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

合集下载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
1. 先把实验器材准备好呀,像平面镜、蜡烛啥的,这可不能马虎,不然咋做实验呢!比如说,你要做饭,总不能连锅都没有吧,哈哈!
2. 把平面镜立在桌子上,这可得放稳当了,要不然等下倒了可就麻烦咯!就像建房子得把地基打牢一样重要。

3. 点燃一支蜡烛,哇,那小火苗多可爱呀!你想想,这蜡烛就像是个会发光的小精灵呢。

4. 把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调整好距离,嘿,这可得有耐心,不能着急哟!好比给小娃娃穿衣服,得慢慢整。

5. 然后呢,你就去看镜子里的蜡烛像,哇塞,是不是很神奇?这就跟你在镜子前看自己一样新奇呢。

6. 再试着移动蜡烛,瞧瞧,镜子里的像也跟着动呢,多有意思呀!就好像你带着小跟班似的。

7. 换支蜡烛试试,看看是不是一样的效果呀?这就跟换件衣服看看效果一样嘛。

8. 多做几次,感受感受,你会发现这个实验真的超级有趣!难道不是吗?
9. 嘿嘿,做完这个实验,你就会清楚地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啦!
我的观点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真的很有意思,通过这些简单的步骤可以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其奥秘,大家一定要好好尝试哦!。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原理:
照明光线照射在平面镜上,从而在平面镜正对面形成它的成像。

其成像原理主要是反射,反射次数多的叫做多次反射,而反射次数为零的叫做单次反射。

即照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从而在平面镜正对面成像。

实验准备:
1. 平面镜一块;
2. 火柴盒一套,火柴头齐全;
3. 等长杯一个;
4. 灯泡一个;
5. 白纸片一张;
6. 线头多个;
7. 水晶石一个;
实验实施:
1. 先在水平桌面上,放上火柴盒准备照明;
2. 取一张白纸片作为反射物,粘在等长杯的壁上;
3. 放上一块平面镜,侧对着纸片,以检验它的反射特性;
4. 再把等长杯移至大灯泡旁,以检验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5. 把多根线头用水晶石固定在桌面,每根线头以不同角度放置,以检验它们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特性。

实验结果:
1. 放置火柴时,照射在平面镜上的直线形火柴光被反射,并在正对面形成它的完全成像;
2. 等长杯向大灯泡旋转时,大灯泡的成像在平面镜正对面的距离和等长杯的距离保持不变;
3. 通过一个多次反射,每根线头被反射出来的角度和发射出去的角度各个相等。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总结:
1.平面镜可以产生火柴光、灯泡光等物体的完全成像;
2.平面镜反射时形成成像距离不变;
3.任意角度入射,平面镜反射出角度与入射角度相同;
4.任意折射无法形成复原成像;
5.反射次数多的光线叫做多次反射,反射次数为零的叫做单次反射。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1.平面镜成像实验
2.实验现象分析 3.平面镜成像原理 4.典型例题
1.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验 时要注意玻璃板的放置、如何将一个蜡烛与另 一个蜡烛的像重合、如何验证所成像的虚实、 如何确定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等等。
2.实验现象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薄透明 玻璃板(作用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只相同的蜡烛或 棋子(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刻度尺(用
于测量像距和物距)、一张白纸(看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
实像)。 2.实验时玻璃板必须和桌面垂直,否则蜡烛的像不在水平 桌面内,会导致无法使另一个蜡烛与前一个蜡烛的像重合。
3.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是: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虚线表示。
结束
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和像左右相反。
4.典型例题
1.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象,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 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镜成像的特点,请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
面对称,且成的是虚像,所以用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 探究 平面镜成像规律(解析版)

实验07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

2.【实验器材】(1)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量角器、支架等。

(2)主要器材作用:A、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两支完全相同蜡烛A、B:比较像与物的大小,确定像的位置。

C、刻度尺: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的距离。

D、光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

E、白纸:确定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

3.【实验装置图】4.【成像原理】光的反射5.【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观察到未点燃蜡烛的烛芯上好像也有了烛焰)。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 【实验表格】7.【实验结论】(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物大小相同。

