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欧洲音乐体系及其支脉)

合集下载

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与审美价值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与审美价值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与审美价值差异摘要:音乐它不仅仅是们艺术,它可以超越国界,超越种族,是人类的共同语言。

虽然中西方音乐都收到各自地域、人文,宗教的各方面影响发展成各自独有的模样,但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魅力。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趋势逐步提升,同时带来的差异也使得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产生了不同的交融与碰撞。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差异交融碰撞一、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发展剖析在各个时期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在萌芽和进化的历程中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汇聚了各式各样的音乐文化与风格,给世界音乐文化带来了充足的养份,给人类音乐文化的进步带来了重要的贡献1.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剖析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背景下,音乐也跟随历史的脚步发展而来。

由于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音乐的需求很高,同时还会培养很多专门负责宫廷中歌舞工作的人,在活动节日等重要事件的时候,能为宫廷高官表演,为皇帝服务是日常的主要事项,为他们提供娱乐。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九个时期。

从社会变更,人类文明的进步来说,古代乐器出现的趋势,直接推动了音乐的产生,人类社会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远古时期,烧制陶埙,挖制骨哨的出现,先民对于音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及审美能力。

第二:夏、商时期,奴隶制社会下音乐形式发生了改变,从氏族变为奴隶主占有的形式。

第三:西周、东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的时期,完备的礼乐制度在西周时期建立而成,更加注重对于民歌的收集,注重对风俗的记录,从而保留下来了大量的民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大雅小雅的出现,也正是证明了两种不同风格,不同地区南北文化的呼应。

第四:秦、汉时期,也正是“乐府"出现的时期,风格从”一人唱,三人和“ 的形式上发展为有丝竹器乐伴奏的曲子,并且曲目结构呈“艳--趋--乱”。

虽然在音乐实践方面这种理论没有多大意义,但体现出了富含精微性的律学思维。

中国民族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及其支脉

中国民族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及其支脉
尕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纳瓦木 卡姆、木夏吾莱克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共十二套木卡姆组成
琼乃额曼:
系列叙咏歌曲、器乐曲、歌舞 曲。过去主要供上层社会和知 识阶层享用
达斯坦: 系列叙事歌曲、器乐曲。各首乐 曲的唱词,多为流传在维吾尔族
民间的叙事长诗的片段
麦西热甫: 系列歌舞曲。主要在各种群众 聚会上由“乃额曼其” 传唱, 供群众随着乐声起舞自娱
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热瓦甫
• 弹弦乐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 多为木制,通常用最外面的一根弦演奏旋律,其余的弦作为共鸣弦 • 种类很多,分为喀什热瓦甫、新型热瓦等 • 发音响亮,音色鲜明、
独特,表现力非常丰富。 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十二木卡姆
• 十二木卡姆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 十二木卡姆由拉克木卡姆、且比巴亚特木卡姆、斯尕木卡姆、恰恰尔尕木卡姆、潘吉
条外弦为主奏弦,其余均共鸣弦 • 演奏者多席地盘腿而坐,左手持琴
按弦,右手执马尾弓拉奏
艾捷克
• 弦鸣类弓弦乐器,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 • 外型独特别致,音域约三个八度,
有1─3根主奏弦,5~10根共鸣 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动与皮面振 动相结合的效果
弹布尔
• 维吾尔族弦鸣类拨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 • 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马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 音域宽广,音色清脆,
弹自唱 5、每套达斯坦包含一、二首或三至八首曲调不等,最多的甚至达到三十六首 6、“达斯坦”多在茶馆、饭馆、富人馆第及音乐性聚会场所演唱
民间器乐曲
吹管类乐器 拉弦类乐器 弹拨类乐器 击弦乐器 口簧乐器 打击乐器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

浅议中国民族音乐理论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区别1. 引言1.1 民族音乐理论的定义民族音乐理论是对不同民族、地区、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了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对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民族音乐理论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文化的认识,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可以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内在价值和文化意义,推动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理论是对各个民族独特音乐特征的归纳、总结和理论化,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与魂魄。

1.2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起源西方民族音乐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民族身份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对自己国家的音乐传统展开研究和探讨。

