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4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1)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um。

1m=103mm=106um=109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宽0.5um。

最小到最大: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成分肽聚糖,磷酸壁肽聚糖,脂多糖肽聚糖层数,壁厚度20,20~80nm 2~3,10~15nm外膜无有周质空间窄宽孔蛋白无有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是一切肉眼看不清楚或者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类群:非细胞(病毒);原核生物(细菌);真核生物(酵母菌)。

3.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一把双刃剑:利:医药: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利用工程菌产生多肽类生化药物。

农业: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以菌促肥效,以菌促生长。

环境污染的治理:污水处理;环境污染监测和重要指示生物。

工业:生物发酵酿酒。

害: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威胁人类生存:结核、疟疾、霍乱农业:农作物病变(花卉的白粉病)。

食品:使食物腐烂变质。

发酵工业:发酵过程混入杂菌影响发酵产率。

▲4.微生物有哪些共性?最基本的是哪个?为什么: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因为微生物是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排泄面,和环境信息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5.谁先看到了微生物:列文虎克(自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放大倍数为300倍的显微镜。

1676年他利用这种显微镜,观察到了一些细菌和原生动物,当时称为微动体,首次揭示了微生物世界。

▲6.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哪两位做出了重大贡献?什么贡献?: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学奠基者,提出预防接种;发明巴氏消毒法.科赫—————A.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B.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C.提出了动植物病原菌鉴定的柯赫法则。

7.巴氏消毒法:一般温度60~85℃,处理时间30分钟到15秒消毒的一种低温消毒法。

8.微生物对生物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学科交叉促进微生物学发展;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有重大贡献。

第一章1.什么是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为原核的单细胞微生物。

095微生物检验考试大纲

095微生物检验考试大纲

095微生物检验考试大纲微生物检验可是咱们大学生物相关专业里超有趣又很重要的一部分呢!那咱们就来说说微生物检验考试大纲的那些事儿。

一、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世界可真是千奇百怪。

这里面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像细菌啊,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就像不同形状的小玩具一样。

还有真菌呢,蘑菇就是大型真菌,不过微生物检验里更多关注的是那些微观的真菌,它们的菌丝、孢子都很有特点。

病毒就更神奇啦,小得可怜,没有细胞结构,就靠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生存。

咱们得知道这些微生物的分类,哪些是原核生物,哪些是真核生物,这就像是给它们找到各自的家族一样。

二、微生物的生理特性。

微生物要生存,也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它们的营养需求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吃糖,有的喜欢吃蛋白质,还有的需要特殊的维生素之类的东西。

它们的代谢途径也是五花八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就像我们人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一样。

而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很有讲究,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速度不一样,有的在温暖潮湿的地方长得欢,有的却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像那些能在高温的温泉里或者高盐的盐湖里生存的微生物,简直就是微生物界的超级英雄。

三、微生物的检验技术。

这可是微生物检验的重头戏呢!咱们得知道怎么采集微生物的样本,这就像是在微生物的世界里当侦探,要找到它们的踪迹。

采集的样本要保证有代表性,不能随便乱采。

然后就是样本的处理,要把微生物从样本里分离出来,这就需要用到各种培养基啦。

培养基就像是微生物的小食堂,不同的微生物喜欢不同的“菜品”,我们根据这个来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像营养琼脂培养基就很常用。

接着就是微生物的培养,要控制好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细心。

培养出来之后,还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这就需要用到各种方法,比如形态学观察,看它们长啥样;还有生化试验,看看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事。

另外,现在还有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就更高级啦,像检测微生物的基因序列之类的。

