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常规

合集下载

婴儿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婴儿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婴儿疫苗接种注意事项1、接种时间: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3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

4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

6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

1岁:乙脑疫苗—初种。

2、提醒:新生儿从出生到18个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在这期间,家长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带自己的宝宝去相关单位接种一次疫苗。

6周岁之前,儿童需要注射的计划免疫疫苗有24次之多。

1、A+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6、9周岁各加强一针。

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3、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4、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

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5、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6、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2、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7、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

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计划内免疫所涉及的传染病,不仅是各地普遍流行,无论健康宝宝还是体质虚弱的宝宝均易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致死率、致残率极高。

如果控制不好,蔓延开来,会给人类带来极大伤害。

其计划“当中带有强制性”接种的含义。

1、原因:我国的计划免疫事业在不断进行调整,自2021年开始为年龄合适的儿童和易感染人群零费用接种某些疫苗。

2、提醒:如今我国计划内免疫疫苗共有十种,分别为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卡介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

其中后四种疫苗是新增的。

1、麻风腮三联疫苗MMR:我国的麻腮风三联疫苗是从国外进口的。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是中国国家计划免疫(NIP)的常规接种疫苗之一,旨在保护新生儿免受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的感染。

以下是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标准:
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标准:
-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是“一剂次人群”,接种后需在生后1个月再接种2次,分别为第2个月和第6个月。

- 若因病情等原因错过首剂接种的新生儿,应尽早接种,但必须在出生后28天内完成第一剂接种,接种后需按照正常接种时间表接种第二、第三剂。

2. 卡介苗接种标准:
- 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接种卡介苗的是“一剂次人群”,接种后需在生后3个月再接种1次。

- 若因病情等原因错过首剂接种的新生儿,应尽早接种,但必须在出生后28天内完成第一剂接种,接种后需在生后3个月内接种第二剂。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是生命起始阶段的重要保障措施,家长应按照接种时间表,及时带孩子去医疗机构接种,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时,如果您的孩子有特殊情况,如过敏史或患病史等,应在接种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作出更加合适的接种决策。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

一、乙肝疫苗使用
免疫程序
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 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乙肝疫苗使用
操作方法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 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 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 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 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
32
谢谢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设备与器械配置
• 卡介苗设专室或专台、疫苗名称标牌 • 疫苗专用普通冰箱、冷藏包 • 充足的注射器 • 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 • 高压蒸汽、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设备 • 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 信息管理、宣传教育设备(依条件)
候诊室
观察室
登记室
接种室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清理接种器材
• 清理和清洗接种器材;注射器消毒毁型 • 清理冷藏容器
三、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定义
• 对疫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 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 射。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 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
30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 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 (卡疤)。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 HBV阳性母亲的血 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的应 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 手、拥抱、同 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和臭虫等) 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31第三部分
接种工作流程
三、接种工作流程

一、领取储存疫苗 产科接种点每月 5 日前根据上个月接种情况领取乙肝疫苗、卡介苗。 疫苗在储存和运输疫苗时,冷藏箱或冷藏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 的冰排,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便吸水并预防疫苗破损。疫苗瓶不能 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在箱体中部放置温度计,运输过程开展 温度监测并记录,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疫苗 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 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工具名称 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在疫苗储存过程中,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温至少查 阅1次温度监测记录 (间隔不少于6小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 录表”。
7月龄
8月龄
12月龄

全国免疫规划:2024年儿童疫苗接种详解

全国免疫规划:2024年儿童疫苗接种详解

全国免疫规划:2024年儿童疫苗接种详解概述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

根据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全国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24年我国儿童疫苗接种将继续遵循分类指导、自愿接种、知情同意的原则,为广大儿童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我国儿童疫苗接种的程序、时间表以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程序2024年我国儿童疫苗接种程序分为两个阶段: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第一针,此后根据年龄和地区差异接种其他疫苗。

第一阶段(出生后24小时内)- 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 乙肝疫苗第一针:预防乙型肝炎。

第二阶段(根据年龄和地区差异)第二阶段的疫苗接种时间及具体疫苗种类可能因地区、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以下为一个参考时间表:- 2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乙肝疫苗第二针- 3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第三针- 4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针、百日咳、破伤风、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第一针- 5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五针、百日咳、破伤风、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第二针- 6个月:乙肝疫苗第四针- 8个月: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疫苗第一针- 1岁: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疫苗第二针- 1岁半:流脑疫苗第三针- 2岁:乙脑疫苗第一针- 3岁:乙脑疫苗第二针注意事项1. 接种疫苗前,请向接种医生咨询儿童的健康状况,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告知。

2. 接种疫苗后,请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以确保儿童没有过敏等不良反应。

3. 接种疫苗后,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沾水,以防感染。

4. 接种疫苗后,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轻微不良反应,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

5. 请按照接种时间表准时接种,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与接种单位联系调整接种时间。

