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1)

小学生心理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1)
小学生心理教育辅导案例分析 (1)

问题一: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我家孩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是女孩。长得十分可爱,可就是脾气实在让我们受不了。因为我们父母工作比较忙,孩子现在是交给婆婆和公公带的。可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孩子了,现在在长辈面前不讲礼貌,在学校无法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想要什么得不到满足,她甚至还会发狠打人和咬人……公公婆婆实在是太溺爱了,有求必应,都7岁了,我发现他越来越懒了,穿衣,吃饭,睡觉,上厕所还都依赖爷爷奶奶。可是我们的工作实在很忙,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求回答!

答:首先,不能因为工作忙就完全忽略孩子的教育。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能把教育权完全交给长辈们。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等孩子长大了,或者祖辈离世了,你们再想介入孩子的成长,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就非常困难。“现在你没有付出,将来可能就要加倍的付出。”

第二,多跟你的公公婆婆谈一谈,统一一下教育观点。双方应该先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再探讨出相应的教育方式,然后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上的分歧,维护父母的威信!

第三,适当的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7岁前的孩子,只要给与相应的鼓励,还是很愿意做一些事的,如果现在不给她做,她就永远没法尝试。如:让孩子给下班回家的父母端一杯水,吃饭前帮忙摆凳子,碗筷……

最重要的,是你要下定决心,去执行,去坚持!不然等孩子慢慢长大

了,叛逆期的时候,那就相当不好办了。

问题二:您好,我家孩子今年11岁,上五年级了。前一段时间开家长会,老师反映孩子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于是他爸爸在家监督他了几天。发现孩子做作业老是磨蹭的不得了,爸爸都气得打孩子屁股了。关于孩子为什么磨蹭,以及孩子磨蹭怎么办?

答:我先举个例子:小孩从出生开始就在度过窗口期,从走路开始,说话、吃饭、写字等等,都是在这期间内完成。如果被破坏,比如出生后就蒙上眼睛,学习走路的时候强迫他始终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该学习说话的时候,堵住他的耳朵,再或者是,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心做完一件事的时候,家长的疏于管教,那么可能某些东西就再也学不会了。这就好像那些狼孩、猪孩,他们因为从小没有和人类在一起生活,在他们的窗口期内他们没有学到人类应有的生活模式,也没有学会人类的语言,所以即使他们后来回到人类社会也没有办法再学会人类的生活模式了。

不要认为上面的例子是危言耸听。和上面的家长一样,除去一些天性使然的成分,你们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一定有忽略孩子的这一部分的教育问题。下面我提几点建议,看看有没有效果。

1.打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可以相应奖励和惩罚(如:在一个小时内写完作业可以看一会电视。写不完则不能够看电视。当然这个同样需要坚守你的底线,不能因为一次的同情,或者经不住孩子的死缠烂打坏了规矩。坏一次规矩,孩子心中就会存在侥幸,那样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过来的)

2.话术。不要认为话术只存在政界商界的谈判。本身教育孩子也是在斗智斗勇(如:利用孩子攀比的心理,跟孩子说:“看,我刚刚碰到你同学小明的妈妈了,小明的作业只用了半个小时,这回他妈妈带她看电影去了。但是切记不要说成带有比较性质的话式:“看,小明多么多么优秀,你怎么怎么不行之类的……”)

3.从爱好或其他入手。孩子写作业磨蹭。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本质就是没有良好的习惯。所以最好利用他的爱好去培养去持续,高效的完成一件事(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回家以后可以先让他认真的画一幅画,不论好坏,第一让孩子静下心来,第二可以慢慢培养他的习惯。当然,这也不能过于极端,如果给孩子报一堆兴趣班……那么得到的效果则会相反)

问题三:老师您好!我家孩子是男孩,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成绩中上。上周经不起请求给他配了一部小米手机。据我了解他们班上同学有三分之一都配了手机。可是我还是不放心,他现在没事总是捧着个手机看。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学习,接触一些不良信息。该不该给他收回来,或者控制……我现在有些后悔。怎么办?

