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二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二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1、看图:纸条长(7 )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

一共有()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

3 6

+ 3

6 6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对齐)

5、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7、53+28+16=

5 3

+ 2 8

8 1

2 8

+ 1 6

4 4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

62+34=96(元)

96+62=158(元)

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www .xkb https://www.360docs.net/doc/203244185.html,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

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13、4+4=()×()

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4、补充口诀:五五(二五)

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5

()×()=()

错因分析:学生把乘法与加法的意义混淆,写成5×5

16、3个4相加,和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17、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小灰兔一共有几只?两种兔一共有几只?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以后,求两种兔子的总数时只考虑乘法。

18、得数是6的乘法口诀。

(二三得六)(三二得六)新课标第一网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相对于乘法交换两个因数交换,也就认为乘法口诀也可以交换。

19、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3+3+2+1=( )×( )

8+4+4+4+4=( )×( )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2+1部分知道要凑成3,但往往多数了一个3。

20、一共多少元?

5角5角5角5角

( )×( )=()元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人民币的单位不去注意,不加思考直接写入20元。

21、

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认为是4条。

错因分析:学生受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的影响。

22、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画的是第一行的4倍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对于倍的理解不够深,看见4就把第二行画4个五角星。

23、鞋子每双7元

数量/双 2 4 6

价格/元14 21 35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第一行中2、4、6后,不仔细审题。认为2、4、6、8、10这样的顺序填写了第一行。可见学生的审题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24、得数相同,但口诀不同。

()×()16 ()×()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两道乘法算式,考虑二八十六的两道乘法算式。对于题目中“口诀不同”这句话的要求学生忽视。

25、想一想,括号了最大能填几?

7×()<40 3×()<22

5×()<37 8×()<60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可以填的数,对于是否最大考虑不到。

26、列式计算。

3个8的和:用加法算(),用乘法算()或( )。

8的5倍:()或( )。

8和7的和:()或( )。

错因分析:有些学生看到和就用加法计算,也有些学生最近学习乘法,所有题目全用乘法。需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7、你知道它是几吗?个位、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是10。是7与一位数相乘的积。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符合两个条件的数考虑不够周到。对后半部分的要求不理解。

新课标第一网

28、用0、2、8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这些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0的处理不正确,把0放到了首位。

29、长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错因分析:学生把长方形与正方形对称轴的数量混淆,圆的对称轴学生记忆深刻。

30、你的食指的宽度是()厘米。

错因分析:对于食指的宽度学生直观能力不足,也有少数学生把宽度看做长度。

31、下面的图形由()条线段围成的,共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错因分析:对于长线段中包含着的短线段学生容易忘记数。角也有相同的情况。

32、一共有20人参加比赛,李志也参加了。他和每个参赛的同学都握一次手,他一共要握()次手。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数量大时,有些慌神。把李志当做第21个参赛同学。

33、用5和9这两张卡片,能摆成()个不同的两位数,他们分别是(和)错因分析:两张卡片与三张卡片不区别,不加思考当三张卡片使用。

34、三个人见了面互相握手,他们一共握了()次手。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互相”理解不够,握手与先前的互相赠送礼物数量混淆在一起。

35、小春有2张2角的、5张1角的、1张5角的人民币。他要买一枝5角钱的笔,有()种付钱的方式。

错因分析:付钱的方式不够全面,漏掉部分方式,可见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

37、小红有3件上衣和2条裤子,她一共有()种不同的穿法。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上衣与上衣配一套,裤子与裤子配一套。

38、3个5可以说成是()的()倍,4的7倍也就是()个()。

错因分析:倍数与乘法的意义还不清晰,导致几个几与对应的几的几倍理不清。

39、写出4个积是24的算式:()()()()

错因分析:“算式”、“口诀”、“读作”三者的关系有点互相混淆。

40、填上单位名称。一本练习本卖5(),玩具飞机卖7()。姚明的身高226(),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错因分析:对于身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知道226米对于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遇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对电视塔心中没有表象。

41、三角形图中有()个角,()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过“角”后学生把“三角形”与“角”混在一起。

42、小明等4人,每两人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他们一共要进行()场,光小明自己要比赛()场。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光小明自己要比赛()场。”不理解。

