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包括熟语)(42页)(含解析)
熟语解释大全

熟语解释大全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开弓不放箭: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开门七件事:比喻每天的必需开支。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
裁:裁剪。
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人下菜碟儿:比喻待人因人而异。
慷他人之慨:利用他人的财物作人情或装饰场面。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
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
苛政猛于虎:政:政治。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可望而不可及: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空口说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
口惠而实不至:惠:恩惠。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
口头禅: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
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
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
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比喻代人受过。
来而不往非礼也: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来世不可待: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
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老而不死是为贼: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
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
老虎头上搔痒:比喻不自量力。
老江湖: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老死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词语大全并加以解释

词语大全并加以解释(词语)是学习语文必须要积累的,整理了词语大全及解释,可以帮助同学们丰富词库。
1.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
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2.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3.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4.衣锦还乡: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
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5.英雄辈出:英雄层出不穷。
6.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7.日薄西山:薄:迫近。
太阳快落山了。
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8.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9.突如其来:突如:突然。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10.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11.杀一儆百:儆:警告。
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12.乳臭未干:臭:气味。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
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13.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14.隔靴搔痒:搔:抓。
隔着靴子搔痒痒。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
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
15.耸人听闻:耸: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16.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
温和的风,细小的雨。
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17.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18.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极端愤怒。
19.仰人鼻息: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
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20.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
白费心思。
21.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2.诲人不倦: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23.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
450个熟语中的成语及解释(2)

231、赶鸭子上架——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232、敢怒而不敢言——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
指慑于威胁,胸中愤怒不敢吐露。
233、高不成低不就——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
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234、割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235、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
指安居的家宅。
236、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237、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238、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莫管:不要管。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239、更上一层楼——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
2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工具。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241、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242、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243、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
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24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攻打;克:攻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
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245、恭敬不如从命——客套话。
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246、觥(gōng)饭不及壶飧(sūn)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
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247、狗咬吕洞宾——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248、狗猪不食其余——食:吃。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
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249、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250、故纸堆——指大量的古旧书籍、资料。
含贬义。
比喻人埋首研读古书,不知人情世故。
251、顾前不顾后——只顾及前面而忘了后面。
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252、顾头不顾尾——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
成语大全100个及解释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
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文字运用(解析版)

巅峰冲刺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扫描专题0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言文字运用【考点解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江苏省2020年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词语”指包含“一般词语”与“熟语”。
“一般词语”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实词与虚词: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及衍生名称的词。
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等。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等。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讲解部分)

栏目索引
坏的运气。 50.[遏止·遏制] “遏止”重在“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 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重在“制”,制止、控制,使 不发作;对象多是情绪,有时也指某种力量。 51.[繁殖·繁衍] “繁殖”重在“殖”,产生新个体。“繁衍”重在 “衍”,增广、增多。如:繁衍生息。 52.[反驳·驳斥] 反驳:侧重表示否定对方与自己对立的意见,多用于争论 场合。驳斥:反驳错误的观点、言论等,词义较重。 53.[反应·反映] 反应:名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反应十 分强烈。反映:动词,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把情况反 映到县里。 54.[反复·重复]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如“反复思考”;②颠过来
栏目索引
活动。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如:呼吁各界人士 捐款赈济灾区。 31.[猖狂·疯狂·猖獗] 猖狂:常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等行动。疯狂:除指 猖狂外,还可指做事超出常理。如:疯狂购物。猖獗:除用于敌人的行动外, 还可用于疫情。如:病毒猖獗。 32.[持续·继续·连续] 持续:强调延续不断,中间没有间歇。继续:强调连接 前面的,延长下去。连续:强调一个接一个。如:连续不断。 33.[斥责·指责·责备] 斥责:侧重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指责:侧重挑出错误加以批评。责备:侧重对一般过失的批评和不满。 “斥责”“指责”用于对别人。“责备”也可用于对自己。 34.[充分·充足·充沛] 充分:多用于准备、条件、理由等抽象事物。充足: 用于光线、水分、养料等具体事物,亦可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充足。充
好词语大全及解释(精选55句)

