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音乐第6单元《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啊

《八音和鸣》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名族器乐曲子的了解和欣赏,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名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名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2.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名族乐器知识,能够说出常见的名族乐器和名称及其分组,能辨识他们的音色。
3.能力目标:让学生聆听民族乐曲,感受名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比较、欣赏、直观等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感受中国民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名族音乐的热情。
教学准备:音频教学方法: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翻身的日子》的音乐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乐曲是一个怎样的情绪(热烈、喜悦、欢快)师:那这首曲子都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呢?生:(梆笛、曲笛、唢呐、笙、琵琶、扬琴、中阮、板胡、二胡、中、大胡)介绍作品师;今天我们的课题是《八音和鸣》,“八音”指的是我国名族乐器以为制作材料为依据,可以分为八大类别。
经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
吹、拉、弹、打,小游戏:器乐分类师:你认为你手中的这种器乐应该归类到哪一组?师:同学们已经找好了位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坐的对不对?听一听认识了这些乐器,下面老师要播放一些名族器乐独奏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声音。
师:同学们,通过赏,你们说,中国民乐美不美?(播放《奇迹》)今天我们感受了中国名族乐曲的独特魅力,这么美妙的音乐,当今许多年轻人对它不感兴趣,更偏向于流行音乐。
女子十二乐坊将中国民乐推向世界,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而共同努力。
(课后思考:怎样让中国民乐走向世界?)。
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民族乐器和当代民族乐器的分类。
2、能说出几种民族乐器,并知道其所属分组。
3、聆听一些著名的民乐独奏片段,感受民乐的韵味和魅力。
4、感受并分辨不同乐器的音响特点,进行归类。
5、聆听大型民族管弦乐团作品——《春节序曲》,辨识乐器与声音。
教学重点
当代民族乐器分类。
教学难点
乐器音响特点的归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卧虎藏龙》音乐。
两个问题。
二、课程导入
1、编钟的图片
2、编钟的视频
三、民族乐器
1、八音是什么?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2、当代民族乐器
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
四、民族器乐
1、民乐独奏欣赏(带着问题欣赏片段)
二胡—《空山鸟语》
琵琶—《琵琶语》
笛子—《扬鞭催马运粮忙》
民族鼓—《中国龙》
2、和鸣——大型民族管弦乐
民族管弦乐团声部示意图(知识拓展)
中央民族乐团—《春节序曲》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初步认知了中国民族乐器,那么你还记得当代民族乐器分为哪四大类吗?
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
2、四大类乐器你能各举出至少一个代表乐器吗?
拉弦乐器:二胡、板胡等
弹拨乐器:琵琶、古筝等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等
打击乐器:鼓、锣等
六、课外拓展
寻找你喜欢的民族管弦乐,试着听辨其中各种乐器的声音,你会发现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哦!。
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宠爱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倾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三、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区分它们的音色。
四、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
五、在听赏《紫竹调》时,能指出演奏中的“加花”技法段落或乐句,并参与“加花”创作,进展自身创作力。
教学重点:听赏《紫竹调》。
教学难点:“加花”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课前播放音乐《紫竹调》。
2.上课礼仪。
二、导入同学们刚刚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在踏进教室时你听到教师播放的这首乐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生……〕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紫竹调》,大家刚刚听出了这支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生……〕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族音乐也有几千年绚烂历史,,有着很多像《紫竹调》这样好听的音乐。
今日,教师将带着大家进展一次民族音乐之旅。
三、一些乐器〔独奏〕1、看一看,听一听。
〔1〕“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八种重要材料,人们常用“八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
(2)民族管弦乐队乐器的组成〔分类〕:吹拉弹打吹管乐器:梆笛,曲笛,萧,笙,唢呐,管子弹拨乐器:柳琴,琵琶,三弦,中阮,筝,扬琴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中胡,革胡打击乐器:大鼓,堂鼓,板鼓,排鼓,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碰铃,木鱼,拍板,梆子〔3〕分别介绍以下乐器,倾听音乐片段,并提示学生留意其音色特点。
乐器名称笛子箫唢呐琵琶古筝扬琴二胡高胡音色特点高亢、光明悠长、幽静、抒情光明、高亢,豪放高音区光明而富有刚性中音区严峻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动听、动听、美丽高音区动听、光明;中音区严峻、纯洁而透亮;低音区模糊、雄厚而浅薄。
美丽抒情、极富唱歌性明朗、清亮,〔适宜演奏美丽、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
七年级八音和鸣教案

