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合集下载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

道教的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强调以自然法则为依据,通过调整身心与自然的关系来维护健康和长寿。

本文将从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和根本目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源自道家哲学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的身体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和生命活动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因此,道家医学的基本原理是以养生为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整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二、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道家医学的常用方法包括药物疗法、饮食疗法和锻炼疗法等。

药物疗法以中药为主,注重药物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来治疗疾病。

饮食疗法强调根据自然规律选择适合个体的食物,比如根据四季变化选择食材,坚持五谷杂粮的搭配,以达到滋补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锻炼疗法包括太极、气功等,通过调整呼吸、舒缓身心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三、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道家医学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健康和长寿。

道家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和病痛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与自然法则的背离所致。

因此,道家强调以天人合一的观念来调整身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心态来修正身体的不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强调“因势利导”,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道家认为,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需保持身心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因此,道家医学注重内外兼修,强调修身养性和修养禅定的方法,以达到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总结起来,道家医学和养生保健术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顺应自然、调整身心的关系,以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实践中,道家医学常常与其他医学理论和疗法相结合,以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效果。

道家养五脏法

道家养五脏法

道家养五脏法
养五脏法
养五脏之法,要妙之处,在于五脏炁旺之时养而取之,五脏炁衰之时养而补之.如春季养脾,秋季养肝,夏季养肺,冬季养心.这样就在一年四季之中,均能做到不失养生之道.
春夏应当养阳,因为真炁顺从天道,大运在肝与心,心肝乃为炁升之所.秋冬应当养阴,因为真炁顺从天道,大运在肺与肾,肾肺乃为液降之所.如此阴阳循环,不失养生之道.
肾炁生于子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中.当此之时,如果澄心静虑,闭目静养,存想火轮起于丹田,是为炁生而养之有法.
肝炁生于卯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下.当此之时,如果独坐闭目,多入少出,存想神炁相聚于黄庭之中,是为阳生而养之有时.
心炁生于午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中.当此之时,如果忘言去念,心炁不散,存想二炁交媾于火焰之中,是为神生而养之有法.
肺炁生于酉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上.当此之时,如果闭目静心,正身端坐,存想三味真火炎炎在金鼎之中,是为阴生而养之有时.
炼形之法在于起火,还丹之道在于聚炁.。

谈谈道家五行养生

谈谈道家五行养生

谈谈道家五行养生
*导读:道家五行养生是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制化关系,来说明人体健康护养
道家五行养生是根据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制化关系,来说明人体健康护养与客观世界自然万物关系的养生方法。

医学巨著《皇帝内经》指出自然界万事万物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如食物链产生或者因某一物种物质的缺乏会导致部分生物的灭绝,并且明确指出人体内部任何一个脏或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制化的关系。

同时,以五行归类,五脏、五腑、五体、五官、五志等,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循环系统之间的相生相克制化关系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力的基本动力。

所以,人体生病或者不健康,就是这些脏腑之间的阴阳关系失去了平衡。

我们根据这些人体五脏腑与五行之间关系,创立了五行养生饭、五行灸、五行药酒...,
通过调理五脏之间相生相克制化的平衡,在人体内部营造出风调雨顺的环境,来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的和谐、脏腑气血阴阳的和谐,最终实现治疗疾病、维护健康,达到延缓衰老的养生目的。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阴阳平衡百病不扰丨道家养生法让你阳气十足

阴阳平衡百病不扰丨道家养生法让你阳气十足

阴阳平衡百病不扰丨道家养生法让你阳气十足千年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从小变大,然后逐渐衰减的过程。

古人把阳气比作太阳,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亦不能生长。

天地的运行必须有太阳。

而人作为万物生灵一部分,自身阳气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

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

前面指的锻炼是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种锻炼方法--有氧运动。

那种运动损耗很大,运动之后要及时培补。

并且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

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锻炼,更不可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

道医讲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

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

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小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

道医讲“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

岂不知,流汗是宝啊。

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

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

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

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

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然每个人心火毕竟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

道教与养生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健康养生方法与技巧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与养生密切相关。