回答:既然已经买了,就不要收回来,或者总是限制他。这样只会激起孩子的叛逆。让你的教育更加艰难。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原则问题,要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在做决定前考虑清楚,并且坚持原则。同理,既然已经买了,你再去阻拦他,限制他。比如没收回来,或者只能在家里用,或者天天跟他唠叨,要少玩手机……只会激起他的叛逆之心。

手机本身就是现代社会的“精神鸦片”,连成年人都很难控制,时不时的看一看,吃饭时看,睡觉时看,开车时看,工作时看……何况孩子。但是谁也阻止不了这个社会的风潮“倒行逆施”将手机化有为无。你能做的,只是接受现实,并且适应它,利用它更好的教育孩子。下面说几点建议:

1.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加强对这类事情的教育,与时俱进,制定相关的班规。

2.利用聊天软件如:微信,QQ。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有些话当面不好说,可以在聊天软件上说。有些精品的故事,文章也可以推送给孩子。

3.手机确实是他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小学六年级打开它,确实早了点。在生活和接触中,渗透给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让他坚守自己的原则至关重要。

问题四: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其他孩子,老师让家长去学校陪读,不然就带回家。我很心烦,不知道怎么办。前几天听家委会的家长告诉我的,还问我给老师送礼了没有,他们都送了……不知道老师是不是暗示我要送礼。

回答:先说说你的担忧: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教师这个职业圈子相对封闭,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都相对单纯,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沾的不多。你给他礼物他可能会收下,也会稍微关注一些你的孩子。但起不了决定性作用。

就算他是在暗示你给他好处,其他家长也都心知肚明。以大部分人的

思维,谁会去出这个头。你要么下决心把他扳倒,让他无法对你的孩子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要么接受现实,和他搞好关系。

再说说孩子的问题:你有着百分之八十家长都同时存在的问题。没有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只不过你的问题体现的更早。参考昨天我在文章里说的如下:

1.关于习惯。12岁以前,去花时间和孩子相处吧,通过陪伴,在生活中渗透给孩子好的习惯。不是教,是渗透。

2.关于沟通。一定要平等,你做一件错事,是希望领导把你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再拿出一堆比你优秀的人作比较。还是好好跟你说:“哥们这回你失误了……你应该多考虑考虑,怎么去做……”

3.关于原则,在习惯养成阶段,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要因为经不起孩子的死缠烂打,放弃原则。放弃一次,就等于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侥幸的种子……你就被看透啦。

4.所谓坚持。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论。所以就看你想怎样,能不能坚持。

问题五:七岁的小孩竟然拿了大人100块钱,怎么教育?怎么办?答:首先,问题要重视,千万不要采取过激行为!如果你不想把孩子养成一个没有主见,自卑的傻子!先要弄清楚原因。七岁的孩子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这么做的。而这并不能说明孩子本质差,道德不好。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对不起,实在帮不了你。构成问题很可能是以下的几点原因。

1.孩子上了小学,班里的同学对某些东西有攀比行为。这需要和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就攀比之类的事情在班里进行普及教育。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当然教育方式最好不要说教,而是旁敲侧击的鼓励某些孩子,拾金不昧,诚实守信之类的话题来引导。

2.学校周边商店的“诱导”,小孩很有可能去了学校附近的某些商店,看上了喜欢的“东西”而又明白家长不会满足,从而做了这件事。现在的商人都不傻,一般不会故意引诱孩子犯错。所以你大可以去这些商店问一问,和他们做朋友,多多“关照”你的孩子,同时也好更清楚的了解孩子。

3.以上两种情况大多会同时存在。所以重要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家长如何去处理。

问题六:你好,我是一个七岁小学生的妈妈,今天他们的班主任找我谈话了,说你的儿子看上去很忧郁,我心里很着急。我该怎么办?答:很多问题都是在“变化”的时候出现的。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变化”点。孩子的适应能力参差不齐。加上可能在小时候,家长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造成了孩子对小学生活不适应,恐惧……

1.依然要和老师沟通,在班里多鼓励孩子的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小学生大都比较“势力”,老师表扬多了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2.你多抽时间陪陪孩子,但不是出问题以后。大人们总不能平等的和孩子沟通,常在出现问题以后,集中时间去突击解决问题。这样治标

不治本!当你们以为孩子好了,一切恢复正常以后。孩子会特别失落,想办法引起你们的关注……于是经常性的出问题,你要不想折腾,就试试。

3.多花点时间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比如:画画,音乐……但是千万不要给报一堆兴趣班。这就和你要每天兼职打好几份工似的。