这种研究以收集、整理、分析和记录不同民族音乐形式和特点为主要内容,旨在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18世纪末,德国音乐学家赫尔穆特·库斯特勒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并系统地研究了欧洲各国的民族音乐。

之后,民族音乐学在欧洲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如匈牙利作曲家贝拉·巴托克和英国作曲家拉尔夫·沃恩·威廉斯等。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起源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启发和借鉴,但在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上有所不同。

西方民族音乐学更加强调对音乐形式、结构和风格的分析,注重对音乐作品的学术性研究。

西方民族音乐学也深受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情怀的影响,强调民族音乐对于文化认同和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对各国民族音乐的比较研究,西方民族音乐学为跨文化音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正文2.1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特点1. 传承性强: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强调音乐的传承和承传,注重源远流长的传统。

许多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都是源自古代的传统曲目,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至今。

鉴赏“民族乐派”音乐说教材

鉴赏“民族乐派”音乐说教材
情感表现
民族乐派音乐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演奏者通过深入理解 作品的背景和情感内涵,运用恰当的演奏技巧,将情感表现得更加真挚 、感人。
04
民族乐派的音乐特色
旋律与和声的特点
旋律
民族乐派的旋律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采用民间歌曲、舞蹈音乐的素材,展 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态。这些旋律往往优美动听,易于记忆,能够深入人心。
多比较不同作品
通过比较不同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和共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民族乐派的内涵和特点。
THANKS。
西贝柳斯
《芬兰颂》等作品,以芬兰民族音乐为基础,表达了芬兰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 国情怀。
其他国家的民族乐派作品
巴托克(匈牙利)
《奇异的满大人序曲》、《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 等作品,展现了匈牙利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普罗科菲耶夫(俄罗斯)
《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等芭蕾舞剧,以及《第 五交响曲》等作品,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 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法雅(西班牙)
《三角帽》、《爱情魔术师》等作品,以西班牙民间音乐 为素材,展现了西班牙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
03
民族乐派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吹奏技巧
民族乐器中的吹奏乐器如笛子、 唢呐等,要求演奏者掌握正确的 呼吸方法和口型,以及气息的控
制和音色的变化。
弹拨技巧
弹拨乐器如琵琶、古筝等,需要演 奏者具备熟练的指法和弹奏技巧, 以及力度和音色的控制。
掌握民族乐派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民族乐派的演奏技巧
民族乐派作曲家注重运用本民族的民 间音乐素材,采用独特的演奏技巧, 如滑音、颤音等,来表现浓郁的民族 风情。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征与区别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姓名dfd 学号:11213df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先看看中西音乐结构的比较,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曲式、“曲式结构”的差异。

一般来说,西方音乐的结构呢,它是具有逻辑性,它是建立在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所以我们说西方音乐它富有哲理也是在这儿。

中国音乐呢一般说是,它是一种散体性的结构,它不追求内在的一种张力,而是更多考虑的是一种自然的融入。

所以它展现的形式,它在形态上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一种多段连缀原则,是一段一段的,它不会是翻来复去的或者讲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它不是在这种关系当中进行的,而是一种很自然的一种流露,这是一般这么理解。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有很多品种是雅、俗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的产物。

(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内质特征和文化定位问题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指千百年来长期流行于中华民族聚居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深入影响的,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传统音乐艺术。

其主要部分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品种。

二、艺术功能和音乐创作思维特点的体现音乐的艺术功能是音乐艺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生产实践所施行的实际效能、功用。

音乐的创作思维特点是指音乐创作的基本方式、思路等的特点。

艺术功能和音乐创作思维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中,艺术创作活动本身就有一定的“功利性”,即一定的功能要求。

所以在这里将两者归在一起来讲。

1、实用性和表现性。

民间文艺是产生在民俗活动之中的,它是为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的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是其所处民俗活动事项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娱乐性和审美性。

在艺术功能中,这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审美包含娱乐,但不仅是娱乐。

民间器乐中,江南丝竹从风俗性活动的演奏到“大同乐会”的演奏,音乐从单纯的《老六板》发展到《中花六板》(借鉴了戏曲音乐中板腔变化的发展手法,将放慢加花手法更加丰富),曲目也从《行街》等八大曲发展到《春江花月夜》等,提高了这一乐种的审美价值。

