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保险投保十大怪状

合集下载

保险有钱不一定买得到

保险有钱不一定买得到

2)准客户如实告知自己的疾病状况,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其体检;
3)抽检,按一定的比率随机对投保的保单进行抽样体检。 总之,体检的一般原则是年龄越大、保额越高,越需做体检;而且,体检项目也将随 年龄和保额的增大而相应增多。从体检件来看,非标准件的比例超过10%,尤其是如实申 报自己疾病状况的保单,其加费、拒保的比例更高,有时超过20%,不可小觑。
保额越高体检越严
许多保险从业人员都有这样的经验:做高额保单时,常常最担心的是客户能否通过体检。 的确,保险公司把许多有钱准客户挡在门外。保险从业人员听到遭拒保的人的呼声:“能不能 加费保了,加多少费都可以。”这时连加费的机会都没有了。而购买低于免检额的保单,虽可 躲过保险公司的审核,但发挥不出他们投保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诞生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富裕人群,其中以企业主、高级职业经理人 为主,其中不少人即将迈入退休阶段,家业、财产传承是他们当前亟待解决的大事。保险是一 种现代科学发明的金融机制,在财富传承时免税、避债和指定性受益人方面具备无比的优势。 统计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富裕人群利用保单的机制达到财富保障、遗产传承的目的。
三、血脂高心脏病风险增3倍
挪威科技大学循环和医学影像系研究人员发现,胆固醇水平高的男性更容易患上心脏病。研究人 员对4.4万余名60岁以下的中年人进行了为期12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胆固醇水平高的中年男性比 胆固醇同水平的女性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高出3倍。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意味着高胆固醇对中年
加费或拒保理由:
由某保险公司的核保统计数据显示,肝功能异常居加费“排行榜”的第4位,因此这 类人群还是蛮多的。肝功是保险体检必检的一种项目,主要通过验血,检测 ALT(谷丙转
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谷氨酸肽酶)这3项指标。如果指标都高的话,说明

百姓对保险存在五大认识误区及拒绝话术

百姓对保险存在五大认识误区及拒绝话术
建立客户服务标准
保险公司应建立客户服务标准,规范 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 的企业形象。
简化保险条款和理赔流程
简化保险条款
保险公司应简化保险条款,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便于百姓理解。
优化理赔流程
保险公司应优化理赔流程,减少理赔环节,提高理赔效率,让客户感受到便捷和高效的 服务。
加强保险监管和行业自律
针对“保险是骗人的”的话术
保险不是骗人的,它是一种风 险管理工具,通过分散风险来 降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保险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 经形成了严格的监管体系,确 保保险公司的合法合规经营。
选择正规保险公司和正规保险 代理人,可以避免购买到虚假 保险或无效保险。
针对“保险没有用”的话术
01
保险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经济保障,帮助家庭应对 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
误区二:保险没有用
总结词
对风险认知不足
详细描述
部分百姓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良好,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因此认为保险 没有实际用处。
误区三:保险费用太高
总结词
价格敏感和性价比担忧
详细描述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保险费用可能确实较高,导致他们认为保险费用是难以承受的。
误区四:保险条款难以理解
的保险方案。
分期付款或按年缴费等方式可以减轻一次性支付的压力,让保
03
险费用更加灵活。
针对“保险条款难以理解”的话术
01 保险条款虽然复杂,但可以通过专业代理人或机 构进行咨询和解读。
02 在购买保险时,务必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和条款, 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03 选择简单易懂的保险产品,或者要求保险公司提 供通俗易懂的产品介绍和服务。
误区五

保险理赔十大争议案例详解

保险理赔十大争议案例详解

保险理赔十大争议案例详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参与。

然而,保险理赔时常存在争议,特别是在理赔案件中。

本文将从十大保险理赔争议案例入手,系统详解这些案例的背景、纠纷原因以及争议解决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保险理赔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案例一:车辆保险理赔纠纷背景:甲购买车辆保险,某日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辆受损。

纠纷原因:保险公司认为甲的车辆保险并未覆盖该交通事故。

争议解决:甲提供交通事故证明和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重新审查后确认赔付。

案例二:意外险理赔纠纷背景:甲购买了意外险,后在旅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伤病。

