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收藏欣赏(介绍)
世界名画欣赏趣味解读

世界名画欣赏趣味解读引言世界名画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代表着不同时代、文化和艺术流派的成就。
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欣赏和思考的乐趣。
本文将通过对几幅著名的世界名画进行解读,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奇妙之处。
1. 蒙娜丽莎(达·芬奇)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以其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和神秘而迷人的表情被广泛称道。
值得注意的是,蒙娜丽莎微微上扬的嘴角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神秘而又自信的感觉。
2. 星空夜(梵高)星空夜星空夜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在创作《星空夜》时展现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
这幅画中充满了弯曲的笔触和明亮而不真实的颜色,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星空夜中闪耀的星星让人感受到宇宙浩瀚与无限。
3.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绘画之一。
这幅画描绘了基督和他的十二使徒共进晚餐时发生的场景,充满教会历史和象征意义。
仔细分析这幅画可以看到每个人物传递着不同情感和表情,给观者带来思考和探索。
4. 圣女贞德(英卡·恩格斯)圣女贞德圣女贞德英卡·恩格斯是法国画家,她创作了许多富有戏剧性和神性感受的作品,其中最著名就是《圣女贞德》。
这幅画以深沉的色调和精细的细节呈现了这位英勇的女性军事领袖。
通过圣女贞德的目光和姿态,艺术家成功地传达了自信、坚定和荣耀。
结论世界名画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独特而深刻的意义。
通过解读这些名画,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艺术之美,还能从中汲取灵感和思考。
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带来对世界名画的更多认识,并激发您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索。
世界名画鉴赏500字左右

世界名画鉴赏500字左右
世界名画鉴赏,伏尔加河的纤夫》这幅油画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
最近,我细细欣赏了这幅画。
这幅画是横构图,大体是一种黄色和灰蓝色。
天空几乎呈现一种淡紫和灰绿掺杂的颜色,令人感觉十分凄凉。
纤夫们的脚边是一堆破旧的竹篓,衬托出了纤夫们的悲惨生活。
那画中的十一个纤夫也是神态各异:领头的一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根结实的黑布带牢牢地拴在他宽大的臂膀上,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远方,要走的路还很长哩;他右边的一个头发和胡须都很浓密的老头脸朝他这边倾过去,仿佛有话对他说;老头身后一个又瘦又高的人叼着烟嘴,身体直板板的,仿佛想省点儿力。
在众多纤夫中,最显眼的就是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少年了。
从他白皙的皮肤可以看出他干这一行还没多久,他用力撑着黑布带,似乎想要从这恶魔般的地方逃出来。
列宾凭借着他神奇的画笔,将纤夫们痛苦的神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幅画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
生活。
画中的十一个纤夫代表着最底层的劳动人民,而后方的豪华船只则代表着贵族。
这幅画引导人们去思考俄罗斯的现实与未来。
《伏尔加河的纤夫》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世界名画鉴赏介绍

名称:马拉之死时期:1793年创作者:雅克-路易 达维德法国规格:162cm×12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
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
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
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名称:1879年8月23曰,维苏威火山爆发时期:1881年创作者:路易斯 埃克托尔 勒鲁法国规格:190cm×303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第戎美术馆藏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
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
这幅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名称:荷拉斯兄弟之誓时期:1784年创作者:雅克-路易 达维德法国规格:330cm×42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巴黎卢浮宫藏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
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
在这场战争中,荷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达维德表现的正是个人感情服从国家利益的场面--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
画家运用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
男人的刚毅、悲壮与女人的哭泣形成对比,深化了题旨的思想性。
名称:贩卖孩子的商人时期:1763年创作者:约瑟夫-玛丽 维安法国规格:96cm×121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藏这是一幅人神合一题材的绘画,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名画点评

类 别:布面油画 这三个妇女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旧鞋子,在他们身后是
收 藏: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一望无际的麦田、天空和隐约可见的劳动场面。米勒自己
对这幅作品十分偏爱,他说过“我生来只知道土地,所以
名 称:《自由引导人民》 这是德拉克洛瓦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作
作 者:德拉克洛瓦 品,是法国七月革命的直接反映。1830 年,法国国王查理十世宣
创作时间:1830 年 布解散议会,企图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巴黎市民闻讯
◎构图严谨,主要形体的精确性和动态感,以及色彩的协调。
s 61 ◎整幅画具有一种激情和真实感,是近代政治画的代表。
自由引导人民
名画欣赏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 1830 年法国七月革命事件。1830 年 7 月 26 日,
黄色麦子,几个人正在忙碌着把一辆装满了麦子的车子运走。右边很远处一个
监工模样的人正骑在马上巡视或者在吆喝着什么。画面近处,收割过的麦茬地
里,三个朴实的农村妇女正并排捡拾遗留在地上的麦穗,她们虽然身体健壮,
可是机械单调的拾取动作,已使他们疲惫不堪,动作迟缓而笨重。其中的两个
还正在弯腰拾取,另外一个因为弯腰过久,正稍微伸直了腰杆出口气,可是专
我只有将我在土地上劳动时的所见所感都忠实地表现出
来。”《拾穗者》正是他这一言行的最好注脚,也是他思想
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难怪罗曼 ·罗兰曾评论说:“米勒画中
尺 寸:260 × 325cm 纷纷走向街垒, 为推翻这个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与保皇军队展
类 别:布面油画 开了白刃战,最后取得了胜利。德拉克洛瓦亲身经历了这场斗
收 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争,创作了这幅作品来歌颂人民争取权力和自由的斗争。
四十幅世界名画欣赏

