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排便训练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外科患者健康教育一、床上排便训练一、目的:指导卧床患者定时排便,以解除或预防便秘。

二、适应症:卧床不习惯床上排便有便秘倾向或存在便秘者,大手术后需卧床患者。

三、方法1、排除外界因素对患者床上排便的影响,如增设遮挡屏风、无关人员回避等。

2、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协助患者坐在便器上。

3、排便时嘱患者双腿屈膝协助用力,病情较重者勿用力排便,在排便时深呼吸,以防病情突变。

4手术前排泄训练重点是教会患者使用大小便器,演示便器放置和取出的方法。

5、如直肠有粪便硬块,应用润滑剂通便,无效时,可采用人工通便或遵医嘱清洁灌肠的方法。

二、咳嗽、咳痰训练一、目的:排痰,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肺膨胀,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并发症二、适应证: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内感染或无力咳嗽而引起的痰液淤积和引流不畅,手术后患者肺不张的预防与治疗。

三、方法:结合患者的体位向患者介绍和示范如何进行有效咳嗽。

患者一般采取坐位,身体稍前倾,双臂可支撑在膝上,以放松腹部肌肉利于其收缩。

然后指导患者以腹式呼吸深吸气,屏气3—5秒后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运用腹肌的有力收缩将痰液咳出。

如无痰者做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做完咳嗽后休息。

每次咳嗽次数不宜过多,根据体力情况,一般每次咳嗽2—3次,每日练习4—5次。

三、胸式呼吸训练(一)、目的掌握有效的呼吸方法,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并发症。

(二)适应证腹部手术后、腹部外伤等患者。

(三)方法嘱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将手贴于胸廓,让患者呼气末用手轻压胸廓,吸气时,有意鼓起胸廓,同时尽量使腹部在呼吸过程中保持静止。

如此反复练习。

每次15分钟。

四、腹式呼吸训练(一)、目的改善肺功能状态和缺氧程度。

(二)适应症开胸术后、胸外伤、肺部疾病等患者。

(三)方法可采用卧、坐、立位练习,以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同时要注意吸气时用鼻深呼吸,呼气时则用口缓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初始5分钟/次,渐增加至10~15分钟/次,2~3次/天。

床上排便训练教学内容

床上排便训练教学内容

精品文档床上排便训练(一)目的指导卧床患者定时排便,以解除或预防便秘。

(二)适应症卧床不习惯床上排便有便秘倾向或已存在便秘者,大手术后需卧床患者。

(三)方法1、排除外界因素对患者床上排便的影响,如增设遮挡屏风、无关人员回避等。

2、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协助患者坐在便器上。

3、排便时嘱患者双腿屈膝协助用力,病情较重者勿用力排便,在排便时深呼吸,以防病情突变。

4、手术前排泄训练重点是教会患者使用大小便器,演示放置和取出的方法。

5、如直肠有粪便硬块,应用润滑剂通便,无效时,可采用人工通便或遵医嘱清洁灌肠的方法。

2 护理2.1 心理护理疾病创伤与手术使得患者产生应激性焦虑、抑郁、紧张。

长期卧床、活动受限使得患者对周围的事情失去兴趣,不愿再做任何事,也不遵医嘱。

首先应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相信护士能够帮助他们。

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19] 。

当患者忧郁、痛苦、烦恼、疼痛时护士应主动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理智地对待疾病,控制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自然、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接受治疗护理,为疾病的痊愈奠定基础。

教会患者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如学会向医生、护士、亲人疏泄郁闷,深呼吸,音乐疗法等。

2.2 适应性行为训练在早餐后人的“胃一结肠反射”最强[20] 。

每天早餐后给予便器刺激患者排便,建立条件反射,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指导患者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入院即开始练习卧床排便,从环境、体位及暗示等方法着手,家属配合训练,使患者潜移默化并形成条件反射,经训练后患者床上排便适应性增强[21] 。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可避免有意识地抑制排便[22] 。

当患者要排便时,请其他人员暂时回避,围上精品文档屏风,为防止声音和气味传出去,可打开窗子、收音机,这样让患者拥有轻松、隐蔽的环境,全身进入松弛状态,利于排便。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排泄护理技术操作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排泄护理技术操作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排泄护理技术操作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重要性。

2. 掌握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3. 能够运用排泄护理技术操作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教学内容1. 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概念。

