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公开课(1)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圆的面积概念导入1.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1)圆的面积定义。
(2)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1.3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桌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面积。
(2)讲解圆的面积定义:圆的面积是指圆内部所有点组成的区域的大小。
(3)介绍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的面积= π×r²(其中,π≈3.14,r为圆的半径)。
(4)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圆形物体,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第二章:圆的面积计算方法2.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1)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2)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1)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 π×r²。
(2)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切割、拼接等方法,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3)实例讲解: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场地、圆形桌面等的面积。
(4)互动环节: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圆形物体,并计算其面积。
第三章:圆的面积公式的拓展与应用3.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拓展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1)圆的面积公式的拓展: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过程:(1)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拓展内容: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的关系,如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圆的面积就是半径的平方倍。
(2)实例讲解: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花园的面积,已知直径或半径。
(3)互动环节: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复杂问题,如计算一个圆形场地和周边正方形场地的总面积。
第四章:圆的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使学生掌握圆的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圆的面积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1.2 教学内容引入圆的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圆的面积。
讲解圆的面积公式:πr²(其中π≈3.14,r为圆的半径)。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圆的面积概念和公式。
利用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面积。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定义和特点。
1.4.2 讲解:介绍圆的面积概念,讲解圆的面积公式。
1.4.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试着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不同半径的圆的面积。
第二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2 教学内容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包括:圆的切割、近似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极限思想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利用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4.2 讲解: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包括圆的切割、近似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极限思想等。
第三章:圆的面积计算练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2 教学内容进行圆的面积计算练习,巩固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让学生独立完成圆的面积计算。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圆的面积公式。
3.4.2 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圆的面积计算。
3.4.3 讲解: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四章:圆的面积的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问题,讲解圆的面积的应用,如计算圆的面积、圆形物体的体积计算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圆的面积的实际应用。
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6一、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推导与计算相结合来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作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教学目标(课件)(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弄清拼成的图形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四、学情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1、知识呈现生活化。
以草坪中间的自动喷灌龙头为草坪喷水为主线,让学生提出问题让生活数学这一条主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
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五、教学过程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圆的面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圆的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圆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教学课件、圆规和直尺。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习题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引导学生进行一项观察实验:给学生准备一张纸,让他们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然后将圆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圆沿直径剪开,然后纸圆两边铺满整数个直径为6厘米的小方块。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部分纸片的大小关系如何?它们与原来的纸圆有何关系?”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圆的面积问题的兴趣。
Step 2 引入圆的定义和性质1. 通过教学PPT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圆的定义,直径,半径以及圆和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2.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并让学生观察圆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
Step 3 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1.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他们的观察和经验,尝试计算圆的面积。
2. 教师通过PPT讲解圆的面积公式:S = π * r²,其中S表示圆的面积,π是一个常数,取近似值3.14,r表示圆的半径。
3. 对于半径已知的圆,教师示范计算圆的面积,并让学生跟着计算。
4. 出示一些半径已知的圆型物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半径来计算它们的面积。
Step 4 练习与巩固1. 在习题册中完成相关练习题。
2. 家庭作业:编写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圆的面积相关的问题,并用计算公式解答。
五、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他们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计算能力。
2.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面积概念,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制作圆形图表、设计圆形花坛等。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圆的面积问题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圆的面积教案(公开课)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达标规程:操作---观察---引用---概括---记忆---应用教学准备:学生:圆形纸板、剪刀、彩笔、三角板等学具。
教师:相应课件或圆的面积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
1、口算。
42 202 0.52 2π 12.56÷π2、圆的半径r,怎样求圆周长?圆的半径r,圆周长的一半怎样求?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首先利用课件或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在内填充颜色并别离,让学生明确:这条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填充的局部是曲线围成的面是圆的面积。
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亲身体验一下,并理解圆的面积指的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以幻灯片1的情境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预设:〔出示幻灯片1的情境图〕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想一想,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思考〕师:请你来说说。
生1:我发现图上有一匹马拴在了树上。
师:请你也来说说。
生2:我发现马儿吃草的最大范围可能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一个马儿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生:这个小马说“我的最大活动范围有多大?〞。
师:你们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办?〔生:我认为要知道用多大范围,就得知道马儿它走过的圆形面积。
〕师:只要知道圆的面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是吧?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三、探究新知。
圆的面积一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教学内容
点我喔
01 情 景 引 入
02 互 动 新 授
03 巩 固 扩 展 04 课 堂 小 结
第3页
情景引入
圆形餐桌配多大桌垫呢
第4页
互动新授
一.探索交流求圆面积方法。
我能求出正方 形面积,剩下 怎么办呢?
