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说课稿

合集下载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

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

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 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 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 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 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 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水的组成说课课件 说课稿(2份)

水的组成说课课件 说课稿(2份)

鼓励学生对未知事物 进行大胆猜测,调动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学 习热情。 反思提高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 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说明
巩固推理思维
1、为什么可以用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氯酸钾制氧气呢?
P15 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 但反应 物及生成物应含有同种元素
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实验探究报告
设计意图
六、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
分层布置作业,可以 使学困学生达到基本 必做题 课本54页1、5题 要求,又能使学优生 得到满足,充分挖掘 他们的学习潜能,锻 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 选做题 力。 你还能举出根据产物推出反应物的组成,或根据反应物推出生
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的。学生已经
掌握了氧气和元素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判 断化学变化、氧气的鉴别、文字表达式的 书写等技能,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 展开。
教材 分析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
1、创设情景教学法 2、实验探究教学法
水的组成
学情 分析
目标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板书 设计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水的组成
教材 分析 目标 目标 分析 分析 学情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板书 设计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根据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推理方法
水的组成
教材 分析
三、 学情分析
学生对水已有了一定了解,但怎样以化学
目标 分析
学情 学情 分析 分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板书 设计
成物的组成的例子吗?
说板书

初中化学说课稿:《水的组成》说课稿范文

初中化学说课稿:《水的组成》说课稿范文

初中化学说课稿:《水的组成》说课稿范文引言概述: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说课稿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和解释化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以《水的组成》为主题,撰写一篇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通过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总结三个部分,详细阐述水的组成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1.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1.1 水的化学式为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1.2 水分子的结构呈V字型,氧原子位于中心,两个氢原子分别连接在氧原子两侧。

2. 水的物理性质2.1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常温下呈液态。

2.2 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密度较大,因此可以浮在空气中。

2.3 水在0摄氏度以下会凝固成冰,超过100摄氏度则会沸腾成水蒸气。

3. 水的化学性质3.1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等。

3.2 水具有酸碱中和的性质,可作为酸碱指示剂,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

3.3 水可以发生电离,形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使水呈现酸碱性质。

4. 水的重要性和应用4.1 水是生命的基础,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存至关重要。

4.2 水在农业中起到灌溉作物、养殖水产等重要作用。

4.3 水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如冷却剂、溶剂、反应物等。

5. 水的环境问题5.1 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等。

5.2 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均衡分布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总结:通过本次说课,学生们对水的组成、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重要性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提醒学生们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深入学习和探索,学生们将会对化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结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以使得总结更加丰富和完整。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组成成分,掌握水的化学式和结构。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成分,并掌握水的化学式和结构。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以及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滤纸、滤座、漏斗、蒸馏水、铁粉等。

2. 实验药品:硫酸铁、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补充水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应用场景,如生活、工业、农业等。

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2. 探究水的组成(40分钟)a. 实验探究:将适量的硫酸铁溶解在蒸馏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b.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 学习理论:给学生讲解水的化学式H2O和水的分子结构,说明氢和氧是如何组成水分子的。

3. 实验设计和探究(40分钟)a.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我们如何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b. 学生合作: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 实验执行: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d. 讨论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总结实验结论。

4. 拓展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生物的重要性,探索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讨论。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了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意识到了水对生物的重要性,并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不少于200字的篇幅,写一篇关于水的组成的自由发挥作文。