(3)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如何放置玻璃板?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放在纸上。

2、如何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人在点燃蜡烛侧透过玻璃板看去。

3、如何探究像的实虚?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上有无像。

4、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完全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像与物完全重合。

(等效法)5、在白纸上描出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后,接着应该怎么办?连接对应的像点、物点,测出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看连线和镜面是否垂直。

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

用光具座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 光具座、长度相同的蜡烛两支、长方形玻璃片火柴
实验设计思路:
传统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是将玻璃片竖立在木板或桌面上, 实验结束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

缺点:
一、玻璃片底座不容易找到, 即使有底座, 玻璃片竖着也很不稳定, 不便于做分组实验。

二、用刻度尺量出物象距离浪费时间。

改进后的实验是将蜡烛、玻璃片都放在光具座上, 实验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光具座上读出物象到镜面的距离, 既安全稳定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便于做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一支蜡烛和玻璃片安装在光具座上。

2. 在玻璃片的一侧点燃蜡烛, 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 用一张纸在像的位置接收, 看在纸上不能接收到火焰的像, 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像, 是虚像.
3.在玻璃片的另一侧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 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 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读出两支蜡烛到玻璃片的距离, 验证物象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合作交流: 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进行, 现象更加明显.。

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及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及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及平面镜成像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平面镜、光源(如电筒)、标尺、白纸、直尺等。

2.将平面镜固定在平面框架上,确保平面镜平整,并尽量减少平面镜表面的污垢。

3.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作为投影屏,用以观察图像。

在白纸上绘制坐标轴,以便进行测量。

4.将光源(电筒)放在平面镜的一侧,尽可能保持光源和平面镜垂直,确保光线在光源光轴的上方。

5.调整光源和平面镜的位置,使得平面镜的镜面与光轴垂直,并保持一个合适的角度。

可以用直尺测量光源到平面镜的距离,以调节光的入射角。

6.在光源的光轴上放置一个物体(如一支铅笔),使其尽可能与平面镜的镜面垂直。

7.观察从平面镜反射出来的光线,并在白纸上观察产生的图像。

可以用标尺测量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以及线与图像之间的距离。

8.根据图像的位置,可以验证平面镜的反射特性,并观察到图像的实像和虚像,以及图像的放大和缩小。

9.可以改变光源的位置和角度,重新观察图像的位置和性质,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10.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可以分析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进行成像条件的讨论和总结。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平面镜的反射特性:根据实验可以验证平面镜的反射定律,即角度相等,入射角和反射角互补。

2.图像的位置:可以观察到平面镜产生的图像在镜面的对称位置。

光源在镜面一侧时,观察到实像,位于入射光和反射光之间。

光源在镜面另一侧时,观察到虚像,位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同一侧。

3.图像的性质:根据实验可以观察到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实像是放大的,与物体的位置相反;虚像是缩小的,与物体的位置相同。

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和图像之间的距离,验证放大和缩小的程度。

4.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到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验证入射角和反射角互补的规律。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定律以及平面镜的成像原理。

实验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减小其他光线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并合理安排实验装置的位置和角度。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小孔成像法:将平面镜作为屏幕,通过其中一个小孔射入一束光线,观察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光源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以及小孔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大小、位置的虚像。

2. 物体成像法:将一个物体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移动物体的位置和调整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物体和影像的关系,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平行光成像法:将一束平行光线射入平面镜,观察光线经过反射后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平行光束在平面镜上形成的虚像。

4. 文字成像法:将一个带有文字的纸片放置在平面镜的前方,观察文字在平面镜上形成的影像。

通过调整纸片的位置和观察点的位置,可以观察到文字的正立或倒立等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注视光源和直接照射眼睛。

同时,还可以利用丝线等辅助工具来测量和观察光线的路径和角度等参数。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和步骤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和步骤

平面镜成像实验报告和步骤制作步骤:1、在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与像重合,在纸上记录下物像的位置;4、用直线将物像位置连起来;5、改变位置再测几组;将测得数据填入表格中。

