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综合题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综合题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综合题

课改的主要任务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组织推进基本思路:开放、民主、科学。

课改的基本方针: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课改的重要特征:设置综合课程。

课结调整原则和特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改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改六大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和关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订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课程资源: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分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及乡土资源。

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优先性和适应性。

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识,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很需要价值。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在具体实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教材管理制度追求的目标:教材的多样性、选择性和高质量。

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教学研究制度。

课程实验区应注意:抓重点重实效、重过程促发展、重可行。

新课评价变化:1、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教师评价的内容: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直接影响教师重新构建“智力观”;3、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学生评价的内容: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新课程评价的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现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课程评价改革理念:立足过程,关注发展

新学校教学制度应: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2、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旧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1、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2、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

3、以“权”为本,权力至上。

现代学习方式特征:主动性、【首要、被动】独立性、【核心、依赖】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转变学方的主要目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促进者;培养者,引路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师生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

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体现尊重民主、发展精神。

新课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学生的发展。

新教改的主要任务: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000年初课标项目申报,2001年5月审议,2001年7月,18种课标实验稿颁布。

课标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一、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对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1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对

12、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错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A?B? A、必修33B、必修1 1

C、选修33

D、选修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A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

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A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多项选择题

1、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学生观方面,新课程倡导的主要观点有ABCD

A、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C、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性

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ABD

A、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B、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C、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

D、能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5、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

A、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分析,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C、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

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

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 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 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 (3) 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 (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 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 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6、超常儿童:智商在 130 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 70 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 y:f 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2) 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三个原则。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最新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2015 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对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 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课时。A A、必修3 3 B 必修1 1C 选修3 3 D、选修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 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①③④ 8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测试题

教师综合素质测试题(一) 一、填空: 1、新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多种备课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备课、(微观)备课形式。 2、要处置教材,就要学会丰富教材,要丰富教材,就要做到四讲:(讲活)、(讲艺)(讲本)(讲实)。 3、设问教学具有鲜明的(选择性)、(竞赛性)、(透明性)和(过程性),从而使强制提问转变为自告奋勇的生动学习局面。 4、教师讲解是通过教学性语言艺术传播学习信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5、说课重点是讲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的(教学价值)和(学习价值)是怎样在本节课中体现的。 6、(教学价值)的实质性体现就是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7、校本研修的应用性教学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比较研究)、(发现式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 8、导入教学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宏观学习过程的整合功能),二是(调整学习状态的功能)。 二、判断题 1、教学的科学性在于遵循教师(学生)发展的规律,把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有效方法,讲究过程的优化和实效。(X) 2、狭义教材是指学生的课本。(∨) 3、分析教材要坚持三结合,即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结合教师的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结合教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X) 4、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活于教材,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V) 5、设问内容的统一性(复合性)和综合性是设问教学在新课成课堂教学中四个基本特征之一。(X) 6、思维是学生最佳学习状态的显著特征(V) 7、帮助、合作、指导是讲解过程中的三个方面,是(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三种形式。(X) 8、汇报式说课方式,是对一个阶段的教学积累的成就向有关方面进行,总结式汇报而开展的作课说明。(V) 9、辅导教学中备课艺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充分尊重教材不能(能)够对教材进行整合与优化(X) 10、校本研究开题就是对所研究的课题进行论证的报告。(V)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D)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 A.主体性B.全面性C.灵活性D.有效性 2.有效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是( A )A.有效提高能力B.清晰授课能力 C.课堂监控能力D.自我反思能力 3.有效教学的根本原则是( A ) A.目标性原则B.主体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D.策略性原则 4.( A )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A.有效设计B.有效实施C.有效管理D.有效反思 5.课堂“有效对话”的基点在( D )

2015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2015年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判断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 2、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对 3、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错 4、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 5、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对 6、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错 7、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错 8、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错 9、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 10、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对 二、单项选择题 1、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课程,自小学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课时。A A、必修3 3 B、必修1 1 C、选修3 3 D、选修3 4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B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5、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C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D、综合课程 6、关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设置重要性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能够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相同需求和特点 C、能够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 D、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7、“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C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综合题

课改的主要任务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案: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组织推进基本思路:开放、民主、科学。 课改的基本方针: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课改的重要特征:设置综合课程。 课结调整原则和特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课改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改六大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和关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订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课程资源: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分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有: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及乡土资源。 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优先性和适应性。 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识,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很需要价值。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在具体实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教材管理制度追求的目标:教材的多样性、选择性和高质量。 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教学研究制度。 课程实验区应注意:抓重点重实效、重过程促发展、重可行。 新课评价变化:1、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教师评价的内容:职业道德、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2、直接影响教师重新构建“智力观”;3、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学生评价的内容: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 新课程评价的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教师专业基本能力测试题答案(供参考)

