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课-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课件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病论治探析

吴谦(1689—1748),清代宫廷御医,字六吉,安徽歙县人。
其作为总修官主编的《医宗金鉴》,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统编教材,书中汇集前人理论精华,分科论治,简明实用,易于理解,对后世临床辨证用药产生了重要影响。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不尽,该病易缠绵反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以下简称《要诀》)为该书之妇产科专篇,书中单列崩漏一门,治方15首,其辨证用药对临床颇有指导意义。
现将《要诀》对崩漏病的论治探析如下。
1 缓则治本,澄源止血《要诀》认为崩漏病因繁多,病机复杂,虚实夹杂,涉及多脏,但其发生与虚、热、瘀相关,病理机制以脾肾亏虚为本,瘀热为标,临证需详审病因病机,然后采取相应的治法。
1.1 养阴清热,止血调经 血热崩漏分虚实两类,实者为阳胜血热,虚者为阴虚血热。
吴氏认为血热崩漏实以阴虚为本,多与肝、肾二脏有关。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属木,主藏血,易升易动;肾为先天之本,为水火之脏,主封藏,若肾阴亏损,水不涵木,致肝火偏亢,热伤冲任,可成崩漏之疾。
《要诀》中用荆芩四物汤和知柏四物汤治疗虚热型崩漏,以达到养阴清热、止血调经的目的。
上述两方,既有共性,也有区别。
共性是两方均以四物汤为原方进行加味,《要诀》言“妇人血病主四物,归芎白芍熟地黄”,清·柯琴曰:“当归甘温和血,川芎辛温活血,芍药酸寒敛血,地黄甘平补血”,四药相伍,补中有行,补调结合,使补血不滞血,行血不伤血。
从药物分析上来看,两方又有区别。
荆芩四物汤在四物汤基础上加荆芥穗、黄芩,荆芥穗为荆芥之花穗,炒用可升发血中之郁热;黄芩泻实火,可治崩中下血。
诸药配伍,补精血,清血热,经水故自调。
知柏四物汤是在四物汤基础上加知母、黄柏,与荆芩四物汤功效相似,均可养血清热,但其滋阴养血功效更胜一筹。
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有金水相生之义,非为降火,实能助水,去热而阴不伤。
知母滋阴润燥,滋水化源,黄柏泻热除蒸,制命门虚火,二药相伍,补肾水清火热,去火可保阴。
妇科心法要诀课件模板-009(共11)

《妇科心法要诀》:小便淋闭
小便淋闭:
加味四物汤 产后淋闭腹胀痛,热邪挟血渗胞中,四物 蒲瞿桃仁膝,滑石甘草木香通。 【注】产后热邪挟瘀血流渗胞中,多令小 便淋闭,宜四物汤加蒲黄、瞿麦、桃仁、 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治之。 四物汤(方见首卷)。
《妇科心法要诀》:小便频数不禁淋沥
小便频数不禁淋沥:
黄 当归散 加味地黄汤 产后小便数且白,肾虚不固自遗尿;因产 伤胞多淋沥。频数补中益气宜,胞伤黄 当归治,参 术芍草当归。不禁六味加桂 附,益智螵蛸补骨脂。 【注】产后气虚下陷,多令小便频数而色 白。肾虚不固,小便自遗。因产时稳婆不 慎,伤其胞脬,多致小便淋沥。气虚频数 者,宜补中益气汤升举之。
《妇科心法要诀》:小便频数不禁淋沥
《妇科心法要诀》:产后门汇方
产后门汇方:
香连丸 黄连(十二两,净) 吴茱萸(十两,去 枝梗) 上先将二味用热水拌和,人磁器内,置热 汤炖一日,同炒至黄连紫黄色,去茱用连 为末。每末四两,入木香末一两,淡醋米 饮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滚 汤下。久痢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下; 中气虚者,用四君子下;中气虚寒者,加 姜、桂。
《妇科心法要诀》:产后门汇方
产后门汇方:
每丸重二钱七八分,静室阴干,须二十余 日。不可日晒,不可火烘,干后只重二钱 有零。铄蜡护之,即蜡丸也。用时去蜡壳 调服。
谢谢!