结论疫苗接种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

请各位家长按照全国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

新生儿两苗接种流程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流程
再次核对新生儿姓名、药名
选择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缘外侧皮内
用75%乙醇消毒注射部分皮肤 进针,绷紧接种部位,针头斜面呈10-15°刺入皮
固定针头,注入疫苗,形成直径约0.5cm 的皮丘 针头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拔出,勿按摩接种部位 选择新生儿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卡介苗:注射2周后可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溃疡,
3~5周结痂,不要 挤压和挑破接种疫苗处。

如溃疡深,4个月不愈合,腋下或苏股下淋巴结节超过1cm ,应到儿科诊治
乙肝疫苗:一个月后到社区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
在《新生儿出生及两苗接种登记表》和首诊两苗接
种三联登记单上记录接种日期、药物批号、有效期等并签名,发放第三联(县级留存联)。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免疫缺陷疾病
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应禁止 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严重过敏体质
若新生儿有严重过敏体质,应 慎用卡介苗,避免发生过敏反
应。
注意事项及宣传教育
01
02
03
接种前准备
接种前应向家长说明接种 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询 问新生儿健康状况。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 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及 时处理。
宣传教育
应向家长宣传疫苗接种的 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家长 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重视 程度。
其他注意事项及要求
疫苗保存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分别 保存,并确保在有效期内 使用。
接种剂量
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剂量 进行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避免剂量过大 或过小。
接种时间
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进行 接种,确保疫苗效果。
THANKS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外缘,皮内注射0.05ml卡介苗原液。
接种方法
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更换4-5号针头进行接种,注射深度为针尖斜面完全刺入 皮肤,注射后局部应有微凸起的皮丘。
接种程序及时间间隔
接种程序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第一剂和卡介苗 ,两剂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时间间隔
卡介苗与乙肝疫苗第二剂间隔时间应至少为1个月,但不宜超 过3个月。
接种剂量及注意事项
接种剂量: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剂量为0.05ml(含有510mg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为10ug/0.5ml。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若新生儿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暂缓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水疱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 处理。 严禁向皮内注射部位拍打,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和脓肿。

2024年全国儿童免疫疫苗接种指南

2024年全国儿童免疫疫苗接种指南

2024年全国儿童免疫疫苗接种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全国儿童提供一份全面的疫苗接种建议,以保护他们免受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侵害。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儿童,包括正常儿童和有特殊健康状况的儿童。

指南中提到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和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接种计划可能因地区和医疗机构而异。

在实施接种前,请咨询当地医疗机构或专业医生。

疫苗接种时间表以下是全国儿童疫苗接种的推荐时间表:新生儿至1岁- 出生后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 1个月:乙肝疫苗第二针- 2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针、五联疫苗第一针(含百白破、Hib、肺炎球菌、白喉、破伤风)- 3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五联疫苗第二针- 4个月: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针、五联疫苗第三针- 6个月:乙肝疫苗第三针- 8个月:麻疹风疹(MR)疫苗第一针- 1岁:水痘疫苗第一针、肺炎球菌疫苗第二针1岁至2岁- 1岁至2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针- 1岁半:百白破疫苗加强针- 2岁:麻疹风疹(MR)疫苗第二针2岁至6岁- 2岁至6岁:根据地区疫情,可能需要接种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特殊情况下的疫苗接种以下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疫苗接种建议:有特殊健康状况的儿童- 在接种前,请咨询医生,根据儿童的病情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划。

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 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可能需要接种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在接种前,请咨询医生。

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患有免疫缺陷疾病- 此类儿童可能需要接种乙肝疫苗、麻疹风疹(MR)疫苗等。

在接种前,请咨询医生。

注意事项- 在接种前,请确保儿童身体状况良好,无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

- 接种后,观察儿童是否有不良反应,如出现皮疹、发热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 疫苗接种后,请妥善保存接种证明,以便日后入学、出国等需要。

总结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

为了保护全国儿童的健康,请按照本指南推荐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和建议,为儿童接种疫苗。

在实施接种过程中,如有疑问,请随时咨询当地医疗机构或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常规
1、凡正常足月新生儿遵医嘱可接种。

2、要求接种部位,疫苗剂量、操作方法皆准确。

严格按照
无菌操作原则进行。

3、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臂三角肌下缘外侧皮内注射 0.1 毫升,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在右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 5ug。

4、接种注意事项
1)卡介苗、乙肝疫苗应冷藏在 2-8℃环境中,出箱后立即接种。

注意批号及有效期,不清楚者应废弃。

2)卡介苗粉末用 0.5 毫升灭菌注射用水稀释,使其完全溶解,疫苗溶解后必须在30分钟内用完。

3)卡介苗严禁皮下、肌肉注射。

4)注意避光,严禁在阳光下接种。

5)凡有发热、腹泻、皮疹、早产、羊水Ⅲ°污染、新生儿窒息等暂缓接种。

5、接种后应做好登记工作,并在预防接种本上签全名。

6、接种后向家属交代接种情况,如应注意卡介苗接种部位和全
身反应情况,一般反应在接种 3-4 周,接种出有黄豆样硬块或小脓包为正常反应,乙肝疫苗接种后向家属说明在接种第一针后隔一月、半年
相继接种第二针、第三针。

到防疫部门接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