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管系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船舶管理 》课程设计介绍

《船舶管理 》课程设计介绍

6、学习情境和任务设计
学习情境
任务
1.“安达”轮的救生、消防设备的准备与检查 学习情境:根据船公司的安排,“安达”轮的本航次任务是完成宁
波北仑到美国长滩的杂货运输,现公司安排您到“安达”轮任 三副,要求您完成与原三副的交接工作,提交《船舶救生设备 检查表》、《船舶消防设备检查表》、《消防、救生设备登记 、维护保养记录》、《三副交接报告》。
1、船舶救生、消防设备配置要求认识 2、救生设备的检查与准备 3、消防设备的检查与准备 4、三副职务交接
2、“安达”轮的助航仪器设备、航海图书资料准备与检查 学习情境:根据船公司的安排,“安达”轮的本航次任务是完成宁
波北仑到美国长滩的杂货运输,现公司安排您到“安达”轮任 二副,要求您完成与原二副的交接工作,提交《助航仪器设备 检查表》、《航海图书资料检查表》、《二副交接报告》。
二副职务规则、《 SOLAS》公约、国内法 规




6
2
7
2
8
2
9
2
10
2
11
2
Page 14
单元标题 助航仪器的检 查与准备
航海图书资料 的检查与准备
二副职务交接
航前会议、航 行计划认识
三副开航前的 检查与准备
二副开航前的 检查与准备
7、课程进度设计
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能力训练 项目名称
知识目标
学生会进行助航 仪器的检查与准 备
助航仪器的检 查与准备
使学生熟悉二副职务规则 、《SOLAS》公约和我国 法规规定对各类船舶助航 仪器配置具体要求
学生会进行航海 图书资料的检查 与准备
航海图书资料 的检查与准备

船舶管系设计概论

船舶管系设计概论
燃油管路系统(主发日用)
◆ 设备/舱柜
主发供油单元(布置于机舱3甲板分油机室) 轻重油自动切换系统
二、机舱管系介绍
燃油管路系统(主发日用)
◆ 系统功能
主发燃油供油单元将日用燃油供给、循环、过滤、加热、回油、切 换)
二、机舱管系介绍
燃油管路系统(锅炉日用)
二、机舱管系介绍
滑油管路系统(艉管滑油)
二、机舱管系介绍
滑油油管路系统(艉管滑油)
◆ 设备/舱柜
艉管滑油重力柜(高位)(二甲板)独立舱柜 艉管滑油重力柜(低位)(三甲板)独立舱柜 艉密封油柜(机舱底层) 艏密封油柜(机舱底层) 艉管滑油油底壳(机舱双层底) 艉管滑油泵(机舱底层) 打包至机舱泵设备 艉管滑油冷却器(机舱底层)与壳管式冷却器打包 艉轴密封单元(密封、轴承、温度传感器)
二、机舱管系介绍
滑油管路系统(净化)
二、机舱管系介绍
滑油油管路系统(净化)
◆ 设备/舱柜
主机滑油储存舱/沉淀柜 (二甲板) 主发滑油储存舱/沉淀舱 (二甲板) 油渣舱 滑油分油机供给泵(机舱底层) 可打包至机舱泵设备 滑油分油机单元
二、机舱管系介绍
滑油管路系统(净化)
◆ 系统功能
主机/主发/其他设备油底壳滑油通过滑油分油机输送泵驳运至分油机 单元净化处理; 净化后滑油油渣直接排泄至油渣舱; 滑油净化控制
船舶功能管系,布置于货舱区域;
二、机舱管系介绍
机舱管系内容: ◆ ◆ ◆ ◆ ◆ ◆ ◆ ◆ 燃油管路系统(输送、净化、日用、泄放) 滑油管路系统(输送、净化、日用、泄放) 冷却水管路系统(高温淡水、低温淡水、海水) 压缩空气管路系统(启动、控制、日用) 排气管路系统(主机、主发、锅炉) 蒸汽/凝水管路系统(透平、日用) 机舱舱底、消防、总用管路系统 机舱舱柜空气、溢流、测量管