《妇科心法要诀》:血崩
血崩:
若因暴怒伤肝血妄行者,宜逍遥散加黑栀、 生地、白茅根以清之。若因内有停瘀者, 必多小腹胀痛,当用佛手散、失笑散,以 补而逐之。 十全大补汤 逍遥散 佛手散 失笑散(方 俱见首卷)。
《妇科心法要诀》:大便秘结
大便秘结:
产后去血亡津液,胃燥肠枯大便难,饮食 如常无所苦,不须妄下损真元,量其虚实 通利导,血旺津回听自然。 【注】产后去血过伤其津液,多致胃燥肠 枯,故令大便秘结。若饮食如常,无胀满 之苦者,不宜轻下,反伤元气。惟宜量其 虚实,用诸导法,待血旺津回,大便自然 顺利也。
中妇课件 第一绪言

《内经》 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确立了中医学的理 论基础。 其在妇科方面的贡献如下: 1 提出了妇女的解剖、月经生理、妊娠诊断等 基本理论。 2 初步论述了一些妇女疾病的病理,如血崩、 月事不来、带下、不孕、肠蕈、石瘕等。 3 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 4 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
不
女
螺:古代象形说法,指号角,现指阴道中
有螺旋纹、 即阴道纵隔。
纹:指先天阴道狭窄。
鼓:指处女膜闭锁。 角:指阴蒂过长致外生殖器畸形。 脉:指月经闭而不通。
九.清代与民国 《傅青主女科》《达生篇》 《医宗金鉴之妇科心法要诀》 十.建国以后 中医妇科学得以整理和提高,还出现许多 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
《产宝》--我国现存的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
六.宋代 妇产科----独立学科 在国家医学教育规定设置的九科之中有产科。 出现了较多的妇产科专著。
如: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 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著.
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产后“冲心” 、“冲胃” 、“冲肺”的症状和 治疗 指出了“三冲”的严重性.
七.金元时代 金元四大家---开阔了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的思路,对妇产科从不同角度做出了贡献。 如:朱震亨--《格致余论》: “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 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第一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
八.明代 妇产科专著较多,中医学对肾及命门学说 的研究和阐发,从理论上给妇产科以重大影 响. 如:《广嗣纪要· 择配篇》--妇女生理缺陷的螺、纹、鼓、角、脉 五种不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五不女”。
中 医 妇 科 学
侯 丽 辉 教 授
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是一部关于妇科保健的经典著作,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了解女性健康问题、护理身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会对《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进行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内容,并分享我的个人理解和观点。
我们来谈谈《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中关于妇科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女性健康问题备受关注,而妇科保健就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这部著作通过对妇科疾病的分析和诊断,提出了一些传统的保健方法和疾病防治的要点。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对现代女性健康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内容,例如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健方法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我们将深入探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中提及的一些重要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一些妇科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
这些内容不仅对于专业医务人员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对广大女性朋友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疾病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一些妇科疾病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我个人对于《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中的一些内容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同时也要注重日常的保健工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这对于我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于一些妇科疾病的预防,我们更应该注重日常的调养和饮食,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经典著作,它不仅对妇科保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于我们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健康,远离一些妇科疾病的困扰,活出更加健康、快乐的人生。
(整理)妇科病中医治疗法.

序妇女同胞占总人口的一半,她们不但负有极为重要的劳动生产任务,还负有生育子女培养后一代的任务。
她们的身体健康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也关系着民族生命的延续。
在旧社会,妇女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以及生理关系和生活关系,疾病成为妇女的最大威胁,从来也得不到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视。
解放后,全国妇女同胞在党的领导和关心上,已经根本上从政治压迫,经济压迫中解放出来,由于心情愉快,生活提高,她们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有所改善。
但是疾病的威胁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影响着她们的工作劳动和学习,祖国正在兴起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而妇女所负担的劳动任务又那样重大,如何保证她们的身体健康,如何帮助她们从疾病威胁中解放出来,使她们更健康,更愉快的参加工作劳动和学习,是我们卫生工作者无可旁贷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对卫生工作者的迫切要求和希望。
因此,省卫生厅,省卫协会于1956年联合召开了河北省中医治疗妇科病经验交流座谈会,企图通过会议,集中省内一部分有名妇科中医的经验与智慧,从祖国医学中挖掘治疗妇科病的有效方法。
参加座谈的中医大夫都是经过各县选拔的专门妇科,有的行医十一世,七八世,至少也在三世以后,他们都掌握了世代相传的宝贵治疗经验。
他们行医的年限有五十多年的,至少也在十五年以上,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他们的治愈率上看,有的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一般也在百分之六七十或八九十以上,有很多现代医学不能治愈的病,或者比较难治或濒于危险的病就,被他们治好了,或者减轻了症状,使病人转危为安,由于党的中医政策的影响与感召,和广大中医政治觉悟的提高,由于中央卫生部的重视,在会议期间派员亲临指导,给出席大夫以极大的鼓舞,因此都毫无保留的贡献出自己历代密不外传,视为珍宝的秘方和经验,在讨论中都能各抒己见,展开了学术上的热烈讨论和认真研究,使会议获得了丰富的收获,为今后治疗妇科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经验都是从千百万次临床实践中得来的,并一再证明是有效的。