问题七:您好!我的女儿婷婷新学期刚刚上初三,我一直很关注她的成长。小学的时候,她性格、成绩各方面都很好。但是上初中以来,我发现她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最开始的时候是爱买漂亮衣服穿,拍写真照,做指甲,打耳洞,这些我都由着她。后来就开始化妆,而且越画越浓。每天早上上学前都花一个多小时在整理妆容,14岁的小姑娘,看起来都像20多岁。我真的很担心,她太注重外表了,影响到学习。更让我担心的是,我很怕她轻浮起来,不懂得保护自己,走上弯路。说她不听,话重一点就跟我吵架。我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回答:首先,既然她已经不听你的话了,而且说重一点就吵架。你认为你还能通过说教改变你女儿的态度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如果你看过我以前的推送,肯定会觉得我的观点过于另类,过于偏向孩子,觉得家长的担心是没必要的。这也是大错特错!

我认为:孩子该管!但不是什么都管。你必须确定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并坚持这个原则,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给孩子自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婴儿都会对美有所触动。这是人性!十四岁

的孩子爱美很正常,但现在的社会资讯太过于丰富……而似白纸般素雅的美,又如何抵挡得住绚丽多彩的渲染呢?

当然你在这里是有过错的。首先在少儿时期,认为孩子听话,性格成绩都不错,而缺失了一些对审美的培养。其次,在她一步步变化的过程中,写真姑且不说。染指甲,打耳洞,这本身就是与她年龄不相符的行为,你或许有过担忧,却没有干预……在她的潜意识里,或许觉得你在这方面对她没有要求,所以一再对你的教育底线进行试探,造成了现在的结果。你若强加阻拦,既然已经发生,给你几点建议:

1.慢慢消除子女对家长的对立看法。

2.为子女建立自信心,告诉她:无需打扮,你本来就很美!

3.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问题八:我儿子今年6岁半,平时在家胆子很大,一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小朋友很霸道,强势,他就总被吓得大哭,不敢说话。我在的时候他稍微胆子大一点。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表达自己,自尊心特强,老师说他脸皮特薄,没有自信。可是,在家里的时候和我们犟嘴,出去就什么都不敢了?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引导孩子!

回答:孩子之所以在家是“小霸王”,在外又变成了“受气包”,这两种角色的转变也正折射了父母教养方式的弊端。

在家庭环境里如果父母是“保姆型”的,大事小情都要包办代替,并且无原则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当孩子做了违反原则

的事情,父母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包庇,父母的行为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一名“两面人”,在家倔犟、任性、爱使小性子,在外面就是害羞、胆怯、无能力。

父母认为对孩子的“宽宏大量”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也正是父母这种错误的爱,让孩子在家中有恃无恐,做事无原则,自我,不能够体谅别人的感受;另一方面父母的代替,让孩子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当事情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自信心下降。

所以,当孩子离开了家庭熟悉的环境之后,面对陌生的群体,不熟悉的环境,就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会让孩子不愿意接触外界,害怕与陌生人相处。并非别的孩子强势、霸道,而是自己的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采取逃避的形式或者是哭来表达自己。

建议家长:

1、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空间

家庭环境里,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制造一些“困难”,以此来锻炼孩子。六岁半的孩子,按照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正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年龄,父母要敢于放手,大胆尝试,给孩子创造动手、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而不是替孩子去做。比如:六岁半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穿衣、起床、洗漱,上完厕所能自己擦屁股,自己整理所需物品,书包、文具之类的;能

够自己洗一些小物件,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倒垃圾、拖地、收拾碗筷、洗碗等。

2、遇事多问孩子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如何做

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是要问一下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如何处理,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忽略了孩子的想法,也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太幼稚,当你告诉孩子怎么做的时候,也失去了一次训练孩子思维的好机会,时间久了,孩子就不想去思考,对父母也形成了依赖的心理。

问孩子为什么,能够锻炼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善于表达自己,能够积极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孩子慢慢的就能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会让孩子有勇气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