纠纷原因:保险公司认为甲的受伤不属于合同约定的意外范畴。

争议解决:甲提供意外发生证明和医院诊断证明,保险公司重新鉴定后确认赔付。

案例三:寿险理赔纠纷背景:甲与乙共同投保了寿险,乙在保险期间去世。

纠纷原因:保险公司认为乙的去世与已经存在的疾病有关,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争议解决:甲提供乙去世的医学鉴定报告和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重新调查后确认赔付。

案例四:健康险理赔纠纷背景:甲购买了健康险,后在超过保险合同规定的等待期后突然患病。

纠纷原因:保险公司认为甲在等待期内就已经存在该疾病,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争议解决:甲提供疾病的医学证明和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重新鉴定后确认赔付。

案例五:财产险理赔纠纷背景:甲购买了财产险,其房屋在一次火灾中受损。

纠纷原因:保险公司认为火灾是由保险合同所排除的原因导致。

争议解决:甲提供火灾事故报告和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重新审查后确认赔付。

案例六:商业险理赔纠纷背景:甲购买了商业险,遭受了经济损失。

纠纷原因:保险公司认为甲的经济损失不属于合同约定的险种范围。

争议解决:甲提供相关经济损失的证明和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重新鉴定后确认赔付。

案例七:旅行险理赔纠纷背景:甲购买了旅行险,在旅行中遭受了意外伤害。

纠纷原因:保险公司认为甲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旅行范围之外受伤。

保险十大错误理解

保险十大错误理解

保险十大错误理解1、保险=强制储蓄?强制储蓄正确的做法是去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的根本作用是:保障。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销售人员无法用保障的概念来销售保险,只好选择更容易的说辞。

其实,保险还是要回到他的基本面,那就是让保险公司分担每个人未来生活中那些无法预知的风险。

2、我很年轻,身体健康,不需要保险?正确的做法是尽早购买一份适合自己的保险,就重疾险来说,越年轻费用越低,而且年龄大了保险公司会拒保,重疾险的保费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况且年轻人活动多,家庭责任大,正需要保险来分散可能的风险。

3、风险太偶然,轮不到我?正确的概念是我们无法对生命做出预测,生与死的概率对每个人都是50%,当我们感慨世事无常生死由命的时候,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事外,而应该想一想如果自己有同样的遭遇会给自己和亲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保险是爱,是责任的体现。

4、我经济负担重,没钱买保险?正确的观念是保险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有钱人只不过买的多而已,保险只要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要来设计,每天也许就是几块钱,就能有效的分散人生的风险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伤害,所以想要销售保险,就要了解您的客户以及产品。

5、我已经买过保险了,不需要再买了?正确的做法是人生各阶段需求不同,就需要不同的保险保障,一张保单远远不够,何况中国的保险业刚刚起步,绝大多数人的保险还无法满足现阶段的需要。

销售员们,市场广阔,大有可为!6、人民币会贬值,将来这点保险不值钱?货币贬值是通病,但是买保险的钱会贬值,放在银行的钱一样会贬值,真正可怕的不是货币的贬值,而是我们身体的贬值和赚钱能力的贬值,如果在货币贬值之前,风险已经来临,这就是真正的悲剧。

7、孩子最重要,先给孩子买保险。

正确的做法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才是最需要买保险的人。

保险的本质是中经济补偿手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买保险的正确顺序。

8、保险没用,不感兴趣。

你对保险不敢兴趣,但你保证风险对你就不敢兴趣吗?因此本话题无需多说。

健康险理赔的十大陷阱

健康险理赔的十大陷阱

健康险理赔的十大陷阱
1. 隐藏条款:许多健康险合同中可能存在各种隐藏的条款,比如对某些疾病或手术的限制或排除等,对保险赔付产生影响。

2. 开支限制:健康险理赔有时会设立各种不同的开支限制,如每次理赔的最高金额、每次理赔的次数等,需要保险受益人提前知道清楚。

3. 额外费用:保险公司在理赔时可能会要求保险受益人支付某些额外费用,如医疗费用的折价、佣金等,需要保险受益人提前了解。

4. 非医疗费用:有些健康险只涵盖医疗费用,而不包含其他费用,如住院费用、交通费用等,要注意理赔范围的限制。

5. 疾病等待期:有些健康险对某些特定疾病设立等待期,需要保险受益人在购买前知悉。

6. 健康状况审查:有些健康险需要对保险受益人进行健康状况审查,如果被拒绝或被加价,需要清楚了解理赔的限制。

7. 操纵证据:有些保险公司可能借口证据不足或突然改变理赔规则,以拒绝或减少赔付,需要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