43、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

错因分析:学生把加法与乘法的名称混在了一起。

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反思

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反思 本学期总复习分五课时,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 1、明确要点,分析单元知识要点,确定学生掌握措施。 2、通过回顾、反思、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性。 3、反复法,即通过同一情景的多次再现,让学生达到自觉领悟的目的。 4、选择典型范例进行剖析,从方法的角度用儿童可以理解的语言,描述数学现象、解释数学规律。如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揭示条件与所求的联系,结合方法与思路分析,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5、加强规范要求,严把过程关。许多学生错误的呈现,是源于找的过程、计算的过程不规范,不仔细造成的。例如:在针对一些图形,通过统计分别找到个数这样的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从简到难,分别做好记号,对于没有做记号的学生,哪怕答案正确,也予以批评,目的是硬性规范,提高正确率。又如:找规律,特别是数字变化规律,我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规律,不能用想(说)代替写,这个过程必须落实。 6、加强方法沟通,体验方法的优化过程。统计与找规律有一定的方法,我们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做好比较与沟通,同样是做记号,有的清楚,一目了然。有的最后一塌糊涂。还有找图形的顺序与计数的顺序,都是有着一定的学问,这里必要让学生自己比较之后,去“悟”。并最终实现能主动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7、关注学困生。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由于个性的学习心理、特点、品质造成学习过程注意力集中度差,反应慢,遗忘快等现象。比如李红胤同学,他的乘法口诀背的不好,以至于做除法题时经常出错,于是我就采取每天一练,组成一对一的帮教措施,让她天天都能得到锻炼,另外,每天安排一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通过这几节课系统的复习及相应习题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对旧知识达到了巩固复习,同时又从复习中体验到了掌握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1/ 1

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

小学生错题原因分析(一) 家长在拿孩子的数学试卷时,发现错题原因基本为粗心或理解力不够,这两者都与孩子的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有关,今天我们主要就后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习惯、生活经历展开分析: 1、生理因素 孩子做计算题经常会出现看错符号、抄错数、漏掉数等情况,如一年级题目2+5=10,5-3=8,一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简单归结为孩子不认真、粗心,其实,有可能是孩子的视知觉还在发展中,视知觉能力包含了三方面的能力,一是短时间内记住所见的材料的能力;二是观察事物细微差别的能力,三是手眼协调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这些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粗心的概率自然降低。 另外孩子的视觉还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会关注到其新奇、兴趣的部分,这会掩盖事物的整体信息。比如在计算如105-42+58=5时,孩子一看到题目,就将关键的42+58去凑100。而全然忘记了计算顺序。 2、心理因素: (1)急躁 有的学生以为自己基础很好,不加思考,就计算出结果;有的是将作业当成任务,认为早完成早轻松;有的是看到题目条件之间复杂,遂急躁,不深入思考。 (2)缺乏自信 孩子在做某一题型经常出错,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自己就是不可能做对的。 3、行为习惯因素 (1)在解题后没有检查的习惯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做对,从不进行验算,依赖老师或家长批阅,待有错误再订正。 (2)不认真、严谨对待作业 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准确性,如果平时在解题习惯上缺乏应有的基本训练,那会很影响数学学习。比如学生平时不爱用草稿,阅题不划出关键条件等,都会造成解题错误。 (3)生活上缺乏秩序意识 这是很多小学生的共性。家长望子成龙,只希望孩子全身心投入到书本的学习上,导致他们基本生活被包办,这既使孩子失去了训练精细动作的机会,也无法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4、缺少必要的生活经历 孩子对生活缺少必要的经历,所以在面对一些需要生活常识的题目时,往往会不明所以。如以下题目是填写合适的单位: 1、一辆卡车载重量是5(),有的孩子会写“千克”;

二年级上数学错题集(最新整理)

二年级(上)数学错题集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量较短的物体,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画一条比4厘米长比8厘米短的线段。 4、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 ()条 ()条 5、毛毛用尺量三个长方形的长。 ()号长方形的长度超过6厘米;()号长方形的长度不超过6厘米。

6、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长5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 7、一根红彩带长30厘米,一根黄彩带长20厘米。把这两根彩带结成一根彩带,街头的地方是2厘米。最后彩带长多少厘米? 8、如果将下面绳子拉直,她的长度大约是()厘米。 9、按规律填数: (1)1 6 16 31 ()() (2)24 32 40 ()56 ()()(3)93 86 79 ()65 ()()10、猜一猜,每个汉字代表是几? 3 好好=() +朋8 朋=() 8 友友=() - 好 6 2 7 11、小朋友们排成一列,从前数小华是第三个,从后数小华是第8个,这支队伍共有()个小朋友。