12、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 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 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 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 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 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 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 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 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 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 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 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 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 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 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 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 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 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 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bbs
世界名画鉴赏

农民之家 路易· 勒南 1648年 油画 113×159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作为路易· 勒南个人的特殊画风, 还多少显露出他曾向佛兰德斯肖像画家学习的迹象, 即是说,人物的构图处理带有哈尔斯或伦勃朗等画 家在群体肖像画上的特色。人物均衡地排开, 面向着观众,不过农民形象都富有个性表现,比前 辈画家画得更舒展一些。 路易· 勒南在描写农民形 象及其生活时,不作任何掩饰,恶劣的农村环境, 贫困的物质生活,终年劳碌在土地上的老人、为了 温饱而操劳的瘦削老妇(在左侧),营养不良、衣 衫破旧、光着双脚的小姑娘,都画得精细异常,感 人至深。每一个形象具有一定的肖像特征,人物的 细节不带丝毫抽象概念,因而使观者产生一种肃然 的可信感。
红磨坊的舞会 1876年 雷诺阿 法国 131cm×175cm 布 油彩 巴黎奥赛博物馆
这幅作品描绘出众多的人物,给人拥挤的感觉,人头攒动,色斑 跳跃,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欢乐的强烈印象。画面用蓝紫为主色调, 使人物由近及远,产生一种多层次的节奏感。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 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生动地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 迷离感,渲染了舞会的气氛。就总体看,他保留着印象派对外光与色斑 的留恋,使画面的总体色调、气氛有一种颤动、 闪烁的强烈效果。这幅画在1990年拍卖出7810万美元高价。
向日葵 1888年 文森特· 凡高 荷兰 91×72厘米 布 油彩 伦敦泰特画廊藏 《向日葵》是凡· 高在法国南方时 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 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 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 画家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 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 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 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 狂热般的生命激情。
世界名画

1.海伦娜.弗尔曼肖像鲁本斯1620-1625年79×54厘米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2.宫娥委拉士贵支1656年318×276厘米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吹笛少年》3.《吹笛少年》1.作者:马奈2.质地:画布,油彩3.创作时间:1866年4.尺寸:160X98厘米5.收藏地点:巴黎,奥赛美术馆作者简介马奈(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他对欧洲绘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
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注:马奈这一名字出典于拉丁文题铭Manet et manebit,意思是:"他活着并将活下去"。
作品介绍在这幅带有日本绘画风格的画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委拉斯贵支以及戈雅不用任何背景和装饰的画风。
画中的吹笛少年以右脚为重心站立,左腿向外伸展,上身自然向左倾斜,手指在乐器的孔洞上按压,悠扬的音符流泻而出,脸上神情专注,谨慎的演出。
这幅画中运用三种基本色调--红色裤子、黑色上衣以及赭石色的背景。
红色裤子两边的黑色边线,与黑色上衣连成一气,红、黑两色间的关系,被马奈以金黄色的衣扣和吹笛少年肩上的白色披带突显出来。
赭石色的背景,是既无横面又无竖面的抽象背景,赭石色的底色,以人物为中心,渐次向外加深,使吹笛少年处于明亮的空间中。
4.珍珠女郎【创作者】柯罗【创作年代】1868-1870年【题材】肖像【规格】70cm×55cm【材质】布油彩【存藏处】巴黎卢浮宫藏【作品赏析】这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绘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女子。
100幅世界名画