七年级八音和鸣教案教案标题:七年级八音和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八音和鸣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习八音和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音乐器材: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3. 教学素材:八音和鸣的音乐作品、视频示范等。
4. 学生乐器(可选):让学生自带或学校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如音符、节奏等。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八音和鸣吗?有没有听过八音和鸣的音乐?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介绍八音和鸣的概念:指同时发出两个或更多音符的音乐现象。
2. 讲解八音和鸣的基本原理:通过不同音高、音色、音量的组合,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步骤三:示范演奏(15分钟)1. 播放八音和鸣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
2. 请一些学生上台演奏一段简单的八音和鸣乐曲,如使用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步骤四:技巧学习(20分钟)1.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演奏简单的八音和鸣乐曲。
2. 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八音和鸣技巧,如和弦的演奏、音符的分配等。
3. 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步骤五:合作创作(15分钟)1. 学生自由组合,使用不同乐器进行合作创作,创作出自己的八音和鸣乐曲。
2. 学生互相演奏自己创作的乐曲,分享彼此的成果。
步骤六: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合作创作成果,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感受。
2.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八音和鸣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拓展活动:1. 邀请学校乐团或音乐爱好者来校进行八音和鸣的示范演奏。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八音和鸣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奏、技巧学习、合作创作等环节,全面培养了学生对八音和鸣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创作,培养了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初中音乐教案)《八音和鸣》教学设计

《八音和鸣》教学设计初中音乐教案教学目标:I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I过程与方法: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I知识与技能:⑴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2)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3)在听赏《紫竹调》时,能指出演奏中的"加花〃技法段落或乐句,并参与“加花〃创作,发展自身创作力。
教学重点:听赏《紫竹调》教学难点:"加花〃的创作与表现教学设想:本单元以”八音和鸣〃为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中国民族音乐,但现在的中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知之甚少,也谈不上喜欢。
所以,让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通过听赏一些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为力求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课件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一些经典的民族器乐曲,如《欢乐歌》、《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感受二胡、锁呐、古筝及江南丝竹的韵味和魅力。
此外,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除了会让我们充分感受其清新、典雅的风格外,在演奏中出现的〃加花〃的技法,也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在学习方法上,我改变以往欣赏课一听到底的方法,采用了游戏分组、听音乐选画、唱音乐主题、“加花〃创作与表现等方法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
“加花〃创作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我首先让学生比较《紫竹调》中旋律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加花〃的技法,即 "你简我繁、我简你繁〃,另外每个小组只创作1至2个小节,降低了创作的难度。
教学准备:CAI课件、打击乐器、曲谱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想一•组织教学1・课前播放音乐《欢乐歌》2•上课礼仪听音乐进教室《欢乐歌》为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其情绪欢快活泼,便于营造典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初中八音和鸣教案

初中八音和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八音分类法,认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构成。
2. 欣赏各种乐器演奏的曲目,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八音分类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教学难点:1. 对八音分类法与乐器特点的理解。
2. 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
2. 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3. 相关音乐曲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八音分类法,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构成。
2. 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乐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详细讲解八音分类法,包括金、木、水、火、土、石、丝、竹八类乐器。
2. 举例说明各类乐器的特点和代表曲目。
三、音乐欣赏(10分钟)1. 播放各类乐器的代表曲目,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分析该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八音分类法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2. 强调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要关注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查找一种乐器的资料,了解其历史、演奏技巧和代表曲目。
2.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传统音乐曲目,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八音分类法,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基本构成。
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分析乐器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培养了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八音分类法与乐器特点的讲解,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八音和鸣 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八音和鸣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八音和鸣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通过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理解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3. 练习合唱及演奏八音和鸣的曲目,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习了解八音和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 分析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及表现方式;3. 练习合唱和演奏八音和鸣的曲目。
教学难点:1. 分析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2. 练习合唱和演奏八音和鸣的曲目。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八音和鸣作品的CD或音频文件;3. 演奏八音和鸣曲目的乐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个充满活力的八音和鸣曲目开场,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Step 2:介绍八音和鸣(10分钟)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和讲解八音和鸣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对八音和鸣产生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Step 3:欣赏八音和鸣作品(15分钟)教师播放八音和鸣的著名作品,辅以文字介绍和图像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和观察,理解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
Step 4:分析八音和鸣(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八音和鸣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节奏、配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
Step 5:合唱和演奏练习(20分钟)教师分发八音和鸣曲目的乐谱,并指导学生进行合唱和演奏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组进行练习,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互相帮助。
Step 6:演出和总结(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进行八音和鸣曲目的演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和演奏技巧,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八音和鸣。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让学生选择一首八音和鸣曲目进行自学和演奏,或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八音和鸣的感想和体会的文章。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和了解八音和鸣的历史和发展;2.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音乐团队或合唱团的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3.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首八音和鸣作品进行演唱或演奏,并进行录音或视频制作,与其他同学分享。
八音和鸣教案

