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的家庭训练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走平衡木、马路沿或花池沿等方式,训练孩子的平衡感。
2. 蹦跳训练:让孩子在家中蹦跳,或玩捉迷藏等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3. 滚毯子训练:让孩子平躺在垫子上,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 掷球训练:让孩子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5. 刷子脱敏训练: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底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6. 转椅游戏: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7. 互动式投篮:可以训练孩子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人互动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8. 上下楼梯训练:让孩子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有助于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成人站在孩子面前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9. 双脚轮流跨过绳子: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有助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必要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10. 单脚站立训练:让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有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
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刚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以上是一些感觉统合家庭训练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加强孩子的感知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但每个孩子的状况不同,具体的训练方法可能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20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20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不断提高个人能力,特为该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家庭训练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提高。
请家长积极配合,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
一、语言训练:1、吹气训练:(教具:哨子、气球、吸管吹泡
泡)。
2、构音训练:家长陪同孩子,教孩子汉语拼音的发音,以(a,u,I,ao,)为主要发音,然后扩展到其它拼音发音上面。
3、字音训练:前期字音训练,主要以一个字的发音训练为主,例如:羊,鸡,猫等。
4、舌操训练:孩子抬舌不是很好,舌头上下左右活动不是很灵活,建议用棒棒糖上下左右引诱孩子舌部上下左右的训练。
二、社会交往训练:主要是经常要带孩子户外活动,玩耍。
提高孩
子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感统训练:跳床训练80*4组,颗粒大龙球翻滚训练
10*10*4,触觉训练触觉按摩球对孩子每晚进行触觉按摩。
四、自信心和自理能力训练;在家每天要让孩子至少做5件以上力
所能及的事情,完成后,家长要及时进行表扬。
尽量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完成事情的好坏不做考虑)。
五、家庭教育注意事项:1、双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见要统一。
2、对孩子要求不能做的事情要始终如一。
3、家长要做到言传
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4、家长要尽量多的给孩子时间,一起阅读书籍,一起户外运动,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以上为家庭训练指导计划,请家长按时完成。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1.增强睡眠质量的方法:(1)为家庭中的孩子创造一个睡眠环境;(2)制定一个安全的和有规律的睡眠时间表;(3)定期通过按摩或其他技术来放松孩子的肌肉;(4)每天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5)在让孩子入睡前以温和的语言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流;(6)每晚在定时的前提下定期向孩子讲故事。