2. 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3. 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展示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示范视频。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实践练习。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排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示范视频:展示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示范视频。

3. 实践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排泄护理技术操作实践练习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准备2. 教学材料准备:准备教学PPT、示范视频和实践材料。

3. 设备准备: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如床、便器、护理垫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示范演示:播放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示范视频,并讲解步骤和技巧。

4. 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实践练习。

5. 讨论与问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理解。

八、实践指导1. 操作步骤讲解:详细讲解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每个步骤,包括如何正确使用设备和护理用品。

2. 操作技巧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如如何正确移动患者、如何使用便器等。

3. 注意事项提醒:提醒学生注意操作中的关键事项,如保护患者隐私、保持卫生等。

九、课后作业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关于排泄护理技术操作的课后作业,如阅读教材、写心得体会等。

躺床上排便操作方法

躺床上排便操作方法

躺床上排便操作方法躺床上排便是一种不常见的排便方法,通常适用于身体不便或行动不便的人。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方便地排便,还可以减轻身体的不适和痛苦感。

以下是一些躺床上排便的操作方法和建议:1. 创建合适的环境:首先,在床上布置一个适合排便的区域。

可以使用塑料薄膜或稳固的排泄袋,以防止床单弄脏。

确保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以防止翻滚或移动时妨碍排便过程。

2. 保持舒适:在排便前,确保身体处于舒适和放松的状态。

可以使用坐垫或枕头来提高躺卧的舒适度。

此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侧卧、仰卧或背卧姿势。

3. 深呼吸和放松:在开始排便之前,进行一些深呼吸和放松体操,有助于放松身体和肌肉,促进排便的顺利进行。

尽量避免紧张或担心,因为这可能会干扰排便。

4. 使用辅助工具:为了更好地进行躺床上排便,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辅助工具。

例如,使用小型枕头或卷毛巾放置在膝盖下,以提高腿部的高度,这有助于腹压。

另外,可以考虑使用排便辅助工具,如小便器、排泄袋或无臭的防漏床垫。

5. 展开排便:在开始排便之前,可以使用手指轻轻按摩脐周围的点位,促进胃肠蠕动和肌肉的放松。

可以尝试用指腹画出轻柔的圆圈,或轻轻按摩腹部。

这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并缓解便秘。

6. 适时排便:在感到尿意或排便欲望时,应及时处理,以避免疼痛或不适。

排便时,可以轻轻用手按摩腹部,以进一步帮助胃肠蠕动和排便的顺利进行。

7. 注意清洁:完成排便后,应及时将排泄物清理干净,避免床单弄脏或滋生细菌。

可以使用湿巾或湿毛巾进行清洁,并使用消毒剂清洁受影响的区域。

8. 注意身体姿势:排便后,需要小心翼翼地调整身体姿势,以避免不适或失衡。

可以逐渐转换到舒适的姿势,放松身体,以及休息一会儿。

9. 寻求适当的帮助:对于身体不便或行动不便的人来说,有时需要借助家庭成员或护理人员的帮助进行排便。

他们可以提供支持,确保环境舒适、清洁和安全。

10.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无论采用何种排便方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卧床患者侧卧排便法

卧床患者侧卧排便法

卧床患者侧卧排便法发表时间:2016-09-23T09:51:34.81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11期作者:翟继英[导读] 待患者排便结束后,把护理垫外侧部分折向其臀部,遮住大便;用湿巾纸擦拭肛门,并协助患者翻身至另一侧,完全擦净身体;最后撤出护理垫,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盖好被子.结果: 侧卧排便法较以往传统排便法效率更高,便于清理,节省人力。

翟继英解放军四〇一医院神经内科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目的:探讨侧卧位排便对病人有效排便,减轻疼痛,减少便秘发生的效果.方法:在患者臀部下铺好护理垫后,协助其侧卧,两腿弯曲,帮助患者盖好被子,以保护患者隐私。

待患者排便结束后,把护理垫外侧部分折向其臀部,遮住大便;用湿巾纸擦拭肛门,并协助患者翻身至另一侧,完全擦净身体;最后撤出护理垫,协助患者调整好体位,盖好被子.结果: 侧卧排便法较以往传统排便法效率更高,便于清理,节省人力。