100幅世界名画1、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桌球这可是人家1807年画的,看看两百年前欧洲人的生活吧。
2、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3、达维特——拿破仑穿越阿尔卑斯山本画的妙处在于,远景的简约和近景的细腻,色彩的冷暖对比极为强烈,人物和战马的细节刻画非常到位。
对于这个理想化的形象,拿破仑本人也十分满意。
4、普基廖夫——不相称的婚姻该画描绘了一青春少女与一老者结合的爱情悲剧。
老者被画家描绘得苍老憔悴,而少女则面色红润,充满青春活力。
画家以同情少女的笔调,鞭挞了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5、安格尔——大宫女这幅画在巴黎展出时,曾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抨击。
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得较为尖锐,他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
”然而安格尔的学生阿莫里·杜瓦尔则辩解说:“凯拉特里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
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地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6、约翰.埃.密莱——盲女两个相依为命的孩子,一个是盲女,另一个更小的女孩紧紧依偎在盲女怀里,一边抬头去观看天上的彩虹,一边在给盲女讲解大自然的美丽。
云际彩带当空,原野一片金黄,空气是润湿的,在远景的小道上有几头走动着的牛羊,近处有飞鸟起落。
盲女只能倾听小伙伴的讲解,她连停歇在她披肩上的蝴蝶也无从感受,但她似乎已嗅到了新鲜的空气,听到了原野里生灵的声音。
7、拉斐尔——雅典学院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
作者希望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8、柯罗——珍珠女郎有人知道这幅画的玄妙之处吗?该画在世界十大名画中名列第七,可不是浪得虚名哦……9、泰奥多尔.居丹--肯特海滩该画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即将倾覆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缠毛线年代: 1878年创作者: 洛德·莱顿英国规格: 100.3cm×161.3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 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
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
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名称:马拉之死时期:1793年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规格:162cm×12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
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
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
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名称:1879年8月23曰,维苏威火山爆发时期:1881年创作者: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法国规格:190cm×303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第戎美术馆藏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
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
这幅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名称:荷拉斯兄弟之誓时期:1784年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规格:330cm×42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巴黎卢浮宫藏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
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
在这场战争中,荷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达维德表现的正是个人感情服从国家利益的场面--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
画家运用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
男人的刚毅、悲壮与女人的哭泣形成对比,深化了题旨的思想性。
名称:贩卖孩子的商人时期:1763年创作者:约瑟夫-玛丽·维安法国规格:96cm×121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藏这是一幅人神合一题材的绘画,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人物造型严谨,肃穆而冷静。
女主人被刻划得高贵而矜持,女商人则从提篮里抓出一个带翅膀的小男孩(无疑这是小天使),构成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
如果说画家描绘的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话,那么,那个正在被贩卖的长着翅膀的孩子,无疑又给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名称:巴黎卢森堡花园时期:1794年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规格:55cm×6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巴黎卢浮宫藏达维德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艺术感觉,描绘了卢森堡花园一角的景色。
在横线、斜线交错的画面中,插入茂密的树林与整齐的楼房,显得空间辽阔深远,空气清新,乡间的生活朴素而又自然。
它反映了达维德作为革命艺术家的某种心态和理想。
名称:后宫露台创作者:让-莱昂·热罗姆法国规格:80cm×102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私人藏画家热罗姆是浪漫派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却又极善安格尔严谨的线条。
1856年,他曾赴埃及与近东旅行,收集和纪录了大量关于近东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一批极富东方情调的作品,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
热罗姆画的这幅《后宫露台》,描绘了阿拉伯王宫最隐秘的后宫生活,描绘了生活于后宫的王妃、宫女等女眷的闺阁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谈,有的在沉思……,几乎都流露出一种惆怅与茫然的神情,华丽的露台,冰冷得象囚室,不见天曰,只有露台外面才是晴朗的天空与清新的气息。
从构图和色彩处理上,都遗留着古典主义原则的严谨性,注重细节的和谐对比,人物、服饰、建筑尤重质感的表现,充满异国情调。
名称:笛子演奏会时期:1852年创作者:阿道夫·门采尔德国规格:142cm×20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柏林国家美术馆藏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笛子演奏会》显示了他卓越的绘画技巧。
整幅作品色彩辉煌华丽,冷暖、明暗的转换与过渡,与画面情绪相融,恰到好处。
在总体背景下,人物刻划主次、身份、等级分明。
