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预见性护理
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

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生在产后3~4周和6个月后的婴儿萌牙期,初产妇更常见,可一侧或双侧发病。
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前瞻性地做好孕期和哺乳期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及家属理解、掌握相关预防保健方法,认真执行好各阶段乳房的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明显减少和有效阻止了乳腺炎的发生和进展,避免了母婴身心受到伤害。
1 孕期健康教育1.1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良好的心情不仅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而且对孕妇全身机能有积极调节作用,能促进乳房组织的良好发育。
1.2 注意乳房卫生,保持乳房清洁:孕后6个月开始,每天用热水软毛巾擦洗乳头、乳晕,每周用肥皂清洗2次,以增加皮肤抵抗力,增加今后哺乳时皮肤的耐受性。
但禁忌用酒精擦洗,以免引起皮肤干燥、皲裂。
佩带松紧适宜的胸罩,胸罩内衣经常更换,保持清洁。
1.3 纠正乳头凹陷、乳头平坦:妊娠6个月后,每天擦洗乳头,同时用一手的拇指、中指、食指捏住乳头,轻轻向外牵拉30~50次。
有早产现象者禁做。
2 哺乳期健康教育2.1 保持泌乳通畅,预防乳汁淤积。
2.1.1 产后尽早开奶:让婴儿早吸吮、勤吸吮,避免乳房过度充盈。
2.1.2 按需哺乳:即婴儿饿了就让吃,产妇奶水胀了就给哺,不规定哺乳时间及哺乳量,每次哺乳应尽量使乳汁排空。
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尽,应手法排出或借助吸乳器将乳汁排空,改变舍不得奶水浪费的观念。
特殊情况不能喂乳时,应定时挤奶,排空乳汁,保持乳管通畅。
2.1.3 饮食调整:产后应给予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膳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
产妇分娩1~2天内奶汁够婴儿食量者,应少吃鸡、鱼、猪蹄等发奶食物。
进食过度油腻食品,可使乳汁过浓,黏稠度过高,乳汁分泌不畅,而致乳腺管堵塞;乳汁多且稠厚时,可少喝汤汁多喝水,以帮助乳汁排出。
2.1.4 注意喂奶姿势正确舒适:避免侧卧哺乳时,乳房长时间受压。
穿戴不压迫、不紧束、不摩擦乳房的乳罩,防止乳房下垂影响血液循环,加重乳汁淤结。
急性乳腺炎急救与护理

急性乳腺炎急救与护理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哺乳期的妇女。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往往从破损的乳头侵入,引起乳腺急性化脓性蜂窝
织炎。
正常情况下,细菌的侵入并不立即发生炎症,如果产妇的身体抵抗力减弱,乳腺管不通畅或喂奶时未完全吸尽,奶汁积聚在乳房内形成块状物,此时侵入的细菌就很容易在此生长繁殖,破坏乳腺,引起化脓。
初期病人表现乳房胀痛,低热,甚者有高热、寒战、乳房肿胀、搏动性疼痛、皮肤红肿并有压痛,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
如果治疗不及时,易形成乳房脓肿。
【急救措施】
(1)患侧暂停哺乳,将乳汁用吸乳器吸净。
(2)患病早期可用宽布带将患侧乳房托起,局部冷敷,减少充血和乳汁分泌。
(3)应用大量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4)可用鲜蒲公英或仙人掌捣碎外敷乳房。
乳汁过多者,可用芒硝250克,装纱布袋内外敷患处。
(5)脓肿形成期,应对乳房作热敷,促使感染局限化。
(6)若脓肿已形成,应到医院治疗。
脓腔较小者,可采用局部抽脓,并向脓腔内注入青霉素10一20万单位,脓腔较大者,作切开引流术。
【护理方法】
(1)产妇哺乳期间,应心情舒畅,并保持乳头清洁,乳房内不存留奶汁,更不可挤压乳房。
(2)乳头被婴儿吸破时,局部应涂以紫药水或磺胺软膏及抗菌素软膏。
喂奶时,再将药膏擦掉。
预防乳腺炎护理措施