【关键词】卧床患者;排便;侧卧排便【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241-01一、传统排便带来的难题在护理各种卧床病人时,如何帮助他们排便一直是个难题。

传统的排便器质地较硬,对耗时较长的截瘫患者、老年便秘病人等,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腰疼,骶尾部的创伤;对于随时可能排便的便失禁患者,由于粘膜和皮肤长时间的受到刺激和浸渍,可能引起破溃和感染;至于尾骶部已有褥疮、烫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破溃创面的病人,如何防止排泄物污染伤口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排便时的异味扩散,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还给病人带来窘迫和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侧卧排便法神经内科老年卧床患者较多,若患者在排便时,需护士协助患者使用便盆在床上平卧排便,给护士和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创造发明中,我们尝试用侧卧排便法来改变以往的传统操作,现将卧床患者侧卧排便法介绍如下。

1.用品准备:一次性护理垫1块,消毒湿纸巾若干。

协助卧床病人大小便

协助卧床病人大小便

不能先扶病人到厕所再开坐便椅 不能先收坐便椅及冲厕所再扶病人回床 必须要确认坐便椅是否已牢固
示 范
案例:病人男,70岁,消瘦,肛周皮肤有糜烂,因右下肢骨 折,不能下床大小便,现在说要大便,你如果是当班护工, 你会怎么办?
法律链接
护工在病人生活照顾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第三步: 根据需要 找人协助
便盆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做好解释,让平人平躺在床上 垫好中单,站在病人的左侧或右侧 将病人的裤子解开裤带,褪至大腿 能配合者:嘱起屈曲双腿,抬高臀部做拱桥状 不能配合者:嘱起屈曲双腿,用手协助抬高臀部做拱桥状 将便盆放入臀下 把裤子拉上遮住会阴部,臀下裤子要拉在便盆外,冬天注意保暖 便后用卫生纸擦净 整理衣服
尿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 病人仰卧,双下肢微曲稍像外展或伸直自然外展

用柔软卫生纸垫在尿壶口下缘 将尿壶上缘置于阴阜上,下口置于肛门与阴道口之间 使用时尿壶下缘紧贴患者的会阴部 女病人小便后要用卫生纸擦拭干净,注意要从上往下擦
注意事项

不能把尿壶一直放在病人会阴部 使用时液 要记尿量病人,要将小便倒入收集杯
便盆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用新便盆时,要先检查(用手摸)便盆内口边缘,如果发现粗糙或便 盆有裂缝不能给患者使用 放、取便盆时患者臀部抬高要有足够的高度,不要强行放取,以免刮 损患者皮肤。 要清楚便盆的各个部分的作用,不能用手抓倒出口 若大小便污染了中单、衣服、被褥要及时更换 天气寒冷时要注意患者的保暖 在送大小便倾倒的路程中,要用报纸遮盖便盆,以免影响环境卫生 倾倒大小便时,要将棉签,开塞露等物品分开,放到黄色垃圾袋中, 不能倒进厕所以免堵塞

排便功能训练护理规范

排便功能训练护理规范

排便功能训练护理规范一、操作目的通过训练让患者形成有规律的排便习惯。

二、评估要点1、评估有无影响患者排便的因素:年龄、饮食习惯、个人习惯、日常生活情况、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疾病情况、治疗及检查情况。

2、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了解患者治疗用药情况。

3、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有无腹痛、腹胀及会阴部皮肤情况。

三、物品准备合适的排便器,必要时备防跌倒等器具。

四、操作要点1、充分评估患者,确定患者的情况,适宜进行排便功能的训练活动。

2、环境准备:确保环境安全私密,避开进餐时间、查房时间以及治疗护理时间。

3、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上洗手间排便,注意防跌倒和避免受凉。

对于卧床的患者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便器。

4、床上排便姿势训练:患者取坐卧或半卧位,嘱患者深呼吸后屏气,往下腹部用力,做排便动作。

5、指导患者进行盆底部肌肉运动:患者平卧,双下肢并拢,双膝屈曲稍分开,轻抬臀部,缩肛、提肛 10-20 次,每天训练 4-6 次。

6、腹部按摩:训练患者排便时,操作者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沿脐周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按摩。

7、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8、观察患者排便训练效果并做好相关记录。

9、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8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按照护士的要求主动进行各项功能锻炼。