3、事情再小也要有个规矩,不要对孩子施予无原则的爱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设定并非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内心需求,也不是为了约束孩子而设定的。在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而设定的规矩,其实也是一种爱,这种爱会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规矩的设立能让孩子懂得学会说“不”,同时也能够接受别人的拒绝。当孩子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而大哭大闹的时候,父母就要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同时果断的对孩子说“不”,而不是为了心疼孩子,采取委曲求全的办法,父母的委曲求全实则是对孩子的一种纵容,这会害了孩子。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薛小梅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也不太愿意主动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有时候都是默默的坐在座位上,或者一个人在校园里走。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面对学习,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一到考试就很害怕,担心会做错,使得自己要一味的依赖同桌或附近的同学那里获取答案,导致考试成绩并不能显示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时身心都经受了压力。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分析思考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易走神,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又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也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开始既定的目标是100分,变成能拿到90分、80分了,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败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薛小梅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由于农村里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她的父母可能在对她的关注就不如她弟弟,同时她的成绩也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期待更多,而是有点放任不管的意味。父母的这种偏袒,也使得孩子的心理形成自卑,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基本情况介绍: 王玮,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概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作业不端正,喜欢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 背景资料: 王玮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调皮。父亲母亲都初中毕业,均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因此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辅导策略和实施: 对于他所出现的种种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以下几次的心理辅导: 第一次咨询 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督促他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欧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

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其次多进行校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汇报在家的活动情况。 第二次咨询 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陶豫浩,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陶豫浩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体育活动课时,同学们不愿跟他在一起,我就特意走到他身边,和他做游戏`聊天,让他感到教师的可敬可亲。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第三次咨询 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第四次咨询 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辅导效果: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加重,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所以,儿童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据调查我国有9. 5%的小学生存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如果不即时开导,教育,会影响儿童适合社会的水平,人际交往水平和学习成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透视一个个的心理辅导案例,就在于家长,教师缺乏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今就一则发生在我校的真实案例实行剖析,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注重和重视. 一,基本情况: 二,外在表现: 瘦小,说话慢,动作慢,胆小. 三,常见问题分类: 学校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子女教育问题. 四,表现出的问题: 经常无缘无故地躲藏起来,任凭家里人有多着急,不找到她,她绝不会自己出来.找到后,问其原因,就是不吭声.搞得父母,老师非常费解,而且替她担心. 五,分析与诊断 于彩从小体弱,常被别的孩子欺负,父母教给她的应对策略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只要看到她与别的小孩一起玩,怕她又受欺负,母亲就会赶紧把她叫走.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打理一家理发店,无暇顾及于彩的生活.除在校外,她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父母很少和她沟通,对她的关

爱也非常少.她放学回家,就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性格变得非常 内向.于彩说话慢,动作慢,她的母亲对她的表现很不满,经常当客人的面叫她"木头人",后来弄得老师和同学也叫她"木头人".于彩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 自己的父母,没有一个能和她亲热的,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这又遭来了同学的耻笑和老师的不满.于彩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注重,但均未实现.一次偶然,她没和家里人招呼,就和一位亲戚回去了,这使得她母亲和老师非常着急,连夜到处寻找,父亲也连夜打的士回来参与寻找.找到后,母亲早已哭成了泪人儿,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而于彩此时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她意外的收获.此后,于彩在孤独难耐 的时候就会躲藏起来,让父母,老师寻找她. 六,心理辅导过程 (一),实施了个别辅导,减缓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于彩因为得不到家人充足的关心,心理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她选择了采用躲藏的方式,以引起别人的重视,从中得到心理满足.而今天,在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原理后,我们再也不能呵斥她,她首先需 要的是同情和关怀 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主动接近她.我和班主任王老师分别找于彩实行了两次个别心理辅导,详细了解,询问了她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王老师向于彩坦诚表露了自己,说是平时还不够关心她,同时也如实分析了她这样做带来的危害.并再三启发她:有想法,有事情不要闷在心里,要告诉父母,告诉老师,学会倾诉.

(完整)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咨询记录4篇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 一.案例介绍 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咨询记录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1(自卑) 一.案例介绍 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

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多数属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小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咨询过程 1、收集资料:了解家族史和成长史;了解性格特征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 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 格障碍”。 目标: 1 、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 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 2 、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 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并 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 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 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 一同进行家访; 详细向现任班主任、 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 掌握好第 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 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 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

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 、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第一 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泰州市口岸第二中心小学 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 )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 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 )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 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 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 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 的 12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一年级