2.缓解感觉过敏的技巧:(1)在尝试新鲜食物之前,可以先做一些暖身练习,例如将食物放入手上摸索;(2)根据孩子的反应,给他一些富有吸引力的感觉体验;(3)让孩子放慢速度,多练习,用更少的力量完成一些动作;(4)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增强孩子的自信心;(5)用家庭活动来缓解孩子的感觉过敏。
3.改善情感调节的方法:(1)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是什么;(2)让孩子培养适当的自我规则和自律技能;(3)教孩子在一些情况下如何避免过分反应;(4)提供具体的呼吸或冥想技巧来调节情绪;(5)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尽情表达及发泄他的感情;(6)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定期提供支持性服务、训练和治疗。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感统本体失调训练方法
- 球类运动: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球类,如单手拍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以提升孩子的身体协调和灵活度。
- 手部精细动作:可以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握笔、拿筷子、系鞋带、扣纽扣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本体觉。
- 家务活动:适当的家务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孩子身体动作对大脑的刺激。
- 翻跟斗:让孩子进行翻跟头游戏,进行前滚翻和侧滚翻,有助于提升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柔韧性。
- 手影游戏:用手做成一些姿势,通过灯光在墙上映照出有趣的图案,吸引孩子模仿,可以增强孩子的本体觉。
- 卧地推球:让孩子趴在地上,距离墙面50-70公分,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弹回后,手接住,再次推向墙壁,如此反复,可以提升孩子手眼脑协调能力、对距离的判断能力,还能够刺激孩子前庭觉。
- 向上接抛球:向上抛球自己接住,要求抛球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抛出的球要高于头顶,手臂不用高于头顶,连续抛球20个左右不掉,可以增强孩子的本体觉。
本体感失调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如果你有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就医。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家庭感统训练八十二种方法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对感觉输入的处理和整合能力受到影响。
而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训练,帮助儿童重新建立对身体感觉的适应和整合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共82种。
1.提供具有不同质地的物品,如毛巾、海绵、绒布等,让孩子触摸并区分。
2.给孩子提供一些颜色鲜艳的乐高积木,让他们用手指进行拼搭。
3.使用气球,让孩子通过吹气和放气的动作来提醒嘴部感觉。
4.让孩子用手指在沙子或米粒中绘画或取出具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品。
5.鼓励孩子在操场上进行爬行和攀爬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身体平衡感和肌肉协调能力。
6.可以使用滚筒,让孩子通过滚动来刺激身体感觉。
7.制作各种不同质地和形状的贴纸,让孩子在身体各个部位贴上,增强触觉感受。
8.在室外进行跑步、跳跃和踢球等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敏捷性。
9.提供不同声音的乐器,让孩子尝试用手指敲击或拉弦,增强听觉感受。
10.利用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孩子尝试触摸、闻味和尝试口感,促进嗅觉和味觉感受。
11.使用香蕉、玩具汽车等物品进行推挤或按压,刺激触觉感受。
12.利用气球、吹嘘口哨等活动,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吹气动作,增强口腔感觉。
13.带孩子去海滩、湖泊或河边等水边地方,让他们踏水或泼水活动,增强平衡感和触摸感受。
14.在草地上进行翻滚和翻身活动,增加身体的深压感受。
15.提供不同温度的物品,如冰块、暖水袋等,让孩子感受温度变化。
16.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杯子和容器,让孩子尝试倒水、倒砂等活动,增加手部和身体的感觉统合。
17.利用大块拼图、乐高积木等让孩子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18.在操场上举行跑步比赛,让孩子参与,提高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19.让孩子用海绵和水漂玩具擦拭家具、地板等,增加触感统合。
