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法名家作品]书法名家作品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

历代最值得推荐的小楷书法名家名作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中的小调。
它创建于三国魏朝的仲由。
他是最杰出的隶书权威,楷书的笔法脱胎于韩立,笔法生动如在大海中飞翔。
但结构宽平,横画长直画短,官分遗风犹存。
然而,模型方法已经准备好了,它实际上是官书的祖先。
王羲之到了东晋,对小楷书法的研究更加细致,使之臻于完美,也为中国小楷书法树立了一个美好的欣赏标准。
汉晋南北朝钟繇《宣示表》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人,出生于汉末名士之家,官至太傅。
他同汉末张芝、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合称书中“四贤”。
书法各体兼备,完成了古隶向楷书的转变,创立了楷书这一新的书体,在书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作品中尤以《宣示表》最能体现其小楷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王羲之《乐毅论》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乐毅论》基本摆脱了隶书的痕迹,具备了完备的楷书法则。
用笔沉着内敛,扎实劲健;点的姿态生动,细腻圆润。
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端庄沉着、圆润峻拔、动静有致的中和之美、雍容之美。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
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隋唐首先要提的是写经体,特别是敦煌写经,这些墨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是当时民间书写的代表之作,这些不容忽视。
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表格

梁武帝尝评其书“如王、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种风流气骨”。
不详
隶书
《爨龙颜碑》
基本删汰了隶书的笔划形貌,但在点划的穿插布置上,仍留有许多隶书的意味,致使结构倾倒欹侧、长短错落,初看似极稚拙,而细细品
味,却又含有高古浑朴的妙趣。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评谓“若轩辕古圣,端冕垂
裳”。
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三国
皇象
草书
《急就章》
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各造其极。
窦臮《述书赋》说:“广陵休明,朴直古情,难以穷真,非学可成。似龙蠖蛰启,伸盘复行。”
锺繇
楷书
《贺捷表》
小其楷书笔法和结体上带有浓厚的隶书气息,风格古朴,小楷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笔法清劲。
西周晚期大篆风格的自然延伸
是西周晚期风格的有效的补充。
金文
《平安君鼎》
《大良造镦》、《高奴权》
可分为东土系、西土系和南土系。此阶段的金文纷繁复杂,但在形式上都趋于笔划的均匀化、结构的合理化。
整体趋于规范化
篆书
《石鼓文》
《诅楚文》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他性情颠逸,又好酒,故有“醉僧”、“狂僧”之目。
李邕
行书
《麓山寺碑》《李思训碑》
巧妙化用其楷化、简化特征,为运用于碑版而加以改造,增其点划雄浑之致,拓开间架,耸拔右肩,使点划如抛砖落地,间架似大力开山,开行书的一种面目,形成鲜明的风格特征。
《麓山寺碑》由于碑石残破,笔画显得颇为含蓄,结构稳重,取势欹侧而能紧密,有端谨之
古今书法名家作品

