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一、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二、综合防治糖尿病的内容有哪些呢三、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1、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1.1、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主要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真正懂得糖尿病,知道如何对待和处理糖尿病。
1.2、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很重要,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做到合理用餐,可以给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1.3、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在单纯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是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需要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脂、降压及其他药物,使病人维持全面正常的状态。
2、糖尿病的病理病因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
在Ⅱ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3、糖尿病的疾病诊断
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1、普及糖尿病教育,建立糖尿病防治网络和实现三级预防目标,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和达到治疗目标,要求至少一个半医生来完成。
一个医生为专业医师,半个医生意指糖尿病本人必须。
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围绕此原则展开治疗才是科学健康的方式。
下面介绍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给糖友参考。
一、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对于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生活当中,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于是很多的患者选择了各种治疗方法就为治愈这种疾病。
其中,很多的患者选择了综合治疗的方法。
那么,这种治疗方法需要患者注意什么原则呢?
1、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饮食控制的目的是既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减轻体重,又达到合理膳食,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
2、运动疗法是肥胖的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型)的主要基础治疗手段,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3、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治疗的中心环节之一,只有及时监测糖尿病的病情变化,才能及早调整治疗措施,达到良好的控制。
4、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也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包括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其中合理选择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是治疗的重点,治疗达标是其目的。
5、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教育可使患者成为了解自己病情最准确的撘缴鷶,有利于配合医生的治疗。
其实,无论糖尿病患者选择了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患者注意治疗原则,只有符合治疗原则,才能让病情得到控制,帮助病情的痊愈。
所。
2型糖尿病_三型辨证_的理论与实践_林兰[1]
![2型糖尿病_三型辨证_的理论与实践_林兰[1]](https://img.taocdn.com/s3/m/8042e95ae518964bcf847cbd.png)
【学术交流】Academic Communication1 糖尿病正在我国流行,中医药治疗需扬长避短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患病人数近9240万,每年以170万速度递增,预计2025年,可达1亿。
中国历代医家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病”范畴,按“三消”进行辨证。
目前,2型糖尿病人群中有“40%-60%”缺乏典型三消症状,因而按“三消”辨证可致漏诊。
此外,慢性高血糖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的第三杀手。
当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仅限于控制血糖以延缓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而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慢性病变呈有一定的优势和特长。
但糖尿病中医临床辨证尚欠规范,没有统一辨证标准;缺乏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早期有效干预模式;缺乏降血糖和防治并发症有效中药方药的筛选方法;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机制尚不明确。
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开展了“三型辨证”临床应用及系列基础研究。
2型糖尿病“三型辨证”的理论与实践林 兰 倪 青(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摘要】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的“三型”辨证理论与临床、科研、教学实践,先后提出益气养阴、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则,制定了糖尿病辨证和治疗规范,建立了治疗糖尿病中成药研发平台。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三型辨证;理论与实践证候,且证候之间相互兼夹,经分析归纳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三个证型,反映了糖尿病早、中、晚三个阶段;阴虚为三型的共性,“气阴两虚”为基本证型。