对民族乐派的理解

对民族乐派的理解

对民族乐派的理解
民族乐派是指一种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流派,通常使用本土乐器和曲调,以及西方音乐的和声和作曲技巧。

民族乐派的目的是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民族乐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当时中国音乐家开始借鉴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和乐器演奏技术,并将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

最早的民族乐派作品包括李叔同的《春游》和《送别》,这些作品使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并采用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和作曲技巧。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乐派逐渐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重要流派。

在 20 世纪50 年代和 60 年代,民族乐派达到了巅峰,许多经典作品不断涌现。

例如,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协奏曲》和《赛马》等作品,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又融入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

目前,民族乐派已经成为中国音乐界的重要流派之一,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许多音乐家和作曲家仍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更加新颖和独特的音乐作品。

民族乐派是一种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流派,旨在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是民族乐派的巅峰时期,许多经典作品不断涌现。

目前,民族乐派仍然是中国音乐界的重要流派之一,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也谈民族音乐的体系

也谈民族音乐的体系

也谈民族音乐的体系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每个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文化。

由于历史长、民族多,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采用了多种音乐体系。

音乐体系是对各民族音乐不同构造和特征的概括,它与王光祈先生1925年在《东方民族之音乐》一书中提出的“乐制”不同。

“乐制”主要系指音乐的理论基础中关于音高侧面的体系,包括音律、音阶、调式、调性的一切(方面)的概念。

用王光祈先生的话来说“乐制”便是…律‟与…调‟的制度”。

而我们所谓的音乐体系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音乐本身的构造。

即乐音在进行过程中是否有音色、力度、音高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偶然的,还是构成基本的音感观念等。

第二、乐音的组织形式,即音律、音阶、调式。

第三、节拍和节奏的特征。

第四、织体的特点。

“音乐体系”(Musical system)的概念是在王光祈先生有关“乐制”理论的启发下提出的。

音律、音阶、调式、调性固然是构成音乐民族风格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只涉及这些方面,还不能说明各民族音乐的特点。

要想描述各民族音乐的风格,只有将音的构造、音的组织、节拍节奏、织体特点四个方面联系起来探讨,才能比较合乎实际。

从现在接触到的材料来看,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分别采用中国、欧洲和波斯—阿拉伯三个不同的音乐体系。

55个少数民族中,有的民族只采用一种音乐体系,如藏族、壮族采用中国体系,俄罗斯族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等,这些民族可称为“单一音乐体系民族”。

有的民族情况较复杂,同时采用两个或三个音乐体系。

如哈萨克族和塔塔尔族采用中国、欧洲音乐体系,维吾尔族采用中国、欧洲、波斯—阿拉伯三个音乐体系。

对这些民族,我们称为“复合音乐体系民族”。

使用中国音乐体系的少数民族有54个,即除俄罗斯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汉族也采用。

使用欧洲音乐体系的有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和锡伯族。

使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有三个民族:维吾尔、塔吉克和乌孜别克族。

民族音乐常识

民族音乐常识

民族音乐常识1.中国传统音乐四大类型:宫廷,文人,宗教和民间音乐;中国民间(族)音乐的五大类:“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P22.“世界三大乐系”:“希腊-欧洲乐系”(欧洲七声大,小调式体系)“波斯-阿拉伯乐系”(波斯-阿拉伯四分之三音调式体系)“中国乐系”(中国五声调式体系)P43.古代文献之“乐”:远古时代的民歌,大多数还没有从“歌,乐,舞”综合结构形式中分解出来,因此当时的民歌,大多与器乐,舞蹈结合在一起。

《国风》:我国最早的民歌总集为《诗经》,其中《国风》有一百六十篇。

汇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十五个地区的民间歌曲作品。

P84.汉魏“相和歌”乐府歌曲中的一个代表性种类,实则是汉魏时期北方民间音乐的总称,无伴奏的“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东晋南北朝的“清商乐”:江南“吴歌”以及荆楚“西声”为主体。