预防乳腺炎护理措施
预防乳腺炎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哺乳期的女性。
以下是
一些乳腺炎护理措施:
1.正确哺乳姿势,确保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可以帮助预防乳
腺炎。
母亲应该确保宝宝能够正确吮吸乳房,避免乳房堵塞。
2.避免乳房堵塞,乳腺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乳房堵塞。
母亲应
该确保乳房完全排空,避免乳汁在乳房内积聚。
3.保持乳房清洁,保持乳房清洁和干燥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使用温水和适当的洗涤剂清洁乳房,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4.穿着合适的内衣,选择合适的内衣对于乳房健康至关重要。
舒适合身的内衣可以减少乳房不适和堵塞的风险。
5.避免压力和过度劳累,压力和过度劳累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增加乳腺炎的风险。
母亲应该尽量减少压力,并保持适当的休息和
放松。
6.保持良好的营养,良好的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预防乳腺炎。
母亲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7.定期锻炼,适当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总的来说,预防乳腺炎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保持乳房清洁、穿着合适的内衣、避免压力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定期锻炼等。
通过采取这些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炎的发生风险,保护乳房健康。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

鼓励患者与家人沟通,共同应对病痛。
心理支持与教育
患者自我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病因、症状及护 理措施。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病情恢复 。
心理支持与教育 建立支持小组
鼓励患者参与乳腺疾病支持小组,分享经验 。
相互支持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促进康复。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刺激性物质。
病人的基础护理 适当的乳房护理
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避免乳腺堵塞。
哺乳时注意避免用力挤压乳房。
病人的基础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
定期检查乳房的红肿和疼痛情况,记录变化 。
如出现严重疼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与管理
药物治疗与管理
使用抗生素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急性乳腺炎的定义与症状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乳腺肿胀、疼痛、红肿及发热。
患者可能感到疲惫,乳汁分泌减少。
急性乳腺炎的定义与症状 影响因素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乳头裂伤、乳腺堵塞和免疫 系统低下。
哺乳不当或不规律也可能增加风险。
病人的基础护理
病人的基础护理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定期清洗乳房及乳头,保持干燥。
预防措施与随访
预防措施与随访
预防措施
保持乳房清洁,定期进行乳房检查。
学习正确的哺乳技巧,避免乳腺堵塞。
预防措施与随访
定期随访
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与随访
关注身体信号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谢谢观看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
产后护理中的乳腺炎预防和处理

产后护理中的乳腺炎预防和处理产后护理是产妇和新生儿都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乳腺炎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会给产
妇带来一定的困扰。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产后护理中乳腺炎的预
防和处理方法。
产后乳腺炎是指产后由于乳房感染引起的一种乳腺疾病。
主要表现
为乳房红肿、疼痛、发热、局部压痛等症状。
那么在产后护理中,我
们应该如何预防乳腺炎的发生呢?
首先,新妈妈在哺乳期间要保持乳房清洁。
每次喂奶前后要用清水
洗乳房,确保乳头和乳晕的清洁。
同时,勤换洗内衣,保持干爽和通风,避免细菌滋生。
其次,要保持乳房通畅,避免乳汁淤积。
可以在
哺乳前用热毛巾敷乳房,帮助乳汁畅通。
此外,妈妈还要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保持情绪稳定。
当乳腺炎发生时,应该如何及时处理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哺乳
姿势。
正确的哺乳姿势可以有效地预防乳腺炎的发生。
其次,要保持
充足的休息。
乳腺炎时,妈妈会感到乳房胀痛,可以适当休息,减少
运动,帮助乳腺恢复。
另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比如抗生素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乳房的情况,如果乳腺炎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产后护理中的乳腺炎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充
分的预防工作,及时处理乳腺炎,才能让妈妈们健康地度过产后的哺
乳期。
希望每一位新妈妈都能顺利度过产后护理期,健康快乐地照顾自己和宝宝。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俗称挤奶,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发病轻者表现乳汁排泄不畅,乳房出现胀痛性硬块,局部皮肤微红,全身发热,重者全身症状明显高热,局部红肿,浅表静脉扩张,有明显压痛,腋窝淋巴结肿,白细胞计增高明显,严重者脓肿形成,且感染严重时并发败血症所以应加强预防,增强自我调护意识,尽量避免其发生。
1 加强指导,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关键在于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保持局部清洁。
1.1 保持乳头乳晕的清洁妊娠期(尤其是初产妇)应经常用肥皂及温水清洗两侧乳头,妊娠后期每日清洗1次。
1.2 纠正乳头内陷妊娠期应每日挤捏、提拉乳头,数乳头内陷可得到矫正。
哺乳时有利于婴儿吸吮,分娩后仍是乳头内陷者,可用吸奶头器抽吸乳头,吸出后立即让新生儿吸吮,防止乳汁淤积。
1.3 指导正确哺乳养成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而睡等良好的哺乳习惯,如乳量较多,婴儿未吸吮尽量避免做幅度较大的活动,以防乳腺管阻塞。
每次哺乳尽量让婴儿吸净。
如有淤积,即使用吸乳器或按摩乳房帮助乳汁排除,哺乳后应清洗乳头。
1.4 乳头乳晕有破损或皲裂时停止哺乳,每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育婴儿,局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哺乳。
1.5 婴儿方面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口腔炎症。
2 护理2.1 般护理产后哺乳期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较虚弱,应当注意休息,注意人卫生。
发热时机体代谢率增加,应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肪饮食,并注意水分的补充。
2.2 乳房护理轻度时,哺乳前,湿热敷乳房3~5min,并按摩乳房、轻拍和抖动乳房,哺乳时先吸患侧。
因饥饿使婴儿吸吮能力强,有利于吸通乳腺管。
充分吸空乳汁,增加喂哺次数,每次至少20min,重者应停止患侧乳房哺乳,定时用吸乳器抽吸,排尽乳房内积乳,还可用中药大黄粉与陈醋或浓茶和成稀糊状,外敷于硬结处,每天2次可消除炎症。
用宽松的乳罩将两侧乳房托起,减轻疼痛,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控制。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