8. 最高年龄限制:有些健康险可能对购买者的最高年龄设立限制,需要在购买前了解限制。

9. 自付比例:有些健康险设立自付比例,需要保险受益人自费部分医疗费用,需要清楚了解和计算。

10. 理赔时间限制:有些健康险可能对理赔的时间限制,需要在购买前了解清楚。

保险销售人员十大雷区

保险销售人员十大雷区

雷区十
生硬
营销员在与顾客说话时,声音要洪亮、语 言要优美,要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语言有 厚有薄;语速有快有慢;语调有高有低;语 气有重有轻。要有声有色,有张有弛,声情 并茂,生动活泼。
我们要切记说话没有高低、快慢之分,没 有节奏与停顿,生硬呆板,没有朝气与活力。
车遇暴雨“伤心” 保险拒赔
车主不认可拒赔理由
昨天,平安保险北京地区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他称按照 沈阳分部相关人员反映来的情况,这位车主在涉水后疑似再打 火,发动机损坏是不当操作引发的,按照合同中约定,“因涉 水造成的发动机损失属于免责条款”,所以无法理赔。对此, 许先生并不认可,“熄火后我没再打过发动机,暴雨才是导致 发动机损坏的根本原因。” 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市京国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家楠,崔律 师称,车辆如是单独涉水造成损失确系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 但如果是因为下暴雨不得不被迫涉水那属于自然灾害了,在这 种情况下,投保人有义务提供下暴雨的证明,如果投保人能证 明当晚沈阳的雨量等级为暴雨,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便无效。 此外,崔律师称,保险公司未在合同中明确提示“涉水后不能 二次打火”,所以即使车主二次打火,保险公司仍不能免责。
您凭什么讲保险公司是骗人的?
您有什么理由说保险公司交费容易,赔钱难?
诸如此类等等,用质问或者审讯的口气与顾 客谈话,是销售员不懂礼貌的表现,是不尊重 人的反映,是最伤害顾客的感想和自尊心的。
切记!如果您要想赢得顾客的青睐与赞赏, 忌讳质问。
雷区三
命令
营销员在与顾客交谈时,微笑再展 露一点,态度要和蔼一点,说话要轻 声一点,语气要柔和一点,要采取征 询、协商或者请教的口气与顾客交流, 切记不可采取命令和批示的口吻与人 交谈。
切记不要独占任何一次讲话。

保险理赔中的九大陷阱你了解吗

保险理赔中的九大陷阱你了解吗

保险理赔中的九大陷阱你了解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保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安心和保障。

然而,当真正需要进行保险理赔时,却可能会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陷阱。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保险理赔中的九大陷阱,让您在面对保险理赔时能够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陷阱一:未如实告知健康状况在购买保险时,投保人有义务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

如果在投保时故意隐瞒或谎报疾病史等重要信息,一旦在理赔时被保险公司发现,就很可能遭到拒赔。

比如说,小王在投保重疾险时,明明知道自己患有某种慢性疾病,但为了能够顺利投保,故意没有告知保险公司。

后来小王不幸患上了重疾,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发现了他未如实告知的情况,最终拒绝了理赔。

所以,大家在投保时一定要如实填写健康告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陷阱二:保险责任范围不清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没有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对保险责任范围一知半解。

等到需要理赔时,才发现自己的情况不在保险责任范围内。

比如,小张购买了一份意外险,认为只要是发生意外就能得到赔偿。

但实际上,该意外险只保障因意外导致的身故和伤残,对于因意外产生的医疗费用并不赔付。

结果小张在一次意外中受伤住院,花费了不少医疗费用,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却被拒绝。

因此,在购买保险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明确保险责任范围。

陷阱三:等待期内出险为了防止投保人带病投保,保险公司通常会设置等待期。

在等待期内,如果被保险人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一般是不承担赔偿责任的。

例如,小李购买了一份医疗险,等待期为 30 天。

在投保后的第 20 天,小李就因疾病住院治疗,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被告知在等待期内出险,无法获得赔偿。

所以,大家要清楚所购买保险的等待期时长,在等待期内尽量注意自身健康。

陷阱四:免赔额和赔付比例免赔额和赔付比例是保险合同中常见的条款。

如果理赔金额未达到免赔额,或者超过了赔付比例的限制,保险公司将不会全额赔付。

比如,一份医疗险的免赔额为 1 万元,赔付比例为 80%。

保险面临的十大合规新问题

保险面临的十大合规新问题

保险面临的十大合规新问题一是保险风险方面,多险种承保风险加大。

如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走高。

2019年,健康险业务赔付支出2351亿元,同比增长34.78%,主要由于医疗险和重疾险赔付大幅增长;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长寿风险不断积聚。

