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与实质

合集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首先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及成因,然后探讨应对措施,旨在深入了解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1. 贸易逆差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国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

据美国统计,2019年中美贸易逆差达到约3200亿美元。

这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大成因,美国认为这种巨大的贸易逆差不仅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而且也影响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

2. 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美国对中国采取了严厉的措施。

美国认为中国在技术合作中存在强制性技术转让,而且对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这直接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

3. 不公平贸易行为美国政府指责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包括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障碍、贸易补贴及对外国企业的不公平对待等。

这些都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原因之一。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1. 协商解决作为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美双方应采取协商解决的方式,通过平等互利的对话和谈判,处理彼此之间的贸易分歧,寻求合作共赢的解决方案。

协商解决是最理想的解决途径。

2. 拓展市场多元化中国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可以拓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宽市场空间,以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降低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4. 深化改革开放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放开市场,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环境。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增加出口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中美贸易摩擦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赢。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是指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发生争端和矛盾的现象。

下面将从现状、成因
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解析。

现状: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持续发展多年,并在近几年不断升级。

双方通过加征关税、
实施限制措施等手段对对方施加压力和报复。

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重
大影响,导致贸易额下降、投资减少和市场不稳定等问题。

成因: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很复杂,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贸易不平衡:美国
一直以来对中国贸易逆差抱有不满,认为中国在贸易中获利过多。

知识产权问题:美国指
责中国在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不公平行为,导致美国企业蒙受损失。

市场准
入限制、国有企业优惠政策等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对策: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对策。

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
争端,避免采取单边主义措施。

双方可以借助国际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就贸易争端进
行审议和调解。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降低贸易摩擦的发生
频率。

改进市场准入政策,打破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度。

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推动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体制,减少贸易壁垒。

中美贸易摩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需要双方通力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争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合作,改进市场准入政策,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等。

只有通
过合作和共赢,才能实现中美两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稳定。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中美贸易摩擦一直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更是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主要争议点之一。

中美两国经济实力雄厚,贸易规模庞大,因此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一旦出现,就很容易引发国际经济的波动。

本文将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入手,分析其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1.贸易逆差问题中美贸易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一直大于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数量,这导致了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

美国认为这一现象造成了美国本国经济的困境,因此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2.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另一个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是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足。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知识产权被侵犯的问题,这伤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3.市场准入问题近年来,中国市场对外国企业的准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美国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往往面临着严格的监管和管理,而中国企业则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则相对容易得多,这导致了市场准入不平等的现象。

4.政治因素中美两国的政治关系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因素之一。

特别是美国政府在特朗普时期的“美国优先”政策下,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贸易政策,导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上述几点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

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1.平等对话中美两国应当通过平等的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逆差的问题。

双方可以在市场开放、投资自由等方面进行协商,力求达成互利共赢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政府应当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保障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应给予美国企业更多合理的竞争机会,从而缓解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摩擦。

3.提升市场准入的公平性中国应当进一步放宽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提高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一、背景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

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美国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人权”等借口妄图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发展,这种做法背离了自由贸易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不仅损害了中国利益,也会伤及全球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美方发起的这场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不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而是一场全球范围的贸易战。

它可能打击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威胁全球和平与稳定。

在这场贸易战面前,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

我们愿意在战略上吃亏,让利给各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但我们决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霸凌行径和单边制裁。

背景部分强调了中美贸易争端的复杂性和历史性,以及其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同时指出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发展的错误做法,并表达了中方对贸易战的坚定立场和应对策略。

二、原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美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

其中,贸易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一直存在不满,认为中国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了不公平的做法,并试图通过贸易战等方式来维护其自身利益。

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分配不均等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加深了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因此,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双方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利益分配不均、相互猜疑和不信任的体现。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壮大,而中国则希望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背景下,中美贸易战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挑战,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对策。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条件及消费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两国发展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然而近年来,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却使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在某种特定背景下,它可能会成为中美政治经济恶化的触媒。

因此,分析中美贸易现状,探究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这对维持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贸易现状;摩擦原因;贸易对策研究Statu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de friction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bstract: A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ource consumption levels and other conditions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nature.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U.S. trade deficit sustained Sino-US trade friction intensified,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it may be the deterioration of Sino-U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atalyst.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Sino-US trade, trade friction has arisen due inquiry, to fi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possible future trends be predicted, which maintain good Sino-U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improvement of China in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stat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Key words: trad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trade situation; conflicts; trading strategies.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但贸易间的摩擦和曲折也不断。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与对策研究前言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且广泛。