《船舶管系》教学大纲

《船舶管系》教学大纲

《船舶管系》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船舶管系是造船行业中的五大工种之一,主要工作是负责各个系统管路的制造,固定,安装,对接,装配,维修等工作,因此需要掌握零件图,装配图及各种图表的识读,管件的加工,加工设备及连接方法的使用与操作,它是造船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占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各个科目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刚体船舶建造的工艺流程,船舶管系工的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图,管系施工图,管系装配图的识读,掌握管系加工,安装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训,掌握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操作,使用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掌握管系工得安全常识。

三.本章主要内容
基础知识、管子材料及管路附件、管系识图、船舶管系、管系液货船专用管系简介、管子加工、管子安装、管系密性和冲洗、HSE管理共十章组成,着重介绍了管子材料的规格、性能;船舶管系各种图表的识图知识;船舶管系的加工、安装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和操作技能以及相关的HSE管理的要求等。

四.教学重点
1.管系零件图的绘制,识读
2.管系的加工,安装的基本方法
3.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操作
五.本章难点
1.管系零件图的绘制,识读
2.各种图形符号的掌握
3.管系的加工,安装
六.课时分配
1.学校学生管理与管系工安全教育4学时
2.《机械制图》相关知识28学时
3.《船舶管系工识图》64学时
4.《船舶管系工工艺》56学时
5.焊接制造工艺及实训56学时
6.实训——船舶公司416学时
七.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船舶管系工工艺》
《船舶管系工识图》
《船舶管系工常用的制造工艺》《安全常识》。

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引言:船舶管系工作是船舶维修与保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船舶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船舶管系工的技能水平和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船舶管系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师可以设置各种船舶管系工作任务,如绳索的拆解与组装、绳结的打法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问题导向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船舶管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1. 实物展示:使用真实的船舶管系工具和设备进行展示,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操作。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船舶管系工作的具体过程和操作要点。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船舶管系工作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船舶管系工作的细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虚拟仿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船舶管系工作场景。

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熟悉各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船舶管系工作的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在线讨论,拓宽知识面和交流经验。

结论:船舶管系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和合作学习法的综合运用,结合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和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船舶管系工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船舶管系工人才。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启发和帮助。

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大纲

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大纲

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五个章节,包括船舶管路系统的概念、设计和生产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管路系统的基础知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和生产设计,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等内容。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船厂比较先进的管系设计和生产的方法、使用的设计软件和生产过程。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和船舶舾装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供从事船舶设计、生产及航运系统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参考。

前言本书是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的要求编写出版的。

“船舶管路系统”是“船舶动力装置”和“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课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船舶管路系统的生产约占造船总工时的12~15%,过去没有一本关于“船舶管路系统”的系统教材,各个高等职业学院都是采用内部教材和讲义来讲授的,市场上这样内容的参考书极少,给教学和设计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这次几所学校联合公开出版了“船舶管路系统”教材。

全书共分五个章节,兼顾内河船舶和海洋运输船舶管路系统的特点,参照了新出版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和《内河钢船建造规范》,系统地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设计和生产的相关知识,结合目前造船的新工艺和新手段编写的。

第一章:绪论,重点介绍了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和组成,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趋势;第二章:船舶管路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船用管子的代号、管材、规格、特性和选用的一般原则,管径、壁厚的计算与质量检验,管路附件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等;第三章: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设计,介绍了船舶动力管系、船舶管系的功用、类型、原理、组成及管系的布置设计等。

第四章:船舶管系的生产设计,介绍了管系放样的基本知识,弯管参数的计算、机装生产设计、船装生产设计及管系放样的设计软件等;第五章:船舶管子的弯制与管路的安装,介绍了管子弯制的方法、设备,管子的校对、管子的强度试验、管子的化学清洗与表面处理,船舶管路的安装与质量检验,管路的绝缘与油漆等。