医学微生物题库考试重点

医学微生物题库考试重点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单选题(共5题33.0分)1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
* B、含有DNA和RNA的两种核酸
* C、以复制方式增殖
*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正确答案: B2在病毒的增殖过程中,可出现的结构是* A、中介体
* B、包涵体
* C、吞噬体
* D、线粒体
* E、异染颗粒 正确答案: B3以核酸为模板进行增殖的微生物是* A、细菌
* B、衣原体
* C、病毒
* D、立克次体
* E、真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得分: 6.6分4不属于病毒复制周期的是* A、吸附
* B、脱壳
* C、组装
* D、成熟
* E、扩散
正确答案: E 我的答案:E得分: 6.6分5在细胞内既查不到完整病毒颗粒,又测不到病毒抗原的阶段是
* A、吸附 * B、穿入 * C、脱壳 * D、生物合成 * E、装配与释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得分: 6.6分二.多选题(共5题33.0分)1病毒的核衣壳包括
* A、核心 * B、衣壳 * C、包膜 * D、刺突 正确答案: AB 我的答案:AB得分: 6.6分2病毒结构的对称形式有* A、轴对称型 * B、螺旋对称型 * C、20面体立体对称性 * D、复合对称型 正确答案: BCD 我的答案:BCD得分: 6.6分3病毒的干扰现象发生于
* A、不同病毒之间 * B、同种不同型之间 * C、灭活病毒对活病毒 * D、同种不同株之间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BD得分: 3.3分4灭活病毒因素有
* A、加热 * B、低温(-196℃) * C、甲醛 * D、射线 正确答案: ACD 我的答案:BD得分: 0.0分5具有逆转录过程的病毒是* A、逆转录病毒(HIV) * B、嗜肝DNA病毒(HBV) * C、-ssRNA病毒(流感病毒) * D、+ssRNA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正确答案: AB 我的答案:A得分: 3.3分三.判断题(共5题34.0分)1顿挫感染指的是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后不能复制出完整成熟的病毒体。

微生物考试问答题重点

微生物考试问答题重点

革兰氏染色的机制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缺壁细菌答: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或是用人为的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的细菌统称为缺壁细菌试比较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L型细菌形成某些环境条件下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特点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对渗透敏感实际应用可能与针对细胞壁的抗菌治疗有关原生质体形成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特点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有的有鞭毛,但不能运动,也不被相应噬菌体所感染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球状体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体支原体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特点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答: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从而使皮层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而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具极强的耐热性关键是芽孢有生命的部位即核心部位的含水量很稀少,为10%~25%,因而特别有利于抗热。

微生物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微生物考试复习重点及答案
4种超敏反应的比较
I型
II型
III型
IV型
别名
速发型
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
迟发型
抗体
LgE
LgG、LgM
LgG、LgM、IgA
不参与
补体
不参与
参与
参与
不参与
T细胞
不参与
不参与
不参与

消化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症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预防:查明变应原(皮试)脱敏注射(小剂量、短时间、多次注射)
人工自动免疫: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抗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特点:免疫力出现慢,但致持久,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给机体输入特异性抗体使集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人工被动免疫特点: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答:分类:⑴固有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⑵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生来就有,人人都有,可以遗传
无特异性
无记忆性
特异性免疫应答特点:后天获得,不能遗传有特异性有记忆性
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意义?
答:规律:M-G-A顺序规律再次应答增强规律。
意义:在预防接种致病抗体时,加强免疫获得含量高维持时间长,亲和力高的抗体
肽聚糖
多而厚
少而薄
磷壁酸


外膜


革兰染色:深紫色(阳性),红色(阴性)意义:鉴别细菌,选择药物,了解细菌的致病菌。
细菌繁殖的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病毒增殖方式:复制.
细菌的人工培养的生长现象:混浊生长沉淀生长菌膜生长

大学微生物考试知识点

大学微生物考试知识点

考试知识点1.名词解释microorganism微生物: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metagenome宏基因组:生境中全部微小生物遗传物质的总和。

three domains theory三域理论:真细菌域、古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即为三域系统。

Parasporal crystal伴孢晶体:又称δ内毒素,是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

actinomycetes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微生物。

richettsia立克次氏体: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

endospore芽孢:某些细菌(芽孢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少数球菌等)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构造,称为芽孢。

colony菌落: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spirochaeta螺旋菌:螺旋菌又称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在人的胃黏膜上发现的革兰氏阳性螺旋杆菌,生长在微氧环境,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有光滑的细胞壁及1-5根鞭毛,后者套入鞘内且末端呈球状。

PHB聚羟基丁酸酯: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塑料,具有可生物降解特性和生物配伍性,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环保等领域。

peptidoglycan肽聚糖:肽聚糖存在于真细菌中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

是由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胞壁酸与四到五个氨基酸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大分子结构。

capsule囊状物:囊状物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

archaea古生菌: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过去把它们归属为原核生物是因为其形态结构、DNA结构及其基本生命活动方式与原核细胞相似。