自2018年开始,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张,形成了一系列贸易摩擦和争端。

本文从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对双方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1. 贸易逆差中美之间一直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逆差。

2017年,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贸易逆差达到3753亿美元,是美国贸易逆差的70%左右。

美方认为,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比向中国进口的产品多得多,这导致了美国的就业岗位流失和经济萎靡不振。

2. 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他们在中国经营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知识产权侵犯的问题。

在中国,产品的仿制和盗版非常普遍。

这直接影响了美国在中国及其他市场上的商业利益,这也是美方认为的中方的不公行为之一。

3. 国有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享有许多优惠政策,这被美方认为是中方在经济领域不公平的做法之一。

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竞争很难与有这种优惠条件的国有企业对抗。

美国也认为中国禁止外国企业参与一些关键经济领域也是一种不公平的做法。

4. 技术转让在中国出售产品时,美国企业被要求与当地合作伙伴联营,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技术和信息。

美方认为,这样就将美国的知识产权暴露给了中国企业,这使得许多美国企业失去了市场优势。

二、中美贸易摩擦对双方的影响1. 对美国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的影响十分明显。

限制中国进口的行动提高了美国某些产品的价格,而这些产品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十分必需。

例如,因关税上涨而导致的防护设备价格上涨,进一步增加了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成本。

美国的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导致美国的通胀率增加。

2. 对中国的影响限制中国出口同样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制裁就会导致中国出口额大幅下滑,进一步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

中国是一个出口型经济体,出口占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背后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背后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背后的原因与解决之道近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种摩擦不仅仅是双方贸易纠纷的表面问题,更涉及到双方经济体制和贸易政策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一、贸易不平衡是导致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是引发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导致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进而引发了贸易摩擦。

二、市场准入壁垒的存在加剧了贸易摩擦除了贸易不平衡外,市场准入壁垒是导致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认为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不公平的待遇,例如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

这些问题使得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遇到困难,也加剧了双方贸易摩擦的紧张程度。

三、经济体制和贸易政策差异加剧了贸易摩擦中国与美国在经济体制和贸易政策上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在经济中拥有较多的干预权力;而美国则是市场经济体制,强调市场的自由和竞争。

双方在贸易政策上的差异,导致了对贸易政策的互相指责,进而引发了贸易摩擦。

解决之道:一、加强贸易谈判,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需要通过对话与谈判来解决。

双方应加强沟通,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诉求,寻求互利互惠的解决方案。

同时,双方还可以通过多边贸易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等,寻求国际合作与协调,推动全球贸易的稳定发展。

二、促进市场开放与透明为了解决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创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这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减少市场准入壁垒、公平对待国内外企业等。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增强外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

三、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中国与美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合作与互利共赢是双方的共同利益。

双方可以加强在科技创新、绿色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原因、本质及中国对策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贸易领域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中美两国的贸易互动直接影响全球经济格局。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这一重大议题。

一、背景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前。

特朗普上台后,凭借“美国优先”政策,他认为中国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对中国加征关税、限制技术转让等做法,引发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二、原因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很复杂,包括两国的经济体量差距、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差距导致了贸易不平衡。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导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其次,中美贸易争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美国企业普遍抱怨在中国市场遭遇侵权盗版,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进步,也被认为是美国担忧的原因之一。

第三,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也是贸易战的一个原因。

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美国则更注重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

两国之间的竞争格局令贸易议题更加敏感。

三、本质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两国经济体系和价值观之间的摩擦。

中美两国追求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家利益,在贸易和科技领域存在激烈竞争。

这种竞争引发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和争议,从而演变成贸易战。

四、中国对策面对中美贸易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和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中国通过多边和双边外交,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贸易合作。

例如,中国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与东盟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其次,中国通过改革和开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中国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的完善,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技术创新。

此外,中国还鼓励国内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品牌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根源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与实质
[摘要]自1979年中关建交及《中关贸易关系协定》签署以来,中关经贸往来日趋频繁。

然而,从2001年中国入世以来,中关贸易摩擦此起彼伏,波澜不惊。

作为世界两大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关间的贸易摩擦也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中关贸易摩擦的现状,进而探究产生摩擦的根源,为中关贸易顺利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中关贸易摩擦;产业结构;外贸依存度;产品附加值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分析为了更好的认清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本人将先简要分析中美建交30年来的贸易摩擦的艰辛历程。