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由武汉船院付锦云副教授编写,第三章由武汉船院彭维高级工程师编写,第四章由武汉船院王鸿舰讲师编写,第五章由南通交院徐向荣讲师编写。

船舶动力管系课件

船舶动力管系课件

船舶动力管系的发展历程
01
初期
早期的船舶动力管系比较简单,主要由木材或铸铁制成,主要用于输送
蒸汽和水。
02
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船舶动力管系逐渐采用钢管和铜管,并开始使用焊接
工艺,提高了管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3
现代化
现代船舶动力管系更加复杂和精密,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
,如不锈钢和钛合金,以及超声波检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以提
制造工艺流程
焊接工艺与质量控制
包括管材切割、弯曲、焊接、热处理 等工艺流程,以及各流程的质量控制 标准。
介绍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的选择、焊 接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焊接质量检验 标准。
管材选择与加工
根据船舶动力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 的管材,并进行相应的加工,如切割 、弯曲、打孔等。
船舶动力管系的安装规范与质量控制
安装规范
包括管系安装前的准备、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安装后的检查等内容。
质量控制
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以及质量检验 的方法和标准。
安装工程验收
对安装工程进行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标准。
船舶动力管系的防腐与密封技术
防腐技术
介绍船舶动力管系的防腐方法,如涂层防腐、电化学防腐等,以 及防腐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加工工艺
根据材料特性和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如焊接、 切割、弯管等。
船舶动力管系的系统仿真与实验验证
系统仿真
利用仿真软件对管系的工作状态进行 模拟,预测管系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
实验验证
对实际制作的管系进行实验测试,验 证管系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
03
船舶动力管系的制造与安 装
船舶动力管系的制造工艺

船舶安全管理课程设计

船舶安全管理课程设计

船舶安全管理课程设计1. 简介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危险情况,导致人员伤亡和船舶损失的发生。

因此,在船舶运营中,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保障人员和船舶的安全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船舶安全管理涉及安全思想、安全组织、安全监测、安全纪律、安全基础措施等多个方面,需要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学习和实践来完成,以实现对船员的安全教育和提升整艘船舶运营的安全水平。

本文主要是为船舶管理人员、船员提供一份船舶安全管理课程设计的参考。

同时,本文的设计将按照教学设计要求和教学大纲,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课程设计目标为了帮助船员从根本上提高海上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本课程的设计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船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掌握船舶安全管理中的相关激励机制,提高船员的安全参与度;3.学习有效的安全组织和管理措施;4.掌握应急处置的技能和方法;5.对船舶安全管理相关的国际法规和标准有一定的了解。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3.1 船舶安全管理的概述•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3.2 安全组织和管理•紧急救援组织和职责•船舶航海安全值班管理规定•船舶安全营运规范和管理要求•船舶维护计划和例行检查•船舶安全演习和培训3.3 安全监测和纪律•安全监测的方法和程序•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纪律•员工安全培训的安排和实施3.4 应急处置•船舶突发事故的应对措施•紧急情况下的船舶操纵和维护技能•现场指挥和调度的应急流程3.5 国际法规和标准•SOLAS公约规定和标准•《国际航行安全规则》(COLREGS)的相关内容•各种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4. 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操作为主,学员在课程中需要完成相关的任务,实践操作,以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学员的实际需求和适应情况,因此,通过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船舶管路 第三章 原理设计2