12、一辆自行车2个轮子,一辆三轮车3个轮子,车棚里共有8辆车,19个轮子,小朋友想一想,有()辆自行车,有()辆三轮车。 13、爸爸去参加同学会,6个老同学见面,没人都要握一次手,爸爸握了5次手,他们一共握了()次手。 14、△+△+□=24 □+□+77=○ 14+○=99 则△=() 15、小胖剪一根长70米的绳子,第一次剪了25米,第二次剪了37米,剩下的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16、一种小球从高空落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落下高度的一半,例如它从6米高的地方落下,就会落到3米高的地方。如果将这种小球从8米高的地方落下,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 17、在做一道加法题时,小马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另一个加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错题分析

典型错题分析: 一、瞧图写钱数 (1)最基本的题目,班里有6人错。(2)考查知识点:认钱、计算与换算,班级错误集中的一题。 解题方法:先分类圈出相同单位的钱数,再计算:1元+1元+2元就是4元;5角纸币+5角硬币+2角纸币=12角=1元2角,1元2角+4元=5元2角 做对的同学有:隗凯斌、陈孟骐、白宇、谷俊澎、赵昊、李玥霖、张博雅、刘泓恺、孟帅奇 二、瞧图写钱数属于基本题,没有掌握的同学在课堂听讲上明显没有集中注意力,典型错例为18、50元=(18)元(50)角7、40元=(7)元(40)角 解题方法: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表示“分”,家长可根据孩子卷面的错误进行相应练习,也提出严肃批评,最基本的题目都没有答对,可见听讲没有用心,练习度也不够。 三、填单位错的把铅笔8( )的单位填成了8(元)的可见孩子的生活经验不足,没有便宜、贵的概念,可以举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讲解补充相关知识,如常见的学习用品铅笔、钢笔、练习本、橡皮等的一般价钱与常用单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价钱。 四、基本训练题型:复合单位换成单一单位,单一单位换成复合单位 五、换钱要加强练习的有:陈文浩、张光富、张博雅、孟帅奇、董晨瑶、张雨夕 六、人民币换算不同单位的比较大小还要单独训练 类型:6元7角与7元比较大小,3元5角与35元 20角与2元,算式与数进行比较,数与数比较 张光富与李晨旭的口算能力要加强: 班级典型错例记录:

人民币计算典型题目: 2元-5角= 元角 6角+7角= 元角 1元5角+5角= 元 教给孩子排序方法:把价钱抄在草稿纸上竖着排列,相同单位对齐,进行标号,再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如: 13 元 5角 35 元 48 元 3 元 5角 先比较“元”之前的数的大小,再比较“角”前面数的大小,进行大小按题目要求标号再排序,填写在卷子上。 解决问题 求两数相差几的题目不能正确列式的有:田晓彤、孟尚逸、孟帅奇、陈文浩,不明确求两数之间相差几要用减法,适当画图进行讲解以求明确为什么用减法? 解决问题错的有:董晨瑶、梁梦涵、张博雅袁丰鑫25-10=35(笔误?),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读题能力有待加强,不能图文并茂的瞧图,联系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加法与减法来解决问题。 班级学生情况概述:班里有很多同学在这次测试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特别就是隗凯斌、谷俊澎、赵昊同学的成绩提高很明显,也瞧出了家长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希望继续稳定状态,加强自我管理。个别同学成绩落后,一些基本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精品文档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011-03-09 16:50:34| 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本节课的教学重、 1 / 84 精品文档 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重视情境的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利用书中的情境图——旅游,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

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矛盾冲突。 课堂上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了很多种解题方法,课堂上随之也出现了不同的想法。当一个学生说出5 4×9这道算式时,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与学生在一年级原有的认识产生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我除了安排请学生来讲解,又安排了同桌交流等学习方法,学生自然而然的认识到要先用乘发算出分好组的人数,再加上没分的5人。突破了难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将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出运算顺序,在这点的处理上,感到处理的有 2 / 84 精品文档 点老师引的过多,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在练习题中设计了说运算顺序,计算,解决问题和给小马虎改错几中类型,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即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心中一直也存在着一点困惑,在教材中一直没有出现加或减在前乘在后的算式,但在本学期的期末的综合练习试卷中都已出现这种综合算式,为了更能突出先算乘的优越性,在课堂上我大胆做了一 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能力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 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 一共有()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 3 6 + 3 6 6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对齐) 5.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7.53+28+16= 5 3 + 2 8 8 1 2 8

