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中汲取名家书法艺术精髓-解读蔚雅古典大叶黄花梨霸王枨方桌、交椅、小叶紫檀福寿纹扶手椅
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

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随方制象斫木成诗——明式座椅的审美意趣︱安夙︱北宋初年陶谷在其所著《清异录》中言:“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架,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日本僧人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道:“相公及监军并州郎中、郎官、判官等皆椅子上吃茶,见僧等来,皆起立,作手立礼,唱'且坐’,即俱坐椅子,啜茶。
”相传顾闳中依靠“目识心记”画成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再现了南唐五代家具的辉煌,画面的整体结构依靠数量最多的各种坐具,再配合手卷特有的“时空”节奏,共同“演绎”了一场“别有用心”的豪门盛宴。
宋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家具也出现了繁荣与定型,最为突出的代表即为“太师椅”一词的由来。
宋代张端义在《贵耳集》中有言:“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
自来只有栲栳式,宰执侍从皆用之。
因秦师垣(秦桧)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
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选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
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椅’。
”明代对家具设计制作规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标准。
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于椅子的形制要求描述得十分具体:“总之,(椅子)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其折叠单靠、吴江竹椅、专诸禅椅诸俗式,断不可用。
”这一时期涌现了各种椅子的形式,如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扶手椅、玫瑰椅、杌凳……(明) 黄花梨透雕背板圈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士人参与的设计文震亨在《长物志·室庐》篇中曾言:“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又本性生,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议矣。
”其中的“随方制象”虽然本意是指园林的营造法则,但实则反映出明人的一种审美旨趣,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类日常视野的改变,从来与坐具相关。
跽坐式到垂足式改变的不仅是室内的装饰风格,同时也相应地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识注入其中。
儒家思想的“中和之美”,道家理论的“天人合一”,释家美学的“空寂静思”都可以在坐具设计中得到体现。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

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书法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通过墨迹的装点,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名家书法作品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上具有独特的价值,让人们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感受到名家的艺术魅力和智慧。
首先,苏轼的书法作品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苏轼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多以行草和行楷为主,字迹潇洒,气势非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赤壁赋》。
苏轼以豪放的笔墨,将《赤壁赋》中的豪情壮志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展现出了作者内心的热血和豪情。
其次,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的一代宗师,他的书法作品更是堪称绝世佳作。
王羲之的兰亭序享誉千古,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一书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丰富的书法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每一个字都富有生气和韵律感,令人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和智慧。
此外,张旭的“怪石崔云”更是书法作品中的经典之一。
张旭的草书飘逸变幻,刚柔并济,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怪石崔云”更是在艺术表现和意境上达到了巅峰。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奇石,独特而瑰丽,让人仿佛置身于瑰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美。
最后,柳公权的碑刻书法也是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柳公权的楷书刚中有柔,秀丽而不失稳重,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他的碑刻书法作品中,字迹端庄稳重,每一个笔画都显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和艺术造诣。
柳公权以其卓越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在名家书法作品的经典赏析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书法艺术的魅力与智慧,感受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名家书法作品的深入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书法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到书法对人们生活的独特意义。
愿我们在欣赏名家书法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书法艺术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转载)中国古典家具,古朴大雅,永不过时的东方美学!