第一阶段:单纯经济性贸易摩擦阶段(1980-1989年) 这一阶段由于中美间存在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大多数的贸易摩擦属于经济性质范畴内的经济性问题,由于当时中美政治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中方在贸易摩擦中处于绝对的被动地位,因此摩擦的解决途径也基本遵循着“美方立案一中方解释一美方裁决一中方让步一双方达成协议”这一模式。

这一阶段涉及的商品还大多数集中在低附加值的纺织品、化工材料以及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二阶段:政治化摩擦阶段(1990-2001年) 这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特征是经济问题的政治化。

冷战结束后,由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的破灭,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恶化,美国对华贸易不再简单的以反倾销为主,而是加大了经济制裁手段的使用力度,主要以限制防范对华的高新技术扩散,此外,还扩展到最惠国待遇、知识产权、贸易逆差以及入世等方面。

这一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中美两国经贸的相互依赖性的增强。

中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主动反击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日益提高。

第三阶段:制度性摩擦阶段(2002年至今) 这一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主要特征是从纺织品彩电家具等微观经济局面向以人民币汇率、市场经济体制等宏观经济局面为核心的制度性摩擦阶段发展。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硝烟不断,摩擦数和金额迅速攀升,已成为我国加大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以上文提及的中美轮胎特保案来说,涉案金额就高达22亿美元涉及20多家中国企业,10万多名中国工人的就业,特别
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上述三个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美贸易摩擦在随着双方经济政治不断发展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特别是随着中美两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变化,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具体新的变化如下:第一,贸易摩擦领域不断扩大。

除了农产品、纺织品、贸易逆差及知识产权等传统问题外,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贸易领域,也成为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服务贸易领域的摩擦日益频繁。

第二,对待贸易摩擦手段的日益多样化,集中表现为反倾销不再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唯一形式。

保障措施尤其是特保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

第三,贸易摩擦形态的复杂化。

表现为多边摩擦现象日益增多,典型的是“中美钢铁保障措施”一案,美国根据《1974年贸易法》中的“201”条款口实施的保障措施不仅仅针对中国,同时还包括对欧盟、日本以及巴西在内的14个国家进口钢材采取措施。

二、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分析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美间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其中既有美方的因素,也有我国自身存在一些因素使然。

从美方来说:首先,美国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是造成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重要原因。

根据古典国际分工理论,比较优势是国家间进行分工合作的基础。

各国通过国际贸易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中获益。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就中美所处位置来说,美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而中国处于底端部分。

如果顺利按照微笑曲线的分部规律,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然而现实中,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利益的不一致,美国产业分工并不是完全按照微笑曲线所示,相反由于交易背后的利益所使,在一些传统部门,美国并没想轻易让出一些底端的传统产业领域。

当这些传统产业受到外来产品入侵威胁时,美国就会毫不犹豫的采取保护措施,从而爆发贸易摩擦。

其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

由于突如起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致使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而中国制造无疑成了最主要的靶子,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促进经济复苏,美国加大对华进口限制。

还有外加一些政客在其中搬弄是非,捞取政治好处,都左右着奥巴马政府对华的政策。

从我国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贸易依存度的差异决定美国对我国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改革开放之初,政府推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是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外贸的增长。

其中,中美贸易在我国外贸出口领域占重要地位。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约10%的GDP来自中美贸易,与此相反,美国在经贸领域对我国的依存度相对较小。

从另一侧面来说,大量的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导火
索。

这种中美间贸易依存度的差异意味着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国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因此,中美间不平等的贸易依存关系决定了我国在双边经济相互依存中的脆弱性,这也是我国产品在美国频频受贸易管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国内企业“薄利多销”战略易引发贸易摩擦。

我国企业为更快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多年来形成了低价出口战略,导致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对美出口增速过快,容易授人以柄。

以纺织品为例,随着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国内纺织业产能得到全面释放,对海外出口大幅增加。

2003年我国对美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总额高达65.6亿美元,较入世元年增长22.9%。

2007年该类商品出口额又在此基础上增长两倍至188.1亿美元。

问题总是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只有在深入探讨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力求在今后的中美贸易摩擦中,摆脱不利的地位,依国际惯例争取属于我国自身的贸易利益。

参考文献:[1]赵春明,国际贸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钰,国际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陈泰锋,中美贸易摩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监测报告,中国海关出版社,2008 [5]崔日明,中外经贸关系新变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