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导学案语文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合集五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合集五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合集五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题:27、水(第一课时)班级:五年级(2)班备课人: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2、体会作者不写缺水之“苦”却具体描述水给村子里的人带来之“乐”的写法。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自觉热爱自然、珍惜水资源,感恩亲情。

【自学】1、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本课3个生字,先描红,再临写。

2、找一找,课文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这句话,通过哪几个场景描写了水的珍贵?作者又是怎样生动形象的描述这些场景的呢?动笔划一划相关语句,在旁边做一下标注。

【共学】(一)合作学习:1、各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拼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具体表现水珍贵的语句。

用“——”画出,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同学听一听,你从哪些词眼中读出了水的珍贵?小组内交流。

2、用心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雨中洗澡的场景,作者又是怎样生动地描述的呢?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关联词“只有……才……”告诉了我们什么?那个词体现了作者终于盼来洗澡的心情?找一找,孩子的那些行为表现出来这种痛痛快快。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读懂课文2—6小节内容,说一说作者不写缺水之苦却用具体事例描述水给村子里人带来快乐的写法,体验人们盼水、乐水之情。

(二)展示交流:(三)拓展迁移:1、播放视频,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情况。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想说什么?又想做什么?【思学】同学们,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下来!【作业】设计节水公益用语。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案学第【单元导读】一组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参考答案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参考答案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册参考答案语文S版语文社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1 神鸟【预习检测】1.伶俐婉转傍晚吩咐清澈包袱毒蛇口干舌燥搭救哀声叹气2.伶俐:聪明、灵活。

婉转:本课指歌声或鸟声抑扬动听。

粗枝大叶:比喻不细致,做事粗心大意。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更夫:旧时打更巡夜的人。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淙淙:流水的声音。

3.略【导入感知】1.蒙古聪明、伶俐三讲故事三狗猫乌鸦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2.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有一只聪明、伶俐的神鸟,人们都想得到它,却捉不到。

第二部分(4--16自然段):讲阿尔特戈尔可汗决心抓住神鸟,但神鸟三次被捉,三次都逃脱了。

第三部分:(17自然段)可汗放弃了捉神鸟。

3.猎人错杀猎狗农妇错杀猫阿尔拜错杀乌鸦【精读感悟】1.聪明伶俐、会说话不少国家的国王、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谁也没有捉到它哪儿也不去,就站在一棵枝叶繁茂的万年古松上婉转地啼叫那些捉神鸟的人在山林里走来走去,都走出一条山路来了2.⑴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并列示例:出色的人才既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也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为自己逃跑给阿尔特格尔可汗设下圈套⑵①农妇错杀了忠于职守的猫趴在摇篮边轰苍蝇,赶蚊子忠于职守心里一惊,赶紧跑回屋来舔耳朵上的血关爱愧疚哭了起来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就误认是猫的错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②猎人错杀自己忠实的狗乌鸦救了阿尔拜,却被不知情的阿尔拜打死猎狗:忠实;乌鸦:善良勇敢。

因为主人不调查事情真相,就鲁莽行事,误杀了它们。

③神鸟讲的故事,只要是善良的人听了都会产生同情心而唉声叹气,这样就会违背神鸟与阿尔特戈尔可汗的约定。

而可汗正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他听了也会唉声叹气,所以神鸟一次次逃脱了。

3.语言我非把它捉回来不可被神鸟的故事打动了善良、有同情心神鸟聪明、神奇【总结提升】1.作者用大故事套小故事,可以很直观的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跌、偏西、天涯”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通过细读课文,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对西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4.通过揣摩优美语句,我体会到了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知识链接】《草原》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学习过程】一、解读目标,设重难点。

(2分钟)二、初读课文,字词积累。

(15分钟)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我能圈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四字词语,并读两遍。

3.在本课生字中,我想提醒同学注意“”字的读音;还有“”字的字形。

4.我能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5.我的疑难: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3分钟)1.课文是按顺序,先描写的景色,再描写场面和的情景,最后以诗句“,”结尾。