(转载)中国古典家具,古朴大雅,永不过时的东方美学!国粹红木 2023-01-10“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明朝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谈到家具设计时如是说,这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对于古朴大雅的追求。
中式古典家具,非良木不择,非良工不用,非美漆不涂,非佳境不设。
凡床几案凳,杌桌窗屏,皆精致华美牢固坚实,实为一代代中国匠人良心打造的,永不过时的东方美学!沉淀千年的东方生活美学,没有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消退,却以简约空灵却不失内涵的设计,站稳历史的脚跟,时至今日,仍散发出永不落伍的魅力。
中式古典家具之多之繁,超过西方任何一个国家,每一款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的感知、与对生活的理解,把日子过成艺术,这便是中国人家居艺术中的独到之处。
中式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可分成“五大类”: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杂项类。
椅凳类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的,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
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
后经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來,直呼为椅子。
【方凳】这种凳子尺寸不等,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
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方形的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
【圆凳】圆凳,也叫圆杌,是一种杌和墩相结合的凳子,多带"束腰",用料较珍贵,如红木、楠木。
圆凳的凳面变化较多,有圆形、海棠形、梅花形等。
【扇形凳】即扇形的凳子,几个单独的扇形凳,常可拼成一个大的扇形,极具趣味,反映了古人赋予家具造型上的无穷创意。
【条凳】一种狭长形的凳子,可供多人同坐。
【禅凳】古时书斋或禅房中可供跏趺坐的方凳。
座面尺寸比一般杌凳宽,并大多采用穿棕编藤作法。
【琴凳】人有人的凳子,琴也有琴专用的凳子,爱琴之人必备家具样式。
【滚凳】是一种动静结合,能运动的红木家具,凳面装有转轴,用足掌推动,刺激涌泉等穴,有养生、治病之效。
明清黄花梨家具,卓尔不群

明清黄花梨家具,卓尔不群作者:雨葭来源:《收藏/拍卖》 2018年第4期在收藏界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属东方。
”作为明清家具中代表的黄花梨家具,其升值幅度更是一骑绝尘,大有赶超紫檀木,成为明清家居中“活色生香第一流”的架势。
黄花梨在我国古代一般被称之为“花梨”或“花榈”。
唐朝人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中说:“花榈(一说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
”黄花梨家具之所以受到宫廷和民间广泛欢迎,除了材料珍贵之外,还在于它制作工艺十分讲究。
黄花梨木性优良,明式黄花梨家具因材施艺,采用严谨的榫卯结构,尊重人体工学原理,以优美的造型和良好的实用性高度统一,制作出的线条简练,色彩柔和,具有一种温润典雅的神韵。
史料记载,明代中后期曾有一批文人参与设计和制作家具,甚至有的皇帝也参与设计制作,这使明式黄花梨家具又形成一些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清朝乾隆时期,英国家具设计师齐彭铁尔,以我国明式家具为蓝本为英国王室打造了一套宫廷家具,曾轰动整个欧洲。
每一朝代的文物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家具亦是如此。
明清黄花梨家具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争动荡,鉴证了明、清、民国的朝代更迭,存留至今都属于绝品。
而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集大成者,黄花梨家具一气呵成的简约线条,虽来自明清而造型却充满现代感,跨越时间与文化界限,令人称绝。
清康熙御制黄花梨鸾凤牡丹纹大顶箱柜成对来源:北京保利十二周年2017 年秋拍Lot 号:5178年代:清康熙尺寸:高314cm 宽156.5cm 厚77.5cm估价:待询成交价:RMB 9890 万元无论从尺寸、罕见的皇家特征题材、珍贵的用材、京作的雕刻手法,还是从图案来说,鸾凤牡丹纹、四角云纹、灵芝流云纹、缠枝莲纹,此箱柜都具有典型的康熙宫廷风格。
外框平素,柜门为落膛镶框做法,边框内侧起有压边线的委角线。
柜门为在厚板上深浮雕图案装饰,饰太湖石、牡丹、鸾凤纹,点缀有兰草、菊花。
乾隆皇帝的家具审美宫廷罗汉床

乾隆皇帝的家具审美宫廷罗汉床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通常称为乾隆皇帝。
想要了解清式家具的艺术风格,绕不开乾隆,今天,我们不妨看欣赏几张古画,看看乾隆时期的家具有什么特色吧。
乾隆行乐图根结椅,这个类别的家具,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取材不外乎竹、木、藤。
在大自然中盘根错节地生长后,被人类有选择性地采用,是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
中国古代文人倡导一种不经过修饰和雕琢的自然文化,这和儒家思想中的“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谋而合。
《乾隆岁朝行乐图》里就有一张根结椅。
根结椅不止在宗教和文人间受欢迎,上至宫廷御用,也不难看到经典示例。
这其中,最爱根结椅的,当属以文人自居的乾隆皇帝了。
《乾隆行乐图》中,乾隆就坐在一张根结椅上45°仰望星空。
根结家具在园林中不怕风吹雨打,而且与户外景色可融一体。
可惜,现在已经不被人们重视了。
弘历观荷抚琴图古时,抚琴是士大夫的文化象征,琴桌随琴器而生,为弹奏者演绎美妙音乐不可或缺,自然也就成了颇具人文雅趣之物。
《弘历观荷抚琴图》里的乾隆所用的专用琴桌,就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对较矮。
专用琴桌与普通的桌子的规格不同,一般比普通桌子短小,也相对较低;反之,琴凳要高,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便于演奏技巧的发挥。
弘历行乐图交椅最早出现于辽、宋,比其他的传统椅类晚了两三百年。
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交椅的地位节节攀高,最终为高阶的达官贵人所专用,热别是历代皇帝和贵族们在宫外巡游、狩猎时经常使用,以表征其崇高的身份和地位。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描绘的是乾隆皇帝与皇族子弟们在宫苑内庆贺元宵节的情景。
图中乾隆皇帝坐在楼阁上,正安详地目视着皇族子弟们庆贺元宵节。
坐的,是一把圆后背交椅。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帝岁朝行乐图》即是描绘乾隆皇帝庆祝岁朝之日(正月初一)的作品。
庭院中盘坐并手持如意的是乾隆皇帝,目光慈祥充满爱意,他的脚下有一童子在烧炭火,两边站立着多位皇族子弟。
不难看出,乾隆皇帝坐的同样是一把圆后背交椅。
中国真正的风雅,古画中的榻、桌、椅、凳!