+ 1 6 4 4 错因分析:少数学生把连加看出两道分开的题目.先前两个加数相加.再把后两个加数加起来.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让孩子理解先加前两个加数.再加上第三个加数. 8.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 62+34=96(元) 96+62=158(元) 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9.74-38得数大约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知道38可以看做40.但对于74部分孩子认为更接近80 . 10.一共有42位小朋友来上课.已经搬了35张桌子.19把椅子.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不清.把椅子和桌子混在一起. 11.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 12.画一个有直角的三角形. 错因分析:学生在连续学习角的基础上.惯性认为一定画直角.部分学生对三角形与角的区别不注意. 13.4+4=()×() 错因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4.补充口诀:五五(二五) 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5 ()×()=() 错因分析:学生把乘法与加法的意义混淆.写成5×5 16.3个4相加.和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17.小白兔一共有几只?小灰兔一共有几只?两种兔一共有几只?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以后.求两种兔子的总数时只考虑乘法.

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班级: 姓名: 1.将 13 2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 2.在下图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52公顷。 3.一根电线,第一次剪去53,第二次剪去5 4米,( )剪去的长。 A.第一次 B.第二次 C.无法判断 4.一块长方形草坪的周长是40m ,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1)一根电线长10米,第一次用去53,第二次用去5 3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先说说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2)一堆煤两天烧完,第一天烧了52,第二天烧了5 2吨。哪一天烧去的多一些?(如果去掉“两天烧完”呢) (3)两根同样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2,第二根剪去3 2米。哪一根剪去的长一些? 6.一台拖拉机耕地21公顷,这台拖拉机多少小时耕地5 4公顷?列式为( ) 7.(1)一个长方形的棱长之和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7:2:1。这个长方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两个数的比是7:2,他们的平均数是45.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8.从A 地到B 地,甲车需要4个小时,乙车需要5个小时。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 9.两筐梨共重54千克。从甲筐中取出5 2,从乙筐取出6千克,两筐剩下的同样重。两筐梨原来各种多少千克? 10.水果店橘子比苹果多100千克。橘子卖出3 1后,苹果的重量比橘子多25千克。橘子原来有多少千克? 11.(1)一笔钱,单买上衣能买15件,单买裤子能买20条。一条上衣比一条裤子贵( )%。 (2)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50天,乙队独做要40天,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低( )%。

12.将厚度为0.1毫米的一张纸对折再对折,这样对折4次后,这张纸厚( )毫米。 A.0.4 B.0.8 C.1.6 D.3.2 13.水结成冰厚,体积会增加10 1。那么,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将减少( )。 A. 91 B. 101 C.11 1 14.甲、乙、丙三个工程队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甲队修的是其他两个队的3 1,乙队修的是其他两个队的4 1。丙队修了多少米? 15.奶糖每千克24元,水果糖每千克18元,巧克力每千克48元。商店把这三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360元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 16.集体照收费标准:“6.5元,送4张照片。另外加印每张0.8元。”我们班有48名同学,2位老师。每人一张,应付多少元? 17.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搭成下面这组积木,至少需要( )个。 从上面看 从正面看 18.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9.把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多了8厘米,原来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0.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按3:1放大后,面积是( )平方厘米。 21.下列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统计表没有统计图形象具体,用处不大。 B.统计图中折线统计图最有用,它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C.这样分段整理身高数据不正确:140~145,145~150,150~155…… D.黄山、泰山、华山主峰的海拔高度,既可以制成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制成扇形统计图。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反思 转眼间,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在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也有过收获,现一并总结如下: 一、注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分物的实际操作活动并将操作和思想结合,具体来说: 第一、通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引入对除法的认识。教材首先用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由“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二、以前我总认为操作活动是比较“低级的”的,因此让学生尽可能脱离操作,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实践,我才深刻体会到借助实际操作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如果能将思考和操作有机结合的话,操作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操作也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落实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大数的估计能力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些数目较小的事物进行了估计,如抓一把小棒估计有多少根等。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估计出体育馆里大约能坐多少人,二年级学生对这种数量较多的事物估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结合现实生活安排一些生活中需要估计的素材,按由易到难的坡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的方法,也使学生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提高“百以内加减法”运算技能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册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百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呢?通过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向同级教师讨教,在教学中,主要来用以下方法: 第一、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百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法,理解运算的道理,结合教材创设的“买电器”、“收集的矿泉水瓶”等情境,鼓励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进行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时所使用的方法不同。 第二、三位数加减法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所以我认为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第三、设计“森林医生“趣味游戏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计算。 第四、合理的安排练习阶段,对于新学习的内容及时练、及时反馈,因为遗忘是先快后慢的,注意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在后面单位的学习中,也适当地穿插了有关的练习。 反思: 1、本班上课时候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怕分数低而抄别人的。

