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观察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观察学习理论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观察学习理论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最具有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同时也是教师招聘的宠儿。

本章结合这一部分相关知识点与大家分享。

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很多考生不理解何为“没有外显操作”,这指的是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以思维活动为主,无外显行为。

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有:1.直接的观察学习,也成行为的观察学习。

指的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观察学习属于这种类型。

2.抽象性观察学习。

指的是观察者在模仿榜样所示范的某一具体行为表现的过程中,获得有关这一行为的抽象规则或原理,并在相应的情境条件下以某些变化了的形式产生性地表现这一行为。

(即基于习得的规则或原理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新行为)3.创造性观察学习是班杜拉对人类行为的创造性特征所进行的理论说明。

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由4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复制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1.注意过程:指观察者将其心理资源如感觉通道、知觉活动、认知加工等贯注于示范事件的过程。

因而示范事件是影响观察者从而产生观察学习的入口,它决定着个体从大量示范事件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以及从观察对象中获得什么信息,因此,选择性注意在观察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

2.保持过程:是观察者将在观察过程中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转换成表象的或者语义概念的符号表征并储存于记忆之中以备后用的过程。

所以,在观察学习中,注意过程必须铺之以保持过程,观察学习才能发生。

3.产出过程:就是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表现过程,即观察者将在注意过程与保持过程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示范行为的内部符号表征转换成物理形式的外显行为过程。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行为的改变,并强调通过刺激-响应机制来塑造行为。

重点研究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2.认知学习理论:将学习定义为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并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重点研究注意力、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

3.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注重观察学习和模仿。

重点研究观察学习、模型角色和自我效能。

二、发展心理学1.认知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重点研究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发展。

2.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代表人物为维果茨基和布鲁纳。

重点研究社会化和情感发展。

3.个体差异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对发展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为贝洛斯基和埃里克森。

重点研究个体差异、身份认同和学业决策。

三、学习策略1.组织与选择策略:帮助学生将学习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结构,并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2.目标与计划策略: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策略。

3.监控与调节策略: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采取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机制。

四、教学评估与测验1.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过程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测验与评测:使用测验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

五、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1.学习障碍:指学生在一些学科领域或学习方面存在明显困难的情况,可能是由认知、语言、学习和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所导致。

2.特殊教育: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与学习:情绪对学习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创设积极的情绪氛围。

2.动机与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行为的重要驱动力,教育者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提供适当的自主学习机会。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研究如何最有效地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和技能。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2.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描述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的理论。

根据该理论,儿童经历一系列的认知阶段,从简单的感觉和运动发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

3.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而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性地集中精力和关注力的能力。

了解知觉和注意力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材料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智力和智力测试:智力是个体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测试是通过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来测量个体的智力水平,以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潜力。

5.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内在需求。

理解学习动机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

6.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关注学习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如何通过合作和协作来解决问题。

7.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学习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记忆是保存和回忆所学内容的能力。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原理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

8.教育评估和测量:教育评估和测量是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水平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9.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技巧。

了解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10.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学习障碍是指个体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特殊教育是为这些学生提供特殊支持和教育服务的领域。

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支持这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观察学习理论的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理论的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理论的名词解释观察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学习过程中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现象。

这个理论首次被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理论框架。

观察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并在其基础上模仿而形成的,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

在观察学习理论中,有几个核心概念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观察。

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信息,包括他人的行为、情绪、语言等,并将其转化为个人的认知内容。

观察不仅仅是单纯地看,还包括听、嗅、触等感官输入。

通过观察,人们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反思和学习。

其次是模仿。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后,人们有能力模仿这些行为,以此来学习和发展自己。

模仿是观察学习的核心过程,通过观察他人的动作细节和方式,人们能够模仿并逐渐掌握技能、行为和思维模式。

这种模仿不仅限于物理行为,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模仿。

第三个核心概念是增强。

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当人们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并获得某种积极反馈时,他们更有可能继续模仿并巩固学到的东西。

这种积极反馈可以是直接的,例如他人的赞许或奖励,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通过观察他人的成功而激发内在动机。

增强机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个体巩固和加强已学习的内容。

除了这些核心概念,观察学习理论还提出了一些补充概念,如注意力和记忆。

根据该理论,人们在观察学习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从而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他人的行为细节和信息。

同时,观察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个体的兴趣、情绪和认知能力。

此外,观察学习还需要记忆的支持,个体需要将观察到的信息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并在需要时检索出来。

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理解人类学习过程和社会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强调了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指出人们不仅通过自身的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观察学习理论还在社会认知和社会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观察学习的原理

观察学习的原理

观察学习的原理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观察学习的原理 1观察学习也称为非尝试学习或替代学习。

是指通过观察学习对象的行为、动作及其引起的结果来获取信息,然后通过学习主体的大脑进行加工、辨别、内化,再将所学行为反映到自己的动作、行为、观念中的一种学习方法。

观察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

在班杜拉看来,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也就是说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必直接做出反应,也无需亲身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

个体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得到某种认知表象,并以之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这样就使得他减少了不必要的尝试错误。

很明显,观察学习与斯金纳的强化学习和桑代克的试误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观察学习的原理 2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观察学习有其明显的特点。

第一,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班图拉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示范行为,在自己尚未表现行为时就已经学到了如何去做,这样就可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他指出如果只能通过尝试错误的方式去学习,个体的生命都会有危险,例如学习游泳,学习驾驶汽车等。

第二,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因为观察者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习到复杂的行为过程,因此,不需要亲自体验强化。

班图拉认为强化在观察学习中并非关键因素,没有强化,观察学习照样可以发生。

第三,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就能学到复杂的反应,这种学习无疑具有认知性。

班图拉认为观察学习基本上是认知过程。

观察者需要利用内部的行为表象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必然包含内部的认知过程。

第四,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模仿只是指学习者对他人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是指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取信息。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第四章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2、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和人类学习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6、学习性质和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