2、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进食习惯。

六、注意事项1、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排除相关禁忌:腹部、肛门手术后 3 天内以及极度虚弱的患者避免进行排便功能训练;心肌梗塞、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排便功能训练时禁止用力排便。

2、在进行腹肌、盆底肌肉训练以及腹部按摩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保证患者安全。

我要拉粑粑教案

我要拉粑粑教案

我要拉粑粑教案
拉粑粑教案
目标: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大小便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器材:厕所、纸巾、儿童马桶座椅(根据儿童年龄情况而定)、洗手液、干净的毛巾。

步骤:
1. 教育儿童认识身体的排泄需求,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自然的过程。

2. 解释儿童应该在厕所上进行排泄活动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这是一种卫生习惯,并且可以避免疾病传播。

3. 指导儿童正确使用儿童马桶座椅和纸巾,教他们如何坐在马桶上,并将纸巾用于擦拭。

4. 告诉儿童在拉完粑粑后需要用洗手液和水彻底清洗双手,并用毛巾擦干。

5. 鼓励儿童养成定时上厕所的好习惯,例如在餐后、睡前等固定的时间段。

6. 夸奖和鼓励儿童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上厕所,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7. 如果儿童出现不愿意上厕所或有尿布恐惧症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鼓励他们赞美他们在厕所上拉粑粑的行为。

8. 实际演示给儿童看如何使用马桶和纸巾,并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大小便习惯。

注意事项:
1. 为儿童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条件卫生。

2. 鼓励儿童自己动手,逐渐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3. 不要过分强调尿布恐惧症或不给予太多惩罚,以免加重儿童不愿上厕所的情况。

4. 尽量保持教学过程愉快,通过游戏和模仿等方式让儿童更容易接受。

5. 家长和教师一起合作,共同指导儿童,以便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连贯的教育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上排便训练
(一)目的
指导卧床患者定时排便,以解除或预防便秘。

(二)适应症
卧床不习惯床上排便有便秘倾向或已存在便秘者,大手术后需卧床患者。

(三)方法
1、排除外界因素对患者床上排便的影响,如增设遮挡屏风、无关人员回避等。

2、在患者允许的情况下,抬高床头,协助患者坐在便器上。

3、排便时嘱患者双腿屈膝协助用力,病情较重者勿用力排便,在排便时深呼吸,以防病情突变。

4、手术前排泄训练重点是教会患者使用大小便器,演示放置和取出的方法。

5、如直肠有粪便硬块,应用润滑剂通便,无效时,可采用人工通便或遵医嘱清洁灌肠的方法。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疾病创伤与手术使得患者产生应激性焦虑、抑郁、紧张。

长期卧床、活动受限使得患者对周围的事情失去兴趣,不愿再做任何事,也不遵医嘱。

首先应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相信护士能够帮助他们。

语言交流是护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19]。

当患者忧郁、痛苦、烦恼、疼痛时护士应主动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理智地对待疾病,控制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自然、轻松、愉快的心情来接受治疗护理,为疾病的痊愈奠定基础。

教会患者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如学会向医生、护士、亲人疏泄郁闷,深呼吸,音乐疗法等。

2.2 适应性行为训练在早餐后人的“胃一结肠反射”最强[20]。

每天早餐后给予便器刺激患者排便,建立条件反射,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指导患者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入院即开始练习卧床排便,从环境、体位及暗示等方法着手,家属配合训练,使患者潜移默化并形成条件反射,经训练后患者床上排便适应性增强[21]。

2.
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可避免有意识地抑制排便[22]。

当患者要排便时,请其他人员暂时回避,围上
屏风,为防止声音和气味传出去,可打开窗子、收音机,这样让患者拥有轻松、隐蔽的环境,全身进入松弛状态,利于排便。

2.4 健康宣教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从,提高护理质量[23]。

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围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让患者认识并重视便秘的问题,不可忽视便意。

指导患者尽可能早日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要加强床上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做床上运动:上下肢屈伸,收腹抬腿,提肛收腹等,以牵拉腹部肌肉,同时可增加腹压,以促进肠蠕动。

加强功能锻炼是增加肠道蠕动,提高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的重要措施[24]。

指导患者行腹式深呼吸,训练其肛门肌肉有节律收缩舒张运动,而且深呼吸能增强腹肌的力量,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对排便动力减弱的患者,教会他们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憋气以增加腹压,轻压肛门后部以协助排便。

