿几乎是部分国家不分民族世界所有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
1、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2、多吃蔬菜、豆制品,增加膳食纤维。
3、保持豁达的心胸,心眼小肯定不会长寿。
4、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戒烟限酒。
基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关系到我们的衰老速度,你无力决定自己的基因,但是你有能力决定你吃什么,在美国进行的一些研究显示出了惊人的成果,揭示了食物与长寿的关系,似乎不仅仅和我们吃什么有关,和我们怎么吃,什么时候吃也有关系。
今天和大家一起走进一部纪录片,认识下今天的主人公,麦克尔莫斯利,英国医学博士,BBC健康节主持人Michael Mosley,2012年夏BBC播出其亲身参与研究,并和600人共同实践的轻断食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Eat,Fast and Live Longer)引爆BBC收视率,轻断食瘦身饮食风潮瞬间蔓延整个欧美,掀开了全球轻断食瘦身革命的序幕。
至今,全球已有近6亿人次尝试轻断食这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荣获英国年度最佳医学记者殊荣。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的一个地区遭遇了可怕的干旱和食物匮乏,整个国家处于大萧条时期,你可能会认为,在这种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人的寿命会缩短,但实际上,人类的寿命反而延长了,1929年到1933年,居民的平均寿命增加了6年,表面上看,这令人十分惊奇,我们要探寻其中的线索,一个营养学家做动物实验发现,如果严格控制食量,动物就能活的更久,而且多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道理用到人类身上,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嘛。
当然咯,那是80年前的研究。
现在的科学家逐渐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控制卡路里和人类寿命之间的关系。
一、让我们共同去寻找答案,美国的华盛顿大学,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前沿的研究,他们惊奇的发现,仅仅饮食干预就能够改变人体的运作方式,有这么一群人,每天都严格的限制自己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营养热控派”。
营养专家称之为不同于正常人的另外一个物种,这样子说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这群人确实比他们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更加的长寿。
当然咯,父母和兄弟姐妹都保持着正常欧美人的饮食习惯。
追求最佳营养摄入的前提前,严格控制饮食热量的人,意味着大量食用水果和蔬菜,可能我们认为这类人每天吃得很少,甚至不吃早餐,其实并不是这样,从每一卡热量中获得更多的营养,比如说他们吃一个苹果,因为95%的营养都在果皮中,他们认为果肉中都是糖分,也就是热量,削皮吃掉,扔掉果肉。
找到一个这样的人,Jack和Michael年龄大约都是五十多岁,从外边看起来他们俩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更不要说不是一个物种,会不是太夸张了?于是他们俩去做了一些测试,也可以理解为PK,十年以来,Jack 每天1900卡路里,Michael每天2300卡路里,而这些卡路里多数为不健康高热量食物,180磅,134磅,163斤,122斤。
身体平衡是由内耳控制的,衰老过程中,耳结构退化,平衡协调性就会慢慢变差。
测试的办法就是闭上眼睛,用力量较弱的腿站立。
6.59秒,坚持了一分钟而且他还能继续坚持,这相当于20岁的年轻人。
闭眼单脚站立是通过测量人体在没有任何可视参照物的情况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来维持身体重心在单脚支撑面上的时间,以反映平衡能力的强弱。
是对中老年身体素质的重要反映。
男性(正常)标准不倒时间:30-39岁9秒;40-49岁8秒;50-59岁7秒;60-69岁5秒。
女性较男性推迟10年计算,即:40-49岁9秒;50-59岁8秒;60-69岁7秒;70-79岁5秒。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
BMI计算法: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体脂率概数是多少,那么你可以运用以下两个公式。
①BMI=体重(公斤)÷(身高×身高)(米)自己:22.6②体脂率:1.2×BMI+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自己:17.35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分别是男性15%~18%和女性25%~28%。
袁姗姗身高165,体重一百多斤,体脂率20%以下。
医学测试更为客观更为准确,体内的脂肪含量,11.5%运动健将的水平,尤其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来讲这个成绩非常的好,很低的脂肪含量。
27.1%,腹部脂肪达到了30%,腹部脂肪非常可怕,和体内其他部位的脂肪相比,腹部脂肪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一旦腹腔内脂肪积蓄过多,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血液,造成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导致血管腔变窄、硬化,容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
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
而Jack就不会患上心血管疾病,不可能患上中风、心力衰竭或者心肌梗死,这三种疾病在欧美国家占到了死亡原因的40%。
这样的饮食习惯使得Jack的身体器官保持着最佳的状态,而不好的饮食习惯正在损害着器官,尤其是腹脂危害尤其的大。
继续现在饮食习惯迟早会死于心脏病或者更加糟糕的疾病,保持这样的饮食习惯一年,能够使得Michael患上心脏病的几率从将近100%下降到某种程度上说百万分之一,这样差距明显的对比,让人们不得不好好思考了。