七、板书设计水的组成氢+氧→水(H2O)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水的组成成分以及水的化学式和结构。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③了解氢气的性质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4.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二、说教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有:1.探究学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2.多种感官协同法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学习情景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投影]展示下列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有水2、实验探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引导学生看课本P45资料(水的组成揭秘)]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而我们通过电解水也能得到“易燃空气”并可以揭开水的组成秘密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在做实验之前提醒学生注意:1.提示学生观察两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实验完毕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得出现象:①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②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3、验证实验在得出上述现象后紧接着问: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呢?在前一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验证氧气的方法自然会想到用木条去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向学生提问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分别?学生讨论后回答①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②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教师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讲解试管2中产生的这种无色气体叫氢气它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且火焰颜色呈淡蓝色它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得出以下结论: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简称负氢(父亲)4、讲解总结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新物质水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变化表示出来这个反应的反应物为水(化学式H2O)反应条件是“通电”生成物为氢气(H2)和氧气(O2)所以此反应可表示为:水氢气+氧气由此可见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教师向学生提出: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它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气体——氢气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多少呢?学生讨论后得出:1.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2.从网上了解到氢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将会是未来世纪最主要的能源;3.查阅资料可知若是不纯的氢气燃烧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4.氢气名称的可能与它的密度有关因为“轻”“氢”谐音看来大家对于氢气了解得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谁能描述出氢气的有关物理性质呢?1.从电解水的实验可见氢气是一种无色的气体若闻它的气味还会发现它是一种无味的气体;2.试管2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的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向学生展示氢气爆炸的投影氢气具有“可燃性”这个化学性质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课本图3—3进行描述?学生讨论并总结: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需重新检验氢气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接着提问:是不是只要空气中混有一点点氢气或氢气中混有一点点空气在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结论我们知道世界上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空气中有一点氢气或氢气中有—点空气点燃就会发生爆炸它有一个限度我们称为爆炸极限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就是氢气的爆炸极限刚才还有同学说到了氢气名称的由来这确实与它的密度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也就是说它是最轻的气体因此它的名称为“氢气”在能源逐渐短缺的当今世界氢气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而被各国科学家看好展示下列资料新型燃料——氢气现代世界所使用的矿物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它们燃烧后产生较多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寻找一种不会产生污染的燃料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目标氢气作为燃料行许多突出的优点:第一资源丰富、以水为原料;第二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第三燃烧产物是水无毒、无污染且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氢气被称作绿色能源据报道1988年前苏联采用液氢及天然气组成混合燃料成功地进行了图—154喷气式客机的试飞日本研制的氢引擎汽车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研制的以氢为燃料的小型客力和货车已经接近实用阶段大众汽车公司研制的10辆燃氢汽车已试运行8万公里1999年2月2日世界上首辆用氢气和氧气作燃料动力的无污染出租汽车已在美国纽约街头亮相这辆名为“千年出租车”的环保汽车几乎听不见任何嗓音尾气排放量为零尽管氢能已在一些国家进行了探索性的使用但日目这种绿色能源并没有被普通使用这是由于氢能属于二次能源需要借助别的能源来制取加之生产成本高经济上也划不来所以尚不能普及科学家们预汁21世纪氢能将进入越来越多的领域为人类造福城市空气污染状况将因此显著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将因此进一步提高可见氢气真是未来世纪主要的能源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并能为氢气的普遍使用作出贡献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氧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教师写出氢气(H2)氧气(O2)水(H2O)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学生讨论后发现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你能说出以下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①铁(Fe)②铜(Cu)③过氧化氢(H2O2)①高锰酸钾(MnO4)⑤四氧化三铁(Fe3O4)答案:分别是①1种②1种③⑤两种①3种对学生讲解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H2)、氧气(O2)、氮气(N2)、磷(P)等把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水(H2O)等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就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的非常的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我们还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我们还简要介绍了一些有关氢气的知识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和化合物五、板书设计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一、电解水实验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二、验证实验结论: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叫氢气水(H2O)氢气(H2)+氧气(O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三、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3.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若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示氢气已纯4.爆炸极限:4%~74.2%四、单质和化合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

《水的组成》说课稿《水的组成》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水的组成》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③了解氢气的性质。

④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是本课题的重点;从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4.教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投影仪。

二、说教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三、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

学生的学习方法有:1.探究学习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

2.多种感官协同法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指导学生正确听课。

四、说教学程序1、创设学习情景在上课之初,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观看之后,学生意识到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组成》说课稿
中学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说课稿
扶余市第二中学 程晓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下面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 学反思几个方面谈谈自已对这节课的设计。

-、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三《水的组成》第一课时的内容。

水 , 是课程标 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内容。

第四单元以“水”为载体,从自然界到实验 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

帮助
学生在物质的认识上由宏观转向微观,从组成转向结构;出现了一些化学式,为课题四化 学式的学习略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

总之,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及电解水实验的视频,学习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 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程晓光

(3)通过资料“水的组成揭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教育。

以上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修订版化学课程标准课时目标的要求:准确、具体、可行,符合全面发展观以及统整观下的化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融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