教育系统中小学教师岗位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基本能力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要改革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 为人师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的教师资格。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正确的学生观”就是(B )

A、让每一个学生都考出好成绩 B、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发 C、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爱好 D、让每一个学生都文理全能 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B)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新课程在学生评价方面改革的目的是(D ) A以评价促进学生动手能力B、以评价促进考试成绩提高 C、以评价增加学校招生数量 D、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B)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C)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A)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修订稿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 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1.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2.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A)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4.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4.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5.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5.D)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2.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5.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5.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2.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着是教育家撰写的《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骑士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积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要改革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就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5、新课程要求,要对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

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加以改变。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7、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9、新课程教师角色最突出的要求是由传授者角色转变为促进者。 10、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1、教育具有生产性和永恒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1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14、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15、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个特。 1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1.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2.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4.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4.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5.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5.D)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2.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5.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5.D)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师职业能力及其形成发展。 第二章一单选。 第三章1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的乃至完美的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第四章2:智慧技能是: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3:动作技能: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 第六章4;八个半智能是: 第七章大体相当于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美术能力,社会能力。自然知识能力,哲学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存在智能,自知智能。博物智能,人际智能。) 第八章 第九章10:职业威望是: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的相对地位,是所有社会成员根据个人的职业给予他的敬意程度。 第十章 第十一章四;简答题 第十二章1.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按照什么分类,又分为几种?

第十三章答,我们是按照教师教育基本任务的类型和每项任务的活动过程阶段对中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进行分类的。一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能力A教学能力B教育能力C管理能力D科研能力。二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A信息能力B语言能力C 交际能力D角色认知能力F心理调适能力E自我提高能力 第十四章2.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发展有着自然的阶段性特征分别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十五章答分为,一是婴幼儿阶段,智能开端于一种原生性的模仿智能;二是幼儿早期阶段,智能开始表现为对初级符号的掌握;三是学龄阶段,智能表现为对系统符号的掌握;四是成熟阶段,智能表现为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第十六章3.加德纳智能是怎样形成的,? 第十七章辨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是否影响人能力的形成因素。) 第十八章答。加德纳认为“八个半智能‘源于人的遗传禀赋,所以人人都潜在着“八个半智能”,这是人人共有的能力。但个人之间也存在差异,所以决定了人的“八个半智能”水平的个体差异。但是,即使禀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臵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docx

谢谢欣赏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1.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2.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A)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4.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4.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5.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5.D)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2.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5.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5.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2.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谢谢欣赏

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及水平能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水平能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对2010至20_____(C)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C.20 2、新课程政革的根本理念是为了(C) C.学生的发展 3、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B) B.预见性 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A)的关系。 A.民主平等 5、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A.孔子 6、新课程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D) D.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C)C.区分度 8、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D) D.学生 9、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道德(D.行为 10、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A) A、2006年9月1日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2、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赏识的目光期待学生。首先我们老师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极大的潜能。应用赏识的眼光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二、以发展的眼光激励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很好的说明学生的成长和成材是需要时间和空间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当前我们老师特别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良好态度、需要、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上。 三、以科学的育人观启迪学生。如果我们将教育的重心只放在分数的教育上,就势必导致我们对学生的做人、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忽视,特别是会使我们的教育步入重智轻德的误区。 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以对学生的爱为基础,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定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听课笔记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一)教学实录。这一部分我们可以记录: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这一般听课笔记的开头都已明确注出)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记录教学方法对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更大。特别是要详细记录自己认为比较精彩的教学处理方法。每堂课都雷同的环节,或一些平实的述说性语言适当少作记录,把自己从记录员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投向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的观察)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这往往是我们常常忽略的地方。当然时间安排是否得当,还有待于学生课堂状态。) 4、学生活动情况。(学生精彩的回答绝对有记录的必要。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是我们记录并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 5、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了什么) 听课记录的三种形式:1、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2、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3、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的过程全都记录下来。 (二)教学评点:听课者对本节课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者对教材的解读是否准确,也可以写出自己对于某部分教材的处理看法。教者的教学思路是否明晰,如果自己上会采用何种思路,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目标达成度如何等等)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库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库 名词: 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 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 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 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审美观点。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精编WORD版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 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1.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2.B)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B)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4.A)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5.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4.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4.A)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5.D)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5.D)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2.B)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5.D)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5.D)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教师专业基本能力测试题