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加大长期重疾险和医疗险赔付风险,并增加年金产品负债成本,若在产品设计时未能充分预估,将导致责任准备金计提不足风险等。

二是市场风险方面,利率风险和权益风险隐现。

《报告》认为,2019年,股票市场回升,多数公司主动加大了股票的配置比例。

保险行业投资股票财务收益率和综合收益率均同比大幅上升,但仍有近两成公司投资股票亏损。

配置股票比例较高且收益率较低的公司面临较大的权益价格波动风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相继爆发,全球资本市场强力震荡,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的波动与减值压力增加。

三是信用风险方面,信用违约风险继续扩大。

2020年,信用债偿债压力较大。

在信用风险逐步释放的背景下,保险资金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叠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攀升,保险公司持仓债券及非标产品的信用风险可能进一步暴露。

随着行业内投资非标资产的比例不断提升,部分非标产品也隐含了信用违约风险,信用风险敞口进一步扩大。

四是操作风险方面,规范经营有待加强。

在严监管之下,行业整体合规意识有所提升,但一些行业顽疾短时间内仍无法有效杜绝。

一是车险业务违规频发、二是人身险产品开发设计和管理存在不足、健康险投诉及纠纷高发。

五是战略风险方面,险企战略转型面临多重挑战。

《报告》指出,部分财产险公司业务模式单一,高度依赖车险业务,且面临车险市场深化改革、费改后经营模式转变、合规风险加剧等局面,同时面临外部信用风险加大、非车险业务风险管控能力不足,转型发展战略不清晰等问题。

人身险公司经营管理和人才队伍尚未经受过复杂经济周期的全面考验,风险管理实践尚不成熟。

六是治理风险方面,股权管理等方面仍存诸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保险投保十大怪状你清楚不?怪现状一:案例:周先生和太太都在私企打工,周先生的收入是太太的两倍,是名符其实的“家庭饭票”。

夫妇俩不舍得花钱为自己买份保险,却为1岁的宝宝购买了3份保险。

点评:“先为孩子买足保障”是不少家庭买保险时存在的误区。

在不少家庭,孩子的保障十分完备,但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父母却无险傍身。

专家指出,正确的投保观念应该是:先保大人、再保小孩。

“子女成长可能面临的风险直接取决于父母面临的风险,因此,只有家庭支柱获得足够的保障,子女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而在家庭保险开支上,中国人寿保险专家建议,根据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每年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10%-20%是比较合理的———简单而言,相当于每年拿一个月的工资来购买保险。

如家庭年收入为20万元,家庭年均总保费(含大人及小孩保费)可预计在2万元左右。

怪现状二:1岁宝宝20万寿险和重疾险案例:张先生的保障意识较强。

在孩子1岁时,他花2000多元为孩子购买了保额高达2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

这份保险规定,一旦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重大疾病或身故,保险公司将按保额赔付。

点评:很多人以为少儿险便宜,会多买多赔。

其实,中国人寿保险专家表示:“少儿险不会买多赔多。

为防止成人骗保,危害少儿生命,即使家长在几家保险公司都投保了以儿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少儿险,但很多地区各家公司给付的总额最高都不能超过5万元。

”不过,专家同时指出,为孩子购买教育金保险不受此限。

教育金保险类似强制储蓄,保额高低视乎各个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

怪现状三:教育金成首张保单案例:陈女士的宝宝出世后,教育金保险成为陈女士为孩子购买的第一张保单。

陈女士每年在这份保险上投入5000元。

按照保险计划,若干年后,在孩子上学时,陈女士可以每年领取一笔钱,用作孩子的教育金。

不过,除了这份保险,陈女士没再为孩子购买其它保险。

点评:教育金保险是家庭理财规划的一个有力工具,但不应当成为孩子的第一份保险。

“教育金是10年或者20年需要花的钱。

”保险理财规划师表示。

为孩子买保险,首先应该规避的是目前可能出现的风险,即意外、疾病。

成长过程中,孩子逐渐会经历比较顽皮的学前时期,适当选择一些意外保险,可以使孩子的成长过程更有保障。

另外,小孩的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健康保险也是家庭的一大得力帮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孩住院的可能性大,住院医疗保险也比较适合家庭购买。