3、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难点:通过氢气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小学科学课、初中物理课、本单元课题一、二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水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对水的物理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水的组成,学生并不完全了解。

学生在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中所学习的氧气检验方法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之一。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实验、启发式讲解、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是设计载体,即通过什么样的载体来落实目标;二是设计路径,即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落实目标。

为此,本节课采用了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和课上探究。

课前准备:氢气在空气里燃烧实验、电解水实验视频
课上探究:课上活动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故事引入:俗话说,水火不容。

可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却燃起熊熊大火。

1977 年11月9日,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得利斯某一海湾的水域内,发生了一次大火。

当时,海上风浪已经接连数日没
有停息,颇为壮观,火光照耀四周数十公里。

当时,熊熊烈火,剧烈的火焰竟使海天连成一片形成半
壁红彤壮观奇妙的景观,目击者无不目瞪口呆。

海水为什么起火事故发生后,据科学家研究,原来这
场大火的原因是时速高达250公里的飓风与海
水发生剧烈摩擦,产生的巨大热能使水分子分解,引起氢气燃烧。

原来这场大火跟水的组成关系密切,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水的组成。

这样设计主要考虑:情境创设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既不能“喧宾夺主”,又要达到“激疑”的效果。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先介绍81页资料“水的组成揭秘”,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很自然地进入演示实验这一环节,还
可以使学生在研究态度、研究方法上有所启发。

1、氢气的燃烧
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性质的探究。

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的验纯、燃烧实验前预设问题: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概括能力。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现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反应物为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所以文字表达式:
HH O 2 H 20
第二单元课题三元素的学习(59页讨论)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
变化。

所以在分析79页讨论时能顺利得出: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有 水滴生成,由: 由解 氢气+氧气 水,思考: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猜
想:水中一定有什么元素 过渡:人们发现了氢气能够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后, 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
2、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这是这节课的重点,但实验室配备的电解器,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化学实 验室每个实验台上没有电源,所以对“电解水实验”采用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

播放视 频前预留问题:实验步骤、现象(两电极现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玻璃管中的差异) 、猜想, 使其带着问题进行观看。

实验开始后,很快就看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时候暂停,问学生 有没有疑问,有学生提出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气体”。

此时鼓励学生大胆 猜测气体可能是什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

被猜到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氢气等等(都是前面接触过的)。

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设计验证方案。

在第二单元学 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检验氧气的方法,而且知道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知 道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道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等等。

然后逐步实施 方案,验证猜想。

为了尽量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我将视频设为静音,而且一边看,一边暂 停,一边思考,所以尽管没有亲自电解水,但也努力使学生达到探究的效果。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观看视频后,完成80页讨论。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水在电解 实验里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那氢气和氧气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也正是这节课的 难点,如何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我准备了电解水的 Flash 动画,通过动画模拟电解 水的过程来认识反应实质。

将宏观现象通过微观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使教 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

另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还指导学 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式,以分散本单元的难点,为今后学习“化学式的书写”做铺垫。

氢气+氧气
点燃
点燃
最后,如何用化学语言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是什么学生: 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文字表达:水电解氢气+氧气
H 2O H 2 O 2
由“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解水实验”及 Flash 动画微观模拟的分析:
点燃 t t 电解
氢气+氧气
水 水 氢气+氧气 得出“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电 解水实验”的视频,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水的组成,这样的设计基于: “探究不是直接 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向。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再来总结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燃起熊熊大火
的原因。

3、氢气能不能作为燃料被利用呢如何大量的制取氢气呢(可以进行猜想或查阅资 料)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水及氢气的认识。

作业:82页1 2。

又因为这一单元是以“水”为载体将各课题串联起来的,再留一个
选做作业:写一篇题为《水的自白》小文章。

五、板书设计:
课题3水的组成
J 1、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电解水
②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
用视频代替实验是这节课最大的缺陷。

但由于水电解器电解的速度特别的慢,无法在 课堂上使
H 2 O 2 H 2O
H 2
0 H 2 O 2 六、教学1思氢气的物理理性质: 氢气
2、检纯、燃烧现象:
用,也只好用视频代替,这也就促使我又有了一个想法:自制水电解器。

尽管采用观看视频的方法,由于问题的预设比较合理,层层递进,所以也起到探究的作用中,学生的讨论、分析、结论也较为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