好词语大全及解释(精选55句)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整理一些好词语大全及解释(精选55句)给大家!一、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二、茕茕孑立:孤身一人。
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三、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
擦亮眼睛等着瞧。
形容期望很迫切。
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四、融会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五、弄巧成拙: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六、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
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七、昙花一现:昙花:即优昙钵花,开放时间很短。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
八、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九、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
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十、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
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
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十一、面面相觑: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十二、若即若离:若:好像;即:接近。
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
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十三、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
指忍不住要发笑。
十四、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十五、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十六、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十七、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
十八、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十九、妙手回春: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
指医生医术高明。
二十、排忧解难: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二十一、迫不及待:迫:紧急。
急迫得不能等待。
形容心情急切。
二十二、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800个常用熟语及解释(含成语、谚语、歇后语)

800个常用熟语及解释(含成语、谚语、歇后语)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
如: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
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
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
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
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
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
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
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 词语(包括熟语)
一、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
这是一座______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
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的。
A.陵墓点缀虽然绝无仅有
B.陵寝镶嵌即使独树一帜
C.墓茔装饰固然独一无二
D.墓室装点尽管举世无双
【标准答案】B。
【解析】本题将实词、虚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值得注意。
陵墓:指帝王诸
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
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
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
墓茔:墓地,茔地。
墓室: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
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②装点门面,应景儿,凑数儿。
镶嵌:①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②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装饰:①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②指装饰品。
装点:
装饰点缀。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但是、可是”等与它呼应,表
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
让步。
固然:连词。
①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②表示承认甲事实,
也不否认乙事实。
尽管:①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②〈方〉副
词,老是;总是;③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
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
第一、二处从词语搭配的角度分析,
第三处从关联词对应的角度考虑。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
常少有。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其实本题最
简单的办法就是先确定第四处,根据句意应该选“独树一帜”,据此即可确定
答案。
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
城风雨
...,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
....,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
一番话入木三分
....,让我们深受教育。
【标准答案】D。
【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
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
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代张怀瓘《书
断》)。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此处修饰“院士的
一番话”正确。
三、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
....: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
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
相关,显得小题大做
....,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来源:学科网ZXXK]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
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
...却对个中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标准答案】B。
【解析】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
事态的意思。
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四、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
的父亲如今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
...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决定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打造成精品,以吸引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
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来源:]
【标准答案】A。
B项“故里”指故乡,老家,和“修复”不搭配,应该为“故居”; C项中的“及其”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后者对于前者有从属关
系(“其”代指“及”前面的人或事物)。
从句子来看,“及其”前后不是从
属关系,而只能是并列关系,“其”当指“我国票据法”,若要构成从属关系,
须得去掉“特色”一词;D项“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可改为“一纸空文”。
A项“唱红脸”指在传统戏曲中勾画红色脸谱扮演正面角色,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
程中充当友善或令人喜爱的角色(跟“唱白脸”相对),使用恰当。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的词语涉及熟语(成语、惯用语)、双音实词和双音虚
词(关联词),是对词语运用的综合考查。
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
虑:①辨析词义。
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
小等,如“故里
..”就不能理解成“故乡的房屋”。
②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
情色彩跟语体色彩,如“纸上谈兵”是个贬义词,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③辨析
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
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对关联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注意
关联词的搭配。
②注意恰当运用连接词(或短语)的连词,以及连接分句和句
子的连词,如C项中“及其
..”连接的是一个短语,与前者构不成从属关系,故
使用不恰当。
③读懂前后句,正确判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五、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
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
如今,虽已是
古稀
..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来源:学科网ZXXK]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
入新校园,,纷至沓来
....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命题立意】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山东高考近几年来一直都在考查这一
知识点,考查的样式也一直是正选性质,并且注重实词在语言实际中的应用,
并且将实词、虚词、成语结合在一起考查。
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标准答案】D。
A项,“释怀”:①抒发情怀。
②放心,无牵挂。
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B项,“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最小的82岁,应用“耄耋”,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
C项,“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
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D项“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
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符合语境。
六、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
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