这类保险一般可单独购买,且多为定额给付,比较实用。

怪现状四:太过“深谋远虑”案例:王太太为孩子购买了某公司的终生寿险。

按照保险计划描述,孩子60岁可领取退休养老金5万元,100岁时可领取期满贺岁金5万元。

点评: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为孩子购买终生寿险,为孩子未来的“养老钱”做打算,实在是一件太过“深谋远虑”的事情。

尤其是在大人自己的养老金尚没有储备足够的情况下,考虑孩子的养老问题更加没什么必要。

专家建议,为孩子买保险时,保险期限应以到其大学毕业的年龄为宜,之后就应当由他自食其力了。

此外,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父母现时的投入,数十年后,对孩子的“养老”还有多大帮助也是一大疑问。

当然,如果看重终身寿险的“纪念意义”,父母在预算宽裕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作为辅助险种购买一些。

怪现状五:不知“豁免”为何物案例:赵先生2003年为孩子购买了意外险、重大疾病险和教育金保险,每年向保险公司缴费5000元。

2008年,赵先生因病去世,家庭收入锐减。

赵太太不得已停掉了为孩子已经购买数年的保险。

点评:如果赵先生最初购买的是有保费豁免条款的保险,或是另外附加儿童保险费豁免险,出现这种情况,赵先生孩子的保险利益就不会受到影响。

所谓“保费豁免”,是指当投保人发生身故或高残而无力续缴保费时,保险公司可以允许其免缴余下各期保险费,而被保险人继续享受保单所列明的保障。

专家指出,“保费豁免”相当于为保险再加上一层保险,不论大人为自己投保还是为子女投保,均宜附加这一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对“豁免”的定义不完全一样。

有的公司规定投保人因意外或者疾病导致身故或全残均可以豁免;有的公司则规定只有投保人身故才能豁免;还有的公司规定疾病身故或者全残不在豁免范围之内。

怪现状六:只找熟人买保险案例:王小姐在事业单位工作。

两年前,王小姐碍于面子,购买了同学强力推荐的某款健康医疗险,年缴保费5000多元。

去年5月,王小姐因病住院,花去1万元。

王小姐找保险公司理赔,这时才发现,自己购买的是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

王小姐在单位报销了8000多元医药费后,保险公司只赔付了余下的不到2000元。

王小姐发现,熟人推荐的保险原来并不适合自己。

点评:找熟人买保险并非不可,但前提是要跨过人情这道坎。

据了解,向熟人卖保险已经成为保险代理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保险公司的培训课程中,向熟人推销保险更被升华为“缘故法”。

也有市民陷入误区,因为对陌生来访的保险代理人不信任,因此宁愿找熟人买保险。

不过,买这样的人情保险要注意了解产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每个阶段都会推出重点销售的险种,以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任务依次分解到每个营销员头上。

这种情况下,熟人推荐的险种有可能并不合适自己。

怪现状七:有“医保”不买商业险案例:周女士所在单位为其购买了医保。

考虑到已有医保傍身,周女士没再购买商业保险。

去年,周女士住院花去5000多元,医保只报销了3000多元。

周女士使用的进口药、特效药都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周女士只能自己埋单。

点评:新医改实施后,商业保险的作用并没有削弱。

“医保的基本设计原理是低水平、广覆盖,超出部分由商业保险解决。

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为10万-20万元,社保最高支付限额显然与这个水平有差距,个人还需根据情况补充商业险。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专家指出。

某些药品(新药、进口药、贵药等)以及一些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商业保险可对此部分进行补充。

此外,保险专家指出,医保注重的是医疗费用的报销,但是市民患病后,除了直接的医疗费用外,还会产生以下三方面的费用:一是后续治疗费;二是不能工作失去收入来源的费用;三是发生重疾后的后期治疗费、营养费、护理费等。

这笔费用可以通过商业保险解决。

怪现状八:“兆头不好”不买意外险案例:赵先生认为买保险兆头不好,从不买保险。

赵先生的同事某日意外摔伤,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埋单。

赵先生认为,此君有此一劫,都怪之前买了保险,惹了祸。

两个月后,没有买保险的赵先生也发生交通意外。

不过,赵先生的医疗费用只能自掏腰包。

点评:因“保险兆头不好”不买意外险是个误区。

和保险公司其它险种相比,意外险堪称人人必备的护身险种。

因为这一险种普遍花费不高,几十元至几百元即可带来一年保障。

不过,在购买意外险时要注意其保障范围。

以保险卡为例,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卡主要针对经常出差或是每年都要旅行多次的人士;航空平安卡主要针对“飞行一族”;交通意外保险卡则主要针对经常乘坐轮船、火车和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