中国真正的风雅,古画中的榻、桌、椅、凳!▲宋徽宗赵佶《听琴图》中的承具、桌、椅在中国古代,每种家具都有不同的用途,对应不同的文化活动。
例如画画用的是画桌,而赏画用的是翘头案、小睡用榻、大睡要用架子床......可见,中国古人对于家居家具,十分讲究。
椅凳:从马扎到交椅《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对于这首诗大致解释都是这样: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如霜的月光,不由升起思乡之情。
但这个解释中有一个大谬:李白诗中的“床”,不是我们今天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
▲中国最早的传世画当然是帛画此画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可惜帛画上面并没有画家具,你可知道家具在中国出现并不太早。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一直是席地而坐、坐床,没有高型坐具,所有家具都低矮的。
否则,我们今天的词汇一定是这样,主席叫“主椅”,出席叫“出椅”,席位叫“椅位”。
但因为我们是一个席地而坐的民族,今天才有这样相关的词汇。
▲《帛画人物御龙图》中国最早的单幅人物画此画于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画中男子的坐具竟然是一条龙。
先开个玩笑,龙真不能叫做家具。
历史的变化也许就是这样发生的,当时我们坐在地上,游牧民族的兄弟们翻身下马,从马背上打开一个扎捆的东西,坐在屁股底下,这个东西就叫马扎,古称“胡床”。
“床”,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
《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
”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到了隋朝,把胡床改称交床(因为腿部相交),后来因为形态的变化,交床改叫交椅。
▲中国人从席地而坐到做到椅子上的变化过程椅凳:从宝座到椅子“尊严第一”的设计原则,在明清程朱理学的影响下表现得非常明显,越是重要场合的家具就越不考虑舒适的重要性。
皇帝的宝座又大又庄严,臣子仰望如山,但皇帝哪儿也不能靠,仿佛坐在冷板凳上。
▲北京故宫的龙椅到了今天,老百姓最爱的纳凉椅依然利用了交椅的折叠原理,只不过靠背的幅度变大,姿势由坐变躺,更加舒适了。
蔚林木叶古典雕花椅,打造奢华精品生活

蔚林木叶古典雕花椅,打造奢华精品生活
蔚林木业是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红木家具形制文化研究院直属单位,独家经营名贵硬木--大叶黄花梨,同时制造原创经典设计的高端硬木精品家具,为“大叶黄花梨”在中国的独家供应商,储备有丰富的原木资源。
蔚林木业的古典雕花椅运用名贵的材质和现代工艺,强调简洁明晰的线条和优雅得体的装饰带一些内敛,多一丝含蓄,在不失张扬中流露出一种超然与雍容。
蔚林木业典雅劲挺的古典雕花椅,整体造型挺秀圆润,开光式图案,不失大叶黄花梨原本朴素和清秀的本色,可谓装饰适度、繁简相宜,锦上添花。
局部造型上利用雕、镂等工艺手法,对后背板和椅腿进行镂空透雕处理。
恰如其分的装饰,绝无曲意雕琢的痕迹。
新古典的奢华融入现代的流畅劲美、迸发出强有力的个性设计,线条简洁婉约,柔美的曲线与刚劲的几何线条相得益彰。
低调奢华的气质披上华丽的流行外衣,独特而充满设计感的创新,显得这款古典雕花椅更具有时代感和前沿感。
正是时尚与古典的完美结合,呈现出新世纪的新奢华。
名木鉴赏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一

名木鉴赏堂(黄花梨紫檀鸡翅木)一黄花梨象鼻纹独板翘头案澹宁堂的黄花梨家具不多,大案更少,本件黄花梨翘头案,属于颐和园藏黄花梨之重要家具。
翘头案面独板,厚重异常,显然难得的大料,材质上就殊胜一筹。
牙板宽大,厚度超过2厘米。
牙头部分与牙条一木连做,印象中只在底部补了一小条,令人眼馋。
四足壮硕,且向外撇。
外撇的足费料,定是材料充足时才可为。
两侧吊头下无侧牙,也是较早期的做法。
腿间侧挡整板透雕灵芝卷云,云头圆润厚拙,过墙圆雕的手法,简练质朴。
此案除了用材壮硕不吝,比较稀见的是牙头上的象鼻纹。
初学者几乎没见过此种纹饰,载于书中的只有故宫院藏崇祯款铁力大案,且象纹形态迥异,故此顺带一笔。