小学生数学二年级错题集(上学期)

小学生数学二年级(上半学期)错题集一.用竖式计算。 35+28-29=59+18+23= 83-47+18=76-34-16= 72÷9=45÷5= 8x2=7x9= 36÷6+14=7x5-12=

拓展一 + 4 6 7 4 - 3 8 98 - 71 - 2 6 拓展二 在里填上“<”“>”或“=”。 5 x 49 6 x 6 6 + 69 x 432 78-196024÷86÷214÷718÷2÷3 4 厘米 1 米 1 米100 厘米 1 米 10 厘米 2 米 拓展三 在里填上“+”“-”“x”或“÷”。 427=682>1020 4 < 6 99=1887=56355= 7 拓展四 在里最大能填什么数字? 4 < 26 6 x< 3268 > 9 x X8< 343x< 2638 >x 9

二.填空题 1.在算式 28 ÷ 4=7 中,4 是(),7是(),28 是()。 2.35 ÷ 7 读作:7x 8读作: 3.5 个 3 的和是多少?请用乘法列算式: 4.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六七四十二 5.两个加数都是 6,结果是多少? 6.4 个 3 相加的和,列式(); 30里面有()5,列式(); 7. 20÷ 4=5 ,读作(),被除数是(),4 是(),商 是()。 8.5 个 4 相加,用表示: 写成乘法算式是:或 9. 去掉()个就和同样多,再增加()个就和同样多。 10.一个数比 28 大,比 35 小,是 4 的倍数,这个数是()。 11. 把 12 个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个;12 个,每 4 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份。 12.把口诀补充完整。 ()十二四六()三()十八 ()得六()二十三()得九 13. 2 个 4 的积是(),2 个 4 的和是() 14. 有一些练习本,比 20 本多,比 30 本少,平均分给 6 个小组正好分完,一 共有(本练习本。 ) 15. 3 本数学书约厚 2( 字典约厚 4 () 你一庹长约()米( );教学楼约高 15();课桌长 60 ( ;小红一步长约 60();钉子长 5 ( )厘米;你一拃长大约()厘米。 );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一、《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对大人来说“厘米”和“米”非常简单,但是对孩子来说,要建立表象,理解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利用多媒体多出示一些长度是1厘米和1米的物体,进行多次感知。并且让他们多动手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课桌的长、宽、高,门窗的高度等,对学生日后填单位很有好处。 2、在教学1厘米有多长时,不要把尺子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以免放大的尺子误导学生。 3、测量要求从零开始,但是也应该教会孩子能够不从0开始也能计算出所量线段的长度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我注重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说一说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一年级下数学错题分析

一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现在是下午4时,用24记时法表示()时。 20mm=( )cm 5m=( )cm 一张10元可以换()张1元或()张5元 二张20元和二张5元可以换一张()元 一张100元=()张50元+()张20元+()张10元1元可以换()张2角 2张10元可以换()张5元 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胖身高134()一扇门大约2() 一只铅笔盒的宽大约60(),长大约22() 最大能填几? ( )-6<10 70>()+23 40-()>7 56+()<80 6=( )-10 5=()-15 最小能填几? 18+()>26 ()+19>37 写出计算过程 37+6= 56-18=

