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断裂构造

教案用纸

地貌标志(1)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常常促使断层的上升盘形成陡崖,

这种陡崖通常称为断层崖。如王乔洞断层西盘栖霞组灰岩形成约10米高的断层崖。(2)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水流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3)错断的山脊错断的山脊也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等运动的结果。(4)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一条较大断裂。(5)串珠状湖泊洼地这种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6)泉水的带状分布断水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如沿猫耳洞断层分布的一系列下降泉(落水洞)(7)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短河谷构造标志(1)构造线不连续任何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如地层、矿层、岩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片理或相带等均顺其产状延伸。如果这些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图7是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的图示。走向断层F1、倾向数层F2和斜向断层F3分别切断地层或早期断层,或在平面上或在剖面上,或者既在平面上又在剖面上,两者均显示出构造线的中断。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的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图7 断层引起的构造不连续现象F1走向断层;F2倾向断层;F3斜向断层(2)构造强化现象断层活动引起的构造强化,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多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甚至片理化窄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如果我们在野外发现这些现象,就要进行认真的观察,探究引起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表现。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大小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数个或更多个透镜体成组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生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菱块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A)和中轴(B)的AB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或成雁列。如果形成雁列,则构造透镜体的AB面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图8、9)。图8 南京小九华山断层带中的构造透镜体(据黄钟瑾)图9 秦皇岛湖水峪断层中的构造透镜体(3)断层构造岩是断层带上的岩石在断层作用中被搓碎、研碎,甚至重结晶、再定向又固结的岩石。根据断层构造岩研磨破碎程度以及重结晶和定向性,可分为以下几类。A、断层角砾岩是由仍保持原岩特点的岩石碎块组成,角砾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岩粉以岩石压溶物质和外源物质分为张裂角砾岩和压碎角砾岩两种,前者发育在张性断层重,后者发育在压性断层中。B、碎裂岩是断层两盘研磨得更细的构造岩,组成碎裂岩的是原岩的岩粉或细粒,或是组成原岩的矿物碎粒。

C、糜棱岩是断层带岩石由于断层强烈研磨成粉状微粒和重结晶微粒组成的构造岩。糜棱岩坚实致密,肉眼观察似硅质岩,有时显示条纹构造。如果岩石研磨极细,组成矿物多成隐晶质,即所谓超糜棱岩。如果岩石在强烈研磨和错动过程中局部熔融,而后又迅速冷却,会形成外貌似黑色玻璃质岩石,称玻化岩

D、片理化岩在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磨研的岩石和岩粉呈定向排列、拉长和压扁,有时还发生定向重结晶作用,从而形成片理化岩石。如果重结晶显著,构造岩外貌似片岩则称构造片岩。如果岩石颗粒粗大成似眼球状结构,则称构造片麻岩。如果岩石极细重结晶和流动构造明显并具丝绢光泽,则称千糜岩。从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以至玻化岩和片理化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动力变质强化系列,这个系列的完整程度,既决定于断层错动强度的持续时间,还决定于断层错动时的温压状态和岩石性质,此外还有构造作用力和应力状态的影响D、片理化岩在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磨研的岩石和岩粉呈定向排列、拉长和压扁,有时还发生定向重结晶作用,从而形成片理化岩石。如果重结晶显著,构造岩外貌似片岩则称构造片岩。如果岩石颗粒粗大成似眼球状结构,则称构造片麻岩。如果岩石极细重结晶和流动构造明显并具丝绢光泽,则称千糜岩。从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以至玻化岩和片理化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个动力变质强化系列,这个系列的完整程度,既决定于断层错动强度

的持续时间,还决定于断层错动时的温压状态和岩石性质,此外还有构造作用力和应力状态的影响。 3.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两盘地层的缺失和重复(表1)表1 走向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与缺失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的关系二者倾向相同断层性质二者倾向相反断层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 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的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5.岩相和厚度的急变如果一地区的沉积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顺断层的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种,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以做出确切而又适当的结论。