微生物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微生物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微生物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微生物的共同特征?A. 体积小B. 繁殖速度快C. 个体大D. 种类繁多答案:C2. 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A. 球状B. 杆状C. 螺旋状D. 所有选项答案:D3. 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病毒?A. 酵母菌B. 噬菌体C. 霉菌D. 放线菌答案:B4. 微生物学中,下列哪种培养基不是选择性培养基?A. 血琼脂B. 麦康凯培养基C. 普通肉汤D. 高盐培养基答案:C5. 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无菌操作技术不包括:A. 酒精灯火焰消毒B. 无菌操作台C. 紫外线消毒D. 直接用手接触培养基答案:D6.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包括:A. 厌氧型B. 好氧型C. 兼性厌氧型D. 所有选项答案:D7.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A. 碳源B. 氮源C. 无机盐D. 抗生素答案:D8.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A. 有性生殖B. 无性生殖C. 孢子生殖D. 病毒复制答案:B9. 微生物学中,下列哪种染色方法可以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A. 革兰氏染色B. 瑞特染色C. 吉姆萨染色D. 酸性染色答案:A10. 下列哪种微生物是人体内的正常菌群?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链球菌D. 乳酸菌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由______组成。

答案:肽聚糖2.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______。

答案:DNA3. 微生物的______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细胞4. 微生物的______是其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

答案:变异5. 微生物的______是其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答案:代谢6. 微生物的______是其繁殖的主要方式。

答案:分裂7. 微生物的______是其在不利环境中存活的机制。

答案:休眠8. 微生物的______是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答案:分解者9. 微生物的______是其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2、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图示见书P16。

G+细菌与G-细菌的细胞壁都含肽聚糖;不同的是含量的区别:如下表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的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答:图示如下:见书P17。

G-细菌与G+细菌的肽聚糖差别仅在于:1)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2)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8.何为“拴菌试验”?它的创新思维在何处?答:“拴菌”试验(tethered-cell experiment)是1974年,美国学者西佛(M.Silverman)和西蒙(M.Simon)曾设计的一个实验,做法是:设法把单毛菌鞭毛的游离端用相应抗体牢牢“拴”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行为。

因实验结果发现,该菌是在载玻片上不断打转(而非伸缩挥动),故肯定了“旋转论”是正确的。

思维方式的创新点:通过逆向思维,是原来无法观察到的纤细的活鞭毛旋转,转变成在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的细胞旋转。

实验方法的创新点:采用特异性抗体把单毛菌的鞭毛牢牢“栓”在载玻片上,以实现固定鞭毛的作用。

10、试列表比较细菌鞭毛、菌毛和性毛的异同。

11、研究细菌芽孢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答: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在实践上,芽孢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菌种的筛选效率,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藏,有利于对各种消毒、杀菌措施优劣的判断等等。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4、试总结酵母菌的5个特点,并列出各个特点的例外。

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

有含真菌丝的酵母菌—细胞相连,竹节状细胞串。

2)多数营出芽生殖—有进行裂殖生殖的酵母菌,裂殖酵母属。

3)能发酵糖类产能。

--非发酵糖类酵母菌属。

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

绝大多数的酵母菌细胞壁含甘露聚糖,少数不含。

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环境中。

--生活于石油油田中的酵母菌。

6)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构造,并简要说明他们的功能吸取养料:假根、吸器附着:附着包、附着枝休眠(或休眠及蔓延):菌核、菌索特化的营养菌丝延伸:匍匐枝捕食线虫:菌环、菌网菌丝体分生孢子头无性孢子囊简单有性:担子特化的气生菌丝(子实体)分生孢子头无性分生孢子座复杂闭囊壳有性(子囊果)子囊壳子囊盘11、试列表比较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种属课本P6214、什么是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试图示其过程。

课本P64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1、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有何大小上的差别?最大的病毒和最小的病毒(不计亚病毒因子)是什么?答:①它们的直径多在100nm(20~200nm)上下;②病毒、细菌和真菌这3类微生物个体直径比约为1:10:100③最大:400nm的拟菌病毒和另一种海洋原生动物病毒最小:环形病毒科的猪圆环病毒(PCV)和长尾鹦鹉喙羽病毒(PBFDV)。

10、何谓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

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

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裂解量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11、什么是溶源菌,它有何特点?如何检出溶源菌?答:①一类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出现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胞。

②溶源性的特点:a自发裂解③将少量溶源菌与大量的敏感性指示性菌(遇溶源菌裂解后所释放的温和噬菌体的大肠杆菌)相混合,然后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倒一个平板,经培养后溶源菌就一一长出菌落。

由于溶源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引起自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侵染溶源菌周围的指示菌菌苔,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个中央有溶源菌的小菌落,四周有透明圈围着的这种特殊溶源菌。

2、试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病毒有时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和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

衣壳是病毒类的主要支架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衣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为核衣壳。

