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论文

合集下载

高速水力学论文

高速水力学论文

空化空蚀及其研究现状摘要 对空化和空蚀的定义、现象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关于目前研究比较少的粗糙度对空蚀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空化空蚀现象打下基础。

主题词 空化 空蚀 机理 影响因素 粗糙度空化空蚀是发生于水下航行体、水力机械、水工建筑等过流部件上的一种常见破坏形式。

自19 世纪后期空化(Cavitation) 概念提出以来, 许多科研工作者对空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空化及空蚀一般把液体内部局部压力降低时,液体内部或液固交界面上蒸汽或气体的空穴(空泡) 的形成、发展和溃灭的过程,叫做空化(Cavitation)。

空化现象引起空蚀,空蚀就是指由于空化现象引起的建筑物表面被严重剥蚀和破坏的现象。

二、空化空蚀机理固体壁面产生空蚀破坏的机理有机械作用、化学腐蚀作用、电化学作用和热作用等,其中较公认的是机械作用为主。

(1)机械作用。

机械作用理论研究者认为,过流壁面产生空蚀破坏是由于空泡溃灭时产生微射流和冲击波的强大冲击作用所致。

通过计算和实测得出,游移型空泡溃灭时,近壁处微射流速度可达70~180/m s (有人认为可高达600/m s ),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冲击压力可高达140~170MPa (有的计算高达58.2GPa ),微射流直径约为2~3m μ,表面受到微射流冲击次数约为100~1000次()2/s cm ∙,冲击脉冲作用时间每次只有几微秒。

这样高的冲击作用将直接破坏物体表面而形成蚀坑,较小冲击力的反复作用则引起物体表面疲劳破坏。

(2)化学腐蚀作用。

一般说来,化学腐蚀作用常与机械空蚀作用互相促进,空蚀加速腐蚀,腐蚀也加速空蚀,二者联合作用造成固壁更严重的破坏。

(3)电化学作用。

在空泡溃灭时的高温高压作用下,金属晶粒中形成热电偶,冷热端间存在电位差,对金属表面产生电解作用,造成电化学腐蚀。

(4)热力作用。

空泡溃灭时,其中含有的气体温度很高(估算达数百度),这些热气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将使物体表面局部加热到熔点,使局部强度降低而破坏。

计算水力学课程论文

计算水力学课程论文

1.定解问题(1)基本方程:圣维南方程组2()()0l f A Q q t xQ Q Z gA gAS t x Ax α∂∂⎧+=⎪⎪∂∂⎨∂∂∂⎪+++=⎪∂∂∂⎩连续方程(动量方程) (2)定解条件: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条件1:水位边界条件已知m =4.0+1.5sin()(m)12tπ⎧⎪⎨⎪⎩上游边界:Z=4.5()下游边界:Z 条件2:流量边界条件已知3m /s =4.0+1.5sin()(m)12tπ⎧⎪⎨⎪⎩上游边界:Q=500()下游边界:Z 条件3:水位—流量关系条件已知=km =4.0+1.5sin()(m)12tπ⎧⎪⎨⎪⎩2上游边界:湖泊A 20下游边界:Z 2.差分格式用简化的四点线性隐格式方法的差分方程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j 1111j j j j j jj j j j j j j j jQ Q C Z C Z D E Q G Q F Z F Z φ++++-++=⎧⎨++-=⎩ 3.计算方法追赶法:边界条件的追赶关系 条件1:水位边界条件已知1111111j j j j j j j j Q S T Q Z P V Q +++++++=-⎧⎨=-⎩ 条件2:流量边界条件已知1111111j j j j j j j j Z S T Z Q P V Z +++++++=-⎧⎨=-⎩ 条件3:水位—流量关系条件已知可线性化处理后,按照条件2方法进行计算。

4.程序框图5.成果分析基于教科书附录中的FORTRAN代码,自主转换编译为Visual C#程序进行成果分析。

5.1程序说明(1)红色曲线代表流量过程线(48h),黑色代表水位流量过程线(48h),通过对各参数进行设置,自动绘出过程线,并能将数据结果输出到TXT文档。

(2)因部分断面流量起伏较大或水位起伏较小,致使曲线无法显示或不便进行观察比较,故可通过乘以缩放倍比对曲线进行调整(同一条件下选择最优缩放倍比)。

(3)本程序的重要优势在于可对计算中的重要参数进行迅速调整,简单明了模拟出其对河道水流计算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情况。