八音和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八音和鸣,掌握八音和鸣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团队合作,学会演奏八音和鸣。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1. 八音和鸣乐器(鼓、钹、木鱼等)。
2. 八音和鸣演奏视频及相关音频资料。
3. 展示板、图片。
教学内容及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八音和鸣演奏视频,并问学生对八音和鸣的了解程度。
步骤二:介绍八音和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板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八音和鸣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
步骤三:分组合作学习(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八音和鸣乐器进行学习。
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研究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步骤四:乐器演奏实践(2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乐器演奏。
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欣赏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五:合奏实践(20分钟)将各个小组的乐器合在一起,进行合奏实践。
学生互相协作,按照指挥的要求进行合奏。
步骤六:回顾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八音和鸣的特点是什么?2.你觉得八音和鸣对于培养合作能力有什么帮助?3.你对八音和鸣的演奏技巧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步骤七: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介绍八音和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八音和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和合奏实践,学生们提高了合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只能学习一种八音和鸣乐器,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机会更全面地了解和演奏八音和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重点: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琵琶的艺术表现力。
学法指导
听赏、讲解、体验、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
当堂训练
欣赏《十面埋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导入新课:
师:今天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秦王朝灭亡后,以项羽和刘邦为代表的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进行了殊死搏斗,这个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十面埋伏》
A示范性欣赏:
师:比如说“列营”:要表现出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烈场面,预示着战争的风暴将要来临。轻同学们预想一下,应该用什么样的琵琶指法,再加上什么样的力度和速度才能将其表现出来呢。
判断:老师用这样的旋律表现可否呢?
如果用另外一段呢?
小结:第二次的演奏更加切合列营的场景,它用了很大力度的扫轮,以及由慢渐快的扫拂。
(二)探究琵琶丰富表现力的原由
分小组讨论:
1、琵琶的特殊音色跟琵琶的结构有关,请观察一下琵琶的结构及作用。
2、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指法丰富多变有关,但是总的来说分为两类,请根据之前欣赏的视频资料,用动作模仿并表达处不同的指法表现的情绪。
(三)合唱练习:
琵琶通过用不同的指法来表达它的丰富表现力,我们的人声更有很强的可塑性,接下来老师需要大家一起配合玩个游戏。
(二)新课教学
1、神奇的笛、埙
(1)骨笛
A骨笛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乐器是骨笛。
介绍浙江余姚出土的骨笛:距今七千年前,是横吹的笛子。
介绍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距今八千多年,它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多年,同时还是世界上同时期遗传物中最完整、音乐性能最好的音乐实物!是竖吹的笛子。
B你知道这些骨笛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它是用什么工具加工而成的呢?
生:举例(略)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各个领域的很多例子,充分显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那么,在我们的音乐园地里,老祖先们又有哪些惊人的创造呢?
生: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又列举了许多例子,显示了我们祖先在音乐方面的过人之处。可是,我们的祖先还有许多的创造是不为同学们所熟知的。这节课我们就沿着我国这条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长河,到远古时代去领略一下祖先们在音乐园地里的风采。
(3)“地下乐宫之明珠”——曾侯乙编钟,为何编钟的出土震惊世界?
(4)作品听赏:《楚商》——(钟磬与民乐合奏)
(5)想一想:听钟声和磬声,并说出其特点。
3、欣赏《梅花三弄》
(1)引出古琴
拿出橡皮筋弹拨。从橡皮筋的发生原理引出弹拨乐器。
(2)古琴的历史
(3)古琴的构造,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
B引导性欣赏:
提问: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三个乐段(小站、呐喊、追击)。请同学们根据指法、力度、速度等,判断它们分别是属于哪个标题的音乐,并说说理由。
C全曲欣赏:
让我们通过旋律再来听听这个故事。
(一)了解文曲和武曲
提问:武曲相对应的是什么类型的曲子呢?
连接语:一起来回顾上学期学过的这首文什么特点。
二、欣赏《十面埋伏》
1、欣赏作品
(1)根据故事情节给音乐作品取标题。
(2)提问:根据十面埋伏的故事背景想想先后会有什么场景出现。
A列营B擂鼓C走队D排阵E埋伏F小站G呐喊H追击
(3)引导学生感受琵琶表现力的变化对不同音乐画面的影响。
导言:其实琵琶也会讲故事,但是它不是通过文字语言,而是通过用不同的指法,演奏出多样的音效来讲故事。
课题
第六单元
八音和鸣
课型
欣赏
课时
第1课时
时间
第11
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介绍我国古乐器的有关知识,欣赏古乐器演奏的乐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讨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识别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听辩其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C欣赏骨笛与乐队演奏的《原始狩猎图》,边欣赏边想象原始人去森林打猎时,可能出现的声音。然后请大家一起讨论。
2、独特的钟、磬
磬
(1)引出磬。
拿出石头敲击,从石头能发声引出磬。
(2)介绍商代虎纹大石磬(看图片)
(3)简介编磬,着重介绍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图片)
钟
(1)介绍陶钟。
(2)编钟的历史:
到青铜器时代,我们的祖先陶钟的基础上用青铜铸造了编钟,它盛行一时,甚称中国一绝。在古代遍钟不仅是乐器,而且是一种礼器,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别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听辩其声音;
2、教学难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
学法指导
欣赏、讲解、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
当堂训练
欣赏乐曲:
《原始狩猎图》《楚商》《梅花三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上课礼仪
导入新课。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很多领域都有惊人的创造发明,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举例说明。
(4)古琴独奏作品欣赏《梅花三弄》
教学反思
课题
第六单元
八音和鸣
课型
欣赏
课时
第2课时
时间
第12
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真听赏《十面埋伏》,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及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赏、讲解、体验、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究”活动,知晓琵琶的音色及琵琶的艺术表现力。
请同学根据上节课《楚商》里钟磬的音色,来模拟它们的特点,一起唱唱书上44页的合唱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