第5页
互动新授
二.探索用圆拼成平行四边形 8等份
第6页
互动新授
画方格数一数,不 是整格怎么办呢?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在圆面积计算公式教推导学过分程中析,了解圆无限平均分割,了解 “弧长”无限地靠近“线段”以及将圆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 形底是圆周长二分之一。 学习方法:利用拼接方法,让学生依据教师演示,自己动手拼一拼,了 解圆与平行四边形联络,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学具准备:圆形卡片、32等分圆片。
第7页
互动新授
16等份
第8页
互动新授
32等份
第9页
互动新授
三.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r
C÷2
高 底
第10页
互动新授
圆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周长二分之× 圆半径 一
圆
1.你能利用方格预计下列图中圆面积吗?
圆面积大约是 (37)个小方格。
圆面积大约是 (148)个小方格。
第12页
巩固扩展
2.看一看,比一比,你发觉了什么?
圆内接多边形边数越多,它和圆面积越靠近。
第13页
巩固扩展 3.如图,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后,还能够拼成近似 长方形。拼成图形与原来圆之间有什么联络?推导一 下圆面积计算公式。
第1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圆:圆的面积(一)》 公开课教案_2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应用创新点: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圆的面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为今后学习圆锥,圆柱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北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圆的周长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面积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经历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的过程,注重“转化”和“极限”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应用。
学情分析: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圆,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并且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因此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应重在以旧引新,启发、点拨学生从转化的思想入手,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然后通过等量代换得到圆的面积公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际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以及解决有关面积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操作活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环境与准备:课件、彩色圆形纸卡、白纸、安全剪刀、胶水或胶棒。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纪塔娜女神为什么能用一块小小的羊皮获得那么一大块土地,这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圆的面积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二、尝试转化,推导公式1.回顾旧知,确定“转化”的策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集团校公开课《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集团校公开课《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圆的面积》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的面积计算较为复杂,需要学生理解圆的半径与面积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概念。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才能灵活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解决问题。
3.实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的模型,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的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圆的面积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圆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让学生思考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周率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
学具:书、计算器、16等份教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实验验证
(1)师: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师:你觉得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
(2)师:对我们的估计需要进行?
生: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师:下面请大家先数数圆的面积是多少。
师:数起来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更简洁一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先数出个圆的方格数,再乘4就是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在想象的过程中蕴含了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的渗透——极限思想。】
(小组讨论,发现: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师: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相等,这里的宽也可以用r表示。那么,长方形的长又可以怎么表示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C÷2=2πr÷2=πr)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准确地说是它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生:π倍。
师:有了这样的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生:半径。
5、做“练一练”
完成作业纸第3题,交流反馈。
6、(课件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思考、交流。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新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师:大家看,一匹马被拴在木桩上,它吃草的时候绷紧绳子绕了一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复习圆的相关特征)
师:那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
师: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2、师:你想研究它的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二、猜想验证、初步感知
(2)师: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没有变。
师:这样就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了?
生:长方形的面积。
师:要求圆的面积,只要求出?
生:长方形的面积。
5、第3轮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师: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看看它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将发现填写在作业纸第2题中,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剪圆。
师:怎么剪呢?沿着什么剪?
生:沿着直径或半径剪开。
(分别演示2等份、4等份、8等份,引导学生发现边越来越直,剪拼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4、第二轮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师:刚才我们将圆分别剪成4等份、8等份再拼成新的图形是想干什么呀?
生:想把圆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那还能更像吗?
四、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2、完成作业纸第4题
师:接着看,默读题目,完成作业纸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3、师:正方形面积可以用r2表示,那圆的面积和它半径平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小结:我们经过猜测——数方格——验证,最终发现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也就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三、实验操作、推导公式
1、感受转化,渗透方法
(课件再次出示马吃草图)
师:知道了3倍多一些,就能准确算出这匹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积的草了吗?
生:可以将圆片平均分成16份。
(引导学生把16、32等份的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上台展示)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两幅图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
生:边更直了。
师:是什么方法使得边越来越直了?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
(引导学生体验把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剪拼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师: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就化曲为直,最后拼成的图形——就成长方形了。
江夏区法泗小学教师备课录
圆的面积课堂实录
教学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引导学生发现,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能准确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师: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忆后汇报,教师演示,激活转化思路)
3、第一轮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
师:想想看,圆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是否可以化曲为直呢?
(让学生在图1中数一数,用计算器算一算,填写表格里的第1行。)
(3)师:只用一个圆,还不足以验证猜想,作业纸上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圆,同桌合作,分别用同样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写在表格中。(课件出示图2和图3)
(学生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个圆的半径虽然不同,但是圆的面积都是它对应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