2.课文主要记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赞美了和。

四、细读感悟,入情入境。

(50分钟)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讨论:(1)本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我能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并做好批注)“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出了草原什么特点?(2)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我能用波浪线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并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

)关键词:理解和体会:2. 品读课文第2至3自然段,说说蒙古族老乡是怎样迎接远客的?(我能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能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文中做好批注)关键词:我的看法:3. 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我能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插图,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和体会,和同学分享读后的感受。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全册含答案)

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全册含答案)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1.神鸟(共2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有目标1.我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结构及这种结构的好处。

二、学习有方法1.我借助拼音读通读顺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从前,在北边的山林里,有一只()、()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和()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到。

(2)依尔特戈尔可汗()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的方法()次逃脱了。

(3)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和()这三个故事。

2.我发现了,课文中大故事里还有()。

3.通过读读写写和辨析课文中的生字,我能正确写出下面的字。

líng lìwǎn zhuǎn bàng fēnfùzào chèfu( ) ()()晚()干()清()包()有些字的写法,我想提醒大家:4.我能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埋怨课文中的这些四字词,我的采集本里没有,我要把它们积累下来:5.通过反复读和查字典弄清用法,我已能对多音字做出正确判断。

可汗(kěhàn kèhán)闷(mēn mèn)头不语看(kān kàn)车更(gēng gèng)夫埋(mái mán)怨6.读了课文,我的感想很多,我在书中做了批注。

三、大家齐探究1.这个传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神鸟有什么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2.这个故事的结构是什么?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四、看我行不行1.(必做)照例子,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尧(浇)浇水(饶)求饶(烧)烧饼令()_ _ _ ()____ ()____宛()__ _ ()___ ()__ _2.(必做)我能积累文中的词语,并选用其中一个造句。

【语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海上英魂

【语文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海上英魂

《海上英魂》导学案温馨寄语: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重、难点)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知识链接1.甲午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光绪二十年,甲午年)中日战争,是由于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海陆军实行挑衅而引起的.尽管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曾英勇作战,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中国方面失败了.最后,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日本,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2.邓世昌(1855~1894)清末海军爱国将领.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自主学习1.我会给下面的字注音()()()()()()霎锚霄频屡舵2.我会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毫不示弱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管带(1)一同死亡或毁灭.()(2)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 )(3)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4)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难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5)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3.熟读课文,给下列词语归队.目瞪口呆置之度外慷慨激昂同归于尽魂飞魄散惊恐万状描写我军的描写写敌军的:合作探究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段意.3.朗读课文3-6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4.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名为《海上英魂》?拓展延伸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吸取历史的教训,迎接新的挑战,捍卫祖国的尊严呢?我的收获课堂检测1.读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的意思,并用其造句.①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②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2.补充词语同()敌()硝()弥()同()于()()之()外()风破()目()口()()飞()散舍()()国推荐阅读课下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如电影片《甲午风云》及连环画《邓世昌》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一组【单元导读】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

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

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

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

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

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

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汉字真有趣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汉字真有趣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导学案汉字真有趣【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字谜、谐音、形声字等资料。

2.了解并体会汉字文化的有趣,提高对汉字的理解能力。

3.理解材料内容,设计活动计划。

【自主预习】1.猜字谜。

链接: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它主要是根据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的。

文字谜注重文字形体的组合及偏旁部首的搭配,要从形态、功用和意义上对谜底汉字各个组成部分作多角度描绘,词句简短,行文措辞和谜面修辞技巧的要求较高。

(1)画时圆,写时方。

冬时短,夏时长。

()(2)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

()(3)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4)右边有,左边无。

后面有,前面无。

哥哥有,弟弟无。

周家有,李家无。

()(1)—(4)是文字谜。

这四则字谜的特点是谜面像儿歌,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谜面体现的字形特点和意义特征来猜谜底。

