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合集下载

霍尔位移传感器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霍尔位移传感器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霍尔位移传感器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霍尔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线性位移的传感器,其测量原理是通过检测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磁场的变化来获得位移信息。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可能会导致误差。

以下是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及其分析:
1. 磁场干扰:由于霍尔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检测磁场的变化来测量位移的,因此当周围环境存在其他磁场干扰时,就会导致测量误差。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在实验环境内减少磁场干扰来改善测量的准确性。

2. 传感器位置偏移:如果传感器的位置偏移了,就会导致误差。

这些偏差可以在实验前进行校准来减小。

例如,在实验前可以将传感器的位置与物体固定,以确保传感器在测量期间不会发生位置移动。

3. 线性度误差:一些霍尔位移传感器可能存在线性度误差。

这意味着当被测量物体移动时,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不是一个线性关系。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使用校准曲线对传感器输出进行补偿来减少线性度误差。

4. 温度漂移:传感器的性能可能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验期间应该考虑温度的影响,并对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温度校准。

总之,在进行霍尔位移传感器实验时,需要注意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并尽可能减少它们的影响。

同时还需注意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如采样率、采样时间等。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并提高测量的精度。

线性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线性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线性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对线性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线性霍尔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了解它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

2.实验仪器线性霍尔传感器、数字万用表、调整电源。

3.实验原理线性霍尔传感器是一种基于霍尔效应工作的传感器。

当通过传感器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会发生变化。

通过调整传感器附近的磁场,可以改变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线性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测量位移。

4.实验步骤(1)将调整电源的电压调整到3V左右,将线性霍尔传感器连接到数字万用表的电流输入端。

(2)将线性霍尔传感器固定在一个平面表面上,并将测量头固定在传动机构上。

(3)在传动机构上固定一块磁铁,并将磁铁与线性霍尔传感器保持一定的距离。

(4)用手慢慢地移动传动机构,观察及记录数字万用表的输出读数,同时测量传动机构的位移。

(5)按照步骤(4),沿一个方向不断地调整传动机构的位置,获得输出电压和位移数据。

然后,沿相反的方向重复这个过程。

(6)根据实验中获得的数据绘制线性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曲线。

5.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时应防止磁场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减小环境磁场干扰。

(3)尽量减少传动机构的摩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6.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分析得到的数据,可以绘制线性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曲线。

通过分析该曲线,可以了解线性霍尔传感器的工作特性。

根据曲线的斜率,可以计算出线性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进一步推断出它在位移测量中的应用范围。

直流激励霍尔传感器实验报告

直流激励霍尔传感器实验报告
8.5 0.163499 9 0.216289
9.5 0.113079
ΔLmax
yFS
δL
10.5 -0.134341 11 -0.099551 11.5 0.045239 12 0.04281 12.5 -0.005335 13 -0.03348 13.5 -0.021625 14 0.00023 14.5 0.042085
1.8 11.5
44.3 7.2
61.9 5.1
62.2 3.9
61.1 2.5
59.3 1.8
54.8 1.3
X/mm
5
5.5
6
6.5
7
7.5
8
8.5
V/mv
正行程 反行程
38.4 0.3
25.3 0.1
-2.1 -3.2
-54.8 -134.2 -60 -140
-247 -260
-412 -470
-0.22008 3.5722 -6.161%
0.5 -0.029736 1 -0.028031
1.5 -0.024126 2 -0.019321
2.5 -0.014716 3 -0.009411
3.5 -0.003906 4 0.001299
4.5 0.007204 最大偏差
满量程输出 非线性误差
=
������‘(������)
由公式可看出它就是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在这里用理论拟合直线的
斜率代替,因此可得到三个灵敏度
k1=12.01mv/mm
k2=789.58 mv/mm
5、迟滞误差
k3=83.71 mv/mm
迟滞指正反行程中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不重合程度,用最大输出差值

位移测量实验报告

位移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位移测量原理及方法。

2. 掌握常用位移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位移测量是指测量物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

根据测量原理,位移测量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物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如尺测法、光电法等。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位移相关的物理量来间接计算位移,如电涡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等。

三、实验仪器1. 电涡流传感器2. 霍尔传感器3. 差动变压器4. 数字示波器5. 螺旋测微器6. 计算机7. 数据采集卡四、实验内容1.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电涡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掌握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的测量方法。

(2)实验步骤:①将电涡流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平台上,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