船舶管路 第三章 原理设计2
二节.船舶管系的 原理设计

简述
船上需设置的船舶管系主要有压载水,舱底
水,消防,供水管系,空气、测量与溢流管, 甲板排水管和卫生排泄管,生活污水排泄管 等。 按规范和SOLAS公约的有关规定,本章仅对货 船(油船除外)和客船的上述船舶管系从简单 原理、基本要求、布置与计算等方面,作些 较为详细地说明和介绍。 船舶机舱含油废弃物处理系统的要求,在 MARPOL73/78附则及其实施导则中有具体规 定,故在本章舱底水管系中未涉及上述内容 作简介。
所以应与其他舱来的管路分开,应设专阀且必须有干管直接 与机舱的舱底水总管和舱底水泵相接。 2)舱底水系统只允许将舱底水排出舷外,而不允许舷外水 或任何水舱(柜)中的水经过该系统进入舱内。所以在吸入 管路上的阀门和接舱底水泵的舱底水总管上的所有阀门都应 使用截止止回阀。各个吸入支管的吸口处都要有止回装置 (止回阀或止回吸入口)。 3)由于舱底水是含有油和各种杂质的污液,为了防止舱底 污物堵住吸入口,在舱底水吸口处装有过滤网或泥箱。机舱 和轴隧内的舱底水吸口均应设置泥箱,泥箱应设置在花钢板 附近的地方,并引一直管至污水井或污水沟。直管的下端或 应急舱底吸入口不得装设滤网箱。 4)舱底水管一般均应布置在机舱的最下层,并尽量保持管 路的平直,不允许有过大的起伏,以免形成气囊或存积垃圾。 5)舱底水泵必须具有自吸能力或装有独立的自吸装置。 6)在首、尾尖舱、窄小处设独立喷射泵抽出。
舱底水管系布置的一般要求
直通舱底泵的舱底水管内径等于舱底水总管
的内径。 舱底水管的内径一般不应小于50mm。轴隧舱 底水管的内径一般不应小于65mm。
管隧
管路布置应便于操纵管理.并且要尽量减少
隔舱壁开孔。 机舱后各货舱和轴隧等处的舱底水抽吸支管, 往往通过轴隧接至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 不少大型船舶从机舱前部至首尖舱为止,在 船舶纵中剖面附近专门设一管隧,将舱底水 管(包括压载水管)铺设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VZ
Q0 3 V [m ] Z 51 .8 *1.25 = 30
=2.16 式中,VZ 为滑油循环柜容积 [m3];Q0 为滑油泵排量 [m3/h]; V 为容积系数, 取 1.1-1.25;Z 为滑油循环次数, 大型低速柴油机取 6-12; 中型柴油机取 3040;高速柴油机取 50- 60,有时高达 90-100。 (3)滑油沉淀柜容积 滑油沉淀柜用于储存清理的滑油,其容积应能保证 主、辅机一次换油量,一般采用主机滑油循环柜容积的 1.5 倍。在中小型渔 船上为了简化设备,可以不设沉淀柜,而以储存柜代替。 (4)滑油污油柜容积 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质,需要将变质的污油放 至污油柜中,以便更换新油。污油柜的容积必须满足主、辅机一次换油的 需要,其容积一般取为主机滑油循环柜容积的 1.2 倍。 V=1.2 VZ =1.2*2.16=2.592 (5)滑油油渣柜容积 设有分油机的船舶上,为了存放分油机所分离出来 的油渣和水分,配有专用的油渣柜。其容积约为分油机排量的 0.03-0.04, 小船上滑油油渣柜可与燃油油渣柜合并。 (6)滑油循环泵 ① 排量:
QP 3.6 QK C (t1 t 2 )
3 Q 31 .6 g eZ N eZ QH 10
=
1 3 * 4% *198 * 882 * 42500 *10 3.6
=82467
3
QP =
3.6 * 82467 *1.5 1.966 * 5 * 874 .5