隋唐时期,“山歌”称竹枝,“小曲”称曲子P95.劳动号子在北方称为“吆号子”,南方“喊、打、叫、吼号子”P146.劳动号子的分类:工程,搬运,农事,船渔,作坊号子7.套曲《川江船夫号子》的构成: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下滩号子等组成。

8.山歌“歌种”(含少数民族):山,陕交界河套地区叫“山曲”,陕北及其与宁夏,甘肃交界地区的叫“信天游”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叫“爬山调”甘肃,青海,宁夏毗邻地区的叫“花儿”或“少年”。

南方各地农村社区,山歌的歌种多冠以地名来各自区分“兴国山歌”“闽西山歌”“白茆山歌”“六甲山歌”“柳州山歌”“弥渡山歌”之类,或者依据歌唱所处劳动环境和劳动方式,称为“栽秧山歌”“草,砍柴山歌,背二,牛歌”或者根据腔调结构特点,“急板,高腔,赶板山歌,穿句子”或者根据不同歌唱群体或民族“客家山歌”蒙古的长调,藏族的“鲁”“勒”羌族的“拉索”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嘎拜井”壮族的“欢”“比”“诗”白族的“白枯”瑶族的“拉发”安徽的“慢赶牛”“挣颈红”四川的“神歌”湖北的“赶五句”新疆各民族的“情歌”彝族的“海菜腔”9.山歌的“赶句”又称“垛句”“加垛”“字多声少”节奏急迫,包含大量口语化排比唱词的数板式唱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乐器
巴扬是在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民间广泛流 传的的乐器 巴扬具有指法简便,音域宽广、体积小、 易掌握等特点 在声音上富有金属性,低音 雄厚并且有很强的穿透力
曼陀林 1、曼陀林是在俄罗斯族和塔塔尔族民间广泛
流传的的乐器 2、拨奏弦鸣乐器,琴体呈半梨形,短颈,颈
部带品,定弦与小提琴相同,用拨子拨奏 3、曼陀林的特点是需快速反复
奔放
艾伦
“艾伦”是诗歌的意思 由歌手即兴编词演唱,音乐结构比较短小, 旋律进行较平稳,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 演唱以对唱为主,兼有自弹自唱或独唱 擅长即兴填词演唱的能手被尊称为“阿肯”
额尔
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曲的主体,有诵赞歌、 劳动歌、爱情歌、格言歌、宗教歌等 唱词多用四行体或两行体,也有多行体, 各行音节数基本相同,有7音节、8音节、9 音节、10音节、11音节等,每段唱词要押尾 韵、首韵 擅长额尔的人被称为额尔齐
塔塔尔族抒情歌曲 1、情歌为数最多,此外还有以赞美森林、草
原和故乡为内容的赞歌 2、这类歌曲速度徐缓,曲调多用五声性级进,
并采用装饰性回旋音或反向重复等开展手 法,使旋律华丽流畅
叙事歌
俄罗斯族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叙事歌曲,内 容题材十分广泛,有以战争为主题的,也 有反映了统治阶级压迫下妇女的悲惨命运 和爱情遭遇 俄罗斯族叙事歌曲多为一曲多词,反复演 唱,常用多声部合唱形式
中国民族音乐
欧洲音乐体系及其支脉
中国音乐体系 欧洲音乐体系
哈萨克族 东部支脉
柯尔克孜族 西部支脉 俄罗斯族
塔塔尔族
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
东部支脉
哈萨克族
概述
安 民间音乐 艾伦

宗教音乐:伊斯兰教的呼祷调、 劝封斋歌等
民歌
民间音乐
柯尔克孜族
器乐
宗教音乐

哈萨克族民间歌曲的两大类之一 大多有固定歌词和曲名,旋律优美动听, 音域宽广,多二拍子或三拍子,常用单乐 段反复为基础加上副歌的二部曲式 擅长演唱这类民歌的人被称为“安琪”
3、歌词是一种格律诗,每段有四行的,也有多 行的,每行7或8个音节,押脚韵,有一部分 也押头韵、腰韵,演唱时不用乐器伴奏
4、专门演唱《玛纳斯》的民间艺人,柯尔克孜 语叫“玛纳斯其”
5、演唱的曲调因人而异,常做即兴创作。但是 共同的都是旋律音调与语言声调紧相吻合, 多用一字一音,每音半拍