②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

③通过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记录不同距离下的输出信号波形。

④分析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曲线。

2. 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霍尔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掌握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的测量方法。

(2)实验步骤:①将霍尔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平台上,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

②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

③通过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记录不同距离下的输出信号波形。

④分析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曲线。

3. 差动变压器位移特性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原理与应用,掌握差动变压器位移特性的测量方法。

(2)实验步骤:①将差动变压器固定在实验平台上,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

②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波形。

③通过调整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记录不同距离下的输出信号波形。

④分析差动变压器位移特性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涡流传感器位移特性曲线:随着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距离的增加,输出信号逐渐减小,呈线性关系。

传感器特性系列实验报告

传感器特性系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及测量方法。

2. 掌握传感器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为后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1.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1)实验原理: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的变化来测量物理量,其基本原理为平板电容 C 与极板间距 d 和极板面积 S 的关系式C=ε₀εrS/d。

(2)实验步骤:搭建实验电路,将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台上,调整传感器与测量电路的连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传感器特性。

2. 霍尔式传感器实验(1)实验原理:霍尔式传感器利用霍尔效应,将磁感应强度转换为电压信号,其基本原理为霍尔电压 U=KBIL。

(2)实验步骤:搭建实验电路,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台上,调整传感器与测量电路的连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传感器特性。

3. 电涡流式传感器实验(1)实验原理:电涡流式传感器利用涡流效应,将金属导体中的磁通量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其基本原理为电涡流电压 U=KfB。

(2)实验步骤:搭建实验电路,将电涡流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台上,调整传感器与测量电路的连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传感器特性。

4. 压力传感器实验(1)实验原理:压力传感器利用应变电阻效应,将力学量转换为易于测量的电压量,其基本原理为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与应力变化成正比。

(2)实验步骤:搭建实验电路,将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台上,调整传感器与测量电路的连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传感器特性。

5. 光纤传感器实验(1)实验原理: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的传输特性,将信息传感与信号传输合二为一,其基本原理为光纤传输的损耗与被测物理量有关。

(2)实验步骤:搭建实验电路,将光纤传感器安装在实验台上,调整传感器与测量电路的连接,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传感器特性。

6. 温度传感器实验(1)实验原理:温度传感器利用电阻或热电偶的特性,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其基本原理为电阻或热电偶的电阻或电动势随温度变化。

12 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2 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

12 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霍尔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磁场强度的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霍尔效应。

通过测量磁场强度的变化来实现对物体位移的测量。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并且验证霍尔传感器与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霍尔传感器和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一块带有磁性的铁片,通过移动铁片,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进而改变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通过对不同距离下传感器输出电压的测量,得到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曲线。

实验步骤如下:1. 实验前首先将霍尔传感器连接到电源,并将多功能测量仪连接到霍尔传感器输出端。

然后将铁片固定在传感器的前方,将传感器对准铁片。

2. 在将多功能测量仪切换到电压测量模式后,记录下没有铁片存在时的输出电压(V0)。

3. 将铁片离传感器移动不同的距离,并记录每一次的输出电压值。

每次测量前需要等待电路稳定后方可进行测量。

4. 取多组数据,实验中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铁片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5. 将实验数据绘制成位移特性曲线。

横坐标为铁片与传感器的距离,纵坐标为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6.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来解释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当铁片距离传感器很远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几乎为零。

当铁片靠近传感器时,输出电压会迅速增加,并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随着铁片距离传感器的进一步缩短,输出电压逐渐饱和并趋于稳定。

根据理论分析,霍尔传感器在磁场作用下,输出电压与磁场的强度成正比,当铁片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越近,磁场的强度也会越强,导致输出电压增加。

因此,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磁学和传感器技术,同时也可以对霍尔传感器的位移特性有更准确的认识。

霍尔传感器具有响应快、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作为安全装置、地磁测量等领域。

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实验14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

二、基本原理: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K H 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它的电势会发生变化,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1、霍尔传感器和测微头的安装、使用参阅实验九。

按图14示意图接线(实验模板的输出Vol接主机箱电压表Vin),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显示选择)开关打到2V 档。

2、检查接线无误后,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l 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3、以某个方向调节测微头2mm位移,记录电压表读数作为实验起始点;再反方向调节测微头每增加记下一个读数,将读数填入表14。