(5)-(6)是画谜,画的是一个人()靠在树()上,谜底是“休”。

⑥画的是一个时钟,正好是十二点整(十与两个点),谜底是()。

(7)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

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

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

”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

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

”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是故事谜。

水墨画的内容是一只黑狗,“狗”也可以写作“犬”,“黑”和“犬”合在一起就是“默”。

再根据年轻人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的行为,进一步可确定谜底是()。

2.《门内添“活”字》:类似故事:曹操收到一盒酥,在盒上写了“一盒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分着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抗?”3.有趣的谐音—歇后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导学案语文及答案
【篇一: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
14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注
意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
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课前搜集蒙古族民俗风情的相关资料;朗读、勾画、
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
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a、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把音节写在课后
的生字上面。

b、我要再读三遍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

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

毯〔〕〔〕渲〔〕〔〕
勒〔〕〔〕吟〔〕〔〕
迂〔〕〔〕襟〔〕〔〕
蹄〔〕〔〕貌〔〕〔〕
拘〔〕〔〕羞〔〕〔〕
涩〔〕〔〕跤〔〕〔〕
偏〔〕〔〕涯〔〕〔〕
4、我会读一读,填一填。

a、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b、〔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表示我〔〕。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

这种境界,既使人〔〕,又
叫人〔〕,既愿〔〕,又想坐下〔〕。

c、我能从课文中找到表现蒙汉情深的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组内对桌同学互相交流〕
2、课文中作者描写了草原上的哪些画面?
方法: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完善——板书展示
〔草原风光图〕——〔〕——〔〕——〔〕
3、小组内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练练测测
1、选择正确的音节打“√”。

2、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3、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热闹〔〕拘束〔〕洒脱〔〕羞涩〔〕勾勒〔〕
编号:№2 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
之间的团结,从而激发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重点〕
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品的表达方法。

〔难点〕
4、主要方法:朗读、勾画、思考,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和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在课本上做出旁批。

〔4处以上〕
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对桌同学互
相抽背〕
3、我来抄一抄。

方法:摘抄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在摘录本上。

4、我们比一比。

同组同学pk一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评出今日“小小朗诵家”。

合作探究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
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
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无边的地毯”指的是什么?“白色的大花”指的什么?这样描写,
我们可以体会到
作者的什么情感?
②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为什么?
③请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2、作者在文中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让我们深深陶醉于草
原的美景,请在文中找出
来抄写在下面,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自主作答——小组交流——板书展示〕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组内交流——板书讲解展示〕
②联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勾画理解——交流讨论——
口头展示〕
练练测测
一、拼音对对碰。

〔〕〔〕〔〕〔〕〔〕
〔〕〔〕〔〕〔〕〔〕
二、火眼辨形近。

喧〔〕摔〔〕苟〔〕勒〔〕驰〔〕
渲〔〕蟀〔〕拘〔〕勤〔〕弛〔〕
二、在课文中找到与以下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大方〔〕随意〔〕高歌〔〕静寂〔〕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草原》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_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
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记叙和描写,表现了内蒙古大草原秀美
的自然风光和热情好客的内蒙人民。

最后,作者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全文,表达了自己对草
原的____ ______和____ ____之情以及____ ________
之间的大团结。

编号:№3 班级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 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
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基础知识〕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
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
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重点〕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难点〕
4、主要方法:朗读、勾画、思考,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相关链接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工具书。

3、我来抄一抄。

〔方法:将本课的四字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


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仑美奂
4、我来谈一谈。

方法:勾画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体会。

〔在书上作旁批4处以上〕合作探究
1、小组内初读课文,阅读课后资料袋,初步了解丝绸之路。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丝绸之路”主要写了什么?〔认真思考——小组交流——统
一答案——口头展示〕
3、通过了解课文内容,你知道丝绸之路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交流作出了那些奉献?你认为它
是一条怎样的路?〔小组交流讨论——板书讲解展示〕
4、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篇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t>课型:探究主备人:李涛班级:五年级上课时间:2016年3月2日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主备人:李涛授课时间:2016年3月2日
1123
第2课丝绸之路
课型:探究、展示授课人:李涛班级:五年级授课时间:3月3日
【篇三: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一课时〕
1
2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第二课时〕
3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