急性乳腺炎健康教育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之一,以下是一些关于急性乳腺炎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症状:急性乳腺炎常表现为乳房红肿、局部疼痛、发热等症状。
及早发现症状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的治疗。
2. 保持乳房清洁: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应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每天洗澡时轻轻清洗乳房,避免乳头和乳晕受到刺激,防止细菌感染。
3. 均匀哺乳:坚持母乳喂养,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乳房按摩,保证乳汁排出和胸部的正常通畅。
避免乳房过分充盈或乳汁积聚,减少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4. 避免乳房受伤:在哺乳过程中,注意避免乳房受到撞击或挤压,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衣或束胸,防止乳房堵塞和细菌感染。
5. 避免情绪紧张:情绪紧张和压力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急性乳腺炎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合理的休息,有助于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6.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急性乳腺炎的症状,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会通过体检和乳腺超声等检查来确认诊断,并开具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建议。
7. 继续哺乳:尽量不中断哺乳过程,因为乳汁的排出可以缓解乳房的充血和炎症,促进病情的恢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姿势来哺乳。
请注意,上述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乳房红肿、疼痛或其他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急性乳腺炎健康宣教

急性乳腺炎(围手术期)健康宣教
一、概念
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
二、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排空乳汁。
脓肿形成前主要是抗生素治疗为主,脓肿形成后则需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三.术前护理
1. 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禁烟、酒。
2. 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手术、麻醉相关的知识,消除恐惧、焦虑情绪。
3. 患乳暂停哺乳,排空乳汁,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两侧乳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更换宽松衣裤,取下活动性义齿、首饰等个人物品,交家属保管。
四.术后护理
1.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切口渗血渗液的情况。
保持乳头乳晕清洁干燥。
脓肿切开引流后保持引流通畅。
2. 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尽,乳头乳晕破损时暂停哺乳,待愈合后再行哺乳。
保持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
如用特殊药品不能哺乳时,及时将乳汁吸尽。
每日定时清洗乳房1~2次,避免过多清洗或用肥皂清洗。
3.做好安全管理。
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五、出院指导
1.自我监测:若出现乳房红、肿、热、痛时及时就诊。
2.饮食指导: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参考文献:《外科护理学》2017年6月第6版
拟定人:何** 审核人:
修订日期:2020年8月
拟定日期:2019年4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
探讨其效果。
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分娩产妇6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20例,两组产妇孕次、年龄、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按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
结果:观察组320例发生乳腺炎10例,发生率为3.1%;对照组300例发生乳腺炎38例,发生率为12.7%。
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针对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乳腺炎发生。
关键词:急性乳腺炎预见性护理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推行母乳喂养是解决儿童健康问题的重要措施。