工程水力学论文

工程水力学论文

新型消能工的发展与工程应用摘要: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基于前人的研究,分析和总结一些新型消能工的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开阔视野并积累工程经验,为今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新型消能工工程应用The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New Energy DissipatorABSTRACT: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research, analyzed and sunnarized some new type of energy dissipat or’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scope to expend my horizon and enrich my engineering experience, and then 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fu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KEY WORDS: New Energy Dissipat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1 概述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相比其他能源具有许多优势。

而我国河流众多,径流丰沛、落差巨大,水能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全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94亿kW,约占全世界水能资源总量的1/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技术可开发量5.42亿kW,经济可开发量4.02亿kW,但水能资源地域分布不均,70%的水能资源集中于西南地区(见图1)。

然而西南地区河流洪峰流量大、河谷狭窄、泄流单宽流量大、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泄水建筑物与其他建筑物的布置矛盾较为突出,传统消能工在本区域工程的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经过水利工作者艰苦不懈的努力,许多新型消能工应用于不同的工程,并经过工程实践后得以验证其消能效果,为今后工程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水力学论文

水力学论文

水力学论文水力学研究水及其他液体的运动规律及其与边界相互作用的学科,又称水动力学。

液体动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组成流体动力学。

液体动力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所研究的课题皆来自生产实践,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建造水力发电站和抽水工程时,需要研究水力机械的出力、发生振动的条件、启闭过程中的特性变化,主要防止或减少空蚀破坏。

这些方面都是水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水力学论文1水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修筑水坝,开通运河和输水渠道等许多土建工程中,都需要解决一系列水力学问题。

如道路桥涵孔径的设计、铁路战场与路基的排水设计中均要进行大量的水力计算。

在给水排水工程及建筑设备工程中也要解决一系列水力学问题。

如在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中,便要计算消防给水管路中的流量、流速、水压和水头损失等一系列水力计算问题。

我校的水力学课程学时有限,主要讲授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等重要方程,覆盖的知识面广、理论性和实用性强,教师讲得费劲,学生不好理解,常出现"听着懂了,做题时就出问题"的情况。

针对此现象,笔者从多方面分析了导致水力学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一、当前水力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学的教育是培养出能够主动学习、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目前情况下,教师把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讲授给学生,学生掌握的好坏程度有一部分决定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对新入学者来说缺乏专人或专门的机构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他们进入大学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不够明确,还依然习惯有高中的"填鸭式"、"老师后面催着"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很被动,甚至有的学生到大四还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是干啥的,更何况一门两门专业课的重要性。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不会有主动的学习劲头,教学效果很难提高。

(二)统编教材的模式化国外的大学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没有统编教材,只有听课笔记和自学搜集的材料,教师讲授的内容不系统,但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需要学生寻找答案,寻找思路,这个过程也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教师既教给了学生知识也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

环境水力学论文

环境水力学论文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解决对策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解决对策赵志鹏新疆农业大学830052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人们在意识到水利工程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深深地意识到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它一般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环境部平衡。

本文在肯定了水利工程建设巨大作用的同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从规划、施工和运营三个阶段分别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对策的探讨科学发展引言为了合理利用水源到达兴利除害的目的,需要修建水利工程,消除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水利工程依法面能够发挥发挥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点来给多的安全和便利;另一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势必会给生态环境平衡带来不利的影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方面防止降低这些负面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1对水体的影响一般来讲,水利工程都是修建在天然河道上,随着其修建河流长期演化而成的生态环境将会受到很大的破坏,使河流局部形态非连续化和中一化,改变了其多样性的特点,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导致局部河流水深等变化,使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由于河流的水文、泥沙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原动力,水库建成后内部水面宽、水流迟缓,当水体受太阳辐射时由于水面的反射率小于路面的反射率,水面辐射值降低,水库内将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而1水温的变化则将会影响内部鱼类的繁殖,同时还将会影响内部水质,水利工程的修建将会导致局部水流降低,既使得水气界面交换速率及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降低,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

并会使水体的沉降作用增强,因而水体内重金属沉降加速增大污染,对水体产生了很严重的破坏。

提高水力学教学质量的研究探讨论文(5篇)

提高水力学教学质量的研究探讨论文(5篇)