表14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量的变化答:本人认为应该是实际的输入、输出与拟合的理想的直线的偏离程度的变化,当X不同的时候,实际的输出值与根据拟合直线得到的数值的偏离值是不相同的。

七、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实验数据如下:V-X曲线如下:(1)由上图可知灵敏度为S=AV/AX=mm(2)曲上图可得非线性误差:当x=lmm时,Y二X1+二Am 二二yFS 二6f=Am/yFSX100%=%当x=3mm时:Y 二X 3+二Am=Y-()=yFS 二6f=Am/yFSX100%=%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行补偿。

答:(1)零位误差。

零位误差111不等位电势所造成,产生不等位电势的主要原因是:两个霍尔电极没有安装在同一等位面上;材料不均匀造成电阻分布不均匀;控制电极接触不良,造成电流分布不均匀。

位移传感器 大学物理实验

位移传感器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三十七 位移传感器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2. 了解霍尔效应及其霍尔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

实验原理关于传感器的初步介绍请参见“应变片传感器”的相关内容。

位移传感器的功能在于把机械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

根据不同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位移传感器。

本实验首先研究电容位移传感器,在研究与拓展部分再讨论霍尔位移传感器。

1. 电容式传感器基本原理电容式传感器是指能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

它实质上是具有一个可变参数的电容器。

利用平板电容器原理:0r SS C ddεεε==(1)式中,S 为极板面积,d 为极板间距离, 为真空介电常数, 为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可以看出:当被测物理量使S 、d 或 发生变化时,电容量C 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仅改变另一参数,就可以将该参数的变化单值地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所以电容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改变极间距离的变间隙式,改变极板面积的变面积式和改变介电常数的变介电常数式。

本实验采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

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中,平板结构对极距特别敏感且边缘效应明显,测量精度容易受到影响,而圆柱形结构受极板间径向变化的影响很小,边缘效应很小,且理论上具有更好的线性关系(但实际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会引起极板间的电场分布不均,导致非线性问题仍然存在,且灵敏度下降,但比变极距型好得多),因而成为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两只圆柱形电容器C 1、C 2共享一个内圆柱极板,当内极板随被测物体移动时,两只电容器C 1、C 2内外极板的有效面积一只增大,一只减小,将三个极板用导线引出,形成差动电容输出;通过处理电路将差动电容的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进行测量,就可以计算内极板的移动距离。

根据圆柱形电容器计算公式,线位移单组式的电容量C 在忽略边缘效应时为:212ln(/)l C r r πε=(2) 式中l ——外圆筒与内圆柱覆盖部分的长度;r 2、r 1——外圆筒内半径和内圆柱外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4 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141270046 自动化杨蕾生
一、实验目的:
了解直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

二、基本原理:
根据霍尔效应,霍尔电势U H=K H IB,当霍尔元件处在梯度磁场中运动时,它的电势会发生变化,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位移测量。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测微头、数显单元。

四、实验步骤:
1、霍尔传感器和测微头的安装、使用参阅实验九。

按图14示意图接线(实验模板的输出V o1接主机箱电压表Vin),将主机箱上的电压表量程(显示选择)开关打到2V档。

2、检查接线无误后,开启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片大致在磁铁中间位置,再调节Rw1使数显表指示为零。

3、以某个方向调节测微头2mm位移,记录电压表读数作为实验起始点;再反方向调节测微头每增加0.2mm记下一个读数,将读数填入表14。

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线性范围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

五、实验注意事项:
1、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绝不可掉到地上。

2、不要将霍尔传感器的激励电压错接成±15V,否则将可能烧毁霍尔元件。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霍尔元件位移的线性度实际上反映的是什么量的变化?
答:本人认为应该是实际的输入、输出与拟合的理想的直线的偏离程度的变化,当X不同的时候,实际的输出值与根据拟合直线得到的数值的偏离值是不相同的。

七、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根据所得得实验数据做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实验数据如下:
表9-2
(1)由上图可知灵敏度为S=ΔV/ΔX=-0.9354V/mm
(2)由上图可得非线性误差:
当x=1mm时,
Y=-0.9354×1+1.849=0.9136
Δm =Y-0.89=0.0236V
yFS=1.88V
δf =Δm /yFS×100%=1.256%
当x=3mm时:
Y=-0.9354×3+1.849=-0.9572V
Δm =Y-(-0.94)=-0.0172V
yFS=1.88V
δf =Δm /yFS×100%=0.915%
2、归纳总结霍尔元件的误差主要有哪几种,各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进
行补偿。