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摘要:一、引言二、医宗金鉴与妇科心法要诀三、白话解的内容与特点四、对现代医学的启示与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有许多珍贵的医学著作,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其中,《医宗金鉴》与《妇科心法要诀》便是两部具有极高价值的中医经典。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两部著作的精髓,当代医学专家对其进行了白话解读,使得古代医学智慧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二、医宗金鉴与妇科心法要诀《医宗金鉴》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内容涵盖中医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被誉为“中医大全”。
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学的实践经验,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妇科心法要诀》则是专门针对妇科疾病的一部著作,详细论述了妇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中医妇科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白话解的内容与特点《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一书,对《医宗金鉴》与《妇科心法要诀》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并对原文进行了深入解析。
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这两部古代医学经典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理解和掌握。
同时,该书还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对古代医学知识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使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更具指导意义。
四、对现代医学的启示与影响尽管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仍为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例如,古代医学强调病因、病理和症状的辩证统一,这对现代医学的病因研究和病理诊断具有借鉴意义;古代医学注重个体差异,强调因人而异的诊疗方法,这为现代医学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思路。
同时,该书对古代医学知识的传承和发扬,使得现代医学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五、结论总之,《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是一部将古代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的著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掌握古代医学知识的途径。
这部著作不仅对医学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普通读者了解和关注自身健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医宗金鉴 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摘要:一、引言二、医宗金鉴简介三、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的主要内容四、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有许多珍贵的医学典籍,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其中,《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学家吴谦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医书,而《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是其分册之一,专门针对妇科疾病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对《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现代医学提供一些启示。
二、医宗金鉴简介《医宗金鉴》是清代医学家吴谦在总结前人医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而成的一部医学巨著。
全书共分四十四卷,包括基础理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医学领域。
书中的论述详细、严谨,既继承了古代医学的精华,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对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的主要内容《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是《医宗金鉴》的一个分册,主要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书中以歌诀的形式,概括了妇科疾病的要领,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记忆。
同时,书中还附有丰富的案例,供读者参考。
四、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影响尽管《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成书于清代,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和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例如,书中对妇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与现代医学的病理学、临床表现等有很高的契合度。
此外,书中的一些中草药治疗方案,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五、结论《妇科心法要诀白话解》是《医宗金鉴》中的一个重要分册,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
尽管成书于清代,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和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上册)

读书笔记
相当于中医药学的大百科全书,里面有大量的古代临床医学经验也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目录分析
导读
出版者的话
整理说明
1
御纂医宗金鉴 首卷
2
诸臣职名
3
凡例
4
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论注
5
订正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订正仲景全书凡例 御纂医宗金鉴卷一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 御纂医宗金鉴卷三 御纂医宗金鉴卷四 御纂医宗金鉴卷五 御纂医宗金鉴卷六 御纂医宗金鉴卷七 御纂医宗金鉴卷八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八 御纂医宗金鉴卷十九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一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二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三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四 御纂医宗金鉴卷二十五