(完整版)第3章地质构造及对工程的影响

第3章 地质构造及对工程的影响 地壳运动:指由于地球内动力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包括:升降运动:指垂直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 水平运动:指平行于地表的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 。 地壳运动的结果:导致地壳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并形成各种地质构造 (构造变动在岩 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 第一节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 一、 概念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即产状)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 如果经受地壳运动 (垂直抬升)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平岩层组成的 构造,称为 水平构造。 岩层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岩层形成时的位置,而且改变了原有的水平状态, 使岩层面向同一方向倾斜, 并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交角, 便形成了单斜构造。常常是组成其 它构造(褶曲一翼,断层一盘等)的一部分。 二、 岩层产状 岩层的产状常用岩层的走向、倾向、 倾角来确定,这三者称为产状要素。 在野外产状要 素直接用地质罗盘进行测量。 广 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 倾向 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 称 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方向,称 为倾 向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第二章褶皱构造 褶皱指组成地壳的岩层, 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 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 其连续性的构造。岩层的连续性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褶皱构造的基本类型 一、褶曲: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 褶 翼:核部两侧对称出 露的地层 曲 的 轴面:指大致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 素 素 轴线:轴面与地面的交线 <枢纽:轴面与层面的交线 枢纽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枢纽水平、枢纽倾斜 二、褶曲的类型 1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两端所指的方向称走向 厂 核:褶皱中心部分的地层 Axial pla?

工程地质与水文教案

工程地质与水文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基本概念 2、说明工程地质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 3、论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重点与难点 1、工程地质与此地质工程的不同 2、了解工程地质的学习及工程应用 导入 实际的工程例证,分析工程地质对工程的影响及重要性 新课内容 绪论 一、三峡工程 1、由三峡工程的施工建设说明工程地质的重要性 1919年孙中山首次提出 1953年毛泽东再次提出 1984年—1992年,可行性研究 1994年—2007年,主体建设完成 2008年,讯期水位达到期175米 水位引发的灾害 岩石的应力与应变特性导致灾害,滑坡,诱发地震,失稳,融洞,著名的千将坪悲剧 2003年月13日,二期蓄水落石出35米,2000万立方土滑坡 导致24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数 二、工程地质的发展 首先,做为土木工程的分支学科,后来由于重要性提升成为独立学科。科技的进步,工程的发展,楼房的高低。 2

地质体改造,地质灾害防治。 工程地质的研究范围及学科分类 三、工程地质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二战前后,地质条件的研究评价工作 2 60年代——80年代,稳定性分析,预测研究 3 80年代后,新技术,改造防冶 地质技术: 一勘察技术 二测试试验技术 三改造技术 3

第一章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地球演化史 2、说明内外动力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的内外作用及分类 导入 1、地球起源及构造 新课内容 第一节概况 一、地球构造 1、外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二、形状及大小 1、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三、物理性质 1、重力G; 2、温度; 3、地磁: 4、弹塑性: 第二节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 一、相对相代、,绝支年龄 时代单位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4

地质构造讲课教案

地质构造

第五章地质构造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第二节褶皱构造 第三节断裂构造 地质构造变动:岩层形成后,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发生变形和变位(位移、倾斜、弯曲、断裂),其原始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变动。 地质构造:发生构造变动的岩层所呈现的各种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两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单斜构造往往是褶皱或断裂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故不另列)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及其产状 (一)岩层 岩层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体。 岩层的顶面、底面、厚度称为岩层的三个要素。 (二)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用于描述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二、产状要素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1 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是直线,有两个方向,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走向的一个方位角是30°,可称岩层的走向是30°,也可称岩层的走向为210°。 2、倾向:在岩层面上沿岩层面的倾斜方向垂直走向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岩层面倾斜方向称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互垂直。倾向是射线,只有一个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倾向为30°,可称岩层的倾向为30 °。 3、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之间的夹角。 三、产状表示方法

1.文字记述中,产状常用方位角表示:只记述倾向和倾角。例如: 120°∠32 °,表示岩层倾向为120 °,倾角为32 °。 2.平面图上产状符号如下: (一)水平岩层 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岩层面上的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3. 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在地图上,其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4. 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直立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在地质图上,其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岩层界线为一直线,其延伸方向不受地形影响,与地形等高线斜交。(三)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发生倾斜,称为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岩层的厚度为该岩层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露头的水平宽度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 3. 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露头线遵循“V”字形法则。 “V”字形法则共有三条法则 ①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方向;而在穿过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 ②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河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河谷下游; 在山脊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山脊的上坡。

第四章褶皱褶曲

第四章褶皱、褶曲 第二节褶皱构造 褶皱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型式, 是地壳中最引人注目的地质构造。褶皱是由岩石中原来近于平直的各种面(例如层理面)发生弯曲而显示的变形。 形成褶皱的变形面绝大多数是沉积岩的岩层面, 而变质岩中的劈理、片理、 片麻理以及岩浆岩中的原生流面也可变形褶皱弯曲。但褶皱构造还是在沉积岩层中最为发育, 它形象地反映了岩石曾经发生过塑性变形。 一、褶曲的基本形态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它是组成褶皱构造的基本单元。 褶曲的形态多种多样, 但主要的基本形式为背斜和向斜: 1. 背斜: 岩层变形向上弯曲, 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老, 两侧岩层的时代依次变新。 2. 向斜: 岩层变形向下弯曲, 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 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第二节褶皱构造 :。 一、褶曲的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在平面和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褶皱构造