处在灯光照耀下的贵族们,服饰华丽,却被画家以灰调子淡化;处于暗部的乐手们,在烛光下显出全神贯注的神情。
真正处于焦点而又被人关注的,是那位笛子演奏家,他姿态潇洒、神情专注,陶醉于曲调之中。
灯光给他以暖调,黑衣使他庄重,优美的乐曲,似乎正从演奏家的指尖溢出,并充满了豪华富丽的空间名称:九级浪时期:1850年创作者:I.K.艾伊瓦佐夫斯基俄国规格:221cm×322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九级浪表现的是风暴中飘泊的人们,他们栖居在帆船的残余物上,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狂风巨浪,呼啸而来。
暴风雨中的船与人,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衡,表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
画面气势逼人,色彩动人,借以烘托人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一幅关于人和自然的颂歌,使人震动,也使人动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名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时期:1803年创作者:菲利普·卢泰尔堡英国规格:109.9cm×160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伦敦泰特美术馆藏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风景画。
画家十分注意造型与色彩的关系,近景的暖色与中、远景的冷灰形成对比,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块状的山岩造型及不同斜线的构图,造成了雪崩的动感与恐怖气氛。
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雪崩的奇异与壮观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山崩地裂、气势逼人的自然威力。
名称:桌球时期:1807年创作者: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法国规格:56cm×81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在这幅画中,布瓦伊以极熟练的笔法与色彩,描绘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与风貌。
在一个桌球俱乐部里,数十人集中在一起,打球,聊天,玩耍。
其场景被画家处理得井井有条,人物刻画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画风的完整细致。
色彩严谨,素描一丝不苟,成为一幅古典风味极浓的风俗画。
名称:肯特海滩时期:1827年创作者:泰奥多尔·居丹法国规格:264cm×420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巴黎马里内博物馆藏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怵目惊心的瞬间:《肯特的海滩》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即将倾复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
在黑白两色的对比中,表达的是生命与意志的不可战胜。
名称:拍卖奴隶创作者:让-莱昂·热罗姆法国规格:92cm×74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这是一个西方艺术家眼中的东方场景。
近东地区司空见惯的奴隶拍卖,引起了画家的注意。
被剥去衣衫的女奴,裸体站在台上被拍卖,台下是争相竞价的商人,他们伸出手指--暗喻买奴隶的价格,女奴们茫然地望着这一切,听凭命运摆布……。
可以看出,热罗姆是怀着同情与怜悯之心创作这件作品的,表明了他的良知与对奴隶制的不满。
名称:沐浴时期:1918年创作者: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法国规格:27cm×22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巴黎毕加索博物馆藏这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画面中人物没有被彻底解构,保留着具像的视觉效应。
但是,这时的画家深受非洲木雕面具等民间艺术品的影响,特别是在获得了宝贵的形式灵感启示后,潜移默化地构成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征兆与重要因素。
我们从画中沐浴的少女圆锥体的体态中,可以看到这种立体因素。
画家倾向于把人体作为圆柱体、圆锥体与圆球体的结构关系组合,来表达一种丰富的思想内涵。
名称:被囚禁的马里尤斯时期:1786年创作者:让-热尔曼·德鲁埃法国规格:271cm×365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巴黎卢浮宫藏画家把这一冲突性的场面,处理成象舞台剧一样,呈平面性展开:马里尤斯身披红袍,斜坐在椅子上,凛然地面对欲行刺的刺客,刺客掩面提剑欲刺之。
画家捕捉的就是这一瞬间,并把它定格在画布上,体现了明显的新古典主义手法;大块面的造型,色彩整体凝重,背景处理为帷幕状,突出前面两人的紧张气氛;但忠于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使两人之间徒具紧张的形式,而不具备紧张的神情名称:大使们时期:1533年创作者:小汉斯·荷尔拜因德国规格:207cm×209.5cm材料:板蛋彩存藏处:伦敦国家美术馆藏小汉斯·荷尔拜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肖像创作,并富有独创性。
在《大使们》一画中,他着力表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并吸收了意大利式的肖像技法。
显然,画家并未矫揉造作地去故意美化、粉饰他们,而是以直观的、高度写实的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但是,贵族习气的呆板和矜持也给作品带来了僵化的痕迹,这与迎合当时宫庭趣味的"矫饰主义风格"有关。
名称:倒牛奶的女仆时期:1658-1660年创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荷兰规格:45.5cm×41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藏《倒牛奶的女仆》画面并不复杂,轮廓清晰,环境朴素,把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令人产生怀旧心理。
女仆是个健壮的村妇,正在倒牛奶,她显然是安于自己的工作,脸上透出红润。
该画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民普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名称:查验女奴时期:1890年创作者:埃托雷·切尔科内意大利规格:54cm×77.3cm材料:布油彩存藏处:私人藏画家以写实的绘画技巧,生动地描绘了贩卖女奴的过程。
这是19世纪时阿拉伯普遍的习惯,被剥光了衣服的女奴,赤身裸体站在墙边,屈辱地接受买主的查验。
画家以奔放的笔触,强烈的光感,表现了这一场面。
名称:创造亚当时期:1510年创作者: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意大利规格:280cm×570cm材料:壁画存藏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取材自《圣经》中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
上帝创造的人类始祖亚当,被画家描绘为体格健美的青年,充满了现世人物的真情实感。
在绘画技巧上打破了中世纪那种独立空间和单纯装饰的处理方式,并且以极其写实的手法完美地刻划了"人"的形象,这个形象意味着对自身的认识和觉醒,代表着文艺复兴绘画的经典性。
称:绿垫圣母子创作者:安德烈亚·索拉里意大利规格:60cm×48cm材料:板油彩存藏处:巴黎卢浮宫藏画家在此借圣母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极富世俗特点的母子情深的图景,来表现人间生活的情趣与人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