提高水力学教学质量的研究探讨论文(5篇)第一篇:提高水力学教学质量的研究探讨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摘要:本文主要从水力学课程教学和实脸教学两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水力学教学质的方法。

1水力学课程特点水力学是给排水等非力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运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水力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推导比较多,在学习中需要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及其运用条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才能对整个课程的知识有系统而连贯的认识;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力学课程与《排水工程》、《水泵与泵站》等后续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在实际工程运用中许多环节都需要《水力学》知识,这些对该课程的实际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水力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水力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水力学研究的是以水为代表的液体,由于水流运动多变,研究边界条件复杂,水力学基本理论通常借助许多假定来简化复杂的问题,因此公式中往往有许多系数待定,这给水力学教学带来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感到疑惑的地方;水力学课程内容安排中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太突出,习题和例题与工程实际联系不十分紧密,章节中相应的工程实例应用问题较少,也没有专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练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向工程设计过渡起不到积极作用;目前开设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型实验,限制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应工程实际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水力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于水力学教学的以上特点,本文就如何提高水力学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施,认为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以及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理论教学改革2.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水力学论文范文

水力学论文范文

水力学论文范文水面曲线研究,伯努利方程的利用前言: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在做水力学实验中,曾经与同学对水箱中水从最高处落下时形成的曲线(相当于大坝溢流形式的平滑曲线)进行了讨论,因此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就是在基于对水面曲线及其计算的研究过程中,体会到了与水力学课程相关的一些知识的深化应用,并在此处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和收获表达出来。

摘要:水面曲线,简称水面线,指河流水面与其纵断面的交线。

水面曲线是防洪工程中和输水工程中重要的问题,水面线是防堤标高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输水渠道规划的重要依据;水面线也是水工建筑物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点。

水面曲线的计算,就是根据河道地形、纵横断面资料和河道糙率,推求河段在其中一流量下各横断面处的水位值,据此即可连出一条对应于该流量的水面曲线。

本文在对现阶段水面曲线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之后,从伯努利能量方程的角度出发对水面曲线进行推求,并指出现阶段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和水面曲线推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水面曲线、曲线计算、伯努利方程、推求问题对水面曲线的研究在防洪工程和输水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这一工作进行描述,首先必须说明其计算的方式。

现阶段在对天然河道水面曲线的传统计算方法一般是采用不计局部水头损失的能量方程(差分形式)逐段推算,但这种方法必须首先确定初始位置的水高及流速,并且在河段内没有控制断面或水文测站时,一般选择较为顺直、断面变化不大且较长的河段当做均匀流计算其水深,并根据其上、下游河段的情况将该水深作为初始断面的水深,然后以此断面为初始计算断面往上游与下游分别逐段计算全河段的水面线。

但是由于河流断面形状的多变性,考虑其局部损失,下面给出基于伯努利方程的水面曲线的计算方法。

我们选定上下游两个断面,假定推算时从下游到上游逐步推算,则令下游断面的量为已知,根据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能量方程,有αV22αV12 Z1?Z2?hw?2g2g其中,Z1、V1,上游断面的水位和平均流速;Z2、V2,下游断面的水位和平均流速;hw?hf?hj,上、下游断面之间的能量损失;VV下游断面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其中ζ是hj?ζ(1?2),上2g2g22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以用在实验中得到的经验值作为其计算值,但是在经过对诸多案例计算时,发现由于断面逐渐扩大的ζ一般取值0.333,而在有桥洞处一般ζ取值0.05~0.1、因为在河流中局部损失不占多数,所以误差不大。

水力学论文

水力学论文

径流形成在流域中从降水到水流汇集于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

它由降水、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等环节组成。

降水是大气向流域空间的供水过程。

它为径流形成提供主要水源,是流域生成径流的必要条件。

降水不仅有雨、雪等形态上的不同,而且时间和空间分布也不均匀。

降水的这些特点使径流形成极为复杂。

流域蓄渗指雨水耗于植物截留、下渗和填洼等综合过程。

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称截留。

水分从地面渗入土壤的过程称下渗。

水分停蓄在地面洼陷处称填洼。

降水之初,除降落在河槽水面和不透水面积上的一小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径流外,大部分并不立即产生径流,而是被植物截留、渗入土壤和充填地面洼地。

在一般流域上,在一次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植物截留量、填洼量比较稳定,不是支配径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而下渗量则起着主导作用。