在道教的理念中,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和心灵健康的基础。

因此,道教中有许多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养生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调整心态,使人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生活状态。

一、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阴阳平衡在道教养生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道教提倡素食,认为素食有助于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可以净化身体和心灵。

素食食物富含植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道教还强调饮食的调养,例如搭配各种食材,以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如绿色蔬菜和水果富含阳气,而豆类和海藻则富含阴气。

通过合理的搭配,可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标。

二、运动和瑜伽锻炼,调理阴阳道教强调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倡通过运动和瑜伽锻炼来调理阴阳。

运动可以增强体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而瑜伽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提高身心的协调性。

这些运动和瑜伽锻炼可以帮助人们保持阴阳平衡,并且具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的作用。

三、修炼道家功法,调整身心能量道家修炼功法是道教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修炼道家功法,可以调整身心能量,提高阴阳平衡。

其中,太极和气功是道家修炼最常见的功法之一。

太极拳通过舒展身体、放松筋骨、调整呼吸,促进气血运行,达到阴阳平衡。

而气功通过呼吸运动和身体姿势调整,帮助人们消除身体的疲劳和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健康养生的效果。

四、修习静坐冥想,守护内心平静道教强调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修习静坐冥想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平衡与和谐。

冥想不仅可以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烦躁,还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阴阳能量,并且能够调整和平衡这些能量,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和养生的目的。

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和技巧,道教养生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 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肝为刚脏。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五脏简介
元 派
➢肾的生理特性 肾主闭藏:封藏,亦曰闭藏,固密储藏,封固闭藏之谓。肾主
封藏是指肾贮藏五脏六腑之精的作用。封藏是肾的重要生理特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藏真阴而寓元阳,为水火之脏。肾藏 精,精宜藏而不宜泄;肾主命火,命火宜潜不宜露,人之生身源 于肾,生长发育基于肾,生命活动赖于肾。肾是人体阴精之所聚, 肾精充则化源足。“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五脏简介
元 派
➢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脾性主升,是指脾的气机运动形式以升为要,脾升则脾气健旺。
脾气维持脏器的相对位置。 2、脾喜燥恶湿。,脾主湿而恶湿,因湿邪伤脾,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者,称为
“湿困脾土”。“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肝的生理特性 1.肝喜条达:条达,舒展、条畅、通达之意。抑郁,遏止阻滞。肝为风木之脏,
谢谢观赏
归元派归 元 派

冬季养生特点
元 派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 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 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 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 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 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 肾的养护。
归元派归 元 派
道家阴阳五行系统养生
国学文化 儒 释 道

沟通
元 派

修 身 齐 家 治 国 平天下
元 派
归 元 派
归 元 派
客观运动规律和轨迹,运动定律—就是道。

人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元 派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
或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 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就是 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 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 的。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 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 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 中。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 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 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肺位于胸腔,居五脏的最高 位置,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肺为华盖。
2、肺为娇脏: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娇是娇嫩之意。 肺为清虚之体,且居高位,为诸脏之华盖,百脉之所朝,外合皮毛,开窍于 鼻,与天气直接相通:六淫外邪侵犯人体,不论是从口鼻而人,还是侵犯皮 毛,皆易于犯肺而致病。他脏之寒热病变,亦常波及于肺,以其不耐寒热, 易于受邪,故称娇脏。。“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养生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 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 生命的意思。

阴阳
元 派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 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五行
元 派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
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 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是由于中国古代人对世界认识不 足造成的。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 始的普通系统论。
归五行图表元Fra bibliotek派归五行与天地人
元 派

五脏六腑
元 派

五脏简介
元 派
➢心的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
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心者,君主之官,神明 出焉。”
➢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盖,即伞。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 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等6 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 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冬季养生 仅防寒保暖就可以了吗?冬季养生应特别注意什么?如何过一个健 康温暖的冬季?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来探讨一下冬季养生。

六腑奇恒之府
元 派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 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子午流注
元 派

面诊图
元 派

冬季养生
元 派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 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 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