who要求母乳喂养率达到80%。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哺乳早期往往发生乳头皲裂、感染、乳腺管阻塞或乳房过度充盈等而导致乳腺炎发生,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哺乳过程。
如果产妇发生一次乳腺炎,再次发生乳腺炎的机会会增加3倍。
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做好预见性护理,收到了良好效果,明显减少乳腺炎的发生,避免了母婴身心受到伤害。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科分娩的产妇620例,初产妇560例,经产妇60例;年龄22~38岁。
平均28±8岁;农村产妇450
例,城镇产妇170例。
按住院病区随机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20例,两组产妇孕次、年龄、生活环境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按产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针对急性乳腺炎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
结果
观察组320例发生乳腺炎10例,发生率为3.1%;对照组300例发生乳腺炎38例,发生率为12.7%。
x2=5.72,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预见性护理措施
保持泌乳通畅,预防乳汁淤积。
①产后尽早开奶:让婴儿早吸吮、勤吸吮,避免乳房过度充盈。
按需哺乳:即婴儿饿了就让吃,产妇奶水胀了就给哺,不规定哺乳时间及哺乳量,每次哺乳应尽量使乳汁排空。
如乳汁过多,婴儿不能吸尽,应手法排出或借助吸乳器将乳汁排空,改变舍不得奶水浪费的观念。
特殊情况不能喂乳时,应定时挤奶,排空乳汁,保持乳管通畅。
每次哺乳后应清洗乳房并热敷,预防乳房硬结形成。
采用正确舒适的喂奶姿势,避免侧卧哺乳时,乳房长时间受压;应保护好双侧乳房,防止轻微的被碰、撞、挤压等造成损伤。
穿戴不压迫、不紧束、不摩擦乳房的乳罩,防止乳房下垂影响血液循环,加重乳汁瘀结。
②加强心理疏导:雌激素对情绪的影响,中间环节比较复杂,其深层机制可归结于它与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关系。
孕妇体内雌激素逐渐升高,孕晚期达最高值(是月经周期最高值的50倍)。
分娩后,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脑内多
巴胺2受体呈超敏状态、多巴胺mbna转运蛋白在大脑中的含量增加。
引起相应的抑郁情绪和行为改变。
首先,做好情志护理,产妇常有心情不畅,多愁善感,每因生活琐事而精神不快致乳汁淤积,肿块形成,工作中要针对产妇表现各种异常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给予同情、疏导、宣泄、支持和鼓励等方法处理,以减轻病人的不良情绪,同时指导家人关心、体贴产妇,加强社会支持力度,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高一个人对重大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增加个人情感控制,减少情绪紊乱。
对于产妇而言,最强大的社会支持来源于其丈夫。
有调查表明婚姻满意度低,缺乏丈夫支持的产妇易患产后抑郁。
保持心情愉快,消除不良情绪,解除烦恼,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助于乳汁畅通、分泌和排泄。
③饮食调整:产后应该多清淡且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
产妇分娩1~2天内奶汁够婴儿食量者,应少吃鸡、鱼、猪蹄等促奶食物。
进食过度油腻食品,可使乳汁过浓,黏稠度过高,乳汁分泌不畅,而致乳腺管堵塞;乳汁多且稠厚时,可少喝汤汁多喝水,以帮助乳汁排出。
防治乳头皲裂,阻止细菌入侵:指导初产妇学会正确的喂哺方法,掌握良好哺乳技巧。
喂哺时,应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放入婴儿口内,让婴儿吸吮,同时能听到婴儿有节奏的吸吮声和吞咽声。
否则,含衔不够,婴儿不能很好地吸出乳汁,反而更加用力,且力量只作用于乳头,易引起乳头破损。
乳头扁平或较短的产妇在喂奶前先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并挤出一些乳汁使乳头周围(乳晕)变软,有利
于婴儿的含接,将乳头连同乳晕含在口里,在口腔内形成“长奶头”使婴儿能够有效地吸吮。
乳头过大的产妇,哺乳前用一手的拇示指揉搓乳头十几次,哺乳时再用拇示指牵拉乳头,使其变细变长,并将乳头放于小嘴旁,刺激其张大嘴含接,以便将乳头乳晕一起送入婴儿口中。
停止哺乳时用食指轻轻按压婴儿下颏,温和地中断吸吮,不能用力拉出。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洗净双手,并用干净湿热毛巾擦洗乳头。
不让婴儿含乳而睡,以免造成乳头皲裂感染。
乳头皲裂、刺痛可少量多次喂哺,也可用手挤出乳汁至奶瓶中喂婴儿。
每次喂哺结束清洁乳头后,挤少许乳汁或用黄油涂抹乳头并待干。
指导产后快速康复:产妇体质虚弱,机体抵抗力低,安置于舒适安静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保证充足睡眠,以促进身体早日康复,增强抗病能力。
小结
乳腺炎的致病因素有两个,一是乳汁瘀积,二是细菌入侵。
只要做好预见性护理,在围产期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个人卫生和乳房的防护,指导产妇采用正确哺乳方法,保持泌乳通畅,完全可以避免急性乳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