进一步对9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证实了“三型辨证”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总结出“三型辨证”的特点(见表1)。
①阴虚热盛型以热盛证候为主,兼有阴虚证、多见于糖尿病早期,血糖较高,病程较短,并发症少而轻,以中青年居多,该类患者对糖尿病缺乏认识,常伴有恐惧、焦虑、顾虑,抑郁心理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B)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1.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A)2.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A)3.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
(A)4.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
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
(A)更新要点五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
(A)2.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
(A)3.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
2型糖尿病的诊治与预防

作 用 。() 糖 尿 病 药 物 选 用 方 案 : 糖 2 2型 ① 尿 病 一 经 确 诊 及 开 始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是 2型 糖 尿 病 的 基 础 治 疗 措
2型糖 尿病 患 者 不 需 要 依 靠 胰 岛 素 , 可 以 使 用 口服 降 糖 药 物 来 控 制 血 糖 , 称 又 非 胰 岛 素 依 赖 糖 尿 病 。是 各 种 致 病 因 素
列 奈 类 主 要 用 于 控 制 餐 后 血 糖 。② 双 胍
类 : 表 药 为 二 甲双 胍 。 主 要 作 用 机 制 为 代 抑 制 肝 脏 葡萄 糖 输 出 , 可 以 改 善 外 周 组 也
被 消 除 , 能 恢 复 正 常 。 中 、 期 疗 效 不 功 晚
佳 , 至 不 可 逆 转 。 有 效 的 防 治 能 使 患 者 乃
苷酶抑制剂 , 不适 Biblioteka 用 促 进 胰 岛 素 分 泌 剂
或 葡 萄 糖 苷 酶 抑 制 剂 可 选 用 D P—I D V抑 制 剂 或 噻 唑 烷 二 酮 类 。不 适 合 二 甲 双 胍
治疗 的 可 采 用 其 他 口 服 药 间 联 合 治 疗 。
③ 两 种 口服 药 联 合 不 达 标 加 用 胰 岛 素 治
的 。慢 性 高 血 糖 导 致 脏 器 , 其 是 眼 、 、 尤 肾
神 经 及 心 血 管 的 长 期损 害 、 能 不 全 和 衰 功
性 实 用 纤 维 的食 品可 延 缓 食 物 吸收 , 低 降
餐 后 血 糖 高 峰 , 利 于 改 善 糖 、 代 谢 紊 有 脂 乱 , 促 进 胃肠 蠕 动 、 止 便 秘 。 每 天 饮 并 防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四个基本原则

其次 要 有 利 于维 持 一 定 的体 重 ,做 到 肥 胖 者 适 当 降 低 体 重 以 改 善 胰 岛 素 的敏 蒜 性 ,消 瘦 者 适 当增 加 体重
再 次萋 有利 于 纠正 代谢 紊乱 , 减 轻 胰 岛 负担 ,使 血 糖 、 尿 糖 和 血 脂 达 到 或 接 近 正 常 值 , 以延 缓和 防止 各 种 并发 症 的发 生 和 发 展 ;还 要 有 利 于 患 者 执 行 ,食 谱妻 符 台 患者 的饮 食 习 惯和 经 济 状 况 ,使 患者 愿 意 接 受 , 乐 意坚 持治 疗 。
宜 , 发 育 期 的 青 少 年 或 是 孕 妇 、 乳 母 等 蛋 白 质 消 耗 较 多 的 特 殊 人 士 可 以 增 加 割 每 天 每 千 克 体 重 1.5克 左 右 , 如 果 摄 ^ 过 多 , 就 容 易 引 起 代 谢 异 常 而 中 老 年 糖 屎 病 患 者 容 易 发 生 高 脂 蛋 白 血 症 和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等 并 发 症 , 故 这 类 病 人 每 天 总 脂 肪 的 摄 ^ 量 应 控 制 在 50—60克 左 右 , 并 适 当 提 高 食 物 中不 饱 和 脂 肪 藏 的 比 例 。 哈 佛 大 学 的 乔 杰 ·萨 奠 隆 博 士 对 65000名 无 任 何 疾 病 的 护 士 进 行 长 迭 6年 跟 踪 调 查 后 发 现 , 其 中 的 91 5名 糖 屎 病 患 者 长 期 进 食 ■舍 糖 类 的 食物 。从 而认 为, 常 吃舍 糖 丰 富 的 食 物 增 加 了 血 糖 浓 度 , 加 重 了 胰 岛 素 的 负 担 ,从 而 导 致 糖 屎 病 。 此 外 , 为 了 防止 血糖 反 复 波 动 引起 人 体 的 内 分 泌 发 生 变 化 , 从 而 影 响
糖尿病的五项基本原则

糖尿病的五项基本原则
临床医学中,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分别是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具体如下:
1、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治疗就是让糖尿病患者或家属学习、了解更多的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知识,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并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2、医学营养治疗
医学营养治疗也就是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营养计划,合理安排每天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并合理分配各种营养物质,恢复、维持理想体重。
3、运动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尤其是Ⅱ型糖尿病,运动治疗尤为重要,每周可以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但一般不适合做高强度的剧烈运动。
4、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日常应做好血糖监测,以了解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从而明确病情变化,并可以评价血糖控制方案的疗效。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降糖药物或注射剂进行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有格列本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等,注射制剂有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