=51.8 式中,QP 为滑油泵排量[m3/h];Q 为滑油从柴油机带走的热量 [W]; K 为裕 度,一般 1.1-1.5; C 为滑油比热 [kJ/kg℃]; t1 为滑油出主机温 [℃]; t 2 为 滑油进主机温度 [℃]; 为滑油密度 [kg/m3]; 为滑油从主机所带走的热 量 占 柴 油 机 燃 烧 所 发 出 的 总 热 量 的 百 分 比 ; g eZ 为 主 机 平 均 耗 油 率 [g/(kwh)]; N eZ 为主机的持续功率 [kW]; QH 为燃油低发热值 [kJ/kg]。
5
(或容积流量) [kg/h M 1 (V1 ) 为被冷却液体的质流量 t m 为平均温压 [℃]; (m3/h)]; 为被冷却液体的密度 [kg/m3]。 ② 平均温压:
t m Ft t Lm
[℃]
R2 1 1 E ln( ) R 1 1 ER 式中, Ft 为温压修正系数, Ft =0.99 2 E ( R 1 R 2 1) ln( ) 2 E ( R 1 R 2 1)
值的3-
4%;对二冲程柴油机水冷却活塞,取 2-3%;对二冲程柴油机用滑油冷却活 塞,取 8- 8.5%。 ② 压头: 压头取 0.49Mpa 滑油泵的压头必须保持进入最后一道轴承前保持 0.078- 0.094MPa 的 压力。一般而言,不包括活塞冷却,取 0.294- 0.392MPa;包括活塞冷却, 取 0.392- 0.49MPa。 (7) 滑油输油泵(驳运泵) 在大、中型船舶上,滑油在各种油柜之间的 输送转运及驳至舷外等工作,一般由独立驱动的滑油输送泵来完成。有时
2.自动阀件类:安全阀 压力控制阀 3.阀箱类:驳运阀箱 4.液位指示附件类 5.连接附件类:法兰 螺纹管接头
6.其他附件类:滤器
8
已知参数: 滑油冷却器: 管内:水 管外:滑油 管内:进口
''
t
' 2
=30 出口
t
'' 2
=33
管外: 进口
t
' 1
=50 出口 t 1 =40
传热系数:523 主机柴油机型号;LB8250zlc 功率*转速 1030*700 持续功率:882 燃油消耗率 198 滑油消耗率[g/(kwh)]:1.0 冷却方式:闭式冷却 续航力:25 天 辅机柴油机型号:6300DZC 功率*转速 441*400 持续功率:294 滑油消耗率[g/(kwh)]:2.0 续航力:25 天 一:滑油管系主要设备的计算 (1)滑油储备量及舱容计算 ① 主机滑油消耗量:
2.47 *10
5
2 =36.3[m ] 523 *13
式中, K 为传热系数,可按表 2 估算。 二 管径、壁厚选择: 1. 管径计算 d=0.0188
51.8 v =0.0188 =0.124m 1 .2 c
其中 d 为管内径
v 为流体容积流量 c 为管内流体流速
6
2. 壁厚计算
0 b c
(t1 t2 ) 值应该根据柴油机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来决定。一般来说,
滑油温度稍高,润滑效果较好。但是过高则易使缸壁滑油膜蒸发和结胶, 导致摩擦副磨损加剧。在实际应用中常将主机进、出滑油温度控制在 45-75℃左右。若柴油机活塞用水冷,则温度差 (t1 t2 ) 取 3- 5℃;活塞油冷, 则取 10℃左右。
其中 0 是基本计算壁厚 (1) 0 =
pD 2[ ]e p
b 是弯曲附加余量 c 是腐蚀附加余量
式中: p 设计压力,MPa, D 钢管外径,mm; [σ ] 钢管许用应力,N/mm2, e 焊接有效系数,对无缝钢管、电阻焊和高频焊钢管应取 1,其他方 法制造的管子, e 值 另行考虑 根据《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查表得 0 取最小公称壁厚 3.6 钢管许用应力[σ ],应取下列公式计算值中的最小值: [σ [σ ]= ]=
Q K A tm [W]