古今书法名家作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书法名家,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魅力非凡。
古代书法家中,王羲之那是相当有名。
他的《兰亭序》,就像是书法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作品写得那叫一个自然流畅啊,笔画之间仿佛有灵动的气息在流动。
你看那字的结构,每一个都像是精心设计又不失自然之美。
据说王羲之在写《兰亭序》的时候,那是一种非常放松、随性的状态,他把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到了这一个个的字里。
当时的文人墨客们在兰亭聚会,饮酒作诗,王羲之趁着这股子雅兴就挥毫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
现在咱们看《兰亭序》的摹本,都能感受到那种高雅的氛围和王羲之那深厚的书法功底。
颜真卿也是不得不提的大家。
他的字给人的感觉特别的雄浑大气。
像《颜勤礼碑》,你一看那字,就觉得充满了力量。
颜真卿为人刚正不阿,他的书法也体现了他的这种性格。
他的字笔画粗壮厚实,笔法非常的严谨。
他的书法风格在书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人学习书法都从颜真卿的字开始入手。
因为他的字不仅好看,而且很有精神内涵,就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站在那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欧阳询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
他的字很是险峻严谨。
比如说他的《九成宫醴泉铭》,那字的结构就像是精心搭建的建筑一样,每一笔每一划都恰到好处。
欧阳询在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字是那种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琢磨而成的。
他的书法体现了一种精致之美,让人看了就忍不住赞叹他的匠心独运。
再说说赵孟頫,他的书法有一种独特的柔美。
他的字圆润清秀,就像江南水乡的女子一样温婉。
他的《胆巴碑》线条流畅,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
赵孟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的书法融合了很多前人的优点,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在当时就备受推崇,到现在也是很多书法爱好者喜欢临摹的对象。
到了近现代,也有不少书法名家。
比如启功先生,他的字那是非常的清秀雅致。
启功先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的书法里也透着一股文人的儒雅之气。
他的笔画简洁明快,结构紧凑合理。
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古代著名书法作品欣赏《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共⼆⼗⼋⾏,三百⼆⼗四字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岁时经⽗亲传授笔法论,“语以⼤纲,即有所悟”。
他⼩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卫夫⼈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的⾼度。
与两汉、西晋相⽐,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书遒劲⾃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引⼊⼀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曾留下形形⾊⾊的传说,有的甚⾄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草书⼜被世⼈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七帖》、⼩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孙。
其⼦⽞之,善草书;凝之,⼯草⾪;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书;焕之,善⾏草书;献之,则称“⼩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凝、操、徽、涣之四⼦书,与⼦敬书俱传,皆得家范,⽽体各不同。
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其后⼦孙绵延,王⽒⼀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庆将家藏⼗⼀代祖⾄曾祖⼆⼗⼋⼈书迹⼗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图文:网络制作:老猪(点击翻页)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王献之——中秋帖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颜真卿《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张旭在书坛“颠张醉素”并称于世,其狂草代表了草书最高境界,汪洋恣肆,个性张扬,独成一格。
郑板桥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刘墉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
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 (522年)立。雍正、 乾隆年间出土。该碑是 北魏刻中相当于典型的 模式,结体端严方正, 用笔灵动畅达,尽管刀 痕明显却不呆硬刻板。 字里行间充满人情闲逸 之境。
高贞碑
张玄墓志
张玄字黑女,清代为熙帝讳, 一般称《张黑女墓志》。此魏 普泰元平(531年)十月刻。 清包世臣跋:“此帖骏利如 《隽修罗》,圆折如《朱君 山》、疏朗如《张猛龙》、静 密如《敬显隽》。”康有为跋: “化篆、分入楷、遂尔无种不 妙,无妙不臻,然遒原精古, 未有比肩《黑女》者。”此志 集雄健、轻灵秀逸、含蓄为一 体,其艺术水平之高,鲜有匹 敌。代表北魏善墓志的最高成 就。
.
天发神谶碑
释文:彦先赢疗恐难平复往 属初病虑 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口男幸为复失前 忧耳 口 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 复来威仪详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恩 识 口 量之迈前执所恒有宜 口 称之夏 口 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亭 上海市松江人。陆机“少有异才, 文章冠世。”善行草书。《平复 贴》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是传 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书体为章 草。此帖使用秃笔,质朴志健, 自然畅达,对书法考古和研究有 重要价值。
刘怀民墓志
《郑文公下碑》,刻 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 年(511年)。系崖 刻,在山东省掖县城 东南的文峰山。此碑 为郑昭道书写,字体 均为楷书,其结字宽 博舒展,笔力雄强圆 劲,有篆隶趣相附, 为魏碑佳作之一。
郑文公下碑
此志刻于北魏熙平二年 (517年)。清康熙十八年 汉北安平出土。楷书。此志 书法与《郑文公碑》大小虽 殊而体式相近,结字十分严 谨,用笔浑圆迟重,与唐碑 区别甚大。颜,柳用笔两头 顿挫,中间无变化,而此志 笔划中间遒劲多有变化,生 古拙之气。书家评此碑: “妙在张猛龙、贾使君之 上”。“书法直接无常。”
中国古代有名书法作品

中国古代有名书法作品
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一些著名书法作品:
1. 《兰亭序》:这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以其流丽雅致的书法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
2. 《洛神赋图》:这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草书长卷,以激流勇进、如行云流水的笔法,展现出米芾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3. 《玄秘塔碑》:这是唐末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字体端正、笔力刚劲,被誉为“颜筋柳骨”,是楷书艺术的杰出代表。
4. 《九成宫醴泉铭》:这是唐初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作品,字体规范、气韵高雅,是欧体书法的典范之作。
这些书法作品在技法、意境、思想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的最高水平。
它们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00字的书法名家作品