象纹采用浅浮雕,图案化的勾勒出象头,有些还会线刻出大象的眼睛,这种就看的比较清楚些。
象鼻翻卷成珠,与透空处皮条线相抵,宽阔的皮条线起自意象化的象腿,向两侧延展开去,形成牙板的边线。
参观时不易察觉四足的外撇,原因是一侧足底端外撇的部分被削掉若干,可能是靠墙放置是碍事了,被物主动了板斧,哀哉。
紫檀错银丝条桌清宫造办处的紫檀家具,不惜用料之外,装饰手法上更是搜肠刮肚竭尽全力,以显皇家之能事。
本博文曾介绍过嵌百宝、嵌玉、嵌瓷板、嵌竹丝贴竹黄、千拼面等等各类家具。
本文之颐和园藏紫檀条桌,独辟蹊径,采用错银丝工艺装饰,是造办处紫檀工的另一种表现。
条桌四平八稳,用料匀称造型稳健端庄。
远观之,相对其他宫廷紫檀家具要简素的多。
边抹、束腰、直足平坦光素,直牙条中悬五宝珠。
只有角牙雕刻云蝠纹,止于牙条及腿足上歧出的钩尖,条桌四角及马蹄足铜鎏金包角。
然近前观摩,却见银光闪耀。
前述平坦光素之地,均采用错银丝手法,以极细的银丝勾勒出束腰上的五宝珠、托腮上的仰莲纹。
边抹立面、牙条、直足修饰缠枝花卉。
平地错银丝,不仔细观察甚难发觉,屋内灯光稍暗,银丝即隐于紫檀的沉穆之中。
而以银丝替代刀笔作画,起源于青铜错金银工艺,用于紫檀家具上却不显山不露水,可谓低调的奢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曲同工中汲取名家书法艺术精髓——解读蔚雅古典大叶黄花梨霸王枨方桌、交椅、小叶紫檀福寿纹扶手椅
中国红木家具形制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奇平
《颜勤礼碑》(部分)
大叶黄花梨霸王枨方桌
□□邓华
18世纪英国著名家具学者齐宾代尔在《家具指南》中描述,在世界范围内,能以“式”相称的家具类型仅有三类,即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路易十五式)家具。
其中,中国的明式家具位居首位。
明式家具为何能够被列入世界文化之宝库,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如此珍爱?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燕生说,这与它的儒雅之风、文人气质分不开。
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古典家具爱好者坦言,他十分钟情自己书房与客厅中的大叶黄花梨、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明式家具,每每见到它们总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蔚雅古典家具的独出心裁不仅表现在对传统的继承,更是体现在对创新的发扬。
中国红木家具形制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奇平认为,被誉为“中华之瑰宝”的明式家具汲取了众多名家书法的艺术精髓,有许多零部件的造型同书法艺术的笔画线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说明式家具就是由线条组成的艺术品。
顿笔提钩与内翻马蹄足
明式家具的腿部做法无外乎是直接落地与内翻或外翻马蹄两种做法。
从一些明式家具实物中,不难发现有的明式家具腿部线条形式与中国书法中“悬针竖”如出一辙,只不过家具受木材和使用的影响,不能将腿部下端做得极细。
但仍可以看出明式家具腿部的书法韵味。
以形制简约著称的大叶黄花梨无束腰霸王枨方桌,是蒋奇平品读古谱经典款型推敲斟酌精制而成。
此桌将传统束腰、牙头等予以删减,采取创新之无束腰榫接方法建构造型,面下直承牙条,腿肩制为弧形与霸王枨呼应,腿足内翻马蹄。
霸王枨是指座面下连接桌腿与桌底面的弯曲枨子,起到一个强化桌子结构的作用,其名源自霸王举鼎的故事,称谓十分形象。
方桌腿部内翻马蹄足与《颜勤礼碑》中的顿笔提钩颇具相似之处。
《颜勤礼碑》是书法大家颜真卿晚年作品,通篇气势磅礴,用笔苍劲有力,篇幅中“钩”笔画多在回锋顿笔蓄势后,用力钩出,有的钩虽短促,但无丝毫松懈,含蓄深沉。
比较中,我们发现大叶黄花梨无束腰霸王枨方桌的内翻马蹄足同颜真卿的顿笔提钩不仅是形同,而且更是神似。
虚实相生与形制结构
书法创作中注重虚与实关系,即字体大小、疏密、藏露等。
“虚”是笔画字里行间的空间,即白;“实”是笔画形象的实体,叫“黑”。