(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和思考的知识。

(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和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

(2)远程学习。

(3)机器学习。

(4)学习科学.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和德国的格式塔学派。

(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

(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成人模特把波波玩偶放倒在地上,骑在上面,猛击它的鼻 子。模特又把波波玩偶举起来,拿起锤子敲打它的头部。敲完之 后,模特猛烈地在空中摔打玩偶,在房间内把它踢来踢去。这一 攻击性行为连着重复三次,其间还夹杂着攻击性的语言。”
除了对玩偶的身体的攻击之外,成人模特还有语言的攻击, 如“踢死它”,“怂包软蛋”。
*
榜样从事的 行为
学习者注 意
学习者对榜样行 为进行编码并予
以保持
*
观察学习步骤
学习者从事 该行为的能

观察者从事这 种行为的动机
习得符号编 码
*
行为表 现
观察学习的结果
引导注意力
注意到活动中出现的物 体
调整已有行为
了解行为应用的 时机或场合
获得新行为和新态度
习得新的思维技 能、思考方式等
*
*
改变抑制
❖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认知理论之父。
*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A
观察学习
B
交互决定论
基本观点
C
自我调节理论
D
自我效能理论
*
*
班杜拉的著作
❖ 班杜拉一生论著甚丰,其主要代表著作有: 1.《青少年的攻击(Adolescent Aggression)》
(1959); 2.《社会学习与个性发展(Social Learning and
则无影响;行为示范对儿童的外部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
*
谢谢观看
暴力视频游戏真能引发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吗?
*
*
学习提纲
❖ 班杜拉生平简介 ❖ 观察学习的涵义与类型 ❖ 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 观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 观察学习的影响因素 ❖ 促进观察学习的强化模式 ❖ 观察学习的教学应用

教育心理学之班杜拉—观察学习

教育心理学之班杜拉—观察学习

教育心理学之班杜拉—观察学习考情分析: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一般考查形式:对观察学习概念的理解和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的理解。

所以要求大家在理解班杜拉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观察学习的概念和进一步呢理解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

一、实验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过程中,将年龄相近的孩子分成3组,共同观看同一个影片,在影片中描述了一个成年男子击打玩偶的影片。

影片过程是当玩偶不听从命令时,成年男子对玩偶拳打脚踢。

但是3组孩子看到的影片结局是不一样的:第一组看到成年男子击打玩偶后获得了奖励,得到棒棒糖;第二组孩子看到成年男子击打玩偶后获得了惩罚,得到了严厉的斥责;第三组孩子作为对照组没有任何的对待。

结束后将三组孩子放到一个放有玩偶的房间中让孩子自由玩耍,观察者观看孩子的攻击行为。

根据此实验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

二、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1、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

是指个体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即榜样所获得的结果),自己不必事事亲身经历,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习。

2、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习得效应:指观察者通过通过观察习得新的行为。

例如,儿童在生活中通过观看动画片中一些动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表现,在生活中也会不定时的表现出一样的行为。

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指当观察者看到榜样的的表现受到惩罚时,如斥责和惩戒,这时观察者会暂时克制自己不良行为的表现。

比如同学上课说话获得老师的惩罚,这种情况下想说话的同学会暂时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去抑制是指观察者看到榜样的不良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时,其原本受到抑制的不良行为会重新表现,比如学生上课说话未获得老师惩罚,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说话行为。

反应促进效应:指通过对榜样的观察会加强自己原先习得行为的表现。

比如在公交车上看见小朋友让座之后获得了相应的奖励,这时自己也会给别人让座。

刺激指向效应:指通过对榜样人物表现行为的观察,观察者将自己的注意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刺激。

比如在在班杜拉的实验中,孩子看到成年男子用木棒击打玩偶,这时孩子会模仿这种攻击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备考知识点:观察学习理论
(三)观察学习理论
按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是在个体行为表现的基础上,经由奖励或惩罚等外在控制而产
生的,即学习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

而班杜拉认为,这种观点对动物来说也许成立,但对人而言则未必成立。

因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1•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对儿童如何获得社会行为的很感兴趣。

这些行为包括合作、竞争、攻击、道德-伦理和其他社会反应。

社会反应主要通过观察
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习得。

强化理论已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所有的模仿形式。

2•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
实验: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把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
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

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
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娃拳打脚踢,然后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

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

这说明,成人榜
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在后来的一项实验中,他们对早期的实验作了进一步的延伸,把儿童分为三组,首先让
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性行为。

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成人被表扬,第二组看到成人被批评,第三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然后,再把儿童带到实验室,里面有成人
攻击过的对象。

结果发吸纳,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最多,受罚组最少,控制组句中。

这说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发现:成人榜样对儿童有明显影响,儿童可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

3•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
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注意过程调节者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与知觉;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动作再现过程是以内部表征为
指导,作出反应;动机过程则决定所习得的行为中哪一种将被表现出来。

(1)注意过程影响因素: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
(2)保持过程班杜拉认为示范信息的保持主要依赖于两种符号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言语
系统。

(3)动作再现过程即把符号性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

个体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可划分为: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
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练。

(4)动机过程它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
自我强化。

若要使观察者最终表现出与榜样相匹配的反应,则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指导他
们如何去再现。

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
向于展现这一行为。

这是一种外部强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

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 5.56%。

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

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
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

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
节。

4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1)获得新行为;作为一个教育者,你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教会学生你期望的行为。

(2)表现出已经学会的行为。

(3)加强或减弱对行为的抑制。

(4)将注意集中在重要的地方。

(5)激发适当的情绪。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
员引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