在()里填>、< 或= 25分()25角25分()2元5角2元5角()5元2角 2元1角()21角5角()50分1元=()角=()分 10角()元8角5分()5元8角2cm+8cm()10mm 70厘米+30厘米()1米35mm()5cm 2元()20角 应用题: 停车场上有35辆车,开走8辆,又开走7辆,一共开走几辆? 一共有100只气球,其中红色气球有15只,蓝色球有51只,黄气球有多少只?红气球和蓝色气球相差多少只? 每张纸可以做4朵花,小胖用了3张纸,小胖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停车场开来了26辆汽车,现在有40辆汽车,停车场原来有几辆车? 动脑筋: 7+4= 12-3= 7+5= 14-6= 7+6= 从3、7、9、12中选择三个数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2 □ + □ 3 5□ + □ 2 7 9 画一条长5里面的线段。画一套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复习百数表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错题集(全)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 一、最大填几 9×()< 65 2×()< 19 9 ×()< 75 52 > 6×()()× 5 < 21 55 > 8 ×()50 > 9 ×() 462 > 4□7 726 >□19 5□2 < 573 82□< 837 二、填空 1、 2、45是5的()倍,表示45里面有()个()。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000克棉花和8千克相比()重。 5、配列大小:200克、500克、2千克、5000克、6千克 6、500克+1500克=()千克3千克=1500克+()克1千克=1公斤=()斤一个5分硬币重1克,()个5分硬币重10克。

7、1000克比700克多()克,1千克300克=()克 8、你妈妈体重是()千克,你爸爸体重是()千克。 9、1000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对吗?() 10、2030千克比2000千克多()千克,1袋白糖重1()。 11、一个苹果重200克,()个苹果1千克。 12、按从轻到重排列。 600克1千克20千克3000克 ( ) ( ) ( ) ( ) 13、改正不对的单位。 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14、一桶油连桶重9千克,桶重100克,油重()千克()克。 15、一头大水牛的体重是469千克,大约是()千克。 16、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 17、1个2分硬币约重1克,1000个2分硬币约重()。 18、1袋精盐重500克,()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 19、4000克=()千克,1千克又叫1()。 20、一个四位数,百位上是6,百位上的数是千位上的数的2倍,其他数位上都是零,这个数是()。 22、电话机的价格是408元,约是(),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是5984元,约是()元,买这两种商品大约需要带()元。 2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西瓜重5()一个冬瓜重10() 一颗糖果重3()一个鸡蛋重50() 一袋大米重25()一辆卡车可以装货50000()

小学生数学中常见的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精品教育文档

xx数学中多见的错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生活当中人们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惠的人知错及时改正,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今后不犯类似错误。愚笨的人犯了错误仍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学习中也同样有类似现象发生,尤其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小学生喜欢急于求成、大意、字体不工整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下面就小学生多见的错题原因及解决对策作一探讨。 1.小学数学中多见的错题产生原因分析 学生常在作业或考试中出现计算错、抄错数、答非所问等一些现象。有些题自己苦思冥想想不出来,但经过别人稍一点拨,立刻恍然大悟。这些错题的背后,如果仔细分析,却隐藏着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详尽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2生活经验匮乏,对题目理解不透。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出题者所用的数字不是生编应造,每一道题的答案都符合实际生活、生产常识。如果你计算出飞机每小时行40千米;参加兴趣小组的有18.56人,遇到这种不符合实际的数时,就要回过头来检验是不是哪个地方出现了错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限的,有些数学题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1.3受思维定势,知识负迁移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最先学习的东西往往记忆比较深刻,如果以前学过的东西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这叫知识的正迁移,否则就叫知识的负迁移。在学习简易计算时老师总强调“凑整法“所以当学生遇到下面的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想到了“凑整“而忽视了简易算法的可行性。 1.4知识掌握不牢靠,思维不灵敏出错。数学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灵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做题时经常会套错公式,对于灵敏多变的题考虑不全面,比如: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公式混;梯形面积计算时除以2;把48根小棒平衡分成若干份有几种分法?大多数学生只想到1到2种做法。学生不能有条理、有顺序地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篇完整版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思考到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对数学活动本身的趣远远高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生动搞笑.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这样几点思想: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王爷爷买电器的情景,然后根据电器的价格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构成和发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先让学生搜集信息.获得初步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的,提出了多种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十分具有创造性。 3、重视学生的情情感体验 评价作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价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利手段,评价更尊重学生的一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扬起自信的风帆。课堂上要透过教师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认可的成就感,被人尊重是幸福的.快乐的,尊重他人同样是幸福的,快乐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创造性。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应当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因此,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用心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让学互评,让学生获得一种用心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殊途同归,鼓励算法多样化. 各个学生因其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无疑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即便就同一数学资料的学习而言,不同的学生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内错题汇总

