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绘画及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4 中-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理论、花鸟与佛教美术 PPT课件

4 中-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理论、花鸟与佛教美术 PPT课件
表性的情节。 线和色彩上由非传统向传统过渡。
隋唐佛教美术
隋唐时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题材范围广阔, 场面宏大,色彩瑰丽典雅。无论是人物造 型、绘制风格技巧,还是设色敷彩都达到 空前水平。
壁画创作出现大量净土经变画(如净土变、 维摩变、报恩经变、法华经变、天请问经 变、弥勒变、金刚经变、华严经变、金光 明经变、本行经变等)
这一时期随着绘画鉴赏、收藏、品评风气 的逐渐开展,有关绘画的理论及史料著作 相继出现,并不断有所发展。
最为全面的是晚唐的张彦远的《历代名画 记》,全书一半篇幅汇聚了自古史传说以 来至他时期的370余位画家传记资料以及作 品著录,集中提供了绘画史研究的宝贵资 料。
绘画理论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顾恺之 戴逵 宗炳 王微 谢赫 姚最
唐代的佛教美术特点
唐代的佛教美术明显地走向世俗化。 1.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探索而更加
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2. 就绘画题材而论,现实性因素逐渐增多也
曲折的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3.先前流行的“张家样”和“曹家样”至唐
代则逐渐形成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吴家 样”和以周肪为代表的“周家样”。
“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 体百里之迥”,这样处理好了空间关 系,画面才有层次,有纵深感,才会 让尺幅天地产生出牢笼万物的气势。 宗炳提出的技法和原则,为后世画家 和绘画理论家广泛接受 。
谢赫
他是南齐(公元479—502年)的人物画家、 理论家。其《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 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古画品录》 指出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效果。即 “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 鉴。”
绘画尸毗王本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09秋季莫高窟鹿王本生图莫高窟鹿王本生图1莫高窟鹿王本生图2莫高窟鹿王本生图1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佛与佛国的图象?宣传苦行和牺牲舍己为众生忍辱牺牲的本生故事?秀骨清像?本生故事的构图有单幅或卷轴刻画有代表性的情节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12
“迁想妙得”
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迁 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 把主观情,“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 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 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 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 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 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 原则。
而产生的雕塑艺术。 秣菟罗艺术是印度本土艺术 “犍陀罗”+秣菟罗艺术——东渐
42
第四节 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
二、佛教艺术的东渐与兴盛 东渐路线:
39
“畅神说”:刘宋时宗炳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艺 术“畅神”的功能观,即认为自 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 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40
山水画在此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① 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 使山水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
② 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山水 画创作的热情;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220-256
(蜀221-263、吴222-280)
晋: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4
第一节 概 述
一、动乱年代 二、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发展 “玄学”兴起
5
三、艺术成就
1.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13
女史箴图 东晋 顾恺之
14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5
列女图 东晋 顾恺之
16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7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8
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
19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讲义4(魏晋南北朝部分)ppt课件
佛教自西汉就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永平 求法”正式开始传播。
作为外来文化因素与艺术表现形式,佛教 与佛教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 文化发生融合、影响,最终完成中国化的 改造,取得了继续、快速发展的空间。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代概论
美术创作题材范围扩大,人物画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表现士族生活面貌的现实题材作品增加, 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活跃,山水、花鸟画 有脱离人物画而成为独立画种的趋势
风格艺术典型代表为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 五窟造像。
54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艺术风格特点和影响:
云冈石窟主要保存了5世纪下半叶和6世纪初的 北魏佛教雕刻艺术。
地处北魏都城于一世”。
代表着北魏石窟艺术早期成就的昙曜五窟,在
移植外来佛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继承
46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谢赫与“六法论”:
谢赫,南朝齐梁之间人,著有《画品》(《古 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 专著。
《画品》对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进行评价,其 中对于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六法”所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42
山西 大同 北魏 司马 金龙 墓漆 画屏

43
44
魏晋时期绘画理论的建设
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宗炳:刘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字少文, 南阳人。
著有《画山水序》,提出“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畅神”等观点。
提出人与山水审美的关系:“圣人含道映物,
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与山水画的关系:
27
28
29
30
南朝绘画
张僧繇:萧梁时期,吴(今苏州)人。擅 画人物、山水、走兽,尤擅画道释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魏晋南北朝美术PPT教学课件