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降落在透水面上的雨水将全部渗入土壤;大于下渗能力时,雨水除按下渗能力入渗外,超出下渗能力的部分便形成地面径流,通常称它为超渗雨或净雨(有效雨量)。

下渗的雨水,一部分滞蓄在土壤中,随后经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而损耗;一部分继续向下运行,遇到相对不透水层时,形成表层流;如果此时土壤饱和层接近地面,则可产生饱和坡面流。

当下渗水流到达地下水面后,则形成地下径流。

因此,蓄渗过程与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坡地汇流指水流沿坡地向河网的流动和汇集过程,它包括坡面汇流、表层汇流和地下汇流。

坡面汇流首先在降雨满足了蓄渗的那部分面积上开始,然后,产生汇流现象的面积逐渐扩大。

坡面汇流的流动形式往往是许多时分时合的沟流。

当雨强较大时,也可呈现为片流。

在流动过程中,坡地汇流一面继续接受降雨补给,一面又继续下渗,直到降雨终止后,地面滞蓄消尽(见地面滞留)坡面汇流即停止。

表层汇流和地下汇流是水流在有孔介质中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

它们的汇流速度比坡面汇流低,其中地下汇流最慢,在降雨终止后它们并不立即停止,而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径流形成过程中,坡地汇流实质上是在蓄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径流成分,在坡地范围内,在时间上的第一次再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面曲线研究
——伯努利方程的利用
前言: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就是在做水力学实验中,曾经与同学对水箱中水从最高处落下时形成的曲线(相当于大坝溢流形式的平滑曲线)进行了讨论,因此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就是在基于对水面曲线及其计算的研究过程中,体会到了与水力学课程相关的一些知识的深化应用,并在此处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想与收获表达出来。

摘要:水面曲线,简称水面线,指河流水面与其纵断面的交线。

水面曲线就是防洪工程中与输水工程中重要的问题——水面线就是防堤标高的最重要的依据,也就是输水渠道规划的重要依据;水面线也就是水工建筑物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点。

水面曲线的计算,就就是根据河道地形、纵横断面资料与河道糙率,推求河段在某一流量下各横断面处的水位值,据此即可连出一条对应于该流量的水面曲线。

本文在对现阶段水面曲线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之后,从伯努利能量方程的角度出发对水面曲线进行推求,并指出现阶段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与水面曲线推求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水面曲线、曲线计算、伯努利方程、推求问题
对水面曲线的研究在防洪工程与输水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这一工作进行描述,首先必须说明其计算的方式。

现阶段在对天然河道水面曲线的传统计算方法一般就是采用不计局部水头损失的能量方程(差分形式)逐段推算,但这种方法必须首先确定初始位置的水高及流速,并且在河段内没有控制断面或水文测站时,一般选择较为顺直、断面变化不大且较长的河段当做均匀流计算其水深,并根据其上、下游河段的情况将该水深作为初始断面的水深,然后以此断面为初始计算断面往上游与下游分别逐段计算全河段的水面线。

但就是由于河流断面形状的多变性,考虑其局部损失,下面给出基于伯努利方程的水面曲线的计算方法。

我们选定上下游两个断面,假定推算时从下游到上游逐步推算,则令下游断面的量为已知,根据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能量方程,有
2g
2g 21w 2221V h V Z Z αα-++= 其中, 1Z 、1V ——上游断面的水位与平均流速;
2Z 、2V ——下游断面的水位与平均流速;
j f w h h h +=——上、下游断面之间的能量损失;
)22(2
221g V g V h j -=ζ——上、下游断面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其中ζ就是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以用在实验中得到的经验值作为其计算值,但就是在经过对诸多案例计算时,发现由于断面逐渐扩大的ζ一般取值0、333,而在有桥洞处一般ζ取值0、05~0、 1。

因为在河流中局部损失不占多数,所以误差不大。

这里一般讲动能修正系数认为就是1,这点上就是不恰当的。

因为动能改正系数a 实际上反映了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因此可以用糙率与水力半径来表示。

而三者间有以下关系
α=1 + 0、84 (1/C’ - 1﹚
C ’=C /﹙1、34C + 6﹚
C 为谢才系数。

谢才系数C=1/n ×R 1/6,n 为粗糙系数,即糙率。

将C 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α=1、286 + 5、04×n ÷R 1/6
至于沿程损失hf,一般用公式l R
C V
h f 22=来计算,C 为谢才系数,R 为水力半径,而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