20.提供多种颜色和形状的画笔,让孩子进行描画和上色活动,提高手部控制能力。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统训练的方法家庭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物理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与儿童一起参与其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1.摇晃游戏:选择一个宽敞平坦的区域,让儿童坐在一个大型的摇椅或者是大型的球上,家长可以轻轻地推动摇椅或球,让儿童感受到身体的晃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2.爬行游戏:在家中布置一些障碍物,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爬过这些障碍物,例如在地板上放置一些垫子或者小坡道。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并提高肌肉的力量。
3.平衡游戏:在家中准备几个平衡器具,例如平衡球、平衡板等,让儿童在上面进行平衡训练。
家长可以引导儿童站在平衡器具上,让他们尽力保持平衡。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平衡和身体控制能力。
4.拉力游戏:选择一个适当的游戏器具,例如橡皮筋或者绳子,家长可以与儿童一起玩拉力游戏。
家长可以用橡皮筋或绳子将两个固定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与儿童进行拉力比赛。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5.扔接游戏:在家中选择一个开阔的区域,家长和儿童轮流扔球或者扔其他物体,然后尝试接住它们。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眼手协调能力和运动反应速度。
6.模仿游戏:选择一些家庭成员的动作,例如走路、跳跃、摇晃等,让儿童模仿这些动作。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锻炼肌肉力量和提高协调能力。
7.运动舞蹈: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运动舞蹈,例如儿童健身操等,让儿童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运动。
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身体感知和协调能力,并增强心肺功能。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方法,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游戏,并适当地进行。
在进行这些训练方法时,家长应注意儿童的安全和舒适程度,并适量调整训练的强度和时间。
通过持续的训练,儿童可以逐渐提高身体感知、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为他们的身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统训练在家怎么训练

感统训练在家怎么训练
感统失调在家一般可以触觉、前庭平衡、弹跳等训练。
触觉训练一般通过梳头游戏、亚麻刷游戏和抓抓游戏等,增强皮肤和全身神经的敏感性,发梳游戏是用梳子间歇性刺激孩子的头发,亚麻刷游戏是用亚麻刷孩子的皮肤,抓挠游戏是用适当的力量抓挠儿童的腋窝或胸部。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法有以下几条:
1、触觉刺激训练,可以用干毛巾或丝绸等柔软的绸布,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也可以用梳子刺激头皮,并且进行顺其自然的梳头训练,指导孩子顺应身体的动作;
2、前庭感觉刺激训练,让孩子两脚分开,左脚踏左边的圈圈,右脚踏右边的圈圈前进,通过走圈圈游戏强化孩子的视觉运动,双侧协调及平衡感的掌握能力;
3、本体感觉刺激训练,可以进行球类训练,比如趴地推球、对墙抛球、排球等,通过球类训练让孩子在家中玩小皮球,可以发展孩子的身体运动能力、注意力、双手和双脚的协调能力,对感统失调的孩子有很大好处。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18

感统失调家庭训练方案18
静态训练
1、每天坚持大声朗诵课文,20分钟。
(要求选择一篇熟悉的课文段落,文字不
要过长,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反复阅读20分钟)
2、听文记“的”:目的提高长时记忆及听觉专注力。
方法:家长读小短文,让
孩子听并说出有几个“的”字。
或者其它字,根据课文任选2篇。
动态训练
1、推小车:目的是增强手臂力量。
方法:家长紧握孩子的脚腕,让孩子用双手走路。
来回4趟一组。
2组
2、爬地推球:目的刺激孩子的前庭网络机能。
要求头和双臂都要高高抬起。
100次,6组
3、跳床训练:每天坚持跳床600次,一组100次,共6组。
(使用家庭版小型跳床进行训练)
4、在学生睡觉前,做触觉训练(使用小按摩球)在身上进行按摩。
按手心和脚心,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
说明: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乏与家长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因此,在今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积极陪同孩子进行游戏,阅读。