第三环节 揣摩意象,领略意境
—理解作品
• 克服了文字障碍,理顺了句子关系,明白了 诗句的大意,再读起作品,注意力就不会受到 疑难字句的羁绊,想象力也不会因句意不通而 阻隔,思维便可以摆脱字面而进入画面了,就 有能力形成整体印象,或分解出一个个意象, 进而再联系起来,统合起来,对作品作出一个 客观的完整的认识。这就是解释作品。其基本 原则是忠于原作,追求本意。如叶老所说: “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 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些什么。”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第一个意象:忆昔,凄凉经历 • 二十三年弃置身。 • 怀旧空吟闻笛赋, 第二个意象:抚今,悲痛感受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三个意象:想事,沉重比喻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 第四个意象:听歌,精神一振 • 暂凭杯酒长精神。
• 诗词中的“象”一般有四指:人、事、 物、景;“意”则有四涵:情、志、理、 趣。于是便可以组合成16种基本意象, 就全篇而言,即为16种基本意境。 如 下表
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 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 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 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一、新疆石窟壁画
新疆石窟颇多,著名的有东疆的柏孜克 里克千佛洞、胜金口千佛洞,南疆著名 的有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等。 其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早的当属克孜尔千 佛洞。其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北魏时期的石 窟主要有古阳洞、宾阳洞以及莲花洞等。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 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 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 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 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 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 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 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 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 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教早运用夸张的 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2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第4讲 魏晋南北朝美术2PPT课件
5
尸毗王本生图 敦煌254窟 壁画 北魏
6
鹿王本生图 敦煌257窟 壁画 北魏
7
萨埵那本生图 敦煌428窟 壁画 北周
8
狩猎图 敦煌249窟 壁画 西魏
9
六、雕塑 1、雕塑家 戴逵 戴顒
10
2、佛教雕塑
敦煌275窟主佛 敦煌莫高窟
彩塑 高334 十六国
11
敦煌259窟佛像 敦煌莫高窟 彩塑 北魏
宁懋石室 洛阳北邙山出土 石刻 北魏
1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2
孝子棺局部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石刻 北魏
3
四、谢赫《古画品录》 绘画功能:明劝戒,著升沉,千载
寂寥,披图可见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
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4
五、石窟壁画 以克孜尔石窟、敦煌莫
高窟代表,内容有说法、佛 传故事、佛本生故事等。
37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8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9
高22.4 569年
26
金铜二佛并坐像 东京根津美术馆 高23.5 489年
27
2、陵墓雕刻
石狮 南京甘家巷梁萧景墓 石刻 高350,长380 南朝
28
天禄 南京陈文帝永宁陵 石刻 高300,长311 南朝
29
铜俑 湖南津孽龙岗晋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 高26 东晋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整理)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ppt

时代简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时Hale Waihona Puke 代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 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 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 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 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 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
4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曹不兴
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 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 能力。 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 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 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 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 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 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 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 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 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其画人物衣服 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7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第一节 绘画艺术
8
9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PPT课件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4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5
中外美术史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在经济、文化、 社会领域发生重要变动的时代。 军阀割据一方,战乱不已,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 常尖锐。这一时代又是民族和文化重新打散、整合的时 代。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短期统一于西晋政权,随后的 “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室的南迁和北方、西北少数民 族进入中原建立国家,形成南北割据的格局。
28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9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小结: 秦汉歌功颂德,尊崇孝道;南北朝重视个人修养,脱离功利。 秦俑与汉佣的特点,马踏飞燕与马踏匈奴 早期书法的演变 顾恺之绘画特点与意义:中国古代绘画第一人 谢赫六法:绘画评价标准 春蚕吐丝,秀骨清像,曹衣出水
9
10
11
12
13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PPT课件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PPT课件
9