沿程损失在河流水头损失中占有很大部分,因而对于糙率的研究在计算水面曲线时至关重要。

对上述公式进行处理之后,假定动能系数α为1,因为V=Q/A,最终得到
⊿Z= Z 1 - Z 2 = Q 2÷K 2×⊿ι+﹙1﹣ζ﹚×﹙V 12÷2g ﹣V 22÷2g)… ① 其中,K 称为流量系数,K=1/n ﹙R 2/3
×A ﹚
这个公式建立了断面的水面标高,就是防洪规划,输水规划的重要依据。

在这个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如何来确定水面曲线,从而为防洪等工作提供依据,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糙率在水面线计算中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因此如何确定糙率就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计算前
应收集设计河段的河床质组成、坡面植被组成等资料。

河道的糙率不仅与河床泥沙的颗粒大小有关。

还受河道几何特性、滩地植被、河床沙垅等影响,同时河道沿程也在变化。

同一河段随水位不同也变化。

一般来说计算糙率主要根据沙粒粒径与实测水位一流量资料,结合经验糙率表与本河段的水位一糙率关系曲线,综合选取天然河道的糙率。

对于高含沙大河,含沙量对糙率也有影响。

糙率一般会随含沙量增加而减小。

这就是由于含沙量大时,河底会形成一层含沙水层,使表层粗糙度减小。

在上述公式1中,因为沿程损失就是用谢才系数来表示,而简单的将糙率定为n,这在当两端面处糙率相差较大时会有误差,因此为减小误差,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对公式①进行修正,
基础方程式:
H1+Q2÷﹙2gA12﹚=H2 + Q2÷﹙2gA22﹚+ h f
根据谢才公式V=C√RJ
有J1 = n12×Q2÷﹙R14/3×A12﹚,J2 = n22×Q2÷﹙R24/3×A22﹚
h f=⊿ι﹙J1 + J2﹚÷2=ι×Q2÷2×﹙n12÷A12÷R14/3 + n22÷A22÷R24/3﹚
代入基本方程式中整理得:
H1 = H2 + Q2/2 [﹙ι×n12÷A12÷R14/3-1/A12g﹚+﹙ι×n22÷A22÷R24/3+1/A22g﹚
这里若令K1=ι×n12÷A12÷R14/3-1/A12g
K2=ι×n22÷A22÷R24/3+1/A22g
则有H1 = H2 + Q2/2﹙K1+K2﹚
这种方法较能较小误差。

正如前文所说,一般的计算方法就是从下游到上游逐步计算,因此在选择最初的断面时需要知道第一个断面的水深。

起始断面应在设计河段的最下游。

如果该处正好有水文站,则可根据该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来确定断面的初始水位;若水文站断面在上游,可根据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以及河道比降先设
定一个初始的断面水位,在以此为基点向上游推算,到水文站断面时将计算水位与已知水位进行比较,如果二者相差较大,则相应的做出调整。

如此反复,知道通过初始设定值推算出来的水文站的水位与已知水位相等,则该设定值就就是初始断面的水位。

(一般误差控制在 0、05m 之内)
同时,在推算的过程中,断面的布置也十分重要。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使伯努利能量方程成立,在河道分段时,应使所划分的各段尽量保特横断面大致不变或援变的形状,而不致由一种断面形状急剧梦变到另一种形状;如果在河段内有支流汇入,就应在支流的汇入处布置一个河段的分界断面。

对于纵断面应尽可能划分出天然坡降一致与过水断面大致相同的河段。

(2)在各段内尽可能有同样的糙率n值,以确保谢才系数相等。

(3)分段的长度应依河道情况而定,一般由几十米到几公里不等。

其长度通常就是沿着水流的几何曲棒来量度的。

通过对水面计算方法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伯努利能量方程的适用条件以及断面的选择要求,并加深了自己对谢才公式与水头损失公式的理解。

同时,在研究现有方法之后,笔者认为这种传统方法也有着其本身的弊端,这类方法沿河道顺序逐段推求各计算河段横断面的水位值,存在各计算河段的误差累积问题,也不便控制全河段总计算误差。

因此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如何使总计算误差最小。

参考文献:1、工程设计中天然河道水面线计算
吴树煌,华智敏,王文彬
2、水面线推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徐安军
3、水面线计算在堤防工程设计中的总结分析
冉四清,徐霞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