东布拉 1、哈萨克族民间流传最为广泛、演奏技艺水
《我的姑娘》 1、流传在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民歌,以赞美
情人为歌唱内容 2、旋律由三个乐句组成,曲调以第一句为基
础,运用展衍手法进行扩充,层层递增的 手法使得感情的抒发得以充分展开,每个 乐句的小结数呈逐渐增加的曲式:A(3) +A1(4)+A2(7)
《阿勒泰》 1、由三个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所用音乐素
西部支脉
概述
仪式歌曲
俄罗斯族
民间音乐
抒情歌曲 歌舞音乐 器乐曲
宗教音乐
塔塔尔族
民间歌曲 民间歌剧 器乐曲
歌舞音乐
俄罗斯族歌舞音乐 1、多是在喜庆娱乐的场合中所唱的短歌,数
量很多,结构方整,宜于即兴填词 2、音域在八度与十度以内,内容诙谐、风趣,
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塔塔尔族歌舞音乐 1、多在传统节日、婚礼或丰收喜庆时演唱,
达斯坦
流传于新疆境内各柯尔克孜族聚居地的曲 艺表演形式 内容反映柯尔克孜人的历史生活,如包括 创世传说在内的神话故事、英雄传奇等 唱词是押头韵和尾韵的多行韵文体,曲调 以两小节式乐句、多乐句式乐段为主 多七声音阶do调式、la调式
《玛纳斯》 1、《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一部规模宏伟、
色彩绚丽的民间英雄史诗,与藏族的《格萨 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并成为中国三大 史诗 2、《玛纳斯》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不 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 大爱情的故事。一共分为8大部
材基本相同,形成一个乐段。第三句是带 有总结性的副歌 2、音阶类似于大调式,但是降七级,使音乐 更加柔婉 3、乐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玛依拉》 1、流传较为广泛的哈萨克族民歌 2、全曲抓住高音do、中音si、sol、fa、mi、
do几个骨干音,乐曲具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3、3/4拍子,节奏比较跳跃,乐曲情绪热情
常即兴填词 2、结构短小具有方整性,情绪热烈欢快。常
采用旋律歌曲 1、以反映爱情生活为内容,旋律优美,多采
用二部、三部合唱,或1人领唱、众人合唱 2、歌手们自由地选择自己所乐于担任的声部,
并即兴地为曲调配上和声。唱时各声部自由 组合并随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声部的平衡
平最高,积累曲目最丰富的一种弹拨乐器 2、既可用于自弹自唱,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
合奏,表现力非常丰富
库姆孜 1、柯尔克孜族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民
间弹拨乐器 2、由共鸣箱、琴头、琴颈、弦轴、
琴马和琴弦等部构成,三根琴 弦
旋律音调结构
本支脉最常见的调式是自然大调、自然小 调,其次是多利亚和混合利第亚调式
哈萨克族旋律音调特征 1、强调第六级音,经常采用 平行大、小调之
间的交替 2、“曲首”在哈萨克族民间音乐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 3、旋律线条多为反S型或高平升降型
柯尔克孜族旋律音调结构 1、强调下属音和下属和弦,在终止式中常出
现属和弦下属和弦主和弦的进行 2、受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影响,本来起
标明调式作用、最稳定的第三级音会变成 具有游移性的四分之三音 3、喜欢用一些有特色的乐汇作为主题,并将 主题多次反复来展开乐思
弹奏,以震音方式保持音响 的持续,音色明亮
音乐形态特征
俄罗斯族音乐形态特征 1、从音乐思维方式看,更多表现出纵向的、
和声的音乐思维特征 2、民间音乐在音乐形态上也和中国其他民族
音乐有较大差异 3、多声部民歌以平行三、六度进行为主,在
和声序进中强调下属功能到主功能的进行
塔塔尔族音乐形态特征 由于塔塔尔族也是从俄罗斯移居中国,
所以塔塔尔族也运用这种纵向的音乐思维 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