10
顾恺之的绘画特色是什么?
题材广泛、线条优美、 人物个性鲜明。
11
我们在欣赏王羲之和顾恺 之的作品时,一方面为他们的 艺术魅力惊叹,另一方面我们 应该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虚心好学、博采众长、 持之以恒、认真、专注。
12
云冈石窟大佛
13
云冈石窟
14
云冈石窟
15
——龙门石窟
16
3
故事大家讲
你们知道鹅池的故事吗? 你们还知道王羲之的哪些故事?
4
王羲之自幼好书法, 他每天练完字,
经常一边思考,一边在 都要到门前的池塘里
自己的身上一笔一划地 清洗毛笔、砚台。据
画着,日子久了,甚至 说,久而久之,池水
连衣服都划破了。
都变成黑色了。
5
作品欣赏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6
通过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你认 为他的书法艺术特点有哪些?哪位同学 学过书法,是否可以边演示边讲解?
22
再见!
23
帝后礼佛图
24
课程标准
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 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代表作,了 解他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知道东晋最著名 的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了解他的绘画风格; 知道石窟艺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的最高成 就,了解其代表作,逐步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 审美水平。
2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体味中
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 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 产的能力,培养爱护文物古 迹的意识。
26
重点
“书圣”王羲之和石窟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林七贤》全图共分两面,一面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 另一面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共为八人。
24
.
张僧繇,生卒年不详,主要艺术活动在南梁时期。他与顾恺之、陆探 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绘画主要内容都是宗教人物,也能画山水、禽兽,还会塑像。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创造了中国佛教绘画第一种样式“张家样”,是吴道子出现以前最 为广泛流行的中国风格。他的绘画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受到启发,把 书法艺术创造性地运用于绘画中,形成“点、曳、斫、拂”四个基本技 法。 ②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 关系的“凹凸法” ,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③一反顾陆以来“骨秀清象”传统人物画样式,“面短而艳”、形象
1
.
(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一、概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 这是我 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年代,是封建统 一政权瓦解、封建军阀各据一方的长期分裂时代。
此时社会的大变革、大变动,使思想文化南北 交融、东西并汇,促进了艺术的转变和发展,为唐 代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影响的画家和一些绘画理论著作。
4
.
南方: 西晋(265年—316年) 东晋(316年—420年)。 南朝(420年—589年)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 与东西晋并称“六朝”。 北方: 五胡十六国(311年—439年) 北魏(439年—534年) 534年 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改号北齐;西魏改号北周。 577年 北周灭北齐。 581年 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隋朝。589年灭陈,统一南北。
9
.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洛神赋》而作,多宋代摹本,全卷分为三 个部分,人物安排疏密得宜,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 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 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这一富有文学性的《洛神赋图》,描写了人的情感活动,在古代绘 画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南朝陆张 陆探微,吴人,约生于晋末宋初,活动在刘宋孝武帝到南齐武帝
时(453——493)。他师承顾恺之,在顾恺之的画风上又有所发展。 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符合南朝士大夫“秀骨清像” 的审美趣味。后人评价他,常常把他与顾恺之、张僧繇放在一起,说: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说明陆在“骨法用笔”上有突 出的成就,作品未见传世,但其画风可以在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印壁 画《竹林七贤》和《羽人戏虎》和当时的石窟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证。
《列女仁智图》系宋摹本,图中人物仪态风度和《女史箴图》一致, 但《女史箴图》用线较细秀,人物服装很少墨染;而《列女仁智图》 线描较粗,风格劲健,衣褶部分晕染较多,在量感和明暗变化的表现 上有所前进,通过眉、眼、嘴的微妙差别及身姿仪态,表现了复杂的
性格特征。
10
.
11
.
12
.
13
.
14
.
15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壁画: 佛教壁画 墓壁画
卷轴画: 著名画家--曹不兴、卫协、顾
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
绘画理论--《论画》、《古画品
录》 、《画山水序》、《叙画》 等
雕塑:陵墓雕塑 佛教雕塑
3
.
中国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这一时期佛教造像和佛教绘画迅速发展,出 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对 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6
.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魏晋之际绘画名家 东吴曹不兴、西晋张墨和卫协。 其时作品题材,一部分明显因袭汉代美术,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 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金谷园图、三都赋 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题材,也有部分名士和神仙像。
7
.
2、东晋顾恺之(346年—407年) 诗赋、书法、绘画皆所擅长,并有“三绝”(才、画、痴绝)美誉。
绘画题材包括道释、山水及同时代的名士肖像 。 根据文学作品创作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提出塑造人物最高的要求:“传神写照”,并
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将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如何使人的形象传神——意识到人物面部刻画的重要性,又以眼睛最
为关键。眼睛之外,他还注意到了其他因素,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 与环境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影响。
“迁想妙得”命题 其绘画理论作品《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均对 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8
.
《女史箴图》原有十二段,现存九段。 主要通过线条表现人物形象,发展了自战国以来就形成的“高古游 丝描”,线描匀细而富于节奏感,犹如“春蚕吐丝”、“春云行空、流 水行地”,绵延不断而又舒缓自然。图中人物形象,脸形虽略微圆胖, 却近于鹅蛋形,身形修长苗条,正处于向六朝时“秀骨清像”过渡的阶 段。
5
.
第一节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 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 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清谈、服药和饮酒,组成了 魏晋风度。
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 魏晋风度之服药与饮酒。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 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 魏晋社会流行起来。
丰满。
25
.
3、彪炳千古的“六法论” 东晋以后,系统的绘画理论著作接连问世,如顾恺之的《画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丰 富多彩的面貌。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 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传神,以线为主的造 型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上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 高到理论上;山水画也在此时逐渐向独立画科发展; 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专业画家在画史 上不仅有了较详细的记载,而且画家论风的风气渐 盛,出现了顾恺之等一大批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