:。 褶皱的形态各种各样, 可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观察和描述, 构造地质学中多采用褶皱剖面和平面的形态描述。 (一)横剖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1. 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 褶皱可以描述为: (1) 直立褶皱: 褶皱轴面直立或近于直立, 两翼岩层产状倾向相反, 倾角相等或近于相等。 三、褶皱形态的描述 (2)斜歪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 两翼岩层倾向相反, 但倾角不等, 一翼稍陡, 另一翼稍缓。 (3)倒转褶皱: 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岩层正常, 另一翼岩层倒转。 (4) 平卧褶皱: 褶皱轴面水平或近于水平, 一翼岩层正常, 另一翼岩层倒转。 第四章地质构造 水平构造 单斜构造 褶皱构造 断裂构造

第五章 构造

第五章构造 第一节区域构造轮廓 一、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实习区西部为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及周边狭长形断陷盆地带,东部为华北环形裂谷盆地及其周边的山岭带。处于华北板块中部,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东北端与东西向燕山山脉接壤处。该区受两个方向的运动作用控制,属板内强变形带,因此各种构造现象集中发育(附图IV)。 二、区域构造 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有164背斜、太平山向斜以及图区外的孤山口复杂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有走向断裂系和横向断裂,岩体发育有脆韧性剪切带,以及黄山店褶皱-冲断构造等。 三、研究区总体构造特征 区内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地层发育较全并可与华北地台其它地区对比,区域上主要由房山侵入体及围绕其分布的多期多形式断层和褶皱组成。周口店一带各种构造现象集中发育,成为板内浅变质岩构造地质构造研究的典型地区。 第二节褶皱 实习区内褶皱构造发育良好,其中包括东西向褶皱和北北东向褶皱。东西向褶皱是指以早期褶叠层的顺层面理作为变形面所铸就的东西向印支主期褶皱,前期的剥离断层及推覆构造,连同残余的原生层理,都作为褶皱变形卷入这一构造之内。区内主要有164背斜、太平山向斜以及图区外的孤山口复杂褶皱。 一、164背斜 164背斜(图5-1 164背斜素描图)分布于太平山向斜的南侧,展布于162.9高地至牛口峪一带,近东西向延伸,区内长度约有400m,枢纽向东倾伏,轴面近于直立,属直立倾伏褶皱。其转折端圆滑(图5-2 164背斜倾伏态示意图),两翼较平缓。其核部主要出露马家沟组灰岩,两翼为石炭系至二叠系地层。 164背斜转折端及南翼均发育次级褶皱,并伴生有同期小构造,根据形成时期不同可分为三期: 1、早期小构造 1)石香肠构造 在164背斜的南翼可以观察到比较强硬的白云质灰岩和较软弱的泥质灰岩相间导致的石香肠构造。香肠体内部形成了垂直层面的张裂隙,并为方解石脉等矿物充填。 2)火炬状节理 发育在中厚层灰岩中,由两组雁列式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切带,被方解石填充,最大主应力方向为竖直方向(图5-3 火炬状张节理素描图)。 3)固流褶皱 发育在164背斜南翼,固流褶皱是指岩石在固态流变条件下发生在具有高韧性和低粘度岩石中,岩石呈类似于粘性流体粘滞性流动作用。是一种剪切褶皱作用,可以指示早期所反映的岩体运动方式。

综合地质学

综合地质学综合报告 指导老师:李亚林 姓名:许小路 学号:03108228 班级:022082

目录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第一节:地层 第二节:褶皱 第三节:断层 第三章:构造发展史 第四章:结束语 附录 金山镇地区地质纲要图 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图