Q 1 1 1 t2 ) t2 ) = M 1 C1 (t1 V1 1 C1 (t1 * 51.8 * 874 .5 *1966 * (50 40) 3.6 3.6 3.6
=2.47*10
5
式中,Q 为传热量 [W];K 为传热系数 [W/m2℃];A 为传热面积 [m2];
V ( M Z M f M Zh M fh M G M Gh ) CV 1 1 [m3] C
=(0.5292+0.3528)*1.15*
1 1 * 0.92 0.85
=1.297 式中, V 为滑油储存舱容积 [m3]; CV 为储备系数,取 1.1-1.2; 为滑油密 度 [t/m3],一般取 0.92; C 为容积系数,取 0.8- 0.9。 (2) 主机滑油循环油柜容积:
t m Ft t Lm
[℃]=0.99*13.2=13 度
。其中,温度效率为: E
t1 ) (t1 ,下标 1、2 分别表示流体 1 及流体 2; t2 ) (t1
上标’、”分别表示流体进口及出口。 ③ 估算换热面积:
A Q /( K t m ) =
b
2 .7
T D
N/mm2 =
320 = 2.7
=118.5

]=
T S
1.6
=
172 =107.5 1.6
1.6
b
171 =106.9 1 .6
式中:

材料在常温下的抗拉强度最低值,N/mm2;

T S
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最低屈服点或 0.2%的规定非比例伸长,N/mm2;

T D
材料在设计温度下 100000 小时内产生破断的平均应力,N/mm2;
M Z g gZ N Z TZ 106 [t]
=1.0*882*25*24* 106 =0.5292
式中, M Z 为主机滑油消耗量 [t]; g gZ 为主机滑油消耗率 [g/(kwh)]; N Z 为 主机长期使用功率 [kW]; TZ 为续航力 [h]。 ② 辅机滑油消耗量:
M f g hf N f T f 106 [t]
D 0 R
(2)b=0.4
=0.4*
135 * 3.6 =0.48 405
式中: R 平均弯曲半径,mm;通常R 应不小于3 D ; D 钢管外径,mm;
7

0
基本计算壁厚,mm,
(3)根据《钢质海洋渔船建造规范》查表得 c=0.3 所以壁厚 =3.6+0.48+0.3=4.38mm 三.管系附件 1.截止阀: 直通截止阀 截至止回阀 速度控制阀
4
兼作主、辅机的备用滑油循环泵,此时其排油量与压头要与循环泵相同。 对滑油循环泵的排量与压头无明确要求,一般来说,如电力负荷允许,排 量大些可缩短驳运时间。 (8) 滑油分油机 滑油分油机与燃油分油机的结构相同,但在分油工作上有 区别:燃油分油机不是连续的,而且通常采用二级串联使用;而滑油分油 机则与此相反,是连续工作的,它只要一级使用即可,边清理边使用,不 需要二级处理。 小型船舶或近岸航行的船舶,滑油可以泵至岸上进行清理。远航程船舶 主机功率 1470kW 以下选用滑油分油机排量 500L/h ; 主机功率 1470kW 以 上选用排量 1200 L/h;更大功率的可采用排量 3000-5000 L/h。 (9) 滑油冷却器 目前在船上应用的主要是管壳式,也有些船上装有板式热 交换器。热交换器的计算包括传热计算和流阻计算两部分。传热计算的目 的是为了估算需要的传热面积,以便从系列产品中选用一台合适的产品; 流阻计算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泵送流体流过热交换器所需要的压头和消耗的 功率,以便选定配套泵。 传热计算的公式法,相关公式如下: ① 传热量:
t Lm 为 逆 流 热 交 换 器 的 平 均 温 压
t Lm
[ ℃ ],
t2 ) (t1 t 2 ) (50 33) (40 30) (t1 = =13.2 度 t2 t1 50 33 ln( ) ln t 2 t1 40 30
=2.0*294*25*24* 106 =0.3528 式中, M f 为辅机滑油消耗量 [t]; g hf 为辅机滑油消耗率 [g/(kwh)]; N f 为 辅机长期使用功率 [kW]; T f 为辅机使用时间 [h]。 ③ 主机换油量 M hZ :根据主 机说明书中的规定而确定。一般船舶每一 航次调换一次,一些小型船舶则可以不 V 考虑调换滑油,而远洋船舶调换 次数视续航力而定。 ④ 辅机换油量 M hf :根据辅机说明书中的规定而确定。调换次数的确定 方法与主机相同。 ⑤ 滑油储备量及所需舱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