病毒的核酸有哪些类型?试举例并列表比较之。

其中有哪几种类型目前还未找到代表性病毒?今后前景如何?试以烟草花叶病毒为代表,图示并简述螺旋对称型杆状病毒的典型构造课本P69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哪几类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有哪几类关系?举例并加以说明。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广义的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支或直链脂肪酸,有时还包括氨基酸营养缺陷突变株所需要的氨基酸在内,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生长因子与微生物的关系有以下3类:(1)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它们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如E.coli等。

(2)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它们需要从外界吸收多种生长因子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如各种乳酸菌、动物致病菌、支原体和原生动物等。

(3)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型微生物,其代谢活动中,能合成并大量分泌某些维生素等生长因子的微生物,如各种生产维生素的菌种。

1、何谓碳氮比?不同的微生物为何有不同的碳氮比要求?举例并说明之。

答:所谓C/N是指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所含的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的摩尔数之比。

②各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特别是碳氮比(C/N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③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C/N比。

如细菌和酵母菌培养基中的C/N比约为5/1,霉菌培养基中的C/N比约为10/l。

在微生物发酵生产中,C/N比直接影响发酵产量,如谷氨酸发酵中需要较多的氮作为合成谷氨酸的氮源,若培养基C/N比为4/1,则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若培养基C/N比为3/1,则菌体繁殖受抑制,谷氨酸产量增加2、什么是半固体培养基?它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有何应用?答:半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如0.2%~0.5%的琼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3、什么叫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具有鉴别性功能的原因。

答:鉴别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能于某一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使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它种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就称鉴别性培养基。

EMB 作用原理 :其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因此试样中的多种肠道细菌会在EMB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

尤其是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搪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带H+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设计培养基的4个原则、4个方法是什么?课本P96 4个原则1、目的明确2、营养协调3、理化适宜4、经济节约4个方法 1、生态模拟2、借鉴文献3、精心设计4、试验比较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4、试述ED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并说出它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

答:①具有一特征性反应——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②存在一特征性酶——KDPG 醛缩酶;③其终产物2分子丙酮酸的来历不同,其一由KDPG直接裂解形成,另一则由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化而来;④产能效率低;⑤由于它可与EMP途径、HMP途径和TCA循环等代谢途径相连,故可相互协调,满足微生物对能量、还原力和不同中间代谢产物的需要。

若从人类生产实践来看,通过ED途径可发酵生产乙醇等(细菌酒精发酵)6、试列表比较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间的差别。

7、试列表比较细菌酒精发酵和酵母菌酒精发酵的特点和优缺点。

5、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抑制机制如何?答:原因: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中的转肽酶活性,结果引起肽聚糖结构中肽桥无法交联,造成了细胞壁的缺损。

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

作用机制: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22、什么是乙醛酸循环?试述它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生理功能乙醛酸循环: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异柠檬酸被直接分解为乙醛酸,乙醛酸又在乙酰辅酶A参与下,由苹果酸合成酶催化生成苹果酸,苹果酸再氧化脱氢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

乙醛酸循环特有的功能是实现了脂肪向糖类的转变,而在三羧酸循环中是不能实现的课本P3117、Stickland反应存在于哪些微生物中?反应的生化机制如何。

多见于厌氧的梭菌中,如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等机制见课本P122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3、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答:特点:①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因而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代时(G)或原生质增加一倍所需的倍增时间最短;②细胞进行平衡生长,故菌体内各种成分最为均匀;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应用:是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革兰氏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⒑试列表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特点,并各举两三个实例加以说明。

答:答:1抑制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2引起细胞壁降解,如:溶葡萄球菌素3干扰细胞壁,如:多粘菌素4抑制蛋白质合成,如:红霉素5抑制DNA合成,如:灰黄霉素6抑制DNA复制,如:丝裂霉素7抑制RNA转录,如:放线菌素D8抑制RNA合成,如:利福平1、平板菌落计数法有何优缺点?试对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作一比较。

答:优点:平板计数简单灵敏,广泛应用于食品、水体及土壤样品中活菌的计数。

缺点:可能因为操作不熟练使得细胞未均匀分散或者由于培养基不合适不能满足所有微生物的需要而导致结果偏低,或使用倾倒平板技术时因培养基温度过高损伤细胞等原因造成结果不稳定等。

10、什么事高密度培养?如何保证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获得高密度生长。

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有时也称高密度发酵,一般是指微生物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胞群体密度过常规培养10倍以上的生长状态或培养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