二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集 一、数据收集整理 1、《课堂作业本》P3第2题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 A品牌(箱)12 10 15 13 B品牌(箱)8 9 7 10 (2)从B品牌牛奶9月份的销售情况看,售出最多的是第()周,售出()箱;售出最少的是第()周,售出()箱。 (3)两种品牌的牛奶销售箱数相差最大的是第()周。 (4)如果超市想再进一批牛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5)从上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6)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 二、表内除法(一) 1、《课堂作业本》P10第2题 根据算式填一填,圈一圈。 10÷2=5 一共有()朵花,平均分成()一共有()朵花,每份有() 朵,分成()份。 2、《同步练习》P7第4题

3、《同步练习》P8第4题 筐里有24个桃子,每次取出的个数一样多,几次可以取完?每次可以取几个? 4、《同步练习》P14第5题 读一读,想一想,分一分。 45只兔子9个家,家家只数都相差,最多最少差8只,你说如何来分家? 四、表内除法(二) 1、《同步练习》P25第4题 老师手上有5张扑克牌,分别是8、6、2、3、4,你能照样子拼出商是7、8的除法算式吗?看谁拼的多? 例:24÷3=8 2、《同步练习》P27第4题 一条长32米长的彩带,每次剪下8米,要剪几次才能剪完? 三、图形的运动(一) 1、《课堂作业本》P20第4题 五、混合运算 1、《同步练习》P33第3题 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0人,到和平站下车8人,上车1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同步练习》P34第5题 一辆公共汽车停靠在A站,下车10人,上车9人,这时车上有30人。停靠A 站前这辆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 3、《课堂作业本》P37第5题 张伯伯原来比李叔叔多22盆花,张伯伯送给了李叔叔8盆花,这时张伯伯比李

(完整版)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作者:李朝营 单位:新密市米村镇柿树湾小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做错数学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弄清楚学生真正的出错原因,才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避免错误,真正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教师,教学必须植根于探讨研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找到最佳方法进行解决,减少无效劳动,让师生之间在轻松愉悦中去学会知识。 我们仔细分析了学生们的作业,发现错误以计算、解决问题为主。下面我们从两方面谈谈错误的症结以及解决措施: 一、计算方面 1、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计算错误的收集,进行了汇总分类: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一些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不扎实造成的。如:9+6这样的,20以内的加减法还没掌握好。 (2)算理不明: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法则没有牢固掌握和准确运用造成的。如12×3有的学生就算2×3=6,最后结果等于16,没有体会到3个十的意义。 (3)思维定势:消极的思维定势具有习惯性,成见性,想当然等特性,会严重干扰和抑制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25÷5,36÷4,56÷8”等题后夹一道“20+4”,很多学生往往错算成“20÷4”。 (4)注意不集中:在计算过程中常出现看错数字或符号等顾此

失彼,丢三拉四的现象。 (5)书写潦草:有些学生不注意书写格式,字迹潦草,如把“6”写成“0”,把“7”写成“1”等。 (6)计算错误:一些计算方法很简单却常常出错误,如连续退位的多位数加减法,要不忘了进位或退位,要不不用进位或退位还去进位或退位。 (7)缺乏验算:计算中即使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有检查验算的习惯,也不难发现问题,自我纠正。可是,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学生,偏偏就没有验算的习惯。 2. 探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策略 计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计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规范书写格式。计算过程中的随意书写和杂乱的笔迹,是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了,经过这段艰苦历程,深受新课改的冼礼,在教材钻研、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等领域都有着较大的收获。教师明显表现出关注学生,重视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和其他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民主平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重视过程,重视引导求异思维,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等贯彻新理念的教学行为;一致希望能让学生以一种生动、活泼、有趣的方式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不费劲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多数同学已表现出对数学的一定兴趣,并已逐渐适应,形成初步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教师引导下已逐渐懂得倾听他人发言,与同学合作交流等。 一、在教材探研方面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都发生重大变化,突出了知识的形式的探究过程,同时增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与相互交流的机会,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它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宗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1.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领略教材图例的含义,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在新教材的例题、“做一做”中,都有一些漂亮的插图,这些插图对我们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把握好这些插图的内容,领略插图的含义,根据插图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如:上册在“比一比”中的“做一做”里有5幅插图,我在教学中利用这些插图开展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分组活动。在比长短中,我开展“谁的胳膊长”的趣味比赛活动,先分小组比出谁是小组中