孩子在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认可。
建议:可以定期邀请其他小朋友去家里做客,开个小型家庭聚会。
创造好的环境,增进孩子的社交能力。
以上训练内容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摇啊摆
适用对象:手脚不灵活、经常跌倒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中枢神经及大脑运动神经功能,丰富亲子互动。
指导重点: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双手,上下屈伸、闭合,左右摇动。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及左手,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幼儿身体协调帮助很大。
大人用双手扶抱儿童,让他屈着身体左右摇晃,并将他抱紧一些。
动作不宜太快,缓慢、正确、渐进式的进行,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
延伸活动:可协助幼儿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
2、骑马游戏
适用对象:身体操控不良、视觉焦距不协调、空间判断经常出错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使前庭信息正确不扭曲,以提升学习效率。
指导重点:大人装成马,让幼儿牵着四肢爬行。
大人学马一样趴在地上,幼儿用双手抓住大人的后颈,双脚夹住大人的腰部,大人开始慢慢的爬行;幼儿也可模仿大人的动作,两人并行爬行,大人可引导幼儿抬高头部学马嘶叫;幼儿也可模仿骑师坐在大人的背
上,大人学马将四肢往上蹬高,幼儿则抓住大人的颈部,以适应摇晃。
做这些游戏时,必须注意别让幼儿摔下来造成意外。
3、弹跳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平衡能力不佳、双侧协调差、身体僵化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平衡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盘腿坐着,让幼儿坐在腿上,左右摇晃。
或是准备一个旧沙发或旧床垫,大人举起幼儿后,将他轻轻丢入沙发中,让他的身体在软垫上自由弹动。
一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害怕,先别举太高,尽量放低,等他习惯时再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弹到沙发外面,以免受伤。
4、拍打气球
适用对象:肢体不灵活、容易跌倒、平衡感不佳、容易情绪化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
指导重点:以绳子垂吊数个气球,高度约离儿童伸手可及20公分处。
让儿童由地上跃起,用手来拍打气球,由于儿童必须仰头,手眼协调下才能完成这项游戏,因此有助于头部活动及前庭觉的成熟。
延伸活动:和儿童一起拍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仰首跳跃时需配合儿童的身高。
也可让儿童手拿拍子,边跳边拍气球,以强化手眼协调能力。
5、坐球游戏
适用对象:大肌肉发育不良、肢体不灵活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及脊髓中枢神经健全发展,促进身体协调。
指导重点:儿童可以轻轻坐在坐球上,上半身保持垂直放松的姿势,闭上眼睛,慢慢调整呼吸,直到完全放松,每次约10—30分钟不等。
也可在坐球上,轻轻晃动手脚进行律动舞蹈。
延伸活动:以球代替椅子,让儿童在坐球上看电视、吃饭、做功课,可使脊髓神经的发展更为健全。
6、螃蟹先生
适用对象:前庭觉不佳、空间判断错误、经常撞壁、看书跳字跳行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和中枢脊髓神经协调,促进大小肌肉灵活。
指导重点:儿童举起双手和耳朵平高,双脚略弯曲,往左和往右连续横行,如螃蟹走路状。
或者双手轻轻放下,侧着头,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
也可双手平举向前,或伸开摆放在两侧,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
延伸活动:儿童双手高举小皮球,或双手各夹一个小皮球,向前、向左、向右踏脚走步。
7、投篮球
适用对象:身体协调不良、视觉空间判断错误,常撞墙或碰人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可以在墙上挂一个用纸箱或篮子做成的篮球架。
让儿童抓起较大的球,走过去将球放入篮子内。
不够高时,以板凳垫高。
可让儿童拿较小的球,以投球方式丢入篮子内。
延伸活动:也可在地上放个箱子,让儿童以俯卧姿势,将球丢到箱子内,连续丢20-30次。
1、小皮球绕世界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紧张、焦躁、情绪化、爱哭、爱咬人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肌肤对外界的适应力。
指导重点:将小皮球从幼儿的胸前滚到腹部、大腿、回到头部,或是从背部滚到屁股。
或让幼儿站、坐、躺着,滚动时要时而用力,时而放松,给幼儿不同的感觉。
或改用气球抚触,同时配合音乐,制造快乐气氛。
2、理发店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防御过当、情绪化、紧张、孤僻、偏食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接受度,降低脑波,协助放松。