书圣王羲之创作《兰亭序》,将良辰佳景及所有触悟倾注于笔端,给每个字赋予生命,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形态各异,同字异构,字字意别,虚实之间自然天成,创造了高华圆融、风神潇洒、物我两忘的审美情境。
处理虚与实(白与黑)的方法被称为“计白当黑”。
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说:“字面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汲取名家书法艺术精髓,蔚雅古典在大叶黄花梨、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家具形制中注重实与虚的对比,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各类优秀的家具形式。
如开光墩、矮琴几、夹头榫双人凳、交椅等,给人以空而不虚,实而不滞的艺术感受。
位于方庄桥西大叶黄花梨家居体验馆二层摆放着一把交椅,它最早来源于古代的马扎,被誉为“第一把交椅”。
此物高103厘米,最宽处75厘米,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由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
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
座面以麻索衔接木条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
在扶手、靠背、腿足间,配制雕刻牙子,在交接之处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了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的功能。
2010年12月12日,在南京正大举办的秋季拍卖会上,此种款式的宫廷御制明代黄花梨交椅,经过近10轮“角逐”拍出6150万元,加上12%的佣金总金额近7000万元。
蔚雅古典精制的这把大叶黄花梨交椅,其背板上的透雕造成了虚实相生的效果。
通体线条流畅,曲直相应。
其踏脚不是与托泥紧贴在一起的,而是似接若离,这一微妙的细部处理赋予这把椅子活的灵魂。
试想,如果将踏脚与托泥做成一体,那么整把椅子将即刻变得呆滞刻板而毫无生机了。
就像中国书法的结字要求的那样:“一字结构中,几笔画交际之处,实处也,宜实中见虚。
”
折笔与家具连接处
“折笔”是书法创作时书写着纸的锥面发生了突然的改变,通常是由一面转为相对的另一面;锥面变换时笔杆一般不上提,动作由手腕控制,迅速、利索,不能停顿。
“折笔”强调的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以及气势上的连贯
性。
这种书法创作理念反映在明式家具造型上是寻求零部件的联系或是一木连作。
蔚雅古典最近出品的一款小叶紫檀福寿纹扶手椅,其做工考究,雕工细致,体量宽大。
在这款家具制作中,蔚雅古典雕刻师把由蝙蝠、鹿、松鹤或蟠桃组成的“福禄寿纹”纹饰图案雕刻在家具上,寓意五福临门、高官厚禄、长命百岁,带着浓厚的文人气息,堪称家具中的精品。
在业内有种说法即为判定一幅书法作品的含金量有多少?只看作者的折笔即可。
观苏轼的《寒食帖》中折笔处,无论是上挑、还是翻笔而下,丝毫无松懈、胡乱扭过,每一笔都写得那么苍劲有力、水到渠成。
书法大家们用心地修炼强化“折笔”与蔚雅古典匠人们精细地制作家具衔接套铆,均体现了一种敬业,有志于创造精品乃至极品的认真态度。
此小叶紫檀福寿纹扶手椅,家具部件之间连接处有近百个,蔚雅古典家具制作者对其结合部位——扶手、椅子的腿部等地方实行一木连作,或者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具零件用一块材料来做成,但在视觉效果上却还是两个零件。
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得整个家具造型美观,既结实牢固又有韵味。
以上属于明式家具造型与书法相关联最简单的例子,除此之外,明式家具如罗锅枨条桌,其正面侧面类似书法“开”字;对开门圆角柜类似一个变型的繁体书法“门”字;平头案类似书法“兀”字;繁杂的明式靠背椅的靠背加扶手犹如一个重叠的立体书法“山”字。
受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欲进一步了解中国书法艺术与明式家具的相同与相通之处,请关注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