胳膊最长的同学,再组与组比较,比出谁是全班胳膊最长的同学。这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小组里合作学习,使生与生之间有交流、讨论,在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学会了新知,教师真正站到了教学活动组织者的位置。在练习中也有一些有着指导意义的插图,这些插图也为我们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我们可发现练习里都有这样的题型与插图:让学生抽取0~10的11张数字卡片。要么用大数减小数(学减法),要么哪两个数想加得几(学加法)。受到教材插图启发,我让学生各自准备了自己的数学卡片袋,在巩固练习中开展分组比赛活动。这样学生自主活动始终贯穿于整个单元,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巩固了新知。 2.发挥教材信息资源,创造性创设问题情境 低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教学活动中能否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新教材在教授的图例中有许多能解决问题的多个素材与信息,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空间。如果能善于挖掘这些信息资源,创造性的创设问题情境,就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比一比”的新授课中,除了书本上列举的兔子与砖头、小猪与木头的比较外,还有萝卜与苹果、小猪与小鱼等多种有用信息,还可利用插图所提供的这些丰富信息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已获得的信息,让他们想一想:图中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样通过利用插图资源放开学生,让他们牵动探索,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多”与“少”的理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思维的培养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易错题集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1. 图形的拼组…………………………………………………………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看图写算式…………………………………………………………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位、写数………………………………………………………… 2.数位、写数………………………………………………………… 3.数位、写数………………………………………………………… 4.数位、双数…………………………………………………………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 3.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整十数加一位数……………………………………………………… 2.整十数减一位数……………………………………………………… 3.问题解决…………………………………………………………… 4.问题解决…………………………………………………………… 第七单元找规律 1.找规律……………………………………………………………

错题来源:第一单元 题目出处:数学书第6页 相关知识:图形的拼组 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经历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拼组过程,感知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意: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典型错题: 原题:缺了()块砖。错解:缺了(11 )块砖。 原因分析: 原因1: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教学时太突出强调用画一画“补墙”的方式来解题,没有抓住题目的侧重点,题目的重点是数出这堵墙缺了几块砖,而画一画“补墙”的方式其实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但在教学中,教师恰恰注重了怎么“补墙”,看学生是否将砖块修补好,通过修补好的砖块数,再来完成填空。 原因2: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对墙面结构认识不够,有的学生就认为砖块是平行叠放的。 教学建议: 建议1:采用多种手段,得出正确结论。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手指丈量、估计的方法,或用每行5块砖共30块砖,减去好砖的块数20,从而得到缺的块数是10块。学生只要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选择和判断。本题主要有两种思路,其一是直接算出缺的块数,其二是通过总块数减好的块数,求出缺的块数。两种算法可以相互检验。 建议2: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的,让学生观察,对比,得出哪几行的砖是一样的。然后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同时,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辅助手段,掌握“补墙”的方法,真正了解砖块的分布结构。

二年级数学错题整理

二年级上期数学错题整理 1、在横线上画,是的5倍,有()个。 2、()与4相加是20,()个4相加是20。 3、4和6相乘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4、2个5和5个2用同一句口诀计算,表示的意义相同。() 5、口诀“四五二十”表示4个5相乘的积是20。() 6、锐角都比钝角小。() 7、钝角都比锐角大。() 8、比钝角小的都是直角。() 9、比锐角大的都是钝角。() 10、直角都比锐角大。() 11、每一句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12、4+4+4+4+4+3 可以改写成算式()或() 13、小明家住在5楼,每上一层楼需1分钟,小明从一楼走到五楼需要几分钟? 14、小亮想钉板凳,板凳面厚6里面。现有下面三种长度的钉子,小亮应该选()长的钉子比较合适。 (1)6厘米(2)5厘米(3)7厘米 15、小红家离学校很远,大约有100()远。 16、教师的门高3米。() 17、2个6相乘的积加上18得多少?列式是() (1)6*2+18 (2)6*6+18 (3)6+6+18 18、加法算式:6+6+6+6=24,乘法算式:() 19、用两个下面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较大的三角形,这个较大的三角形还有直角吗?() 20、量一双鞋子的长度,一般用分米作单位。() 21、有()个角,()个直角

22、给下面的图形加一条线,使这个图形增加2个直角。 23、给下面的图形加一条线,使这个图形增加3个直角。 24、给下面的图形加一条线,使这个图形增加3个直角。 25、红领巾中有()个角,其中有两个(),有一个()。 26、下图中有()个直角 27、把42分成6份,每份是() (1)7 (2)8 (3)无法确定 28、下图有几个角() 29、()与5相加是25。 30、5和7相乘可以写成(),也可以写成() 31、因为2*2=2+2,所以3*3=3+3 () 32、4个5相加的和是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