200字的书法名家作品
1. 王羲之《兰亭集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
《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篇作品以行草书写,笔势疏朗自然,气韵生动,展现了王羲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境界。
2. 柳公权《玄秘塔碑》,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他的《玄秘塔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作品以隶书书写,字体工整
规整,线条流畅有力,展现了柳公权的卓越技艺和深厚造诣。
3.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九
成宫醴泉铭》被誉为楷书的典范之作。
这篇作品以楷书书写,字形
端庄秀丽,结构严谨,展现了欧阳询的书法造诣和审美追求。
4. 赵孟頫《黄庭经卷首》,赵孟頫是元代书法家,他的《黄庭
经卷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之一。
这篇作品以行书书写,笔势
雄健有力,气势磅礴,展现了赵孟頫的豪放洒脱和气韵生动。
5. 董其昌《兰亭序》,董其昌是明代书法家,他的《兰亭序》
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作品以行书书写,笔势遒劲有力,
气韵流畅,展现了董其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才华。
以上是一些200字的书法名家作品的简要介绍,每一篇作品都代表了不同书法家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卓越技艺,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书法名家作品]书法名家作品
在古代我国有很多的知名书法家,而书法传承至今,我国同样是出现了很多的知名书法家,那么古今书法名家的作品各有什么的特点。
下面是为你的古今书法名家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自古以来,书法这门艺术,以文字为凭借,以书写为基础,以文学为彰显,以生活为内容。
20世纪换第一次“换笔”,从毛笔换成钢笔,21世纪第二次“换笔”,从写字变成敲字。
两个世纪、涉及亿万人的两次“换笔”, __改变了书法的生存环境、生存形态、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
于是,一个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书写的基础已经不在,那么书法大家何以产生?曾有人问我,问的很有意思,他说:“你说为什么古代大书法家的字也不整齐?字,好坏我不懂,但一行一行写得齐不齐我看得清。
我一看,挺大的书法家的墨宝遗存,怎么把字行写歪斜了呢,你说他为什么写不正?!”这就触及到一个书法艺术本质的问题,很关键的问题。
古人书法,是有话要说;今人书法,是有字要写。
于是,古人—大师级的书法家也会把字行写歪斜了,比如《伯远帖》。
东晋王珣确实没有把字行写正,却有正当理由,他当时不是在笔会现场“做字”,而是在写信。
今人——赶场做书法表演的“大
师们”,是断然不会把字行写歪斜了,否则是卖不出大价钱的。
所以说,书法为物,鉴赏不难,天然为上,做作为下。
“有话要说”而形成的书法作品,从生活中来,由心灵涌动,带着一片真纯、诚挚的情感信息,会让我们感到生命浸润其间的特殊魅力。
而“有字要写”才制作的书法作品,很难称之为艺术作品,只不过是产品而已,它没有自然而然的生活流动,不见由内而外的情绪宣泄,更谈不上生机郁勃与血性张扬。
当社会上、生活中书写的基础已经普遍动摇,我们的书法如何根深蒂固,并且枝繁叶茂?这的确值得书法家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人们去认真思考。
古代书法艺术繁盛,流派炫彩,名家辈出,大作频仍,概因民间知识阶层以笔墨为生,朝廷科举制度取士以书写为凭,更有唐玄宗、宋徽宗、南唐李煜、清乾隆等许多皇帝痴迷翰墨,追星于文场巨擘。
从奠定书法艺术地位的秦代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开始,两千两百多年来,历史上鲜见没有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身份的书法家存在。
蔡邕、陆机、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蔡襄、苏轼、米芾、文徵明、董其昌、陈继儒、朱耷、傅山、姚鼐、翁同龢……并非只是字以人贵,而是字因人异。
天赋异禀之人,势必挥洒淋漓。
故而世间书法传世之作,大多出自历史功勋、才华彪
炳之人。
书法家星光熠熠,横空出世,乃因其笔墨有所附着、附丽,或有赫赫政绩留存,或有大块文章传世,或有天才诗赋绝代,或有曼妙丹青可人…
艺术本是人类通用的语言,绘画、建筑、文学、戏剧、影视作品皆可在世界各国各地流通,交流、沟通、欣赏、享受绝无任何障碍。
但是,中国书法或许是所有艺术门类中的一个例外,它如此鲜明的中华民族性、汉语文化性,语言深奥性,使得它与他语种的他国、他民族之间的联系,具有一重厚厚的帷幕,或曰难以逾越的鸿沟。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是民族的,却 __是世界的。
那么,在当今世界文化资源共享和互联网强烈冲击的大背景下,书法又该如何生存并浓墨飘香呢?唯有回归文化,拾起才情,让写字不再是写字,而是说话,是表达,是由内而外的生发,才是维系中国书法永恒发展的生命力。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