答:(1)零位误差。

零位误差由不等位电势所造成,产生不等位电势的主要原因是:两个霍尔电极没有安装在同一等位面上;材料不均匀造成电阻分布不均匀;控制电极接触不良,造成电流分布不均匀。

补偿方法是加一不等位电势补偿电路。

(2)温度误差。

因为半导体对温度很敏感,因而其霍尔系数、电阻率、霍尔电势的输入、输出电阻等均随温度有明显的变化,导致了霍尔元件产生温度误差。

补偿方法是采用恒流源供电和输入回路并联电阻。

实验15 交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

二、基本原理:
交流激励时霍尔式传感器与直流激励一样,基本工作原理相同,不同之处是测量电路。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霍尔传感器实验模板、霍尔传感器、测微头、数显单元、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模板、双线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
1、传感器、测微头安装使用同实验九。

实验模板接线见下图
2、首先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机箱总电源开关,调节主机箱音频振动器的频率和幅度旋钮,用示波器、频率表监测Lv输出频率为1KHz,幅值为4V的峰--峰值;关闭主机箱电源,再将Lv输出电压(1KHz、4V)作为传感器的激励电压接入图15的实验模板中。

3、合上主机箱电源,调节测微头使霍尔传感器的霍尔片处于两磁钢中点,先用示波器观察使霍尔元件不等位电势为最小,然后从数显表上观察,调节电位器Rw1、Rw2使显示为零。

4、调节测微头使霍尔传感器产生一个较大位移,利用示波器观察相敏检波器输出,旋转移相单元电位器Rw和相敏检波电位器Rw,使示波器显示全波整流波形,且数显表显示相对值。

5、使数显表显示为零,然后转动测微头记下每转动0.2mm时表头读数,填入下表。

6、根据表15作出V-X曲线,计算不同量程时的非线性误差。

(1)由上图可知灵敏度为S=ΔV/ΔX=0.173V/mm
(2)由上图可得非线性误差:
当x=1mm时,
Y=0.173×1-0.0179=0.151
Δm =Y-0.15=0.001V
yFS=0.36V
δf =Δm /yFS×100%=0.278%
当x=3mm时:
Y=0.173×3-0.0179=0.5011V
Δm =Y-0.52=-0.0189V
yFS=0.36V
δf =Δm /yFS×100%=5.25%
实验16 霍尔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应用。

二、基本原理:
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K H IB,当被测圆盘上装上N只磁性体时,圆盘每转一周磁场就变化N次。

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量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源。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6将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装于霍尔架上,传感器的端面对准转盘上的磁钢并调节升降杆使传感器端面与磁钢之间的间隙大约2~3mm
2、首先在接线以前,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将主机箱中的转速调节电源2—24V旋钮调到最小(逆时针方向转到底)后接入电压表(显示选择打到20V 档)监测大约为1.25V;然后关闭主机箱电源,将霍尔转速传感器、转动电源按图16所示分别接到主机箱的相应电源和频率/转速表(转速档)的Fin上。

3、合上主机箱电源开关,在小于12V范围内(电压表监测)调节主机箱的转速调节电源(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电枢电压),观察电机转动及转速表的显示情况。

4、从2V开始记录每增加1V相应电机转速的数据(待电机转速比较稳定读取数据);画出电机的V—N(电机电枢电压与电机转速转速的关系)特性曲线。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画出电机的V—N特性曲线:
五、思考题:
1、利用霍尔元件测转速,在测量上有否限制?
答:利用霍尔元件测转速时,每当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时霍尔元件就输出一个脉冲,如果转速过慢,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的周期过长,大于读取脉冲信号的电路的工作周期,就会导致计数错误。

2、本实验装置上用了6只磁钢,能否用一只磁钢?
答:可以用一只磁钢, 只是用一只磁钢测量的灵敏度会降低。

实验17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磁电式测量转速的原理。

二、基本原理:
基于磁电感应原理,N匝线圈所在磁场的磁通变化时,线圈中感应电势:发生变化,因此当转盘上嵌入N个磁棒时,每转一周线圈感应电势产生N次变化。

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量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
主机箱、磁电式转速传感器、转动源。

四、实验步骤: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速实验除了传感器不用接电源外,其余完全与实验16相同;请按图17和实验16中的实验步骤做实验。

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