怪现状九:寿险成唯一保单案例:钱太太在保险公司代理人强力推荐下,购买了缴费20年的某款寿险产品。

这份保险类似强制储蓄,钱太太每年向保险公司缴3000多元,55岁退休时,钱太太每月可从保险公司领回一笔钱。

这张寿险保单是钱太太唯一一张保单。

某日,钱太太生病住院,想到保险公司或可理赔,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这张寿险保单除了提供养老和身故保障外,并无其它用处。

点评:通过保险为养老做规划是不错的选择,但将寿险作为唯一保单却不可取。

理财专家指出,从风险的迫切性上看,意外和疾病的风险是每个人最易面临的风险和最需要化解的风险。

从保障的先后顺序来看,意外险和疾病险应当成为个人购买保险的首要选择。

在购买了足额的意外险和疾病险之后,再进一步对“养老钱”做长期规划。

怪现状十:豪宅无“险”傍身案例:孙先生2006年在父母资助下购买了180平方米的四居室房产,现在房价已经攀升到近400万元。

相对房价的上涨,在国企工作的孙先生两夫妻的工资并未见长,家庭收入每月保持在14000元左右。

孙先生一家存款不到30万元,房产成为小两口的主要资产。

两人都为自己买有保险,但房子没有任何保险。

点评:随着房价高企,市内的“百万豪宅”越来越多,家庭资产主要集中在房产已经成为都市常态。

但绝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家庭主要资产进行保障,堪称保险业一大怪状。

保险专家指出,一般来说,房产要么不发生风险,一旦发生风险,花费都不小。

通过家财险为家庭主要资产上个保险锁也是一种化解家庭风险的理财之道。

据了解,目前市内售卖的家财险普遍花费不高,几百元甚至上百元即可一年无忧。

致没有买保险的人的一封信亲爱的朋友: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在百忙中抽出5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下面的文字。

朋友,无论您很富有,还是很贫穷,在现今社会您如果还没有拥有一份保单,那一定是不正常的,您很有必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保险不是“忽悠”而是“护佑”!很多人谈保险而色变,但我们的生命可以被忽视吗?难道说我们的身体、生命还不如我们的财产值钱吗?在未来的某一风险来临的时刻(如车祸和意外)才发现生命的脆弱,到那个时候你能带走你的百万资产吗?而你的家人又会怎么样呢?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想给自己最爱的人留下一笔负债还是一笔财富呢?保险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带来的不是痛苦与烦恼而是爱与责任!人为什么买保险?因为风险无处不在,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残,除了养老的问题外其它的风险我们不知道会在哪天发生。

(小)到意外的磕伤碰伤扭伤崴伤烧伤烫伤...;(中)到感冒发烧住院、急性阑尾炎切除住院、还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疾病住院,到医院的住院部看看因为什么住院的都有...;(大)到花钱动辄10万、20万...的重大疾病,这些情况的发生都有可能花费昂贵,而且也有可能小病花大钱,所以人人需要保险。

保险,在平时没有风险发生时储蓄,一旦有风险发生时,高额的费用由保险公司帮着负担。

如果我们好人一生平安,什么意外也没有发生,那这笔储蓄的钱可以作为自己的养老金,也可以留给家人,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当然应该是人人都要有保险。

为什么很多人又不愿意买保险?不是很多人不愿意买保险,是因为有一部分人不了解保险,暂时没有买;一部分人没有太多的收入,没有钱买;有一部分人已经买了,但不是很明白,所以买的不多;一部分人买了很多,因为他了解保险对他意味着什么...让我们看看这些消息:1、斯皮尔.伯格15亿的保险;2、李嘉诚先生的富有尽人皆知,但是,他把这一切都看做身外之物,他说:“人们都说我很富有,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就是为自己和家人买了充足的人寿保险。

”3、梅艳芳走了,留给家人几千万的保险金;4、洛桑的意外,留给父母的除了伤心还有什么?5、2004年初的北京南四环的恶性交通事故,警示人们:并不是只要我们小心翼翼的就会平安无事......6、2008年新疆的大火,警示人们:意外不知道会发生在什么时间......7、2011年7月23温州动车相撞,意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