Ⅱ型糖尿病运动处方:FITT原则

Ⅱ型糖尿病运动处方:FITT原则作者:常翠青来源:《健康管理》2015年第02期作为“五驾马车”之一,运动治疗已被纳入我国糖尿病防治策略和管理体系中。
运动锻炼不仅可改善Ⅱ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和身体成分构成,还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和整体健康状况,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
运动治疗是现代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国的专业学会纷纷制定了糖尿病运动指南。
运动与Ⅱ型糖尿病防治运动不足或身体活动水平低和体质差(包括心血管功能不佳和骨骼肌不健康)是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但却是可控因素。
通过改善或修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增加运动是糖尿病防治策略的基石。
大量的生活方式干预临床对照研究(RCT)表明,每周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28.5%~67.0%。
运动改善糖代谢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增加肌肉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数目和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吸收,增加肌肉毛细血管数量及其血流。
此外,运动训练可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增加瘦体重,或减少瘦体重丢失,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全因死亡率。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降低血糖,运动还可改善少肌症和身体活动功能,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对伴有骨关节炎、周围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活动能力受限、高跌倒风险、抑郁和认知损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和多种形式的运动方案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因此,应用运动干预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具有广泛的积极作用。
型糖尿病运动指南运动治疗是现代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国的专业学会纷纷制定了糖尿病运动指南。
2012年12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糖尿病和运动医学专家共同编写和发布了第一个《中国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
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糖尿病运动指南一致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应参加≥150 分钟中等至高强度运动,主要是大肌肉群参加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至少分配到3 天中进行,不能连续2 天以上不运动,即相邻两次运动时间的间隔不超过2 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导读: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是:非肥胖者,病程长,经过阶段性治疗、饮食疗法和合理调整口服降糖药后,仍治不达标者;确认磺脲药治疗失效者;急性代谢紊乱、应激状态、妊娠等情况。
……
(1)实施阶段性治疗:肥胖者与非肥胖者的治疗应有区别,具体方法请参见糖尿病阶段治疗部分。
(2)必要时用胰岛素治疗:采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是:非肥胖者,病程长,经过阶段性治疗、饮食疗法和合理调整口服降糖药后,仍治不达标者;确认磺脲药治疗失效者;急性代谢紊乱、应激状态、妊娠等情况。
(3)磺脲类药(SU)加小剂量胰岛素联合治疗: SU可促进胰岛素释放和改善外周胰岛素的敏感性(详见SU作用机制),小剂量外源性胰岛素可纠正低胰岛素血症,从而抑制肝糖生成并促进葡萄糖利用,其最终目的是利用较小的生理剂量胰岛素,以打破慢性高血糖所致的恶性循环。
(4)胰岛素强化治疗:经上述联合治疗2~3个月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即不能达标者,应采用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
尤其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胰岛素抵抗的Ⅱ型患者。
二、糖尿病的治疗目标
(1)消除糖尿病症状,让病人自我感觉更舒适。
有些病人
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但血糖控制并不好,应引起注意。
(2)纠正糖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使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3)纠正脂代谢紊乱及其他代谢异常,预防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4)防治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各种伴发病,减轻病人痛苦。
(5)保证儿童、青少年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
(6)保证育龄期妇女的正常妊娠、分娩和生育。
(7)通过糖尿病教育,使患者学习糖尿病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自我监测技能,具有自我保健能力,并自觉运用于病情监控和自我防治之中。
(8)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参加正常的社会劳动和社交活动,拥有正常的心理和体力状态,努力使之成为健康长寿的人。
以上就是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目标,只要遵循这些规矩来治疗,一定会稳定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