第一章前言 总述 地质学是一门以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及其演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领域广阔,是关于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的相互作用和其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不同,以及生产要求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地质学又分为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综合地质学课程主要包含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主要阐述了岩石圈中三大岩石类的性质特征、分类及形成环境等,而构造地质学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 综合读图是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的分析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四五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综合读图是要我们学生熟练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机基本理论,知识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比如三大岩石知识地层历史知识,构造地质知识,褶皱知识,断裂构造知识等。而在实习课上的所学的构造地质学知识将在读图练习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尤其是底层的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关系。还有底层的褶皱向斜背斜,断层中的正逆断层关系等。尤其重要的是剖面图的绘制,其中又以倾斜断层、褶皱断层最为重要。初次以外我们还要根据我们所学的,所分析的所剖制的面结合课本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写出构造发展史,好想入讲一个故事一样,但并不是那么轻松。 综合读图目的 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实际情况中的综合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能处理比较复杂的地质图学问题 ,是对书本知识的另一种检验并对以后的工作学习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要求 本次作业要求我们在对选定的图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五幅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图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所读图幅名称 《金山镇地质图》改图位于综合地质学实习讲义的59页。 所读图幅比例尺 此图采用的是1:10000的比例尺。 图区图形轮廓简介: 该地区为一个地质构造发育全面,拥有断层,背斜向斜,不整合等,还有飞来峰侵入岩体等地貌。该地区地层分布广泛整体地貌不平整,是一个综合读图的良好例图。

07第五章 断层

第五章断层 岩层受地应力作用后发生破裂,在力的继续作用下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断层的规模大小不一,其形态和类型繁多,分布广泛,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构造之一。大型断层常构成一个地区的构造格架,不仅控制区域地质的结构和演化,而且影响区域成矿作用和煤田的分布;一些中小型断层直接决定矿床和矿体的形态和产状,对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的分布、运移、储聚也有重要影响。现代活动性断层则直接影响水文工程建筑,甚至引发地震。因此,研究断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断层要素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为了描述断层的空间形态和性质,将断层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冠以一定的名称。这些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称为断层要素(图5-1)。 1.断层面 断层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断层面的形态有平直的,也有舒缓波状的,断层面的产状有直立的,也有倾斜的。断层面可以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来表示。有的断层找不到一个完整的断层面,而是一个断层破碎带。破碎带的宽度一般为数十厘米至数十米。 2.断盘 断层面两侧相对位移的岩块称为断盘。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岩块称为下降盘。当断层面倾斜时,位于断层面上方的岩块称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方的岩块称为下盘。当断层面直立时,则无上、下盘之分,可根据断盘所处的方位来命名,如断层走向南北,位于断层西侧的称为西盘,东侧的称为东盘。 图5-1 断层要素示意图 3.断层线 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若地面平坦,断层线的方向代表断层的走向。若地面起伏不平,断层在地表的出露线就不能反映断层的延伸方向。断层线有时呈直线,有时呈曲线,主要取决于断层面的形状及地形起伏情况。断层面与煤层面的交线称为断煤交线。断层面与上盘煤层面的交线,称为上盘断煤交线,与下盘煤层面的交线称为下盘断煤交线(图5-2)。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 1.1地球与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 、 1 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 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2、倾入体的产状:岩墙、岩床、岩盘与岩盖、岩株、岩基。 3、火成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 一、矿物 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 2。根据SiO 2 的百分含量,岩浆 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这些岩浆岩中的SiO 2 含量依次逐渐增大。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岩浆岩与沉积岩及变质岩的主要区别标志有:①岩浆岩大多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因冷凝过快而呈玻璃质结构;②具有特有的矿物及结构构造;③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常含有围岩碎块,称“捕虏体”,接触处有热变质现象;④没有任何生物遗迹或化石。 2、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中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高温、高压或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液体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

断裂构造的分类

断裂构造的分类 断裂构造是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层断裂和变形的结果,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断裂构造可以分为正断裂、逆断裂、走滑断裂和复式断裂。本文将依次介绍这四种类型的断裂构造。 正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两个岩块沿着断层面相对移动,其中上盘岩块相对于下盘岩块向上位移,形成的断裂构造。正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拉伸和扩张,是一种典型的伸展断裂。正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正断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主要方式之一。 逆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两个岩块沿着断层面相对移动,其中上盘岩块相对于下盘岩块向下位移,形成的断裂构造。逆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挤压和收缩,是一种典型的挤压断裂。逆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造山带和地震带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逆断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走滑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两个岩块沿着断层面相对水平移动,形成的断裂构造。走滑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水平剪切,是一种典型的剪切断裂。走滑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板块边界和断层带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走滑断裂广泛分布于全