2018年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岗位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基本能力测试题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 引路人”。 2?《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义务 教育的权利。 3.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_________ 和 _______ 。《培训学分管理意见》规定,中 小学教师和管理干部以—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应累计修满 _________ 学分的培训课程。 4. ________________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5. 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6.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没有____ 没有教育”。 7.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A走路时身体一定要端正 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2.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 按不同层次分层教学 C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 D 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 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2012年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2012年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1 2010 年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目录:《教育学》复习题《心理学》练习与思考题《走进新课程》复习题 2 《教育学》复习目录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择) P1 二、填空题 P1 三、简答题 P1 1、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关系。P1 2、简述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P1 3、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P1 4、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 5、教育学的发展一般经过哪几个基本阶段?P1 第二章教育本质和教育基本规律一、选择题 P2 二、填空题 P2 三、简答题 P2 1、广义的教育是指什么?狭义的教育是指什么? P2 2、简述教育的历史性和阶级性。P2 3、总的来说,教育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P2 4、为什么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P2\ 3 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P3 6、资本主义社会教育较之封建教育来说,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P3 7、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 P3 8、什么是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3 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P3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P3 2、从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如手,批判“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观点。 P3 第三章教育目的一、选择题 P3 二、填空题 P3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P 4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4 3、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P4 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P4 5、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P4 3 6、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什么? P4 7、什么是智力?为什么要发展智力? P4 ——目录 8、简述体育的意义? P4 9、体育有哪几方面的任务? P4 10、体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P4 11、美育有哪几方面的任务? P4 12、劳动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P4 四、论述题(论述要点) 1、论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P5 2、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P5 第四章教育制度一、选择题 P5 二、填空题 P5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学制? P5 2、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 P5 3、我国老解放区的学制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P5 4、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的学制特点是什么? P5 5、我国在1958 年曾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办学原则,这“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指什么? P6 6、我国学制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P6 a) 学生一、选择题 P6 二、填空题 P6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P6 2、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是如何划分的? P6 3、小学生感知觉方面的特征是什么?教育如何适应这些特征? P6 4、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教育如何适应这些特征? P7 5、什么是学生的个别差异?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7 第六章教师一、选择题 P7 二、填空题 P7 三、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7 4 2、举例说明教师劳动示范性的特点。 P7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P7 4、热爱学生包含许多具体内容,教师应该怎样热爱学生? P7 四、论述题 1、试述对一个合格人民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P7——8 2、试述对一个合格人民教师能力结构的要求。P8 第七章教学理论与实践一、选择题 P8 二、填空题 P8 三、简答题 1、教学有哪几项基本任务? P9 2、什么是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P9 3、指定课程计划的原则是什么? P9 4、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P9 5、教学过程有哪些规律可循? P9 6、我国中小学教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P9 7、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如何分类的?P9 8、班级授课制有

十堰市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

十堰市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标签: 分类:教师招聘考试 杂谈

A、杜甫 B、朱熹 C、孙洙 D、吕叔湘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教室瑕疵徜徉不落窠臼歌声粗犷( C ) A shǐ zī chánɡ cháo kuànɡ B shì cī chánɡkē ɡuǎnɡ C shìcī tánɡ cháo kuànɡ D shǐ zītánɡkēɡuǎnɡ 4.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千头万绪 B.意味深长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慢不经心川流不息怨天尤人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5.《给教师的建议》作者是( D ) A 、夸美纽斯 B、陶行知 C、徐特立 D、苏霍姆林斯基 6.王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原班班主任告诉他班上的李浩聪明伶俐,最有发展前途。于是,王老师让李浩负责早读、当课代表,课堂上也总是喊他起来发言。开始王老师觉得李浩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尤其是基础知识掌握太差,但王老师还是对李浩关注比较多。一年之后,王老师对原班班主任说:“你介绍的李浩同学确实了不起,他上课特别会听讲,学习成绩优秀,同学们都非常佩服他。”原班班主任哈哈大笑起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B )啊!” A 、微波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晕轮效应 D、蔡戈尼效应 7.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识字的要求改为( D ) A、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B、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C、认识常用汉字2000个,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 D、认识常用汉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D )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D、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9.下列古诗,哪一首不是王维的作品( C ) A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B、《送元二使西安》C、《江南春》 D、《鹿寨》 10.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自由的人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判断(10分) 1.“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X) 2.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3.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