指导重点:准备白布巾披在幼儿胸前,让他坐正,模仿理发店的顾客。
将温热的湿毛巾盖在幼儿脸上20秒左右,注意他的反应,若强烈讨厌就不要勉强,接着用梳子或毛刷轻梳幼儿的头发,如果
大人有经验,也可以真的帮助幼儿剪头发。
或是假装帮幼儿刮胡子,让他感受特殊的感觉。
完毕之后,模仿理发师用软毛刷刷幼儿的头部及脸部。
延伸活动:也可以进一步帮幼儿洗头、洗脸、做脸部按摩及肩部按摩。
3、打水仗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不足、轻微自闭的幼儿。
指导目标:透过水力和水温,强化幼儿的肌肤神经,促进触觉信息调适。
指导重点:小孩子大多喜欢玩水,即使刚开始会紧张的幼儿,也会很快的融入打水仗,如果水中放有玩具,更能引发兴趣。
在幼儿习惯后,可用莲蓬头或水管来喷他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让他浸泡在浴池中。
延伸活动:可以让幼儿边戏水、边刷身体,有助于触觉苏醒。
4、吹风机或软刷子的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迟钝、情绪化,轻微自闭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接受度及触觉辨识分化能力。
指导重点:调整各种温度集中吹儿童敏感的部位,比单纯吹自然风或电扇有效。
这种感觉相当特殊,儿童会觉得很好玩,长期使用可以培养儿童抑制轻微刺激信息的能力,使情绪趋于稳定。
延伸活动:用软毛刷子集中刷儿童敏感的部位,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其余如用梳子梳头发,加强对头皮的刺激,或用刷子刷大腿及脚底,对触觉刺激的强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5、梳头游戏
适用对象:触觉过度敏感、自闭症儿童。
指导目标: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儿童,此游戏具有调节功能,可以协助抑制触觉上过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这种动作可以增进亲子互动,对人际关系的强化也有帮助。
指导重点: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头皮,并且顺势梳头,可以指导儿童顺应身体的动作,对常规的养成有所帮助。
可以在示范一次后,让儿童自己来,对手的精细动作和身体形象的发展都有帮助。
可以观察出儿童特别敏感的部位。
延伸活动:可以尝试用木梳子、羽毛、毛巾等代替梳子,或进行洗头、刷手掌及脚底的游戏,以强化儿童的触觉学习。
6、抱球翻滚
适用对象:触觉敏感或迟钝,大小肌肉运动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触觉学习,大小肌肉的发育。
指导重点:儿童躺在垫子上,双手抱着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
要儿童由垫子一头滚到另一头,球不可以松掉。
1、飞机起飞了
适用对象:身体灵活度不足、肌肉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儿童肌肉感觉及身体形象的建立。
指导重点:将幼儿抱高,坐在大人的肩头上左右摇晃。
也可以让幼儿抬高颈部,胸部及四肢同时收缩,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
或是大人仰躺在地上,将幼儿面对面抱着,双手伸直顶住幼儿的肩部,双脚弯曲托住他的腹部,用双脚的力量前后左右摇晃幼儿。
延伸活动:大人与幼儿对坐,手抓着手,四脚顶着,做前后轮流摇晃和躺下坐起的动作。
2、抓手指头
适用对象:四肢僵化、本体感不良、身体协调不佳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末梢神经的敏感度,以建立更精细层次的本体感。
指导重点:准备一个较大的空纸箱,两面挖洞,让大人和幼儿的手可以各从两面深入箱内,并指示同一只手指头相互碰触,以观察幼儿的反应是否灵敏、正确。
延伸活动:在箱子内传递玩具,让幼儿用手指判断出玩具的形状或名称。
3、大海中的鱼
适用对象:本体感不足、身体反应迟钝的幼儿。
指导目标:强化幼儿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指导重点:让幼儿轻轻仰躺在地上或床铺上,大人用轻薄的床单或毛巾在幼儿的正上方,如波浪般用力振动。
床单要够大,足以
碰触幼儿的全身,让他体验忽明忽暗的视觉刺激。
振动时,风的气流也会影响幼儿触觉和筋骨的反应,以强化本体感。
延伸活动:游戏中让幼儿抱着绒毛玩具,强化他的触觉及肌肉反应。
4、击大鼓
适用对象:手眼协调不佳、肢体不灵活、缺乏自信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站在矮凳上及箱子上,将绑着绳子的铃鼓,如同钟摆一样垂下摆动。
让儿童用手触击摆动中的铃鼓,观察儿童击中的机率。
延伸活动:让儿童用棍子击球,或用旧报纸揉成纸团,丢摆动的铃鼓。
5、过山洞
适用对象:行动笨拙、容易撞墙跌倒、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
指导目标:强化身体灵活度、健全本体感、丰富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将木板架在矮椅子或箱子上面,做成好几种高度、形态不同的组合。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由木板下方钻过去,或躺在圆形滑车上钻过去。
延伸活动:指导儿童携带绒毛玩具、大洋娃娃或球类来进行以上游戏,以丰富运动企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