一年级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时间:2014年3月 辅导人员:李小花 基本情况介绍: 罗祥咏,男,小学一年级学生,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与同学不好相处,不愿与人沟通,好用暴力解决问题。 背景资料: 罗祥咏自入学以来,学习习惯很差,不愿学习,与班级学生交往困难,经常惹是生非,其表现为:从上学开始,他的作业从没有主动完成过,也经常拖欠老师作业,对老师更加不尊重;父亲反映,他在家里也很不听家长的话,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大发雷霆,家长也说自己无法管教。他从小父母离异,爷爷奶奶比较宠爱,但性格比较古怪。 主要行为描述: 在学校他经常上课不听讲,老师批评他,他也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对老师发脾气,别的同学不愿和他玩,他就经常逗他们来激怒其他同学。 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罗祥咏的种种行为是由以下情况造成: (1)父母离异,父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自理能力差,对没有敬重的态度,凡事都自由散漫。 (2)脾气暴躁,平时少言寡语,不与他人过多交流,容易与别人产生抵触心理。 (3)从小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4)没有学习动力。 辅导策略和实施: (一)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经过和罗祥咏家长多次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和罗祥咏爸爸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谈,用亲近的方式和。罗祥咏特别爱玩,作业完成上我和他家长沟通了一下,他们争取每天有一人陪他写作业。我还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二)一对一的心里交流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告诉他我对他的看法,也请他说说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鼓励他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现状的心理计划。 辅导后的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现代的孩子,成熟的较早,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碱滩镇甲子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增强自信心 王强 心理问题: 1、逆反心理,容易偏激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荣浩(班上一名同学)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2、意志薄弱,不愿学习 荣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矫治对策: 1、掌握技巧,寻找根源 对于荣浩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