精彩摘录
这是《医宗金鉴(上册)》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医宗金鉴(上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医宗金鉴(上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内容
医要
御纂
医宗金鉴
伤寒论
例
出版者
医宗金 鉴
分门别类
医书
职名
要略
心法
仲景
全书
诸臣
仲景全书金
内容摘要
本书90卷,是清政府组织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也是清代广为流传的医学教科书。将中医内容分门别类,采 精发蕴,编成医书15种。即:伤寒论法、金医要略法、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 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 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诀。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深入浅出,切合临床,便于诵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谦崇尚仲景学说。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 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 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论 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 首。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帝敕命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清朝前 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鼎盛,宫廷医学也达到顶峰阶段。乾隆皇帝务求 标榜文治,于乾隆四年(1739)下谕太医院编纂医书:“尔等衙门该修医 书,以正医学”。由大学士鄂尔泰和亲王弘昼督办,任命御医吴谦、刘裕 铎担任总修官(相当于主编),陈止敬担任该书的经理提调官。为保证医 书的质量,选派有真知灼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学者共同编纂,设纂 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武维藩等作为纂修官参加了编写。此外,还有 审效官、誊录官等人员,共70余人参加了编写工作。编撰中,不仅选用了 宫内所藏医书,还广泛征集天下新旧医籍、家藏秘籍和世传良方。 《医宗金鉴》是作者们对18世纪以前的历代医学著作加以校订、删 补,并节录编辑而成书的,是宫廷医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医宗金鉴》一 书,从医学文献校订整理的角度体现了宫廷医学的学术水准和成就。
2.调经门 经行腹痛证治 [提要] 论述痛经的证治。 [原文] 经后腹痛当归建,经前胀痛气为殃,加味乌药汤乌缩,延草木香香附榔。血凝碍 气疼过胀,本事 琥珀散最良,棱莪丹桂延乌药,寄奴当归芍地黄。 【注】经后腹痛或去血过多,乃血虚也。宜用当归建中汤补之,其方即小建中汤加 当 归也,经前腹胀痛,乃血气凝滞。若胀过于痛,是气滞其血也,宜用加味乌药 汤开之,其 方即乌药、缩砂、延胡索、甘草、木香、香附、槟榔也。若痛过于胀, 是血凝碍气也,宜 用琥珀散破之,其方即三棱、莪术、丹皮、官桂、延胡索、乌 药、刘寄奴、当归、赤芍、生地黄也。
[参考译文] 经后腹痛,多因去血过多,是血虛之象,宜用当归建中湯补之,其方即小建屮湯加 当归。若经前腹部账痛的,则多由于血气凝滞所致。如腹胀重于疼痛,是因气滞而 致血凝的现象,宜用加味乌药湯,行气以开之;若痛重于胀, 是因血凝而致气滞
的现象,宜用琥珀散破血以通之。
[解释] 释一:经后腹痛多属虚症,其痛绵绵,喜温喜按,治用当归建中汤,方中桂枝与归、 芍相伍和营补血;白芍与甘草互配缓急止痛;姜、枣、草、糖温屮健脾,以补其虚。 释二:经行腹胀、腹痛为气滞血凝,多属实证,胀属气滞,痛为血凝,故腹胀甚者, 可用加味乌芮散,以行气为主, 兼以活血,方中仅一味延胡为活血药,其它倶行 气之品;腹 痛甚者,可用琥珀散,以行瘀为主,兼以理气,方中仅乌药一味理气, 其它皆养血化瘀之品。可见临床证状稍有区别, 用药即各有偏重。
[参考译文] 妇女在经期出现口中吐血、鼻中衄血等血液上逆妄行的现象时,呌做 逆经。苦在受孕之后,仍按月行经而 胎儿不受损伤的,叫做垢胎。芡有受 孕几个月之后,忽然又 见^血来临而胎儿不堕的,叫做漏胎。以上这些都 是月经异 常的观象。
[解释] 释一:“逆经”亦叫倒经,临床较为常见,在行经前或 行经时鼻子出血,病重者 血从口鼻涌出。需服药沿疗。 释二: “垢胎”,是怀孕后仍按月来月经。此与“漏胎” 不同,漏胎不是按月而
精华药方
①当归建中湯:当归一两,白芍二两,肉桂一两,甘草炙七钱。
上咀,毎服三錢,加生姜枣水煎,空心服。
行,而是淋漓不断,如不治疗,必要流产。垢胎每月行经,量甚少,出血半天或一
天即止,此为 孕妇气血有余,可不必治。 释三:漏胎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因房事过多,或不惧跌 扑损伤引起伤胎而下血, 此时必须静养,卧床休息,服药治疗。二是怀孕数月后,无故血自下,有胎堕者, 有始不堕者, 漏胎而不墮,其中有按预产期而产的,有过预产期才产的, 俗称补 月。
《医宗金鉴》 编,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 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 口,便于记诵,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妇科心法要诀》。六卷(即《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四十九)。卷四十 四调经及经闭诸症;卷四十五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 卷四十六胎前诸症;卷四十七-四十八生育及产后;卷四十九乳症、前阴及妇科杂 症。正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释,内容比较规范,概念比较准确。 本书对每条歌诀进行病机分析,医理阐述,临床意义的探讨,对有附方的 条文进行方义分析,历代应用介绍等,使全书具备理、法、方、药临床应用的系统 性与完整性,并附部分验案,帮助读者理解应用。广泛适用于初学中医者和基层临 床工作者参考使用。
精华节选
1.调经门 月经异常 [提要] 论述激经与逆经、胎漏的区别4。 [原文] 属性:经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曰逆经。受孕行经曰垢胎,受孕下血漏胎名。 [注]妇女月经一月一下,此其常也。若经行而吐血、衄血,上溢妄行者,是谓逆经。 有受孕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垢胎。有受孕数月,其血忽下而胎不陨者, 是谓漏胎。此皆月经之异乎常者也。
吴谦生平
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作为御医, 吴谦经常随侍于皇帝身边。乾隆五年(1740年)早春二月,乾隆 帝患了感冒,吴谦、陈止敬等御医“敬谨调理,甚属勤劳,…… 且奏效甚速”,使乾隆帝很快就痊愈了。吴谦等因而受到了嘉奖。 在为宫廷服务期间,吴谦多次受到这样的恩赏。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诏令编纂医书,命吴谦、刘裕 铎为总修官。作为总修官,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重 要贡献。吴谦认为,医经典籍以及历代各家医书,存在着“词奥 难明、传写错误、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等问题,应予以 “改正注释,分别诸家是非”。 1742年,《医宗金鉴》纂修完成,乾隆帝赐名为《医宗金鉴》, 并御赐编纂者每人一部书、一具小型针灸铜人作为奖品。自1749 年起,清太医院将《医宗金鉴》定为医学生教科书;这部书还广 泛流传于民间,深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