为避免用力排便时腹压骤增,切口裂开,指导患者用手轻按住切口,以对抗张力。

2.5 饮食护理患者因不同文化、信仰、地域、民族、经济基础的差异,其饮食习惯受到种种习俗与认识的影响,要改变其中不合理的成分,需要传授大量的健康教育知识。

对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首先要进行饮食教育、营养知识宣教。

改变其不恰当的食物禁忌观,保证多摄入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术后第一餐以咸流汁为主,如鸡汤、排骨汤加碎青菜,量约400ml,进餐时尽量做到细嚼慢咽,避免快速进食过程中过多空气吞进胃肠道而引起腹胀。

特别是要提高术后3d内主食(谷类食物)、蔬菜、粗纤维食物的进食比例,少吃或不吃较甜的点心、奶粉、豆奶、糖等易产气食物。

鼓励患者多饮水,因为水可作为润滑剂,食物在肠道中充分吸收水分才能膨胀,软化粪便,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刺激肠蠕动[25],从而达到顺利排便。

每日饮水量保证在1500ml左右,额外丢失时另外补充,早起饮温开水或淡盐水200~300ml,以促进肠蠕动。

每日饮用蜂蜜或鲜梨汁,食用方便,味道好,病人易接受。

有人推荐老年人饮食脂肪、蛋白质、糖类三者比例为1∶1∶3,即脂肪占20%,蛋白质占20%,糖类占60%[26]。

2.6 便秘的护理有关便秘的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腹部按摩、腹部热敷、开塞露、缓泻剂、灌肠法及脐部与穴位治疗法。

腹部按摩是靠机械性动力作用增强肠蠕动,阻止肠袢间的粘着,促进胃肠蠕动尽早恢复,不受病情限制,患者容易接受,无任何并发症[27]。

定时按摩腹部,沿着结肠自右向左作腹壁环行按摩,以促进肠蠕动,3~4次/d,5~10min/次,或在排便前20min进行。

封志英[28]介绍的指压按摩法解除卧床患者便秘有效率达96.2%,要求腹部按摩手法要缓慢、柔和、力量要适度,指压取穴要准确,强度要适宜。

朱文芳等[29]提出利用增加腹压,提高直肠内压力而产生便意、压迫腹部或腹部用力均可增加腹压,但是腹部持续用力可发生痔疮,腹压长期增加也可导致直肠脱出,盆底损伤,故需掌握适应人群。

开塞露是一种常用通便药物,主要成分是50%甘油或少量山梨醇,通过高渗液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排便。

石腊油等润滑剂有润滑肠道作用,能有效妨碍水分吸收,对顽固性便秘,粪便干枯,排出无力的老年体弱者最为适应,可长期服用,如每晚睡前服石蜡油20ml,第2天晨起排便,有利于养成定时排便的条件反射,但应注意长期应用可使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

通常,直肠对粪便压力刺激有一定阈值,达到此阈值即可产生便意[30]。

但通便药物不良反应多,易给患者带来胃肠不适,且吃药便泻,停药复发,如长期服用,可降低肠壁神经感觉细胞反应性,即使肠内有足量的粪便,也不产生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31,32]。

故必须掌握短期适量应用的原则。

2009年12月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近年来强调脐部与穴位治疗的报道文献也较多。

脐即神阙穴,通过按摩、药敷脐周,刺激神阙穴,使患者阴阳调和,胃肠蠕动增加,达到泻下通便的目的。

其中范来云等[33]介绍的薄荷脑与大黄乙醇敷脐不仅使药物直接刺激肠道,促进已混乱的肠道功能恢复,而且减少了药物对其它系统的刺激,起到了缓泻通便作用。

陈美琴等[34]介绍的食疗加脐部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效果明显。

周红玲[35]提出足浴联合足部按摩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其原理是通过对足部脏腑反射区的穴位,经络等进行湿热刺激,促使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胃、小肠、结肠等反射区血液的流量和速度,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为各组织器官提供更多营养,增强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

黄英英等[36]报道,按压气海穴治疗便秘时间在2~10d的病人,大部分在1d内能顺利排便,总有效率为96%,赖红梅等报道用耳穴压丸预防和治疗便秘时间在3~10d的病人,在1d内能顺利排便的有效率为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