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去除荣浩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孙楠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荣浩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荣浩同学……”渐渐的,荣浩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荣浩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孙楠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关于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王晓丹 性别:女 年龄:8岁 年级:二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内向、自卑、不完成家庭作业 三、分析与诊断 根据家访和通过他人了解,该生产生性格内向、自卑、反应迟钝等心理问题,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环境影响。因其父亲母亲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忙于农活,却少对该生的照顾、关爱和沟通,从而造成该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与他人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分享快乐和倾诉痛苦的对象。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当看到别的孩子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的父母不是在外打工,就是在家干活,感觉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关心自己,对这个世界、社会渐渐失望,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导致性格内向,产生自闭倾向。二是学习环境影响。该生学习成绩一直偏下,导致自信心不断减弱,从而产生自卑感。特别是在数学这门科上,对一些简单的问题,他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其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性格的内向导致了反应的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彭正阳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等心理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首先,安排“小老师”进行帮带。在全班范围内挑选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小老师”做他的同桌,热情帮助他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老师反映他的学习情况,既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能让教师通过“小老师”及时掌握他的学习、思想情况。同时,通过同学习之间的互帮互学、相互交流,让彭正阳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其次,运用宽松学习环境进行熏陶。上课时经常用用鼓励的语言、赞许的目光激励他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只要该生举手,就优先让他回答问题。当答不出的问题时,及时加以引导,只要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或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等,让他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感受到有人在关心他、在关注他。针对他反应迟钝的问题,在讲解作业时,从他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启发他、引导他,通过开展脑筋急转弯、猜迷语等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其反应能力。 最后,运用激励教育唤起自信。对该生取得的成绩、获得的荣誉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当他主动参与劳动时,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第一时间把他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主动帮助同学时,让同学给予一声真诚的“谢谢”;当他做错事时,引导认识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让他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一人一事的及时帮带,让他找回自信,相信只要经过自己努力,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 五、辅导效果 经过教育辅导,该生的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举手发言也积极了,偶尔也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了,性格也比以前开朗多了。特别是在与同龄伙伴交住中,其交际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明显提高,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不断增强,比如:在和伙伴游戏中能够与伙伴合作、共同进退,同时,他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在小伙伴的制约、帮助下得到改正。 行为决定习惯。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加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有沟通,建立起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动网络,努力营造学生进步人人想、学生成长大家帮的良好氛围。通过家访走访、个别谈心、重点帮教、典型激励等方法,让那些思想后进、心理亚健康的学习重新找回自信,茁壮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表 辅导对象马振旺 班级二年级 性别男 年龄9岁 辅导时间 辅导缘由上课特别不认真,成绩很不好,不完成家庭作业,上课不回答问题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莫XX,女,小学二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莫XX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使偏激回归本真 摘要:在我们身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快乐的成长。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小学生的偏执心理,是人格发展的普遍现象。具有偏激心理的学生,往往敏感,不能很好的与亲人,老师和同学相处,经常有性情暴躁,固执,冲动,遇事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对他们小学阶段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上讲,这已经是一种心理障碍,如不加以引导,定会影响其自身发展,对学校教育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究其原因很复杂,我们必须通过多渠道来帮助其走至正常的成长道路。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是纯洁善良的天使,对于“偏离”轨道的孩子,我们应施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通过合理分析及合理的对策,使孩子回归最初的“真”。通过身边的心理案例,来探讨这类孩子偏激性格的成因及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偏激心理家庭环境交友训练自我疗法家长配合 案例介绍: 小瑞,男,12岁,现为小学六年级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一岁时便与其父亲离婚。小瑞从小是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受长辈溺爱。学习散漫,性情暴躁,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打架,对家长及教师有抵触心理,拒绝接受批评。学习成绩不理想,不写作业。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带头捣乱。故意弄出声响或影响他人,令其他同学十分反感。同学一旦触犯他,他便用暴力解决。曾有校外打架史。由于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心态不好,对其父亲,有敌对心理。 案例分析:根据小瑞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幼年失爱的家庭环境是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单亲家庭更易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 析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莫XX,女,小学二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莫XX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桂林市阳光学校陈秀飞 一、基本情况介绍: 伟伟,男孩,小学一年级(3)班学生,在班上成绩较差。伟伟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注意力很不集中,有时还故意拿纸团、橡皮砸同学,因违反课堂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加上作业上很懒惰,本来速度也慢,导致作业经常拖拉。下课后经常在走廊上奔跑,一会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一会死命抱住其他男孩搞恶作剧,一会又挥拳欺负女同学,课间操经常与同学打闹,甚至趁同学不在偷拿同学的东西,有时还跑到其他班级去拿东西,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 伟伟的父母离异,妈妈在台湾,现在是由小姨照顾。与其小姨交谈,小姨也无奈地向我诉苦:“这个孩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在家也是怎么说,怎么逼都不写作业,一定要亲自守在旁边用手指一个,写一个,何况我也要上班,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呀!”以上所述原因导致伟伟的成绩很不理想。 二、个案分析 根据伟伟同学的种种表现,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缺少关爱。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 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等行为,伟伟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他想方设法引起他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上的某些无知而造成的。这也是其行为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伟伟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辅导策略和效果: 1、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 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姓名:余思佳班级:五年级 辅导老师:马桂香地点 :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休宁县蓝田镇南塘村五陵村民组 父母联系方式:电话 案例介绍: 婷婷,女,12岁,五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父母亲长年在外打工,跟随奶奶生活。 一.主要心理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余思佳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 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余思佳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奶奶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袁某,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母亲和父亲离婚后离开,父亲再婚。后妈对她不是很好,经常让她做家务,有自卑心理!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父亲批评后,不爱上学,不爱说话,在班级上经常沉默,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父亲的交谈了解到,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她受到很大打击,加上父亲再婚,后妈对她不是太好,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她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她父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生母,说服她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女儿,多点关心她,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他们对孩子关注了、疼爱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2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2篇 篇一 一.案例介绍 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

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

我不再是多余的一个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案例 (济南市济阳县志远小学高侠)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琪性格:内向性别:女 年龄:12岁父母工作:打工成绩:中下 二、背景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都会以为会进入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然而现实生活中,重男轻女这一现象仍存在于部分农村地区。旧的封建的思想还残留在一些人的意识里。 小琪是一个女孩,家在某农村,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仍然存在,所以她生下来就被爷爷奶奶嫌弃,爸爸妈妈冷落。得不到家庭温暖的她觉得自己就是多余的一个,她变得不接纳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做什么事都没信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她很害怕回家。她觉得在家里,父母只疼爱弟弟,并不爱她,在心里她恨极了父母。因此,她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小琪对家庭的厌烦、恐惧影响了她在学校的正常生活,成绩逐渐下滑,她在心理上有不可逾越的一道心理障碍。三、案例分析 小琪由于被家人冷落而变得不接纳自己、自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琪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必然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自己没用。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冷落责骂、同学的讽刺、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给了小琪很大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小琪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个没用的、多余的人。小琪父母不懂得如何爱孩子,如何尊重她的自尊,小琪从小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因此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如何帮助她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四、辅导过程 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为了帮助小琪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使她真正感受到父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