尽管控制热量有益于健康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但是实话实说,那样的生活非常痛苦。
不是强大的意志力或者说某种信仰一般的存在,一般人很难做到。
那么怎么办?我们去了解一下控制热量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们想要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够有办法享受到那些奇妙的好处,同时又不必节食。
二、我们来到了洛杉矶,我们去拜访一位研究衰老问题的专家。
同龄同物种同性别,一只大老鼠一只小老鼠,而且这只小老鼠能够比大老鼠多活很久很久,大老鼠2年,小老鼠多活七八个月,人类多活30-40年。
这只小老鼠被基因改造过,有一种生长激素分泌量比较低,第一类型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
这个思路来自于厄瓜多尔偏远地区村民,不会得糖尿病,癌症,吸烟喝酒,超重,根本不在意自己的行为,吃高热量食物。
没有一个人死于癌症。
厄瓜多尔村民和长寿小老鼠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身体只产生极少量的生长激素。
这条线索让我们在极为复杂的衰老过程中发现了IGF-1所发挥的作用。
侏儒综合征是一种生长严重迟缓的罕见疾病,也称为「生长激素迟钝症候群」。
侏儒综合征(Laron syndrome),又称莱伦氏综合征,儿童生长迟缓的情况,最常见的是生长激素不足所造成的。
人类生长激素由脑下垂体分泌后,须有「受体」结合,活化特定的蛋白(月每),才能将讯息传递而发挥功能;同时,生长激素会刺激肝脏分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执行促进生长及再生的功能。
全球三四百人,IGF-1对机体的影响:我们的身体通常处于活跃状态,当IGF-1下降,人体细胞转变为另外一种模式,人体减缓产生新细胞的速度,分裂减少,变为修复现在的细胞,DNA损伤有机会得到修复,这就是为什么老鼠和村民不会患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
IGF-1的产生和什么有关:和我们摄入的蛋白质有关系,大量摄入蛋白质体内细胞维持活跃状态,更容易获得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和癌症,细胞增长太块,来不及修复现在的细胞和DNA,就像我们开汽车,一直踩油门,从来不去4S店去保养。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减少IGF-1的产生,针对热量控制人群的研究表明,减少食量有用但是远远不够,主要是要减少蛋白质的摄入,也不是完全不摄入,因为那真的不是一个好主意,而是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摄入过量。
你不不必成为热量严格控制者一样可以减少IGF-1,那就是断食,这会带来更加剧烈更加快速的反映,24小时以内你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就会降低,IGF也会减少,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仅仅几天断食就能够让我们的身体进入更加健康的状态。
Michael发起一项挑战,三天半不吃饭,期间喝水,红茶,还有50卡路里的速食汤。
第一天晚上很难熬,饿着肚子去睡觉确实很难,当你集中注意力去干点别的事情或者散散步晒晒太阳,可能会有所帮助,尤其当你身边有人大吃大喝或者用美味的食物引诱你的时候,真的要坚持住。
后来他感觉还不错,并没有那么难受了,也许这个时候机体已经消耗完了储存的葡萄糖转而消耗脂肪了,而且需要提醒的你,饥饿感不是一直存在而是一阵一阵的袭来。
这个时候肝脏应该停止产生这么多的IGF-1,转入修复模式。
主人公非常期待IGF-1变化。
数值降低了基本上一般,某种程度上讲,降低了很多癌症的发生可能性。
说明断食,体内葡萄糖含量下降,IGF-1含量下降,只有健康的人才适合断食,低蛋白质,多蔬菜水果。
一个人,断食三天半,体内IGF-1水平下降一半,可以说,这个时候他患各种增龄性疾病,癌症,糖尿病几率是比较低,但是要维持这种水平,做到每个月断食一次。
要问自己能做到。
三、科学的伟大之处在于,总会有人继续向前迈进,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时候来到了芝加哥,不仅在老鼠身上做实验,还在人身上做实验。
隔天断食法模式是这样的,间歇性能量摄入,断食日,解禁日,断食日,解禁日,解禁日你可以吃任何你想吃的东西,而且不限量,这听起来绝对比长时间断食或者日常热量控制更简单一些,断食日,女性400-500卡路里,男性500-600卡路里,大概一顿午饭的热量。
经常人体六个月的时间观察,体重减轻了5磅,血压降低,甘油三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减少,高密度脂蛋白增加。
可能会担心解禁日大量的使用高热量食物会不会对身体产生过重的负担这时候他们做了一组对比试验,一组解禁日吃高脂肪食物,另外一组吃低脂肪食物,结果表明,两组同样有效果,都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含量,血压也降低了。
如此可见,解禁日吃高脂肪低脂肪的失误都没有问题。
另外一个可喜的发现表明,断食日摄入正常热量的25%,也许我们会认为,人们会在第二天摄入175%的能量,或者说暴饮暴食,其实不然,大多数人只能摄入110%只比平时多了一点而已。
这项研究现在处于早期阶段,但是一些事实表明,确实有一些效果。
四、断食除了对身体指标来看有一些好处,还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巴尔的摩,美国大西洋海岸的一座城市,马克教授,研究大脑衰老的专家。
国立衰老研究所,衰老对于大脑的影响,一些注定会换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鼠,通过迷宫找食物的方法,检测老鼠能够记住之前找到过食物的地方,检查他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如果这些老鼠的饮食改为饱食日和断食日交替进行的模式,也就是间歇性能量控制,结果很惊人,更长时间保持健康,大概延长老鼠6个月到1年的患病时间,相当于人类50岁和80岁发病的区别。
研究断食老鼠的脑组织,可以发现一些新生的脑细胞,阵发性饥饿感能够刺激新神经元生长,为什么断食会促进大脑产生新的脑细胞,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就比较容易理解,比较饥饿,提升认知能力,提升生存能力,饥饿刺激大脑灰质,就像运动刺激肌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