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复式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不同方向的断层构造同时存在,形成的复杂断裂构造。复式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多向变形,是一种复杂的构造形式。复式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壳变形和岩石圈运动的复杂结果之一。复式断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断裂构造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断裂构造可以分为正断裂、逆断裂、走滑断裂和复式断裂。正断裂和逆断裂是地壳的拉伸和挤压的结果,走滑断裂是地壳的水平剪切的结果,而复式断裂是多种断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不同类型的断裂构造在地球表面广泛分布,对地质环境和岩石圈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名词解释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 一、断裂构造的概念 断裂构造是指在地壳运动、构造应力等因素作用下,岩石产生的断裂现象。断裂构造是地球表面或地下岩石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也是地球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根据断裂构造的形态和成因,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断裂的走向和位置,可以分为水平断裂、垂直断裂、倾斜断裂等;根据断裂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二、断裂构造的意义 断裂构造对地球构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震活动 断裂构造是地震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岩石破裂、位移而产生的现象。断裂构造提供了地震产生的物理条件,也是地震能量释放的通道。因此,研究断裂构造对于预测和防范地震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环境 断裂构造对地质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断层盆地、断层湖泊、断层山脉等都是由断裂构造形成的。断裂构造还可以导致岩浆侵入、岩石变质等地质过程,从而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3. 矿产资源 断裂构造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例如,黄金、

白银等贵金属矿产资源往往与断裂构造有关。断裂构造提供了矿产资源运移和富集的通道,同时也控制了矿床的形态和规模。 三、断裂构造的研究方法 断裂构造的研究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力学模拟等多种手段。其中,地质调查是研究断裂构造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断裂构造的形态、位置、规模、成因等信息,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地球物理勘探是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可以探测地下的断裂构造,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 地质力学模拟是研究断裂构造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建立地质力学模型,模拟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断裂构造的成因和机制。 四、结论 断裂构造是地球构造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矿产资源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断裂构造图文分析

一、节理 (一)基本概念 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 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

(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 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 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 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它具有以下特征: 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 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 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入门 1.1地球及地质作用 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 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 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

工程地质与水文教案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基本概念 2、说明工程地质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 3、论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要求 重点与难点 1、工程地质与此地质工程的不同 2、了解工程地质的学习及工程应用 导入 实际的工程例证,分析工程地质对工程的影响及重要性 新课内容 绪论 一、三峡工程 1、由三峡工程的施工建设说明工程地质的重要性 1919年孙中山首次提出 1953年毛泽东再次提出 1984年—1992年,可行性研究 1994年—2007年,主体建设完成 2008年,讯期水位达到期175米 水位引发的灾害 岩石的应力与应变特性导致灾害,滑坡,诱发地震,失稳,融洞,着名的千将坪悲剧 2003年月13日,二期蓄水落石出35米,2000万立方土滑坡 导致24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数 二、工程地质的发展 首先,做为土木工程的分支学科,后来由于重要性提升成为独立学科。科技的进步,工程的发展,楼房的高低。 地质体改造,地质灾害防治。 工程地质的研究范围及学科分类 三、工程地质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二战前后,地质条件的研究评价工作 2 60年代——80年代,稳定性分析,预测研究 3 80年代后,新技术,改造防冶 地质技术: 一勘察技术 二测试试验技术 三改造技术 第一章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描述地球演化史 2、说明内外动力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的内外作用及分类 导入 1、地球起源及构造 新课内容 第一节概况 一、地球构造 1、外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二、形状及大小 1、陆地地形: 2、海底地形; 三、物理性质 1、重力G; 2、温度; 3、地磁: 4、弹塑性: 第二节地质年代与地层单位 一、相对相代、,绝支年龄 时代单位地层单位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流 第三节地质作用 一、内动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桨作用, 变质作用,

自然地理学大纲(伍光和)

《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 绪论 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一)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三层次”——统一、综合、部门 地理学的“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 二、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三、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本书的内容和结构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活动 实习与实验:在野外或者实验室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地球运动规律。 检索分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系统或者网络上,检索“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分题名检索和关键词检索,看有哪些图书、论文和网站与之有关,并了解该领域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1. Arthur N Strahler, Pysical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4th. Ed 1975. 2. 王维.地球的形状——人类对它认识的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 J.H.塔齐. 地球的构造圈.北京:地质出版社,198 4. 4. 弗兰克.普内斯等.地球.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二、太阳和太阳系 9大行星、50个卫星、50万个小行星、少数彗星 三、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旋转椭球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质学根底知识 第一节岩石学根底知识 一、矿物 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 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构造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阻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展,增加生产本钱;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岩浆岩与沉积岩及变质岩的主要区别标志有:①岩浆岩大多为块状的结晶岩石,局部因冷凝过快而呈玻璃质构造;②具有特有的矿物及构造构造;③与围岩有明显的界限,常含有围岩碎块,称"捕虏体〞,接触处有热变质现象;④没有任何生物遗迹或化石。 2、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中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高温、高压或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液体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构造、构造或矿物成份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