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知识要点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要点1、(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果园、广场、体育馆占地面积;“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3)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2、面积单位换算。
(1)进率100: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2)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3)进率1000000: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单位的换算练习题120000平方米=( )公顷78公顷=( )平方米3公顷=( )平方米360000平方米=( )公顷10平方千米=()公顷120公顷=()平方米3000公倾=()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600公顷=()平方千米500公顷=( )平方千米13平方千米=(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平方米40000平方米=( )公顷300公顷=( )平方千米2平方千米=( )公顷3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平方千米=40 公顷=()平方米78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60000平方米=()公顷450平方千米=()公顷300平方千米=()公顷680公顷=()平方千米4平方千米=()平方米3200平方千米=()公顷7900平方米=()公顷8公顷=()平方米900平方千米=( )公顷56000平方米=()公顷6公顷=()平方米58平方米=()公顷480000平方千米=()公顷960平方千米=()公顷70000平方千米=()公顷60平方米=()公顷5900平方千米=()公顷68平方千米=()公顷78公顷=( )平方米900平方千米=()公顷56平方千米=()公顷40平方千米=()公顷5公顷=()平方米678平方米=()公顷33公顷=()平方米45公顷=()平方米把 5.009 公顷、5900 平方米、5 公顷900 平方米、59 公顷、59000 平方米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预习重点+预习检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预习重点+预习检测《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公顷、平方千米(km²)。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
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换算方法:○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

四年级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及换算练习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要点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公顷用于测量菜地、果园、广场、体育馆占地面积,而平方千米用于测量城市土地面积。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2.面积单位换算。
进率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进率:1公顷=平方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
进率xxxxxxx:1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
下面是一些单位换算的练题:平方米=12公顷。
78公顷=xxxxxxx平方米。
3公顷=平方米。
平方米=36公顷。
10平方千米=1000公顷。
120公顷=xxxxxxx平方米。
3000公顷=30平方千米。
xxxxxxx平方米=1平方千米。
600公顷=6平方千米。
500公顷=5平方千米。
13平方千米=xxxxxxxx平方米。
1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
平方米=4公顷。
300公顷=3平方千米。
2平方千米=200公顷。
3平方千米=300公顷=xxxxxxx平方米。
40公顷=平方米。
xxxxxxx平方米=7.8平方千米=780公顷。
平方米=0.6公顷。
450平方千米=公顷。
300平方千米=公顷。
680公顷=6.8平方千米。
4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
3200平方千米=公顷。
7900平方米=0.79公顷。
8公顷=平方米。
900平方千米=公顷。
平方米=0.56公顷。
6公顷=平方米。
58平方米=0.公顷。
平方千米=公顷。
960平方千米=96公顷。
平方千米=公顷。
60平方米=0.0006公顷。
5900平方千米=公顷。
68平方千米=公顷。
78公顷=平方米。
900平方千米=公顷。
56平方千米=公顷。
40平方千米=公顷。
5公顷=平方米。
678平方米=0.公顷。
33公顷=平方米。
45公顷=平方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课标解读

《公顷和平方千米》课标解读“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
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所以《标准(2011)》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了第二学段。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本单元则是以此为基础,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通过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
在课程实施中,需要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丰富的现实世界中的相关问题作为学习素材,开展适当、有效地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一、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太大,不容易直接建立表象。
所以教材特别注意了选取学生较为熟悉或标志性的场景作为学习素材。
例如,在“公顷”的认识中选择了“鸟巢”的占地面积,在“平方千米”的认识时,选择了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练习中,则有故宫、颐和园、教室以及部分省、自治区的面积等材料,以帮助学生将土地面积单位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
二、依托学生的学习经验,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对学生而言,“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积单位。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教材除了在例题材料的生活化选择之外,还强调了学习者经验的唤起与应用,突出了经验的链接价值。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的呈现过程中,通过“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唤醒学生面积单位学习的经验,有意识引导学生从以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学习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为新的面积单位学习服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连续性与衔接性。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一篇: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XX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课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abS=2(ah+bh)+ab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S=2(ah+bh)贴墙纸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用字母表示:S=6a2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和平方千米》重点知识+练习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1、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²)、平方分米(dm²)、平方米(m²)、公顷、平方千米(km²)。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
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
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2)换算方法:○1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小学数学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后记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后记
数学人教版第六册
这部分内容原来在五年级教学。
由于市制单位已经废除,土地面积大大简化,只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有规律,所以提前进行教学。
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单位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我把学生带到了大操场,通过实际测量来感受1公顷的大小,然后在感知1公顷的基础上,让孩子们的思维跟着我对从学校出发的行走路线的描述来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最后回到教室结合教材“生活中的数学”告诉学生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200个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进一步巩固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学生脑中的直观形象。
我觉得通过亲身实践来建立这个观念并不是一个难点,难的是作业中让三年级的孩子根据这两个观念来选择测量实际面积的大小的单位名称。
比如说台湾省、上海市、浙江省等城市或地区的面积使用的单位名称,虽然孩子们通过经验积累能发现城市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但问题是很多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名称代表的是一个城市,另外,根据单位前面数据的变化,像鱼塘、果园等有时该填平方米,有时又要填公顷,而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果园或广场等用公顷作单位。
看着孩子们惨不忍睹的作业,我似乎只能一声叹息!
内容总结
(1)《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后记
数学人教版第六册
这部分内容原来在五年级教学
(2)由于市制单位已经废除,土地面积大大简化,只有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公里),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有规律,所以提前进行教学
(3)看着孩子们惨不忍睹的作业,我似乎只能一声叹息。
五年级数学上册《公顷平方千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定义,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进行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能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进行土地面积的估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面积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这为学习公顷与平方千米的换算打下了基础。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对大面积的估算和实际应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2.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提供实例:同学们,我们的学校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换算成平方千米是多少?
-学生计算并回答:假设学校占地面积为5公顷,那么换算成平方千米就是0.05平方千米。
-教师点评:很好,大家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了。
4.通过课堂讲解、示范、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