扩展资料实验:【仪器和器材】蜡烛,12 cm×15 cm透明玻璃片(最好用贴有反光膜的汽车用玻璃),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玻璃胶。

【制作方法】在透明玻璃12 cm边涂上适量的玻璃胶,将其固定在12 cm×10 cm普通透明玻璃片的正中间(要保证两玻璃面的垂直),并在反光面位置两侧的底座玻璃上画线。

【使用方法】将做好的装置放在方格纸上,并让装置上的记号线与方格纸上的中线重合。

【实验技巧】做实验时方格纸上的记号,应将物体的整个底部形状画出。

【实验方法】本实验总方法:实验归纳法。

用未打开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实验中宜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从而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错位(重影),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这样避免使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像重合,从而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可用两块三角板检验玻璃板是否与桌面垂直;(4)在桌子上铺白纸的目的是便于记下蜡烛、玻璃板和像的位置,从而确定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及物、像的连线与镜面的关系。

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左右互换(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一、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包括玻璃板、蜡烛、光屏、刻度尺和白纸或坐标纸。

二、探究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1.验证平板玻璃是否能代替平面镜成像: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桌面上,然后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通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是否有蜡烛的像。

2.验证像的虚实: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3.验证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将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物体是否完全重合。

4.验证像与蜡烛到玻璃板距离关系: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三、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是对称的。

四、器材作用
在实验中,刻度尺用于测量距离,白纸或坐标纸用于记录像的位置,而选择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我们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透明的玻璃板能够观察到像的位置和大小,而茶色玻璃板则能减少反射光的干扰。

我们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是因为较薄的玻璃板能够减小像的畸变。

五、注意事项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会出现像的畸变。

我们需要记录物体与像的位置和大小,并且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字母“F”来表示。

六、题精练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关系,而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在观察像时,我们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
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造成的。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变大。

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如果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观察到B蜡烛的位置,巧妙地解决了确
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小心地移动B 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可以观察到像和物的大小,以及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为什么选择茶色玻璃板:茶色玻璃板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可以使成像更加清晰。

为什么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使用较薄的玻璃板可以避免重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为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个表面都形成一个像。

注意事项:
1.为什么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
行实验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2.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在桌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蜡烛都无法使像与物完全重合。

3.记录物体与像的方法:在白纸上标记出物体和像的位置,并标出不同的序号(如A、B),以便于识别。

4.多次改变蜡烛位置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通过多次实验,可以得到更具有普遍性的实验结论。

5.物体与像的对应关系:物体与像是对称的,并且左右对称。

6.字母“F”相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题精练:
1.关于平板玻璃的成像,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物像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都
能够成像。

不能。

因为平板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所以成像会发生变化。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平面镜反射光线呈漫反射;(2)平面镜反射是可逆的;(3)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4)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相等;(5)平面镜反射能够使像成为实像。

正确的说法是(2)和(3)。

3.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在实验中,需要记录下
蜡烛和像的位置;(2)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可以方便确定像
的位置;(3)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可以方便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实验中不允许存在误差;(5)通过观察白纸是否能接到像来确定像的位置;(6)在实验中需要移动蜡烛。

正确
的说法是(1)、(2)和(3)。

4.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可
以方便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像与蜡烛没有完全重合,可
能是因为玻璃板没有垂直放置或者没有考虑玻璃板的厚度;(3)如果实际测量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就不能
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4)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反射现象而成像。

正确的说法是(1)和(4)。

5.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物体和像的位置可以通
过多次实验来确定;(2)进行多次实验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具
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可以方便
确定像的位置;(4)记录物体和像的位置可以方便比较物像
大小关系;(5)在实验中,玻璃板的厚度一般为0.4.正确的
说法是(1)、(2)和(3)。

6.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
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使用较薄的玻璃板可以透过玻璃
看到像,并确定像的位置;(3)物像大小相等;(4)使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像是实像;(5)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
等于90度;(6)物体和像是左右对称的。

正确的说法是(2)和(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